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研读《罗恩》

时间:2019-05-12 11:2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名著研读《罗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名著研读《罗恩》》。

第一篇:名著研读《罗恩》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1—5节读后感

陈旭丽

外国人的名字我总是记不清,拿到《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我以为美国又出了一个奇迹教师,打开书后才发现原来他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写的书有《优秀是教出来的》《55条班规》《教育者的11项卓越品质》。

今天我要和大家来分享的是《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1—5节中罗恩给我们带来的观点。

1、让孩子相信自己,别摧毁他们的梦想。“走进教室,我们无法确定将来走上这一职位的会是哪个学生,所以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对此作好最佳准备。孩子们的潜力就在那里,而我们的职责就是发现潜力,鼓励潜力,并让我们的孩子知道,我们毫不怀疑地坚信他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2、不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曲奇饼干。“如果不应当得到的表扬只会让我们的学生遭遇更多的失败。”

3、高期望带来不可思议的进步。

4、在老师与家长之间搭一座信任之桥。

5、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

1—5节中,罗恩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相信孩子,培养孩子的成功心态,尊重、理解并赏识孩子,与家长多沟通形成家校合力。这些观点实际上都是很平常的,我们不仅在说,我们也在行动。这些观点也恰恰是我们拱小提倡的,并作为拱小的校训校魂。那么为什么克拉克学校能成为一个奇迹呢?读完这本书后我想,原因只有一个------因为罗恩把这些事情做到了极致。

比如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我们碰到一个对孩子很负责的家长,除了会在内心感叹有了这样的家长来配合,我们的工作就能顺利高效地开展,也许还会想这些也是一名家长应当做的,谁叫他是孩子的爸或妈呢?而罗恩老师了解到某个家长为了孩子的考试而用心辅导,他会在寄给家长的考卷上贴上一张短笺,为那位家长出色的工作喝一声彩。并让家长们知道,老师是很尊重他们,非常感谢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所作的努力。教师感谢家长,这一举动与我们平时完全相反了,我们更习惯于家长感谢教师地辛勤教导。细想之下,也只有教师感谢家长,家长感谢教师,这样双向的关系才使教师和家长真正变成教育的共同体,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相互欣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读了《罗恩》之后,更觉得教师是一个“非人”的职业,他带着学生筹备资金、跨州旅行;他会和学生讲座全球经济以及总统竞选;他会把计算法则写进歌里„„我离这些还很远很远。

最后,我想跟各位老师分享一句话。如果你当想一名好教师就永远都没有吃老本的时候,因为课堂是充满挑战充满激情的地方。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名著研读

马克思主义名著研读

主讲:范明英

导言:大学之道只阐微

2010年9月6日星期一 八/210

何谓大学之道:道理、性质、本质、真谛、精髓。大学之道,可道又不可道。可道者,其中必有真言,真谛、真理:

 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 创造思想、引领社会、铸造新人。

 洪堡:大学就是

 社会诱惑力已经动摇了大学独立自主之根基,大学的清净、执着、创造和思考已经逐步思考。

 大学者,大学、大家、大师关系也

 大学者,大方向(过去叫博雅教育,现在叫工具教育),大学校,大学问  大学者,一坛老酒、一锅老汤也

 我们到学校最大的收获是学校讲给你的故事

 大学“五力”:理解力,想象力、审美力(美的四层次:客观美、审美、?、美学)、思维力、创造力

 《马克思思想导论》戴维·麦克莱伦.著.第三版.《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戴维·麦克莱伦.著.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讲.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及思想

一、马克思主要生平

二、恩格斯主要生平

三、马克思主义诞生

1.批判吸收德国古典哲学

2.批判吸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批判吸收英法社会主义

4.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和主要著作

1.第一阶段:马克思注意的诞生与成熟阶段:《》青年是激情者

2.第二阶段:马克思注意的发展阶段(1848-1871)中年是革命家

3.第三阶段:晚年马克思是学者,是人类学家(1871-1883)

五、恩格斯的生平及主要著作六、十九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1.圣西门:最具远见

2.傅立叶:最深刻,最具批判

3.欧文:最具实践精神

第二讲.共产党宣言

一、《宣言》的历史定位

1.现代社会主义经典著作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3.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纲领

4.人类思想史的思想丰碑

二、《宣言》发表的时代背景

1.《宣言》发表的时代背景——自由资本主义的历史时代

2.《宣言》发表的思想渊源——古典哲学与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

1)英国的经典哲学是最出名的3.《宣言》发表的社会条件——社会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

4.《宣言》发表的直接动因——共产主义同盟的纲领

三、《宣言》的文本结构

1.《宣言》分为序言和正文两个部分

2.序言共有七篇

3.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1)正文

 阐明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1-5段) 考察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6-28段)

 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壮大的过程、无产阶级的社会地

位、阶级特性和伟大

2)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 《宣言》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和发展方向,批判了

资产阶级攻击共产党人和共产党的种种谬论,阐述了无产阶级革

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吴建力成熟和科学思想指导的午

餐阶级政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与理论基础。

(共86个自然段)

3)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 《宣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地分析了当时各种社会

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批判了他们的阶级实质、危害和

错误。

4)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4.重点讲授第一、第三部分

第三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时代背景及其意义

1.这是恩格斯将《反杜林论》中的概论和第三编的第一、第二两章汇编而成的一部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通俗著作,主要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

2.马克思在1880年给该书写的《法文版前言》中称它是《反杜林论》一书

“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列宁称之为每个人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二、序言和正文

1.近代西方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序言)

2.资产阶级发对封建阶级的三次大决战(序言)

1)德国的宗教改革:路德的上层宗教改革

2)英国的加尔文的宗教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法国大革命,最彻底的政治革命——沿着上升的路线前进,直到把革

命进行到底。分析:三次革命的三种特点、三条道路。三条道路对世界的影响。任何一个理论的产生,一定承接了在此之前的历史所

产生的东西。马克思:生产力是最可怕的革命党。

4)

3.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的分析(正文)

1)现代社会主义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来源。

2)

3)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统治的有产和无产者之间、资本家

和工人间对立的考察的结果。但是,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启蒙学者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彻底的发展,和其他任何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他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4.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正文)

5.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篇:经典名著研读计划推荐书目介绍

大学之门”系列推荐书目1部、“思想之魂”系列推荐书目3部、“学术之旅”系列推荐书目2部

附件二:经典名著研读计划推荐书目介绍

Ⅰ、“大学之门”系列推荐书目

【1】理查德·莱特.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

理查德·莱特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和约翰肯尼迪政治学院的教授、美国知名的统计学专家。他历经十年研究,利用研究的调查结果及第一手访谈资料,围绕“使每位学生都充分利用大学时光”这一主题,撰写了这本书。该书以哈佛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来安排章节内容,回答了一切本科生可能面临的问题,如:如何处理好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的关系,丰富个人的学习经历;如何充分利用校园民族、种族多样性这一巨大的学习资源;如何在需要时寻求帮助;如何获得大学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建议等。

读完这本书,应该记住这句话:卓越的大学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因此,每个本科生都应该与一位甚至几位大学教师建立这样那样的联系。大学里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齐全的设备,有多少古老的爬满爬山虎的教学楼,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好更为宝贵的资源,那就是周围的同学,老师。

【2】德雷克·博克.回归大学之道(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德雷克·博克,美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曾担任哈佛大学校长长达20年之久。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对其的评价是:“环顾世界顶尖高校的校长,不论阅历见识,鲜有出其右者。”《回归大学之道》是博克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畅论当今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病,并提出了“大学教育的八个目标”:学会表达,学会思考,培养品德,培养合格公民,生活在多元化的校园,为全球化做准备,培养广泛的兴趣,为职业生涯做准备。

《回归大学之道》一书虽然是写给教育者的,但是也是写给所有受教育者的,因为‚大学教育的八个目标‛反过来说,也就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八种素质‛,该书为针对教育者提出的合理建议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针对大学生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真切建言。该书内容阐释精辟,引例详尽恰当,既充满了智慧又做到了情文并茂,值得一读。

【3】郑也夫.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著名学者,曾任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总策划。《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是郑老师几十年来读书、写作、做学问的心得体会汇总的产物。全书分为八讲,分别是:第一讲、读社会学有什么用;第二讲、怎么读书;第三讲、学术与日常生活;第四讲、选题的智慧;第五讲、叙事与理论;第六讲、深度访谈;第七讲、文献搜索;第八讲、论文体例。从内容可以看出,虽然这本书是以文科生为主要读者的,但是其中很多方法和经验具有普适性,值得所有本科新生学习和借鉴。

郑也夫教授是个极其幽默风趣的学者,这本书也不例外。《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是一个以做学问为志业、为乐趣的‚老学者‛向青年学子的传道、授业和解惑的好书,全书行文风格类似讲座,感情真挚,字字珠玑,发人深省却又不失生动,是值得推荐的好书。不仅大一的学生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以便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有个起码的认识;在大二大三的时候还应该回过头来再读一次,帮助自己重新对过往的学习进行一番审视,进行必要的反思和调整。

【4】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1979年

《科学研究的艺术》是剑桥大学教授贝弗里奇的经典大作,该书系统的介绍了科学研究的流程、方法和技巧,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活的例子告诉大家:科学研究总是从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再进行创新或者总结,阅读文献和期刊成了了解科学知识以及研究范围和内容的主要手段,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深化对实验的了解,最后总结经验教训,对实验过程加以改进,以至于获得更佳结果。这个过程包括准备工作、进行试验、利用机遇和机会、丰富的想象力、推理、观察、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战略和技术。虽然这仅仅是本关于如何从事科学研究的书,但是其思想深刻,极富洞察力和建设性。

精密仪器在现代科学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始终是人的头脑。虽然我们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去训练和武装科学家的头脑,但是,对于如何充分利用头脑,在技术细节上却几乎未加注意。这书极其可贵的书就是为此而生的,其目的就是把科学研究的实践和思维技巧方面的知识梳理成章,以便作为学生研究工作入门的导引。这本书虽然专门针对传染病研究的学生而写,但其绝大部分内容适用于任何一门科学,值得推荐。

【5】陈春花.从现在出发——大学生的七项修炼.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所有的成功都源于你如何设计自己的生活,而大学时光又是人生活中最特别的时间段。因为当你拥有这段时光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具有知识的培育和知识的营养,具有开始人生的征程的厚实的知识基础,因此大学时期所达成的高度,就决定着人生的高度,而这个高度就是你对社会、对人生价值的一个标志。本书旁征博引,从成功的四个基本认知切入,讲述了“永远怀有梦想”、“要探索更多的东西”、“正确的心态”、“时间的价值”、“快乐的沟通”、“激励自己”、“立即行动”等七项当代大学生应该进行的修炼,告诉当前的大学生该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如何激发自己的热情,为未来铸就梦想和豪情。

看了太多哈佛张

三、牛津李四的才子佳人成长故事之后,总觉得离自己太遥远,书给人的自卑感往往超过了产生的正面价值。该书虽说也是励志,但是并没有讲述太多的光鲜例子,反倒是联系自己长期观察到的中国企业成长模式,给青年人中肯的提了七个成长建议。也许有人会说这本书的内容趋于平淡,但是在我看来,这平淡恰恰好似师长的谆谆教诲,絮叨却又条条在理。整本书文字爽朗,长短结合,语言朴实,却又不乏珠玑。

Ⅱ、“思想之魂”系列推荐书目

(一)文学类经典推荐书目

【1】史铁生.病隙碎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病隙碎笔》是一本思想随笔集,它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探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共分六部分,243则,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对史铁生而言,《病隙碎笔》已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又一本散文随笔集,而是一部充满了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因为他深深明白,生命让自己写作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故而不论病痛如何折磨自己,他都要尽力挤出时间一次次地唤醒因病痛而日渐麻木的心灵,然后对所在的世界和所处的时代进行审视,对生命状态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于是也就有了关乎人生命运的“成长”、“生病”、“爱情”、“金钱”、“生存”、“道义”、“信仰”、“死亡”等等诸多感悟文字。可以说,凡是个体生命必须正视的问题和必须开解的难题,史铁生都没有回避与躲闪,而是调动了生命的全部激情与智慧给予一一地解答,从而让读者不时产生心灵的强烈共鸣。《病隙碎笔》一书被誉为2002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

中国当代的作家中,恐怕很难再找出第二个人像史铁生这样爱好玄思并且擅长此道的了。所谓擅长,是指他能够从现实的琐事里撷取那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片段,而又能表达得优美、机智、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这是一个文学家所表达的人生智慧,而不是枯燥的哲学专著。当然,更不是肤浅的廉价文学。通读完《病隙碎笔》之后,我们会发现:书中243则充满智慧与安详的随笔文字,是作者以生命的追问方式来不断捕捉思想的火花而逐一写成的,其过程长达三年多。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史铁生在书中所说的一句话:‚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了意义。

【2】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朱光潜,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本书内容是十二封作者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从1926年11月到1928年3月,他在《一般》杂志(后改名为《中学生》)上,发表了总题为《给一个中学生的信》的有关青年修养的十二篇文章。这些文章后来辑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由开明书店于1929年3月出版。《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一看便爱不释手的经典,洞察明理,其言真,其辞切,一一溢于笔端,这是一位和蔼可掬的美学大家在与你面对面地谈天。先生平易而又意味深长的教诲溢于笔端,会在不经意间解开了读者心中的很多困惑,若用“迷糊灌顶”“豁然开朗”这些词,也绝不会有夸张之嫌。

一本好书,在你青年时看,能带给你感动;到你中年时再看,却觉得很恐惧。那是因为,随着你的阅历的提高,你慢慢地看懂了一些之前你没领悟的东西。从表象看,似乎是书在陪你成长,实际上,书自印刷出版之日开始,就不会再有变动。成长的是你自己。而这本书的境界始终在你之上,它在不断地引领你去发现,去感悟,去提升自己的心智水平。《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就是这样一本书。薄薄一本,多次再版,应该只因为这是一本经过时代淘汰却巍然独存的书。40年代,《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被奉为青年的开窍之书,大半个世纪之后,对于现在的青年,甚至中年,依然是一本有价值的书。

【3】歌德.歌德谈话录.四川文艺出版社,2008年

德国诗人歌德在西方文学界一直享有极高的盛誉和威望,他在有限的一生里孜孜不倦创作了众多不但优秀而且令人高山仰止的作品,从二十二岁写出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轰动全欧开始,直到晚年才最终完成的《浮士德》第二部,歌德达到了西方文学史上与但丁、莎士比亚相齐名的高度。《歌德谈话录》是歌德的助手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活动的集子,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歌德版的《论语》。谈话中最为精彩是是歌德关于人生、社会的思考,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实在令人叹服。这位阅世已久的老人,能用只言片语指出他人性格的特征及其行为的目的;他对德国民族弱点的自我反思,令人敬佩。另外,这部谈话录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人和物,多的难以计数,比如,歌德那可爱、活泼的儿媳,高贵优雅的魏玛高层;与歌德一同远足、那欢唱的百灵鸟,避暑别墅边、刻有歌德与希勒名字的橡树,游玩晚归途中、薄暮里的亘古不变的夕阳„„这些内容对于我们深刻了解欧洲文化大有助益。《歌德谈话录》有多个中文译本,其中朱光潜先生的译本最为经典,可惜此译本为节译本,而非全译本,故推荐杨武能先生翻译的全译本。

《歌德谈话录》以‚谈话‛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方面地体现歌德的思想,内容不多,但是信息量巨大,囊括了歌德晚年对写作、艺术、科学等多方面的人生见解,语言凝练生动,道理深入简出,字里行间频频智芒闪动,充满别出心裁的言论,精彩绝伦。这是一本可以常伴在身的好书。

【4】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美学散步》是已故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美学著作,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其词句典雅优美、充满诗意,是中国美学经典之作和必读之书。要想体验到中国古典艺术至境的乐趣,选择宗白华是惟一的。中国古代美学遇到宗白华真可谓是一种幸运,因为他学贯中西,跳出来又扎进去,这猛子才扎得深。也正是在宗白华的文章里,中国美学的各方特色被熔炼出来并被标举到了极致。阅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人们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就会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美学散步》。

在宗白华那里,美学是学术,但更是生活。《美学散步》把中国体验美学推向了极致,后人很难再出其右,宗白华本人作为一个审美悟道者本身已成为一种道显而美的象征。就像刘小枫先生总结的:‚作为美学家,宗白华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使人生的生活成为艺术品似的创造……在宗白华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如何在愈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不正是现代人所要关注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吗?追寻人生之美,让我们从宗白华开始……

【5】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漓江出版社,2003年

《金蔷薇》的作者帕乌斯托夫斯基对于大众而言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但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无不称赞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金蔷薇》是一本探讨文学创作的散文集,全书共十九篇,每篇分别以诗情画意的笔触阐发一个或若干个有关文学创作的问题,从作者的经历、创作等故事说起,让人跟随作者穿行于冬日海岸、夏日森林,与高尔基、蒲宁、托尔斯泰、契诃夫、普希金等文豪隔空交流,使阅读的本身成为了一场穿越爱与美的人文旅行,并在这场旅行的盛宴中感知到文学之花从萌芽到绽放的珍贵过程。该书文笔优美,具有无可抗拒的强大的感染力:那荒凉而阴沉的冬季的波罗的海。那阴郁沉寂的俄罗斯中部森林,白桦和赤杨的叶子闪烁着金刚石一般的光泽;神秘的白夜辉映下涅瓦河庄严的逝水;奥卡河彼岸落日浅红色的斜晖;暮春时节,基辅荒芜的街心花园里,凋零的稠李花在散发着浓郁的香气„„爱与美的灵动渗透在在帕乌斯托夫斯基的每一行文字中,每一片树叶,每一朵彩云,都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美的体验。《金蔷薇》国内有多个译本,其中漓江出版社李时先生的译本质量更佳。

《金蔷薇》是一本让你回忆起时,往往会热泪盈眶的经典,其文字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爱与美的诗魂,就像一朵饱满的金蔷薇一样,只能端详它美丽的花瓣却不敢轻易触碰那些闪着金光的枝蔓。惟有以一颗敬畏之心,小心翼翼地捧起前人的杰作,即便没有成为作家的天赋和意愿,也要以这份爱与美写意生活。帕乌斯托夫斯基的笔调是浪漫的,但这些情感全部是基于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人类情感的深刻体验,他对生活,对一切美的事物的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以及善于在普通事物中挖掘不寻常意义的天赋,都会长久地深深地温暖着读者……

【6】李泽厚.美的历程(修订插图本).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美学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学术界的精神领袖。

《美的历程》是李泽厚的重要著作,它把数千年的文艺、美学纳入时代精神的框架内,揭示了众多美学现象的历史积淀和心理积淀,具有浑厚的整体感与深刻的历史感。该书夹叙夹议,见解精到,文字简洁,明白晓畅,曾影响了一代青年,引导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步入美的殿堂。此书于1981年初版,多次再版重印达几十万册,已有英文、德文、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

一本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吸不吸引人。《美的历程》恰恰是从内容到语言的精美,让人读来甚为享受,爱不释手。在这本书中,远古图腾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的狞厉的美,先秦理论精神的儒道互补,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人的主题与文的自觉,佛陀世容的壁画、雕塑,盛唐下的青春、音乐性的美,中唐的韵外之致,以及宋元的山水意境和明清的文艺思潮,都被作者以令人赏心悦目的文字一一道来,阅读这部书,也就变成了内容与形式的双重的美的享受。《美的历程》是一部说不完道不尽的美学著作,但是我们在欣赏其内容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它在语言上所达到的登峰造极的高度,当凝聚了中国五千年的,或狞厉,或温情,或奔放,或浪漫的文化以这样一种娓娓道来的形式从作者笔下汩汩流出的时候,我们甚至能听到那其中的环佩铿锵与泉水叮咚……阅读这样的著作,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从内容到语言的美的享受。

(二)哲学类经典推荐书目

【1】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上下).三联书店,1997年版

《哲学的故事》是普利策奖和自由勋章获得者,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特的经典力作。自问世以来,经久畅销不衰。用讲故事的方法,介绍了有史以来的主要哲学家的生平及其观点。本书着重描述了人类史上数十位著名哲学家的境遇、情感与生平,因之,它并不该被看做是一部哲学史,而是一部关于哲学家的故事。这些故事本身奇巧而有趣,加上作者娓娓动听的叙述,使它变成了一部极富魅力的人文经典。该书自问世以来,一直畅销不衰,给热爱哲学但又心存敬畏的读者们敞开了一扇亲切的大门。《哲学的故事》出版后,第一年连续再版22次,迅速译成18种语言,掀起了世界范围的哲学热潮。该书因为名气太大,国内有多个译本,翻译质量良莠不齐。其中金发燊的译本最为传神,强烈推荐三联书店的金发燊译本。

如果要写哲学普及读物,估计没有人比威尔·杜兰特更合适了,他博学,深刻,风趣,每有新颖犀利的见解。他的巨著《世界文明史》就是世界史中的翘楚,这本《哲学的故事》也发挥了他一贯的特长:深刻且朴素。从雅典写到美国实用主义,他一边讲故事,一边讲思想的继承与演变,把观念演变的故事写得深刻而浪漫,每个哲学家的答案仿佛都是暂时的,唯有问题是永恒的。威尔·杜兰特则从这些精彩纷呈的暂时性答案中发现思想的锋芒,尤其是从洛克、贝克莱、休谟到康德的关于经验与观念的思辨过程,写得深入浅出,非常精彩。不得不提的是威尔·杜兰特非常擅长写故事,思想之外,也把每个哲学家的生平故事写得生动有趣。阅读本书,最大的收获也许是这样一种境界,那就是‚哲学不能让你富有,却能使你自由‛。哲学给予我们的仿佛永远是否定性的知识,先哲思想留给我们的,唯有批判的思维方式。千百年过去,所有的答案也许都已经站不住脚,但思想的方

法永远有效。简单地说,哲学让我们懂得思考,也懂得享受思考的快乐。

【2】钱穆.中国思想通俗讲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

钱穆,中国学术界尊其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他一生写了1700多万字的史学和文化学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界对钱先生的评价是:“钱宾四先生治国史而以学术流变为基底,直承儒统,独立开辟,不倚傍前贤时俊。„„国学大师之名,章太炎之后,唯钱穆当之无愧。”《中国思想通俗讲话》是钱穆先生后期的讲演与随笔的合集,顾其书名,其意并非是指用通俗的方法来阐述中国的思想,而是要在通俗的文化里揭示出其中蕴含有极精深的中国思想,语言是思想最直接的表现,所以这里的通俗文化主要是语言文化。此讲话贯通雅俗,内容紧凑又有发散倾向,从小处入手但不拘泥于小节,探讨的是规律性的东西。这本书,只讲道理、性命几个词,从中剖析出一部中国思想史,极有启发性。

钱穆的这本书是用一种大中国文化的视角在讨论中国思想问题,而非拘泥于某一家。从他的叙述中,我看到的是一个二元对立的中国文化,主要的有四篇:道理,性命,德行,气运,四个词都是生活中的常用词,但是钱穆把它们拆开来讲解,每个词的两个字都是有相通之处也有对立之面的,不得不佩服钱穆的学养已至化境。虽然书很薄,但是确实是本好书,因为它不仅通俗,但又不失学术味,没有花哨的东西却能写得人耐心读下去,而且很有收获,这才是极高的境界。

【3】威廉·魏施德.后楼梯——大哲学家的生活与思考.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本书的作者维廉·魏施德将大量深奥的哲学文献弃置一边,仅在34篇短文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介绍了众多哲学家的思想及巨著的核心,使他们的中心问题及其论述变得通俗易懂,同时又避免了因缩略而产生的理解上的偏差。作者匠心独运的描述,使读者在这些哲学故事中找不到任何一点科学的傲慢和说教姿态。这是一本哲学的通俗读物,它把哲学家们的性格捕捉得惟妙惟肖,极其幽默。例如休谟长得像“喜欢吃虾的肥胖的市政员。”费希特狂傲地讽刺:“就连施密特的尿布也散发佳趣的味道。”等等段落让人忍俊不住。该书有三个版本。一个是辽宁教育出版社版本,译者李文潮,这个版本极好,前面还有哲学家叶秀山先生所作的序。第二个是华夏出版社李贻琼翻译版本,该版文笔平平,表达不出原文的幽默感。第三个是中国商业出版社吴秦风翻译版本。这个版将原文大量删减,尤其是其中涉及哲学家生平活动的幽默段子,使经典大大失色。

有人说,当你在迷茫、彷徨的时候,就读读哲学吧!因为不是一个人这样说过,而且能这样说的人肯定有他们的充分理由,我相信他们。因此,在你茫然的时候可以尝试走近哲学,寻求一条正确的人生出路!后楼梯不是人们进入一所住宅常用的通道。它不像正楼梯那样明亮、洁净、隆重;它冷静,缺乏陈设,有时还有点受冷落。但由此上楼不必刻意修饰,你平常怎么样就怎么来,平常怎么样就怎么做。不管从哪儿上楼,最终的结果都一样,无非是去找那住在楼上的人。走后楼梯可以避免前庭特有的弊病,即在步入哲学殿堂之前,你会不经意地流连于装饰大门、前厅和楼梯的枝形吊灯以及神像柱。后楼梯则朴实无华,不易转移注意力,可以使你更快地接近目标。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从后楼梯进入哲学殿堂,与哲学大师们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吧!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

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著名出版公司麦克米兰出版。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超级入门书。其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译本出版,五十多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响很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此书没有中文本。直到20世纪80年代,本书才由冯友兰先生的学生第一次根据英文本译成中文,首版印刷十万册,很快售罄,成为当时学术界的大畅销书。这样一本书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已自不待言,而尤为可贵者,其对于今日中国的读者亦不失为一本教益丰厚的文化经典。李慎之先生常说:“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其依据之一就是冯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该书版本众多,其中赵复三的译本较为权威。

推荐此书的原因在于:1.书小容量大。与冯先生一生四百万言的著作相比,二十三万言的《简史》,不可不谓 ‚小‛,然而它又是冯先生的哲学与哲学思想融铸的结晶。冯先生在该书的自序里也说,此书是‚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易克臻此。‛故可谓,‚择焉虽精而语焉尤祥也‛。2.视野开阔。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学史专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虽是蜻蜓点水,仍不失哲人洞见。3.文体畅晓。因为它最初是讲义,所以它的语言极其流畅;因为它是由英文翻译过来的,所以它的文字极其符合当代人的阅读。简而言之,该书可以说是一部可以影响一生的文化经典。

【5】宾克莱.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商务印书馆,1983年

《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是一部评述现代西方哲学、社会思潮和伦理思想的经典著作,原书初版于1969年。该书是作为其时美国大学关于人性、思想史或现代西方文明等课程的教材而写作出版的,是一本了解西方重要思潮的不错的入门书。全书共分七章,每一章都对有关的著作家的基本哲学作了阐述并且提出一些评价性的问题。作者在回顾了20世纪前期,相对主义和实用主义对西方社会道德观点的影响之后,着重阐述了1970年代以前对西方世界有较大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的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及其人道主义和新基督教神学等哲学、社会思潮及其代表人物马克思、弗洛伊德、尼采、萨特等人的基本思想和伦理观点,并结合对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的研究,分析了现代世界各种对立的人生理想之间的冲突。

这是一本很难找到的老书,但是的确是本好书。好书不应该被埋没。我们遵循什么规则而生活?我们应该信仰什么?群体和个人如何能不冲突?怎样选择?如何选择?宾克莱从现代哲学的各大流派出发出发,带领读者在现代西方的各种价值观中巡游,通过思辨、比较以帮助读者去除成见的桎梏,为现代人的价值选择提供指南。人生的价值如何定义?理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什么样的人生意义是有意义的?如果你思考这些问题,那么这本书很值得大家去一看。

【6】刘小枫.拯救与逍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刘小枫作为学者,以独有的学习经历、个人魅力,在思想界傲视群雄,成绩斐然。本书的本质是一场对话,东西文化精神的对话,主要是中国的儒道精神与西方的基督教上帝思想之间的对话。本书从诗人自杀的意义开始探讨,归纳出了东西方思想在面对现世黑暗(恶)的存在现实的两种思想归属——逍遥与拯救。其实,《拯救与逍遥》也是一本精简的哲学史,它专注于西方启蒙至今的种种思想,而不离“解脱”这一路标。又因它时刻与东方精神互相映照,凡推理无不极致,凡论述非要透彻,读起来非常畅快。如同两个理性的人一番思辨,虽不能说服彼此,但互相理清了思路,又可以激荡生长出若干新问题新想法来,这个过程实在极有助益。该书虽然涉及深奥的哲学思考,却并不需要害怕这本书的高度。漫卷诗书,同样可以找到你自己独有的收获。

哲学总是要探讨终极命题的,该书从古今中外的一些诗人和哲学家入手,研究他们如何承担人生来要面对的‚恶‛。这些主人公们的追问在作者的笔下条分缕析,实际上指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拯救或者逍遥。当然在这两个大的方向下还有很多各自的差异。作者通过一种绵绵不断地阐述而不轻下断言的笔法,使读者在本书的精神世界里遨游,仿佛永远没有尽头;与此同时读者又迫切需要知道些什么,紧跟着它,希望尽快穷尽前面的路途。哲学是什么?其实就是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的过程。这本书同样没能解决什么,不过读者却得到了安慰。因为你和那些伟大的灵魂靠得更近了……这是一本充满着思想与智慧的奇书,值得推荐。

(三)历史学类经典推荐书目

【1】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世界史纲(上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世界史纲》出版于1920年,是威尔斯写给所有历史爱好者的简明读本,以无比开阔的视野、轻快简洁的笔调将自生命起源以来的生物及人类历史,有条不紊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无疑是一部通俗的史书,但它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也具有非凡的价值。它没有严肃史著的学究气,它关注的是人类文化的遗产,包括思想、文化、宗教等遗产,而这是人类文明历程中真正具有价值的东西。本书论述了从地球的形成、生物和人类的起源直到现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横跨五大洲的世界历史,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经典巨作。《世界史纲》无疑是一部最适合于普通读者阅读的历史著作,该书问世后在世界范围内多次再版,已经成为世界史研究的经典名著,也是脍炙人口、深入浅出的人文佳作。威尔斯这部里程碑式的世界史著,问世80年后:至今仍是难以超越的杰构。细节可以更新,可以补充,但他所确立的基本架构,他对历史的灼见卓识,那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被传统历史教科书败坏了胃口的人们,读读韦尔斯吧的大手笔,他会重新燃起对历史的兴趣。堆积枯燥的史料,硬加上几条牵强附会的结论,是历史书的一大通病,它会让读者迷失在烟雾中。可是威尔斯却具有取精用弘的本事,他们会使你轻松愉快地领略历史的主要风光,带给你一种新的睿智的眼光。看看爱因斯坦对该书的评价吧:‚学校应该努力从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角度来呈现历史,而不是将历史作为一种手段,在成长的一代头脑中培养外在实力和军事胜利的偶像。从这个角度来看,威尔斯的《世界史纲》值得大力推崇。‛特别值得一提的,该书的翻译阵容无比豪华强大,其中文译本出自吴文藻、谢冰心、费孝通等一代名家的译笔,完全可以传达出威尔斯原著的神韵。

【2】柏杨.中国人史纲(上中下).同心出版社,2005年

《中国人史纲》是台湾学者柏杨在九年零二十六天的监狱岁月里埋头整理中国历史而成的一部皇皇巨著。说它是巨著,一是就篇幅而言,全书近八十万字,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一直讲到二十世纪叶满清王朝末期最不堪的那段屈辱岁月;二是就影响力来说,《史纲》自出版以来,一直是广大读者了解中国通史的首选书籍;还有第三,那就是《史纲》的成就代表了作家写史的一种高度,在将历史写得精彩好看又不乏深刻洞察力方面,柏杨做出了杰出的成就。

《中国人史纲》的写作特点包括洒脱自在、游刃有余的表述。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持有鲜明的态度,内容别具匠心和视野。全书脉络清晰,重点主题一目了然,大大地方便了阅读。和其他中国史著作相比,此书有如下值得推荐的理由:第一,文字生动,语言优美,富于文采,引人入胜。在章节安排上富于创造。全书以‚世纪‛分章,以问题分节,给人以明快的感觉。这种明快来于作者使史事的时间变得比较醒目,而分节的问题又多把握得比较适当。第二,在史料运用上也有独到之处。这就是既忠于史实,又不受史书具体叙述的限制,是充分理解史料精神实质后的一种创造性的表述。书中处处显示了作者对史料的深入钻研,和运用史料的高度技巧。第三,作者列了大量表格,简明扼要地列举史事,既避免了繁冗的叙述,使史事显得明瞭,又大大增加了史事的含量,使内容显得丰富。第四,最有特色的是,每章最后设‚东西方世界‛一节,可使人们对当时的世界、世界与中国的关系,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使人感到真正是从天空从其他星球上看中国历史,而不是只从中国从地球上看中国历史。这既给人一种新鲜感,又给人带来一种整体史观,受益匪浅。

【3】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武汉出版社,2012年

蒋廷黻,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与梁启超一起成为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后弃学从政,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驻美大使、驻联合国代表,被誉为国民党官员中最知外交的人。蒋廷黻一生经历复杂,亲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他以学者的眼光与头脑进行观察思考,加之长期身处高位,每有人所未道之处。《中国近代史》一书写于1938年春夏之交。此时,因等待行政院政务处长职务而赋闲在家的蒋廷黻两个月的时间写了这本《中国近代史》。这本著作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本书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这本书被称为“诺大著作堆垒成的金字塔的塔尖”,“字字珠玑,让人叹绝”。这本五万字的小册子,在其他历史学家的巨著面前显的渺小,可是足够在近代史的浩瀚书海中独领风骚。

中国近代史一直以来使我们无法回避的历史,从中学到大学,必然会有一门课讲授这段历史,但是我们对近代史究竟是怎么回事依然模糊不清。蒋廷黻的这本近代史虽然只有薄薄的百来页,却字字精华,涵盖了近代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从鸦片战阵到五四运动,从国共合作到抗战前夜,每个事件都有作者独到的分析和观察。很多时候历史并不是你想当然的那样,真实的历史总能让你大吃一惊。多年来,但凡要我推荐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书目的,我都没有忘记推荐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不仅因为这本小册子只有几万字,文字清新优美,叙事明白流畅,而且因为蒋廷黻在这本书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近代史,我们可以不完全认同他的分析,但我们不能不佩服他的讲述有助于重新认识近代中国,重新理解一个国家曾经走过的路。这是一部一定为让你惊为天人的经典之作。

【4】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20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

陈寅恪乃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曾任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之一。《陈寅恪的最后20年》1996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很快在全国读书界引发了“陈寅恪热”,并带出许多话题,如关于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学人风骨,此书遂成为90年代的“标志性读物”之一,而一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亦被广为传颂。这本书表面上看是一本人物传记,但是也可以作为一本历史著作来读。在这本书里,作者诚然是在试图还原一位大师在特殊年代里的悲剧结局,但他却有意无意地展现了一幅知识分子在解放初期的众生相。在陆键东笔下,在陈寅恪晚年生活中“登场”的固然有陈序经、吴宓、梁方仲这些赫赫有名的学者,但也有黄萱、冼玉清、高守真这些几被淹没的名字。正是在这本《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中,陆键东揭露了那个令人惊骇的史实:在那个特殊年代,陈寅恪在面对中央邀请其出任中古史研究所所长时,竟会提出“不宗奉马列主义,且要求毛公或刘公给证明书”这个大胆请求。这种“自尊”可追溯至晚清的清流那里,再自梁启超、王国维等人传于陈寅恪,最终成为我们这个多难的民族在乱世中能沐浴到的少有的几道亮光。正是通过作者的记录,我们才得以知道陈寅恪作为一位“教授中的教授”所具有的强烈文化磁场,正是他的学识和品格,令他在晚年那段孤寂的岁月中依然吸引着众多优秀的知识分子。这样来看,《陈寅恪的最后20年》或许也可以被作为是一部中国当代史著作来读。

这是一部特定历史时期的著述,时代的不平,一代人的感奋,俱在书中历历可见。将近几十年过去,重读陈寅恪生平出处以及悲喜交织的故事,仍感震动,思绪难平。无声的历史一直在遵循着古朴的法则,百年中国,貌似几番陵谷,人世代谢,然历史的忧愁恰如川上逝水,无尽无涯。实际上我们一直活在自以为已成陈迹的历史中,从来未能割断与往昔的恩怨。在这个意义上,《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依然活在历史中。

【5】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插图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这是一部巨著的压缩本。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及其鸿篇巨制《历史研究》早已为专业研究人员和广大历史爱好者所熟悉和景仰,但十二卷本的《历史研究》卷帙浩繁,常令众多心仪者望而却步。汤因比在去世前,根据当时史学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改写了这一巨著,将其压缩为一卷。汤因比在这部著作中,以文明为研究单位,从一个宏大的视角出发,将人类史作为一个

整体加以考察。对已知的至少三十一种文明,汤因比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对文明的起源、成长、衰落、解体加以描述;在此基础上,汤因比还广泛地考察了历史长河中各个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碰撞、接触和融合,其中汤因比闻名遐迩的挑战—应战模式贯穿全书并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该书翻译成中文后,《人民日报》曾专门报道并推荐。除此以外,还有两点推荐理由:首先,阅读此书可以帮助您获得一种大的世界性的视野。这本书有着黑格尔式的气魄,用‚挑战和应战‛这样的大模式去论述了21种文明的兴衰,将人类史当作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发现其中独特之处和规律所在。也许你不同意其观点或者理论,但是这种世界性的视野却是值得我们体悟和学习的。其次,此书信息量大,可读性强。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卷本《历史研究》(修订插图本)与十二卷本相比,篇幅当然小了很多,更加易读,这大大方便了读者。这一版本不仅是汤因比亲自修改完成的,而且保留了大部分支撑其观点的历史例证以及更多的细节。值得特别一提的是,这一大十六开本的著作是一部插图本,共配有四百多幅黑白串文图、地图、图表和九十幅彩图。制作精美的彩图和丰富的串文图、地图以及图表,配有恰到好处的详细说明文字,赋予了该书新的内容和形式。诚如汤因比所言:‚图片不仅增强了文本的效果,而且能传递大量文字无法充分表达的信息。‛

【6】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天朝的崩溃》是作者系统研究鸦片战争十余年所得的成果。作者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该书最有价值的论述在于,用翔实的考据说明天朝犯了那些错误(这些错误曾经被掩饰,甚至粉饰成荣耀的),这些错误今天如何避免,导致这些错误的观念如何能够改变,书中的微言大义大致就在这里了。该书中新见迭出,其一系列独到创见曾经在学术界引起很大争议,但是学界近年来公认该书已具备成为一本在21世纪持续存世的精品之作。

鸦片战争已经过去150多年了,150年前的历史有多少是当下的人们想要了解的呢?有多少对当代有所助益的呢?又有多少是能够在今天仍旧产生共鸣和感悟的呢?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曾说过这样耳熟能详的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单纯的记录历史事件当然是有它的史料价值的,把历史置于当时的语境中给予‚理解之同情‛也是值得肯定的,但历史学更大的意义在于历史应该通过对过去的事件的思考与批判影响今天,而不仅仅满足于象牙塔内的自说自话。鸦片战争是典型的东西方文化冲撞碰击的时代,是典型的旧秩序行将崩溃,新时代即将建立的时代,这样的历史背景几乎可以带入每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中去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讨论,茅先生的鸦片战争不无当下社会现实的人文关怀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的再研究》一书的出色之处在于坚实史实考订和重建的功力,更在于书中试图用一种‚当时的‛眼光来考察‚当时的‛鸦片战争,这样的视角的转换往往可以突破固有的思想藩篱,带你进入当时的历史情境,换言之,阅读这部书可以带你实现一次真正的的历史穿越,这样的体验谁会不期待?

【7】金一南.苦难辉煌.华艺出版社,2009年

该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的猛烈碰撞,分析陪毛泽东、斯大林、蒋介石和昭和军阀集团精英身后所代表的三种主义在中国的冲撞与较量,该书从这些非凡事件和非凡人物入手,对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恢宏壮阔的这段中国现代史进程,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全景式揭示和深入剖析。

该书是高层智囊金一南历时,十五年倾注心智的力作,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图书,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图书,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值得推荐。

(四)心理学类经典推荐书目

【1】阿德勒.自卑与超越.汕头大学出版社,2010年

阿德勒被誉为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自卑与超越》一书,成书于阿德勒思想最为成熟的时期,它反对人类的一切行为均可溯源于“性”的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这就是《自卑与超越》的主要思想内容。什么是自卑?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在此书给出的定义是,“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情绪。” 人类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有可能摧毁一个人,使人或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异常。但另一方面,自卑也有可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在该书里,作者以平易轻松的笔调,描写了自卑感的形象、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将其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取光辉灿烂的成就。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为了摆脱自卑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和错误的目标,问题就随之而来。当人们在职业、社会、性这三个生活的主要方面频频遭遇问题,他所表现出的就是一种屌丝的人格气质。屌丝气质的后果是合作能力的丧失,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合作的话,并不仅仅是自私这么简单,推向极致的话,这个人会在职业,婚姻,社会等各个方面遭受严重的挫折。而如果要改善一个人的神经症的话,也只有从加强合作的能力方面入手。超越屌丝心态,让我们从阅读这部书开始……

【2】弗罗姆.逃避自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

《逃避自由》是法兰克福学派干将埃里希·弗洛姆的代表之作,一本以精神分析心理学为切入点剖析极权主义和批判现代社会的惊世力作,与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并称为反极权主义三大经典著作。其实从最简单的意义上说,这仅仅是一本探究现代人的孤独心理成因的作品。《逃避自由》分析了自文艺复兴以降,资产阶级文明是怎样通过新教、道德、政治、市场竞争等各方面手段将人置于彼此孤立的境地,其结果是:一方面,由于人的个性化日益加强,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则由于人们之间的关系日益残酷和敌对,在心理上感到更多的孤独和不安,人们由于忍受不了这种随自由而来的孤独和寂寞,乃至患上精神病,由此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这种社会的自由。作者指出,对孤独的克制,对世界的憎恨和使个性丧失都是消极的逃避方式结果是失去个人的自我。他认为最好的逃避方式是自发的爱和工作,从而使个性得以完善的发展。

推荐此书的原因在于:第一,弗洛姆文笔的以深入浅出和平易近人著称,该书有很高的可读性;第二,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孤独和对待孤独。《逃避自由》告诉我们,当人成长,个人化过程的另一面就是日益的孤独.自由的代价就是孤独,放弃了孤独也就渐渐的失去了自由。每个人都由于自由而孤独、自大;同时,每个人因为自由而寂寞、自卑。追求自由就不要逃避孤独,这是时代的宿命……

【3】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古斯塔夫・勒庞,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为著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有的著作中,最有影响的,也是这本并不很厚的《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在他在书中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在西方已印至第29版,其观点新颖,语言生动,是不可不读的佳作。勒庞是个他生活在法国革命不断的年代里,经历过巴黎公社和法兰西第二帝国等历史时期,亲眼目睹了法国民众在传统的信仰与权威崩塌后,在近乎宗教般的革命激情中,退化成一群野蛮、善变、极端的原始人,在少数人的怂恿下,民众会毫不犹豫地做出骇人听闻的暴

行,事后却要求爱国主义的荣誉勋章。于是,勒庞在他的传世名作《乌合之众》中总结道:民众缺乏理性,依赖于信仰与权威的引导,用想象来判断,模仿他人行为,简而言之,民众是盲从的。

《乌合之众》不是严格的学术著作,但在大众心理学领域,它却是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在思想正日益被格式化、工具化的时代中,这样有穿透力的文本实在值得一读再读。‚多数人永远正确‛,这是我们经常会产生的误解,因为面对众意,我们会不自觉地怀疑自己。其实,群体更容易采取极端的解决方案,更自恋,也更暴力,并因此而引发危机。就像纳粹刚上台时的德国,昨天还是一个理性民族,人人谦和而深邃,可一夜之间,他们却突然成了狂热的暴徒,愿意为有计划地消灭另一个民族而奋斗。《乌合之众》这部书提醒我们,作为一个成熟的公民,任何时候都不要丢弃独立意志和批判精神,否则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4】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在中国文化中,金刚经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经。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金刚经》的讲记。作者依据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品(相当于章),然后逐品作了讲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颂作总结,以阐发自己的心得。《金刚经》的核心主题之一是:“云何降伏其心”,在这个意义上说,《金刚经》可以说是中国古典经典文献中的心理学著作。

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乃是其讲课的记录,由旁听者录音整理并后期校对的。因为是讲稿,所以很口语化,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不像一般讲经书那样晦涩或者故弄玄虚。南怀瑾先生修佛多年,通今博古,学识渊博,生性豁达幽默,这本书引经据典,层层深入,把深奥的金刚经解释给你听。让你自己去意会,去领悟。这是一次美妙的阅读体验。任何时候,烦恼啊急噪啊焦虑啊茫然啊,普通人的负面情绪来袭,翻开这本书,随便从哪页看起,都觉得灵魂仿佛得到一只温柔手的梳理,说不出的舒服爽利。每个毛孔都张开了,呼吸着自由清新的空气,新陈代谢,焕然一新。

【5】霭理士.性心理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

霭理士是英国著名的性学权威,他的七大本的《性心理学研究录》对于医生、心理学者和其他的学术专家是相当重要的参考书。而霭理士在这部巨著之外另有一本比较尽人可读的性心理学,一面把《研究录》的内容则要再介绍一过,一面把《研究录》问世以后二十年里这门学问所已获得的新进步补叙进去,这本书就是《性心理学》。《性心理学》是霭理士的代表作,相传上世纪80年代文科大学生几乎人手一本。清华大学的老教务长潘光旦先生是其中文译者,潘先生的翻译不仅逐字逐句与原文相符,而且最人所乐道的是潘先生的近十万字的注文,触类旁通,相映成趣,让人拍手叫绝。此书的科学普及价值毋庸置疑,但是该书宽容的视角,平和的叙述,带着平等的、毫不歧视的人文关怀的精神来看待性的种种,此种眼光直到今天还是大多数我们无法超越的。直面现实,不是压制,也不是放纵,才是我们当代性教育的应有之义。

有的书在开卷之初就能给人带来狂喜,但在以后重读时却难以找到最初的兴奋;有的书在初读时显得平淡,甚至晦涩难通,但只要有着足够的耐心,在一遍遍的重复之下,也会显出一种美丽,由此而通向一个新奇的世界。《性心理学》就属于后一种书。严肃的著者,博学的译注者,谦虚开放的精神,完全没有因别有用心而遮掩,也没有因蒙昧愚蠢而羞涩,这是这本书成为经典的原因所在,值得推荐。

【6】詹姆斯.宗教经验种种.华夏出版社,2008年

威廉·詹姆斯,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倡导者,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宗教经验种种》一书正如书名体现的那样,它并不是一本宗教宣传册,而是试图站在一个宗教之外的立场进行研究的书,再确切一些,是一本心理学著作。作者也说:“假如这个研究是心理学的,它的主题就不是宗教的制度,而必然是宗教的感情和宗教的冲动。”在这本书里,詹姆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宗教经验(神秘经验)

存在的肌理,他承认宗教经验的客观存在,并从而揭示了背后的心理学依据,他认为相信宗教的对象,根本不是通过理性概念,而是通过对这种实在的直接感受,是经验中的相遇。宗教实质上意味着个人独自产生的某些感情、行为和经验,使他觉得自己与他所认为的神圣对象发生关系,“宗教的目的不是上帝,而是生活,更多的生活,更广阔,更丰富,更满意的生活。无论在哪一个发展层面上,热爱生活就是宗教的冲动。”

《宗教经验种种》是一部从个人经验角度观察宗教作用的著作,入选全世界50部灵性经典之一。该书记录和解读了全世界100多位灵性人士的高峰体验和出神经验。他的生动实例和精彩描述,激发了国内外好几代读者的兴趣和想象力,直到今天仍是心理学和灵性领域的极重要的一部经典作品。该书思路清晰,洞见迭出,百年之后仍让人警醒。尤为重要的是,本书虽然讨论的是严肃的宗教哲学命题,但书中分析了大量的个体传记资料,叙述生动,情节跌宕,充满了小说的趣味,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值得推荐。

(五)政治学类经典推荐书目

【1】加里·沃塞曼.美国政治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加里·沃塞曼的《美国政治基础》在中国并不是一部名气很大的书,但是却是一部极好的了解现代政治活动的入门书。该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为什么是政治,第二章为宪法:政治竞赛规则,第三章为行政部门:总统和官僚机构,第四章为立法部门:国会,第五章为司法部门:最高法院与联邦法院系统,第六章为公民权利和自由:保护整治竞赛参与者,第七章选民和政党,第八章为利益集团和新闻媒介,第九章为谁胜谁负:多元论和精英论。书后还有关于独立宣言以及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附录。

推荐此书的原因在于:首先,可读性强。这部书从头到尾都非常吸引人,毫无学究之气。每一章都有非常鲜活的实例引入讨论,语言幽默,分析透辟却又不失生动。其次,论述严谨。整本书中作者所说的每一个定义,作者对问题的探讨以及个人观点的叙述都很严谨,尤为不易的是作者做到了严谨却又不繁琐,这是一种极高的写作境界和学术境界。最后,条理清晰。很多政治学类的入门书由于内容关涉过多,读起来会感觉有些庞杂,条理性受到了损害。沃塞曼在这部书中大胆的去除了非专业人士无需了解的内容,确立了一个精炼的写作框架,因此整本书读下来读者的思路很清晰,阅读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爽‛。

【2】克里思・马修斯.硬球:政治是这样玩的.新华出版社,2003年

克里思・马修斯在美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如果走进美国,你会发现许多城市的大街上都张贴着他的巨照片。而奠定他的名声的就是这部百年难遇的经典之作、被《读者文摘》评为最佳非小说类作品的超级畅销书。马修斯曾先后担任美国参议员弗兰克・莫斯的助手、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的演讲撰稿人、国会众议院议长蒂普・奥尼尔的首席助理兼发言人,数十年生活在政坛高层的幕前幕后,经历,目睹了许多政治人物的沉浮成败,是一个真正了解政治,懂得政治的人。马修斯认为,政坛风云人物的成功智慧与从政艺术,不应该只对雄心勃勃的政界人士有价值,其中包含了人类永恒的真理,应该公诸于世让更多的人分享,去实理人生,事业的成功与辉煌。所以,他便写下了这本揭示政坛成败潜在法则,像优秀小说一样脍炙人口的佳作。自1988年首版以来,本书在美国一直畅销不衰,并被迅速译成其他语种,在许多国家流传。它不仅受到政界人士的钟爱,也备受企业家、公司白领、大学生、青年人的欢迎。本书的问世使马修斯获得了“政治游戏的分析师”、“当代的马基雅弗利”的称号。

《硬球》会是本让你相见恨晚的书。很聪明的人为什么会变为苦力,而公司和各种组织里为什么会有三六九等,原因有很多:表达能力、性格、为人处世的方式,等等。出身单纯、数十年光阴

大多花在寒窗苦读上面的人们,不免自负聪颖,满含自信地、无知者无畏地走向社会。而社会从来不象我们想象中那样依据几个简单的原则运转。《硬球》独创的一个寓意深刻的概念,既指政界人物为了胜出、权力和成就而展开的讲求实际、大胆出击、不畏艰难、‚过关斩将‛的竞争游戏,也指他们进行这种‚硬碰硬‛或者说‚打硬仗‛的激烈游戏时,所使用的各种巧妙有力的手段与技巧。热爱竞争,然后掌握竞争的正确手法,是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3】罗伯特・达尔.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

罗伯特・达尔,美国政治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曾任美国政府经济学家、分析家。达尔是世界范围内民主理论的第一人,学界的评价是“当达尔谈起民主时,每个人都应该洗耳恭”。《论民主》是罗伯特・达尔专门为了开启普通读者的民主意识的启蒙读本,这本书从民主的起源、理想的民主、现实的民主、民主的条件和民主的前景等方面,为人们理解民主提供了一个指南。

《论民主》这本书简洁通俗,薄薄的一本,写得清晰透明而无学究气。要了解民主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该书是最好的选择之一。《纽约时报书评》对该书的评价是:‚在这个复杂主题上,达尔的探讨值得称道,他的写作风格清晰、准确、符合常识并且通俗易懂。‛ 这样的书你不应该错过。

【4】吴稼祥.公天下: 多中心治理与双主体法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读史使人明智,如果能够站在以上角度去看4000年的中国政治史,会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什么启示呢? 关于历史的书籍浩如烟海,专注于中国几千年政治史的书籍却不多,能够言简意赅地透彻分析4000年来中国政治史并使用数理逻辑分析论证的方法来论述的书籍更少之又少,《公天下: 多中心治理与双主体法权》这本书却做到了。本书纵贯古今,详细分析了4000年来中国政治已经出现的各种形态,并详细分析了各种治理模式的治理理念、治理结构和压力模型以及优缺点,很多分析透彻并一针见血,让我们能够清楚的看懂几千年来各种政治模型的利弊。该书使用了数学方法,推论出了 “权威—自由曲线”,让我们看到了在单一治理中心条件下随着国家治理半径的增大,统治压力(专制程度)随之增大,而民众的活力(自由度)随之减小的数学模型,得出了“若要国家稳定就要丧失部分活力”的结论。

该书的立意新颖、气势宏大,用一个统一的框架把中华政治史覆盖并加以解释,这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尽管其论证和结论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是这样一本不厚的书,浓缩了中华几千年的政治制度史,把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向前推进了一步,无论何如,可以说是一件佳品,值得推荐。

【5】强世功.中国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强世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著名民族问题专家、法学家。《中国香港》是作者2003-2007年调至香港中联办做研究期间对香港及通过香港对中国问题的思考的作品。该书分十三章,是以大陆看香港的姿态,从政治到法制到文化全盘解析民族国家的理论框架。书中的论证超越政治,对于历史考证和理性分析运用相当细致,十分出色。除此以外,这本365页的小书还有着一个宏大的目标,那就是追问:‚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作者把香港作为理解中国的钥匙,从香港的变迁中生动地展示了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与政治之间的较量,也从香港的变迁中揭示出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最根本的不同之处,小中见大,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力。

强世功教授兼习法律和政治学,又有四年在中联办的工作经历,这样的背景使得他能够在中西结合的视角下对香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判断。让他能从一种更加现实和建设性的立场看待香港的变革,看待香港与大陆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本书虽是法学学者所写,但却不是有关基本法的学术著作,而是从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等多个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套不同于香港本土学者和其他大陆学者的香港叙事,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民族问题、统一问题、国家问题都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值得推荐。

【6】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美国著名学者萨缪尔·亨廷顿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因提出“文明冲突论”而在全球范围产生重大的影响。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即使我们不承认‚文明冲突论‛,但是文明差异和冲突这个概念,最近十几年来已经普遍被人注意,即便不是接受。虽然经济利益仍然是一个解释国际关系的基石理论,然而即便同样的经济上的需求,比如石油战略,在世界上不同地区就发生不同的具体事件和演变,可见当地文明属性和传统于其中是有重大作用的。显然,西方对伊斯兰文明的独特性现在越来越有所认识了,他们对中华文明的长久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重视,可能也超出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想象,所以我们往往觉得不能理解为什么西方人对我们那么戒备和猜忌。我们屡屡听到西方人说某某国家不是基督教国家,这话里已经透露了足够的以文明划界的意思。我们也确实观察到了,欧洲和北美的人之间,不管来自哪个国家,很容易相处,仿佛没有隔阂,这就是同一文明亲族;而我们和东亚人也比较容易相识,同一文明背景使人们具有相同相近的价值观。假使排除相对于文明来说比较短暂的政治上的因素,我们可以说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其实比和西方人之间容易理解,这就好比法国人、德国人、英国人之间有战争遗留的仇恨和鄙视,但他们之间并不难互相理解。理解世界,首先要理解世界上其他文化的人对我们的看法,也许他们的观点是一种偏见,但是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这种偏见是什么……

(六)经济学类经典推荐书目

【1】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

这本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学的书在1998年引起来经济学界的轩然大波,在学术界引发了极大的争议,波及整个人文学界。本书的作者何清涟,在面对中国的改革巨大的成功的背后的问题,提出了她独特观点:在中国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改革的巨大的成功,但是在财富的积累过程中,同样充满了血腥和残酷。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有理由作这样的追问,财富是如何集中在素质低下者和品质恶劣者手中的,这样的状况对社会的最终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中国现代化的继续深入的同时,在面临诸如腐败,软权分化,分利集团化,黑色经济和灰色经济,地方恶势力等等的陷阱,我们将何去何从„„何清涟女士1999年6月14日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亚洲之星”,1999年11月28日被《三联生活周刊》列为25位时代人物之一。

何清涟这本书不难读,比起专业的经济学的书目,这本书浅白的有些异类,但并不等于说它没意思。这是一本老书,是本已经走入历史的书。可是十几年后看这本书,你会觉得每句话都如针扎在心上,只能佩服她的远见卓识。什么叫学问?洞察时世,昌明道义即为学问。十年前她提出呼唤中国转轨时期的政治经济学,经济学界以为这是小学问。现在吴敬琏先生也只得说,中国还是政治经济学时代……

【2】张五常.卖桔者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张五常,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曾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是第一位获此职位的美国本土之外的学者。《卖桔者言》是经济学家张五常于《信报》“张五常论衡”专栏文章的结集。初版于1984年11月,三十年来再版无数,行销两岸三地。《卖桔者言》是一本用质朴的语言讲述那平凡而又深刻的真理的好书。这本书一会儿向读者谈起养蚝的启发,一会儿讨论了从庇古开始关于铁路两旁地价的争论,一会儿转到历代建造灯塔所碰到的收费问题,他利用这些形形色色历史上曾经发生或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案例,向读者展现了产权理论的核心概

念和当代进展。案例分析从来是社会科学理论的温床。至今为止人类所知道的任何一种社会科学理论都是基于某种历史上的或现实的案例的启示。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一定可以用过去、现在和未来生动活泼的案例来展现,当然这需要理论家具有渊博的知识,对理论深刻的洞见和非凡的功力,读者通过这些案例,不仅学习了理论,而且知道理论家为什么要这样提问题,甚至可以展望理论的发展方向。这正是张五常教授这本随笔集的意义所在。

《卖桔者言》是一本能引起外行的兴趣的理论著作,往往会使对经济学这门学科不了解的读者在几天内捧着书不放。这本身就说明,这本书有着不同一般的魅力。许多不喜欢经济学的人,看了此书以后,总会对经济学有不同以往的想法:经济学也可以是这样简单,有趣的,而不是不是复杂头痛的数模。在《卖桔者言》一书中,张五常先生还专门讲解了自己的治学理念和学习方法,这些经验可谓珍贵之极。值得推荐。

【3】卢周来.穷人经济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

也许卢周来不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却是位有良知的经济学家。在《穷人经济学》这本书中,卢周来写作的是一种大多数人读得懂的经济学散文。这本书收集了卢周来先生长期的书信,时评与随笔,行文灵动活跃,观点新鲜、深刻却朴实,完全没有学术论文那般晦涩难懂,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启发性。作为一本随笔,这本书的内容没有特定的脉络架构,但可以捕捉到的核心要义:一,以经济学视角分析弱势群体,不只是穷人,还包括弱势国家如中国;二,重点关注经济研究与价值判断的关系,主张经济学要为穷人说话,为弱势群体争取权利。

《穷人经济学》这本书对于中国的现实具有高度的关怀,尤为关注当下中国社会公正的的失落问题。书中对捐款维修故乡小学校舍的抵拒和质疑,对‚杀掉山羊,保卫北京‛可笑口号的质疑和分析等等精彩的例子,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问题视角,它无情的拷问出众多社会现象中的不合理之处。《穷人经济学》这本书中透露的这份对弱势群体的执着关怀使人感到温暖,特此推荐。

【4】加尔布雷思.不确定的时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加尔布雷思在中国一直是个不够响亮的名字,但是在美国他却有两个光圈:第一个是“哈佛最有名的教授”,另一个是“百年来哈佛最有趣的教授”。加尔布雷思素负盛名,说理清通,文字晓畅,是经济学者中的异数。《不确定的时代》这本书系统的梳理了经济学观念,举其代表人物,撮其理论,述其后果,观其相关时代事件,纵横经纬。全书上起古典资本主义先知亚当·史密斯,中经马列社会主义,下及凯恩斯、冷战年代、第三世界、武器竞赛,层次广被,内容丰富。

《不确定的时代》一书,是加尔布雷斯在为BBC关于经济史的专题电视片筹备基本素材时写下的一系列随笔,和该系列片的剧本讲演词的综合产物。因此此书的目标读者并非学界中人,而是电视机前的芸芸大众。于是作者极尽其举重若轻之才,将本应包含了曲线、图解、谜样的数学方程式的经济思想史,以自传、游记、讽刺、冷嘲、史话等等为一体的手法轻松道来,写得肆意,读之愉快,莞尔之余引人思虑。加尔布雷斯说,统治世界者,其实就是一些特定的思想而已。《不确定的时代》这本书从思想史的角度清晰分析了我们政治体制与经济是怎么互相作用,互相交叉发展。如果你曾迷惑于这些经济学和政治思想的混沌里,那么这本书的阅读对你来说绝对是一种享受。特此推荐。

【5】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本书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经济学教材。其英文原版现已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600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材迄今为止它已被翻译成20种语言在全世界销售100多万册。这本教科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学生导向”,如作者自己指出的,他要写的是一本学生喜欢看的经济学教科书,与其他同类教科书相比,本书强调得更多的是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政策分析,而不是正式的经济学模型。为此,作者在大部分章节里都提供了案例。以说明经济学原理如何应用于现

实经济问题的分析。此外,作者在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摘录”,以使读者懂得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学。

该书为经济学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特此推荐。

【6】彼得·马丁.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资本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甚至生活方式全球化„„是福?是祸? 全世界政界、财界、企业界、学界和普通老百姓都在热烈争论、探讨。悲观主义者说:全球化是陷阱。乐观主义者说:全球化是机会。《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在这一争论中成了世界畅销书,被译成世界20多种文字出版。本书是德国《明镜》杂志两位著名记者跑遍世界各地,收集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写成这本书,生动地描绘了全球化图景及其带来的各方面的负面后果,并提出了克服这些后果的方法。《全球化陷阱》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阐述全球化对人类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指出现在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于全体人类的福利无疑是灾难性的。灾难更多是资本的本质造成的,全球化带来的结果是弱国会受到强大冲击,会使弱者更弱强者更强。

十几年前,美国还没有用宽松信贷刺激需求、美联储还没用长期的低息刺激实体经济,可是之后的宽松信贷、低息、政府超额借贷下的财政支出,均是饮鸩止渴的方式。很荒谬的,这本十余年前的书,比起诸多最新出版的书籍更好的解释了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起源,并且与马克思的思想遥相呼应。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看全球化经济的深远影响,这就是本书带给我们最好的启示……

(七)社会学类经典推荐书目

【1】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什么是中国人?中国人的特征是什么?我们何以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看一代大师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乡土中国》这本书是费孝通先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根据他所讲授的“乡村社会学”的内容所写成的。这本书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乡土中国》包含: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与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十四篇论文。

这本书是神一样的存在。《乡土中国》作为一本学术性质的著作,短小精炼的篇章,朴实无华却相当精当的叙述语言,探讨性的叙述方式与丰富充实的内容与深刻悠远的意义融合在一起,绝对是中国社会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理解传统中国与中国国民性的经典之作。各个水平的读者,都能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与收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费先生其实也是近现代公认的语言大师,无法想象那么老实的文字,怎么会生出那么生动而诗意的风景?特此推荐。

【2】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断裂》一书从社会学的独特视角出发,对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断裂”是一个很有穿透力和学术潜力的概念。作者用这个要领来表明目前中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一个命题:90年代以来,一

个与80年代有着很大不同的新的社会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并开始逐步定型化。《断裂》一书认为目前中国仍然陷入在这种不同经济、利益复合而有区分,有相互帮助但有相互矛盾的局面,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感觉不到一个统一的中国,而是陷入分裂、矛盾、多样的中国的概念中,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目前存在的巨大社会断裂,而这蕴藏的社会风险已经威胁到整个国家的安稳和发展。

断裂指的是,改革开放之后,呈现在中国社会一条深刻而意义深重的区隔带。城乡、贫富、阶层之间等等,这条断裂带将中国社会分割成两个联系几乎为无、形态迥异的两个世界,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无疑是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对各种呈现出来的社会问题,都会看的更加透彻,这是一种拨云见月的感受,对于我们明确我们社会的历史方位是非常有意义的。从最直观的阅读体验来说,《断裂》是一本很‚有营养‛的书,不过读起来却一点都不吃力,章节目层次清晰,每篇文章长度也恰到好处。孙老师行文最大的特点是,展开问题提纲挈领,分析问题一针见血,值得推荐。

【3】吴毅.小镇喧嚣.三联书店,2007年

本书讲述的华中地区某乡镇基层政权、村级组织和农民在复杂的互动结构中博弈共生的过程和状况,为读者提供了新颖而富启发性的视角,是一部有一定思想冲击力的学术著作。本书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生动展现了农村基层政权以及村、组织和农民个体多方面多层次的工作和生活实态,人物鲜活、情节曲折、可读性强,同时又对描述的对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释,是对当下中国农村的不可多得的深度描写。

《小镇喧嚣》是一部将乡土经验和理性视角完美结合的半学术著作,无须一再强调它的叙事性强而学术性弱,无须指责它剖开残酷的现实而没有指出一条清晰的路径。就像鲁迅的文字一样,它的意义在于将‚应然‛逻辑式的学术研究之外的‚流动的经验‛呈现在读者面前,用充满利益博弈的基层现实去填充实践者的思考。在目前的中国,能有这样的耐心和责任感,将活生生的现实,抛开道德高论和官方语境的现实展现在读者面前,已是十分不易。总之,这是一部能够帮助我们读懂中国基层的书。特此推荐给我们同学们,因为我可以从这部书看到,一个社会的改变,需要远大的梦想,更需要脚踩大地,顺着这个社会原有的藤蔓而慢慢走远的决心……

【4】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1996年,学者曹锦清不满足于停留在“中国社会应该如何”的多嘴多舌之中,走出书斋步入现实,去研究“应该的社会何以只悬浮于嘴上而难以进入实践”的社会根源。他只身一人从大上海两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和最好的现存标本——中原乡村,借助其友人在党校系统的关系,突破各级官场的层层设防艰难“入场”,进行了“相对深入一些”的访谈调查。为了保持调查的原貌,作者以日记体的形式写下沿途所看、所听、所谈、所思和所虑,读这本书让人如临现场。在领略着中原乡村基层的社会实景的同时,作者思想的广度和深度也让人折服,偶尔一些作者画龙点睛般的评论,对于一些问题的分析常常让人有醍醐灌顶的感觉。2000年,《黄河边的中国》一书顺利出版。这部被称作是“一个中国学者面对中国农村而发出的真实回音”的纪实文学作品,荣获第五届上海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黄河边的中国》这本书涉及到农村生活、地方政治、干群关系等诸多方面,确是一部了解当时中国乡村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好书。书中没有任何的煽情,也没有任何的修饰,它不过是一本实实在在的调查报告,读这本书有助于我们认识真实的中国,真实的中国农村。总之这是一部了解中国国情与民情的一部不可不读的书。让我们随着这部书一起贴近中国农村最真实的大地吧……

【5】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自1976年问世以来,备受赞誉,堪称知识界的扛鼎之作。西方社会在21世纪面临的基本矛盾是什么,这是本书的主题。贝尔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不协调的复合体,它由社会结构、政治与文化三个独立领域相加而成,这三个领域各自拥有相互矛盾的轴心原则:掌管经

济的是效益原则,决定政治运转的是平等原则,而引导文化的是自我实现或自我满足原则。由此产生的机制断裂形成了150年来西方社会的紧张冲突。贝尔的观点是: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化,政治领域的自由主义化,文化领域的保守主义化。这种组合型思想结构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和重视,并被当作一种典型的现代思想模式加以评论。贝尔的理论之所以引人瞩目,不仅因为他在思想结构中揉合均衡了社会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异体合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蓄意打通不同学科壁垒,并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与未来施行综合研究与预测。

贝尔在1972年全美知识精英普测时,以最高票名列20位影响最大的学者之首。而《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更是贝尔最有代表性的著作,被认为是社会科学和思想领域50年以来最具影响的著作之一。推荐《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这本稍微有点深奥的著作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集中分析的现代社会中经济、政治与文化三个领域矛盾在中国已经出现,而且有理由认为这种矛盾将会愈演愈烈,因此当下的中国青年很有必要听听这位智慧老人的声音……

【6】刘易斯·科塞.社会思想名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本书在美国是一部被广泛使用的教科书典范,书中分别介绍了15位早期社会学理论家:孔德、马克思、斯宾塞、涂尔干、西美尔、韦伯、凡勃伦、库利、米德等的学说、生平、思想背景和社会背景。内容详尽,评价中肯,对学者的介绍简明扼要,自80年代在中国推出中译本以来,一直是大学里社会学系和相关社会科学各院系的指定参考书,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大学读物。写这本书的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作为一名教师,他需要向学生解释类如“马克思和韦伯相比谁更重要”这样“关公战秦琼”式无法回答的问题。事实上很多人都不明白,一个人的思想永远都不可能脱离他的时代,如果我们忽视产生这种思想的历史背景,我们会很容易犯“关公战秦琼”式的错误。用社会学方法研究社会学家,避免“关公战秦琼”式的错误,就是科塞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

《社会思想名家》的价值在于:通过对孔德、马克思、斯宾塞、涂尔干等人的学说、生平、学术背景、社会背景进行详细地介绍,科塞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关于社会学大师们生活的环境、方式的整体画卷。几乎在每位社会学家思想的介绍中,科塞都不厌其烦的讲述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学家的成长环境、受教育情况、与周围同事和学生的关系等等,详细阐明这些对他们理论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使读者能够很清晰地把握住理论家们思想的实质,他们理论的创新点,以及日后其理论方向和内容发生变化的原因。该书语言通俗,行文流畅,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值得一读。

(八)法学类经典推荐书目

【1】刘星.西窗法雨.法律出版社2003年

刘星,中山大学教授,法理学家。《法律是什么》是刘星教授所著的随笔集,该书以亲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对似乎是信手拈来的法律现象材料进行点拨评说,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却时时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痕迹地调动着读者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的问题。文章短小、精彩,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作者颇为尖端、颇为前沿的研究心得,在这样的论说里,进入法律的智慧天地,享受智慧的乐趣。

开的是西窗,下的是法雨,《西窗法雨》这书这作者可是个高手,法律是枯燥的,作者却有化枯燥为趣味的本事,它具备着其他法学入门书籍中所没有的详实、流畅、趣味。《法律是什么》固然是普及法律的读物,但是其背后却有着深厚的法理学积淀,乃探究法律精神的经典入门之作。法律精神与只言片语中得其精髓,与点点滴滴之间掀起波澜,值得推荐。

【2】何兵.利害的分配:我们身边的法律.上海三联书店 2005 何兵,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利害的分配:我们身边的法律》是何兵教授近年来发表的法律随笔、时评、演讲以及一些法庭演说词的汇编。该书从我们身边的法律案例入手,从朱

元璋反腐到王海败诉,从外语考试制度到学术官司,甚至从调解员大妈、中学语文老师入手畅谈法律,事虽小,但深入浅出、鞭辟入理地洞悉了法治的精神和利害的本质,揭示出法治、人性、道德的本质以及三者的矛盾和联系。虽为一家之言,但精辟和独到,使人信服。

该书文笔生动,擅长用形象的比喻和适度的夸张,古典诗句,市井俗语,都信手拈来,妥帖安排在文章里,增强了可读性和说服力,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法律随笔集。风趣的作者没有呆板地说教,而是把以案说法、发人深省,例如通过对一个小案例的简单解说就让人明白了证明责任中的‚诉讼请求‛与‚事实主张‛是两个不能混淆的不同概念,从中可以看见作者为推进建设法治社会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推荐。

【3】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与曹锦清的《黄河边的中国》类似,苏力的《送法下乡》也是一本深入基层调研,在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的著作,它们的相似之处更在于,在某种意义上,它们都提出了制度本土化的问题。初看书名《送法下乡》,仿佛是某行政单位所作的法制宣传材料,其实苏力先生所用的“送法下乡”一词,并非法制宣传中常提及的“普法”,而是法律在乡间运作所采取的方式。中国存在着广大而与城市不同的农村,究竟怎样的基层司法才是这个乡土社会所需要的?总结起来,就是中国的司法制度应向何处去的问题。苏力先生一贯认为,制度的合理性在于它“在诸多具体的社会制约条件下的正常运作”,因而在本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和数据进行分析,试图告诉我们什么是当下中国基层农村的现状,什么是解决基层农村解决问题所必须的司法制度。

《送法下乡》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书,它会给读者带来智识的挑战和思想的愉悦。这本书经常会出现让你瞠目结舌的问题和结论:当你确信‚你知道‛的时候,这些结论出现仿佛在问你‚你真的知道吗‛ ?也许有些观点你并不认可,甚至是难以接受,本能地产生反驳欲望,但面对苏力先生的分析,你的感觉只能是‚遇上有文化的了,不多读几本书还真掐不过他。‛这样的书难道不值得一读?

【4】梁治平.法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法辨》是著名法学家梁治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本论文集。在这本书中,梁治平先生主要剖析了中西方对法的不同理解及应用:西方法的基本含义则是权利、公平、正义,中国传统法文化认为法是一种统治者专政的工具,主要表现为刑,中国古代的历朝法典,无一不是刑罚。并指出,与外国的法律之上相比,中国的法律是礼法的附庸,是没有独立地位的。因而,在中国经历五千年都没有可能出现国外那种权利观念。中国的法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而国外的西方的法是万人之上,因为他们的起源便很不相同。

《法辨》启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归根到底要表现在人们观念的现代化上,而非经济及其它表层的所谓现代化,改革中最根本、最持久的矛盾冲突必将发生在价值观念和社会关系的领域,中国人的观念变革远没有完成,现代化之路任重而道远。很多学者认为梁治平先生为近五十年来中国法学研治之创获最多、见解最精、思想最深刻、文笔最灿烂之罕见学人。这样的大手笔岂能错过?

【5】博西格诺.法律之门(第八版).华夏出版社,2007

《法律之门》是美国各大学法学院比较通用的一本法律入门书,该书旨在展示法律过程,不仅通过描述,而且通过让读者置身于你来我往的争辩之中,而强调法律讲论的重要意义,则只在部分意义上是规则的一种功能。《法律之门》的资料安排意在让每一观点都能与其他观点相比对。每一文章和案例都提供了探索人的紧张关系的机会。正是以这种教学法,《法律之门》模拟了法律过程的实际运作,打开了进入法律和社会的大门。

《法律之门》是一本不同凡响的书,它提出许多开放性的话题留待进一步讨论。该书不是用线性贯穿的方式写成的,而是提出一系列观点,每一观点都可作为讨论的开端,并导出其他的阅读材料,意在鼓励读者独立思考。为此,阅读材料及其编排都是启发式的,它们批判已被接受的思想,提出有关价值的问题,使人窥见法律体系日常运作和历史发展中的艰难选择。某位学者或某个案例的论断与另一位学者或另一个案例所持的不同论断相并列,使本书读起来像一次多层面的对话,而不是一种传统教科书式的独白。每一选材都是讨论的一部分。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法律之门》不是一本法律教科书,而是一本关于法律的书,因为它鼓励以多种方法研究法律,例如政治学的、社会学的、人类学的、历史学的、文学的和哲学的„„

【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

瞿同祖,著名法史学家,其学术成就斐然,堪称国际一流的学者,其极富原创性的法律社会史研究庶几可与韦伯的法律社会学研究东西辉映,其中国法律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堪称独步学林,足可垂范后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是瞿同祖一生最重要的著作,该书是作者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讲授中国法制史和社会史的讲义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最早于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者依据大量个案和判例,深入分析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实施情况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揭示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是一部世界性的经典,1961年在巴黎和海牙出版英文版,赢得国际声誉,被认为是关于中国法律研究最好的西文著作。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及非洲研究学院学报》称赞说,这“无疑是西文中关于中国法律最好的一本书。”而1963年第24卷的《哈佛亚洲研究学刑》也指出:“作者不仅阐明了法律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的作用,并且对社会结构性质的理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据说当此书还在征订单上时,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就提前预订了,并不断追问自己的中国学生林毓生,这本书有无到货,以及他对于该书的意见。《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依据大量个案和判例,用宏大的视野对中国法律与文化做总体论述,是深度理解中国社会的一面重要的镜子。

(九)管理学类经典推荐书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

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之父,十大管理大师之一。《第五项修炼》是彼得·圣吉在其老师富瑞斯特创立的系统动力学和混沌理论基础上总结、提升出来的阐述管理学的新的思维方式的著作,是管理哲学的一次创新。他将古老的东方智慧与西方先进的管理技术结合起来,预备开创一条新的管理思想之路。准确的讲,它不是一部管理技术层面或者理论高度的著作,它更侧重于操作和实践,其中和中国传统的一些伦理理念相吻合,强调用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并且将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提到重要地位,要将继续学习作为企业发展的终身目标。该书为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是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曾获得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开拓者奖,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近百年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图书。

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曾有过美好的梦想和希望,以及潜在的自信与自我发挥能力;然而现实中,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种种经历的不同,这些美好的内在,都逐渐湮灭于不得不面对的日常俗务和看上去无法抗拒、无法左右的真实之中。当人们因此而陷入低落与茫然的情绪之中,很多人会选择用情绪化的反应措施来应对,比如通过树立坚强、奋进等人生态度激励和鼓舞自己等等。不可否认,这样的做法是对的;然而,仅仅如此却不一定有效。该书告诉我们‚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因为,我们还需要采取更实际的行动,选择更实际的行为方向,从而真正的解决问题。我们要挖掘我们本质里那些美好的内在,就需要不断地自我超越。《第五项修炼》把‚自我超越‛视作一项人生修炼,一个不断的学习过程,并指导我们如何制定一个详尽而系统化的计划,然后依靠坚韧的毅力不断地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样的书值得一读再读。

【2】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7个基本概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七个基本理念》,是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陈春花教授写的一本关于管理学的书籍,这本书不是一本系统论述管理学的学术书籍,而是陈春花教授对于管理的一些理解,一些感悟。由于陈教授一方面是教授的身份,经常给学管理学的同学上课,另外一方面,她也曾有过一段真实的企业管理经验,所以这本书的特色是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又不失深刻。

对于没有系统性学过管理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可以说它确实是一本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简读本。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亦是一种艺术,当你读完这本书,一定会感觉管理方面的知识体系和思路更加完整有序,受益匪浅。

【3】吴晓波.大败局.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本书解读十大著名企业盛极而衰的失败原因:标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数十亿资产的企业为何这般脆弱?“青年近卫军”为何如此短命?狂热的激情是怎样成为祸根的?中国“第一品牌”是怎样砸掉的?中国网络经济的原罪是什么?暴利到底给企业留下了什么?“多元化”的陷阱有多深?企业家离政治该有多近?6年重印28次,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图书”之一。

这是一本放在手上令人发烫的书:一个个国内著名得很很著名的企业,突然在它们‚花样年华‛的日子里突然灰飞烟灭,突然无声无息的倒下了!如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突然的枯萎所给人们的震撼。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年代,无数的机会令人心动,一个伟大品牌往往在一瞬间便打造而成;这也是一个冒险的年代,未知的风险又令每一个人不寒而畏,成功者往往在一瞬间灰飞烟灭本书所搜罗的案例,或许如流星已陨落,但是那些曾经璀璨的光芒不可辜负,他们得出的经验教训,值得今人学习。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特此推荐。

【4】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科开创者,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本书乃德鲁克的力作之一,该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管理原则、责任和实践的研究,探索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并指出衡量一个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在于该制度能否将管理者个人特征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这本出版于上世纪50年代书堪称巨著,该书奠定了德鲁克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本书对管理的认识是深刻的,有着巨大的指导价值,值得一读。

【5】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管理思想的演变》通过考察管理思想的背景、概念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影响,描述管理思想从最初非正式的时代直到当今的演变,其分期分为四个部分: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和现代。全书概要地叙述了管理思想发展的各个重要时期,并分析了这个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趋势及运动。说明了环境力量对思想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管理活动并无既定的答案,因为其中的所做所思都要受到占主流地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价值及体系的影响。本书以历史年代为顺序,以表明管理的理论及实践始终在不断演变,并表明:人群和组织随着经济、社会和政治价值及体系的更迭而变化,这是理所当然的。

《管理思想的演变》主要介绍了管理学从萌芽开始直到现在的演变历程,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我们对管理思想有一个连贯的认识过程。另外该书论述管理思想的同时,也介绍了相关的时代背景、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管理名人他们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等,这样便于我们更好明白这些管理思想产生的条件,也方便我们理解他们的思想,这是本书的两大特色所在。该书条理很清晰,内容的叙述方式也比较简洁,虽然也是讲述管理思想的,属于理论性的东西,但是它并没有像国内众多的理论书籍一样枯燥乏味,给人一种轻松的愉悦,值得推荐。

【6】凌志军.中国的新革命.新华出版社,2007年

本书从评述中关村1980到2006年的历史入手,描绘了中国社会发展波澜壮阔的画卷。该书指出,中关村最大的贡献,在于对旧体制的破坏和突破,从而激醒了中国人创造财富和融入世界潮流的热望。本书描写的人物中,既有对中关村的事业大力推进或横加阻拦的高官,也有在中关村渡尽劫难甚至翻身落马的显要,还有在中关村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世界500强的超级大鳄;既有悲剧英雄,也有乱世枭雄,当然,更有那些怀揣梦想的新一代创业者。所有的这些雄心、野心、商战权谋、虚与委蛇和彻底疯狂,伴随着云谲波诡的政经风云,在中国的大地上起起落落。

仔细地阅读《中国的新革命》,是一次有益的经历。我们总是可以从刚刚过去的历史中,看到似曾相识的教训,再没有如此真实地、距离如此近的现实接触,而又保持了适当的观察距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该书对于创业者和公司运营者可以算是一本必读之作,值得推荐。

第四篇:罗恩克拉克读书体会

点、线、面的轨迹

——读罗恩·巴拉克的《优秀是教出来的》有感朱玉明

人类发明了电视机,而电视机采用的最基本原理——点是构成画面的最基本单位,也就是说任何一幅图像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密集的细小点子组成的,这样,可以通过控制点的分布、颜色,构成色彩绚丽的动人图画。同样,形成一个人良好的甚至是优秀的品行,是有许多个基本行为规范和细节所组成,成为美国不久前家喻户晓的优秀教师罗恩·巴拉克,就以强调培养学生的一个个基本行为规范,关注一个个细节上的改进,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道德规范,让许多“平庸”的、初看上去没有希望的孩子,塑造成了一个个优秀的、有了不起表现的优秀学生,诠释了《优秀是教出来的》。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优秀是教出来的》,深深为罗恩·巴拉克在平凡之中显出不平凡的教育行为所折服。我作为是罗恩·巴拉克的同行,虽然所处国籍不同,大小接受的是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熏陶,但我们的工作目标是相同的,竭尽教育工作者所能,面对所有的学生,努力培养他(她)们,使他(她)们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每一位学生成长为有用的人,成为为祖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

拜读完罗恩·巴拉克的文章,我清晰地发现,罗恩·巴拉克在培养学生的教育手法上,并没有什么伟大的创举,没有非常高明的教育手段,而只是尽力注重、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行为目标,而且设计的这些目标非常细致,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而不是像我们平时所设计的行为目标如《上海市小学生行为规范二十条》、《小学生守则》等,尽管这些要求比较系统,并且针对小学生的实际,但相当笼统,没有非常具体的行为要求,可操作性不强,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则”。例如“做到认真学习”,这条要求本身学生看了、就算背了依然是不明白的,需要老师来解读,不同的老师又有不同的理解,再加上学生自己的理解,具体到底应该怎样做?做到怎样的程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中都没有底,难免最后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再如“热爱祖国”的行为规范要求同样比较模糊,在平时进行教育中必须做出一些具体的、实际行动中的描述,以便让执行者有一个比较确切的、清晰的操作界定。例如在有关“国旗”的教

育中要知道国旗图案的内容,国旗表达的含义,会唱国歌,掌握与国旗相关的具体文化、历史、发展情况,而且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做出分层、细致的要求,以利于老师对学生实际教育操作。

上海市小学阶段实行五年教育,在平时的学校生活、社会实践中我们发现,尽管经过三、四年的教育,许多学生连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都没有养成。例如高年级的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吃饭过程中有严重的浪费,书包里往往乱成一团,很多学生连扫地都不会,等等。造成这样的结果有很多原因,其中有一点是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没有把具体的目标制定好,更没有在相应年龄段应该做到的行为规范的底线(即相应年龄段的学生必须做到的)行为,只有知识考核不及格要补考,行为规范不及格没有要求,实际上行为规范因为没有考核措施,只是凭老师的觉悟去实施,久而久之,大学生生活不能自理,与人相处不和谐,行为举止粗俗等都会出现。如果我们注重了行规的培养,学生不仅有了行为规范,对学习也有帮助,因为有了好习惯,长大做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幅完美的画,需要对每一个构成画面的点做出精确的控制,如若不然,轻则画面粗糙,重则整个画面各个部分比例失调,再严重则整个画面不仅不能表达意思,极有可能构成令人作呕的不堪画面,更有甚则,画面表达的意思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培养一名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细节就如构成画面中的一个点,整个画面就如是培养学生的结果。真所谓“优秀是教出来的”,老师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做到优秀,那么,最后这个学生必定是一名优秀的学生。

2013.8.25

第五篇:研读教育名著活动计划(共)

安岳县林凤镇琼江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关于开展“教师研读教育名著活动”计划

为了响应上级主管部门的号召,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式,把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推向一个新台阶。在我校教师中形成“以学习为时尚”的新理念,造就一支“爱学习、远浮躁、善思考、有智慧”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一次“教师研读教育名著活动”,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0年11月上旬——12月中旬。

二、活动对象。

琼江小学全体教职工。

三、研读书目。

本次“教师研读教育名著活动”研读的书目: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四、活动步骤、方式与要求。

每天保证半小时以上的研读,做到读写同步。

①读书笔记3000字,其中摘记不少于2000字,感悟不少于1000字。

②通过本次研读活动,认真总结,每人撰写1篇有质量的教

学反思,字数不少于500字。

五、活动组织与管理。

1、本次“教师研读教育名著活动”的书和笔记本由学校统一发放。

2、读书笔记和反思作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个人档案材料,与师德师风考核评估挂钩。

安岳县林凤镇琼江小学

二〇一〇年十月三十日

下载名著研读《罗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名著研读《罗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国教育名著研读(专业课)习题答案

    外国教育名著研读(专业课)习题答案 2.现代国家体系的确立是近代民主政治的( )。 正确答案:C.发端3.凯恩斯主义认为,( )是导致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市场所带来的过剩危机的根本原因。 正......

    罗恩老师读后感 张升平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认识罗恩.克拉克是从学校发的一本书开始的,书的名字是《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罗恩老师是2000年美国年度教师,曾受美国总统邀请到白宫做客三次,......

    罗恩老师读后感音美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 读了《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一书,还看了以罗恩老师的真实故事为背景改变的电影《热血教师》,深有感触。 刚开始,才看到有关此书此人的介绍时,觉得......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 从未想过要成为教师的罗恩,却在一次偶然的代课经历之后,走上三尺讲台,这个改变他人生的决定,也彻底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罗恩老师教过的学生中......

    学习《赏识课堂经营 罗恩

    学习《赏识课堂经营罗恩·克拉克的启示》心得体会很荣幸参加了曾桂安校长关于《赏识教育》的五次培训,每一次的培训都让我收获颇多,也让我一次比一次更清晰地认识到赏识教育......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内容简介:罗恩老师教过的学生中很多走入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成为社会精英。他们中有阿莉兹 ·比尔——哈佛高......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 钱琪敏 一位轰动全球的老师,一个令全世界孩子和家长都梦寐以求的学校,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怎样的一所学校?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开始了“奇迹教育”......

    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发展阶段 罗恩菲尔德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在美术教学上的体现罗恩菲尔德(V,Lowenfeld)是美国美术教育家,其代表作是1962年出版的《创造性与心理成长》(c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