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分析

时间:2019-05-12 01:2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篇: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四年级语文《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实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老师和学生互谈“眼睛”,学生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了解“眼角膜”(借助课件,教师叙述什么是眼角膜)。板书:眼睛

补充资料:

有关数据表明: “角膜盲人”占全部盲人总数的1/4,人数约为800万,在这些患者中,绝大多数是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40-69岁的青壮年人,而复明的唯一手段就是角膜移植手术。但是,由于眼角膜的捐献者太少,全国每年可以完成的角膜移植手术只有2000-3000例,还有数百万的失明者目前只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过渡:孩子们,通过预习,你一定知道文中重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板书:琳达父亲温迪

(二)新授

1、揭示课题:(课件出示)学生深情读课题。

2、自读课文

a、思考:你为文中哪个人物感到“骄傲”?说说你的理由。

b、学生反馈。

3、从文中找出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出示: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过渡:

妈妈和外公哪些语言和行为令温迪感到“骄傲”呢?温迪的哪些语言和行为令妈妈感到“骄傲”呢?到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和同学间交流交流谈谈你的看法。

根据学生回答,抓住三处语言描写的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人物思想品质,预设如下:

4、抓关键语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第一处: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 指名学生读到此句,谈感受。

② 让学生联系自身谈对“给予”、“最珍贵的东西”、“死的有意义”

③ 这是谁说的话,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④ 引导学生品读,此时的父亲应该安慰痛苦、气愤的女儿?(平静、温柔、语重心长……),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品读感悟。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过渡:父亲还有哪些话触动了你的心?

第二处: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① 交流,学生谈读句后明白了什么。

② 抓住“美妙”、“自豪”引导学生感悟语境。

③ 引导品读,感悟人物形象。

师:这样一位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爱家人更爱他人的父亲怎不让人为之骄傲呢?我们为这样父亲骄傲,温迪更为这样外公骄傲!

过渡:温迪的哪些言行令妈妈“骄傲”呢?

第三处:

“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① 学生身临其境“盲了2秒”感受什么也看不见的可怕?

②(课件:配音,盲童认识世界的图片)如果你就是这其中的一位盲童,此时你最想说什么?句式训练:我多想…….(让学生真正走进盲童的内

心世界,从而认识盲童渴望光明的心声)

③ 品读感悟,走进温迪的内心,领会人物形象。你读懂了这样的温迪?

过渡:

这就是对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同学们能够学习这种方法,并能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从而展现人物的光辉形象。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人性的善良与美好!

(3)出示上述三处语句,教师引领学生回顾全文,整体深入感知文本。

补充故事的结尾部分:(课件出示)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仍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三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4、提升主题,写话训练,激发学生情感认识。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父亲和女儿温迪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他们留下的是

留下的是,留下的是……

① 学生写话

② 交流反馈。

(三)拓展延伸,深化情感,指导学生行为

1、(课件出示)丛飞的故事。

提问:学习了琳达一家三代捐献眼角膜的故事,了解丛飞的事迹后,我想此时此刻的你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和做法,和老师谈谈好吗?

2、读名言,感悟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巴金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发一分热,发一份光,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光明。

(四)作业:

1、向身边的人讲述故事:《永生的眼睛》,将爱传递。

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落实到行动中去,加入到关爱他人的行列中来。

二、对教学案例的分析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 生的阅读实践。”《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我让学生读中感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探究课文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以“情”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在学习母亲捐献角膜部分,通过“我”的愤怒和父亲的“平静”形成鲜明的对比,初步感受父亲的伟大;然后再学习父亲捐献角膜时,再次读父亲的话,深层次理解父亲的话;最后“我”签署了温迪捐献角膜的同意书,最后再一次读父亲的话,验证父亲所说的有意义。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层次清楚。从全文的前后照应中理解人物崇高的精神,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领悟了文章的写作方法。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在读懂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体会句子深刻含义。

2、本节课的设计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引导

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验解读文本。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语文教学贵在要唤醒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使它们跟随语言文

字、跟随教师情感,喷薄而出,欢快流淌。文章人物的语言描写是重点,本课通过重点朗读、感悟人物语言描写的句子,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及时利用音乐的渲染,激情谈话,学生走进了教材,走进了人物。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真诚的对话中,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引导学生体会,进一步理解“永生”的深刻含义。

第二篇:永生的眼睛 教学案例

《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

一、学习内容:

《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组课文以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展示着人们对生命的热爱。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题目“永生的眼睛”中,“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则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从更深的意义上理解,“永生的眼睛”体现的就是一种热爱生命的情怀。

二、学情分析:

器官捐献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知识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可通过搜集资料或调查周围人们对器官捐献的认识、态度,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为学习本课做准备。课后可让学生通过写倡议书等形式向人们宣传捐献器官的意义。

三、学习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说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我把《永生的眼睛》这一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认识六个生字。

2.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做的。

3.体会重点语句,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的优秀品质。重点: 通过体会重点语句,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的优秀品质。难点: 领悟重点语句的含义,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对捐献角膜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四、学习流程:

(一)、导入明标

1、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触摸春天》,文中的中的盲姑娘安静只能用小手触摸春天,用心灵感受生命的美好。可是像她一样的盲人还有很多。他们在黑暗的世界里度过了一生,让我们去看看盲人的生活,听听盲人的心声。

2、课件播放《盲人的生活》图片。他们能重见光明吗?接着出示资料: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3、出示课题:永生的眼睛

4、让我们走进琳达一家,看看他们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么做的?

5、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由读文,看能完成哪些目标。

(三)检测目标完成

检测目标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检测目标2: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做的。

母亲——捐赠了眼睛角膜 父亲——捐赠了眼睛角膜 温迪——也要捐赠眼睛角膜 我——捐赠了父亲的眼睛角膜

检测目标3:读课文,找出以下语句,朗读并体会。

1.父亲捐献母亲的角膜时“我”的态度。2.划出父亲说的话,细读体会。

3.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朗读并体会。(1)自由读文,弄清琳达的思想态度变化:

(2)交流:你读懂了琳达的心情吗?——伤心、不满、不理解到支持。相机指导朗读这句话:“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3)直到琳达长大成家后,才慢慢明白了父亲那意味深长的话。这时出示父亲的两段话,让学生齐读:

“一个人所能给jǐ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抓住琳达的情感变化填空:从小时候,对爸爸要把妈妈的眼睛角膜捐出去非常伤心不满不理解;到长大后,为爸爸即将捐赠自己的眼睛角膜感到 自豪 ;到最后,当听到女儿温迪也希望死后捐赠自己的眼睛角膜时,琳达感到了无比的 骄傲。

学生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  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 “这令你骄傲吗?”

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读了这几句话,我知道了:14的温迪在妈妈捐献外公的角膜后,不仅没有像当年的“我”那样—————,反倒为自己的亲人帮助他人而感到————。她能对器官捐献有这样正确的认识,“我”真为她————。

讨论:“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父亲还留下了 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老师讲述原文结尾:

“那天,我紧紧搂着温迪。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仍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三周后,我收到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你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 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仍旧不辍chuò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四)整合主题,升华“感动”,延伸课外。

同学们,人类美好的情感是没有国界的,这来自异国的文我们为他们的富有爱心而感动,为他们的——勇于奉献——而感动,为他们的热爱生命——而感动……当我们拥有了这些感动之后,让我们再来看看课题,《永生的眼睛》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仅仅是将要消失的眼睛在别人的身上得到了延续吗?还有什么?”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还指他们一家三代人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那种伟大的行动和美好的情怀将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染着我们,将永远流传下去,得到了真正的永生。他们这一家三代人也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他们也是永生的。” 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课题。并给予简短的时间讨论:“我们身体所能给予他人的不仅仅是角膜,还可以是什么?”并呈现资料加以说明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就是这样做的。接着,教师说:“如果你善于感动生活中的真、善、美,善于为生活中的小事而感动,那么,你将会是一个幸福而快乐的人。”

(五)课外延伸作业是“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用你的这份感动感染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吧。还可以写一封倡议书,向你周围 5 的人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并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板书设计

永生的眼睛

关爱他人

无私奉献

第三篇:《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及反思

《永生的眼睛》案例反思

教师:《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

学生:轮读课文。

教师:仔细阅读,边读边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学生:“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我体会到他们有着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生: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我体会到小姑娘对器官捐献有了正确认识。)

学生: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我体会到这种品质已植根于后人心中,并世代相传。)

学生: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我体会到妈妈对女儿温迪美好心愿很支持。)

教师: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学生:大胆评议,深化感受

教师:评价人物: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评价作品: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是否还有不足,应如何修改?

学生:交流体会,延伸课外

学完课文,你对器官捐献有什么新的体会?你打算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教学反思: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通过阅读教学进行训练。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阅读方法,掌握表达规律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通过品读各类文章作品来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教学活动,核心是教师教学生学会阅读,达到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高低。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够说出文中人物“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好品质,并发誓自己将来死后也要向他们一样,捐献自己身上的某一器管。

不足之处:读的机会还是不够多,在找问题的时候,还存在有一定的困难。

第四篇:《永生的眼睛》小学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永生的眼睛》,是我感动的情节有很多很多。

如“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我你妈妈和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住于他人恢复见健康,我们的死是有意义的。”这是琳达的父亲说的一段话。多么了不起的老人那!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多么另人敬佩!从老人的身上,我要学习很多知识。今后,无论谁有困难,我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文中的温迪也很了不起,“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人,让他重见天日。”这是问地说的一句话。一个14岁的孩子却有这么崇高的愿望,是我们的榜样!

读了《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我要向文中的主人学习,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第五篇:《永生的眼睛》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刻画了两个让人终身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怀念。结合本单元主题“眼睛”,使学生理解:如果能给失明者带来光明,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这个眼睛将得到永生。本文涉及到角膜捐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初步的调查,了解周围人对待角膜捐献的看法。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触动心灵,升华感情,熟悉文章内容。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技巧,对朗读很感兴趣。他们合作意识强,有一定合作学习的能力。思维活跃,敢于质疑问难,很多学生会依据文章提问题。大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个别学生学习时主动精神还不够,讨论时不够积极。

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程的精神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四次让学生质疑问难,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这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使学生感到层次清晰,以解决文章内容离生活实际较远的问题。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逐渐理解内容,使学生对器官捐献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体会到器官捐献的意义,达到感情的升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15个新词,并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质疑揭题

(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多么想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接受了温迪捐献的角膜。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师:大家都听见了吗?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天日的人的呼声,他要呼唤、感谢的是谁?(学生齐答)对,是金发碧眼的温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温迪一家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故事。(板题:永生的眼睛)师: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哪些疑问呢? 生:永生是什么意思? 生:眼睛怎样才能得到永生? 生:谁的眼睛获得了永生? 生:课文题目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板书:谁?怎样?为什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导入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第一次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及时归纳学生的问题理出学习的思路。]

二、探究学习,释疑解惑

1、小声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谁捐献了角膜?在他们捐献时,“我”的态度如何?(板书角膜捐献:母亲父亲女儿

“我”的态度:不情愿遵从遗愿主动捐献)

2、你从哭喊中体会到什么?

3、父亲是怎样教育引导使我从不情愿到遵从遗愿? 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投影出示:“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1)这里有几句话?谁先来读读第二句话?你怎么样理解这句话。(身体比任何金钱、地位等都更重要,因为一旦给予了他人,自己将不再有了;对人来说死亡就是走向终结,然而生命却能够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使他们能够重获新生,更多地为社会作出贡献。)(2)对于一个盲人,一个尿毒症患者,一个白血病人,他们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什么样的礼物最珍贵?(对于因角膜病致盲的人,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可使其复明。通过肾脏移植(换肾)可治愈尿毒症。在配型成功的前提下,移植骨髓可以治愈白血病。所以对上述三种病人来说,“最珍贵的礼物”是角膜、肾、骨髓。)

(3)怎样帮助别人恢复健康?(这有很多种办法。凡力所能及的帮助都是好的。)(4)父亲是怎样一个人?(关爱他人无私奉献)[重点部分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指导朗读:把你的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

4、请同学们再读5-8自然段,看一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温迪又怎样使“我”的态度发生由遵从遗愿到主动捐献的改变呢?

6、请同学们潜心默读9-13自然段,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想想令你感动的原因。

7、学生画句子做批注后,小组交流并全班交流。

温迪离我而去了,她去世后的三周,我收到了一封角膜银行的信。

出示配乐幻灯片:“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爱――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终生分享她的美丽。” 此时此刻,你对“永生”的含义有何进一步的理解?(人虽死,但精神永存)共同解答在学课文前提出的问题,答后擦去板书:谁?怎样?为什么? [理解文章的主旨。解决学生的疑问。]

8、关于这一家人的故事讲完了。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我国角膜捐献的情况。

(1)课件出示: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2)看了这两段资料,你有什么想法?我国的角膜捐献情况显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让学生结合资料再次体会器官捐献的意义。学生很快联系实际感受到我国角膜捐献的匮乏。]

三、交流体会,课外延伸

电脑课件出示:当人体的某一器官出现病变导致功能衰竭,威胁到人的生命时,植入健康的器官代替原有的器官成为现代医学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器官移植被列入20世纪人类医学三大进步之一。每年数以万计的病人在器官移植后得以生存,肾移植的10年生存率已经超过60%,心、肝、肺移植的5年生存率也已经达到50%以上,前景非常可观,然而器移植供体短缺的矛盾也日趋严重,目前大约有五分之四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死亡,因此急需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的来源问题。

引导学生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器官捐献。

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充分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加深理解课文。教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器官捐献。联系课内外知识,体现大语文观。]

四、总结全文 放录音《爱的奉献》,集体朗诵父亲的话。

[学生在音乐中朗诵“父亲的话”,触动心灵,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 角膜捐献 “我”的态度

母亲 不情愿

父亲 遵从遗愿

女儿 主动捐献

教学反思:这篇教学设计从情景到质疑,到延伸拓展,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同时本文在四次质疑问难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这个设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自主、合作、探究”是本次课程改革积极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课学生合作很好。同时学生联系课内外知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器官捐献的行为能够正确认识。

当然,教学中还有不够完善之处,朗读中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如果他们读得不好时,应及时给予更多的机会和指导。少数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做引导做适当的归纳小结、。《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

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教学难点:

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教学媒体:网页、课件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做关于角膜活器官捐献的社会调查 教学过程:

1、器官捐献,这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结合这个问题大家在课下进行了调查,你周围的人对此有什么看法?谁来谈一谈

学生说调查结果,并着重分析不愿意捐献的原因

[教学意图: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角膜在现在现金社会的推广阻力,从而为下面感悟琳达一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奠定基础。]

2、这种“身体发肤,受之与父母”“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琳达也有,她也不愿意捐献母亲的角膜,课文哪儿表现了她的这种心情?

学生找出“我惊呆了——完整的离去”后谈体会

指导朗读:

你能够读出琳达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吗?

[教学意图:加深情感体验,和后面的自觉捐献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琳达转变的过程。]

3、琳达一开始极力的反对,他的看法改变了吗?能够简单地说说吗?

学生回答:强烈反对捐献母亲的角膜→遵从遗愿捐献父亲的角膜→主动捐献女儿琳达的角膜

4、是什么促使她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呢?你能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吗?采取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划

[教学意图:突示重点,对父亲的话进行深刻理解]

5、全班交流

(1)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你能够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回答:身体比任何金钱、地位等都更重要,因为一旦给予了他人,自己将不再有了;对人来说死亡就是走向终结,然而生命却能够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使他们能够重获新生,更多地为社会作出贡献,成为温迪活的纪念,并分享她的美丽

指导朗读: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啊,你们自己也读一读。

仅仅4年的时间就能够坦然接受并且身体力行,多么令人钦佩呀,能读出他们的无怨无悔吗?指名读

(2)还有什么地方还有什么地方表达了父亲的这一观点?

“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的女儿也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高兴。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们将会多么自豪!”

(盲童重见光明的快乐,盲人家庭的快乐,捐献者家人的自豪)

(盲童恢复视力后,将会更加珍惜生活,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指导朗读:那个盲童将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带给人么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越来越多的人的到了欢乐,那我们怎么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加入读

女儿温迪的话充分印章了琳达的父亲的话,她也愿意捐献自己的角膜

在那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遗留的远非一幅角膜,而是(生接答)

(投影: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请你自己来读读这句话,谈一谈你的理解。

生回答:温迪为外公的行为而感到骄傲,为外公的精神而感动,这么小也为别人着想。

指导朗读:你能读出之中骄傲吗?

[教学意图:以父亲的话为中心,上下结构全文的理解体系,从全文的前后照应中理解人物崇高的精神,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读、感悟能力。]

6、祖孙两代人对角膜捐献的支持,使得琳达在失去了可爱的小温迪后主动捐献了女儿的角膜,她再也看不到女儿那栩栩如生的画儿,但她却仿佛看到了(生接最后一自然段)

(投影: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你又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人已去世,精神永存)

指导朗读:是呀,可爱的金发的小温迪无时无刻不活在每一个人心中,她手中的画笔——

7、我们了解了琳达一家人的故事,你有了什么新的体会吗?

生回答:角膜捐献真是太重要了,人们应该觉悟,主动捐献角膜;一家人很无私,它们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得到了延续,获得了永生……

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角膜吗?

生回答:不是,是他们为别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意图:对中心的理解,明确捐献角膜的人具有的精神。]

8、在我们的社会调查中,共采访了58个人,只有12人不愿意捐献角膜或其他器官,1人表示要考虑,45人都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角膜或其他器官,可是事实上又是怎样呢?请你看看网上提供的资料。

生阅读网站上的国内外的数据资料

看了这些数据,你又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教学意图:拓展资料,引起学生的注意,感受到我国器官捐献的匮乏,引发学生的忧患意识]

9、但是在我们当中也有人非常积极的捐献角膜,看,这就是她的角膜捐献证(投影捐献证正面)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看!(投影背面的捐献者情况记录)知道白雪莲是谁吗?看,白老师今天就在这儿,你有什么话想对白老师说吗?或者你想问问白老师什么问题吗?我想白老师定会毫无保留地解答的!

生自由问答或表示心声

[教学意图:出示白老师角膜捐献卡,使学生直观感受,将日常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现场采访,营造师生口语交际机会,学生的好奇心、钦佩之情自然流露,课堂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使学生更加明确了捐献器官的意义。]

10、我在想,怎样才能够让更多的人都了解角膜及其它器官捐献的重要意义,让大家都能够自觉投入到捐献者的行列中,即口头上支持,又付之于行动呢?你们能想个好办法吗?

生出主意:写传单、加大宣传力度、写倡议书……

[教学意图: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引导学生将主观意愿化为行动]

11、如何来写一份感人至深的倡议书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希望通过我们的倡议书,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者的行列中来,让更多的残疾人和家庭充满幸福和快乐!

[教学意图:明确下节课学习任务]

下载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学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永生的眼睛(推荐)

    !《永生的眼睛》说课设计 一、教材简析及重点、难点的突破 《永生的眼睛》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刻画了两个让人终身难......

    小学课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一、导入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多好的一首歌啊!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是温馨的、是滋润荡漾的,爱更是伟大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知了琳达一家人的......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案05级现代教育技术班李艳课时 1 一、 教材概述 《永生的眼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关爱他人,热......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祁家庙明德小学 王亚龙 教材分析: 《永生的眼睛》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县功镇八里庄小学冶晓妮教材分析:《永生的眼睛》是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向我......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琳达一家带给我们的感动和骄傲! 3、教会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和联系上下文这两种方法来理解、感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作者刻画了两个让人终身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怀念。本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