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反思
读书反思
与新课改一起成长,是每一位教师十分幸运的事情。新课改给教师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每一位教师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自我价值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做为黄山路学校的老师,更是在学校“构建人文化校园氛围,实行„以人为本‟的快乐培训”活动中,使自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受这种学校文化的熏陶,我深深地爱上了读书,学会了反思,并在读书和反思中不断丰富自己,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
一、读书,让我有了丰厚的知识积淀。
我很喜欢这样一段话:“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我相信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更应该多读书,让读书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说到读书,我不禁想起刘子翚的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庆幸的是,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还有“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的情致与雅兴,静静地读,默默地读,把心融入文字里,把文字融入心里,变成滋心、润心的最佳补品。我读身体残疾、生命却完整的史铁生,体会他心中的那份宁静。我读面对楚王的委任,竟“持竿不顾”的庄子,感悟他那“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境界。我读余秋雨、朱自清、托尔斯泰、于永正、李镇西我珍惜每一个有书读、能读书的夜晚,每当夜晚来临,独自一人斜依床头,灯下捧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屋内飘满油墨的芳香,四周留下的唯有宁静,这就是一天中我最向往、最富有、最满足、最陶醉的时刻!如果我的这个完美的时刻被某件事剥夺的话,我便会无端的烦恼与浮躁,不快必伴我左右。有时我一读就是四、五个小时,忙的时候我最少也要读一个小时,一天不读书,我就会觉得少了点什么。由于渴望读书,所以我很渴望放假,因为假日里我可以白天晚上的畅游在书的海洋里。每次放假的时候我就会提前买一些书回来,年前放寒假时,我买了《周国平作品集》《读三国学做人做事》等八本书,这些书,充实和愉快了我的假期生活。我读书有个习惯,就是看到喜欢的句段我就必须要把它画下来,以后翻看时便会很容易注意到,如果不这样我就有一种它们会跑掉的感觉,所以,我读的书中总夹有一支铅笔。有时我会抄下自己喜欢的部分,甚至背下来。在摘抄的过程中,书中的精彩句段也会触动自己的灵感,我便会不失时机地记录下来。读书所获,也许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但那种内在的影响却是无价的。当一颗心走进书中的时候,这颗心便会很安静,心安静了,才会去思,去想。我喜欢读书,因为读书使我进步,使我学会思考。读多了,读久了,慢慢地我学会了从书本中寻找智慧,特别是对教育专著的阅读,使我进入了一个“豁然开朗”的境界,那些教育名人的境界不断的牵引着我向教育的最高境界攀越,魏书生、于永正、李镇西……一个个教育名人的境界无不吸引着我,总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对待教育、对待学生,所以我经常走进他们的专著,并把他们的名言及自己的点滴感悟记录下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二、实践,让学生真正获得读书的喜悦。
我从读教育名家的书中得到了启发,那就是:教师自己喜欢读书还不行,更应该引导学生读书,让学生从书中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他们的内心世界,激荡其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促进其独立、自然的成长。记得前年我刚接四年级时,我问学生:“谁喜欢读书,并能自觉读一些课外书的请举手。”学生很诚实,举手的只有五六个,我当时并没有对学生讲什么大道理,也没对学生进行说教逼他们读书,我只是向学生说了一点点我读书的乐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儿。从那以后,我便在班上经常读我喜欢的一些小文章给学生听,学生都很喜欢,于是,我在班上开设了“文学欣赏课”,“文学欣赏课”每次只有五分钟,即早上、中午素养课结束后到上第一节课之间的五分钟。这五分钟里,长一点的文章我能读一篇,短一点的文章我能读两篇或三篇。一周下来,学生可以欣赏到十几篇美文,一个月下来,学生将欣赏到几十篇美文!开始时读的文章都是我找的,后来大都是学生推荐的,每当到了读文章的时候,学生纷纷把推荐的文章放到讲桌上,看到讲桌上堆的书越来越多,我常常被感动,也很欣慰。“文学欣赏课”的开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已在不知不觉中能够主动去获取,去寻觅,并形成读书习惯,这正是我最希望的。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已在不经意间把“阅读存折”送给了学生。由此我想到,教师的习惯是最容易影响和带动学生的,教师的习惯、行动对学生无声的影响胜过了千言万语。去年接手五年级的时候,我依然延续了四年级的做法。正月十六开学第一天,我统计了学生寒假中的读书篇目,从学生上交的读书篇目中,我了解到了学生的读书情况,许多学生阅读的篇目连我这个做老师的也感到吃惊。如王佳霖,寒假中他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狼图腾》《人类面临不明现象》几本书,其中《狼图腾》是一部五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我觉得一个五年级的学生能看完它,实属不易。从他身上我想到,学生独到的视角和思维是大人所不及的。学生读的书应该比他们的年龄段高一个层次,这样读下去,学生就容易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境界,也许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境界,但只要有一个,就能有两个或更多,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努力下去。其实,给学生读文章我也是受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名人的启发,从他们的著作中我了解到了他们是如何用文学作品熏陶、感染学生的,曾被李镇西老师一直带了六年的沈建曾回忆到:“在李老师的语文课上,我和同学们听过大量课本上没有的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随笔。就是在李老师极富感染力的朗读声中,我们学作文,也学做人。”由此可见,老师对学生有益的影响是多么深远。李老师曾在《与青春同行》中说:“我当然没有想过一定要把我的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作家——语文教学并没有这个任务;但我想,文学至少可以增强语文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从第一堂课开始,文学便成为我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要素。”李老师的话说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领着孩子们去感受美,体验美。人不能光靠吃米而活着,还要有精神追求,而读书便是精神之“米”,只有把孩子领进书的世界,他们的精神后花园才能四季如春。因此,我常常感到责任重大。
三、反思,为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叶澜老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其实成为名师是其次,反思才重要。我经常反思,并带着问题去反思,通过反思认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找出新方法解决出现的问题。我无意中让倒数第二的邹萌萌发卷子的事给我的触动很大,我没想到,发卷子这样的小事在她看来是那么了不起,我更没想到这是她上学以来第一次做这样的事。当我看到她写给我的满是感激话语的纸条儿时,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所谓的后进生在自尊、人格、情感、梦想等方面和优秀生是没有什么两样的,他们只是在学习成绩方面差了一些,不能因为他们的成绩差就有理由忽视他们,他们更需要关爱和呵护。从这件事中我剖析反思了自己,我想:一个老师是否给了学生关爱,光凭自己的自以为是是不行的,那要看学生的感觉。如果学生感觉到了你的关爱并因此而快乐或充满信心时,你的爱的给予才有了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说,我正是在一次次反思中,逐步走向自己所期待的相对理想的教育的。是的,反思,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完美,这也使得我要把自己的一次次反思记录下来。
四、写作,使我真正走向了成熟.
如果说读书是个吸收的过程,那么写作便是释放的过程,通过每一次的写作,点点滴滴地积累教育心得,教学随笔自然就从笔下流淌出来。如:在处理学生的某些问题上,我发现有时改变批评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于是,我写了一篇《批评可以是甜的》的教学随笔,曾分别发表在《陕西教育》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首页上。在教学工作中,当我发现自己有不当的地方或做法时,就引以为戒,让失误也变成教育的财富。发表在《教育科学论坛》上的《给每一棵草开花的机会》的反思随笔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我也很注重积累学生的只言片语,《漂向学生的心灵深处》就是这种积累的结果。语文课上,两个学生在传纸条儿,我很生气,但我还是冷静地处理了这件事,我也用“传纸条儿”的方法与其交流,我把交流的文字稍作整理,便成了《漂向学生的心灵深处》这篇教学随笔。通过写教学随笔,我认识到,写的本身就是最深入、最全面、最周密的思考过程,写,可以使自己的认识不断得到升华,升华了的认识又促进教学水平及其他方面的素质不断提高。可以说,写使我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并使自己在思考中逐渐成熟。
读书、实践、反思、写作,使我不断走向成熟,并从中体会人生的快乐、教育的快乐。05年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撰写的教学随笔上百篇,近20万字,05年的下半年,我的10多篇教学随笔分别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山东教育》《小学教学参考》等国家级、省级教育期刊上。我无疑是读书、反思、写作最大的受益者。我的这份美丽的成就,除了自己的努力外,最重要的是受我们学校“大阅读”这种大气候的影响及校长的引导!校长在校本训时做的《如何撰写教学日记》和《创造教师的幸福生活》的讲座,使我从真正意义上懂得了什么是教学日记,我对 “教师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要学会主动反思各自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师要追求高层次的人生需要”等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是的,是我们学校这块沃土成就了我今天的美丽。回顾自己一年多来的快速成长,我清楚的认识到,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思考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我相信,读写不断,思考就会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就会不断。我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我做的还远远不够,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我相信今天的交流后,领导会给我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也能给我提出更合理的建议,使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做得更好。在此,我向大家表示深深的谢意!
第二篇:读书反思
读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
近段时间以来苦于一年级学生爱犯小错误,于是借来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拿到这本书,我首先翻阅目录上关于调皮学生的治理办法,在目录上找到了第四章—特殊情况育人方法种种,其中有几篇是关于犯错误的惩罚办法:犯错误,写说明书;犯错误,写心理病历;犯错误,唱歌;犯错误,做好事。对于第一种方法,写说明书,就是写自己的心理活动。要求在说明书中基本使用心理描写的表达方法,描绘出心理活动的3张照片,每张照片都有两种思想在争论。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怎么争论;第二张照片,边犯错误,两种思想边怎样交战;第三张照片,犯错误之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这种方法可能对一部分孩子奏效,而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既没有深刻的思想反思,也不会用文字表述,所以这种办法只适合部分高年级学生。第二种办法是犯错误,唱歌。可是唱歌什么时候唱呢?都上课了,再唱歌肯定会干扰大家,上课迟到的,由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学记下来,待到下午活动课前,或自习课前,或留到需要调节一下空气,活跃一下气氛时,便请登记本上迟到的同学到前面给大家演唱。利用这种方法,会密切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淡化学生的逆反心理,调节班级气氛,可是这种方法我自认为起到的教育意义不大。还有一种方法是犯错误,做好事,这种方式魏老师认为会受到较多同学的欢迎。学生犯一次错误,便要做一件好事,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让他们做好事,可以培养他们积极上进、助人善良的心态,引导他们朝真善美方面发展,塑造一个上进的自我。小的时候养成良好习惯是很重要的,现在很多孩子的习惯不是很好,小的时候不注重习惯的养成,长大后再改就难了。说到这,突然想起自己写字也是这样,小的时候不好好练习,现在想好好写也写的很难看,后悔啊。自从教了思品这门课,越发觉得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是我的责任。当人在健康的时候,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有多富有、所拥有的是多么幸福,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或许经历了才有权利说这句话。记得年前我被电车撞的鼻骨骨折,当时医生叮嘱不能碰鼻子,也注意别感冒擤鼻子,那些天我洗脸真叫别扭,鼻子那里好久不敢碰,感觉灰尘污垢要堆满了,什么时候才能好好让我洗洗我的鼻子,那时我真的担心死了,一闲下来就拿着小镜子左照又看,怕我的鼻子变形。那个时候我感叹:人健全是多么幸福的事啊,我以前怎么就没感觉到幸福呢?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抱怨这抱怨那,我们都是为了前方的风景而忽略了自己身边的美景,当你走过,却忽然发现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失去的已经逝去,错过的也就再也回不来了。希望我们都能懂得品味生活,珍惜身边的人,珍惜拥有的一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从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着手,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学习上,逐渐培养他们养成正确的坐姿、握笔、读书、写作业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不乱说话,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生活中,教他们发现美,讲文明、懂礼貌,就餐时不大声喧哗、文明就餐,宿舍里让他们保持安静、床单被子摆整齐;走路时,靠右走,不乱跑、不打闹。希望通过自己和孩子一起努力,让他们都成为优秀的人。
第三篇:读书.反思
读书,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读《静悄悄的革命》后,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
高远通泰路小学赵香琴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是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力作,由李季湄老师翻译,长春出版社 2003 年出版。本书以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为主线,结合课堂实践揭示这种课程形态为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从而引发课堂和学校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在佐藤学先生看来,在“润泽的教室”里,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教师边与每个学生谈话,边倾耳静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在课堂上,老师倾听的不仅是学生发言的内容,更是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不仅听他们的有声语言,还认真倾听那些可能更有价值的无声的语言。老师即使在对教室中的全体学生讲话,他也从心底里意识到,是在与每一个学生个体的交流。“润泽的教室”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最充分的尊重和满足,而这正是教育人性魅力的最好体现。我认为,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用心倾听,更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老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立即展开思索、讨论,然后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在交流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脑子里只装着自己的见解,却没有用心倾听其它同学的回答,这样的学习,就显得不够全面、缺乏主动。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在教室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重要”“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以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就得丰富起来”,这样,学生的发言才会有深度,有广度,从而形成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不能为了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忽视某些学生的发言,以至未能与他们的想法产生共鸣。
倾听学生的心声,让每个学生享受教育的幸福,享受成长的快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就多了。对于后进生,虽然自己没有从人格上歧视过他们,但除了提供一些学习上的帮助外,很少走进他们的生活与心灵,不是自己做不到,而是在行动上的缺失。我扪心自问,一个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我做到了吗?我觉得自己相距“好老师”还很远很远很远。作为教师的我,要好好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积极完善,努力让孩子们感到学习的快乐!
第四篇:读书反思
读 书 反 思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任何一个房子,都不能没有窗户。书之于人,犹如窗之于屋。而读书犹如开窗。”毕业后,很少拿起书本的我终日忙于工作,直到有一天看见这样一句话,心灵那股激流奔涌而出。身为一名教育者,如何能丢弃读书这一习惯?我深感惭愧,于是重新拿起墨香书本,开始了我的读书旅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书名一看就很吸引人,“自由”、“呼吸”,万物生灵之本也,难道无生命的教育也须如此吗?如何让教育自由呼吸?李希贵老师用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感悟告诉了我们其中的答案。用心读完,真切感受到了李老师知识的渊博,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因此想谈谈几点体会:
一、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善于在实践中思考总结,常动笔头写体会。
我想李希贵老师也正是这样才有了今天的博学,才成为了一名教育专家。他善于学习,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领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领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多么有哲理的话语!在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同时,心灵被洗涤被陶冶,也是一种人生乐趣!不光要读,还要把读来的知识内化到我们的教育行为中,写反思和总结经验,李希贵老师正是这样做的。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有股文化底蕴以及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有灵气的话语才能给人心灵上的震撼与吸引。我也许不能达到如此之高的境界,但我至少在不断追求,有了有效率的行动必然会有一些成就,哪怕成就如蚁般渺小。
二、要让学生幸福地学
新的课程改革让教育本身越来越人性化,老师的尊严与威严早不是从戒尺与严厉的训斥中而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如今的教育已不仅是对孩子进行知识的传达,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身心的培育与关注,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快乐地学习,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利于其终身发展的目的,要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像朋友一样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唤醒、张扬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正如李希贵老师所说:“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然而在一切教育行为中,我们都不能忘记要给孩子幸福的体验,让孩子在幸福的情绪中成长才是健康的教育模式。举个李老师的教学事例:他在高密四中时,为了搞好成绩对学生“严”字当头。但学生对老师的“好心”、“苦心”并不买账,在老实听话的背后,隐藏的是怨愤和叛逆。以致几个学生在周末偷偷爬墙外出打乒乓球被老师逮住训斥时,学生愤怒地喊出:“老师,除了学习,你到底还允许我们干什么?!”学生的反问,对李希贵老师触动很大。是啊,除了学习,我们还要那些活泼好动的学生干些什么?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些学生不喜欢的事情?恰在这时,李希贵老师读到了那本《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渡过自己的一生。”
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老师在下课前问了一句:“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快乐吗?”当时觉得很有启发,是的,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应该是快乐的,这也是一种幸福吧!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让我们的孩子在爱与宽容下自由呼吸,幸福成长!愿与老师们共勉!
第五篇:读书活动反思
读书活动反思
史敬宇
“让读书成为习惯”,已成为很多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教师的座右铭。读书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可以从两方面去认识。一是从“博”的角度说,教师应不断地汲取新知的营养,“人不学,不知道”,“饭养人,书养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的都是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更何况要“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二是从“专”的角度说,教育正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改革和发展,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在引领我国教育的前行,课堂改革要求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读书学习成为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必然要求。
做反思性教师,也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唯有学思结合,才能促进学以致用。“学而不思则罔”,“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是学思关系的准确阐释。教师的学思结合,主要是指教师在学习了新理念、新方法、新知识后,一方面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式思考,从中检讨得失,寻找生长点;二是用于指导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反思中前进,在前进中反思,促进素质和能力螺旋式上升。
读书是反思的前提,反思是读书的发展,首先要重视的是读书。教师读书,应以专业发展为宗旨,应以阅读教育专著和文章为主要,应有一定的方向性、渐进性和系统性。不一定只限于读书阅读,网络学习、电视收视的形式都可利用。读书要多做笔记,撷取重要观点和新颖的材料,供回顾和运用。读了好书,多和同事交流,以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共享之乐。
反思是实现读书价值的过程。反思主要是针对本人,但有反思力的教师不仅仅局限于此,而应当由己及人,由局部到全局,由现象到本质,让思考的层次上升到对教育环境、教育规律、教育方向上来。回顾过去,审视现在,思考未来,从而成为优秀教师,甚至教育专家。
读书反思同其它研修形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从教师工作的环境特点看。读书反思是独立的个体性劳动,依赖的是个人的意志和反思力,它需要环境支持,但它不依赖环境。教师工作实践是反思的不竭源泉,每个细节都能激起思想的火花,又最具有反复实验和研究和条件。学校是知识分子的环境场,独立思考是知识分子的特质,多种资源的交流,又可以构成互动,使读书反思的境界不断提升。
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特色看。有成就的专家型教师都是个性特色发展的结果,读书反思活动无疑是形成教师个性特长的重要过程。有特长的学生背后,多是因为有一个有特长的家长或教师。教师读书反思形成特长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发生,无疑会是一个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从多种研修形式实践效果的比较看。教师研修的主要形式,除读书反思外,还有同伴互助、案例分析、专家引领等。这几种形式比较,读书反思的优势明显。它是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案例分析等形式的基础,知识学问的积淀,反思力的形成,为其它形式的作用产生优越的自身条件。同伴互助形式需依赖同伴间的真诚合作,要建立在或自觉组合或组织安排,但必须是互相欣赏并积极互动的前提下,而互助又往往局限在点拨、带动的层次上,需要外因内因共同作用,而不像读书反思那样更有利于主体性主动性作用的发挥,更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专家引领的作用有时是突出的,但在信息时代,专家的理论与示范通过阅读或上网都
能获得,专家资源完全可以共享。何况“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学真本领还得靠自己“面壁十年图破壁”的精神和实际行为。案例分析是用典型案例指导一般,它是一种比较高层次的,较多地依赖已有的分析的水平和能力的研训形式,对普遍提高受训者分析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有较大的帮助。但案例首先要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才有分析研究的价值。分析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分析的方法不同,掌握的材料不同,结果也是开放性的。其次,用在法律政策等领域的把握方面效果比较明显,但相对于教育教学这种个性化问题的解决上,有效性受限,而读书反思有助于厚积薄发,往往更能帮助教师对教育现象作准确判断。另外,由于读书反思形式在时间和形式上都很灵活,故还有低成本、高回报之效。
当然,读书反思也需要和其它多种形式结合,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形式的互动性特点使之也是校本研修的必须,能有效地促进个人读书反思成果的共享,使团队学习质量得到提升。
读书反思活动开展的基本方法为:
以建设书香校园促进读书活动的开展。现代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让学校充满书香,以读书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质。学校应帮助教师制定可行的读书规划,使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专著;可通过组织读书笔记交流、读书报告会、读书演讲、读书明星评选等活动,将读书活动纳入教师继续教育校本研训来加以管理,促使读书形成风气,成为习惯,成为品质。
以撰写教学后记促进反思习惯的形成。很多学校提倡集体备课,这是通过校本研训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但因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差异,施教的方法有别,效果也会不同。因而必须有一个个性化的反思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用写教学后记的形式来完成。教师以自己读书而获得的理性知识为基础,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甚至个别的教学细节进行审视和开展深入的思考,总结得失,形成文字于备课笔记之后,作为以后教学的参照,可以作为教学问题研究的基本材料。
以开展课题研究提升读书反思的价值。问题就是课题,发现问题就是科研过程,参与研究就是成果。这种新的教育科研观更符合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有利于提高广大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可将读书反思与教育科研结合,形成研训一体化的模式。用一个线索将读书活动的内容形式,教学后记所关注及思考的方向统一到一定的科研课题上来,让教师以最平常的工作状态、内容、方式切入到教育科研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工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