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报告吴琰
读书报告
————让课外阅读之花在课堂中盛开吴琰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由汪潮教授主编,本书的第十一章指出: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持续认知世界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学习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形成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素养及健康个性养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书的第十一章先阐释了课外阅读的价值,接着介绍了课外阅读课的类型,课外阅读课有5种类型,①读物推荐课②读书方法指导课③读书心得交流评论课④读书笔记⑤班级读书会,然后本章节还详细写了课外阅读的指导,提出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应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①要阅读完整的书②应制定固定的阅读时间③要有一定的阅读量,最后本章节提出如何建设“书香校园”及如何开展阅读展示的建议。
我仔细阅读本章节后,我感觉受益匪浅,这一章节篇幅不长,但内涵丰富,本章节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反思我以往的教学,只是一味的抓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几乎不了解,孩子们每天只学习语文书上的课文,个别学生会在家里看看作文书,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内容空洞、思维混乱、词汇贫乏等现象,这与他们的阅读量少、阅读范围窄、阅读能力低是不无关系的。所以认真研读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十一章后我觉得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开展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还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更是新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本身的要求。
为了解决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的问题,我觉得自己可以采取以下采取措施:
一、让课外阅读形成常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一个人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修炼,书籍能满足学生好奇和探索的天性,让他们拥有更多快乐的时光,引领他们走进美好的想象空间,从中吸取新的知识,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活学生读书的欲望,尽最大限度地使人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
1.故事或问题引趣。把一篇篇幅较大的读物缩成一个故事讲出来,或提出一个与原著有关的问题引出来,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去探究原著。
2.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专门开辟了课外阅读天地,让学生轮流写出自己读课外书的所感,或者写出每日名言。
3.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每个学生捐两本书,选出图书管理员,订立图书借阅制度,读完后再捐。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阅读各种信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4.教师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与学生自主选择。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又不是孤立的,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周恩来》;学习《赤壁之战》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注意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读不同时期、不同作家、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书,同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无聊,甚至不健康的书刊,使学生真正在课外阅读中受益。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弱。而如今的课外读物是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小学生阅读。“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说话”。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有利他们身心健康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使心灵也得到润泽。
二、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外阅读课与课堂教学不同,首先它突破了空间的局限,从课内走向课外,其次,在学习方式上,学生由被动接受教师讲解,变成了个性化的自主活动,另外,课外阅读课还可以自主设定阅读目标,相信学生也会喜欢这种类型的课。本章节中还例举了方建兰老师的读书方法指导课例,这一课例让我耳目一新,原因是我从来没有上过这种类型的课,另外我觉得上好课外阅读课意义深远,有举一反三的作用。
阅读方法是完成阅读任务的途径和手段,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教师把好的阅读材料推荐给了学生,还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我想从以下三方面尝试:
1.做到多读、多思相结合。
朱熹曾提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说,读书要一边读,一边想,想作者之所想,与作者在思想上沟通,在感情上共鸣。一味地强调多读,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是没有用的。
2.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他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善问”是会学的一种具体表现。每一位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善于发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高质量、高层次的问题。如:①从文章线索发问②从题目发问③从人物性格发问④从写作角度发问⑤从比较入手发问,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通过比较,能使学生思维清晰有条理,提高归纳能力,得到新的认识,得出新的观点。
3.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
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将会长期影响其行为。在指导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所以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会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
喜悦,慢慢地自己就会找书读,学会读书,自主阅读的意识得到增强,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学生会终身受益。
总之,独立阅读能力是人们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即使在信息传播方式迅速发展的现代和将来,阅读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工作,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找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让课外阅读之花在课堂中盛开。
第二篇:催眠课程心得体会(吴琰)
网址:www.xiexiebang.com
让催眠走进我们的生活
——徐云老师催眠课程学习体会
作者:吴 琰
2016年5月,我走进了联合同济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我有幸参加了徐云老师的催眠师课程,开始了为期九天的徐云博士催眠师专业训练课程亦是国际催眠治疗师AAH专业证书训练课程的学习。虽然只是短短的九天时间,但是却让我的内心收获到了很多,也颠覆了我许多固有的信念,让我找到了更多更好的解决问题、探索内在的方式和方法。
在最初的学习催眠基础阶段,三天的课程下来,太多新奇的内容,仿佛一次吃得太多还无法完全消化。只能依葫芦画瓢的照着老师要求的样子去把每一个步骤完成。在初级阶段的学习里,首先我明白了什么是催眠状态,什么是催眠术,知道了催眠与冥想的区别。同时了解到催眠的核心是与潜意识沟通,推动潜意识支持自己达成目标;催眠的结构是:目标、放松、与潜意识沟通、获取资源及唤醒。在课堂上通过不断地习练,基本上掌握了自我催眠和渐进式放松、放松的深化等过程,并学会了简单的催眠步骤。在课下,依照老师的要求,我给自己做了接受自我法以及目标催眠,都有非常棒的感受。但是,我的头脑里对催眠的概念还是不够清晰和透彻,回去用的时候步骤也不够熟练,总还是有些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什么。
2016年6月底,孩子快要期末考试了,回来跟我说感觉压力很大,晚上还做噩梦,白天还会头痛。我也感觉到孩子近一段时间由于学业和兴趣班,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于是我利用一次午休的时间给孩子先做了一个放松的练习,结果孩子的感觉特别好,晚上明显睡眠状况改善,白天也没有明显的头疼症状了。这一下加大了我的信心。进而我针对期末考试给他做了一次目标催眠。催眠结束后,我感觉孩子的状态真的起了变化,自觉的去完成每一项功课的复习。结果在期末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一次不仅大大的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孩子也对自己的潜意识能量有了更加笃定的信心。
2016年10月初,我怀着激动且兴奋的心情开始了催眠中级阶段的学习。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当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累。三天的学习当中,超大信息量源源不断的挤入我的脑壳,更多的催眠技术不断的反复吸收、练习、尝试。为了应对各种各样心理状况的咨客,充实我们的方法与技巧,在中级阶段徐云老师教授了我们更多的催眠暗示语言模式,让我们可以区别于传统式的催眠。同时还鼓励我们将这种语言模式运用到生活中,以达到清醒催眠的效果。帮助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方面面面的人际交往和沟通。
在此次中级班的学习当中,让我进一步巩固了基础班所学的内容,对于催眠的步骤掌握更加牢固。并且通过课堂上大量的习练,也使我自己对催眠的运用更加自如,更加增添了我运用催眠技术的信心。简单说来就是会用并敢用。同时,第二阶段的学习让我进一步明白了设定目标对于催眠这项技术的重要意义,这一点我在基础班时是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的。通过这次的课程,还让我进一步厘清了催眠的意义。让我明白了催眠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人们误以为的,一催就准能行。这项技术仅仅只是用来帮我们去调动我们自己的强大的潜意识来协助我们达成目标。
因此,如果说初级班是让我对催眠有了一个初步、大概的了解的话,那么此次中级班的学习就是让我对催眠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下课之后,我大胆的给朋友做催眠练手,朋友们都感觉不错。回到家里,正好遇到孩子的行为习惯调整。孩子一贯有做事拖拉、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孩子为此也十分苦恼,想改掉这样的毛病,于是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助他。于是我帮助孩子设定它需要达成的正向目标,并为他做目标催眠。结果出乎意料的好,全家人都明显感觉孩子的效率有了大幅提高,也大大增强了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自信心。
于是,我带着内心的企盼参加了今年11月份的催眠高级班学习。整个高级班的学习,感觉在内容上没有中级时候那么大的强度,然而却让我对催眠有了一个更加综合、全面和立体的感受。我常常会感觉我们学习到的各项技术就放佛在玩一个拼插玩具,各个模块可以依照来访者的特点随意拼插,直至达到最终想要的效果,也就是帮助他调动他的潜意识来辅助他达成目标。这在一阶段里,我们学习到了价值观导入法、童年回溯法等等以及所有可以用来调动来访者的潜意识的任意资源运用的方式方法,还学习了习惯管理的方法。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和练习,对整个催眠技术的流程运用更加驾轻就熟,同时感觉到可以把前面所有学习到的内容贯穿起来,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去看待整个催眠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在最后课程快要结束时,徐老师问我们,如果用催眠里的关键词和象征物来总结第三阶段的学习,你会用什么?我的回答是:关键词是综合,象征物是一串穿了很长还可以继续穿下去的珍珠项链。对于我来说,每一堂催眠课程,我获得的都是一颗珍宝,而在最后的课程当中,我终于可以把这些珍宝都串联起来,成为一串美丽而珍贵的项链。同时,我也相信在未来我心理学学习的道路上我还会获得更多珍宝可以继续串联下去。
(作者:吴 琰 2016年11月在同济医学院完成徐云博士催眠师专业训练课程亦是国际催眠治疗师AAH专业证书训练课程的学习)
第三篇:读书心得·王琰
太平之下不太平
王琰
《太平风物》,在这么和谐的名字下,里边的内容却是直面现实惨淡的人生,证明的也是中国人传统中超强的稳定部分。
每一篇的开头都会介绍一种农具,它自古以来的用途,然后的小说里,这种工具会在这个故事中扮演一些角色,但不变的主题是,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农具远离了自己的用途,成了其他工具。比如,割草的镰刀,割了村主任的头;石磨用来作为对逃跑的妇女的惩罚;铁锨成了民俗表演的工具。
大多数篇章都是有情节的,多从故事的一个高潮处开始写起,平静地走向结局。比如耕牛一篇,讲一个农民为了躲避口蹄疫下对牛的全体处死而带着自己的牛逃往废弃的窑洞,前边描述了很多短暂的美好,比如给牛割草时的欢快和青草新鲜的味道,比如人与牛安然入眠时的恬静,然后写到,在恬静中,经不起风雨的破窑洞轰然倒塌,世间再无人知道这一牛一人的下落。
后来看着看着就有经验可循了,前边情节越美好越快乐就越揪心,总觉得似乎能看到这个短短的短篇马上就会到来的悲剧收场。果然一一应验。
只有一篇是例外,扁担,讲一个木匠在城里打工时被车撞了,下身截肢,他依靠自己的力量带着残废的身体一路从北京用双手走回家。故事的开篇是他在走了一百多天以后终于走到了只差一座山坡就能到家的地方,然后回述。我很担心结局,很担心在结尾的时候说他在这么艰辛以后还是没有希望地死掉了。幸好,结局就停留在了他爬上山坡的一瞬间,他遥望着村口熟悉的树喃喃自语,我可以死了,可以死了。幸好到此为止,已经很残忍了。
这是一本残忍的书,农具这个东西,代表着一个旧时代远去的背影,里边有太多的心酸和无奈。农具的改变也许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但有些本质的东西至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中国人的活着总是一种悲壮的存在,余华曾说过“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忍受,忍受生活赋予的快乐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伤和高兴以及兴奋和无奈等等……哪怕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坚强的忍受。忍受中产生悲怆,产生慈悲但当下的忍受何时是个尽头却没有人给出答案。
第四篇:政治经济学(专题)读书报告-吴文杰
政治经济学(专题)读书报告
姓名: 吴文杰
学号:716129242005 年级: 16春
学习中心:紫金港中心
—————————————————————————————
课程考核方式:考查,网上递交读书报告
具体要求:
1.结合学习课件的体会,理论联系实际,完成一篇读书报告。
2.读书报告的内容要求涉及课程学习中多章内容(至少2-3章),联系要有机紧密,论述充分。如果只涉及单一章节内容或简单就事论事,都算没有达到基本要求。3.独立完成,切勿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一旦发现将以不合格处理。4.请在作业截止日期前,在课程作业栏目自行上传读书报告电子版。
正文:
政治经济学读书报告之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发展
---------《经济改革与经济发论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之我见
通过对本课程视频的观看学习以及书本的阅读,我全面深刻地学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运行等一些基本理论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金无足赤,我国经济增长是粗放型占主体地位,经济发展是以大量资源消耗为代价取得的,如果经济增长继续采用这种模式,是不能长期维持下去的,深化改革,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是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为了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在宏观层次上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微观层次上要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比。更为重要的是,要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
2015年是一个经济危机年。这一年也即将过去。这一年我们经历了股票的大起大落到现在的半死不活,房产降价到不能再降,整个消费市场半死不会。没实力的厂家倒闭,有点实力的人垂死挣扎,实力大的人计划跑路。这本书写得其实有点滞后,但是内容深刻,道理浅显易懂。最近几年中国的发展简直就是突飞猛进。但是急功近利的负面影响还是很多的,比如环境被破坏。这就不符合书本中第五章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永久性的战略。以前片面的认为可持续就是环境的问题,看了书以后才知道这包含了四部分的内容,其中包括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人口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有数量,质量,结构,增长率等很多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过大是之前就已经存在的问题。虽然之前有计划生育的政策,但是没有普及,尽管很多小地方的人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但是计划生育使我国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人口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等。我国的人口政策正在调整,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意味着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而多数的80.90后也将二胎计划执行到底,必然导致更多的人出生。
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其中包括淡水、耕地、矿产、能源、森林,还有草地资源等。资源这个范围很广,从古至今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古代的兵戎相见伤害的是士兵的性命,而今的工业革命却危害了每一个人的健康。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耕地的开垦,或者盖上房屋,变成了开发区,矿产资源不断被开发,不断被利用,能源的消耗,森林资源被开发,草地也被赋予同样的命运。没办法,人多了,总会影响到资源的,因为这是每个人的必需品。虽然中国整体的资源是丰富的,但是人均的资源是极少的。
环境这个问题及其严重。工业的不断发展固然对环境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人的观念加上行动的问题。其实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可以影响到很多的人。一些良好的习惯可以带来极好的效应。比如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随手关灯,有时候仅仅对别人良好行为的一个善意的微笑都可以改变他们。工业产生的污染或许是难以抹去的。在之前,有些公司的领导人或许根本就不关注污染这个问题,或许是因为购买治污的仪器会影响到利润,所以我们的环境问题一下子凸显出来了。雾霾,PM2.5等关键词时时刻刻牵动我们的心。可是,别说是三千年前,就是十年前都是没有这个问题的。
经济的问题是一个最最关键的问题。与前三者属于唇亡齿寒的关系。前三者的很多内容都可以在经济的数据中得到体现。,比如GDP和人均GDP增长速度,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人口城镇化水平,农民人均收入,贫困线以下人口数量等。经济是一个依靠主观人员,客观环境的概念。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我们要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提高所有人的素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让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现在的人讲述并传输一个观念。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钱可以先买来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东西,但是缺钱的人,甚至关系到了人的健康问题。钱从哪里来,工作获取酬劳。中国经济如今出现了从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过渡的信号。这就必然涉及增大内需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分配的问题。以前吃大锅饭的时候,我们是一起劳动,一起分配,发展到了今天,我们也犯过很多的错误,也认识到了错误而不断改进。比如,我们知道了如果只是按劳分配其实不容易实现,因为劳动的内容是不同的,按时间来分配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工作时间的变动涉及并关联很多方面的内容。我们提升了按劳分配的观念,从而转变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其中包含了按劳动力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土地等自然资源要素的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多管齐下,找到最合适的分配方式,让所有人都能够觉得公平。
当今世界,贫富差距极大,根据2080定律,20%的人掌握了80%的财富,有钱人富可敌国,普通人在教育,医疗,房子的重压下不得不缩衣节食,减少消费。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消费的不断克制,我们的内需变得低迷,市场变得不景气。这是很多方面结合以后的结果。比如政府干预不当,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业绩盲目下达指令。比如国际市场抢占中国市场,外资,外企的深入让国内的企业变得压力山大。毕竟资金,技术,管理等问题都是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甚至并驾齐驱。走私也成为一个原因。现在的出国变得十分简单,代购变得家常便饭,不再稀奇。很多伙伴出国的同时干起了代购的活儿,开心得玩耍的功夫就把钱给赚了,何乐不为呢。总体而言,一方面是有太多的人舍不得花钱,还有一部分人把钱花在了国外的东西上。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明星的婚礼,一个个大牌明星都是出国结婚,把钱花在了国外。加上报社杂志社的记者们,这笔开支该多大啊。
农民和城市里的人收入差距又是十分惊人的。城市里住房,收入,福利都是有保障的,就算是政府的关爱也是满满的。可是作为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接触的环境就是不一样的,工作机会也没有那么多,如果去城市就业,租房就是很有压力的事情。再加上和城市孩子的比拼,注定输在了起跑线上。政府是大家的政府,是所有公民的政府。自然而然要为人民服务。首先是加大教育投入,让所有的孩子都上得起学。其次是加快城市化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让城市变得更加繁荣,农村变成新农村。第三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宏观调控。让所有人都能够赚到钱,积极消费。我们要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司,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像华为,比亚迪,阿里巴巴,海尔不断走出国门,增加我们的国际经济影响力。还可以帮助一些有好的想法的年轻人创业,让他们的思想中的东西变为现实中需要的,可以帮助别人更加快捷,舒适生活的东西。还可以帮助现有的企业努力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改进服务,降低成本。要放开政府的权限,取缔垄断。让所有行业健康成长。政府是我们的领头羊,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每个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和政府息息相关的。你也许不是每天都去政府部门,但是你的每一秒都是因为政府的存在而变得和平,安全。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轨迹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让我更好的区别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特点。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历程有了阶段性的认识了解。综合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身的切身体会,我坚定了自己的观点:经济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这一观点。我希望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完善的政府调控机制的形成,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华民族必将持牛耳而问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五篇:读书体会之《感悟父爱》 李琰
读书体会之《感悟父爱》
总有一个人把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那就是父爱。都说母爱如山,那父爱呢?父亲的爱就不是高山了吗?父爱总像那柔柔的轻曲,慢慢地淌过生命的每一天;父爱又像那厚厚的一本巨著,读也读不完;然而,父亲总是在你的背后默默为你加油,为你做一切的事情,只是你没有发现你背后那苍老的背影,等你发现父亲的背影时,他就老了,不能在牵着你的手去公园散步了,不能领着你去海边看星星了。也许在我们这代人一直朝上,父亲的角色一直都是高大的,严肃的,不苟言笑的,和还在们从来都不会开玩笑的,从不轻易表露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即使他们疼爱子女,即使他们心中也装了自己的真情,可是他们就那样一直端着,维持着自己在家庭的顶梁地位,孩子在幼小的时候,父亲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是神,他对母亲的情从来都不会表露,他对长辈的尊敬和维护却处处以身作则,于是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对父母长辈孝顺恭敬,对母亲不苟言笑,对孩子几乎视而不见,他们就是我们家庭里的经济资源供给者。
天底下,哪个父亲不为自己的儿女着想,但我们可曾为我们的父亲着想过?父亲老了,看着那年迈的步子我们可曾悟到过什么?那就是“爱”!我们心痛了吗?后悔了吗?后悔当初为了一个棒棒糖而不理父亲了吗?心痛当初为了那可爱的布娃娃而甩开父亲的手了吗?当我翻开《感悟父爱》这本书时,心中突然涌出一种冲动,那就是想哭!因为我看到在书的封面有一个年迈的父亲拄着拐杖,打着伞?他在干嘛呢?这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爱我的父亲,他在我下雨的时候给我送伞,在天冷的时候给我加衣,回过神来,那晶莹的泪珠轻轻的划过了我的手背。看完这本书后,我心里有好多话想说,可又难以言表。这本书的每个父亲的言行都震撼了我,让我的心灵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有的父亲甚至为了自己的儿女而牺牲了自己,我真的很感动,很震撼。我感动得流了泪。想想自己,我曾经多少次的惹爸爸生气,曾经多少次不理爸爸,曾经多少……
这本书虽然是几十块的书籍,不算珍贵,但它里面的父爱让人温暖,里面的父亲让人感动,父亲们伟大的举动差点让我窒息了,我那小小的心灵被感染了,有一股冲动,总使我在父亲回来后默默的流泪,想着父亲累不累,要不要我倒水给他?我爱父亲,父亲也爱我,这是不能用金钱和任何东西来维持的,来玷污的,它是高尚的。我爱我的父亲。
“总有一个人把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那就是父爱,就是父亲。”多温馨的一句话语啊!亲爱的朋友,你们爱你们的父亲吗?那就好好去爱吧,用心去爱,想想父亲在背后为你做的一切,想想父亲老了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