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与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2 01:5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外阅读与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外阅读与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本站推荐)》。

第一篇:课外阅读与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本站推荐)

《课外阅读与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明确要求: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语文教学的精髓。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净化心灵,发展健全个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一直处于“自流”状态,“难读”、“厌读”的现象较为普遍。阅读意识淡薄,缺乏阅读兴趣,没有阅读方法。我校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总体上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①学生课业量重,无暇进行课外阅读;②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生用于阅读的时间占用课余时间比例很小,远远少于看电视等其他活动;③阅读指导较少,系统性的指导更少;④认为没有合适的书籍。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归结于“考试猛如虎”,对课外阅读的理解、认识不够以及家庭经济条件、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原因。其一,在升学的强大压力下,学生首先需要考虑搞好课业学习。同时,学校和家庭普遍认为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不能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分配时间,因此不重视甚至是不提倡学生课外阅读;其二,学校和家庭仍觉得课外阅读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课业学习;另外,学生没有兴趣,不知道该读哪些书。这也表现出学校和家庭自身对课外阅读的不够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不足。还有,受经济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一些家庭,除了课本以外就找不到一本可读的书。

关键词:家校联手创新课堂活化课程读写结合科学评价

一、家校联手,深入落实“读书行动计划”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们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和环境,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树立“终生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体学习”的理念,创造显性的学习氛围,以氛围去影响广大师生,甚至学生家长。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明确具体阅读要求:低年级(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图文结合,了解故事情节,读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把学到的优美词语抄下来;中年级(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边读边积累,除摘抄优美词语外还要摘录好句、好片断,可简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到了高年级(第三学段)可适当增加品评和感想的内容,发挥想象和联想,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提高直接取决于教师。因此,我们着力加强教师业务培训的同时,激励广大教师进行经典阅读。首先应努力从儿童的视角去阅读学校推荐的儿童文学作品,为学生做好表率;其次,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钻研,对于中外经典教育名著要广泛涉猎。对于阅读的形式,鼓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

(一)、生生共读。

课外阅读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在学校,我们要求教师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鼓励学生自由组成“读书学习小组”,共同确定目标、选择书籍、制订计划、控制进度。每天课余保证最少半小时阅读,适时做好读书笔记,进行读书心得交流。

(二)、师生共读。

从时间上来说,我校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阅读交流课,师生共读并相机进行指导或交流。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一至四年级: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五至六年级:教给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以及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组织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训练。

(三)、亲子共读。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竭力向家长推介小学生课外读物,积极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买书,一起看课外书,要求孩子在节假日多看名家经典,并写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通过“家长会”的形式交流孩子读书的方法与看法,鼓励家庭建立“亲子小书房”,让家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气氛。

二、创新课堂,努力探究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人是自我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主体,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最宝贵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摈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

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低年级,教师能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唱游的作用,把古诗、儿歌、名言警句、绕口令、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积极创设情境或提供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鼓励用口语表达出来。

在中年级,教师能积极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学一学,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以学生为主体,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高年级,教师重点进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对课的设计突出一个“新”字,对教法的选择突出一个“活”字,通过各种尝试,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激励学生不断创新。让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悟、自得。

三、活化课程,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孜孜探求语文教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一)、开展“手抄报设计大赛”创造活动。

为深化课外阅读成果,我们利用大队部组织开展 “手抄报设计大赛”,引导队员展开想象,展望祖国的光辉前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立志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这一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丰富了知识积累,拓宽了学习领域,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表演课本剧。

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少教师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搞活动,即使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也不例外。他们自己策划、编导,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锻炼了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形式以阅读教材为载体,寓教育性、知识

性、娱乐性于一体,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活动主题都能体现时代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培养,普遍有所提高。

(三)、布置实践性作业,锻炼实践能力。

实验教师能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在生活的大环境中得到锻炼。他们能经常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成语接龙”,让学生和自己的爸爸、妈妈等比试成语,争夺冠军;如“我是小诗人”,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会诗歌语言的准确与精练,提高阅读的兴趣和理解力。如“花的联想”,鼓励学生走访花农,照顾花草,体验生活,自己查阅、收集有关花的信息并认真整理,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帮助他们接触自然,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读写结合,放飞阅读想象的翅膀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读写结合有两种结合法,一般是自然结合,即我们常讲的“熟读成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有根据迁移规律,按不同的训练项目进行读写结合的,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般说来,古今中外的经典文章,思想内容上,经得起推敲;语言文字上,经过编者的字斟句酌,是合乎规范的;文章的体裁也是多种多样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求教者要做有心人,认真把握教材,找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点,使二者紧密联系,指导学生勤练习。

(一)、利用教材仿写

模仿别人的文章进行习作训练也是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学生可以在体裁、结构、写法等方面与原文类似,根据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内容,有所改变,有所创造。提高习作能力,为今后独立习作打下基础。

如学习了《秦兵马俑》一文,围绕第三自然段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进行仿写,或结合书中的插图,以导游的身份,围绕“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写一段话,注意写具体,或以“谁的手艺真好!” 为中心句展开写。学生颇能乐意习作,较好地运用知识的迁移。

(二)、利用教材续写

这种方法就是在学生学完课文以后,指导学生再次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继续把文章往后写。例如,学完了《嫦娥奔月》一文,让学生以《美丽的嫦娥》为题,写一篇短文。

学习了《月光启蒙》之后,让学生阅读《小学阅读》中表达同一中心的《小河潺潺地流》,并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这样,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也把美好的品格定格在学生的心中。

(三)、利用教材缩写

对于教材中那些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进行提炼,抓住重点,简要叙述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快速阅读的同时,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对文章中重点内容的理解。这样,既提高了阅读的速度,也保证了阅读的质量。如缩写《郑和远航》、《牛郎织女》等文章。

(四)、利用教材改写

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如对古诗进行改写。通过改写《村居》,想象春天里儿童在乡野自由自在放风筝的情景;用叙事的方式改写儿童诗《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可以《走进春天》为题。

第二篇:浅谈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浅谈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这对于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未来生存和发展提供交流基础和空间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培养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是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要采取适当教学策略,努力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积累,去观察,去想象;要指导扩大阅读,引导模仿创作,奠定创作基础,开启写作之门;要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想象能力;要做好发展性评价,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享受到写作的快乐,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与提高

语文素质教育的提倡使语文教学从侧重知识向侧重能力方面转变。作文就是体现学生语文素质高低的重要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而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难教、学生怕写。而农村小学学生因见识少,习作能力较差,学生越怕写就越不会写,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目前,农村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空”、“呆”、“硬”的毛病:首先内容空洞无物。学生写作文时往往觉得无话可说,翻来覆去的就是那些话,写了一大堆,却没有把自己心中想说的表达出来。而且我们的部分老师总喜欢搬出所谓的作文“公式”,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强调作文格式、套路,使作文远离了孩子,远离了生活,雷同现象十分突出。其次文字苍白呆滞。词汇贫乏,词不达意,不会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句子的形象性和可读性。再者缺乏想象力。大部分学生只会干巴巴的写一些流水账式的习作,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事物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使文章读起来更有感染力。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这使得培养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成为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作文时,从各方面入手教给学生方法,采取多种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就我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一、留心观察,学会积累,让习作走进生活,激发习作兴趣和信心。

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积累感性材料是第一步。一要教会学生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小学生的观察、认识事物具有随意性,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才能透彻地认识事物,为准确地表达事物打下良好基础。

二要让作文教学走出课堂,拓宽学生作文训练的学习阵地,俗话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如果我们仅仅锁定于几篇例文、范文,或者局限于校园空间,甚至教室空间,学生的作文素材和习作思路将会受到局限。生活会给学生带来新的认识、新的感受和新的收获,所以,作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起步阶段的习作教学,语文老师要善于带领学生走进自然生活,鼓励学生到广阔的世界里去感受作文的气息,必须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留心生活,感悟生活,在与生活接触的接触中捕捉写作素材,为孩子们打开丰富多彩的生活天地,让作文变得新鲜有趣,使孩子想写、乐写,让学生的作文更加合乎时代的主旋律,并渐渐成为他们精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指导学生写命题作文《家乡的变化》,可让学生先亲自向长辈进行了解,后再进行观察,从住房、道路、村寨建设、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寻找现在和过去有什么不同,并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材料,然后指导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或者多个方面写,重点捕捉当前社会中的新鲜事,创新作文的立意,更好地通过突出“变化”一词来表现主题。

三是教会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学会写日记,以写观察日记为主,写自己日常生活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事,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写日记来积累,训练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二、扩大阅读、引导模仿,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教会学生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除了要加强词语教学,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还应侧重指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学写

作,将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文章。

一是要通过阅读提高词汇量的积累。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需要平时多读、多看、多思、多练、多积累,并正确运用于写作上。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凭借课文深入理解词语,结合实际,根据课文引导运用,学好表达。其次要精选需要深入学习的词语句子,作为本课教学目标,在对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习、品味。再次要选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教材,要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体会词汇的准确、鲜明、生动,及其对描写事物与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和作用。二是要在阅读中领悟作文的写法。写作方法是在不断的阅读中学习而提高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中的典型情节为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使学生较深刻地体会不同的写法。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拓展语言情境,找出课文值得借鉴的地方,教会学生抓住课文最突出的一个写作优点进行学习、体会,让学生多想想作者为什要这样写?使学生理解文章的特点,领悟作文的写法。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和开篇布局,可以从仿写入手,仿结构、仿表达方法、仿精彩片段等。

三、让学生的习作内容富有新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解,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我们学习课文后、带领学生观察自然之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他们凭借自己的理解,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进一步感受思考,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让生活在脑中得以升华,只有这样,才会写出灵动、个性张扬、富有新意的佳作来。

一是细致审题创新意。要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审题是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语文老师千万不可忽视了审题的重要性。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认真看清作文要求,仔细地分析作文的主题思想,深入地领会作文的要领,多思考,多斟酌,多选择,提炼和挖掘有价值,有新意的作文素材。如可以指导学生在审题时作这样一个思考:如果让我写,我会写什么?别人又会写什么?大家都这样写作文有味道吗?猜一猜别人不会写什么,而

别人不会写的东西正是我所需要的,这样才能够同中求异,与众不同。这样做的前提是思考要紧紧围绕习作的主题,否则就容易写离题了。

二是逆向思维引新意。学生的思维直接决定了作文的思路,所以语文老师在作文指导时要合理地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去行文,即打破常规思维,背着题目的意思去思考,去选材,去立意,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常常会让人读了还想读,因为这样的文章会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甚至从未有过的感受。当然需要注意的是,逆向思维的作文思路不能消极反动,违背社会的主流思想。

三是合理想象求新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必须留下想象的痕迹,想象能够使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能够让空洞的文字变得有声有色,流露出思想情感,散发出生命的气息。当然,学生的想象也不是凭空产生和与生俱来的,需要到现实生活中寻找和积累灵感,这种灵感会使作文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的血液。

作文教学中把握好作文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文老师在作文指导时一定要舍得多花时间在作文内容上下工夫,要在围绕作文主题思想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求异,敢于打破常规思路开辟新的天地,不可盲目下笔,急于求成,因为不管做什么事情“欲速则不达,”作文教学同样如此!

四、注重作文的及时评价、批改和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里明确指出:“语文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评价的功能已不仅仅停留在甄别和选拔上,而是更关注学生的发展,从而使评价更具有教育功能。评价将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依据发展性评价理论,评价学生习作,激发习作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巧用评语评价,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评语评价重在褒奖,以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以发展的观点评价,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努力地寻求学生的每一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用得好,也不应吝惜赞美的语言,让每个学生都坚信自己是可以写好习作的,从而更自觉地练写,也乐意接受老师的建议,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重在分层,以增强学生修改习作的信心,一个班的学生,习作能力总是有强有弱的。为了兼顾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可采取因人施评的方法,分层提出希望;重在个性,以指导学生修改习作的方向,循序渐进,不能一次要求做得完美。

综上所述,让习作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观察、积累能力,扩大阅读从阅读中学习写作,加强习作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巧用评价提高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让他们的习作真正抒发内心情感,满足自身的表达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享受到写作的快乐,只有认真落实以上几点才能培养和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让学生会写、乐写、写得好。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田慧生.课堂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G].远方出版社.2004年5月

(3)杨海英.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第三篇: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的研究方案

《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也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一)实验假设

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

况,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作文水平与能力。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与修改,能增进学生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全体共同提高。

(二)理论依据

1.成功教育理论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优点,即成功教育。成功教育对于作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意义便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作文的信心,使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我激励,争取成功。

2《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3《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的阶段目标有“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要求。

4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指出:“平时作文,教师很少提自我修改的要求,学生往往懒于修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只提笼统意见(如内容不具体,语句不形象等),学生也不愿修改。如果提出具体的要求,划出需修改的词句,或朗读了班中同学的优秀作文,榜样具体,容易取长补短,上进心被激发,则愿意修改。”“小学高年级儿童希望教师指出毛病,由自己修改的占89.05%。希望教师直接改正作文错

误的学生占24.36,希望教师指出错误,学生自己动手修改的占75.44%。”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

1欣赏的引导。欣赏与德育、美育的导向作用;学生自己欣赏与教师指导下的欣赏相结合,欣赏与习作要求相结合;怎样引导学生欣赏“真实”、“新鲜”、“创意”、“个性”的表达。

2修改的引导。怎样根据习作要求确定修改的目的、范围、内容;成功的修改需达到的要求;对学生修改的评价。

3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各种评价方式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对于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影响。

4对学生习作的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研究。

5“学会欣赏与修改”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对于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研究。

五、具体做法

1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读自己与他人的习作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欣赏习作,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互相学习,感悟表达。

2每完成一篇习作都要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乐于修改的良好态度和兴趣;培养学生在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对学生的修改及时作出评价。

3培养学生对欣赏与修改的兴趣,还必须与写作指导教学紧密结合。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素材和语言材料。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辟习作园地,展示学生作品,组织或让学生自行向报刊杂志投稿。

4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5建立学生习作档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方式。

6培养学生对习作的欣赏与修改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在各学科领域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以及收集与处理信息等能力。建立民主、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六、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

(一)研究的对象

以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的前一阶段,以四年级一个班

(45)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生和一线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教师平时在学生语文写作方面所作的尝试和取得的成效,为下一步的课题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成员和其他一线教师的亲身实践和尝试,探索并挖掘出适合学生需求的、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活动内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教师撰写案例的研究和比较,分析各种写作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效果,进一步提炼出教学途径。

(4)经验总结法:根据各阶段的实践经验,总结出能够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切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指导和借鉴。

(三)研究的步骤

⑴启动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1月)

组建课题组,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撰写计划,初步确定实验框架,召开课题开题会收集相关资料,建立研究档案(案例、反思、学生作品),进行研究。

⑵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4年11月)

在研究初期,积累和筛选与课题有关的经验材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认识。为研究做好准备。

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和听课。

了解当前习作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学生的学情调查。

开展相关研究活动。每学年规定课题组成员至少每人上一节研究课;每学年举行一次征文比赛;每班每学期至少有2篇习作在网站上交流。

调查、了解、分析习作有效教学实施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发展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不断总结经验,撰写相关的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及论文。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有一篇教学反思或叙事或论文在网站上交流

⑶总结阶段(2014年11月-12月)

理课题研究原始资料。

编辑成果专辑,教师、学生成果汇编成册。

撰写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研究结题鉴定。

第四篇:(毕业论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

张进 东村侯陵屯中心校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但仍然收效不大,每次习作学生们都皱着眉,挠着头,完成僵硬、呆板、空洞的作文。进行课程改革后的今天,农村的习作教学仍然是所有教学课程中的一环薄弱环节,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农村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农村小学教育与城市相比,历来就存在着差距,特别是习作教学,差距更大。而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农村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要求学生讲普通话,重视语言交流。

农村学生平时的言语交谈大多用方言(尤其是我们少数民族居多的地方,交流时一般都用本民族的语言。),有的同学即使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还不能用普通话表达,这给习作带来极大的阻力。平常,同学们用方言交流,思路很清晰,内容很充实,但在习作中就会出现方言、语病连篇,词不达意,令人啼笑皆非,为此教师要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进行交谈,无论在上课、下课、班里、校园、同学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都要用普通话作为言语交际工具。口头表达是习作的基础,农村小学生信息量少(我觉得农村小学生应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益的电视,加强语言的积累),口头表达能力弱,教师要利用语文课上的“口语交际”为学生搭建语言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强化训练之后,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口头造句水平提高,方言的使用率大大减少,一些语病也在习作中大量减少。

二、培养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快乐的写作永远伴随着无穷的创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小学所设立的各科教学中,农村小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就是习作,他们普遍感到“怕习作,习作难。”小学生每单元有一次习作课,虽然老师讲得很精彩,但学生还是茫然不知如何落笔。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们都皱 着眉,挠着头,完成了僵硬、呆板、空洞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枯燥乏味的习作课,强迫学生去习作,效果极差。只有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便不再视其为负担。同时要多鼓励学生去写作,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信是成功的能源,是去完成一件事的动力源。“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他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去乞求,探索与创新,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学生快乐的活动。“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是学生“情动而辞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学生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

三、感受生活,以日记的形式积累素材,培养观察力。在农村,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智力投资不够,孩子在家里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里缺乏熏染孩子的文化氛围。加上地处农村,信息不灵通,学生见闻受到限制,写作思路不宽,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常常苦恼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这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身处农村的学生,大都热爱劳动,对生产实践活动有真切的体验,而且,农村天地广阔,大自然万物千姿百态,风景优美,民俗风情富有特色,这为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何挖掘这笔财富?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找“米”下锅。老师要指导引导学生详细观察人物事件、搜集积累写作素材、观点和材料,同时融入自己的感受看法,于平凡的人事中发现闪光点,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身边的一景一物,人情世事,都将是很好的写作材料,同时,要引导学生及时抓住自己的心灵感应,或褒贬,或喜悲,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参加完一次活动,每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既积累写作材料,又锻炼了书面的言语表达能力。经过坚持不懈,学生习作时选材范围广了,语句较前优美流畅,习作中不再有行 文枯涩之感,思维灵活,而且大多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但是,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叶圣陶先生语:“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出新鲜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的投入生活。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家庭、社会纷繁复杂场景也能给他们内心世界荡起涟漪,他们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自主写作的欲望,这样,写作的素材──创新作文的土壤,就会越积越肥沃,创作热情必然高涨。

四、把讲读课文教学和习作教学相结合,加强语言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语言积累是习作的基础。“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每学习完一篇课文,都要让学生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坚持每天练笔。但是,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把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分 开,致使学生在语基部分能得高分而写起作文来仍感力不从心。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的课文时,都要认真钻研本单元的作文训练内容,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习作指导渗透到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文本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并把学到的写作方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样,在写作教学指导时既节省时间,又能使学生在短小、精悍的点拨中尽快掌握写作方法。结合每天的日记练笔,既增加语言积累,又不断完善写作技巧。

五、个性评价,润物细无声。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习作评语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它起着评价、导向、指点、教育的作用。教师在习作评语中要用“爱”来滋润学生的心,既真诚地指出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又保护学生的习作热情,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习作中难免存在许多毛病,老师要从文中寻找一些可褒奖的地方加以肯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面对毛病处采用委婉的口气,带有鼓励性、启发性地指出。这样,使学生既体验成功的喜悦,又从老师亲切的批语中恍然大悟,进而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在反复的跌倒爬起、跌倒又爬起的训练历程中,学生感到有老师这位可信赖的“大朋友”的亲切关怀,逐渐克服了对作文的恐惧感,在内心深处真正喜欢上习作,在每次习作训练来临时,都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同时,要对优秀作文组织大家共同评 议,说出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提高认识水平,使他们心中憋着一股劲,产生写作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为此,可以展开作文竞赛,发表学生习作,优秀习作巡回展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评价作文时,应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要放过一字、一词、一句的肯定机会,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滋生兴趣,增强自信,通过尊重,关心、激励,让学生人人都能享受、体验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发挥,个性的张扬,人人都能快乐而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评价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 生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肖敏著《师心流霞》

云南科技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 3、2007年第9期《云南教育》作者丁浩清《农村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4、2009年第5期《新课程——小学》作者徐兰花《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第五篇:(毕业论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

2009级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

学号: 姓名:张成林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但仍然收效不大,每次习作学生们都皱着眉,挠着头,完成僵硬、呆板、空洞的作文。进行课程改革后的今天,农村的习作教学仍然是所有教学课程中的一环薄弱环节,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农村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 培养 农村 小学生习作 能力

农村小学教育与城市相比,历来就存在着差距,特别是习作教学,差距更大。而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农村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 重以下几点。

一、要求学生讲普通话,重视语言交流。

农村学生平时的言语交谈大多用方言(尤其是我们少数民族居多的地方,交流时一般都用本民族的语言。),有的同学即使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还不能用普通话表达,这给习作带来极大的阻力。平常,同学们用方言交流,思路很清晰,内容很充实,但在习作中就会出现方言、语病连篇,词不达意,令人啼笑皆非,为此教师要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进行交谈,无论在上课、下课、班里、校园、同学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都要用普通话作为言语交际工具。口头表达是习作的基础,农村小学生信息量少(我觉得农村小学生应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益的电视,加强语言的积累),口头表达能力弱,教师要利用语文课上的“口语交际”为学生搭建语言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强化训练之后,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口头造句水平提高,方言的使用率大大减少,一些语病也在习作中大量减少。

二、培养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快乐的写作永远伴随着无穷的创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小学所设立的各科教学中,农村小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就是习作,他们普遍感到“怕习作,习作难。”小学生每单元有一次习作课,虽然老师讲得很精彩,但学生还是茫然不知如何落笔。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们都皱着眉,挠着头,完成了僵硬、呆板、空洞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枯燥乏味的习作课,强迫学生去习作,效果极差。只有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便不再视其为负担。同时要多鼓励学生去写作,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信是成功的能源,是去完成一件事的动力源。“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他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去乞求,探索与创新,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学生快乐的活动。“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是学生“情动而辞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学生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

三、感受生活,以日记的形式积累素材,培养观察力。

在农村,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智力投资不够,孩子在家里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里缺乏熏染孩子的文化氛围。加上地处农村,信息不灵通,学生见闻受到限制,写作思路不宽,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常常苦恼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这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身处农村的学生,大都热爱劳动,对生产实践活动有真切的体验,而且,农村天地广阔,大自然万物千姿百态,风景优美,民俗风情富有特色,这为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何挖掘这笔财富?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找“米”下锅。老师要指导引导学生详细观察人物事件、搜集积累写作素材、观点和材料,同时融入自己的感受看法,于平凡的人事中发现闪光点,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身边的一景一物,人情世事,都将是很好的写作材料,同时,要引导学生及时抓住自己的心灵感应,或褒贬,或喜悲,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参加完一次活动,每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既积累写作材料,又锻炼了书面的言语表达能力。经过坚持不懈,学生习作时选材范围广了,语句较前优美流畅,习作中不再有行文枯涩之感,思维灵活,而且大多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但是,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叶圣陶先生语:“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出新鲜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的投入生活。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家庭、社会纷繁复杂场景也能给他们内心世界荡起涟漪,他们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自主写作的欲望,这样,写作的素材──创新作文的土壤,就会越积越肥沃,创作热情必然高涨。

四、把讲读课文教学和习作教学相结合,加强语言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语言积累是习作的基础。“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每学习完一篇课文,都要让学生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坚持每天练笔。但是,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把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分开,致使学生在语基部分能得高分而写起作文来仍感力不从心。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的课文时,都要认真钻研本单元的作文训练内容,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习作指导渗透到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文本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并把学到的写作方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样,在写作教学指导时既节省时间,又能使学生在短小、精悍的点拨中尽快掌握写作方法。结合每天的日记练笔,既增加语言积累,又不断完善写作技巧。

五、个性评价,润物细无声。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习作评语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它起着评价、导向、指点、教育的作用。教师在习作评语中要用“爱”来滋润学生的心,既真诚地指出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又保护学生的习作热情,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习作中难免存在许多毛病,老师要从文中寻找一些可褒奖的地方加以肯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面对毛病处采用委婉的口气,带有鼓励性、启发性地指出。这样,使学生既体验成功的喜悦,又从老师亲切的批语中恍然大悟,进而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在反复的跌倒爬起、跌倒又爬起的训练历程中,学生感到有老师这位可信赖的“大朋友”的亲切关怀,逐渐克服了对作文的恐惧感,在内心深处真正喜欢上习作,在每次习作训练来临时,都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同时,要对优秀作文组织大家共同评议,说出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提高认识水平,使他们心中憋着一股劲,产生写作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为此,可以展开作文竞赛,发表学生习作,优秀习作巡回展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评价作文时,应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要放过一字、一词、一句的肯定机会,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滋生兴趣,增强自信,通过尊重,关心、激励,让学生人人都能享受、体验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发挥,个性的张扬,人人都能快乐而 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评价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肖敏著《师心流霞》 云南科技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 3、2007年第9期《云南教育》作者丁浩清《农村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4、2009年第5期《新课程——小学》作者徐兰花《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下载课外阅读与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外阅读与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几点做法[推荐]

    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几点做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习作能力正是语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集中体现. 当然,习作能力的培养和提......

    如何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研究

    《如何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研究》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城关镇北街小学 张居玲 本学期,我们组申请了新乡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研究。在平时工作中,我努力做......

    《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提高方法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农村小学生自主习作能力方法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一、问题的提出: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农村小学习作能力提高探究方法入手,挖掘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范文和优秀作文选登。据调察统......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合集5篇)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又是农村小学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可以说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他......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 林皋小学语文教研组 一、课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1、学生发展的需求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

    《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课题研究规划

    《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课题研究规划一、课题的提出 20余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让我明白,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 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关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摘 要:纵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计算无处不在。好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知识素质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三亚市南新小学学生计算能力现状......

    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提高方法研究个人年度计划 施占

    1 2013年度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盘县珠东乡中心小学 施占 现任教学科:二年级语文 一、研究的课题:《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提高方法研究》。 二、研究目的 : 通过农村小学生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