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2 01:4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

第一篇: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

2014寒假读书笔记

《让学生都爱听你讲》

——课堂有效管理6步法

【美】Marilyn L.Page著

简介:

在课堂管理中如何使学生都能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何管理看上去比较混乱的班级,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益。作品以实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6个工具:避免悬空的问题,避免匿名的问题,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课堂用语,给学生明确的指导语,用提醒和暗示促进学生文明言行习惯的养成,如何让互动、合作充溢课堂,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上悬空的提问

【美】Marilyn L.Page著《课堂有效管理6步法》第2步《避免匿名和悬空的问题》读书摘要(整理、改编)

【定义】

什么是悬空问题?

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指向在场的任何具体的人,所提的问题就像悬浮在空中,等待着不特定的某人来做出回答。

【案例】

某教师上课的一个环节:

教师指着挂在黑板上的一幅雨量图,问道:“哪个地区的降雨量最大?”

有几个反应比较快的坐在前排的学生立即大声说出了答案。

“太棒了!”

老师又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特定位置:“这个地区的降雨量是多少呢?”

还是那几个学生大声说出了答案。老师再次表扬了他们。接着很快抛出后面一连串的问题,每次都从大概同一批学生那里得到相同的答案,然后他又同样敷衍性地给予他们一些表面上的赞扬。

在上面的案例中,“哪个地区的降雨量最大?”就属于悬空的问题。

【分析】

大多数学生还不具备教师那样的分辨能力,加之座位的原因。在少数学生大声喊出答案的时候,他们还没来得及搞明白在所有喊出的答案中究竟哪个才是正确的,甚至根本没有听清楚任何答案。他们也就不会,也不能被吸引,在教师与少数一部分学生的一问一答的表演进程中逐步被边缘化,逐渐游离于课堂之外了,成为了教师和少数学生表演过程的看客,到后来连看也提不起兴趣了。于是出现了下面的一幕:

那些学生开始走神,有两三个学生把脑袋枕在桌子上,另有两个学生开始互相戳逗,还有三四个学生像玩碰碰车一样滑动他们的课桌,还有的学生故意让笔掉到地上。即使那些没有动作的学生,注意力也根本不在课堂上。

【后果】

1、那些比较安静的和不够自信的学生不能迅速找出答案,于是退却,产生了被抛弃感,要么不再尝试回答问题,要么干脆在课堂上什么也不做。

2、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不但依然听不清答案是什么,而且由于胆子小或是根本没兴趣,他们也不会去询问答案究竟是什么。

3、教师其实只是给这四五个学生上课,其课堂效益可想而知。

4、进入恶性循环的漩涡中,课堂情形每况愈下。

【改进策略】

第一步:告诉所有学生,你将叫起一个以上的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二步:用简洁、清楚的语言提出问题。

第三步:这时,别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要求学生在纸上或白板上写下自己对问题的答案。

第四步:叫着学生的名字提问:“扎克,海洋的颜色为什么是蓝色的?”

第五步:叫起第二个学生回答:“米歇尔,对于这个问题,你会如何回答呢?”或者:“奥巴马,你对于这个答案还有什么补充吗?”

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学生可以听到两个或许不同的答案,从而引发讨论和更深层次的学习。

这里和传统提问方式不同的是,我们传统的提问往往是在提问之后而不是问之前叫出学生的名字。我们认为如果一开始就叫了某个学生的名字,其它学生就会处于观望状态,或是走神。但这样做的最大弊端在于,你一旦提出问题,还没等你叫出学生的名字,那些争强好胜、反应敏捷的学生就已经喊出的答案,从而控制了你的课堂。

【好处】

1、能阻止课堂混乱。

2、能让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其中。

3、能增强那些需要一些时间思考的学生的自信心,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你的问题,并加工处理怎么回答。他们不再感到自己反应慢或是能力不足,不及他人。

4、能迫使反应快的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深入思考。

【本读者观点】讲的确实有道理。提问对象要有具体指向性,而不能悬浮着,否则就会因少部分学生的抢答造成课堂的混乱,而且这样久了,还会使得其它学生不再参与到课堂中来,被忽视,被边缘,因无所事事而制造“课堂事端”。尤其是改进策略中提出的“提问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将点名回答中的“点名”环节调整到提出问题的前面。但仍令人疑虑的是这样做到底会不会导致其他学生处于观望的状态呢?作者没有明确讲,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去观察验证。其次,是不是所有提问都要让学生把答案写下来呢?还是复杂的写,简单的不写呢?另外,在写答案的过程中,反应快的学生会不会很快写好答案而无所事事,“惹是生非”,造成新的混乱局面呢?所有这些都有待通过实验进行检验。

课堂上匿名的提问

【美】Marilyn L.Page著《课堂有效管理6步法》第2步《避免匿名和悬空的问题》读书摘要(整理、改编)

【定义】

什么是匿名问题?

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指向在场的具体由谁来回答,而采用“任何人”、“有人”、“每个人”、“全部”、“谁”等匿名代词。所以学生都被匿名了,没有人知道你在跟谁说话。他们也不知道该不该做出回答。

比如: 谁能告诉我弗吉尼亚州的首府在哪里? 每个人都准备好了吗? 有人知道为什么叶子会变色吗? 有人可以解释一下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吗? 你们都明白要求了吗?

【分析】

在班上,没有谁的名字叫“谁”、“每个人”、“有人”或“你们”。他们不知道你在跟谁说话,也不知道该不该做出回答。和使用悬空的问题导致的后果一样:极少数学生喊出问题的答案,并控制课堂。其它学生则被课堂抛弃,他们毫无安全感和信任感,他们不再集中注意力,有些学生觉得自己被忽略了,索性开始捣乱,课堂越来越混乱。

【改进策略】

先向学生说明你至少会叫两名同学来回答问题,然后叫出一个同学的名字并提问。再叫出第二个学生的名字并要求他对前一个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或说明。

如: 雪莉,你能告诉我弗吉尼亚州的首府在哪里? 约翰,请解释一下为什么叶子会变色吗? 克林顿,可以解释一下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吗?

明智地选择和使用课堂用语

【美】Marilyn L.Page著《课堂有效管理6步法》第3步《明智地选择和使用课堂用语 》读书摘要(整理、改编)

在这一步里,作者针对教师在课堂上下意识地使用口头禅以及非专业化的语言给课堂带来的麻烦,提出了改进措施。另外,还针对“教师不得不靠大声喊叫才能使学生安静下来的,甚至还是不能安静下来”这一较为常见的现象提出了改进方法。

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无意识地使用口头禅和非专业用语,作者认为其危害主要在于:它不仅会打断教师的讲话和思路,注意力缺失。更容易导致学生的思路被打断,还会使学生感到无聊,给学生的不良行为创造绝佳的环境,从而滋生混乱和破坏性。

作者提出的改进措施是:

1、彻底避免使用诸如“奥”、“好的”、“对吧”、“嗯”等等口头禅。

2、彻底避免使用“伙计”等非专业化的课堂用语,取而代之以“各位”、“同学们”、“女士们”、“先生们”这样的专业语言进行表达。

3、要尽量使用“合作”、“感激”、“恰当的”这样的文明用语,对学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作用。

4、尽量使用“请”和“谢谢”,对于培养学生的礼貌行为大有帮助。

5、说话的语速、语调、节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语调要根据语言的内容富有变化,从头到尾的同一语速或同一语调会让人感到疲倦。(我想到的)

另外,作者还提供了三个管理课堂的小工具:

1、怎样让吵吵嚷嚷的教室很快安静下来:

我们经常见到,也曾自己亲身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当你站到教室门口或已经走进教室,发现学生对你的到来熟视无睹,他们仍旧大声吵嚷着,下位子的依旧没有坐上位子,大声谈论的仍旧大声谈论,在他们眼里你就像隐身人一样。这时,我们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大喊。希望通过比他们的声音更大的叫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控制住混乱局面。

作者认为,这只能说明我们的课堂管理出了问题。作者认为,向学生大喊不仅不能有效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不能减少学生干扰性和多余的行为。它只能使这些情况暂时发生变化或干扰行为暂时停止,但不能持续起作用,或是阻止其它情形、行为或事情的发生。所以,这样做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给学生做出不良示范,让他们感到沮丧,使课堂进展不顺利,甚至招致学生的反抗、敌对、消极合作和更为糟糕的表现。

作者告诉我们:抓住学生注意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默不作声地站在教室前面,然后和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进行眼神交流。学生会很快、很平静地把信息传播开去——我们需要保持安静和集中注意力。通常在20秒之内,全班就会安静下来,转而把注意力投向你。如果不奏效,你只要叫出正在讲话的一两个学生的名字,并且说:“莎拉,请你…….我在等着你呢。(稍停顿一下)谢谢。”

2、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抓住他们注意力的方法:

当学生在小组活动时非常专注,当然这也是我们想要的。可是,为了让他们把注意力转到教师的讲解或者转回统一的课堂模式上来,有些教师要一声高过一声地大喊才行。【确实如此】如果此时学生正高度专注于自己的任务,向他们喊叫只会让他们恼火,还会把你累的口干舌燥、疲惫不堪。

针对这种情况,作者给我们提供一种简单的方法:

教师先走到一组学生身边并悄声说:“现在我需要你们保持安静,我们即将恢复集体上课,谢谢。”然后走到另一组学生跟前重复刚才的话。这样,只要走过一组或者两组之后,其他各组一旦听到别的小组安静下来,他们也会停止讲话,并把注意力转向教师。

3、“安静”并不能使课堂安静

当我们希望教室里安静下来的时候,往往会说“请安静。”我们会发现,效果并不好。其实,不是学生不听你的,而是学生对“安静”的理解和教师对“安静”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教师将“安静”理解为没有一点声音。但学生却不是这样理解的。有些学生认为可以低声耳语,有些学生认为可以轻声说话,有些学生甚至毫不在意——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很安静了。所以,如果你希望此时学生沉默不语,就要使用“不出声”一词。因为,任何人都不会对这个词产生误解。

给学生明确的指导语

【美】Marilyn L.Page著《课堂有效管理6步法》第4步《避免给出让学生迷惑不解的指导语》读书笔记(摘记、整理、改编)。

问题现象:

在开展比赛、辩论等活动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有不少学生并不能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规则去进行,一而再地跺脚、叫喊、大声说出答案或做出其它违规行为,课堂一片混乱;在开展小组讨论的时候,尽管教师似乎已经非常明确地讲清楚了要求,但还是不断有学生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教师不得不一遍遍地解释、讲解,并且一再打断活动的正常进行;有些学生则懒得向教师提问,他们会戳戳某个同学向他提问,干扰了其他学生;有些学生虽然努力尝试解决问题,可一旦迷惑不解就会心情急躁并以某种干扰课堂的方式发泄出来;有些学生由于并没有完全领会老师的要求,操作中遇到问题又懒于设法解决和提问,心不在焉地做起其它事情。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原因分析:

1、在老师讲述的时候,有些学生根本没有用心听。

2、那些听了的,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是口头所述指导语(说明、步骤、要求、规则等,并没有写下来,致使很多学生在活动时就忘记了大部分的要求

3、有些学生虽然认真听了,也记住了,但由于教师讲得并不是十分明确、全面,学生所理解的和教师的本意也有很大区别。

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学生不能按照教师的指导完成学习活动。

改进措施:

第1步:向学生说明:在给出指导语(活动要求、步骤、规则等)后会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再次说明(复述),然后让他们在执行任务之前提出问题。任务开始后,教师将不再回答任何问题。

第2步:让两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过程。

第3步:口头讲述(具体、明确、简洁的)指导语(活动要求、步骤、规则等)。第4步:用幻灯片直观地演示或用分发下去的纸张清晰地展示任务的指导语。

第5步:叫一个学生名字,并要求他用自己的话重新说明任务指导语。

第6步:再叫另一个学生的名字,要求他再次说明指导语的内容,或者对前一个学生所述的内容进行说明、扩展。

第7步:如果发现学生的理解不够完整和深入,干脆从头再来。

第8步:确信学生已经理解了任务要求后,再次向他们宣布:都要在活动之前提出来,任务开始后任何人不得再次提出问题。向学生解释一下:因为那样会干扰他人,而且他们自身完全有能力在不提问的情况下完成该任务。

第9步:如果学生仍有问题,要求他们在执行任务之前举手提问。

第10步:提问结束后,安排学生开始进行活动,但要再次提醒他们:活动过程中老师将不再回答任何问题,如若有问题必须自行解决。

第11步:有特殊需求的学生需要安排特殊的活动场所。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不要问这样的问题:“大家都明白了吗?”、“还有问题吗?”因为这是悬空的问题和匿名的问题,除了增加干扰外,教师并不能从中得到任何有效信息。

用提醒和暗示促进学生的文明行为

【美】Marilyn L.Page著《课堂有效管理6步法》第5步《用提醒和暗示促进学生的文明行为》读书笔记(摘记、整理、改编)。

或许是翻译的问题,也许是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读了好几遍也没有能够整理出非常有价值的内容。为了读书笔记的完整性,在这里讲这部分内容摘要如下:

这部分内容主要针对课堂学生纪律性不强,不够尊重别人,语言不够文明,课堂混乱而提出的改进措施。

1、每次开始活动和活动更替之前都要就做期望学生实现的文明行为做出迅速而快捷的提醒。

2、认真选择词语。如果想要课堂上没有声音,必须使用“不出声”一词。

3、让学生再次说明你对文明行为的期望。

总而言之,就是要经常性地给学生做出提醒和暗示,使学生不仅能学会礼貌用语,还能学会文明地行事。

比如:当教师叫卡洛斯上台演示之前,给全班学生一些必要的暗示:“在卡洛斯演示期间,每位同学都要保持不出声并全神贯注。谢谢!”

让互动、合作充溢课堂

【美】Marilyn L.Page著《课堂有效管理6步法》第6步《增进课堂的互动,感受课堂的心跳》读书笔记(摘记、整理、改编)。

作者认为,课堂效率不高、课堂混乱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互动不足。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因为我们每个班都会有一些胆怯的学生、害羞的学生、表现漠然、注意力缺失的学生,他们总是处在班级的边缘,总是在设法逃避参与课堂活动。他们也是造成课堂混乱的主体。

作者认为,课堂管理不是对学生进行彻底的约束,而是通过一定方式的管理使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使纪律约束越来越少,使自主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活动。课堂管理重在预防,而不是后发制人。它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方法。通过管理使学生学会互动与合作,是课堂管理的重要一步。

要通过特定的课程和事件增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很值得一步一步去做。

具体措施:

1、在每50到60分钟内通过姓名和眼神与每个学生至少做2次互动,以此形成与学生个体之间的更好互动。

2、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之间的初始互动:

(1)让第二个学生就第一个学生所做出的回答进行详细说明或提问(或者回答第一个学生的提问)。

(2)让第二个学生直接与第一个学生进行交流而不是与你交流。

3、把互动过程融入到班级性的活动中去,以此延伸互动的范围。

4、增进互动的时候,要注意害羞的和表现漠然的学生,给其格外的关注。

5、记住行为暗示。

6、感受和拥抱你班级的“心跳”。

书的最后,作者提供了另外一个管理乱班的小工具:给学生写信。

1、给每个学生写一封信,在信中指出,曾经出现在课堂上的不文明行为,包括噪音和干扰都是老师所不能接受的,是不利于创设文明和有效的学习环境的。要在信中告诉学生,老师很关心他们的学业和社会处境,所以请求他们帮助老师寻求课堂出现问题的根源并希望一起携手解决这些问题。并让学生回信,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解决本班所面临的问题,给学生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如果年级较低的就让学生画出来。

2、也可以采用填空式,让学生为班级管理提供最丰富的信息。如:这堂课上让我喜欢的是;如果我是老师,我想改变的是这堂课的。

第二篇:读《让学生都爱听你讲》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经常问自己:我快乐吗?为什么有时候我会不开心呢?

细细想来,我大多数时间是快乐的。与学生在一起的日子也是喜多于忧。但为什么有时候我会不开心呢?我想这主要源于课堂带给我的不安全感:1.老师来了,学生好像没看见一样,还在大声嚷嚷,有的同学甚至书还没有掏出来。2.提问时,总是那么几个人举手。而我好像一直叫的都是那几个好学生。课堂有时候有些吵吵,而我必须提高嗓门,再提高嗓门,以求盖过学生的声音。3.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我听到的总是no。你们都听懂了吗?我听到的总是yes.但事实上到做题时很多学生都是错的。这些都让我不安。

玛丽莲在《让学生都爱听你讲》中说:1.如果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在打断课堂及其他的不当行为,或是虽然看到了却由于种种原因不知道如何应付,或是因害怕引发更糟糕的混乱而忽略它的存在,那么学生就会无法学习。如果教师不是在用心倾听课堂的心跳,那么,学生和教师的成绩就都会受到影响。(导言p4)2.学生的行为表现与教师的表现直接相关,教师做了什么以及如何做,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推荐序 pviii)而且她还给出了六个改善课堂管理的建议:1.了解和使用学生的名字。2.避免匿名的和悬空的问题。3.明智地选择和使用课堂用语。4.避免给出让学生迷惑不解的指导语。5.用提醒和暗示促进学生的文明行为。6.增进课堂的互动。这六个简单可行的步骤让我眼前一亮。对,就从改变我的课堂小细节开始。

改变一:改变开始上课前的提醒。

把以前上课前我经常说的大家都准备好了吗?改为分三步进行。1.提前2分钟进入教室,看着学生,和个人学生进行眼神交流。【目的是让学生安静下来。don't teach until everyone is listening.每个学生都在听的时候才讲课。】

2.个别交谈,##,你找到英语书和学案了吗?【避免了匿名的问题,让问题更有指向性。给后面的同学以善意的提醒。】

3.###,你准备好上课了吗?【给那些后进生以善意的提醒,促使他们做好课前准备。】 收集整理

改变二:改变提问的方式。

第三篇:老师,凭什么让学生听你的话

老师,凭什么让学生听你的话

老师,凭什么让学生听你的话。在同老师交流时,常常会听到老师抱怨:学生如何不听话,不服管,甚至动手体罚了他也不见效。无奈之情溢于言表。如果一个班级里,不听话、不服管的学生多了,课堂自然就会陷入涣散、冷漠和不断处理“意外事故”的泥潭,效率自然就会低下。

凭什么让学生听你的话?这该成为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问自己,是否做到了以身作则?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影响,一种熏陶,一种濡染,一种传递。教师的言谈举止时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们要求学生上课不能迟到,我们自己是否做到了按时候课?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我们是否做到了上课不接打手机?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我们是否做到了在教室,在办公室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我们是否在学生的作业本上“信手涂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勤奋,把每节课都当成生命的一部分,自然会在学生的心里产生有益的影响,并转化为学生对我们的尊重。这种情况下,学生还会不停我们的话么?

其次,要问问自己,是否在坚持学习,苦练内功?一个教学水平低劣,知识底蕴苍白的老师,最容易被学生鄙视。孔子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诲人者必须以自己努力学习为前提,否则何来教诲别人的资格?我曾看过一位教师的文章,很为他的坚守感动,他写道:为了爱着这份事业,我不甘落伍,从不懈怠,读书——汲取高营养,学习教育专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让自己的根基尽量扎实深厚些;看报——每日必修课,关注社会新闻,了解教育动态,让自己的思维给上社会发展的节拍;剪报——为我所用,对于完善自我、提高工作质量大有裨益;汲取——这是除书本资料以外的另一种学习方式,即向现实中的专家直接取经,汲取他们的营养充实自己。这样的老师怎么会不让人信服呢?

第三要问问自己,是否真正关心学生?对这一点,也许有许多老师说,我怎么不关心他们了?我对他们要求严格着呢,可是,他们就是不买账。真正的关心是老师心中有学生。在课堂上,老师要用心去观察学生,用心去理解学生。老师的心学生是看得见的:你对学生真心,学生迟早会接受并汇报;你对学生有耐心,学生迟早会被感化;你在学生面前虚心,学生会更加敬重你。反之,你对学生不关心,学生就会疏远你;你对学生不真心,学生会鄙视你。在学校,不乏这样的情景: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教师不问缘由,轰出教室,再也不理不睬,没有了后续的工作;学生在课堂上违纪,教师大发雷霆,直接交给班主任或学校处理,而自己不闻不问,还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不过一个科任老师,犯不上处理这些问题……凡此种种,能说是关心学生么?

老师真正用在学生身上的赤诚之心,学生是懂得理解并珍惜的,老师对学生真正的关心就是老师不能高高在上,不能“一言堂”,要学会倾听。要鼓励并接纳学生在学习中的独到见解。学生的回答出现了错误,教师不是“一棒子打死”,或者置之不理,而是耐心倾听,认真修正。只要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有了生存的空间,学生在一个集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学生的心才会真正被老师所“收复”。所谓“听话”、“服管”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第四篇:《人人都爱经济学》读书笔记

看郎眼财经,觉得作者讲东西挺幽默,借来一本他的书看,确实通俗易懂。印象比较深的是关于机会成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意思是:做事的真正成本,不是为做一件事已经付出的多少,而是为做它所必须放弃的那些东西。我才明白,有选择困难症的人,就是一些对机会成本太在意的人。

越是自由,越是可选择项多,可能烦恼也越多,你不知道你的机会成本是多少,也就不知道你的实际收益是多少,岂不烦恼。如果你没得可选,就能清楚知道自己的机会成本在哪,是多少,自己亏多少,赚多少,愿打愿挨,也就没有烦恼了,也就容易知足常乐了。企业会烦恼于投资,是深耕一业,还是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个人也是为此发愁,如果追着潮流,追求现时的成功,放弃做自己喜欢的事,擅长的事,有没有可能付出的是最大的机会成本:整个人生的失败。可是所谓自己喜欢,擅长什么,谁又拿得准呢。君不见许多成功人士,就是误打误撞的进了一个行业,一步一个脚印的做,也成了。你最擅长做什么,也许实践比你自己更清楚。这就更让人纠结,并不是一个原理可解释的。

我们需要了解机会成本,免得辜负了时代,辜负了自己,还浑然不知。就像习主席文艺座谈会期望的,现在很多的文艺工作者,尤其国家养着的那些,过着精英的日子,占着有利的资源,出着垃圾的作品,发着空洞的言论,他们可能只看到了他们的会计成本,比如,自己读了多少年书,挤过了多少竞争,拿着多少工资,可能没有考虑整个国家的机会成本,如果没有他们占着话语权,占着有限的资源,把机会让给更有能力的人,真正的百花齐放,会有更多的精品,会有更多的诺贝尔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是要的,不能做占着什么不干嘛的人。同时,我们不能执迷机会成本,那是未来的,没有变成现实的成本,不足为凭。还是踏踏实实的把眼前的事做好,不能把自己从选择困难变成拖延,拖延变成抱怨,最后自暴自弃了。

我想,我最大的机会成本就是,我的梦想在现实的挤压下,没有机会做。而最大的风险是执迷于梦想,好高骛远,忘记了锻炼实现梦想的能力,眼睁睁看着梦想,却没有到达它的能力。当我的人没了的时候,无论梦想有没有实现,我希望我是带着实现梦想的能力走的。也不白白辜负了自己的梦想。

本书作者王福重,经济学家,1998年获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在北京高校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国际经济学和公共财政。这本书在2008年出版时曾引起广泛的赞誉。

通过阅读内容简介、前言和目录,我得到的第一印象是:此书重新梳理了经济学框架,阐述的知识点是我之前在大学时代学过的。可以说,这是一本较为正统的经济学书籍,但是,语言风格更贴近实际一点。可以说,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对经济学有一个入门的了解,值得阅读。

通过阅读目录和粗略翻看,我对本书架构的概括是: 全书共20章,可以分3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即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概念、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经济学看待问题的视角。具体有第1.2.3.4.5章。第二部分阐述微观经济学理论,从消费者、厂商,以及市场为切入点进行经济学理论的阐述。具体有第6.7.8.9章。

文章的后10章属于第三个部分,论述宏观经济学方面的问题,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概念、政策、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第一章的主旨是“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关键词是:“资源”、“稀缺”、“配置”、“理论”

现代经济学的起点来自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这本书建立了经济学体系,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

经济学要解决的是人类的欲望问题。经济学中的“资源”概念就是指满足人的欲望的手段(事物)。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资源正好相反,是有限的,所以,经济学把资源的这个特点称为“稀缺”,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了各种经济现象的产生。

解决资源的稀缺的方法在经济学上被称为“资源配置”,具体来说就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有效率。经济学上的效率概念指的是“最好的状态”,对此,经济学上的专属名词叫“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效率的意思就是最好的状态是那种到了只要一个人好,其他人都会变差的那个程度,就是最有效的。也就是好比一个桶,装水装到了再装一滴,那桶水就会满出来的那个状态就是最有效的状态。配置资源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计划,一种是市场。

计划经济是一种由个别人说了算的经济,是一个公众不能自主决定自己事务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公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经济。

传统的经济认为,个人自发的力量更强大,应该由个人来决定自己的事情。

经济学的理论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消费者、一个厂商、一个市场是如何行为的。

二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经济是如何运行了,出了问题怎么办。

第二章的主旨是“经济学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是:“边际”、“机会”、“均衡”

经济学的第一个思维模式是“边际考虑”。这是一种只看现在和将来而不管过去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认为过去的事情对现在的决策没有影响。

边际考虑关注的是新增加的成本和增加的收益的比较。

经济学认为,某个因素的贡献取决于这个因素最后的一个增量。最后一个人的产量决定所有人的产量和工资。边际产量递减:随着增加的人越多,增加的总产量就会越少。物以稀为贵:某一个物品的价值由最后一个决定,所以,东西越多,它的价值由少,最后一个价值决定了该物品所有的价值,某个东西只有一样,那它就是最贵的。

卡尔·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阐述了物以稀为贵的原理。

经济学的第二个思维模式是“机会成本考虑”

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就是指“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做一件事而放弃的其他用途中价值最大的那一个的价值。经济学上的利润指的就是全部收入减去机会成本得到的价值。机会成本考虑这一思维模式提醒我们,我们做事情不应只考虑我们做这件事得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因为做这个事情,我们失去了什么,如果失去的比得到的多,那这件事就不值得做。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投向某个企业的资源如果得到的产出比投向另外的企业得到的产出要少,那么这个资源配置就是错误的,就不应该投向这个企业。

经济学的第三个思维模式是“均衡考虑”

均衡的状态就是增加的好处“边际好处”和增加的坏处“边际坏处”相等的那个状态。

均衡的状态是一点一点达到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时候,就是均衡的时候。我们做事情,就是要考虑各种因素,以求得一种均衡,让各方都接受的结果。

对个人而言,我们为了达到有意义的结局,必须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不能顾此失彼。

第三章的主旨是“利己是人的本性,只有利己才能利他” 关键词是:“假设”、“理论”、“利己”、“利他”

所有的理论,都是相对真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正确的,脱离了这个条件,真理就是谬误。

所有的科学,最突出的特征,都有自己的假设,没有假设,就没有真理。

理论其实并不是现实的反映,仅仅是现实的解释。他的作用是当满足或者接近理论假设的场合时,理论就可以解释人们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理论可以预测和指导人们的行为。

假设是研究、认识复杂世界的需要,只有做出假设,忽略掉一些不相干的东西,关注要研究的因素本身,才有助于迅速认清事情的本质。一旦给定假设,就要在这个假设下来分析事物,这样才能保证逻辑上的一致性。

经济学最根本的假设就是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在给定约束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也就是所,每个人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利己的。这里的利己值得不是损人利己,而是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增进自己的利益。经济学认为,利己行为和利他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致的,可以统一为利己。

商人为了自己的利润贩卖商品,为了最大程度的赚取利润从而降低价格参与竞争。老百姓都喜欢买价廉物美的东西,因此,在质量基本相当的情况下,价格最低的商家越能卖出商品,因而获得的利润越多。每个人都利己,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通过市场交易就能保证双方都得到自己能够得到的最大利益。这样,利己的行为也就成了利他的行为。

义,也是利。利他,也就利己。

第四章的主旨是“关于博弈论的介绍,告诉我们要用博弈论的观点来看问题”

关键词是:“博弈”、“囚徒困境”、“信息”、“期望”

方法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这个过程就是“分析问题”,分析问题就是把没有头绪的事情找出头绪来,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大问题,分割为小的、可以解决的问题的过程。

博弈论就是用来分析在人们之间的行为互相影响的条件下,每个人如何决策的方法。

博弈论是数学家冯·诺依曼开创的,著作名为《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其后,好几位博弈论的大师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最为出色的是约翰纳什。他定义了纳什均衡。

博弈论假定人们是理性的,分析的主要是非合作博弈。博弈论的讲述,通常是从“囚徒困境”开始的。(关于这个,听说过的人不少)

经济学家把博弈的结果类型分为四类。

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囚徒困境”中的四个选择,就属于这一类。即局中人对对方的策略和各自的支付(代价)都是清楚了,而且,双方是在互相不知情(不知道对方的决策)下做出决策的。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暴露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它所得到的结果就叫“纳什均衡”。

2、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局中人对对方的策略和各自的支付都清楚,但是,双方(或者多方)是在一方先行动,即知道了对方(或者第三方)的决策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

3、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博弈各方都知道一些信息,但不完全,同时,对对方的决策也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决策,就要根据概率行事。

我们需要计算不同行动的数学期望,数学期望=不同类型下的概率×支付

如果某个行动的数学期望大于0,那么就可以采取行动,而这,又取决于对方不利类型(因素)的概率小于50%。

4、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博弈各方都一些信息对方不知道,而且行动有先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分析对方以往的行为模式和类型进行判断。

第五章的主旨是“价格是如何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以及价格在市场中的作用”

关键词是:“供给”、“需求”、“价格”

经济学家说,价格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核心和主角。价格到底由什么决定,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观点。古典经济学认为,价格由劳动决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当两个东西交换时,不仅要看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有多少,还要看其他的要素。

同时,决定人们是否购买商品的原因是看这个商品是否具有效用(即该商品对人的作用),并且,这个效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主观认识,即你认为这个商品是否有用。

现实中,“水和钻石”的疑问让人们对商品的价值产生了思考,并产生了“边际效用理论”。这一理论告诉人们,一件商品的价值,不是由这件商品的总效用决定的,而是由其边际效用决定的。

某一件商品能有多种用途,那么决定它价值的就是它最后一个用途(即能够得到满足的最小欲望)。

某一件商品只有一种用途,那么它的价值就是这一个用途(即最大的欲望)。

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著作《经济学原理》对价格的问题进行了解释。他提出,价值就是价格,价格既与供给有关,也与边际效用有关,即与需求有关,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供给和需求都不是单纯的数量概念,而是函数。

供给,是价格和供给量的关系的函数,反映的是生产者的行为,供给并不就是生产,在供给中,凝结着很多要素。

需求,是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函数,反映的是消费者的行为。需求,不是购买。

当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就出现了一个价格,这个价格就是“均衡价格”,也就是市场上体现出来的实际价格。

决定需求的因素很多,有商品自身的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

其中,替代品的价格越高,商品的需求量就大。互补品的价格越高,商品的需求量就小。

需求定律,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一件商品本身的价格越高,对它的需求量就越少。

供给定律,商品本身的价格越高,厂商的供给量就越多。

有价格出现的场合,就是市场。

市场上的交易双方虽然互相看不见,但是能共同决定价格。价格关乎所有人的利益,价格机制是市场的中枢。

价格机制就是价格上下波动,以便让市场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过程。

价格机制有些时候会失灵,宏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找到价格运转不灵活的原因,并致力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矫正它。

第五篇:让老师“听听你心”

一段时间以来,“听听你心”心里话信箱可真是派上了用场,每天都有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装”进信箱。通过阅读学生的这些心里话,让我这个班主任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地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家长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解除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思想顾虑,从而形成了团结友爱、勤奋好学、奋发进取的良好班风。

在学生的这些

心里话中,有的是给班干部提意见的,有的是给老师提建议的,有的是说同学之间闹矛盾的,有的写的是家长不理解自己的,还有的是谈家长对老师及学校看法的,真是五花八门,写什么的都有。虽然学生的语言稚嫩,看问题谈看法不够全面、准确,但是,这些意见确实还是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教师、班级、学校及家庭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对改进我们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据反映,学生十分喜欢这种形式,他们把写心里话当作了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尤其是那些生性胆小、性格内向的学生,平时羞于亲近教师倾吐自己的心事,而现在能避开面对面的谈话而采用书面的形式,非常符合他们心境,易于接受,从而无话不谈。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写的心里话要及时阅读,及时处理,尽快给学生一个交代。尤其是学生写给自己的,教师更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向学生坦诚相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打算。这样做,学生才会更加信任和尊重老师,才能建立更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下载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让面试官始终聆听你

    when you’re doing business in a second language, it’s easy to sound unsure. getting the grammar and vocabulary right is tough enough! even if you’re not sure......

    让我聆听你的声音5篇

    让我聆听你的声音 ——在一日活动中关注幼儿的语言最近发展区在幼教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8年的时间。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里,最快乐的就是和孩子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常常会被......

    案例:让我聆听你的成长

    中国教师报2005年11月9日 星期三 第135期让我聆听你的成长□ 李 亮进入新高一的晓雁活泼快乐,聪明勤奋,是个乐观开朗的女孩子。一个月后,我发现她变了,变得沉默了许多,总是回避别......

    《让学生学会阅读》读书笔记[5篇]

    《让学生学会阅读》读书笔记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让学......

    《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心得体会

    观看《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心得体会 黎维冕的家长:黎皓吴莉 根据孩子的在读学校北师大万宁附属中学的要求,我们在11月21日早上7点32分准时认真观看了由海南电视台青少......

    如何让学生做个讲秩序守规矩的人

    如何让学生做个讲秩序守规矩的人 由于现在的学生班额大,教师工作压力大,各种活动和工作繁杂,因而很大程度上都存在教师疲于应付,教育情感缺失等问题,在育人方面缺少耐心和连......

    学生读书笔记

    读《轮椅上的霍金》有感 盐马路小学六(1)班卞金俊 “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这个问题相信不少人都有耳闻,可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没错,他正是《时间简史》的作者—霍金,一位在......

    学生读书笔记

    周集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生读书笔记 第年级班姓名:_________ 题目:_______________ 作者: 好词:佳句:妙段:感受:(也可以加上主要内容和佳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