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下半年教师资格真题1(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01:5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下半年教师资格真题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下半年教师资格真题1》。

第一篇:2013下半年教师资格真题1

201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 D.《孟子》

1.【答案】C。

2.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2.【答案】A。

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A.梅伊曼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

3.【答案】D。

4.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A.幼儿阶段 B.青少年阶段 C.成年阶段 D.老年阶段

4.【答案】B。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5.【答案】B。

6.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杜威 D.博比特

6.【答案】B。解析:1859年,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

7.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这种现象属于()。

A.连带学习B.附属学习C.正规课程 D.显性课程

7.【答案】A。解析:杜威曾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过“连带学习”的概念。他认为“连带学习”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比正规教学内容有更重大的教育影响。例如,一个学生可以得到优秀的数学成绩,但如果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学会”了对数学的厌恶,那就可以预料,在离开学校后,他很可能永远不会再去主动钻研数学问题了。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也曾提出一个“附属学习”的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正规课程内容时,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的态度、兴趣和情改的熏陶。

8.“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8.【答案】B。

9.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文纳特卡制 B.活动课时制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9.【答案】D。

10.“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思想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连贯性原则 D.一致性原则

10.【答案】B。

11.“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11.【答案】D。

12.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

A.注意分配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广度 D.注意转移

12【答案】A。

13.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

A.外在远景动机B.内在远景动机C.外在近景动机D.内在近景动机

13.【答案】C。

14.林琳在听课时,经常将学习内容要点以划线的方式在书上作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调节策略C.监控策略D.计划策略

14.【答案】A。

15.赵明能够根据A>B,B>C,则A>C的原理,推出A、B、C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赵明的认知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15.【答案】D。

16.赵毅在学习过程汇总,缺乏独立性,易受同学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们不一致时,往往不能坚持己见。这表明他的认知方式属于()

A.整体型B.序列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

16.【答案】D。

17.在一项暑期夏令营活动中,天气炎热,同学们都感到口干舌燥,此时,小丽会因自己还剩半杯水而高兴,而小悦则因只有半杯水而担忧,这说明情绪具有()

A.主观性

B.感染性

C.客观性

D.两极性

17.【答案】D。解析:情绪的两极性可表现为肯定的和否定的对立性质,如满意和不满意、喜悦和悲伤、爱和憎等。两极性也可表现为积极的(或增力的)和消极的(或减力的)两方面。前者可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如喜悦可促使人积极地行动;后者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如悲伤引起的郁闷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两极性也可表现为紧张和轻松(紧张的解除)。两极性还可表现为激动和安静。

18.小青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青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青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青不是好学生。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A.惩罚和服从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道德伦理

18.【答案】C。习俗水平的19.晓红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她孤僻、羞涩、当她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请教教师时,韩老师会给予肯定,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19.【答案】A。

20.反复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动作,表现的神经病属于()

A.恐惧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强迫症

20.【答案】D。

21.某班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以“如何才能让同学喜欢或接纳”为行为准则,该班处于课堂纪律发展的哪个阶段?

A.自我服务行为

B.人际纪律

C.自我约束

D.反抗行为

21.【答案】B。

阶段1:拒不服从的表现

阶段2:自私自利的表现

阶段3:人际关系表现

阶段4:自我管理

二、辨析题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说法错误。

23.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说法错误。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24.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该说法错误。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影响。即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故本说法错误。

25.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25.该说法错误。(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联系:德育过程影响品德形成过程,品德的形成需要德育来促成。

区别:(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的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儿童品德进行培养的过程,它是受教育者与外部教育相互作用的过程。

(2)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人在外部影响下,内部思想品德的变化发展过程,是主体人与外部各种教育、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一定思想品德变化发展结果的过程,属于人的素质和发展范畴。品德形成是人的发展过程,是儿童政治、思想、道德结构不断构建完善的过程。它侧重于道德主体的内部运动。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因素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因此,品德形成过程是主体与外界各种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合计40分)

26.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26.【参考答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4)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

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27.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7.【参考答案】

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运用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

28.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28.【参考答案】

为了提高复习效果,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要及时。

(2)复习要合理。

复习方法合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①在期末复习全学期的功课时,采用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②在复习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简缩而概括的记忆材料。③复习方式多样化,可以采取整体复习、部分复习和综合复习,其中综合识记效果最佳。④让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

(3)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超额学习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佳。

29.简述富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29.【参考答案】

福勒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这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

(2)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认为自己在新的教学岗位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后,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来,如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心班集体的建设,关注自己备课是否充分等。

(3)关注学生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在这一阶段,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情感和社会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

三、材料分析题

30.《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片段

王老师问:“这篇文章表现了什么?”

学生甲说:“文章表现了周瑜的英雄气概,苏轼早生华发的遗憾。”

学生乙说:“我以前看过这个故事,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和小乔已经结婚十年了,不可能是初嫁,这么写主要是为了衬托周瑜意气风发的英雄气概。”

王老师说:“通过上述两位学生的意见,我们对这首词了解的已经比较清楚了,文章主要表现了周瑜的意气风发和苏轼早生华发的遗憾,那么大家还记得《赤壁》吗?”

学生们:“记得!”

王老师:“大家一起来背一下。”

学生们:“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老师问:”这两首诗表述有什么不同?“

学生丙说:“虽然是同一事件但描述不同,对同一材料的不同使用,都是为了衬托作者的观点。

老师说:“这两首诗虽然对同一故事用法不同,但都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我们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呢?”

30.【参考答案】

1.主要体现了以下教学原则:

(1)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而教师的作用则是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和深化。

2.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要求如下: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

(3)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31.肖平、王东、高力、赵翔四个人都喜欢足球,也喜欢看足球,他们看到自己喜欢的球星进球后,肖平手舞足蹈,振臂高呼:“好球!好球!”王东也很兴奋,高呼“好球”,但又不像肖平那样激动,高力也觉得球踢得不错,说:“是一场好球”,赵翔正常都很安静,没有什么表现。

31.【参考答案】

(1)四个人的气质类型分别是:肖平胆汁质,王东多血质,高力粘液质,赵翔抑郁质。

(2)胆汁质的特征: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

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情用事、好冲动。

多血质的特征: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粘液质的特征: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话少,表现出内倾性,同时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

抑郁质的特征:有些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3)气质在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它影响着个体活动各方面的发生和发展。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和气质类型,对于人才培养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作为教师应了解并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每一种气质都存在向某些积极或消极性格品质发展的可能,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应刻意的改变学生气质,而是要注意帮助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发展积极品质而克服消极品质。

其次,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特点,可以分别采取各种相适应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良好品格。教师在了解学生气质类型的基础上,要注意从学生的气质出发,进行教育。

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具有说服力的严厉的批评,可以促使他们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任性行为,但不能激怒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去锻炼他们的自制力,沉着冷静地对待事物。

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可交给他们更多的任务,让他们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活动中磨练他们的意志的坚韧性、情绪的稳定性。

对于粘液质的学生需要更耐心地进行教育,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时应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才能使他们逐步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

对于抑郁质的学生则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不宜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要在能接受的范围内,鼓励他们参加公开活动的勇气。

最后,教师只有将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使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优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乐于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达到自我实现,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第二篇:2011年下教师资格真题

201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真题《小学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王老师在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概念时,不仅用常见的“ 等来讲解,其运用的教学方式是(C)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变式分析

D.概念分析 2.“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旨在培养学生的(D)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3.“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所体现的心理机制是(A)A.移情

B.从众

C.期望 D.顺从

4.印度“狼孩”的事例表明,个体在早期心理发展的某一个短暂时期内,对某类刺激特别敏感,一旦错失将难以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D)A.最近发展期

B.生长高峰期

C.心理断乳期

D.发展关键期

5.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B)A.成就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6.小学生在学校发生轻微烫伤后,教师应及时处理,可采取的措施有(B)①在烫伤处冲冷水降温 ②脱去烫伤处的衣服 ③送医院处理

④通知家长来学校处理 ⑤直接包扎烫伤处 ⑥涂抹烫伤药物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7.我国最早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D)A.陶行知

B.徐特立

C.杨贤江

D.蔡元培 9.班主任有效工作的前提是(C)A.选好班级干部

B.组建培育班集体 C.了解研究学生

D.做好思想品德教育

10.按学生的年龄、性别随机抽取调查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属于(B)A.系统抽样

B.分层抽样

C.目的抽样

D.有意抽样

11.小学生必须经过道德体验才能理解道德规范,进而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因素是(A)A.道德认知

B.道德评价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2.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能够促使师生员工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自觉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努力,这主要体现了学校文化的(A)A.激励功能

B.凝聚功能

C.约束功能

D.教化功能 13.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目标具有三个维度,它们是(C)①知识与技能 ②知识与兴趣 ③过程与方法

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课程资源指的是(D)A.教师和学生

B.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D.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15.校风、校貌和师生关系都属于(B)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课程 16.构成学校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与(A)A.教学内容

B.教学方法

C.教学条件

D.教学组织 17.“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C)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8.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范型是(C)A.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

C.教学模式

D.教学组织

19.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B)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20.主要凭借评价者的洞察、内省或移情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是(A)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二、简答题(共三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2.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23.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三、材料解析题(共两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4.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小学新教师杨洋在谈教育感受时,有些无奈地说:“刚走上教育岗位时,我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一直对学生充满着爱心,希望用自己的爱来感化学生,带好班级,促使他们成长。但很快就发现,在管理班级时一定要严格要求,有时用简单命令的方式反而更加奏效,这使我对这一教育信念产生了困惑„„” 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谈谈你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解。(10 分)

(2)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爱”与严格管理之间的关系?(10 分)

25.请阅读下列课堂实录片段,并按要求作答。

孙老师在二(1)班上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后,设计了两项家庭作业让学生选择完成:(1)把“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喜欢的人听;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想一想,明天上课时与小伙伴交流一下。

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对孙老师本次家庭作业的设计进行评析。(10 分)相应新课程改革 愉悦性 自主性 实践性 科学性(2)谈谈“减负”与家庭作业之间的关系。(10 分)探究性 合作性

四、教学设计(说明:真卷为题目二选一,分数为40分)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村庄。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都还不错。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分析该文本的写作特点。(10 分)文体 表现手法 表达 感情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8 分)认识生字 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讨论问题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人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 分)教具 语言

27.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16 支足球队参加比赛,比赛以单场淘汰制(即每场比赛淘汰1 支球队)进行,请问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才能产生一支冠军队? 解法l:按照比赛进程,第一轮16 支球队进行8 场比赛,淘汰8 支球队;第二轮,普轮晋级的8 支球队进行4场比赛,淘汰4 支球队;第三轮,再次晋级的4 支球队进行2 场比赛,淘汰2 支球队;第四轮,2 支球队进行决赛,产生l 支冠军队。所以,一共要进行15(8+4+2+1)场比赛,才能产生l 支冠军队。

解法2:匈牙利数学家路莎•佩特曾说:“数学家往往不是对问题进行正面的攻击,而是不断地将它变形,甚至把它转化为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据此,由16 支球队产生1 支冠军队就要淘汰15 支球队,每淘汰1 支球队就要进行1 场比赛。所以,一共要进行l5(16—1)

场比赛,才能产生l 支冠军队。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两种解法的思维路向是什么?(6 分)(2)第二种解法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4 分)(3)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该数学思想方法,试拟定教学目标。(8 分)(4)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 分)答案

单项选择题

1-5 CDADB 6-10 BDDCB 11-15 AACDB 16-20 ACCBA 简单题 21.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与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学校教育以文化教材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价值性、发展性和简洁性;

(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

(3)学校是有组织的制度化的教育形式,其影响具有集中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22.(1)选择研究课题;(2)查阅文献资料;(3)制订研究计划;(4)收集研究资料;(5)分析研究资料;(6)撰写研究报告。

23.小学生品德培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说理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这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

(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3)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4)实际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

(5)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6)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解析题 24.(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爱学生是教师对教育事业坚贞不渝、忠心耿耿的基础,也是教育方法、教育艺术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则是爱在教育中突出的表现。这种爱对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热爱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②热爱学生为教师的施教提供了感情基础;

③热爱学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创造了契机; ④热爱学生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⑤热爱学生有利于激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2)热爱学生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始终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将热爱、尊重、严格要求统一结合起来的爱。教师的这种爱不是宠爱、溺爱和放任,而是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慈相济。教师对学生的“严”不是指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要求学生,而是要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可见,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学生尊重和关爱的一种体现。在教育中,教师应做到“爱”与严格管理的统一。

25.(1)孙老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孙老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义务教育部分明确指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并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相关研究表明:当前小学生课业负担主要表现在家庭作业繁重,如何把孩子们从家庭作业中解脱出来是减负的关键。我认为家庭作业不是不该留,而是怎样留。家庭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家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大呼声。教师必须转变过去的常规性家庭作业思维,让家庭作业变得更具有创造性、趣味性积多样性:作业要有差异性;作业要有多样性;作业要有趣味性;作业要有实践性;作业要有探究性;作业要有自主性;作业要有合作性。家庭作业要新颖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家庭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家庭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减负增效。

四、教学设计题

教学设计 26.(1)该文本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叙述了一个村庄环境变化的过程,文章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用简洁质朴的语言言简意赅地表达了作者对小村庄环境变化的遗憾,警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体现教材要求。

课程标准是根据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际制定的,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教材要求,这不仅是要落实教材编写意图,而且是完成教学任务,克服教学目标虚化的基本保证。根据本篇课文,其教学目标应是: ①学会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②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进一步读得有感情; ③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小村庄的故事;

④讨论小村庄发生的悲剧是天灾还是人祸,树立环保意识。

(3)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①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②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一一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

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7.(1)解法1 为正向思维,解法2 为反向思维。

(2)第二种解法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是转化。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极为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的具体表现。运用转化的思想去处理问题,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其关键是要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具体的转化方法。

(3)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回顾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悟转化的含义。②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的经验,掌握一些常用方法和转化技巧。

③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运用转化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获得成功的体验。(4)创设情境,揭示“转化”。数学是和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的开始,我先跟学生讲了一个爱迪生和他的助手测量灯泡体积的故事。助手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来计算灯泡的体积,也没有算出来,爱迪生能很快的算出来,让学生猜一猜爱迪生是用的什么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适时小结:把灯泡的体积转化成水的体积,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叫做“转化”。通过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篇:2013教师资格教育学真题

2013教师资格教育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

A.布鲁纳 《教育过程》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教育学》

2.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3.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4.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5.下列哪个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A.鸟里

B.梅伊曼

C.瓦斯凯

D.克伯屈

6.“美育”一词最早是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

B.康德

C.席勒

D.卢梭

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8.通过制订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9.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

10.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11.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12.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13.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14.“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15.1980年,我国颁布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________的基本途径。

17.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________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基础。

18.教育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________的多元化等。

19.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 功能。

20.________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

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1.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被称为广义的________。

22.我们强调教师应该吃透两头,即是指________和充分认识学生。

23.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________的影响。

24.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25.________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26.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________,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27.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________和社会模仿模式等。

28.陶冶主要包括________、环境陶冶和艺术熏陶等。

29.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_。

30.学生是课外、校外教育的主体,教师在课外、校外教育中主要起________作用。

3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________。

3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________地位是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

33.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________的创造。

34.活动课程是从________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35.形式教育和________是西方近代关于普通教育阶段学校设置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两种对立的教育理论。

三、简答题(本大篡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学校美育的任务。

37.简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38.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9.简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40.简述学校班集体形成和培养的过程。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42.有个初三的学生,英语考试得了97分,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却对家长说:“你儿子考了97分,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另一个学生平时成绩不好,这次考了一个95分,自己也不高兴,因为有个平时成绩比他好的同学这次考了92分,老师批评这个同学时说:“莱某都考了95分,你为什么不能考好?”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制造了大量的自卑者。

请用教学中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等理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及名家精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杜威的主张是实用主义的思想,对20世纪的教育和教育学有深远的影响。

2.【精析】C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这几种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3.【精析】C l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4.【精析】C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精析】D实用主义教育学是l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

6.【精析】C美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明确的教育范畴,一般认为是由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

7.【精析】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8.【精析】A通过制订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的常规管理。

9.【精析】B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是通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决定的,教育经济功能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10.【精析】D信息革命后,大量新技术的使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普遍使用,要求劳动力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这促进了高等教育出现大众化倾向。

11.【精析】C教科书的编写应该遵循的原则主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内容的适应性、基础性。

12.【精析】A教师的地位一般指教师的社会地位,由老师在社会中的经济、文化、政治地位构成。

13.【精析】C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14.【精析】B导生制的管理模式属于典型的个别教学制度,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的英国。

15.【精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于l980年2月1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令第4号公布。

二、填空题

16.社会生活经验

17.实践哲学

18.评价标准

19.科学技术发展

20.个体身心发展

21.教育目的22.充分理解教材

23.人格上

24.教学计划

25.教学计划

26.因材施教

27.体谅模式

28.人格感化

29.明确的共同目标

30.辅助

31.专业人员

32.主体

33.生活美

34.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35.实质教育

三、简答题

36.(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感;

(2)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37.(1)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2)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3)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4)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38.(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9.(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40.(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四、论述题

41.【参考答案】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依据:

(1)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2)学科和教材的特点;

(3)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知识水平;

(4)学校的环境和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42.【参考答案】(1)学生享有身心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

(2)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是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有知识上、智力上的影响,更有思想和人格上的影响。

(3)教师管理上的专制、权威导致学生的被动和消极态度,只会制造大量的自卑者。

第四篇: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真题

2012年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试卷

(2007年3月11日)启用

考试时间:9:00——11:00 姓名———— 准考证—————座位号——————

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所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埃里克森认为(B)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A.学前期

B.学龄期

C.青年期

D.成年早期

2.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 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出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A)。

A.泛化

B.消退

C.获得

D.分化

3.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C)。

A.驾驶汽车

B.洗衣服

C.解两步应用题

D.听到声音

4.下列策略中不属于精细加工策略是(D)。

A.举例

B.类比 C.提问

D.画线

5.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说明这个人的思维具有(B)。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新异性

6.艾里斯的ABC 理论中“C”指的是(C)。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

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D.个体对 A的信念、观点

7.研究表明,记忆效果最好的过度学习程度是(B)。

A.100% B.150‰

C.200%

D.300%

8.关系转换说强调哪个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A)。

A.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

B.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

C.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

D.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

9.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联系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是(C)。

A.教学事项

B.教学目标

C.任务分析

D.个别化教学

10.教师针对个别学生采用谈话、观察等方式收集资料而进行的评价属于(D)。

A.总结性评价 B.配置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 10 分。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与测量、解释与说明、预测与(控制)的作用。

12.认知方式可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13.布鲁纳提倡的教学模式是(发现学)。

14.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

15.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的方法叫做(行为塑造)。

16.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17.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

18.成败归因理论中,归因的三个维度有内外性归因、稳定性归因与(可控性归因)。

19.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20.知识直观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类型。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21.小学生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

【正确】有些小学高年级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而且小学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只是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持。

22.专家之所以比新手高明,是因为专家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

【错误】专家不仅拥有某一领域的大量知识经验,而且组织非常合理,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迅速提取,加以应用。

23.群体规范并非是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标准。

【错误】群体规范是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标准。群体规范或者是由领导者倡导、明文规定、群体成员认同与遵守的准则或是由成员间约定俗成的结果,受模仿、暗示、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的。

24.在同化性迁移中,决定迁移的关键成分是在最初的学习中建立起来的。

【正确】。因为原有经验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25.画出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练习曲线示意图,并说明其意义。

26.简要说明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哪些?

家庭教养方式(2 分);社会风气(1 分);同伴群体(2 分)。

27.简述作为教师应具有的教育能力。

教师应具有的教育能力有:

(1)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

(2)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的能力

(4)教师“身教”的能力

(5)指导学生与人交往,师生互动的能力、后进生转化的能力

每项 1 分,缺少一项扣 1 分

28.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

(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可以把知识的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

题学习。(2.5 分)

(2)根据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观念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关

系,知识的学习又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学习。(2.5 分)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29.请选择三种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进行介绍,并就其中一种方法举例说明。

对指导教学、程序化训练、完形训练、交互式教学或者合作学习训练方法中的任意三种进行

详细概述,每概述一种(4分);就其中之一举例说明(3分)。

30.分析归因理论,并结合实际论述这一理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启示。

(1)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之所以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不同的人对自

己的行为结果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归因。(2分)

(2)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个体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2

分)

(3)它把人们对成败的原因按照内外性、稳定性、可控性等维度进行的分类,具有很大的概

括性。(3分)

(4)它对归因成就动机和行为的影响作用的研究结论也是有相当的科学性的。(3分)

展开论述(5分)

2008年3月2号教育心理学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他撰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发表于【

C

】年。

A.1868 B.1897 C.1903 D.1921

2.下面对心智技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 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B.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 C.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

D.通过有意识的反复练习而形成

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D

A.生理与安全

B.社交与自尊

C.求知与审美

D.自我实现学习

4.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约为【

C

】个组块。

A.5±2 B.6±2 C.7±2 D.8±2

5.在学期即将结束时,教师为了解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而进行的考试属于一种【 B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6.下面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B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7.由于过去的反复经验而使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具有某种倾向性或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即【

A

A.定势

B.顺应

C.变式

D.同化

8.在【

C 】时期,自我意识从效仿他人的评价发展到独立地进行道德评价。

A.幼儿

B.小学

C.中学

D.大学

9.教育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应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避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教 育心理学研究应该遵循的这种原则被称为【

D

】原则。

A.客观性

B.发展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教育性

10.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学习也能够发生。这种学习被称为【

B 】

A.替代学习

B.潜伏学习

C.试误学习

D.意义学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1.知识直观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12.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3.研究表明,教师对于期待影响的反应的敏感性不同,可概括为过敏型教师(反应型教师)、抗敏型教师三种类型。

14.成就动机理论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

15.教育心理学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通常有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16.操作技能的学习需要经过定向阶段、模仿阶段、和(整合阶段)熟练阶段。

17.元认知有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和调节。

18.道德认识的三个主要环节是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19.研究认为,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群体的领导方式、群体内部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是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20.斯金纳认为,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都可以称为(强化)。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21.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高。

【错误】。(1分)。认知风格或认知方式是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无优劣好坏之分,不 能决定学习或问题解决水平高低。(3 分)

22.陈述性知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

【错误】。(1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3分)

23.认知策略有多种,每一种策略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错误】。(1分)。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条件,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及其不同的学习者,各种认知策略的适用性不尽相同。(3分)

24.技能是习惯。【错误】。(1分)。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所以技能不是习惯。(3分)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

25.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1)根据班杜拉的观点,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活动(或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1 分)

(2)影响因素主要有四种:

成败经验(1分)对他人观察(1 分)言语劝说(1分)情绪和生理状态(1 分)对上述四个要点有适当解释或展开论述(1 分)

26.简述如何协调学校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的关系。

(1)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班内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共同遵守的群体规范,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和彼此间的相互认同,巩固班集体。(3 分)

(2)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具体可针对积极型、中性型、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3 分)

27.简述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上的差异。

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上的差异表现在:

(1)专家不注意中间过程,新手需要很多中间过程。(2 分)

(2)新手先明确目的;专家或立即推理,或搜集信息。(2分)

(3)新手更依赖正确的方程式来解决问题,专家更多地利用表征和自觉。(2分)

28.简述教师在编制测验的是非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措辞严密,引发学生的慎重思考

(2)少用否定句

(3)避免同时考察两个概念

(4)平衡答案种类

(5)保持题目长度相近

以上各点全答出给 6 分,每少一点扣 1 分。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29.结合实际分析在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1分)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2)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2分)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2分)

(4)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2分)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2分)

每个要点要有观点有说明

(6)举例 1 分

30.阐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1)深度加工记忆材料(2分)(2)有效运用记忆术(2分)(3)进行组块化编码(2分)(4)适当过度学习(2分)(5)合理进行复习(2分)每个要点2分,有观点1分,有说明 1 分。

《教育心理学》试卷(2009年3月1日)启用

考试时间:9:00——11:00 姓名———— 准考证—————座位号——————

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所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B)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2.个体的某种品质或特征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以致掩盖了对他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 判断,这种现象称为(B)。

A.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投射效应

D.刻板效应

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B)迁移理论。

A.关系转换说

B.相同要素说

C.形式训练说

D.认知结构说

4.在教学活动前,教师为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个别差异以及安排教学所进行的评价称之 为(C)。

A.形成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5.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D)。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模式再认策略

D.组织策略

6.下列(C)不属于操作技能的特点。

A.物质性

B.外显性

C.观念性

D.展开性

7.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对事物反应的总量体现了创造性在(D)方面的品质。

A.可逆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流畅性

8.学生掌握了“铜”、“铁”等概念之后,再学习“金属”概念,这种学习是(A)。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派生类属学习

9.老师经常用发小红花、小卡片等方式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这种改变学生行为的方法是(C)。

A.示范法

B.系统脱敏

C.代币奖励法

D.认知调适法

10.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内部、(B)因素。

A.稳定、可控

B.不稳定、可控

C.稳定、不可控

D.不稳定、不可控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1. 个人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称为(职业倦怠)。

12.个体的自我意识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3.根据知识表述形式不同,可以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14.在团体辅导中,(同理心)是领导者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对成员的一种移情性理解,并把这种理解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15.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16.在技能练习的中期,练习成绩出现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17.在测验中,代表测验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程度的指标是(信度)。

18. 一个人熟知某种物品的惯常用途后,很难想到该物品的其它用途,这种现象称为(功能固着)。

19.群体规范是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的标准。

20.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把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活动的主观判断称为(自我效能感)。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 6 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 理由。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1.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

【正确】 知识直观就是学习者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材直观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感性 知识的过程。知识直观是领会和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22.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

【正确】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和简缩性。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进行的,不必像操作技能那样把每一个动作实际外显出来,也不必用外部言语将每个动作逐一展现出来。

23.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错误】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如解决一般问题时,定势可能 会起促进作用,而对特殊问题,定势很可能起阻碍作用。

24.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新的适应行为。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正确】两种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 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5.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1)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的不同而不同。

(2)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

(3)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

(4)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

26.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答:(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

(3)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7.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策略所包含的内容。

答: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含四个内容:

(1)时间管理策略:学习者统筹安排时间、高效地利用时间和灵活利用时间;

(2)环境管理策略:将环境设置为有利于学习的状态;

(3)努力管理策略:为了维持自己的意志努力,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

(4)社会利用策略:善于利用各种社会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帮助自己学习。

28.简述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与问题。

答: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点

(1)客观性

(2)计划性

(3)可比性

问题

(1)测验内容过于狭窄、形式过于单一

(2)脱离情景,脱离真实世界

(3)被滥用

(4)不能评价解决问题能力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 0 分,共 20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9.阐述教学中如何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简要描述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发展。

(2)建构主义强调已有经验、主动建构、自我发展。(或从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等任一 方面阐述)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1)支架式教学: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或外部支持、脚手架)

(2)情境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或抛锚式教学)

(3)探究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主动参与、体验,以建构知识

(4)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等相互补充、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30.结合实际论述在品德培养中教师如何避免奖励与惩罚所产生的负面心理效应。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无论奖励还是惩罚,其前提是要将学生视为具有独立的人格的人。

(2)标准一致: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一致,避兔因人而异,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应一致。

(3)程度要相称,刺激物应恰当:防止过轻、过重。同时,奖励应是受奖者所渴望的。

(4)惩罚必须与说服教育相结合:惩罚应在学生认识错误的基础上实施。

(5)充分考虑惩罚的教育效果:避免用类似经济制裁、侮辱和体惩这类简单的方法。

(6)要避免奖惩的饱足状态:不宜连续采用奖惩,可使用斯金纳的不定期强化的原理。

(7)结合实际举例。

《教育心理学》试卷(2010年3月7日)启用

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所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1903 年(C)撰写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立。

A.华生

B.斯金纳

C.桑代克

D.杜威

2.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并在头脑中确立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初步映像,这是心智技 能形成的(B)阶段。

A.原型选定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3.测验的正确性、准确性指的是测验的(B)。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4.知识遗忘的进程是(C)。

A.先慢后快

B.均衡递减

C.先快后慢 D.逐渐加快

5.处于不同层次概括水平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B)。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6.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 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A)。

A.关键期

B.发展期

C.转折期

D.潜伏期

7.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 属于道德的(C)水平。

A.前习俗

B.中习俗

C.习俗

D.后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A)。

A.情境学习

B.接受学习

C.潜伏学习

D.机械学习

9.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与他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之间如果 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其间就会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合作、竞争和(C)三类目标结构。

A.互补

B.相似

C.独立

D.吸引

10.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D)。

A.贾德

B.汉斯·塞里

C.加涅

D.罗森塔尔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1.儿童已有发展水平和在他人帮助下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12.皮亚杰认为在儿童的道德认识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因素是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

13.心智技能也可称作认知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

14.1984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宣言中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15.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16.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反对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而提出了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17.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 程的复杂的方案。

18.根据评价实施的时间不同,可将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9.学校中群体的心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归属、认同、支持和(塑造)四方面。

20.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称为(教学效能感)。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1.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

【错误】。因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可引起行为变化。

22.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正确】。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定向是第一个阶段,模仿以及后续的阶段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否则有盲目性,制约操作技能学习效率。

23.直接检验方式是检验假设的唯一方式。

【错误】。通过实践检验假设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24.价值辨析观点更强调价值本身,而不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错误】。价值辨析强调的不是价值本身,而是强调通过辨析、获得价值观的过程。因为价值观念是人自身的一种内在价值,不易清醒地意识。为让其发挥作用,则需对其辨析。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学与教的要素

列举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

(2)学习过程

列举出动机阶段、选择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等。

(3)教学过程

(4)评价/反思过程

26.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27.简述知识掌握过程中模像直观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1)模像直观是对事物的模像进行直接感知的一种方式。

(2)可以根据需要,人为突出重点与本质要素,有利于学生形成有关事物的一般表象。

(3)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某些局限性,扩大范围,提高直观效果。

局限性

(4)模像不是实物,通过模像直观获得的知识有时易与实际事物脱节

28.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控制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9.结合实际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对上述各要点有适当解释或展开论述。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0.请结合实际说明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的运用。

(1)元认知是对自身认识的认知,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元认知包含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和调节。

(2)计划策略,结合实际说明。

(3)监视策略,结合实际说明。

(4)调节策略,结合实际说明。

《教育心理学》试卷(2011年3月6日)启用

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所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处于(B)。

A.0—2 岁

B.2—7 岁

C.7 一11岁

D.11—15 岁

2.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存在,只不过未表现出来。也就是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C)。

A. 操作性行为 B.辨别学习

C.潜伏学习

D.获得

3.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著名心理学家是(C)。

A.奥苏伯尔

B.斯金纳

C.班杜拉

D.韦纳

4.下列现象属于学习迁移的是(A)。

A.温故而知新

B.学而时习之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书山有路勤为径

5.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属于(A)。

A. 陈述性知识 B.操作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条件性知识

6.下列活动属于心智技能的是(A)。

A.阅读

B.跑步

C.唱歌 D.写字

7.谐音联想法属于学习策略中的(A)。

A.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8.分析问题、抓住问题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问题解决的(B)。

A.发现问题阶段

B.理解问题阶段

C.提出假设阶段

D.验证假设阶段

9.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而对面临的人或事具有某种说不出多大理由而较执著地肯定或否定 的内心倾向,这是一种(C)。

A. 认知失调 B.功能固着

C.态度定势

D.情感障碍

10.很多因素影响着人们之间的沟通,一个人兴趣盎然地讲述着足球比赛的精彩之处,而另 一个人却听得无精打采,这是人际沟通障碍中的(D)。

A.地位障碍 B.文化障碍

C.语言障碍

D.个性障碍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 10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1.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八阶段学习过程,具体为动机、选择、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和(反馈)。

12.心理发展的四个特征为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13.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14.将强化分为正强化、负强化的心理学家是(斯金纳)。

15.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以通过不断训练得以提高,并且被提高的官能可以自动迁移到其他情境。持这一观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形式训练说)。

16.认为遗忘的发生是因为学习者不想记而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之中,这一遗忘理论是(动机说)。

17.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明确活动的方向。这一阶段属于心智技能形成的(原型定向)阶段。

18.为了掌握预测、提问、解释和总结等四种策略,教师和学生不断地互换角色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是(交互训练)模式。

19.深知教师职业辛苦,经济待遇不高,还是乐于从事教育事业,这是教师职业心态中的(事业)型教师。

20.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过程,包括确定评价目标、搜集有关的资料、描述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 5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1.学习迁移的概括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存在共同成分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

【错误】学习迁移的概括说强调概括化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而不是两个学习的相同要素;认为两个学习活动存在共同成分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的是相同要素说。

22.儿童元认知发展经历了从有意识到无意识再到自动化的过程。

【错误】儿童元认知发展经历的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自动化的过程。

23.技能就是程序性知识。

【错误】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是经验,而不是关于经验的知识。

24.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正确】已有知识经验是确保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25.教师资格考试是一种常模参照评价。

【错误】教师资格考试是以考生是否达到某种标准来判断考生的考试结果的,是一种标准参照评价,而不是常模参照评价。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5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6.简述席尔瓦和汉森的学习风格分类。

答:(1)感官一思考型(掌握型学习者)

(2)感官一感受型(人际型学习者)

(3)直觉一思考型(理解型学习者)

(4)直觉一感受型(自我表达型)

27.简述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2)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28.简述精加工策略的内涵。

答:(1)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建立联系,以 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学习策略。

(2)联想法、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已有知识

29.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答:(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5—8岁)

(3)可逆性阶段(8一10 岁)

(4)公正阶段(10一12 岁)

30.简述促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答:(1)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和诚实,表里如

一、真实可靠。

(2)尊重与接纳相信学生是有价值的人,并帮助学生相信自己的价值,无条件接纳学生 有朝向更好方向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3)同理心,教师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参照系,从学生的立场、利益、处境出发,去把握 其内心世界,体验和理解其内心世界,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学生。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1.请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1)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 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2)其条件是:新学习的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学习者具有积极的学习心向和实际的学习行为。

(3)渐进分化、综合贯通。

(4)有意义学习的重要教学应用是“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2.请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贮备的数量与质量。加以论述。

(2)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加以论述。

(3)提供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机会。加以论述。

(4)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加以论述。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教育心理学》试卷

(2012年3月25日)启用

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所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A.1一2岁 B.3--4岁 C.5---6岁 D.7一8岁

2.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诞生的时间是.A.1906年 B.1908年 C.1910年 D.1912年

3.根据归因理论,属于外部、稳定和不可控的因素是.A.疲劳 B.能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4.“触类旁通”所反映的迁移类型是。A.特殊迁移 B.普遍迁移 C.负迁移 D.近迁移

5.程序性知识的基本单元是。

A.组块 B.图式 C.知识网络 D.产生式

6.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这一阶段属于心智技能形成的。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操作定向 D.原型内化

7.因怀疑自己解题错误而重新审题,因阅读遇到障碍而反复阅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8.历史试卷中有一道题目是“请回答辛亥革命发生在哪一年?”这是一个。A.常规性问题 B.结构不良问题 C.有结构的问题 D.创造性问题

三、判断说明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师如何教的科学。22.组块编码是促进知识理解的策略。

23.利用各种表格将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加工策略。24.“知名科学家都是年长男性”是一种刻板印象。25.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过程。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联结主义学习的主要观点。27.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8.简述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29.简述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30.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1.请结合教学实际论迷学生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32.请结合实际论述学生道德情感体验的培养途径。

2012年3月25日上半年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

《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D 4.B 5.D 6.B 7.D 8.C.9.A 10.B

二、填空题

11.赫尔巴特 12.同化 13.刺激的分化 14.附属内驱力15.司法型 16..痕迹衰退说 17.操作模仿 18.资源管理 19.交互作用 20.激励

三、判断说明题

2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师如何教的科学

【错误】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

22.组块编码是促进知识理解的策略。

【错误】组块编码指是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长时记忆中存储的知识经验,对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粗止、是有利于知识保持的策略。

23、利用各种表格将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加工策略。

【错误】学习中通过画各种表格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是在知识一与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是一种组织策略。

24.“知名科学家都是年长男性”是一种刻板印象。【正确】刻板印象是对某一种对象有一种固定的看法。25.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过程 【错误】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四、简答题

26.简述联结主义学习的主要观点

答:(1)学习的实质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27.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社交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6)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 28.简述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答:(1)由官能心理学派提出的。(2)各种官能可以通过训练得以提高(3)能自动迁移。29.简述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答:(1)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具有物质性,心智技能的活动对象具有观念性。(2)操作技能的活动结构具有展开性,心智技能的活动结构具有减缩性。(3)操作技能的活动要求不同(或操作技能的进行具有外显性,心智技能的进行具有内隐性.30.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答:(1)发现问题(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五、论述题

31.请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学生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1)学生的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适当的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有效的教学应该既适应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促进学生向更高水平的发展。理想的教学应该落实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上要点,如果没能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洽当的举例说明,扣分。

32.请结合实际论述学生道德隋感体验的培养途径。

(1)知情结合,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适当解释或阐述.(2)以美育情,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适当解释或阐述.(3)真情感化甲硕苗些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适当解释或阐述,举例说明.

第五篇: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真题

江苏省200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答案)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价值澄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____。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____。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 ____价值。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 ____。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____。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 ___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____。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和教科书。

9、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____。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 _学生身心发展___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 ____。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____、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____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

育原则是 ____。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 ____。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四、简答题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五、论述题

1、以“我们的思想”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D6、B

7、D

8、C

9、B

10、A

11、A

12、C

13、B

14、C

15、B

二、填空题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延时

4、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创新

7、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教学大纲

9、学校教育

10、学生身心发展

11、模象直观

12、作业检查与批改

13、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1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15、教育者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 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五、论述题(略)

下载2013下半年教师资格真题1(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下半年教师资格真题1(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真题1

    第一节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In the animal kingdom, weakness can bring......

    湖南省教师资格真题(07-2013)电子版

    教育学部分 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 单选题 1 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 )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夫《教学......

    教师资格小学语文面试真题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语文《荷花》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

    2014上半年初中英语教师资格面试真题

    2014上半年初中英语教师资格面试真题 结构化: 1:为什么要当老师? 2:你认为教英语要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试讲:人教版英语课本中的一段话,egg banana apple等,Healthy food那......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文字版)1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文字版) 2015-03-16 08:39 来源:职业培训教育网整理纠错 打印 收藏 大 中 小 分享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

    2016继续教育真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某美国公司企业依照美国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在中国境内设立分支机构,2013年该分支机构在中国境内取得服务收入500万元,取得培训收入200万元,来......

    计算机真题1

    第一套真题 一、单选题(一共60道,每个1分,共计60分) (1) 在进行操作系统设计时,下列哪一个是构造操作系统的方法? A.网络式结构 B.并行式结构 C.微内核结构 D.主从式结构 (2) 在不同类......

    真题1(精选5篇)

    2009行政管理1、 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2、 马克思、恩格斯的行政组织理论3、 行政领导者个体素质的特点4、 行政机构人事管理与其它领域人事管理的区别5、 行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