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论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时间:2019-05-12 01:4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主任论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班主任论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第一篇:班主任论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班主任论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学生会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违反课堂规则、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与教师关系紧张、容易冲动、坐立不安或活动过度等等。有时为了处理这些课堂问题行为,要浪费很多课堂时间,致使影响上课进度和效率,课堂变成了维持纪律和纠正不良行为的课。那么这些课堂行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课堂问题行为根据其行为表现的倾向,可分为两大类——外向型问题行为和内向型问题行为。外向型问题行为会直接扰乱课堂秩序,易被察觉。例如,相互争吵、打骂、怪笑、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高声喧哗、做滑稽表演、故意顶撞班干部或老师、迟到、早退等。内向型问题行为是不易被察觉的、对课堂教学活动不构成威胁的退缩型行为,虽不直接影响他人学习和课堂秩序,但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影响很大,甚至对自身人格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害怕提问、抑郁、神经过敏、烦躁不安、乱涂乱画等。在课堂教学中,外向型课堂问题行为各班虽时有发生,但普遍性远次于内向型课堂问题行为,内向型问题行为因大多具有隐蔽性,因此更难发现,更难矫正,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也就更大。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

课堂中出现的纪律问题行为是由许多原因促成的,但我们在这里只分析两种动态性的问题根源。

(一)来源于学生方面

归因于学生并不是想说学生一定是问题产生的罪魁祸首,有些看似学生的问题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的,例如学习的任务不适合他的能力或兴趣等。

其一,渴望获得别人关注。因为人总是不愿被人遗忘的,总是希望得到人家的关注。研究发现,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争得自己在班级集体中的位置。如:发出怪声,做鬼脸等。

其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矛盾造成的问题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最头痛的总问题就是全班那么多学生,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可能还停留在具体运算阶段,而有些学生却早已达到了形式运算的阶段。面对这些不同进度的学生,教师难以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材料,不知道该怎样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的目光只盯在那些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身上,这些学生从教学中获得了满足,一般不会犯纪律性的问题。(班主任工作)但是,那些进度慢的学生感到无法跟上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艰深难懂,这样这些学生自然就开始违反课堂纪律了。相反,如果教师顾全那些认知水平低的学生,那些认知水平高的学生会感到学习内容不具有挑战性,这些孩子同样可能违反课堂纪律。因此,许多教师只好照顾中等认知层次的学生,这样就可能两头的学生得不到满足,这些学生都有可能犯纪律问题。

其三,厌烦不满。由于教学内容太难或太易,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没有兴趣,或者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语言平淡,甚至无意义重复,学生感到厌烦,因而寻求刺激,以示不满。如:敲打作响,随便说话,胡写乱涂等。大部分注意涣散的行为,由厌烦而产生。

其四、挫折紧张。学生学业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于教师所提出的学习、行为方面的各种要求,有的学生连遭挫折,面临失败的威胁。挫折使学生紧张,紧张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发泄。如:不服从指挥故意违反纪律等。

(二)来源于教师方面

其一,教学不良。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上课时断时续,常看备课本。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枯燥、乏味,教学缺乏艺术性与吸引力,教学方法落后、陈旧,程序机械,缺乏灵活多变。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教学组织能力有所欠缺,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

其二,要求不当。要求过严或过宽都会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过严会专断地严惩学生以维护纪律,使学生感到紧张、压抑,造成师生之间矛盾和冲突逐渐尖锐化。而有的教师对学生则要求过低,只要学生不惹是生非,不冒犯教师,一概不管。有时也可能被某些学生的问题行为所激怒,在“惩一儆百”之后,仍一如既往,放任自流。这样的课堂纪律必然涣散,则会导致学生放纵,无视规章制度。

其三,管理不当。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容易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而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随意,没有一套课堂规则,一进教室不作组织教学,便急冲冲地上课。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管理那些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身上,大量关注那些出现行为过失的学生,反而对那些行为良好的学生并没有施加关注,或者那些经常出现行为过失的学生在做出一些良好行为的时候没有抓住机会加以关注和表扬,就会让学生觉得只有做出不良行为才能获得老师的关注。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二)课堂规范的建立和巩固。有效的课堂管理必定需要规范的约束,但规范怎样建立并让其发挥合理的作用呢?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对学生有一些要求,就应该考虑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但是规范既要体现教师的意志,还要考虑学生的意见,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

(三)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要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根据前面的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可知,有些课堂问题行为不直接干扰课堂秩序,例如: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抑郁、乱涂乱画,伏在桌子上睡觉但无鼾声等。其行为没有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教师可以采取给予信号、暗示制止、合理安排和课后谈话等,以利于转变其行为,不宜突然提问,因为没认真听课肯定回答不出来,只能使学生当众出丑会使得其反,更不宜当众指责。交头接耳:教师不一定就要大声批评,不妨停下讲课,静一会儿,学生会觉察到自己的不对。这样,既让学生恢复正常学习,又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有利于课堂管理。对于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的问题行为,如:喧闹、扮小丑、戏弄同学,顶撞老师、敲打作响等,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可以适当惩罚。心不在焉等注意力涣散行为:走近学生,以此提醒他。如果教师一见班上有“风吹草动”,就小题大做、大声当众训斥、罚站,叫滚出去等是不妥当的;同时,也严重伤害了学生本人的自尊性。适当惩罚消极行为也是必要的。但不可采取讽刺挖苦、威胁、体罚等手段。都要注意学生的自尊心的维护,不能让学生难堪,而是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警觉性。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犹如神经中枢,决定、制约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组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教师要从内心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其所长、都有当好学生的愿望,以博大的胸怀,诚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其次,教师的关爱要贯穿于课上、课下、与学生日常交往接触的一切教学过程中。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精神饱满、热情高涨、表情丰富,体现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总之,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纠正课堂行为问题不是课堂上都能解决的。一个好的教师还懂得如何把解决学生问题行为的功夫放在课外,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热爱、关心、严格、平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把学生从惧怕权威、缺乏自信或自卑中解放出来,从任性、无理取闹、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乐于学习,健康成长。

第二篇:班主任论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班主任论文

班主任论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学生会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违反课堂规则、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与教师关系紧张、容易冲动、坐立不安或活动过度等等。有时为了处理这些课堂问题行为,要浪费很多课堂时间,致使影响上课进度和效率,课堂变成了维持纪律和纠正不良行为的课。那么这些课堂行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

课堂问题行为根据其行为表现的倾向,可分为两大类——外向型问题行为和内向型问题行为。外向型问题行为会直接扰乱课堂秩序,易被察觉。例如,相互争吵、打骂、怪笑、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高声喧哗、做滑稽表演、故意顶撞班干部或老师、迟到、早退等。内向型问题行为是不易被察觉的、对课堂教学活动不构成威胁的退缩型行为,虽不直接影响他人学习和课堂秩序,但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影响很大,甚至对自身人格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害怕提问、抑郁、神经过敏、烦躁不安、乱涂乱画等。在课堂教学中,外向型课堂问题行为各班虽时有发生,但普遍性远次于内向型课堂问题行为,内向型问题行为因大多具有隐蔽性,因此更难发现,更难矫正,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也就更大。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

课堂中出现的纪律问题行为是由许多原因促成的,但我们在这里只分析两种动态性的问题根源。

(一)来源于学生方面

归因于学生并不是想说学生一定是问题产生的罪魁祸首,有些看似学生的问题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的,例如学习的任务不适合他的能力或兴趣等。

其一,渴望获得别人关注。因为人总是不愿被人遗忘的,总是希望得到人家的关注。研究发现,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争得自己在班级集体中的位置。如:发出怪声,做鬼脸等。

其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矛盾造成的问题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最头痛的总问题就是全班那么多学生,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可能还停留在具体运算阶段,而有些学生却早已达到了形式运算的阶段。面对这些不同进度的学生,教师难以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材料,不知道该怎样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的目光只盯在那些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身上,这些学生从教学中获得了满足,一般不会犯纪律性的问题。(班主任工作)但是,那些进度慢的学生感到无法跟上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艰深难懂,这样这些学生自然就开始违反课堂纪律了。相反,如果教师顾全那些认知水平低的学生,那些认知水平高的学生会感到学习内容不具有挑战性,这些孩子同样可能违反课堂纪律。因此,许多教师只好照顾中等认知层次的学生,这样就可能两头的学生得不到满足,这些学生都有可能犯纪律问题。

其三,厌烦不满。由于教学内容太难或太易,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没有兴趣,或者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语言平淡,甚至无意义重复,学生感到厌烦,因而寻求刺激,以示不满。如:敲打作响,随便说话,胡写乱涂等。大部分注意涣散的行为,由厌烦而产生。

其四、挫折紧张。学生学业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于教师所提出的学习、行为方面的各种要求,有的学生连遭挫折,面临失败的威胁。挫折使学生紧张,紧张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发泄。如:不服从指挥故意违反纪律等。

(二)来源于教师方面

其一,教学不良。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上课时断时续,常看备课本。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枯燥、乏味,教学缺乏艺术性与吸引力,教学方法落后、陈旧,程序机械,缺乏灵活多变。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教学组织能力有所欠缺,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

其二,要求不当。要求过严或过宽都会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过严会专断地严惩学生以维护纪律,使学生感到紧张、压抑,造成师生之间矛盾和冲突逐渐尖锐化。而有的教师对学生则要求过低,只要学生不惹是生非,不冒犯教师,一概不管。有时也可能被某些学生的问题行为所激怒,在“惩一儆百”之后,仍一如既往,放任自流。这样的课堂纪律必然涣散,则会导致学生放纵,无视规章制度。

其三,管理不当。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容易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而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随意,没有一套课堂规则,一进教室不作组织教学,便急冲冲地上课。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管理那些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身上,大量关注那些出现行为过失的学生,反而对那些行为良好的学生并没有施加关注,或者那些经常出现行为过失的学生在做出一些良好行为的时候没有抓住机会加以关注和表扬,就会让学生觉得只有做出不良行为才能获得老师的关注。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一)加强教师自我因素的管理。

1、保持教学的流畅性。流畅性是指不断地注意教学意义的连续性。流畅的教学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时所花的时间极少,并且能给学生一个注意信号。教师应该避免毫无过渡地从一个环节跳到另一个环节,或从这个活动转到另一个活动,或者无端地停下来,思考下一个内容、翻找准备材料,或中断上课,处理一件完全可以课后处理的事时,这些都会产生课堂纪律问题。

2、提高教学艺术。一个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认真充分地备好教案,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艺术性与感染力,学生如果被教师的教学所吸引,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自觉认真地学习。

(二)课堂规范的建立和巩固。有效的课堂管理必定需要规范的约束,但规范怎样建立并让其发挥合理的作用呢?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对学生有一些要求,就应该考虑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但是规范既要体现教师的意志,还要考虑学生的意见,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

(三)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要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根据前面的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可知,有些课堂问题行为不直接干扰课堂秩序,例如: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抑郁、乱涂乱画,伏在桌子上睡觉但无鼾声等。其行为没有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教师可以采取给予信号、暗示制止、合理安排和课后谈话等,以利于转变其行为,不宜突然提问,因为没认真听课肯定回答不出来,只能使学生当众出丑会使得其反,更不宜当众指责。交头接耳:教师不一定就要大声批评,不妨停下讲课,静一会儿,学生会觉察到自己的不对。这样,既让学生恢复正常学习,又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有利于课堂管理。对于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的问题行为,如:喧闹、扮小丑、戏弄同学,顶撞老师、敲打作响等,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可以适当惩罚。心不在焉等注意力涣散行为:走近学生,以此提醒他。如果教师一见班上有“风吹草动”,就小题大做、大声当众训斥、罚站,叫滚出去等是不妥当的;同时,也严重伤害了学生本人的自尊性。适当惩罚消极行为也是必要的。但不可采取讽刺挖苦、威胁、体罚等手段。都要注意学生的自尊心的维护,不能让学生难堪,而是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警觉性。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犹如神经中枢,决定、制约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组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教师要从内心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其所长、都有当好学生的愿望,以博大的胸怀,诚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其次,教师的关爱要贯穿于课上、课下、与学生日常交往接触的一切教学过程中。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精神饱满、热情高涨、表情丰富,体现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总之,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纠正课堂行为问题不是课堂上都能解决的。一个好的教师还懂得如何把解决学生问题行为的功夫放在课外,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热爱、关心、严格、平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把学生从惧怕权威、缺乏自信或自卑中解放出来,从任性、无理取闹、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乐于学习,健康成长。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俗话说:一个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这说明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多么重要,作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谈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体会。

一、明确要求,加强训练

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非常重要。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根据学校要求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本班的实际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学生一起制定了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内容详细,从学习、纪律、卫生方面进行严格要求。如结合学校规定制定了十二字方针:“主动问好、见纸弯腰、不追不闹”;集会时一定要做到“有序、安静、整齐”;上学放学时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得在路上追逐玩耍,注意交通安全。又如在学习上,做作业时要做到四点:①书写规范;②格式正确;③正确率高;④先完成作业,再考虑玩耍;朗读时要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有感情。总之,我会根据不同阶段或不同情况,及时地向学生提出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使学生明确并认真落实。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愉快的,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战胜许多困难,经过许多练习。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就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同坏习惯作斗争才能形成,在训练中要强调“反复”、“严格”四个字,不怕麻烦。如:要求学生集合站队做到“快、静、齐”,要经过多次严格训练,反反复复,循环往复。听到口令,教师数三下,“声落、动止、队形成”。慢了,提出问题,解散重做,做好了表扬,反复训练。

二、优化环境,潜移默化

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育人环境的建设。因为班

级育人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良好的班集体犹如一个大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每个教室的布置,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美化班级,办好班级黑板报和学习园地,设置图书角,卫生角、行为规范栏等等。搞好班级环境卫生,充分利用教室的四周,教育学生,随时随刻让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舒适、安静、优美的班级环境中学习,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使班级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三、教育疏导,晓之于理

教育疏导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激发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热情。高年级小学生,已基本上由他律转为自律。此时,老师会发现他们越来越难管,也越来越难沟通。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于学校的条条框框,习惯于老师的唠叨不休。对于行为习惯,他们很少违反,但也不会主动,看到不好的现象也常常事不管己,高高挂起。我采用多种方法结合。班级里开展“班级荣誉,我的责任”活动,以加强每个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同时把所有责任,让每个学生承担。中国有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是这种思想,让人觉得仿佛好坏是所有人的责任,就可以减轻自身的责任,恰恰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没有责任了。所以我们班级奉行“班级荣誉,我的责任”,谁犯了错误,就要承担一切责任。班级得到了荣誉,也是你的荣誉。有了责任,才有动力,才会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养成自我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常常利用正面引导、表扬典型事例、找个别谈心等形式进行教育疏导,让学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榜样示范,促进养成示范是儿童最初和最基本的学习行为的方式。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的示范作用,使养成教育能“可见、可学、可仿、可行”,班主任的行为、形象乃至人格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班主任的示范作用

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深远,许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仍会在聚会中或在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中想到自己的班主任,想到班主任与他们间发生的故事的细枝末节,等等,无不表明班主任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的深刻与深远。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时候,榜样尤其是老师的示范教育是无声的力量。所以,我平时总是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如:课间有事我向班委禀报、请假;见到地上有纸屑果皮就弯腰去捡,有时看到学生在旁边就故意慢慢地去捡,看看那学生是否会主动跑来帮捡;课间看到桌子摆歪了赶紧整理整齐,自己的课桌随时整理整齐,让学生看看老师是怎样的说到做到,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课间课桌、课本、作业摆放整齐,有事有病就请假,卫生清洁等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老师的示范作用,也要注重发挥“小助手”的能动作用,抓住一两个典型在学生中进行宣传,号召大家向他(她)学习,明确指出学习谁的哪些方面。并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小助手”的作用,让他们代替老师进行监督、实施目标要求。就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来说吧,值日班委必须来得早,站在门口进行检查,要求进到教室的每一个学生都要拿出课本进行早读,不读的由值日班委进行监督批评。值日班委如果来的晚了就失去当值日班委的资格,也就没有资格管理其他同学。早读铃一响,值日班委就指导、带领全班进行早读,边读边巡视谁认真读,谁不认真读。然后,全班每周进行一次“学习认真”同学的评比,通过榜样的树立,促使了大部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五、持之以恒、金石为开

做任何事情贵在坚持,正如一句古话说的:做一件好事简单,做一辈子好事难。学生的养成性习惯的培养不是一两天就能够形成的,它需要一个过程一段时间才能形成。不然就不称之为“行为习惯”了。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把这些良好的行为变成习惯呢?一句话:贵在坚持!说来容易做起难。那么,又怎样克服这“做起难”呢?我个人是

这样做的,每日的检查要认真、坚持,不能半途而废。下课时不厌其烦的提醒学生摆好桌子、学习用品,卫生随时检查监督,哪怕有点滴的行为过错都要接受其他同学的监督。这样的坚持,日子一久,学生的良好行为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另外,我经常抓住邻班学习认真的时机让我班学生们去参观、学习,和邻班同学比学习,比纪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们的自觉、自律、自主地学习生活。使他们在不断的对比、竞争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我想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四篇: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双桥小学二年八班李宏霞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终身受其益,坏习惯终身受其累“。生活中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另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所谓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就是指一个人做事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儿又那样,这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不养成习惯的习惯)”。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非常重视在做中学,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实践中养成习惯。“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教育无处不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学活动,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也是给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培养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对于班主任来说至关重要。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地习惯呢?下面谈谈我的观点:

一、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作为教育者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这样,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因为当教师在面对学生坏习惯的时候首先表现出的不能是生气和发脾气,当你用理解,用爱心去面对时问题就会变的简单化,处理起来也会更顺畅一些。所以用平

和的心态,正确的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是关健。作为班主任经常会遇到学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他们出现的一些坏习惯坏行为的确让人头痛,那么一定要先让自己心平气和,通过思考冷静的去处理。这样的效果肯定比发怒更管用。我们班有一位男生,进校时行为习惯特别差,经常给我带来麻烦事,起初我也很生气,认为他是朽木一个,总是以责备为主,但后来冷静思考后觉的自己处理的不好,因为责骂的效果并不好。于是我改变了方法,当他犯错时自己先保持平和心态然后让他讲原因,和他讲道理并且从学生角度想问题,处理问题。慢慢的他有了一些变化,虽然还是会有一些小毛病但己经有了很大进步,这学期当了校卫生督察后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在班里的表现也改进了很多。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好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而不是他惧怕的对象。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良好有效的方法。班主任在建设班风班貌时一定要用心思,花功夫,基础打好了,对后面的班级管理有很好的帮助。

三、习惯训练无小事

“学校无小事,件件需认真。” 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没有小事可言。习惯的养成正是一件件小事中情绪体验的积累。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的作用,我们坚持不懈去做。譬如,下课时关电灯,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生离校时到家电话通知老师,可以使学生养成按时离校,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四、榜样的力量(教师、家长要做好表率)

首先从家庭教育来说,家长应该多和孩子沟通,自己做好榜样,比如我们职高生,很多家长在外打工,那么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联系,请老家的长辈给予关注,时常关心孩子,而不是一味给钱,其他不管。另外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如自己不赌博,教导孩子不能参于,自己不讲究吃穿,教导孩子要节约,自己尊敬老人,教育孩子也要尊敬老人,等等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家庭教育十分重要。

其次要从教师开始,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如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否则学生就不听你的。又如专业班女生喜欢打扮,那么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后自己也要以朴素大方,干净整洁的仪容仪表给学生以榜样。所以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才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凡是学生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在班内进行表扬,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并且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要与家长多进行沟通,一起想办法来解决。

五、持之以恒

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教师,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学生,须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图快。师生须密切配合,老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必有成效。

六、协调学生的“知”与“行”

学生知道了要做什么,也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做起来时往往会因为主观的或者客观的原因而不能顺利地进行,这时就很有必要对“知”与“行”进行协调,注意调查、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或与学生一道寻求方法解决问题。

七、鼓励上进,巩固习惯

为了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可以建立一整套评比制度,开展文明小组、爱学小组、卫生小组的评比活动,组织班干部互相督促检查,每月做好总评一次。那个小组做得最好,给予鼓励或奖励,一步一个脚印,扣紧每一阶段,利用每一件事,用规范行为教育,每一位学生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也十分注意。对一些差生,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特别是后进生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给学生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

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

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年少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具有良好师德的具体表现之一。以上 是我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点体会,可能还不是很全面或是还有一些需要改正的地方,但我会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第五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总结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总结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这学期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况作一总结。

首先,1、自律”这一规则。

231、①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动机。自

教育活动。

育”的氛围。

2、校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有三大习习惯养成目标。

3、(1)值日

(2)

与“文明班级”和“优秀中队”觉地遵守规范。第三、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在各个学生的共同

虽然我们的养成教育取得

.一年级六班

朱文慧

榆林市第十五小学

2014年9月

下载班主任论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主任论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典型经验学习心得体会 学生刚入学,从知识到行为习惯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可塑性很强。若在低年级段教师不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坏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定稿)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邓灵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叶......

    如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对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要重视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 一、潜移默化的榜样教育 儿童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在他生活环境中对他接触最多的人行为的模范。模仿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经常被忽视,作为五年级班主任一定要把好关,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把学生的行为习惯抓细、抓实......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工作心得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叶......

    论文《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摘 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过去,学校的德育工作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是理论脱离实际,加......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论文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涟城中心小学幼儿园 苗平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孩子的命运从思想、行为......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幼儿园、家庭、社会要相互协调一致,遵循幼儿的发展的规律,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