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新学生观学习笔记

时间:2019-05-12 01:1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2-3新学生观学习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2-3新学生观学习笔记》。

第一篇:3-2-3新学生观学习笔记

3-2-3新学生观学习笔记

新学生观学习笔记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由试点实验阶段走向全面推广阶段。新课程,向我们学生、也向我们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其中之一便是教师应该如何看待学生?

在实施新课程中,学生是核心,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老师需要主动地、自觉地抛弃传统的师生观,而建立一种积极地、有效地新型师生关系,具体说来,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学生当作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我们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机器,对于学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但从来不考虑学生的要求,是将学生看作机器,而不是看作为一个人。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首先要将学生看作学生,看作为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

二、把学生当作朋友。

教师要敢于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不再强调“学生必须服从教师”,而要坚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作朋友,意味着要和学生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人生观、世界观,要对学生平等和信任。

三、把学生当作老师。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的更新已经是日新月异。现在的教师,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现在的学生,也不再是“期望的知识接受器”,其中有些学生某些方面的知识(包括计算机、现代科技等方面)已超过了部分教师,由于目前获取知识的渠道之多,即使在教师所执教的本学科上,也有不少信息——学生已经掌握了,而教师却还毫不知晓。

四、把学生当作同学。

新课程、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全新的面貌,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学生固然需要教师的教学与引导,但教师也同样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培训与指导。第五,把学生当作儿童。

作为儿童的学生应该有自己的童心,有作为儿童的特有的性格和爱好。作为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看作儿童,对于儿童的要求应该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总之,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观念,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而和学生在新课程下一起成长和进步。

新学生观学习笔记

(二)——由回答者到质疑者的转变

过去的课堂教学像是一个小型的舞台,教师是演员,学生则是观众,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现在的学生再也不会容忍在课堂中担任这样的角色,因为他们有思想,有个人的主见,也更乐意向别人表达个人的见解,如果我们再用这样的方法来压制学生,得出的结论显而易见。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当新课结束后,余下时间我把本班学生分成八个组,每两个组为一小组,两组学生围绕新授内容展开讨论,一组为正方,一组为反方,这时的教师不再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加入到大讨论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讨论的最前沿,只有当学生遇到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予以指导。

这时候只见两方队员都在忙碌着,一方成员在积极准备问题,另一方则忙着应“战”,学生甲:“你们知道能被2整除的最大数吗?”学生乙:“因为自然数是无限多,所以能被2整除的数是不可能找到的”。教室中不时传来同学们的争论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课堂检测来看,学生们都较好地掌握了知识。

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争辩,可以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经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艰辛探索,去体验成功的愉悦,同时,能够提出问题本身就是进步。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往往要重要,当然,要想解决问题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做到的,只有依靠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所以,采用这样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

新学生观学习笔记

(三)——从听课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学生的生活经验固然的限,但并不防碍他们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内心追求。因而,教师在授课时,应考虑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要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

以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凭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设计出来的,而忽略了学生这个群体,使得学生对上课根本不感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我从班级中随机抽了几名学生,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设计中,以便了解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看法。不试不知道,学生们提出的见解让我大吃一惊,学生甲:“老师,我们早就认识百分数了,所以我认为在开始时,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例子,这样同学们学习就有兴趣了”,学生乙:“老师,我们可以把本节课的知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这样大家就可以讨论了,我们喜欢讨论这种形式”,学生丙:“老师,我们可以把知识融入到游戏、故事中”„„综合以上意见,我对本节课的教案进行了设计,结果那节课,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出色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之中,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从而设计出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同时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在学习活动中把学生从听课者的角色转变为参与者这个角色是显得多么重要。

新学生观学习笔记

(四)——由解题者到出题者的转变

考试是一促评估手段。有时,为了达到我们自认为“理想”的评估效果,便会绞尽脑汁,不遗余力地设计出一些超出学生认知结构和知识特点的各类高难偏的题型。从而导致学生对考试却有一种畏惧的心理,我想这种考试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有以下几点:

1、学生担心考的不好,会被父母、老师批评。

2、学生对考试不感兴趣,因为内容呈现的形式总是老一套。

那么能不能减轻一下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对考试的畏惧感呢?我认为让学生参与到编题中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例如在学习完《圆柱圆锥球》这一单元后,我在班级宣布:本单元考试将进行改革,考试题目由大家提供;老师从中选出比较好的题目编成考卷,同时对那些入选的题目的作者给予奖励。自从通告之后,我发现同学们都在认真准备,以便自己出的题目能被老师选中,事实上,学生们在准备题目的时候,不仅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还要复习本单元的知识,学习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学生甲:“王爷爷买来一些沙子,把它堆放在一个墙角,已知这堆沙子的底面半径是5米,高8米,求这堆沙的体积?”,学生乙:“唐老鸭对米老鼠说‘如果把一根长4米的圆柱体锯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12平方米,那么这根木原来体积是()立方米,请同学们帮米老鼠算一算’”。考试那天,我发现学生们的脸上都充满了喜悦,是啊,学生们怎么能不喜欢解答自已出的题目呢?由解题者到出题者的转变,是一个质的飞跃,是评价方式的进一步发展。从以往教师出题评价学生到学生出题评价自己,有利于学生主体角色的转变并激发学生在主体地能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试想,会积极地主动地自我评价的学生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实践证明,要想很好地贯彻新课标的有关精神,只有把学习的主

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的角色的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才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层次上产生质的飞跃,才能保证数学教学始终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新学生观学习笔记

(五)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

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那么,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学生观呢?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

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

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角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学校和教师的手里。学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

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学生作为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

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

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成为人有

明显不同。所以,“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

会怎么样。学生既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师捏塑。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指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做不依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强加,不但加不进去,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抗或抗拒。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

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替代,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

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从法律、伦理角度看,在现代社会,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是一个法律上的责权主体。同时,也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和享受特定的伦理权利,也是伦理上的责权主体。学生是权利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学生是责任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视学生为责权主体的观念,是建立民主、道德、合法的教育关系的基本前提。强化这一观念,是时代的要求。

第二篇:3-2-2新教学观学习笔记

3-2-2新教学观学习笔记

新教学观学习笔记

(一)——浅谈新课程教学观的确立

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因此对课改而言,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发生本质上的改变,课程改革必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那么新课程需要教师具备什么样的教学观呢?

一、新课程不需要教书匠——发展的教师教学观

新课程教学观急需持有第三种境界的教师。但 我们不能否认,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育追求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甚至还没有达到我们所说的第二种境界的标准,这样的教师所实践的教育其效益辐射力量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观念,其首要内涵就是教师的专业品德修养必须达到一定高度,五育德为先,这在任何时候都是必须坚持的原则,这对做着关系国家百年大计事业的教师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要求。

二、新课程不需要教师仅成为教材的执行者—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很多教师只满足于在其中扮演“教材的执行者”的角色,这和教师本身的教学观有关,也和课改以前我国的大教育体制环境以及其对教师的相应要求有关。但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再走老路,在教学中按照课程的严格规定亦步亦趋地进行操作,而很少发挥教师的自主性,那就很难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那么新课程对教师新的要求是什么呢?

(一)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作为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主体存在。

(二)新课程要求教师努力和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三、新课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要求——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

展现的场所”。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要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因此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是实施新课程的本质要求。

(一)为学生发展进行教学设计即备课

(二)在新课程实施的课堂中,教师还要把握好这样几个有目的的“几重”,才能使新的教学观真正地得以实施

总之,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也很复杂。简单的是,在通透的解读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后,教师们树立了发展的教学观,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理性时时约束、要求着自己,不满足于成为一个简单的教材执行者,能用发展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地构建着一个个有生命力的课堂,我们的课程改革就离成功不远了。而复杂的是,大量的研究现象表明:课程改革在跨过各个层面以后,“理想课程”势必要和“实际课程”有一个落差,这个落差存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程度,因为无论多么诱人和理想的课程实施方案最后都要落实到课程实施层面,才能实现其初衷,所以决定这些计划最终能否全面切实推行,教师教学观的确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建立更科学、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观的过程中,如何为教师提供及时有力的服务和培训是作为学校管理者—校长们的一个首要课题,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寻求这样一条为课程改革和教师成长高效服务的康庄大道而奋斗吧!

新教学观学习笔记

(二)——新课程理念下我的好课观

一堂好课,首先是“学习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课”。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应该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时互相帮助和交流,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而且能看到教师思维和探索的过程。教师不应该摆出一副专门教导别人的架式,学生也可以摆出等待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架式。在一堂好课上,教师首先是个学习者(学者),其次是个引导者,最后是个管理者和领导者。这样的课,才是“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好课。

一堂好课,应该是“自主课”,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课”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个策划者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不是一个“教育技术工人”。在遵循大纲要求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他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教学反思,应该能够自主策划一堂课、一周课、一学期、一年的课。教学活动如果由少数人策划,多数人去“落实”。这种课充其量不过是“批量生产的拷贝”,其必然缺乏创造性。许多人认为学习期间的任务只是接受,将来工作时才需要创造,殊不知创造性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心态和思维方式,如果课堂教学向无创造性,势必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复制型的思维方式,非创造性的人格,将来也难以有创造。

一堂好课,应该有“个性化”色彩。不应该是“标准件”。没有个性就没创造。在遵守教育者基本原则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教师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整齐划一,面面俱到的分项目评价教师的一堂课是否优秀,有鼓励平庸的危险,因为许多创新给人最初的印象往往是“出圈”、“片面”、“偏激”等等。

一堂好课,应该是网络中的一个点,而不是直钱中的一个点。现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往往首先看它是不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而这目标都是教参或上级规定的,是线性的(即“机械的知识点”,“章节过关”),而且统得过细过死。其实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网络,知识的网络,人的发展的网络,教学效果要“算总帐”。评价一堂课,要问教师的自己是怎么策划的,这堂课在他的整个教学网络中处于什么位置,达到目的没有,而不能用评价者的一把刻度过密的直尺来衡量。

一堂好课,是给学生上的,不是给听课人上的。课上得好坏,首先要向学生调查,看孩子是否真正得到了发展。应该“以人为本”,不应“以知识点为本”;应该“眼睛向下”,不应该是“眼睛向上”;应该是“本色”而不应该是精心排演的“一台戏”。

新教学观学习笔记

(三)——新课程给我们的启示

关注个人语文知识:新课程给我们的启示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是针对传统语文课程过于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言的。传统语文课程只是从“知识与能力”单一维度提出目标要求,语文基础知识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可想而知了,强调“系统与完整”是自然而然的事。新课程就不同了,“过程与方法”关注语文知识是如何生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语文知识对学生可能具有的兴味和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不再只是关注语文知识本身,关注所谓的语文知识体系而是关注语文知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对成长中的学生的关怀取代了对语文知识本身的关注。学生面对语文知识的情感态度、学生关于语文知识的生命体验以及如何去建构语文知识的意义,是新课程大力关注的问题。可以说,关注语文知识的个人意义,或者说,关注学生的个人语文知识,是新课程的内在精神和深刻理念。

或许有人要问:新课程只是关注学生的个人语文知识那么语文知识就可以随意化了口马?不是这样,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补充说明。一是关于个人语文知识与公共语文知识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普遍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关系问题它涉及现代知识观与后现代知识观的关系问题。现代知识观是客观的、普遍的和中立的后现代知识观是主观的、境域的和价值的,笔者以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有着某种依存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比如说,语文教材中的鲁迅的作品本是鲁迅自己创作的个人知识,因为发表流传开来而成为一种普遍知识。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类的文化成果(即普遍知识)在其产生之初且未经传播的时候基本上是个人知识。学生学习课文,只有将“普遍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才能实现经验的改造和社会文化的再生产。二是学生对课文的多元解读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控制的关系问题。新课程下的学生阅读是一个视野融合的过程,但“融合”绝不是片面的“超越”!教师要对学生的个人语文知识进行协调,引导学生在对话性交互作用中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最终实现对个人语文知识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否则学生关于文本的“多元解读”就蜕变为“多元误读”!

—— “老调重弹”与“画地为牢”:“列语文知识清单”的两点偏失

“列语文知识清单”的做法至少存在以下两点偏失:

第一,从语文知识概念看要列语文知识清单是“老调重弹”。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若作狭义的理解语文知识必将回到传统语文课程的老路上去(即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语文知识框架),这从根本上违背了新课标精神;若作广义的理解语文知识还包括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也就是加涅所说的“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要列出这样的语文知识清单,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至多不过是举例而无法穷尽其可能性。这依然是将语文知识作静态固化的理解没看到它的动态变化的特征。打个简单的比方要列出语文知识清单就如同梳理宇宙的结构体系一样困难。第二,从课文教学和课外弼读的关系看,要列语文知识清单是“画地为牢”。叶圣陶和朱自清两位先生在《国文教学》中曾经指出:“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它说明课文教学只是手段,课外阅读才是目的。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说的“目的”不仅指读书活动本身而且指读书活动所内含的学生谋求自我发展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这种积极的意识和良好的习惯正是学生形成良好个性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这也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如果给学生列一个语文知识清单,那就是在封锁学生的知识视野,抑制学生的探索精神。因为“画地为牢”的缘故,学生可能学到了有限的语文知识,但是既不爱读书,也没有思想。

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知识问题,似乎并不是需要重新确立语文知识结构体系的问题,而是要反思传统语文知识观并重建现代语文知识观的问题。我们要将对静态的、客观的、普遍的、中立的语文知识的关注与对动态的、主观的、境域的、价值的语文知识的关注协调统一起来。这里其实包含着一个公共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对立统一问题。一个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并不可能对所有学生构成意义只有学生对自己相遇”的语文知识发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建构出个人意义时,语文知识才能产生意义,并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巨大力量。否则就有可能坠入“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没有头脑的公共关系的世界”的危险。笔者以为,新课程强调“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主要用意和着眼点或许在此。

—— 选择与重构:课程层面的语文知识呼唤学理审议

新课程下的语文知识,主要不是列一个语文基础知识清单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语文知识不需要加以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说淡化语文知识的确可能存在和导致某种危险。不过我们不能因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句话就断定新课程因此有淡化语文知识的嫌疑。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知识(包括事实、概念、策略、原理、技能和态度等)应该是语文课程研究专家们认真对待的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这个问题主要表现为语文教材编制的问题。笔者以为,当前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使选入教材的“语文知识”具有价值,并对学生形成语文素养产生意义并发生作用,也就是说,我们不是要倾心关注语文知识的结构体系问题,而是要大力关注语文知识的主题意义问题以及为使语文知识的价值和意义生效,它该以何种方式向学生呈现的问题。因此,在课程层面,语文知识面临一个选择与重构问题要将传统语文课程中的陈日知识清除掉,要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新鲜知识选进来。这就需要有一个课程审议制度对语文知识的选择和重构进行学理审议。

新问世的多种版本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程研制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变文体单元为主题单元。这体现了语文知识从“结构”向“主题”的中心位移。前者侧重让学生掌握文体要素知识后者则突出课文主题意义,就是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等也和课文主题相同或相关。这不仅体现出新教材编写的精心和精练的特点,也与新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探究活动的理念高度吻合。其次变传授知识为探求知识。强调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自我感受增加研究性学习的成分。最后超越传统语文教材的单纯书本学习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关注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意培养学生的个人语文知识。这其实也表明了一种新的课程观:“课程不再被视为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成为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这一侧重点和主体的变化将更为强调跑步的过程和许多人一起跑步所形成的模式,而较少重视跑道本身。”

不过,新的语文教材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主要体现在:“远未达到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化、语文教材内容教学化”以致“语文教师的备课几乎等同于课程内容的研制并教材内容的编撰”,“作为个体的语文教师事实上根本就不可能独立地去解决因别人的玩忽职守而转嫁到他头上的那种种难题”。因此,需要对它们进行学理审议。从语文知识的角度看,学理审议恐怕至少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研制上,语文教材要向学生呈现什么语文知识;二是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向学生实际教了什么语文知识;三是学习结果上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语文知识。其中后两个方面的语文知识是从课程实施中生成的,不是专家学术研讨活动能够列出的。因此语文课程实验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让教师和学生乃至社会公众参与到课程审议中来为语文课程编制走向完美献计献策。

第三篇:3-2-1新课程观学习笔记

3-2-1新课程观学习笔记

新课程观学习笔记

(一)一.新课改第一个新理念——新的教材观。从现在各地所出现的化学和科学课改革的教材上,我们可以看出下面几个方面的变革:

1、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新的教学目标观,体现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获取,培养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教育。

2、课程。

新教材的课程内容“体验”味很浓,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的体验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拓延,强调老师、学生、环境,材料等多种因素的整合。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是以往的实验都是学生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做的,动手的机会很少。其实化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一些实验放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就如美国中学化学教材《化学与社会》一样,强调了知识的应用。这样一来,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而且这样也能使学生越发明白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从而把他们的兴趣激发起来了。这样就很利于化学的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基于上述理念,为了更好的与新教材同行,教师首先应该要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满足于把知识和技能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健康、快乐、有完善人格的人。我们应当强调:一堂好的课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什么,还应千方百计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然,教师必须创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互动和会话,就是体验。单向的授——受方式应该被我们教师坚决淘汰。要大胆、创新地“用新教材教”,而不仅仅限于“教新教材”。

一、新的学习方式

具体地说,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单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比如背诵、练习等,这些行为方式只是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才叫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新的学习方式的特征。

科学课的学习观重点就是要抓住学生的一时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一种新的学习观。因为化学不能去灌输知识,这些背是不背不住的,化学知识是在轻松的学习中多次的学习掌握的。所以说学习方式之所以要改革,是要使学生从课堂上能学到怎样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以利于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终生发展。

我在这几年的教学中运用的比较多的主要有学习方法有: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

二、新的评价观

各位专家们都在报告中都提到了怎么样去评价一个学生、教师。考试一直是最常用的评价方式。在以接受知识为教学目标,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应试教育下,考试就成了一种桎梏和枷锁,成了学生学习的沉重包袱。成绩好就是优等学生,成绩不好就是劣等生。考试就是拿学业性的因素来片面评定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显然有失公允。

新形式下评价模式有了以下新的几个特点:

注重对学生学习发展过程的评价;评价不是根据成绩来给学生下定义、分类别,而是注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变化,通过评价指引学生更好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和学习方法的评价)。因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涵盖多方面的,评价要全面、科学。

评价的方式更加民主,也有更大的灵活性,老师可以创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和奖惩。方式多样化。

上述的就是培训报告会给我震撼和影响最深的,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新的师生观等也很重要,在此不一一赘述。这一个星期的新课改培训报告会带给我们的远不止上述的新理念,它带来的是一次头脑风暴。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新的理念要通过我们这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贯彻和实现,因此,我个来有必要从现在起要树立新的教育观,领会新理念,做到与新课程同行,在深圳清华实验学校这个新的发挥空间里,创出一片新天地。为深圳清华实验学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新课程新理念的实践之花会在清华实验学校片片绽放。

通过课改实验我认识到了基础课程改革确实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大考验,因为这必须摆脱已有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去思考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即使以前曾经思考过,但真正实践的时候又是一回事,是否能经得起这次考验,可能在很多人心里没谱。了解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才能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得以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我感受到了我的责任和使命,也知道了只有更新观念,刻苦努力,提高素质,方可适应时代的需求学习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使我重新思考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一个合格的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管理者,更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要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教学的总的指导原则。要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真正树立民主教风。我们数学教师还应成为美的传递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要创设共性与个性、群体与个体相结合的教育观。总之一句话:"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旧的课程教学可能使得一部分学生的个性都被扼杀在这个无形的杀手中而不自知,但扼杀者也不知道,他们以为这就是一种帮助、是一种启迪,结果正是这种帮助、这种启迪造成了本不应造成的个性发展,是该结束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的有机整合,是一个崭新的观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其实对新课程改革还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概念,但旧课程制度已经制约了一部分学生的发展,虽然新课改的结果如何不得而知,但有个新的转变与突破总比捧着旧体制不放好,而且这是已经在多个实验区内经过实践获得的经验,经验必须借鉴,但如何做却是我们自己思索出来的,把握一个总体方向,也能教出特色。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回顾以前的教学方式,那一种简单的教学模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却只是一条传输带而己。老师教,学生学,没错,就这样的一条传输带要教导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具有竞争经验与承受失败毅力的人才是很难得的。一是学生学习的只是书本上的内容而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但实质上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过

程,为此,我觉得,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生活,而这就得靠老师在学习中的引导。每一项学习在生活中都有它的原型,老师要引导学生找到原型,然后总结出所要的知识;也可以教会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因此,教学不再是单独地课堂上的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更多地参与生活,从枯燥地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弊端较多,如:学生发展机会不均等,人为扶持一小部分学生的发展,而使大多数学生处于不利地位.评比标准单一,追求标准化和模式化.精英主义教育鼓励竞争,忽视合作;重视智力发展,忽视情意、价值、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前所谈的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说还只是理论而己,真正做到又能有几?面对着21世纪的挑战,老师应该知道,这必须改变。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对学习内容提出了不断更新的要求,也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综合学生自身条件与社会需求,不能再使用教学中的单一模式,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教学中树立学生自主、创新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力、创新精神。可是,长期以来,老师依靠的是教材、教学参考书,如今却需要充分发挥的是自身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与学生的交流与协商,是对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个性培养,在实践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掌握得好不是一件易事。教学内容的改革,适应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了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主动吸取营养。要真正认识"学生为主体"的深刻内涵。把思考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变成思考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同学都不同的提高。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

新课程与学生评价的改革。建立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借自己的喜恶判断学生的对错,这也许是老师与学生的沟通问题,却也正是旧的课程体制下的产物。但是人是有个性的,而且个性的发展是受一定的环境与经历的影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而已,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是否能深入地了解到学生思想发展的深层面呢?可能很多老师都没有想过这一点,总以为坏的就是坏的,没有任何原因的坏,可是这个坏究竟归结于何处呢,却没有认真思考过。其实老师只要能把自己与学生平等对待,也就可以避免许多可能是误会产生的错误,给学生一个平等面对老师的机会,让学生说出心里话,也就可以消除许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以人为本,追求促进个体的发展。它关注的是人和人的发展,而不是分数与分数的准确性;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体现出尊重和关爱,还体现出对人的价值的尊重,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而不是考试成绩;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主体精神和意愿,而不是只看重分数。新课程的评价注重纵向比较,让学生自己和自己比,从而认识自我,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新课程评价将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成功者。因此,在评价中我们更多地采用纵向比较,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老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并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重新激发自身活力,并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催化剂。

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我决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用所学所悟去重新审视我的教学,把所学教育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更自觉的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和研究,愉快教学,作为老师我愿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作为老师,我肩负着不可推却的责任。

虽然新课程的培训已有两三年的时间了,可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今年是愈来愈强烈了,看来,形式上的新课改已经成为缩头乌龟,真正意义上的理念改革已如暴风雨般的势不可挡了。作为一线上的教学者来说,暴风雨既然来了,就让他来的更猛烈些吧!

对于课堂改革,我一直是持着积极态度的,虽然有时候对于改革中的一些误区看不惯,因为我总想尽自己的薄力让改革少走一些弯路(可能这是妄想,亦或是自不量力罢了),无论怎样,情真意长。

记得在03年的时候,那时候的课堂改革可能刚刚起步,有一次,视导检查评课时,领导对我们说,你们平常经常教研,那么谈谈你们的新课程观吧!我略一思索,说了自己的看法,我说,对于教学,我是这样认为的,从原来的填鸭式教学到现在的探究式学习我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让学生学会,第二阶段是让学生会学,现在的情况是让学生学不会。

领导说,什么意思?

我说,原来的教学以传授为主,不论是填鸭式也好,灌输式也好,总之一点,让他学会就达到目标了;到了后来,我们意识到单纯的教知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于是我们让学生讨论呀自学呀提高能力,这就是让学生摆脱老师,自己会学;现在新课程的理念是让学生对现象产生疑问,自主思索,主动解决,老师呢,上课就要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把学生推进淤泥,让学生尝试任何办法从淤泥中出来,这不是把学生教不会吗?

他们都笑了,我知道这笑不是为自己的幼稚,而更多的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对思考的肯定,虽然道路曲折,但直通罗马!

第四篇:新劳动法学习笔记

2008年1月1日实施<劳动合同法>,即新劳动法.我们需要通读<劳动合同法>并琢磨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细节,减少劳资冲突,缓解劳资双方矛盾和紧张,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管理细节1:

员工报到当日,员工的社保,公积金,用工备案,档案必须转入我公司(或临时户,托管,解除,限于大连地区),当日签订劳动合同.原因:此细节要和公司老板,各部门经理开会正式说明,并配合完成.若新员工的入职前没有做好这些手续,那么入职后再去办理,占用工作时间,请假是算事假还是带薪假?而且影响HR部统一对社保,公积金的缴纳管理,减轻我们的重复性和无奈性工作.HR部可以协助即将入职的员工办理人事关系转移

管理细节2:

订立劳动合同时,告知劳动者工作环境,工作现场的条件限制,工作地点等相关状况

原因:避免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后,不能适应工作环境,避免此类情况发生时,解除劳动合同给公司造成损失.管理细节3:

签署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情况

1.连续在同一家单位工作满10年,2.用工在一年内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3.劳动者在该单位联系工作满10年,距退休不满10年的注:无固定合同的签署,并不意味着”铁饭碗”

解除情形和固定期限的解除情形一样.管理细节4-5:

1.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2.竞业限制期不超过二年

3.工资发放拖欠1至2天,员工可以立即离职

管理细节6:

1.解除劳动合同当日,开具离职证明,15日内转移保险关系.建议员工离职当日就转移社保,公积金,档案等人事关系

2.经济补偿金在离职当日支付

3.辞职信,必须手写,手写签字,邮件无效.管理细节7:

1.辞退员工,避免两败俱伤

2.企业裁员需要按照法定提交和程序来执行

3.员工不参加体检,公司有权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 管理细节8:

降薪的误区和风险控制:

1.需要双方一致同意,并签字确认.2.公司只是发布通知不好用

管理细节9:

休假的误区和风险控制:

所有休假要在一年内完成,不得跨年累计,不能赊假 调休:周六周日加班可以调休.平时和法定节假日加班,不能调休,需支付加班费 管理细节10:

人力资源制度的民主程序:

1.需要公示,2.员工参加培训需要签署签到表,表示知晓公司人力资源制度。

第五篇:新会计准则学习笔记

新会计准则学习笔记

第一章存货

第一节新准则下存货的主要内容

新存货准则由总则、确认、计量和披露共四章内容组成。

(一)第一章“总则”部分,说明了制定新存货准则的目的、依据以及该准则不涉及的内容范围。特别指出消耗性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通过建造合同归集的存货成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二)第二章“确认”部分,明确了存货的概念以及存货确认的条件。

1、概念: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确认: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三)第三章“计量”部分,说明了存货成本的内容、存货的初始计量方法、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方法、存货的期末计量方法、存货成本的结转等。

1、存货成本的内容: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2)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3)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此外,新准则对加工成本中制造费用作出了相应规定,指出: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并且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直接区分的,其加工成本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2、存货的初始计量

(1)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但企业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除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以外的仓储费用,以及不能归属于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不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当在发生时确认当期损益。

(2)新存货准则分别于第三章第十条至第十二条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企业合并、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和收获时的农产品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确定。除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以外,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

新准则在第三章第十三条中规定:企业提供劳务,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作为存货成本计量。

3、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方法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劳务的成本,通常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4、存货的期末计量

(1)计量方法: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分别选择采用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或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若资产负债表日企业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2)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企业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因素等按照相关规定分别选择合同价格、一般销售价格和市场价格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3)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要求:企业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5、存货成本的结转:

(1)已售存货,应当将其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

(2)企业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应当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其损益。

(3)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4)企业存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四)第四章“批露”部分,规定了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存货相关信息内容,具体包括: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方法、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当期计提或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信息、用于债务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

第二节举例说明新旧会计准则中存货的变化

一、准则的使用范围

新的存货准则不涉及消耗性生物资产和通过建造合同归集的存货成本。

原有的存货准则不涉及:

(1)因建造合同而形成的在建工程;

(2)农业企业收获的农产品和采掘企业开采的矿产品;

(3)牲畜等与农业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

(4)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

建造合同归集的存货成本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进行核算计量。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存货成本按照《 企业会计准则第5 号-生物资产》进行核算计量。新的存货准则将收获后的农产品和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纳入存货核算范围。农产品在种植养殖时按照《 企业会计准则第5 号-生物资产》进行核算计量,当收获后农产品就纳入《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进行核算。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的成本按照《 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并》 确定。

二、存货的定义及确认条件

新准则中存货定义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旧准则中存货定义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两者包括的内容一致,只是新的存货定义更为简洁和明了。存货确认的条件仍然是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

(1)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存货的计量

由于存货市场价格的变动以及存货在企业日常活动中的流转,对于存货的计量不是一次完成的。存货在初次取得进行初次确认时,对存货应进行初始计量;存货项目在初始确认之后,会随着企业日常活动的开展,被出售或投入到生产过程中,为了确认收益或归集生产成本需要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的;到会计期末由于历史成本不能真实地反映存货的价值,需要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对发生减值的存货的期末计量就非常必要。

(一)存货的初始计量

1、新的存货准则里规定: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原来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在其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不再区分企业的性质是工业企业还是商品流通企业,存货采购成本包括的内容都是一致的。根据新准则的要求,可以将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等费用按照合理的分配办法计入存货成本。仓储费(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须的费用)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

例1:2005年12月,长城公司外购A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列示的购买价格为50000元,进项增值税为8500元;运输过程中发生运输费用2000元,保险费1500元,途中发生物料损耗估价800元,其中500元属定额内损耗,材料入库前发生人工挑选整理费用1000元,挑选整理费用中毁损物资的估价为500元,则

解答:材料采购的成本为=50000+2000+1500+500+1000+500=55500(元)

[分析]:对于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物资损耗、短缺等,合理损耗部分应当作为存货采购费用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其他损耗不得计入存货成本,如从供应单位、外部运输机构等收回的物资短缺、毁赔款应冲减物资采购成本;购入的存货需要经过挑选整理才能使用的,在整理挑选过程中发生的工资、费用支出以及物资损耗的价值也应计入存货的成本。

2、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包含的内容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在新准则中没有细化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制造费用。此外,新准则增加了企业为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存货的说明。

例2:2005年12月长城公司的生产部门同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分别耗用了A、B两种材料。A材料外购成本为43000元,B材料外购成本为38000元;发生生产甲产品的生产工人计件工资17000元,发生生产乙产品的生产工人计件工资12000元;甲、乙两种产品共耗用动力费5000元。该生产部门为组织管理甲、乙两种产品生产发生间接费用6200元,甲、乙两种产品生产工时分别为380、240小时。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动力费和组织管理费均按生产工时比例法进行分配。

解答:甲产品加工成本=17000×(1+14%)+(380/620×5000)+(380/620×6200)=26242.80(元)

乙产品加工成本=12000×(1+14%)+(5000/620)×240+(6200/620)×240=18014.40(元)

甲产品生产成本=43000+26242.80=69242.80(元)

乙产品生产成本=38000+18014.40=56014.40(元)

[分析]: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加工费用和间接加工费用。直接加工费用是指在产品的加工过程中直接作用于产品加工过程的费用,如直接人工费、燃料及动力费、其他直接费;

间接加工费用即指制造费用,是指为组织和管理产品生产而发生的费用。

例3:假定例2种乙产品生产前,为其发生特定设计费用3000元,这3000元属于使乙产品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应计乙产品成本中,则:

乙产品完全成本=56014.40+3000=59014.40(元)

[分析]: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如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设计费等。需要说明的是,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和仓储费用,和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等,不计入存货成本,应当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

3、除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收回的存货采用上述原则计量其成本外,对其他来源的存货按照相关准则确定成本。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收获时农产品的成本、非货币性资产:)、债务重组和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 企业会计准则第5 号-生物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企业会计准则第12 -案债务重组》 和《 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并》 确定。

4、原准则规定不允许将存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新准则规定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中,如需要通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应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予以规定。

例:海州船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海州公司)按照与远洋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合同,于2007年7月1日开工,为远洋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建造大型车辆滚装船,预计建造工期为22个月。为建造该型车辆滚装船,海州公司于2007年6月30日向银行借入3年期到期还本付息,不计复利的专门借款200万元。2007,海州公司借入该项专门借款应提利息66.95万元,其中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计算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利息为25.025万元。

[分析]:上例中,海州公司2007计提的银行借款利息66.95万元,按照财政部2001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原会计制度的要求应当全部计入发生当期的财务费用;但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2007年计提的银行借款利息中的25.025万元应计入存货成本,其余41.925万元计入发生当期的财务费用。

(二)发出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

发出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在新的准则里规定了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三种方法,取消了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主要是在采购业务量频繁的企业,计算工作量非常大,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新准则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即新准则将存货发出成本的确定方法仅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三种方法,取消了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这两种方法。对于后进先出法这一点,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一致。

例:长城公司本月生产过程中领用A材料2000kg,经确认其中1000kg属第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5元;其中600kg属第二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6元;其中400kg属第三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8元。本月发出A材料的成本计算如下: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

[分析]:个别计价法能比较合理、准确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但采用此方法的前提是对发出和结转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以辨别其所属的收入批次,实务操作繁重。另外,原准则中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一般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新准则扩展为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目的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5、新准则取消了接受捐赠存货成本的确定的相关说明。在原准则的基础上,新存货准则中删去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证和捐赠方未提供凭证情况下企业接受捐赠存货成本确定的说明。

6、原准则规定:盘亏或毁损存货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其损益。新存货准则规定: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存货的账面价值是存货成本扣减累计跌价准备后的金额。存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其损益。

例:某企业2005年5月31日D材料发生毁损,该材料的账面成本为3500元,已计提跌价准备300元,尚未进行处理,则企业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3200

存货跌价准备300

贷:原材料3500

假定材料的处置收入为3000元,现金收讫,如没发生相关费用,则企业应编制以下分录:

借:现金3000

管理费用20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3200

(三)存货的期末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依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有关可变现净值的确认方法与旧准则的相关规定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新准则进一步明确了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并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四、存货的披露

新准则由于前述的一些相关规定发生变化,对披露也有所简化。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存货有关的下列信息:

(1)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

(2)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方法;

(3)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当期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以及计提和转回的有关情况;

(4)用于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

从新存货准则与旧存货准则的上述比较分析中不难发现,变动较大的是新存货准则的使用范围和存货的计量。新准则体系的构建,将以前未明确规范的收获的农产品和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纳入准则核算,进一步填补了原有的空白。对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成本构成做出了大的调整,采用与工业企业的存货成本相同的规范。发出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由原来的五种方法调整到三种方法,减小了企业利用发出存货成本计算方法操纵利润的空间,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报表的质量。

第三节执行新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1、由于新准则取消了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在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对采用上述方法确定发出存货成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构成了一定的影响。如在物价持续上升时,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存货成本的企业,其发出存货的成本偏高,期末存货价值偏低,损益表中当期利润、资产负责表中的存货资产额和权益额均相应减少;而物价持续下降时,损益表中当期利润、资产负责表中的存货资产额和权益均相应增加。因此新准则取消两种发出存货成本确定方法对相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取决于市场价格的走向。

所谓“后进先出”法,即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参考的是最近购入的原材料存货的价格,而“先进先出”法,则是参考最早购入的原材料存货价格。在原材料价格一路下跌时,采用“后进先出”法,显然扩大了公司的利润率,而用“先进先出法”,则缩小了公司的利润率,原材料价格上升时则反之。可以说,“先进先出”法更侧重于反映公司长期的经营情况。比如使用“后进先出”法的家电上市公司,在显像管价格下跌过程中,一旦使用了“先进先出”法,后果将是成本大幅上升,当期利润下降。又如在有色金属涨价的过程中,一些以有色金属为原料的公司,在把“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则将增加利润。另外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对于生产周期长的行业,如造船及某些机械制造行业,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这将降低它们的成本,提高毛利率,提高会计利润。所谓“后进先出”法,即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参考的是最近购入的原材料存货的价格,而“先进先出”法,则是参考最早购入的原材料存货价格。在原材料价格一路下跌时,采用“后进先出”法,显然扩大了公司的利润率,而用“先进先出法”,则缩小了公司的利润率,原材料价格上升时则反之。可以说,“先进先出”法

更侧重于反映公司长期的经营情况。比如使用“后进先出”法的家电上市公司,在显像管价格下跌过程中,一旦使用了“先进先出”法,后果将是成本大幅上升,当期利润下降。又如在有色金属涨价的过程中,一些以有色金属为原料的公司,在把“后进先出”法改为“先进先出”,则将增加利润。另外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对于生产周期长的行业,如造船及某些机械制造行业,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这将降低它们的成本,提高毛利率,提高会计利润。

2、由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这使得部分需要通过取得专门借款,以保证使存货经过相当长实践的生产活动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它将导致仍使存货处于长时间生产周期中的企业损益表中当期的财务费用减少,利润增加;资产负在表中的存货资产额和权益额也相应增加。

新准则更加客观、有效地反映存货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证。

下载3-2-3新学生观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3-2-3新学生观学习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生安全教育学习笔记

    乌兰浩特市第八中学学生安全课笔记 一、《如何防溺水》安全教育课笔记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2......

    学生安全教育学习笔记

    《如何防溺水》安全教育课笔记 2017年9月29日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2、必须要有家长或熟悉水性......

    观影笔记

    观影笔记张琦12122818土木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对《饮食男女》的这篇观影感仅仅是自己个人的感悟。而且这篇观影笔记写得没有正式的格式,完全是自己看的过......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学习新闻学的部分内容和体会: 1、 坚持“世界交往”的观念。 2、 马克思说变动产生新闻,循环往复的事实是没有新闻价值的,只有变动的打破常规的事实才......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学习新闻学的部分内容和体会:1、坚持“世界交往”的观念。2、马克思说变动产生新闻,循环往复的事实是没有新闻价值的,只有变......

    《孔子》观影笔记

    《孔子》观影笔记读了《朝花夕拾》才觉得鲁迅也有平凡人一样天真的童年和懵懂的少年时期;看了《孔子》才知道圣人有免不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艰难苦痛,不再只是教科书上讲的那样遥......

    观课议课笔记(范文)

    1、传统的教研活动中评课过程存在哪些问题?p5-6 2、实施新课程以来的教师专业发展重点主要经历了哪两个阶段?第三阶段将会是怎样的?p9 3、为何用观课而不用听课?p12 4、何为观?p1......

    学生观

    学生观 定义: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传统学生观把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