第一篇:品德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品德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思想教育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适应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的成长的要求的一门 内涵丰富的综合性的新兴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推 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道德教育是思想教育课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思想教育课对道德的研究与伦理学对 道德的研究相比,在深度上是有区别的。
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乃是思品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如何保证思品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获得政治上的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民族的自豪感、无私的正义感、追求真理的理智感和圣洁的美感,这就需要教育者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情感教育是提高思品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主要方法有:
一、故事触情----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以故事为主,很适宜采用讲故事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也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做好准备,通过诱人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如学《惜时如金》一文,使学生明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自小学习好的主要原因,乃是他爱惜时间、刻苦学习,从而激发起他们从小要惜时如金,发奋学习的思想感情。
二、设“画”诱情----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景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需要,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幻灯、挂图,加以生动的描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如教《爱惜粮食》这课,我绘制了一组以粮食生产过程为主线的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的描述,使学生很快被带进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境。在看、听的过程中明白了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三、歌唱促情----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进音乐,把思想品德教学
与音乐合理的联系起来,能加深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学了《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这一课,让学生唱《我的好妈妈》,使学生明白妈妈为我们日夜操劳的艰辛,我们应该怎祥孝敬母亲,怎样做个好孩子的道理。又如学习《珍惜时间》一课,让学生唱《明天歌》,使他们在歌声中领悟到时间是宝贵的,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自觉做到今天事今天毕,刻苦用功,惜时如金。这样,既加深广对课又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今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商品经济新秩序正逐步建立,道德观念不断更新。我们要坚持把是否有利于社会进 步作为唯一的道德评价标准,批判阻碍社会进步的旧道德,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历史遗产,支持、传播代 表社会发展方向的、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的新观念、新道德,推动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升华。“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研究(精选)
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研究
此文章不是作者本人所写,是别人所写,并且没有经过写作人员的同意,所以只能将文章发到网上,如果作者用这个文章评职称,将会告其侵权
由于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的氛围,将情感教学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成为当前重要的转变形式之一。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起,带领积极性,让学生深入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本文主要讲述了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现状,总结了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带来的重要作用,并且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具体运用,希望进一步推动地理教学的发展。
一、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
高中学生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生而言,情感方面正处于发展阶段,情感渗透教学对高中学生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由于,教学方式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大部分的地理教学还处于“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阶段。例如:在进行《地球的结构》这一课程时,地理教师主要以传授知识点、解决难点为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情感因素的运用以及影响作用,使学生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让学生处于消极学习状态。
据调查表明,一个具有丰富情感教育的地理课堂能够充分的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深受学生喜爱,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对于地理教学而言,大多知识点都是学生们不能够接触到的,需要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其他工具来辅助学习,因而,增加了学习的枯燥乏味感。所以,为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情感教育渗透的方式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影响力,并且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犹如:《地球的结构》教学中,教师不在一味的强调记忆,死记硬背,而是运用歌诀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唱歌的方式去加深知识点的记忆,“同心圈层分内外,内外划界用地面。内部圈层壳幔核,莫霍古登来分界。气水生物同属外,一起构成自然界。气圈最厚排在外,水圈水体分三态。生物生于三圈界,外部圈层添光彩。”
二、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作用
首先,具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地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学习,通过他们自身所具备的好奇心、求知欲来探索地理世界。情感教育的渗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发出质疑,让学生在一种没有负担的环境下,探讨地理世界,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程中,学生就可以主动地探讨“区域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区域的划分分为哪几种情况?区域的空间结构是怎么样的?”学生之间可以凭借各自去过的地方、区域,进行总结分析,来完成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也要积极热情的参与,给予正确的指导。
其次,具有帮助学生完成认知过程的作用,总的来说,正确的情感渗透教学,还能有很多积极的作用,其中还包括能够有效的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研究表明,生动活跃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进行《区域发展阶段》该课程讲解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实际的例子,身边城市发展的状态,最近的变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进“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为平衡—不平衡—平衡”除此之外,更多的高中同学肯定具有旅游的经验,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江苏旅游景点的区域特征,带领学生走进区域教学。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具体运用
首先,充分利用地理课程本身的特点,虽然,地理课堂要求情感渗透,但是也要结合地理课堂的特点,不能头重脚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寻找地理特点与情感渗透的完美切合点,找到共鸣的地方引入情感教育,从而带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进行《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例子分析,让学生们受到湿地的伟大以及重要价值,包括“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就像“洞庭湖—湿地保护”一样,同时,也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心。
其次,积极挖掘地理教材中的情感教育材料,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教材中情感教育的材料,并且对这些材料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教师要熟悉课本,熟悉学生感兴趣的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保持注意力。例如:课程中《荒漠化的治理》、《湿地的保护》等都需要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让学生知道破坏环境会承受大自然的惩罚。又像《黄土高原》这一课程中的黄土流失一样,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黄土高原的发展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
最后,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感染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领,指导作用,本身就对学生就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课堂环境以及课堂氛围良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问题都能够直接感染到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解《城市化进程》时,教师要富有热情,抓住“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概况”,来积极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融入课堂学习知识。
结语: 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起,带领积极性,让学生深入了解学习地理知识。地理课堂是一个语言交流探讨的过程,要想理解知识,就需要充分的融入到课堂,融入到知识讲解中。因此,不仅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充分发挥主动积极性,时刻保持热情。
第三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即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字里行间无一不凝聚着作家对祖国的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对周围事物的深切体会,它们或清新委婉,或崇高悲壮,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教学中,要适时地把情感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把情感传递给学生。
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情感教育具有调控学生感性思维的作用,能够增强语文教学的时代感。小学生的情感特征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受年龄以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因此他们需要被理解,需要交流和沟通,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肯定,此时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协调他们的认知情感,更好地开发出他们内在的潜力,让课堂更有活力。教学的实践证明,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让学生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
(二)情感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念。由于情感教育具有可溶性,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将文中所承载的情感传达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这样,学生在理解和体会文章时,这种情感就会经过他们的加工提炼,变成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高尚的道德情操、爱憎分明的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它能不露痕迹地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灵性,引导学生多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解读、感悟那一篇篇充盈着作家丰富情感的文章,唤起学生爱憎亲仇的健康意识,从而使其向善的情感不断得到巩固。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几点思考
(一)深刻解读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情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小学课文中很多课文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为师生情感思想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要使作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起来,教师起着主导和桥梁作用。教师应该明确地、有意识地把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去拨动小学生那幼小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思想的共鸣。
(二)发挥语言优势,达到以情激情的良好效果 教学中可以采取教师示范读,学生听中生情;学生自己读,读中悟情的方式,来感受课文独特的魅力。
1、语言要饱含感情,以声带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情感,并把它通过的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以激活历史人物和事件,鼓动和感染学生的情感。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教学过程中可以用饱含深情的阅读把普罗米修斯孤独、寒冷、饥渴、伤痛、失去自由的形象越来越深刻地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充分感悟他伟大的牺牲精神。
2、语言要简洁、生动、形象。教师说话要抓住关键,言简意赅。既忌矫揉造作,又忌肆意纵情;既忌怪诞晦涩,又忌重复絮烦。应力求“言尽而旨远,言简而意丰”。以恰如其分的情感、精当准确的措辞、绘声绘色的讲述,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为开发语言的潜能,教学中要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投影图象和配乐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一种融情融景、情景交融的情景,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
(三)创设情境,以境生情来拨动学生的心弦 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情境创设有以下几类:
1、模拟真实情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利用一些艺术的手段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如一位老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就值得借鉴。课前,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的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更显示了它的高尚与肃穆。录音机里,播放着震动人们心扉的贝多芬交响乐《葬礼进行曲》,如泣如诉,低沉悲壮。教师身着灰色西装,深情悲哀而又庄重。这样,万年青、白花、哀乐、服饰、神情,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悲伤的情境。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对周总理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如课文《观潮》一文中,作者对大潮的描写,是在表现人的生活,是潮声,更是心声,时代声。“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了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在这里,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反复使用“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大潮波翻涛涌的壮阔景观。作者把大潮的神奇,尽情描绘,为大潮的动感重重涂上了一层雄浑的色彩。老师在备课时,应时深刻体会作者所传递的情感,并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解,才能使学生顿悟大潮的宏伟,饱含激情的触笔,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志。
3、真实情境。创设真实情境,就是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教学阅读课文《我爱秋天》时,教师可事先组织学生亲自到大自然去感受秋天,收集一些标本,记录一些秋天的足迹,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构建对话平台,拓展思维空间,达到情感共鸣
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显现于听说读写及实践活动中。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在抓住课堂教学读、议、说的基础上,抓住文中情、作者情、自我情、社会情的四位一体的联系桥梁,构建文本对话平台,或赞扬,或驳斥,或补充教材,或倾吐心声,让学生自由倾吐情感,尽情施展才华。六年级上册《给家乡孩子的信》中巴金谈写作说道:“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我们可以采取回溯前文,联系上文的办法,就地取材,因势利导,借助文本自身的资源来完成激发情感的过程。读读这句话,巴金到底有没有才华?何以见得?他其实想告诉我们什么?巴金用他的作品表达怎样的感情?通过与学生对话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从而达到与教者、作者的思想共鸣。
(五)深入分析课文,比较体验不同的情感
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领悟教材情感,以达到情感的升华。教学过程中,这一目标只有在学生正确深刻地掌握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分析课文的具体方法有很多,比较法是常用的一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些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学完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资本主义穷人的生活。教师这时可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篇课文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体会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么幸福的事。
总之,情感教育不但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与学生的德、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进而促进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情感教育的渗透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情感教育的渗透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会关心他人,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感脆弱,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所以有必要加强当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促使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小学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小学生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为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寓教于乐
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就是加强小孩子的团队意识,加强团结有爱的意识,摆脱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形象,使小学生以良好的思想品德,融入大家庭中,提高小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和对于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理解。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太过于乏味,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台上讲解深刻的大道理,台下当成催眠曲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入情感教育,在课堂上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加强同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同学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负责找到能激发起学生兴趣的故事或是电影,来使同学们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情感教育明白一些道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处在小学时代的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讲的一些故事或是影片中的一些思想品德高尚的英雄人物就会激发起小学生的模仿兴趣,来提高自身思想品德素养,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讲到一年级思想品德课本的“说谎话,害处大”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找班上几位同学来排练一个小故事《狼来了》,给同学们准备好台词本,由教师指导进行排练,分两组进行,一个是原著放羊的小孩由于说谎狼来了,欺骗山下的大人们,导致真的狼来了没人上山救助,导致羊被吃了,自身也有危险。另一个是小孩勤奋务实,从不说谎话,狼来了后,山下的大人们帮他赶走了狼。当同学演完小话剧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两个小孩遭遇的情况一样结局却有很大的不同,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今天的主题,诚实是最难得可贵的品质,诚实的孩子人人夸,说谎话危害很大,同学们要争当说实话的好孩子。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作为引导者,使学生成为参与者,通过小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寓教于乐使同学们在游戏中懂得道理,提高自己对于教师情感教育的接受能力。
关注时事
当前教学模式还处在应试教育当中,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教师只是单纯地要求小学生背下来知识点,来应对考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往往忽略了思想品德作为一门思想性的学科,重在对孩子品质的培养。教师应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与当前发生的时事结合在一起,利用情感教育的渗透,进行心灵净化,减少高分低能的出现。正因为小学生的客观理解能力不好,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客观理解能力的训练,教师要将情感教育融入时事来加强小学生的见闻,教师要在课堂上多鼓励小学生读书看报,观看新闻节目,上课时教师对小学生在观看时事时遇到不懂的问题进行解答,课上抽出时间让小学生分成小组,整理昨天自己记住的时事热点来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对时事的客观理解能力,还能通过对时事的了解学习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来提高小学生对时事的关注,使自己的情感教育联系现实。
例如,讲到小学四年级的“为了祖国尊严”一章时,让小学生自主观看新闻报道,查阅资料,做一篇手抄报,之后由教师选出内容较好的进行适当奖励,把教师的情感教育联系时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加强对于时事的理解,还能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
课外实践
传统的以考试为核心的教育大部分时间都把学生关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没有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却没有实践来使知识融会贯通,如此教学不是新课标的要求模式。教师不仅要改变当前的课堂模式,在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还要多组织一些课外实践,使情感教育丰富化。
比如,在讲到二年级“粒粒粮食要爱惜”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带同学们到农村土地里观看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也可以帮助农民伯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锻炼自己,使学生感到粮食粒粒来之不易,通过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体会到节约的光荣,浪费的可耻,珍爱粒粒来之不易的粮食。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增加课外实践的机会,让教师的情感教育丰富多彩,使学生在快乐中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
当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情感教育时,能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情感教育能改变这样现状,让学生们在课上积极思考开放思维,在课下进行时事学习,喜爱上学习思想品德,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处于兴奋状态,思想品德的实践能使小学生快乐学习,通过教师情感教育的使用,来培养出一批批具有良好习惯的祖国栋梁,让含苞待放的祖国花朵绽放出美丽的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第五篇: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摘要】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本文主要论述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探讨了如何在该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育、知行统一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情感是后天形成和变动的一种心理现象。任何认识事物的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中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的情感,最大的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地分析,而且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是因为这种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就会产生厌恶。情感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所追求高境界的理想教学,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实践磨练,探索与研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师生合作,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教学精神与教学能力新的突破。
一、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教学性质决定了必须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德育工作能真正体现实效性,情感教育必不可少。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上更应该体现出情感的渗透,否则就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
2、教学原则决定了必须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知行统一原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情感,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只有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有机地结合起来,品德课的实效性才能体现出来。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课程,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还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如八年级的品德课“采用以例说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虽然“法”是严肃的,但如果没有动之以“情”,就不能晓之以“理”和晓之以“法”。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
1、气氛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积极的、亲切的,这样才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状态下学习,当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也会因此感染了老师这一积极情绪,从而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学生神经放松,情绪饱满,也就会敞开心扉,是课堂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2、语言语言能够打动人的心,完全是因为它包含着一种激情、一种心灵深处的心声,是一种灵魂和情感的流露。一堂课效果的好坏,教师的激情性语言往往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能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修养、运用语言的艺术在课堂中往往起到特别的作用。不仅要注意讲课的教育性、逻辑性、规范性等,更应重视讲课的语音、语调、动作、表情的感染作用,或如小桥流水,娓娓动听,清新自然,或慷慨陈词,高亢激昂,或喜笑怒骂,尽现于色,或储蓄委婉于内,来渲染气氛,增强号召力和感染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施教于学生,教师自己首先要进入角色,挥洒
真情,用激发学生情感的语言,把课本中无声无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以此来感染学生,增强其艺术表演力。如在九年级讲述“捍卫国家尊严”一节时,我谈到旧上海外滩码头轮船上遍布外国国旗,公园门口竖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慷慨激昂,义愤填膺;讲的新中国的成就与辉煌,扬眉吐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样较那种平铺直叙地讲解,更富启发性,更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情绪,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学以致用,真正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且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师生之间也多了一次情感交流。
3、事例 选取一些学生所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件和典型事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更好地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课堂活起来。如在讲八年级思品第四单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节时,我分别列举展示了现实生活中一些典型事例,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看的时候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全神贯注,而看完之后全班沸腾了,似乎每个人都要表达内心的激动与感想。于是我趁热打铁提出几个问题要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这节课的效果之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究其原因,不外乎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学生也才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也就能按照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进行,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才会圆满完成。
4、方法 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如在八、九年级的教学中我都曾尝试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在预习讨论的基础上,派一位代表上来给同学讲课,虽然讲的不一定很好,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八年级教学过程中,我还根据教学内容和同学的要求,组织了模拟法庭活动,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品德课教学的乐趣与魅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思想品德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在活动中,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才干,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中,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法更能直观形象地把学生带进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以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请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走进课堂,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心理历程,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洗礼。讲述八年级第一课“爱在屋檐下”时,腾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当你受到父母的关爱时的感受如何?当你孤独无助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感受?想想父母在受到孩子的孝敬的时候,他们的心里有些什么感受?(劳累时捶捶背;端上一杯茶;知道家里经济困难,主动不要零用钱„„)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放一段事先录制好的学生家长感受的录音,必将更加激发学生内在的孝敬父母之心。讨论:我们现在和将来分别可以为孝敬父母做些什么?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鼓励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少年,将来使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在自己身上闪闪发光。这样实实在在的情感沟通,有效地激发和提升了学生内在的美好道德情感,也使教材和学生的距离很近很近。概括起来无外乎以下几种方法:1)、以情激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注重情感教育,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为此我首先运用以情激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作为班主任我总是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 ,与学生一起搞卫生、侃大山、说故事。学生也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心里话也愿给我说,我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2)、以情明理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品德课的浓厚兴趣。我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使学生的情
绪随笔者的语调而变化。如讲“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时,我以悲愤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开杀人比赛,尸横街巷,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婴儿哭声伴着刽子手的狂笑„„”伴随着学生绷紧的小嘴,闪动的泪花,我点明“落后会挨打,贫穷就受辱”的道理,话锋一转:“沉睡的雄狮苏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东方!”我兴奋地讲述了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学生脸上顿时又绽放出欣喜的笑容。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国耻我辱,国兴我荣”8个字,让学生高声朗诵。3)、以情导行思想品德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因此,我竭力以情感化,导之以行。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平常的班级管理中我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思想上鼓励他们进步;学习上耐心辅导;晚自习后,还经常找思想上有波动的学生谈心,认真记下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在学校大扫除中,我不怕脏累干在前,以实际行动让学生懂得热爱劳动。现在班里的学生每到值日、大扫除都是争先恐后,班里的卫生评比每周都是年级、学校的先进。
总而言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在品德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是提高品德课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样,也是加强学生道德情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发展,关注社会、关注国家,为共建美好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塑造自身,提高自我,做一名具有创新意识的当代中学生,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报效社会,也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道德情感教育初论》《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第4期
【2】《关于当前上海中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报告》《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第7期
【3】议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国科学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