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和谐快乐的高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推荐]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要做到“减负增效、减量增质”,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和谐快乐高效的英语课堂已成为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XX年年中考结束后,我校英语教研组在总结过去三年教学得失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通过广泛的调研、论证,提出了“构建和谐快乐的高效课堂”。
XX年的中考成绩我们的平均分是64.92比全县44.8高出20.12;及格率为百分之46(全县19%);优秀率为8.4(全县2.1)。2010我们中考平均分是83.16(全县59.09);及格率为75.5(全县35.59);优秀率为35.7(全县8.7)。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我们学校七年级的平均分均超过100分,有的班级达到104分(全县60多分),八、九年级也都超过90分(全县50多分)。这些成绩足以说明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我们总结出当前课堂教学具有共性的焦点问题,提炼出了五个方面的研究改进内容:
下面就我们的具体做法向老师们介绍一下。
一、实行集体备课,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
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环节。我们在备课中做到了两个吃透,即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为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我们集体备课,做到了六个统一:统一划分课时;统一确定学习目标;统一自学指导;统一每节课的几学几教;统一课堂作业;统一阶段评估。
二、科学整合教材、划分和控制单元课时
我们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在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创造性地整合教材,把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组、改、增、删这样的整合,整合后的教材调动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一)“调”和“组”指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将相关话题进行整合,使其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这个调整可是单元之间的,即单元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整,如七年级下册的unit 5 i’m watching tv,我在看电视,他在读书,妈妈在做饭等,我们不妨提前学这一单元,因为在生活中,同学们可以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来进行交流,如a问 what are you doing ? b答i’m eating an apple 等。不同的进程也可有不同的安排。上册书我们提前结束了,当时我们预算到下学期的时间紧张,于是我们在春节前就开始了下册的教学,当时,同学们已学的筋疲力尽,又复习了两周,怕引起学生的腻烦心理,我们把下册书关于动物的第三单元学了,由于孩子们平时就爱看《动物世界》这个节目,备课时我们找出有关动物的图片以供课上用,这样的安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效果确实不错。
调整也可以是课内的,譬如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节中几个部分的顺序,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section a中就可把1a、1c、2c放到一块讲和练,讲的同时学习其中的新单词,通过练习单词引入句型what do you do ?进而引入句型where do you work ?最后引入what do you want to be ?和 why do you want to be ?并让学生写出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这样集中练习,即巩固了单词,又掌握了句型,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合作学习的机会,把1b、2a、2b组合到一块,强化集中训练听力,更能提高听的效率,这样整合的教材在45分钟内同学们把单词轻松掌握了,句型会灵活运用了,听力也得到了训练。一节课中,听、说、读、写都能得到充分的练习,只是须老师课前要备好课,在知识的讲解和展示上,要征服学生,课堂确实能达到快乐高效。
(二)“改”、“增”、“删”也是我们灵活处理教材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九年级的unit 6,section b中要求写出你最喜欢的乐队的名字,由于我们班大多数学生没有他们喜欢的某个乐队(band),我们就把乐队改为了演员(actor),这样也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除整合教材外,我们根据学生的入学基础和教材特点,统一划分课时,我们现在的教学,七年级一般是三到四课时,section a、section b各一课时,练习与讲评是一课时,个别单元难点多时可能要用上四课时。
以七年级下册unit 9为例:
第一课时:词汇课,集中识词;
第二课时:听说课,完成section a和section b的3b, 要求学生掌握一般过去时态的结构和动词形式的变化,会从口头上运用一般过去时态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课时:读写课,完成section b的3a部分和58页的part 3,使学生从听、说、读、写几方面灵活运用一般过去时态。
八年级上册我们一般用4课时,下册由于多了reading 这一部分,又加了1个课时。
九年级也是用5个课时,第一课时,集中处理单词,section a、section b、reading各一课时,第5课时,用3——5分钟把一单元的要点难点和同学们一起系统一下,然后同学们进行静心做题,最后老师用10—15分钟精讲。
课下同学们参照我们县编制的学案进行预习、复习、练习,习题稍多时,由老师提前精选而定。
目的就是让老师必须带着整合的目光去审视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简中求精,打造高效课堂。
三、构建启动学生思维的课堂提问。
为了有效引发学生的思维,寻求有价值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思维,我们主要针对课堂问题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如果说,一堂精彩的英语课是一首动听的交响乐,那么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这乐曲中最动人的旋律。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趣味性、针对性、激励性、灵活性和挑战性。课堂问题不但要注意把握难、易程度,而且要注重提问的时机。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section a部分时,有一个游戏 “mystery student”,学生普遍感到所用的语言有限,而本班学生的共同点太多,不太好表达。于是,我们就不用书上的这个游戏,另外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where is heshe from?
2.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
3.what is heshe like?
4.what clothes does heshe often wear?
5.what’s his her hobby?
6.what do you think of himher?
一般学生可以就这些问题一一进行回答,把答案串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发言稿了。成绩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就这些问题的回答进行适当发挥。再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unit 2 section a 3a部分时,我们设计了“can you draw a map of the garden district?” 这样一个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理解了短文,又训练了空间想象的能力,还能根据自己的地图复述课文,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四、务实常态课教学,重视当堂反馈检测。
为了解决学生知识的当堂达成度薄弱,避免课堂教学浮于表面的现象,我们提出了“重视当堂反馈”的口号。我们认为课堂的教学反馈应注意两点:
1、及时性。
短短的课堂教学45分钟,反馈必须及时。及时反馈便于教师凭自己的经验直接判断学生的状态,迅速发现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节和控制。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unit 5 section a部分时,由于havehas的用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我们就补充了havehas的否定句、特殊疑问句。通过随堂检测发现学生掌握的不好。原来,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实义动词和助动词,对havehas的一般疑问句还没有理解透彻,havehas的否定句、特殊疑问句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于是,我们就及时调整教学步骤,从肯定句入手,循序渐进,让学生注意其变化规则,总结规律,最后,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效果。
2、多样性。
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采用切合实际的反馈方法,包括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包括朗读、对话、教师提问等多种方式;书面练习包括听写、翻译、作文、习题等。我们认为,书面练习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更加准确、广泛,更能全面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建立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我们在学习了其它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效课堂构成的要素,制定出了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我们对一节课的评价内容涉及到学生预习、教师指导、教学设计、教学手段、课堂气氛、学生参与、课堂效果七个方面。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本届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制定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根据需要进行预习,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能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英语中的进步与不足。几次的阶段评估优秀率皆在85%以上,未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提高听的能力及口头交流的能力?如何形成朗读技能?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缺乏语言环境的现实下,语法教学该如何把握、怎样进行?
总之,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课堂教学,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只要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教学方法,都会提高学习效率,当然也定能构建快乐和谐的高效课堂。认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今后,我们将会在市、县两级教研室的悉心指导下,进一步落实课改精神,以“减负增效、减量增质”为目标,不断完善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更好的展现英语课堂教学的魅力。
第二篇:如何构建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
构建快乐课堂 打造快乐语文
快乐课堂,快乐语文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向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因此只有构建快乐课堂,打造快乐语文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过去的语文课堂,有人这样描述:老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口若悬河,而学生在座位上呆听、呆看、呆若木鸡。这种课堂模式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事实上,构建快乐课堂,打造快乐语文不仅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愉悦的课堂氛围,快乐的语文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放松、亲切、舒心,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进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快乐语文、快乐课堂应该是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那么如何才能构建快乐课堂,打造快乐语文呢?下面我从几个方面略谈自己在构建快乐课堂,打造快乐语文方面的点点滴滴,以供各位参考。这些做法概括起来就是教师要做到“六要”。
一要在备课过程中给学生预设快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高效地和谐地进行。教师首先要充分备教材,吃透教材,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课文的重难点,这样才能融会贯通,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把教材作为教学的载体,从而为下一步教学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心中始终装着学生,善于分析学情,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自觉地、主动地、生动地、快乐地去学习。为了构建快乐课堂,打造快乐语文,我在备课中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趣味元素、快乐元素,通过一个词、一句话、一个人、一个故事为学生预设快乐,并设计好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快乐的时机、方式。
二要在授课情绪上给学生“传染”快乐。心理学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思维活动往往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为了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需要创设热烈的学习气氛,而这种热烈的气氛需要教师充满激情地去渲染,激情渲染则能带来积极的情绪互动。教师一定要带着热情饱满的情绪进课堂,用自身的高昂情绪去感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情绪跟着教师所讲内容一起起伏,产生共鸣。这样可以让学生保持听课的兴奋状态,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不会过早疲劳。当老师的人大多有过这样的体验:某一天老师身体不舒服或是情绪不高,站在讲台上无精打采时,此时坐在教室里的学生,肯定对教学内容也是提不起兴趣的,这样的课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只能是天方夜谈。一节好课,首先就要求教师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并且让自己的学生受到这种激情的感染,使学生从教师那丰富的神态、有力的语句中得到一种力量。学生们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情绪体验快而强烈,一旦触发,容易引起共鸣,能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能量,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三要在课堂导入中为学生激发快乐。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序幕,是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前奏,一个具有艺术性的开场白,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导语也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的课堂导语往往能先声夺人,激发求知欲,起到搭石铺路的桥梁作用。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独具匠心地设计课堂导入,使学生情绪高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求知欲望迫切起来。
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我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春”的古诗词,要求学生说出相关诗句后还得指明写的是春天的哪个方面,学生一个个都积极思考,踊跃回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草)……诗词的联想积累,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在气氛正浓的时候,我因势利导,“春天是如此的绚丽多姿,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泼墨挥毫,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看在他的笔下,春风、春花、春雨、春草是怎样的呢?”这种导入因为有学生的加入,收效更好,既巩固了以前的旧知识,又初步感知了新课文,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四要在灵活的教法上为学生融入快乐。语文课堂切忌单调呆板地灌输,要择优选取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乐起来,以提高学习效率。我上课时经常手舞足蹈,南腔北调,教室里笑声朗朗,其乐融融,很多老师羡慕不已。我还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形象、生动、直观的画面,动听的音响,创造出独特的视听效果,让学生身临其境,兴致盎然。如我在上《安塞腰鼓》一文时,首先展示了一组黄土高原风土人情的画面,给学生一个陕北的初步印象,然后,展现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场面,让学生感受到安塞人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心灵受到了震撼,激情被调动了起来,从而更好地领略了文章主旨,同时也活跃了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理解得透,印象深。我还通过语文课上激情洋溢的范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有时我还配上情调和谐的音乐作背景,给学生一种快乐、优美的感受,从而营造出更为强烈的情感氛围,如教学《海燕》,我用贝多芬的《命运》作背景音乐,效果相当不错。还有一些课文的学习,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羚羊木雕》等文章,我让学生在学习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使学生模仿人物的语气、语调、神情,学生的兴致也很高。再如学习《石壕吏》,《丑小鸭》等文章,我让学生把它改编成课本剧,由学生自编、自演、自评,这样不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宽松和谐,而且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有时候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唱起来,如我在上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让学生齐唱歌曲《明月几时有》。学生兴致勃勃,教学效果很好。
五要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快乐。局限于课堂的语文教学是不完整、不科学的教学,我们必须打破课堂的界限,学科的界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让语文小世界浓缩社会大世界,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诗文朗诵比赛;我还经常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编排课本剧,组织辩论会;结合综合性学习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异常活跃,高高兴兴。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
六要在激励赞赏中让学生品尝快乐。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所以,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微笑与掌声,要随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激励。教师的激励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如对后进生不能回答问题时应耐心鼓励说“别急,再试一次”、“相信你下次做得更好”,使不同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对具有消极情绪、思想顾虑、精神负担和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耐心地指导和帮助。
以上几点做法,纯属我个人点滴经验之总结,虽然总结不系统、不全面、不深刻,理论依据不是很充分,希望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仁能够批评指正。我将继续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力争让学生高高兴兴进课堂,快快乐乐学语文;力争使自己轻轻松松进课堂,舒舒服服教语文。
第三篇:如何构建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
如何构建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性解读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自制的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教学知识,促进学生的陈述性知识——知识与技能、程序性知识——过程与方法、多元认识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效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来说: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计算到会计算,从不会应用到会应用;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上,从不爱学到爱学,从不会学到会学。对教师来说: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成就学生发展的同时,既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教学魅力,又让教师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课堂当中生成的许多鲜活和精彩的瞬间,让教师在快乐教学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堂关注学情,在“求活”“求实”上下工夫,向“弱势群体”倾斜,争取人人参与、集体对话。一句话,有效课堂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就是“生成”二字。
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更新
1.教学目标自主达成是衡量有效课堂教学的第一标准
有效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达成的课堂,强烈的目标意识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有效性,第一,在这节课中设计三维目标时一定要准确。第二,设计的教学目标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三,教学中在学生的实际操作时始终要贯穿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只有准确地设定学生通过什么样的主题活动,去探究知识生成的过程,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学目标,才能确保学生有收获。
2、教学内容的科学取舍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因素
课堂教学内容是决定课堂教学是否能够实现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匹配,控制课堂教学内容的多少,设计教学内容的难度,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现行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整合后加以教学,达到教学内容的优化。
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既“实”又“活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教师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研究的子课题,结合学习主题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对新课进行课前预习。
2、课前激趣的有效性。用好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利用脑筋急转弯、智力接龙、各种手势游戏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诚。
3、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情境创设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情境创设要体现趣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课堂质疑的有效性。课堂质疑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不断变换表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质疑,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课堂开放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习主题,将教学内容适当的拓展与延伸,将学生视野引入到大千世界,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自然联系起来。
6、“全面关注学生”的有效性。教学有效性追求的是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始终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①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引领学生利用日常生活知识去感悟、去探究、去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②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闪光点。课堂教学的过程充满了变数,预设和结果往往不完全吻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应变能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解决,让学生有充分的表现欲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③课堂要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多媒体教学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教学中教师必须在人格和交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通过课堂教学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并获得成功。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意识、自我教育能力和教学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力争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
第四篇:构建快乐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构建快乐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
摘要: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当从教学方式创新入手,构建快乐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 ,本文就如何构建快乐高效课堂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快乐 高效 初中生物 教学
一直以来,生物学就被认为是理科中的文科,很多学生认为生物概念、原理只需要记忆就可以了,对于生物学的实验、探究过程并不重视。然而一门课程的性质就决定了该课程的教授方式,也决定了要培养学生的何种素养。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出新标准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就如何构建快乐高效课堂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
新课标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和业务技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而且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没有深刻的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只有做一位全才教师,才能融汇贯通,设计出精彩的课堂,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其次,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将精湛的语言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习活动中的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是“传授”或“教导”。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师生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形成师生相互尊重、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观”。
二、建立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的课。
创新课堂模式新课改提出课堂要推行“探究式学习”,这为转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其实,真正有效的课堂,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规规矩矩、纪律严明的课堂,应该是师生有效的交流互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知识传输达到最大效率的课堂。“探究式学习”,废止传统的“封闭式”的学习指导,代之以差异的、动态的、开放的学习指导。培养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让学生设计相关的小试验、开展兴趣小组、开展生物知识比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班级里按照爱好和知识背景不同,把班里的同学分成编辑组、撰稿组、调查组、排版组等不同的组别,定期出版“班级生物知识月报。”在月报出版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好奇心与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大家争先恐后的搜集知识,希望自己能在月报制作过程中“大展身手”,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也可以开展生物小试验比赛,比如制作标本,同学们自己搜集生活中见到的植物体,分科属制作标本,并在班级里进行评比,由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评委们互相打分,最终确定优胜者。并且教师要对优胜者给于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大家形成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尤其对于那些善于发现生物课堂中的问题,善于探索生物实验中的奥秘的同学,教师更应该及时的给与肯定和赞扬,让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到最大化。
三、引用名言警句或故事展开教学。
初中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在生物学科的进化史和科学史中.充满了动人的故事。中外史实中,妙趣横生的典故更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寓教于趣之效。例如.在“软体动物”一章中学习的河蚌.学生见过河蚌的几乎没有.对于河蚌这一“新鲜”生物完全没有概念,一致不能理解.感到枯燥.没有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让学生观看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典故的动画片.学生感到非常新奇.也有了学习的兴趣。接着我就动画片中的主角“河蚌”提出以下问题:(1)蚌的什么结构使它能够将鸟的嘴紧紧夹住?(2)河蚌是怎么呼吸的.为什么蚌壳关闭那么长时间它都没有憋死?(3)美丽的珍珠是如何形成的?(4)有那么硬的蚌壳,蚌怎么还能叫软体动物呢?(5)软体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还有哪些种类?(6)软体动物的经济价值在哪里?针对问题.学生认真思考并展开了热烈讨论.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一个故事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了知识。再如.讲“生态系统”时运用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主题漫画导人新课.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回归生活,让初中生物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生物教材中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较多。例如为什么施肥过多植物会出现萎蔫现象.园艺上为什么常对侧枝加以取舍就可以造成一定形状的树冠等.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的素材.我们在讲授这些内容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明白.学好生物.掌握了生物的结构、生理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就能够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造福社会。比如在讲植物生长激素时.引入顶端优势原理.使学生知道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时,利用顶端优势原理.可以提高产量。让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生物常识与技能.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热情。比如在学习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时.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这些系统的组成情况.主要器官的位置、结构和功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在13常生活中如何做好这些系统、器官的卫生保健.保持身体健康.并且我们还抓住契机给学生介绍“捐肾救母”等感人事迹.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和珍贵。
五、“把课堂留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
“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因此,当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提出质疑并要解决它时,他的思维就提高了一个层次,进行了一次升华,所以对于每一个问题应让学生拓展多种方法、最佳方法,提高学生的再创造能力是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佳手段,为以后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做好铺垫。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自主学习,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在提高中创造学习,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教师是主导者,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学会放手,尤其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新教材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探究过程是学生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学生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的基本途径,在教学策略上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在课给堂要学会放手,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有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上“观察植物细胞”这节实验课时,给大家准备了所要用的材料用具,结果发现大家从学校、教室找来了各种各样的植物,有的同学拿的花瓣,有的同学拿的树叶,还有根等等,这节实验课大家不仅观察了教材中所要观察的细胞,还观察了多种植物细胞,实验后大家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这节实验课通过孩子们的亲自参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要回归教材。
教材作为指导课堂教学的重要材料,教师首先要通读教材,研究教材,分析教材中插图、实验、资料分析等课程资源的作用,与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相呼应。只有教师对教材吃透读懂,掌握教材的内涵与教育意图,才能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捕捉教材中的关键信息,指导学生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忆旧联新,在思考交流中突破重难点知识,落实三维目标的达成,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七、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感受成功的喜悦。
生物是一门主要依附于实验的自然学科,深化实验教学能够深化学生更好的求证此学科的相关内容。而实验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思维,这样就构成了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比如,在《洋葱头鳞片叶的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这一课程内容,很多学生做出来的标本通过显微镜竟然没有显示,而另一些同学的标本在同样的操作下却可以观察到,那么一些好胜的学生就会再次进行尝试,如此一来通过多次的操作,最后获得了成功,这种经历失败后通过再成功的喜悦是深入心灵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遇到学生的实验得出差异化结论的情况,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表其自己的见解,同时进行讨论,并总结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讨论的心态进行实验,而急于得到正确讨论结果的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实验。
八、启发式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授课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手段.它往往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这既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提问.而不是随口就问“是”或“不是”,“对”或“不对” 的问题。因此提问时应巧设疑难.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诱导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脊椎动物》一课的时候.首先我让学生对学过的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无脊椎动物的知识进行复习,接着提出问题:“这些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根据部分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答案得出结论:“元脊椎动物的身体里都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由脊椎
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就是脊椎动物.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动物。”于是就顺理成章引入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等脊椎动物这一课题。
九、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生物教学中牵涉到微观的现象或暂时观察不到的现象以及复杂的生理过程等。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再现。多媒体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生物现象.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不能只一味注重形式,追求花样,应从“实效”的角度出发。即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进行宏观化模拟,将生物实验中不能替代的内容进行虚拟化,将板书内容进行直观化和简单化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快乐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当前教师要构建快乐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就要清楚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有效提问.开展实验.创设生活
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踏踏实实地沉下去,才能潇潇洒洒地浮起来”只有不懈地钻研教学教育理论,及时捕捉各种教育信息,掌握先进、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炉火纯青,让学生如坐春风,如沐甘露。最终达到孩子们心中理想的课堂“高效、轻负、快乐、幸福”。
第五篇:构建和谐课堂教学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数学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体验成功并萌发创新等”,为学生发展性教学目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主动地学、轻松愉快地学、让课堂涌动生命的活力。在新课程新课改的今天,应着重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和谐完美的发展。如何在与学生共处时,在每天的教学工作中、每一节课上、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呢?做为小学数学课改的实践者、教学的组织者,如何构建和谐数学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
一、转变教师角色,建设和谐课堂教学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促进小学数学发展性教学目标的建立,在“课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首先应实现教师角色的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宰”,大多采用师生问答、教师评价的形式,课堂上缺乏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成了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唯一评定者。因此使学生缺乏了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所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师生授受的传统讲授程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成了课堂评价改革的关键。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如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探讨和实践的课题。《课程标准》赋予教师更高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由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过去有趣的图形的教学时,告诉学生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等,怎么去分辨它们也就够了,而现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关注学生得到了什么信息,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趣的图形”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认识平面图形的起始课,是借助于学生对学前这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生活经验的积累为背景,通过自己的活动,增加其感性认识,进而建立这些平面图形的模型,初步的加以区分。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导入新课,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师的作用,在于营造一个极力探索和理解的气氛,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使其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
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也许有的同学一时想不出,但毕竟他在参与。教师要更多地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提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启发学生关注问题重要方面,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二、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优化和谐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一要求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要能使学生学会用生活的眼光看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面向生活的问题情境,为他们搭设一个生活的“舞台”,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中,尽情地展示自己,不断地创造自己。
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上这种需要显得特别强烈。我们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优化和谐课堂教学,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使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
所以,当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了主人后,教师不再拥有评价的“专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评价,都可以畅所欲言,都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不再只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反馈老师引导的平行双线型的学习,而是来自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学生个体智慧的碰撞和信息的交流,这是一个强大的网络化的学习体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的不是教师个人的备课所得,而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集体智慧的整合。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也不仅仅只是知识,而是人际交往、协调合作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学生参与评价,能更好地燃点起思维的火花,激发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发表评价意见促进了自己分析事物、推理判断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分析别人语言表述的完整性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在与别人交流议论的过程中拓宽自己的思路,触发了灵感,启迪了思维的创新。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由观察学具的一点到观察一类学具,后来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不同类间的学具进行比较,建立起联系。“长方形的两条长边变短了,是不是就是正方形了?”“我们上学期学的圆柱里就有两个圆。”“圆和球好象哦,球能朝不同方向滚,那圆会滚吗?”……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学生对物体的认识不断丰富、完善,这种有新的生成的交流才是真正意义的交流。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探索的情境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探索动机。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发现,使学生能产生奇思妙想,形成独到的解题思路,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的意识。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主体和谐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尽量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现象和问题,可以是与小学生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和物。例如:数的计算、统计活动的学习素材,可以选取玩具、文具、食品的动物图片等;与此同时,天真爱幻想也是学生的天性,美丽的童话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小谜语也是他们乐于接受与愿意思考的习内容。通过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拓宽了学生研究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合作探究,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有的同学都投入到激烈的讨论中去,在探索的过程中,对于他们的每一种想法,教师应及时启发、引导、点拨和鼓励,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要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提出质疑的学生,他们是具有较强的学习力,他们已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实践证明,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继续创设情境启发引导,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这实际上体现了师生间的互相尊重。比如课上到精彩处时学生自发地、真诚地为老师或同学鼓掌。教师的身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来帮帮?”“谢谢你!”“你的想法真妙!”……这些话让听者感受到是发自内心的,体现了亲情,人文的关怀。在学生精彩的回答之后,教师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题还有其它解法吗?一石击起千层浪,应抓住机会,创设情境并再一次让学生合作探究。
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引发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学习常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从而导致学生不能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得不到较快的发展。为了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创设“融洽”的问题情境,激起矛盾,促使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动力源。
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在基本练习后,可以设计以下练习:
1、“农夫山泉”矿泉水原来每瓶成本1.6元,现在比原来降低14,现在每瓶的成本是多少元?
2、好消息:“农夫山泉”原来每瓶售价2元,现打九折出售!(你看到这则好消息,准备怎样向同学们转告呢?)
3、双休日,全班同学去秋游,准备买一些矿泉水,怎么买才最合算呢?有关信息:全班同学(51人)去秋游,准备一人买一瓶“农夫山泉”(单价2元),整箱买(一箱12瓶)可以优惠10%。(1)有几种买法?(2)你建议采用哪一种方案?并介绍一下你的想法。
再如在教学《长方体》的复习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四个火柴盒包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长方体,可以怎么包装?哪一种包装方案比较合理?并布置课外作业:你可以去调查一下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实际是怎样包装的,了解厂家为什么要这样包装?
四、构建合作学习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心理品质等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综观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头善于构建合作学习课堂活动组织内容。对学生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开始付给学生3-5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教师可根据需要确定选用哪一种更好。这三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大班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让每位学生课前准备好2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上课时要求小组内成员每人用这24张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每人拼的都不相同)。拼好后逐一按长、宽、面积等数据填在一张表格上,再研究:
1、这些图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2、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每个图形的长、宽和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共同发现了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和宽的乘积,于是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计算公式。再如在教学《长方体》的复习课时,以火柴盒为载体,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归纳整理长方体的知识,同时学会用观察、测量、计算等数学学习方法。
毕竟是小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规范教育。这在小组学习的起始阶段里显得尤为重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合作小组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相当重要,这样做,能较快,更好地建立课堂的行为规范,学生知道了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受到特定的认可。
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往组织课堂讨论,主题不明确,时间不充分,气氛不和谐,图形式走过场多,讨论探究效果很不理想,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一定要引以为鉴的。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