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他在最后几分钟对自己女儿及全国小朋友说:“要认真学习数学,不要忽视每一个小数点,此次事件就是由于飞船在检测时工作人员忽视了一个小数点造成的。”学生们听后,都感到很震惊,并纷纷表示认真学好数学。读书讲故事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刻苦、认真学习的精神及有助于树立远大理想。总之,学生要参与不同形式交流,就必须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
广泛开展以上活动,读书就必然成为学生一种“需要”。这种“需要”长期得到满足后,读书兴趣自然而生。学生在“需要”基础上读书,并不感到是一种负担。相反,会变成一种自觉行动。他们在乐中读,在读中乐,在读中学,在讲中练,不知不觉加大了阅读量,增加了知识积累,智力得到开发,还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三得。课余在与一些家长交流中,有些家长说:“哎呀,这孩子真拿他没办法,手里的零花钱都买书了。”还有的说:“他在自己房里可老实啦,一点动静都没有,走进去一看,准是在看书。”也有的说:“她在家里走到哪儿手里都拿着书,甚至去厕所,那本书也端着。”听了这些议论,笔者非常欣慰,学生已渐渐在养成阅读的习惯。
四、丰富的阅读成果激读。
读书为阅读和写作奠定了基础,多读书学生知识面宽了,语言丰富了,创新思维发展得快,作文质量高。笔者从一年级坚持训练学生读书与习作相结合,开始学生真是不知写什么好,自从开展课外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不但生活中注重观察、描写,也能模仿童话故事情节自己编写,内容丰富,语言充满童真童趣。至今班里学生日记、周记、习作累计每人有三、四百篇,优秀范文都收录在班里作文集中,多数学生作文在作文报上发表,在各级作文大赛中获奖。同时学生们思维想象能力较同龄学生发展得快。例如:三年级上学期一篇想象作文,学生们观察一只小蚂蚁在一片树叶上顺流而下的图画,写一篇小短文。这节课上,孩子们通过看图,当堂课就编出了许多题目:《小蚂蚁历险记》、《寻亲记》、《乘叶漂流记》、《脱险了》、《独立生活的蚂蚁》等。作文交上来,几乎没有千篇一律的文章。大部分学生都自己围绕自拟题目展开想象,写一篇童话故事。一般只要想象合理,内容完整,语句通顺的文章,笔者都打上“优”的好成绩,以激励学生敢想敢写,轻轻松松写作文。又如:本班王钰涵同学,在每天帮助家长做家务中发现碗橱中的盘子各不相同,有的凹,有的平,又通过细心观察它们不同作用
加之自己丰富的想象写了一篇寓言故事《平盘子与凹盘子》,内容富有哲理,语言耐人寻味。在学生的自我介绍中笔者读到这些文字:“大家好,我是邢雨。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学习也算不错。我最喜欢的学科是语文。我喜欢语文是因为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记者,记者是需要写稿子的,从小就应该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再说,语文学习很灵活,不像数学,只有统一的公式。语文学习很随意,不用认死理,还能读许多有趣的故事,所以我喜欢。”纯真质朴的语言袒露了孩子真爱语文的心扉。
四、五年级以来,学生的多篇作文在作文报、红领巾报及市、区级作文大赛中获不同级别的奖项。同时笔者也分别多次获得市区级读书活动优秀作文辅导教师奖。
通过实验班开展阅读活动,孩子们视野拓宽了,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增强了,特别是思想也发生着变化。
之一,仅实验班三年级搞了一个调查,今年压岁钱用在何处?结果是,同学们买课外读物的占55%以上,让家长存银行占40%。
之二,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班学生家长不仅支持学生读书,更主要是一致反映学生听话、懂事、有礼貌。学生们自理能力增强了,并能主动帮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之三,实验班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明显变化,基本上直线上升,优秀率达90%以上。读书活动不仅没有成为学习负担,而是促进了学习。
之四,通过开展读书活动班集体荣誉感也大大增强了。同学关系密切了,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多了,无论搞什么集体活动,只要老师一号召,同学们都积极响应。
学生们从课外阅读中了解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理解和感悟语言的能力随之增强。恰恰通过课外阅读,弥补了一些书本学习的不足,学习新知速度快了,自信心增强了,渐渐从对课外阅读兴趣进而迁移到对学校各科知识学习的浓厚热情中来。课堂上对课文的理解深刻,常常有精彩的发言,并且你言笔者语,畅所欲言。每学期,笔者班都要开几次读书交流会。会上,同学们畅谈读书体会,交流读书方法,推荐喜欢的书籍,欣赏优秀习作。丰富的阅读成果又激发了学生旺盛的读书热情,久而久之习惯自然养成。现在,笔者班大部分同学课余都能自觉阅读,确已养成阅读习惯。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育要为人的终生发展服务。从小学生入学开始,让学生明确读书重要性,并从读书中体会到读书乐趣。几年的阅读实践,有力地证明了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渐渐地学生学习自觉性提高了,端正了学习态度,养成了学习习惯。美国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学生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自己学生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下一代学生的未来”。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作为新时期语文教师,要努力为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学生终生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不断进取。,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⑶ 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⑴ 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⑵ 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⑶ 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⑷ 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⑸ 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
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
3、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
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二、“阅选方法指导课”的结构
1、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此环节是关键,教师要在“专题”上动脑筋,花功夫。指导内容要目标集中,每次只能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甚至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如品味性的精读可以分为词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个专题。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可以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切实掌握,以提高读书的品味和质量。但本阶段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学生阅读实践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后,应安排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体验。通过实践,加深认识,巩固所学,形成技能。为了便于训练,学生阅读的材料可以由教师统一发放或规定,可限制范围。如指导了浏览性的泛读方法后,可布臵阅读报纸或故事类书刊;指导了探求性的速读方法后,可向学生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材料寻找答案;而指导了品味性的精读方法后,就要引导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在学生阅读期间,教师巡视,回答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随时指导,尤其要注意帮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倡导学生查用工具书,自行解决疑难问题。在阅读一段时间后,允许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3、畅谈收获体会
要让学生结合阅读实践体验,谈出自己是怎样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的,这样阅读的好处、收获,以及在实践中领悟出的新方法、发现的问题等。通过检查学生对所学方法的运用情况,不仅利于教师掌握情况,及时调控矫正,还有利于学生间的启迪、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一种方法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单靠一两次的训练是不能奏效的。因此,教师需引导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第二篇: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生读书习惯培养心得
刚入校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具有超强的记忆力。他们犹如一张白纸,需教师小心翼翼地绘上五彩的图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的训练与培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朗读教学应从一年级抓起!我们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读书习惯呢?
一、唤起学生的读书需求
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最根本的应是让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使其产生强烈的读书愿望,变被动被迫的阅读,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让读书为自觉的行为。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读书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礼”指的就是这个影响。“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通过读书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
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读书能帮助人实现终身学习。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快捷,要想跟上社会发展,必须学会终身学习。而学校毕业后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当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就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为了学会终身学习,为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必须养成读书的习惯。
此外,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提高写作能力,读书是根本,是前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抱怨写作没有材料的人很大程度上是书读的少。因为阅读是吸收,是积累,写作是抒发,是表达。不是自古便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的警句在告诫着我们吗?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就必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从而唤起学生的读书需求,把读书行为化作自我内驱力——主动读书,即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宇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仅让其产生阅读需求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调动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汲取知识、汲取智慧。
如何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呢?最主要的一点,当是让课外阅读成为“真正的阅读”。真实的阅读就是让学生自由地读,不要求学生写阅读笔记,也没有什么限制。让学生在时心无所牵,真正放松,使阅读活动直接指向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包含的信息。“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真正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体验情感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得到真善美的陶冶、语感素养的提高以及各种知识的增广。
此外,定期开设“阅读交流课”,也是调动同学们读书兴趣的有效做法。阅读交流课上,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积极宽松的阅读氛围,真诚的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同学们就自己在阅读中感兴趣的内容展开热烈讨论,自由品评书中的人物和情节,广泛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这样的阅读交流课注重了同学们的自主阅读、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当他们的感受和体验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同及老师的肯定时,他们就尝到了阅读的甘甜,就会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外阅读中。
三、要积极营造读书氛围
我们常说,环境造人。意思是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可能造就什么样的人才,因此,学校要努力营造读书的大环境。孟母三迁,说明了环境的巨大影响力。一要以书柜代替酒柜,酝酿书香的环境及气氛。利用家中的书,设立“家庭图书馆”。二要为孩子买一张有台灯的新书桌给他,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桌,孩子看书的时间会增加,读书习惯也会逐步养成三要尽可能为孩子准备独立的书房,提供一个通风、固定、光线充足、干扰较少的学习场所 1.可以在校园和教室的墙壁上,张挂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使学生一进校园就受到读书氛围的熏陶,产生读书的欲望。
2.教师要做读书的表率。学校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教师理应成为读书的表率。教师应以勤奋的读书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更主要的是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读书,还要经常和学生交流读书的感受和体会,用教师的读书习惯去影响学生读书,激发学生读书,使学生渐渐产生读书的兴趣。
3.教师要结合教材实际,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的给学生介绍一些名著名篇,用其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诱发学生,使学生想阅读老师介绍的书,去寻找老师介绍的有趣故事。4.召开读书交流会,为学生创设展示读书的机会和平台。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每周能举办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让孩子们把自己读到的精彩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与大家交流、共享。使讲者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勤奋读书。听者也一定会受其感染,而渐渐喜欢阅读,和别人一决高下,从而达到促进读书的目的。我在实践中,就坚持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给每个同学展示读书的机会,学生们要想在交流会上展示自己,就必须得多读书。读书交流会不仅仅是交流和展示,更是促进和提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学生读书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对低年级学生,教师的范读和指导起着主要作用,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与培养,要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要从小抓起,从培养兴趣抓起。要多为学生创设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通过交流,逐步喜欢读书,持之以恒,渐渐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忽视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缺乏重视。然而,一个人的阅读习惯的好坏足以影响其一生的学习生活。为此,切实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迫切任务。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得更明确:“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那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例如,儿童养成在饭前、便后或游戏后一定要洗手,完成这种动作已成为他们的需要。习惯有好坏之分,它鲜明地体现着一个人的性格。
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它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以至人的工作学习都会有直接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的质量,提高阅读的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使用不尽。反之,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无计划、无目的、不求甚解,将会严重影响阅读效果,以致终生受害。
教学大纲规定: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然而,现实是,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在阅读理解上花了很大工夫,却往往忽视了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好多小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指正和指导,养成了或多或少不良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播下了麻烦的种子。
有的学生在阅读时还要用手指着读,更有甚者还不会很好的默读,导致阅读速度很慢;有的学生阅读时不分重点,毫无目的,结果阅读效率很低;有的学生阅读时习惯做小动作,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学生阅读时坐姿不好,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有的学生阅读时不习惯动笔和思考,阅读质量和效果不能很好保证;有的学生阅读时没有计划性,总是半途而废;有的学生阅读时不习惯带工具书,一遇到生字就读不下去了;还有的学生不喜欢阅读,一碰到书本就头疼等等诸多的不良习惯。
上述这些阅读坏习惯咋听起来真够吓人的,难道这就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吗?难道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愿意见到的现象吗?难道这是我们学生想要的教育吗?那为何小学生会养成诸如此类的不良阅读习惯呢?
“羊毛出在羊身上。”许多人会想到原因当然出在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自身,但要注意的是毕竟小学生由于本身的身心特点,在学习生活中会缺乏自主性,自控能力比较差,有些不良习惯是不知不觉形成的。因此,小学生这些阅读坏习惯的养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艰巨任务,而阅读教学在其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教学,才算一个称职的小学语文教师。
当然,说起来总比做起来容易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语文教师要本着“提出要求,具体指导;常抓不懈,严格训练;言传身教,当好楷模”的原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的养成。这一习惯的培养最好由学校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从一年级就开始做起,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有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可以家长念,学生听,逐渐形成家庭的生活惯例,从而每天都有一段读书时间,一到时间,开始阅读。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在学校,教师每天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读报,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儿童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寝食难安。在这当中,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语文教师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如,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学生千万不要躺在床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如挖耳挠腮,摆弄小玩意儿,吃零食,东张西望等。由于小学生本身的身心特点,养成这一习惯有一定困难。但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想尽办法,不断提醒儿童,必要时可以采取奖励措施来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三、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姿势要端正:端正的身心容易唤起注意、记忆、思考等各种心理历程;环境要安静:阅读时应尽力避免干扰,做到安静,空气清新,光线适度;作息要定时:作息不定时是分散注意的主要因素,学习时应该专心致志,游戏时应尽情的玩,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有利于专心阅读习惯的养成;学习地点要固定:学习场所单纯固定,可以控制心理倾向;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而出声阅读不仅速度慢,还会出现口到眼到心不到的现象。
四、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教师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小学生进行定期个别指导。
五、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学生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
六、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阅读时碰上生字或不理解字词意思的时候,手头有本工具书该会是多么恰意啊!因此,语文教师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着重培养小学生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小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能够而且有时需要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语文教师适当的加以指导,并且身体力行,上课时带上工具书,多创造机会强调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使小学生谨记在心。
七、培养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
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的效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如,为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为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为搜集资料,可以跳读等。
八、培养有序阅读的习惯
有序阅读指阅读要有计划性,阅读时不能见异思迁,半途而废。阅读的行为要有条不紊:书放在什么位置,笔记和笔放在哪里,暂时不读时怎么做记号等等。教师在课堂上要边说边示范,并让学生做,逐渐习惯成自然。
总之,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逐步培养,由小积大,最终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四篇: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材料
加强学生常规教育 注重学生习惯培养
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强,也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为此,近年来,我校一直把加强学生常规教育,注重良好习惯养成作为学校一项重点来抓。具体做法如下:
一、学校重视,常抓养成教育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是搞好工作的前提。为了达到共识,我们首先在办公会上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再组织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开会,一起学习有关的文件,结合工作进行解读,让老师们提高再认识,这是落实常规、规范学生行为的基础。同时,细化工作要求,明确分工,任务到人,保证常规的落到实处。
2、健章立制,加强管理。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是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前提。为了落实好工作任务,我们严格执行上级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学校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并根据学校实际进一步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以达到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体优化。建立了周例会通报
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常抓养成教育。
二、遵循教育规律,展开养成教育
1、规范常规制度,强化学生遵纪守规意识。我校以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市中区《小学生学习习惯二十八条》为重点,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首先,我们将内容发悬挂在每个教室,班主任经常性组织学生学习,要求做到熟记于心。结合规则的内容,学校通过升旗仪式等活动,推选平时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全校师生面前做总结,起到榜样作用。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新守则,遵守新守则”争做合格小学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比赛,激励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知道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个细微动作做起。第三,我们要求教师们要做到“四勤”(腿勤、嘴勤、眼勤、手勤),用心观察学生,从学生的一点细微动作,如衣着打扮、语言、对待人的言行等生活表现来捕捉他们的内心变化,从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慢慢从小处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
2、充分发挥树立榜样的教育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管作为老师要以身示范,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教师自己首先做到。教师无
小节,处处做楷模。在每学期开学初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内容,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行为十不准”约束自己,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学期期末,我们开展学生优秀作业等展览,展评每个班级评出的优秀作业,让师生参观,这样的活动,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三、注重实践,规范养成教育
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尤其是学生行为习惯的问题,要从点滴行为着眼。学校采用“一对一”的帮扶的方法,对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谈话、讲道理的形式,让他们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动之于情,晓之于理”,让学生自觉做到丢弃不良行为,再塑好习惯。不同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有时就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所以要持之以恒,要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注重 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前预习的习惯和及时复习的习惯。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
为长时记忆。二是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大多数低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我们采用儿童诗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三是经常阅读的习惯。老师及时抓住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四是口语交际的习惯。老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觉悟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说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五是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六是规范书写的习惯。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在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还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
等。因为儿童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所以书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
四、激励评价,巩固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学校出台了《xx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并细化为八大部分,并由执勤教师和学生进行检查督促,实行每日一评议、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的文明班级管理评比。每月评选校园之星,并把校园之星的事迹公示在学校院墙的宣传栏内,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
在评比的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培养了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促进了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激发了学生争当校园“四小明星”的热情。学生就能逐渐形成自我约束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评星活动,巩固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家校配合,促进养成教育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所以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每学期召开的全校学生家长会,不是单纯的开开会,坐着听,而是制定活动安
排,使活动有序进行。利用课堂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听课,了解我校的师资配备情况,带领家长参观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套,看看学校的发展变化,从中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定期召开家长代表座谈会,了解家长的意愿,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学校也从中找不足。通过这些活动,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教育家校合力的局面。
俗话说:“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孩子们将受益终身。
第五篇: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法一】学林教育作为济南首家好习惯培养中心,在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训练方面有独特的理念和方法,可以训练学生学习能力,能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写作业,考试不粗心,提高学习成绩,训练要求是每天训练10分钟,由家长监督训练情况,必须每天坚持训练,效果明显。具体精彩训练方式,我将以短信方式详细告知!【学林教育】【更多了解请致电:联系*老师】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法二】父母的影响:如果想让学生喜爱读书,家长就要放弃电视和孩子一起读书,如果想让学生远离电脑,家长就应利用更多时间陪孩子亲近大自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是父母教育的最大法宝。【学林教育】【请致电: 联系华:*老师】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法三】注意力训练1:数字传真趣味法,家长将每个数字读一遍,孩子在听完之后凭记忆写下听到的数字。例如家长读:68715孩子听完之后在纸上写68715。每天训练10分钟,数字个数逐次增加。【学林教育】【更多了解请致电: 联系*老师】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法四】注意力训练2:听字趣味训练法,家长读一段短文,当孩子听到某个固定数字就做一个标记,家长读完后统计该字的个数,直到孩子记录的个数与短文中该字的个数相同为止。【学林教育首家好习惯培养中心】【更多了解请致电:联系*老师】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法五】词语训练:训练方法是家长每念一个词语,孩子认真听,当听到电器就马上举起右手,当听到学习用品就马上举起左手。例如:凳子 课桌 洗衣机 篮球 电视机【学林教育首家好习惯培养中心】【更多了解请致电: 联系*老师】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法六】找差异训练:训练方法是家长找相似的两句话,让学生仔细听并快速找出两句话不同的地方.例:甲:树林里的动物自由自在地成长.乙:森林里的动物自由自在地生长.【学林教育首家好习惯培养中心】【更多了解请致电: 联系*老师】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法七】舒特尔方格等测试法,游戏接龙法,图形训练法,包括以上方法等很多方法都需要专业老师指导,不断晋升难度,改变训练方式,提高训练技巧和能力,更需要专业老师讲授。凭短信家长可预约CCAT全方位学习能力测试,为孩子做一场专业分析,可得20页测试报告喔!【学林教育首家好习惯培养中心】【更多了解请致电:联系*老师】
2010年是山东省高考自主命题的第六个年头,纵观近五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整体难易适中,区分度明显,考点设置紧扣考纲,贴近教学实际,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综合考查。自06年高考开始,山东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形式较往年有所变化,分设必考和选考两项,此后两年保持不变。考虑到2011年山东省将取消文理分科,预计10年高考将保持稳定格局,在命题方向、试卷结构、试题难度以及能力要求等方面将与10年高考保持一致。
一、试卷结构分析
10年山东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中对试卷结构做了具体说明,其中必做题132分,选
做题18分。必做题:
1、语言文字应用27分。按近三年高考试卷结构推断,字音、字形、词语(含熟语)、标点、病句6个考点,设主观题五道,每题3分共15分.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语言表达等考点设客观题三道共12分。
2、古诗文阅读30分,分古文阅读与古诗阅读。古文阅读设主观题四道,每题3分共12分,客观题句断和文言翻译10分。古诗阅读设客观题两道共8分。
3、名句名篇6分。以填空形式出现,一般为四题选其三。
4、现代文阅读9分。设主观题三道,每题3分共9分,选文为一般论述类文章。
5、作文60分。
选做题:
仍然是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二选一,设题四道共18分。10年高考说明在阅读探究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可能设客观题三道,多项选择题一道。
二、必考知识模块考查前瞻
(一)语言文字运用部分 自06年至10年山东高考语文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均设Ⅰ卷1-5题,每题3分共15 分;Ⅱ卷16-18题,三题共12分。预计10年高考该部分试卷结构形式和考查方式不会有所改变。前5题,考查字音、字形、词语(熟语)、标点、病句等共六个知识点。08年六点全部考查,06年除字音,07年除标点,10年除字形,其余各点均考查。预计10年高考六个知识点均可能考查。字音、字形可能设为一题,或者词语部分包含词语辨析与熟语运用。
字音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依然是关注的热点。08年以考查多音字辨读为主(如“模具”中“模”的读音),07年综合考查多音字(如“角色”中“角”的读音)、形近字(如“绚烂”“殉职”中“绚”“殉”的读音)、同音字(如“拂拭”“嗜好”中“拭”“嗜”的读音)。另外,要重视山东地方读音与普通话的不同,如08年高考题“捕风捉影”“横剖面”中的“捕”“剖”,这种考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备考过程中,应针对热点内容进行适当的归类梳理。如对多音字,课区别它在书面语和口语中的不同读音、常读音和次读音、在合成词和单纯词中的不同读音等。
字形考查,以常见易混、易错字为主,以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为侧重点。如“珠光宝气”中的“气”不能误用为“器”(06年高考),“问候”中的“候”不能误用为“侯”(08年高考),“悠哉游哉”中的“游”不能误用为“悠”(07年高考)。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词语不容忽视,08年高考试题中的“声讯台”“原生态”,这提醒我们要注意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备考应注意综合运用读准字音法、区分字义法、比较字形法、划分结构法等,理解识记字形,力避机械重复,死记硬背。
近义词语辨析考查,以实词为主,以虚词为辅。08年高考对该知识点的考查形式有所变化,将词语辨析与熟语应用合二为一,较以往有一定的难度。该知识点命题点常落在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感情的褒贬、特殊的语境和对象搭配等方面的差异上,无论实词或虚词,都给定语境,考查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如08年高考试题侧重考查词义的理解和对象搭配,要明确“缓和”“整顿”的词语意义,明确其搭配对象,考虑语境运用是否准确。
熟语主要考查成语运用。熟语的使用,正确理解语义是前提。解题中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即要结合语境分析熟语。应当把语义、语境、感情色彩、恰当搭配、细微差别等综合起来考虑。
标点考查,常见两种题型:一是判断正误,二是选择填充。命题材料大都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材料,考查常见、易混标点符号的使用,例如逗号、顿号、引号、分号、书名号、破折号、括号、句号、问号等。预计10年高考,标点符号仍在考查之列,试题可能考查多种标点符号的综合运用,选取的材料可能由短变长。
病句考查,为必考内容,应当以考查结构类语病为主。六种常见语病类型都不可忽视。近几年高考,题干都要求选择无病句的一项,10年应当注意题干要求是否有所变化。备考过程中,应对常见语病归类训练,掌握解题规律和要领是解决语病专项的最有效方法。
语言文字运用表述题部分。近三年高考,每年都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以及图文转换。06年、07年都考查了排序题,08年综合考查了仿句、压缩与修辞。相对压缩与句式变换考查较少,10年高考有可能照顾到这两个考点。图文转换题信息量大,考查综合能力性强,仍然是考查热点。备考中表述性训练要强化,应探讨各类知识点的解题技巧,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由于该部分选取材料多具有思想意义,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注重实际生活应用,所以应多关注一些当今社会热点现象和热门话题。
(二)古文阅读部分
山东历年高考文言材料都以史传类文段为主,08年高考虽选取小说,避开了近几年考查热点,但仍以传写人物故事为主题,内容浅显易懂,作者蒲松龄又是山东人,作品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10年高考史传类文段仍是选材重点,关于山东籍作家、作品以及人物,都是选材对象。考虑到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文段选取关注议论性散文的较多,备考中应放开文体限制,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训练。
关于古文阅读的考题设置,山东高考语文卷多年保持基本不变,文后第一题为实词理解,第二题为一词多义,第三题为人物形象分析,第四题为内容理解和分析。关于文言实词的考查,《考试说明》明确提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查范围限制在“常见文言实词”,说明文言实词应当是课本中常见的,平常常用的,不生僻容易把握的,所以日常积累尤其重要,既要注意熟练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又要养成经常性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要增强自己的知识厚度。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即我们常说的“语境”,要求通过一定的文言实词的积累,学会在语境中“望文生义”。复习文言实词不能死背硬记字典和词典的实词义项,要通过一定文言实词的学习,培养具体辨析的能力。有必要掌握基本文言知识,通过重温教材和个例,弄清每一个知识点的基本含义。关于文言虚词的考查,《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的虚词,《考试说明》明确划定了18个,文言选段虽然选自课本以外,但所考查的知识却都在课文以内。考生不仅要懂得虚词的词典上的意义和用法,而且要掌握特殊语境中的具体应用技巧。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虚词命题在不增加题量和分值的前提下加大了知识考查的密度。从题型来看,多采用比较判断的方式,要求考生对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做出判断。考查题型也很稳定,采用给出四组8个例句,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考查异同的方式,每题用来做比较的8个例句中,有4个例句出自高考文言材料,有4个例句出自中学课本。做此类题目,需要熟练掌握课本相关语句材料及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可以采用代换法和结构分析法解题。文言句子翻译是古文阅读的关键点也是难点,此考点往往是考生失分最多的一项。为此,大题量强化训练,在训练中夯实文言翻译基础非常有必要。
(三)古代诗歌鉴赏部分 篇幅短小的唐诗宋词(诗歌)仍然是高考设题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含有名言警句的抒情诗和充满理趣的田园诗、送别诗,将会受到格外关照。08年山东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选取宋词人秦观的《画堂春》,词作景生动、情感人,是一篇值得深入体味的扛鼎之作。设置的两个问题分别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知识和能力全方位考查,非常有代表性。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考点一般拟两题,一个侧重于考查局部,一个侧重于考查整体。一般地说,每道题都从几个角度、几个侧面对作品进行鉴赏。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其中“表达技巧”的鉴赏是目前备考中的薄弱环节,对此考点复习要做到具体细致,将各种表达技巧分类、分项讲解,要做到烂熟于胸。另外,要注意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应有规范答题意识,避免答题不周全,采分点要清、要准。
(三)名句名篇部分
考试说明明确规定“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所谓“常见”给我们限定了一个大致范围,一是新课标和先行教材规定背诵的篇目,二是课外经常引用的名句名篇;所谓“名句” 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所谓“名篇”指那些名家作品以及在历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从考查语句的来源看,侧重于课内,并涉及初中、高中语文课本,兼顾课外。从考查内容来看,侧重于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的句子,描写优美意境的句子,反映传统美德的句子,诗文中的中心句以及较有文采的句子,多富有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四)现代文阅读部分
10年考试说明要求能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文本注重思想性,关注社会问题以及人文理想,涉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民俗、文学等诸多方面。07年、08年高考分别选取历史类、文化类文本,都考查了概念理解、筛选信息、评价观点,有关语句理解虽未单列题目,但也暗含在选项之中。10年各考点应该均有所兼顾。从08年高考试题看,选文材料注重知识性和审美性的有机结合,凸显中华文化精神与当代现实生活的结合。《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既有民族历史底蕴,体现了知识与审美的统一,引发对现实的思考,有很深的思想内涵,这对开阔学生视野、引导教育教学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备考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论述类文本的特点,不但需要精确筛选对照信息,还要把握中心,进行深入分析和细致判断。文本材料应当重视新近发表的关于前沿性社会科学动态的文章。
(五)作文部分
山东高考作文06年为新材料作文,05年、07年、08年均为话题作文,09年为命题作文。从08年全国十八道作文题目来看,仅有两道话题作文。所以,曾有人评价08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时,提出考查形式单一,缺少变化性,09年便变换为命题作为,这不足以作为推断10年山东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改变的依据。笔者比较赞同话题式作文,因为其更具有开放性、灵活性,针对情况各异的考生,提供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又有考查能力的区分度。当然,山东考查话题作文的频率较高,10年有可能回避,考察新材料作文的可能性较大。备考作文时,仍然要关注三种作文题型,即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无论何种题型,都应当注重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尤其是要牢牢把握写作的关键点,注重审题强化。虽然,近几年高考作文降低了作文的审题难度,但通过07年、08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来看,要深入挖掘题目的内涵,避免立意肤浅,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就08年作文题《春来草自青》来看,必须准确、透彻把握话题内涵,挖掘题目比喻义,阐释其蕴含的道理,对诗意化、哲理化作文题目的解读,如果缺少针对性训练,往往会导致理解题意肤浅或偏颇,对这个作文题目,不少考生感到有些无处下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审题训练的必要性。07年、08年山东高考作文命题,都呈现出诗意化、文化性,09年作文命题时代性、社会性较强,这完全符合山东作为文化大省的特征,有明显的地域文化底蕴。所以预计10年高考作文命题凸显人文色彩和文化特性以及时代性的可能性比较大。
备考过程中,除要重视多种作文题型训练外,还应当重视文体训练,论述类文章、文学类文章、一般记叙文都要涉及到。尤其是要引导有文体特长的学生,选择擅长文体,鼓励个性发展。另外,还要注意打压浮躁文风,辞藻堆叠、华而不实、言之无物的文章决不可取。近两年高考优秀作文,更注重思想内涵,文风朴实,这对我们的作文备考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三、选考知识模块考查前瞻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0年山东高考说明中要求“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 要手法”,四大文体的排列顺序,暗示高考阅读考查的文体倾向。通观08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江苏、广东及海南、宁夏卷均选用了小说,这意味着散文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发生改变,小说要引起足够重视。09年山东高考阅读,选用散文材料,预计10年高考很有可能选择小说文本,其次是散文文本。总之,两种文体在备考中应当并重。
1、小说阅读
由于高考试卷阅读材料受字数的限制,1000字左右的小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另外,篇幅较长的小说,可能选取其中的片段、情节进行考查。材料通常选择当代的中外名篇或者中外名家之作,特别是新近发表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小说,应当是首选材料。
小说阅读的考查,多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一般设置四道问题,问题涉及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主题以及写作手法,其中小说主题是难点,所有问题基本都要围绕主题的理解和表达主题的需要进行设置,所以备考重点应放在小说主题的概括和分析上。备考应系统梳理小说的文体知识,掌握小说各要素的特点及表达作用,相关的术语应准确而熟练掌握。训练过程中要重视故事情节的概括,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关键点。同时,当抓住小说阅读的要害,注重主人公形象判断以及高潮部分的分析,这往往是小说主题的突破口。
2、散文阅读
散文一直是高考阅读考查的重点内容,近年来高考散文作品多注重文化内涵、历史积
淀,关注人文,关注社会,重视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文本文质优美,语言极具张力,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考查侧重于语句含义的理解、内容的整合、文本观点的评价和判断,注重探讨文本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设题方面,实行局部性题目与整体性题目的统一。08年、09年高考阅读文章《歌德之勺》《记住回家的路》都是文学性很强的散文,不同以往的最突出之处是探究题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有益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降低了探究性题目的难度,这恐怕是今后此类命题的趋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0年山东高考说明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传记”排在首位,应当是10年考查的重点,其次是“新闻”。实用类文本注重实际应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文本语言一般比较通俗易懂,字面阅读障碍少,答案一般都能从文本中找到切入点。问题设置重视文体特征,注重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强调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备考中要注意对各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做总结分析,强化知识性积累和概念性理解,另外,要特别重视概括能力的提高,各题目或多或少对考生都提出了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要求。08年高考题《我所认识的梁漱溟》是一篇文体鲜明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传记,09年高考题是一篇访谈,问题着重考查了“筛选并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并在文本体裁上设置了考查点。探究性题目同样涉及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由此,推断实用类文本阅读对文体特征的考查不可缺少,探究性题目更注重实际应用。
08年高考两则阅读材料作者均是山东人,文本有浓郁的山东文化特色,09年高考则突破选材限制,备考中仍然要关注山东作家作品。
总之,预计10年山东高考语文卷,将继续保持“稳中求变”,难易度适中,全面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并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以上管窥之见,不足借鉴,亟待大方之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