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走进语文生本高效课堂 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 吴滇萍
浅谈如何走进语文生本高效课堂 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 吴滇
萍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学生就像花木一样,他们有着不同于其他个体的内在潜质和外在表现,他们是天性的个体和浑然天成的群体,是“带着问题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目的,就要根据不同个体特性以及群体的共性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模式,而“生本教育”恰恰是对这一要求的最好体现。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这是阅读教学观念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渐清晰的一个认识,必将引领我们走进新课改的福地,达成阅读教学的理想愿景。带着对生本教育的思考,我们在研讨《最后一头战象》时就注意了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真正实现了生本高效的课堂,同时也带领每一位听者真真切切地走进语文,去感受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
一 认真钻研教材,解读文本
从阅读教学来说,首先应该是学生自己和文本的对话,其次才是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的对话。离开了学生自己和文本的对话,后面的几种对话就会落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也就会落空。我们要教学生学语文,自然少不了备怎样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备自己怎样和学生一道和文本对话,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确定了教学目标,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应该是教学流程的设计。因为《最后一头战象》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厚重的历史,沉封的记忆;生动的语言,具体的细节;深深的情,深深的的义,学生要如何才能理解透彻,要如何才能实现深层次的阅读和理解?备课时,我们一遍遍地朗读课文,寻找教学的突破口,我们想:可以抓住一条线来进行教学,可是这条线在哪里?是抓住动物与动物之间,还是抓住人和动物这条主线呐?在教学中可以抓住文章中最打动人的片段来理解,可是学生会被打动吗?这篇课文要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呢?《最后一头战象》在教材中不是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个单元要求体会作者怎样把文章写具体的。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怎么教,怎么用,很值得讨论。方法的东西不是教给学生,而是让他们感受到的。我们设计了主要内容和品细节两条线,两条线贯穿始终。阅读课上需要引导学生体会阅读方法,但怎样让方法的悟得和内容理解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而不是让人觉得方法的引导很生硬很概念化呢?这是篇很悲壮的课文,文章情感情很浓烈,但老师的情感怎样自然融进去,而不显得装腔作势呢?我们都在认真的思考这些问题。
二 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是教学的设计理念
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参,不受
别人教案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让学生自由地抒发,如实地描写自我个性,从而创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根据苗蕊老师的特点设计教案。这是我们的教案的设计理念。苗蕊老师语文基本功扎实,情感丰富,刻苦努力,板书工整认真。但工作时间短,课堂驾驭能力稍显不足,这些都是我们在设计教案所要思考的问题。
三 集思广益,反复修改,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四个场景,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场景讲析;其次,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在《最后一头战象》教案雏形中,我们长文短教,抓住重点句段、重点字词,采用“读、思、悟、谈、写”的方法。
通过一遍遍的试讲,虚心听取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意见,终于形成了一篇较成熟的教案设计:
课前交流的目的就是让师生放松。设计一个与课文有内在联系的小游戏。我们准备了一组表现动物之间情感的图片,让学生配台词,这个游戏学生非常感兴趣,思维也很活跃,游戏很巧妙地与课文联系,为走进嘎羧的内心作下情感做好铺垫。
1.开课从一条爆炸新闻入手。引出作者沈石溪。并对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有个简单了解。动物小说的特点是情节曲折生动。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和最后沈石溪的话首尾呼应。然后从课题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齐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质疑问难的环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然后提问战象给你了怎样的印象?并出示嘎羧的图片,初步感知战象的英武豪迈。
2.师生互动,交流体会:老师先来谈自己的体会,初步了解动物小说特点曲折生动。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感觉课文篇幅较长,情节曲折生动,深深打动了我,现在请同学们集中精力,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那些情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深深打动了你呐?一会用你自己的话说说。快速浏览课文,梳理小标题是为了体现教学的民主性,也教给学生快速浏览的方法。提出速读的要求方法,捕捉到主要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我们随机板书:“重披象鞍”“告别村民”“重临战场”“埋葬自己”。从而以时间为序理清了课文脉络,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并教给学生,读篇幅较长的课文就要用梳理小标题的方式抓住主要事件学习。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长课文短教。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从整体入手,初步理解动物的情怀。
3.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是我们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们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的体会,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品细节也是长文短教的好方法。既然要品,就要品透了。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 “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开始的设计是学生只要谈到其中的一个词,就引到象鞍。但后来感觉学生理解的不太深刻。后来把教学设计改为学生把这些细节描写的词语全部找到后,并谈出了自己的感受后,再接着问:“一个什么样的象鞍让嘎羧有如此异常的举动”学生在文中找到,读一读,再出示象鞍的图片和文字介绍。让每个人对嘎羧又有了新的认识
——“嘎羧要找回的是那段过去的历史。”什么样的历史,学生的思绪“唰”想到了1943年打洛江畔那场惨烈的战争,再读,惨烈溢于言表,敬重溢于言表,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了嘎羧为什么会在一见到象鞍久久地摩挲的原因,然后想象让嘎羧内心情感更加丰富。由“嘎羧为什么会在见到象鞍久久地摩挲”展开想象,它会看到些什么?它会想到些什么?学生谈体会,这样让嘎羧的内心情感更加丰富了。
再读这个片段,便很容易就抓住“一下子”、“呼呼”、“摩挲”和“泪光闪闪”几个词语有感情朗读,对嘎羧,在那一刻也有了深刻的理解;然后通过换词训练,用溶解的方法,把“久久地,呼呼”去掉,进行对比学习,请同学们体会具体描写的作用,体会到位会,总结出沈石溪动物小说的特点是抓住具体行为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领会表达后教师指名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这里体现了重视朗读的设计理念,课堂达到一个小高潮。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很自然的融进嘎羧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也体现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设计理念。这也是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习沈石溪好的写作方法,将来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4.对话教学,体会情感
我们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我们先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引导学生走进嘎羧,了解嘎羧,体会一个英雄的高尚情怀。让学生依托这种学习方法自学其他的内容。在“告别村民”这部分的学习时,加上了原文对嘎羧年老体衰的描写,教师配乐渲染,随机提问它走了一圈,一圈,又一圈是为什么?请同学们感知嘎羧的内心世界,想象它会想说什么,从而体现出嘎羧的重情重义。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更深入地走进嘎羧内心中去。教师趁机指导学生齐读。读后总结沈石溪抓住具体行为,这样达到了言犹尽而意未尽的效果。
5.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
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们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它当时的情感,同时落实了“读思议练重实践”这一句话。
6.前后对比领会表达
在教学重回战场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一处,从嘎羧重回战场的吼声入手。“这吼声,让它身体——;
这吼声,让它四条腿——;
这吼声,让它一双眼睛——;
这吼声激越悲壮——。”
吼声中我们看到了重回战场的嘎羧,出示披挂象鞍前的嘎羧形象,前后对比,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领会表达。体会到嘎羧之前的年迈体衰,重回战场的英武豪迈,威风凛凛。这哪里是一头垂死的老象?这分明是一头战象——这哪里是一头象?这分明是一头善良忠诚英武豪迈的战象!这样一头活生生的战象形象栩栩如生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虽然昔日的年轻不再,昔日的战场不再,但嘎羧的勃勃雄心还在。此时此刻嘎羧还会吼叫些什么?拿起笔来,写写真情告白。这是对学生进行写的训练。这样一堂课中学生的听,说,读,写都得到了训练。想象说话,对比阅读,动笔写写,抒发了学生的感情,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5.组合读和想象相结合,读中悟情,收获感动
在学习本文中,我们采用了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抓重点语段细读,男女生组合读,选择令自己感动的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结合课堂小练笔引导学生们思考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教师进行点拨升华,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它当时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重点抓住一处嘎羧重回战场那动人的一幕进行组合的朗读,配上音乐,烘托文章。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善良,忠诚情怀,组合朗读这样把文章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此时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净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反思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最后出示沈石溪的话““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作为学习本节课的结束语起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并引发学生思考课文的后面的情节中作者又是如何抓住具体行为体现动物的特点,它又会带给我们哪些思考呢?引发学生学习下节课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把“导、学、议、练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与落实“生本、师本、高效”紧密结合起来,力争教会学生阅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实现真正的“以生为本“的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已经自觉与不自觉地实践着“生本教育”,并获得了不菲的收获,“生本教育”已经沁入我们的心脾,身“轻”如燕的教育者必将乘着新课改的东风,踏着“生本教育”的阳光大道扬帆远航!
第二篇: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能让自己的课堂达到有效而且高效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教学难题。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本高效课堂呢?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目标要设定准确
学习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既要考虑班内差生的接受能力,又要考虑中等生及优等生的提高。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两级分离。所以,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学习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日日清的拓展题中做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教师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认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二、自主学习互动展示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语文课来说,自主学习互动展示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两个导学、互动策略、展示方案”的模式。第一个导学,让学生自主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然后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再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二导学,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
三、课堂展示要精当
课堂展示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进行自学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直接体验着学生自学成败。当学生展示时,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不点拨,让学生再答,直到山穷水尽还是解决不了。这时,教师必须细细揣摩,绝不能袖手旁观,要“点”“导”,要点到有用之处,导到学生心里去,拨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只有通过“点”“导”的技巧与艺术,才能体现出高效课堂的理念及价值。但展示时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优化督促机制,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
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位同学每天至少举手发言一次。课堂上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写错的作业必须更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每位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学风格制订相应可行措施,督促学生全员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对缺课、不交作业的学生,任课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找学生谈话,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四、教学活动调控要灵活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是倍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另外,教师要“照顾好”每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课堂中,我们尽量给学生以不同程度的点拨、启发,使他们均有“成就感”。比如背诵课文,可让优等生、中等生背诵并理解运用,而对于后进后,只要求他们读熟就可以了,教师还要适时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有冲劲。
总之,生本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
第三篇: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
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能让自己的课堂达到有效而且高效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教学难题。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目标要设定准确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既要考虑班内差生的接受能力,又要考虑中等生及优等生的提高。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两极分离。所以,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学习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日日清的拓展题中做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教师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认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二、自主学习互动展示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语文课来说,自主学习互动展示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两个导学、互动策略、展示方案”的模式。第一个导学,让学生自主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然后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再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二导学,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
三、课堂展示要精当
当学生展示时,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不点拨,让学生再答,直到山穷水尽还是解决不了。这时,教师必须细细揣摩,绝不能袖手旁观,要“点”“导”,要点到有用之处,导到学生心里去,拨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只有通过“点”“导”的技巧与艺术,才能体现出高效课堂的理念及价值。但展示时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优化督促机制,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位同学每天至少举手发言一次。课堂上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
四、教学活动调控要灵活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是倍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另外,教师要“照顾好”每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课堂中,我们尽量给学生以不同程度的点拨、启发,使他们均有“成就感”。比如背诵课文,可让优等生、中等生背诵并理解运用,而对于后进后,只要求他们读熟就可以了,教师还要适时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有冲劲。
总之,生本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
第四篇:努力打造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
努力打造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
自2009年的10月,我接触了生本,努力地学习生本理论,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实践生本。历时二年有余,形成了“三段八步两课时”阅读课教学模式。我在实践中检验,在检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感受。“三段八步两课时”符合生本的理念,实现了课堂四十分钟的高效;“三段八步两课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我的课堂教学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三段八步两课时”模式是我实践生本教育的成果,让我收获着做教师的幸福!
“三段”是指一篇课文的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八步”是指第二课时的教学分为课前自学、小组互学、小组展示、全班同学、抓点导学、精练升华、拓展资料、推荐阅读八个环节;“两课时”是指一篇课文分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也分为三个阶段,但与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不同:第一课时课前自学的内容是: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生字新词;通过网络查找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课中以检查自学,深化自学为主要任务,课后布置学生继续深入地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深的语句旁边做好批注。下面具体来谈第二课时的“八步教学法”。
一、课前自学,为走进生本课堂作好准备
生本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是由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的。“课前自学”是这一方法论的实践,为学生走进生本课堂作好准备。课前自学的内容是: 1.个人自学:读懂了什么(读后感悟),从哪里读出来的(走进文中),是怎么读懂的(思考历程),想到了什么(思绪飞扬)。2.小组通过qq群交流个人自学的成果,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统一到一个问题上来,达成小组一致的建议,继续交流提高。
二、小组互学,让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在生本课堂教学中,小组是最基本的单位,学生的所有合作学习活动都是通过小组开展的。没有小组,就难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如果没有小组互学,即使教师提问时努力照顾全体,对于大班额,也难以做到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以《天火之迷》这篇课文的学习为例,课前我布置小组通过qq群交流读书收获,并通过交流达成小组一致的建议:读懂了什么,从哪里,怎么读懂的,想到了什么;课始小组互学、分工,做好展示的准备;小组展示后,全班同学前小组交流一分钟做好评价补充的准备;在抓点导学时,要求每个小组抓住课文第四自然段“风筝实验”中的“乌云密布”“雷电交加”“怒发冲冠”“靠近”“欣喜若狂”这些词语交流自己的体会„„小组互学,给了每个同学发言的机会,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落到了实处。
三、小组展示,为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
表现自己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小组展示是学生非常喜爱的环节。每当到了小组展示的时候,每个小组都跃跃欲试,小组展示的时间毕竟有限,我会事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ppt课件的质量选定展示的一至三个小组,只是不告诉学生。小组展示要求组内成员合理分工,每个同学都要发言;组内成员要互相帮助,当一个同学的汇报出现了“卡壳”或遗漏,其他同学要提醒或补充;小组展示时要求声音洪亮,让全班同学都听得清楚、明白;小组展示完毕还要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生在小组展示中迅速成长,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语文内涵的“小小演说家”。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一个小组有这样精彩的展示。
栋:我们小组读懂了林冲谦虚,洪教头骄傲。
洋:我们是从第三自然段读出来的: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洪教头冷笑了两声„„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宇:从“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全不理睬”,“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能体会出洪教头骄傲;从“不敢,不敢”,“林冲起身让座”,能读出林冲的谦虚。
齐:我们小组联想到:豹头环眼威猛汉,金盔银甲丈八矛。枪挑山河惊关羽,名贯五洲震曹操。白虎堂前孤身困,梁州道上一命飘。看破世俗拂袖去,水泊梁山逞英豪。
齐:我们小组汇报完毕,下面那个小组对我们小组的发言有补充有评价,请商量一分钟。
四、全班同学,激扬着学生的生命
每个小组汇报后,台下的小组交流一分钟后进入全班同学环节。当很多同学没有争到去前台展示的机会而垂头丧气时,我经常对同学们说,为台上的小组评价、补充才是最了不起的,因为到前台展示是他们事先准备好的,而你的评价或补充是现场发挥出来的。这时,同学们就会抖擞精神,全神贯注地聆听,做好评价或补充的准备。四人小组汇报完毕,他们就会走下讲台,走到同学们之中去,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互动。有的同学评价,有的同学补充,也有的同学提出问题请汇报的小组回答;汇报的四人小组或感谢,或争辩,或答疑;此时我会集中精力听学生的发言,当学生说的罗嗦时,教给学生提炼一下;当学生说的简单时,教给学生挖掘一下;当学生说的不完整时,引导学生补充一下;当学生把重点内容一带而过时,提醒学生一下;当学生表达不清时,帮助学生一下;当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提醒全班同学表扬一下。全班同学,我看到是生命的激扬,感受到的是做教师的幸福!
五、抓点导学,实现了生本课堂的高效
曾在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听山东省小学语文教研员李家栋先生说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要“生本”,也要“高效”。我想:课前自学、小组交流、小组展示、全班同学充分实现着以生为本,那么抓点导学实现的生本课堂的高效。教师抓的这个“点”,是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学习达不到的“点”;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既是工具性的点,也是人文性的点;是语文教师带着“语文意识”抓住的“语文点”。如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抓的“点”是“高尔基的信”,“点”中的“点”是“岛上”“人们的”“所有的人”。我这样问学生:儿子把花种到了爸爸的院子里,而高尔基却说留在了“岛上”;儿子只想给爸爸留下美好,而高尔基却说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也许儿子只想做一个爸爸需要的人,而高尔基却说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为什么呢?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和小组讨论就能体会到爸爸是想让儿子爱所有的人,从而进一步体会高尔基对儿子的那种崇高的爱。
六、精练升华,实现了由学到用的转变
我所说的“精练”是指每节阅读课都找到一个读写结合点,设计一次“练笔”,让学生先写后说。这一“练”,运用了“语文”的工具性,实现了“语文”人文性的升华。“练”是生本的,学生写下来的话完全是由心出,不是哪个人给予的。如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让学生写一写对林冲的评价;在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让学生给高尔基写一封信等等。这样,写和说相结合,让学生的能力在自主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实现了由学到用转变。
七、拓展资料,助推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
目前,各级专家纷纷呼吁:语文教师必须树立课程意识,语文教学要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在阅读教学中,仅凭一篇课文单薄的力量,不能承载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重任时,这时就需要适时地拓展资料。这些拓展资料,我会根据需要事先布置学生搜集,也有时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让学生欣赏。
如学习《二泉映月》一课时,在“精练升华”后,我问同学们还知道那些与命运抗争的人?
生1:恩科西是一位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人。他虽然得了可怕的艾滋病,但是还顽强的与病魔做抗争,而且关心其他艾滋病病人!生2:张海迪是一位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人。她5岁时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别人都以为张海迪这一生完了,但是张海迪她以顽强的毅力走上了自学的道路。
„„
师:同学们,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位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人的故事,找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屏幕出示)
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八岁时听力衰退,晚年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师:同学们,贝多芬还说过一句感人的名言,让我们看着屏幕,大声读出来(出示):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将无法使我屈服!
八、推荐阅读,阅读由课内走向课外
推荐阅读是阅读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大约占用两分钟的时间。虽然所占用的时间少,但所起的作用却很大。“以大阅读为中心,带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是生本课的基本原则之一,阅读课根据教学内容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是实现大阅读的有效方法。如在学习了《装满昆虫的衣袋》推荐学生读《昆虫记》,在学习了《伊索寓言》推荐学生读《伊索寓言集》,在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当然在推荐阅读的过程中是要讲究一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如在课前出示推荐阅读中的优美的、有趣的语句或段落,带领学生阅读;在推荐阅读时为学生动情讲述书中的内容,阅读的意义等。
“三段八步两课时”教学法既是生本的,也是高效的,值得我在实践中坚持运用;“三段八步两课时”教学法也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第五篇: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模式
小学语文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讨论研究稿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本学期我乡语文学科结合“有效教学”课堂过关活动,尝试“目标导学”的研究。
首先,从教案到“学案”。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我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
从“教案”到“导学案”的改革,我们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导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导学方案。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其次,“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导学案”的编制一般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基础知识:包括课文中要求掌握的字词(包括会读、会写等),课后要求背诵的精美段落等。
二、基本技能:
1.运用能力训练:运用能力训练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让学生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学习方法阅读相关的文章或者写一些小练笔。
2.探究、反馈和讨论: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在“导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和讨论的记录。学生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他们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
三、“目标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基础知识的助学与检查:强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互动。首先,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自学预习中没完成的内容。接着,采用提问等方式,让一些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对本课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老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发现一些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启导和推广。2.运用能力的检查和指导:采用问答、探讨、辩论等方式进行运用能力的训练。先让一些同学上来解答“导学案”中的思考训练题,再让另一些同学加以补充或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在一些问题上引导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辩论,互相促进。同时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适当进行点评总结,在传授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经验,把学生积极的开拓性思维引入正确轨道。
3.创新和研究能力的开发: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前在“导学案”中准备好的,也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感发现、设计的。具体操作可参照上述能力训练的方法。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解答,可先反问学生:如何想到这个问题?思路或目的是什么?接着,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再由设题同学说明,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对学生提问题要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
当然,“导学案”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我相信“目标导学”之路会越走越开阔!
附:
中高年级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环节初步安排
一、揭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可从质疑课题开始,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
三、生字词的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
因课前学生已通过预习单对生字词进行了初步的学习,所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要求学生从音、形、义等方面交流自主学习中的收获和疑惑。
2.班级交流。
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有侧重点地引领学习进行生字词的学习,正音,描红,释义等等。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大意。
1.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内可采取开火车等形式自主朗读正音,特别是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可带领其他同学学习朗读课文。
(2)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如有必要,进行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班级交流。五、三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归纳出一两个重点问题。
六、根据不同的课型,学习课文的一到两个自然段,为下堂课作准备。
七、布置作业。
中高年级语文第二课时教学环节初步安排
一、复习旧知,自主表达
可以朗读或听写有关词语,引导学生选用词语表达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表达上一课的学习收获。
二、精读品味,感悟语言,体会感情,品评人物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或教师预设的核心问题,细细品读,提醒学生读书动笔,写出研读体会等,从而感悟语言,体会感情,品评人物。
2.小组内自主交流研读感悟,全班交流,师生补充。
3.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或根据要求背诵相关段落。
三、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规范化的语言,关注语言表达形式,以文为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小练笔。
四、拓展延伸,自主阅读
根据课文的主题或体裁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五、检测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