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阅读对话”

时间:2019-05-12 11:5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课程标准“阅读对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程标准“阅读对话”》。

第一篇:语文课程标准“阅读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就其实质而言,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同学、作者、编者和文本的“六方对话”过程。

一、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从心理学角度看,阅读就是读者“因文得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教学就是师生借助文本开展的心智活动。表面上看,阅读教学只是师生将语言符号(文字、标点等)“意化”(解读语义)和“物化”(转化实义),也就是将文本的符号语言内化为读者的内部言语的过程,似乎只是一种单向单程的信息“解码”过程。但从深层次看,读者在感知、理解、想象、评赏的进程中,所产生的疑问常常会得到文本的解答,所获得的感受时常会得到文本的强化,这就构成了双向多程的对话过程。

让师生与文本对话,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读”。在读中文本向读者发问、讲述、解答;在读中我们读者向文本质疑叩问、充实延伸、表达见解、感悟内涵。设问是对话,前后照应也是对话;点明题旨的结尾是对话,含蓄深刻的结尾也是对话。

注重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我们的阅读教学就要引导学生不仅停留在用“口”阅读的层面上,还要用“心”去阅读,把自己沉入到文本构建的意境中去。留意文本的伏笔照应、篇末点题、留下思考等,也要重视指导学生阅读时对文本进行圈点勾画、评点批注、阐释补述。

基于对话的阅读教学,就要成为引领学生亲历阅读的过程,走进文本深处去触摸语言,体验情感,在咀嚼语言、品味语言中感悟文本、感悟生命。

二、师生与作者的对话

表面上看,作者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已经物化为语言符号组成的文本了,读者在阅读时面对的是文本而不是作者,但从实质上讲,作者借助文本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是“情动而辞发”;读者借助文本重构自己的思想情感,是“披文以入情”。作者之“情”与读者之“情”借助文本而发生碰撞。与我们对话的对方(作者)虽然不是“现场主体”,但他仍然通过文本的“魔力”引导着、影响着、制约着我们。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阅读的实质是一个重新建构的过程。每一次阅读的前后,读者的认知结构就会有所变化,这是作者主观认知施加影响的结果。所以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跟一个高尚的人对话。” 基于对话的阅读教学,师生与作者对话有时是“所见略同”,有时也会有许多出入,这就是我们读者重新建构与作者认知的一致性与不一致性,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同解”:也就是重合性建构,就是读者准确把握作者的心灵轨迹,完全领会作者的表达原意。如《敬畏自然》《给予是快乐的》《不懂就要问》等课文的教学都应如此——把学生的认识统一到作者的认识上。“异解”:也就是差别性建构,是读者与作者在对话中产生并不相同的见解。这是我们指导学生“活读”课文追求的效果。如在《放弃射门》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福勒的做法想法持不同看法是有意义的,对《船长》一文中船长最后选择以身殉职不以为然也是好事。基于对话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就必须有不同的声音。

“增解”:也就是补充性建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激励学生“比作者自己更好地理解作者”,把阅读作为对原作进行再创作的过程,读出新意,为原作增色。

“批解”:也就是匡正性建构。有思想的读者就应该不迷信作者,哪怕是权威,也要有“不做书奴”的自主意识。许地山在《落花生》中赞赏落花生埋果于土的谦虚,批评苹果桃子悬果于枝头炫耀自己,学生在“切己体察”的阅读中发觉这一观念不对是值得称道的。

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教师和学生同属于文本的读者,即使阅读相同的文本,也会有着各自不同的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但是,教师作为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又有着比学生更为丰富的知识经验与人生阅历,理应对

文本有更为准确、更为深刻的把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对话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必须充当平等对话的“首席”。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并不只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问答式对话,就对话表现形式而言,应该有“显性对话”和“隐性对话”两种。

所谓“显性对话”,就是师生间的话语相对。如提问与回答,讨论与争辩,提示与顿悟,表扬与质疑等。扩展开去,教师的纵情评说是对话,学生的插话抢话也是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打破教师“一统天下”的言语垄断,打破师生间羞于坦言的隔阂,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对话氛围。教师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宣布或判定文本的“确切”内涵是什么,不能用自己的阅读理解替代学生本人的阅读体验。学生可以与教师争辩探讨,可以与教师的观点针锋相对。我们老师要善于运用“延迟评判”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在《跳水》的教学中,老师一般会按教参建议将小说作者的写作目的归结为 “赞赏船长的果断机智”。但学生的阅读收获可能远不止此。因为托尔斯泰没有告诉谁他真正的本意是什么,所以师生对话中的观点都值得尊重。

所谓“隐性对话”,就是无声的或间接的对话,如眼神的暗示,会意的点头,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的辅助表达,动情的范读拨动学生的心弦等。

基于师生对话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在轻松和谐氛围中知识的传递、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活动;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宽容、互相倾诉、互相勉励,共同享受阅读、触摸心灵、品味生命、感悟人生。

四、师生与编者的对话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阅读都是在“读编者”,学生读者尤其如此。我们能读到什么作品,读到作品的什么面目,基本上都取决于编者的意志。

与编者的对话既可以是间接的,如通过讨论、写笔记评点、写读后感等。也可以是直接的,如与编者以书信、电话、网络途径交流。教材建设需要编者的努力,也需要教师的帮助,更需要学生的参与和支持。1.与编者对话,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领会文章“存在于课本的理由”,琢磨编者在编选文章时的想法就是与编者的对话。

2.通过“导读提示”与编者对话

读课文之前的“导读提示”其实就是与编者的对话:编者想让我们按照怎样的思路去读,编者对文章的理解把握,编者认为有必要补充了解的相关资料等等,都通过“导读提示”告诉了我们。在阅读课文之后,对照“导读提示”思考讨论,则主要是“听”读者的回答。这种对话并不见编者在“现场”,但它是的的确确存在的。

3.通过文后“思考与练习”与编者对话

编者希望我们阅读后有哪些收获,还希望我们朝什么方向拓展思维,要求我们读后把握些什么东西等,都是通过文章后面的“思考与练习”告诉我们的。我们在完成这些“思考与练习”的时候,可以遵照编者的思路去梳理阅读收获,也可以反问编者“为什么”要设置这个问题或练习。

4.与编者对话,寻找编者改动理由

对比阅读改动前后的内容,体会改动的理由,品味改动的妙处,有利于对语言理解的把握。

基于对话的阅读教学,就要让读者与编者进行对话交流,在“读懂文本”“读懂作者”的同时,也要“读懂编者”。必要时要把阅读中的疑义和建议告诉给编者。

五、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读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感言辨体”的过程中会产生“异解”,在“入情得意”的过程中会出现“异构”,在“运思及物”的过程中会生成“异效”,这都是阅读的必然现象。

阅读教学是群体性阅读,最大优越性就在于可以有生生之间的对话。阅读教学就是要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表达的冲动,有沟通的欲望,有参与的热情。在相互启发中开阔思路,在相互答疑中加深理解,在相互交流中丰富感受,在相互品赏中提高认识。

一般说来,基于生生对话的阅读教学可以这样分步进行:

1.个人对作品进行深入的阅读;

2.理出自己阅读中最深的体会、最大的收获、最有价值的疑问和最有意义的发现;

3.与一个或几个同学交流探讨;

4.比较各人的发言,深入分析;

5.梳理阅读收获,记录下来。

总之,基于生生对话的阅读教学,就要在充分的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去合作探究,在讨论、争辩、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使彼此心灵得以感应,见解得以交锋,思维得以碰撞,情感得以共鸣,视野得以开阔,素养得以提升。

六、师生与自我的对话

说到底,阅读就是“读自我”。读者读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阅读 “改造主观世界”,以期“阅读改变人生”。每阅读一次就是 “旧我”到“新我”的跨越,就是“借阅读以完善自我”。

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舒之济万民”,这种社会效应的落实靠的是读者自己对作品的内化、吸收与运用。基于自我对话的阅读教学,就是要利用阅读的诱导空间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位读者都在阅读时与自我对话,在边阅读品味边自我对话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进而实现认识的提高,思想的转变,情操的陶冶和意志的修炼。

阅读教学中的自我对话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

1.与自我知识经验的对话

阅读时自问一下:文中描述的事物我是否见过,印象中的与文本描述的是否贴近;阅读中阐述的事理我是否能明白,它与生活经验中的哪些道理是相同相近的。

2.与自我思想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对话

阅读改变自我是靠改变读者思想认识实现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将心比心”,要时时叩问自己:“我做到了吗?”“我这样想过吗?”让阅读激起自我内心的矛盾,在自然自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矛盾对话中判断取舍,促使“新我”的不断再生。如阅读《秋天的怀念》时,我们引导学生扪心自问“我是怎么感受父母之爱的?”

3.与自我行为判断的对话

阅读能不能真正改变人生,关键是看能不能读以致用,是所谓“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阅读教学就要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内容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判断,在对话中“自己肯定自己”或是“自己否定自己”。如阅读《争吵》及《爱的教育》就自问自己遇到这些情形时是怎么处理的,有没有欠妥之处。基于自我对话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创设自我对话空间,在阅读中反思自我、判断自我、激励自我,弃旧图新,在阅读中不断提升做人品位和做事态度。

从上述六个方面的对话可以看出,基于对话的阅读教学就是要完全承认文本、教师、学生、编者、同学和自我这“六方”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的对话积极性,重视潜在对话空间和“隐性对话”形式,在民主、和谐、合作、互动的氛围中把阅读教学上成创造性、生成性、发展性的课堂活动。

第二篇: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让我又一次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自己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让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三篇: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仅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的训练,那只能是杯水车薪,所以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记读书笔记,但很多学生因现在课业负担重,没时间去写;还有些学生自觉性差,电视、网络成了他们的最爱,做读书笔记是为了应付老师,流于形式。长此,他们会对做读书笔记产生抵触心理,结果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易接受的记录方式,如:制作阅读卡代替读书笔记,用阅读卡来收集、积累资料,内容能更丰富,形式更灵活,制作时散装活页,便于排列,便于增补,便于查阅,使用方便,效果颇佳。我是这样做的:

一、设计阅读卡,反馈阅读情况

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曾说过:“只要你积累了两万张卡片,你就会成为这门学科的专家。”我把这句话送给学生,激发他们制作阅读卡的兴趣。阅读卡的设计应该做到不同文章不同形式,不同学生不同要求。例如: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想把它的主要内容记录下来,就可以记在自己设计的“提要卡”上;学生在阅读精美的文章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或优美的词句摘抄在“语汇卡”上,平时读读背背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与写作中去,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水平;还有些文章自己读后感触很深,想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写下来,就记录在“心语卡”上 ……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应该灵活地运用,让学生知道阅读卡应该记录哪些内容,形式要多样,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以上是几种常见记录阅读卡的方法,学生的思维有时会被局限在表格里,长此会缺少新鲜感,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设计别出心裁的阅读卡,收效会更大!

二、创新阅读卡,享受读书乐趣

1.图画掌中书。中年级的小学生喜欢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我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的同时,拿起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想到的画到阅读卡上,图画再配上文字说明,就象一本小人书在手,学生自编自画,有当作家的自豪感,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如:我班一个同学在看了《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四个调皮蛋》后就爱不释手了,不知不觉喜欢上了它。就把《四个调皮蛋》中生动的人物给画出来了:调皮的马小跳、机灵的毛超、大嘴巴张达、大肚子唐飞,他们四个“调皮蛋”既惹事生非又聪明活泼,各怀“绝技”,思维敏捷的形象跃然纸上,在旁边、下边还加上很多文字描写。这一“小读本”在同学中一亮相,同学们就纷纷抢着欣赏。孩子们从这本生动的掌中书中体会到儿童是最天真无瑕的,也是善良、友好的,要向他们一样和坏人坏事作斗争,把聪明才智用到学习上,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有些同学根据一些文章做成了生动、幽默的卡通阅读卡,里面的人物、动物等活泼的形象更是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

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等他把这幅画画好以后,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了出来。图文结合,也是创造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外阅读质的飞跃。

2.名著浓缩本。

名著篇幅一般比较长,为了能使学生读后加深印象,我提倡学生自制名著浓缩本,把读名著后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刚开始让学生去抓住书籍的精髓是有难度的,这时教师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我就抓住这一特点,以身作则,先自制了一本《红与黑》的浓缩本,有意让学生去发现,原来老师会这样来读名著,制成的小本子多么简练、通俗,他们也会试着模仿着去做。等他们做好以后,我们师生就互相传阅自己的“著作”,这样的“名著浓缩本”,连阅读能力差的同学也能理解、接受,达到共同从中汲取营养的目的。

3.好书推荐卡

老师经常会把认为对学生有益处的书籍推荐给学生看,有些学生可能会去阅读,而有些孩子根本不会付之行动。我就想出制作“好书推荐卡”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发现的好书用生动的语言向其他同学推荐,比一比谁能把自己的书给推销出去,让其他同学也来阅读。这一活动极具挑战性,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觉去查阅好书认真阅读,准备一手材料。记得我班的一位最能欺负同学的小男孩,写了这样一份推荐卡:《爱的教育》这部书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记录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它用最平实的语言,表达出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我想到自己以前经常欺负大家的行为真是不对,但我保证今后会珍惜同学情谊,重塑自我。同学们可以见证我的改变,也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来感受这部精彩的作品吧!言辞恳切,打动了很多同学,在“好书推荐排行榜”上名列榜首。这位同学自此以后,行为果然大有进步,能团结同学不打架了,还爱上了读书,这个一直让我头疼的孩子就这样被一张小小的卡片给征服了。

4.个性张扬秀。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动手制作卡片的过程中,孩子必定要不断地对自己的卡片进行设计、制作、装饰、修改,在这样一个反复审美的过程中,孩子的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能力必定得到极大的提高;我经常发动学生利用双休日,自己设计有个性的阅读卡。让他们比一比谁设计的阅读卡新颖别致,谁摘录的内容有意义、有价值。学生们兴趣可浓了,他们有的用上了电脑制作,有的将阅读卡设计成各种形状,如星星状的,帆船形的……还有的给阅读卡起了很有个性的名字,有:“请你欣赏”“浩瀚书海”“ 采樱拾贝”“茵茵草地”…… 还有的同学的阅读卡制作得如同一张小报,在布局结构、色泽搭配上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再配上了漂亮的花边,美轮美奂。最后将他们的作品在教室里一一展出,让他们相互欣赏、相互点评,取长补短。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了很多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的范围更广,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厚。经过一段时间,我惊喜的发现,同学们课间打闹的少了,以书为友的同学多了,每一位同学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其次,学生在完成课外阅读卡的过程中查找资料的能力提高了,知道了该读什么样的书、怎样去读书了。排版绘画的能力也都在不断地提高。最令我高兴的是一张张小小的阅读卡成了学生的至爱,还增进了我们师生之间的感情,很多学生会把自己精心制作的阅读卡作为礼物送给老师。同学之间在过生日或重要日子里,也会互赠阅读卡,这份礼物虽然不用花钱,却也是一笔金钱买不来的财富。

阅读卡就象一个包罗万象的“脑外仓库”,里面装满了好词佳句,心得体会,经常翻看它会使人思路开阔。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社会上,用阅读卡记录存储知识,可以为我们节约很多宝贵的时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导学生做阅读卡确实不失为一条宝贵的治学经验。

第四篇:语文课程标准

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学中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读为主线,对一至三自然段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同桌表演读、师生对读等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宋庆龄是个讲信用的孩子。并适时穿插老年宋庆龄守信用的事例,学生再次感受宋庆龄是个一生都讲信用的人,从而对她产生敬佩之感。为让学生感受到讲信用的重要,在课尾我又穿插了一篇《我回来了》一文,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表达的空间,而教师要珍视学生此时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我一定要等她》一课是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文中主要通过宋庆龄为等候小伙伴放弃和家人一起去做客的事情,来让学生感受宋庆龄是个讲信用的孩子。本课通过两课时来完成任务,我所展示的是第二课时。重点是在品读中感受宋庆龄是怎样讲信用的。

学生情况分析:

这篇课文所选事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宋庆龄是个讲信用的孩子。重点是如何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再有,对于这篇课文的人文性,如讲信用是要付出代价的,宋庆龄是个一生都讲信用的人,从小养成的这种好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有好处的……学生理解和感受到应该说是有困难的。

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朗读和想象中感受宋庆龄是个讲信用的孩子,懂得从小就应当养成守信用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3、通过宋庆龄的故事,激发学生讲信用的情感,感受讲信用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二)、教学重点

在朗读和想象中感受宋庆龄是怎样讲信用的。

(三)、教学难点:

感悟守信用的重要

(四)教学内容安排:第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第3课,齐读课题

出示宋庆龄图片:(师生谈话)你想对她说什么?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带着自身的情感来回答问题,发表看法。语文具有情感性,学生在发表自己看法时也该有一定的情感。)(适时板书:讲信用)

这节课咱们就在朗读和想象中感受宋庆龄是怎样讲信用的。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宋庆龄是个讲信用的孩子?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汇报,教师给予点拨:

适时出示幻灯片:

(1)小珍高兴地说:“真漂亮!明天上午我到你家里来,你教我折好吗?”宋庆龄点点头说:“好,我一定等你。”

(2)第二天一早,爸爸对全家人说:“今天上午我们到李伯伯家去做客。”宋庆龄拍着手说:“太好了!”忽然,他想起小珍要来的事,说:“哎呀,差点儿忘记啦!我和小珍昨天就约好了,等一会儿她要来学折花篮的。我不能去李伯伯家!”爸爸说:“李伯伯挺想你的,还是去吧!以后再教小珍折花篮也一样。你再见到她的时候,向她解释一下就行了。”宋庆龄想了想,说:“爸爸,你们去吧!我不能不讲信用。我一定要等她!”

指导:

分角色朗读(生生读)

师生对读时,师故意读“好,我等你。”然后对比读宋庆龄的话,学生读出肯定的语气。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读出肯定的语气,同时感受宋庆龄在答应等小珍时就说得特别肯定)

师当爸爸,生当宋庆龄读

宋庆龄想了想,在想什么?

3、我不能不讲信用。你还可以怎么说?

(教学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谈理解,用表示肯定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相当肯定的意思,从而感悟宋庆龄的讲信用。)

多么讲信用呀,让我们再重新回忆一下宋庆龄是怎么说的(师生对读)

4、还从哪看出宋庆龄讲信用?

想象:如果宋庆龄去了李伯伯家,过得是怎样的生活?

再读第三自然段,看有什么新的感受。

点拨:做到讲信用真的是不容易。一个三年级的孩子,竟然为了自己的一句答应就放弃了去做客的大好机会,多么了不起呀!还想听宋庆龄的故事吗?

出示图片:此时她已经是宋奶奶了。一次,她答应要去幼儿园。可就在那天,天气突变,狂风大作,下起大雨。幼儿园的老师以为宋庆龄不回来了。可我们的宋奶奶却准时出现在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都说:“天气这么差,您可要注意身体呀!”你们知道宋奶奶是怎么回答的吗?(学生猜测,自由回答)

你对宋庆龄有什么更深的了解吗?

(教学意图:在补充材料中,学生能更深地感受到宋庆龄是个一生都讲信用的人,并能认识到从小养成这种好习惯是终身受用的。当学生感受到这些的时候,也是在实现语文的人文性。)

4、文中还有谁讲信用吗?

第五篇: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心得体会

鲁矿第二小学

姜文倩

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两部分,我感受颇深,对于第二部分“识字与写字”部分体会感受如下:

一、结合孩子年龄实际特点合理分配识字量。一、二学段,要求“会写”的字数量均有所减少,第一学段减少了200个,第二学段减少了400个,第三学段则增加400个。调整后,各学段的写字任务更为均衡,更好地遵循识字写字循序渐进的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完成识字教学任务。按照课标的规定,第一、二学段识字教学任务偏重,尤其是“会写”的任务偏重。现在孩子入学年龄越来越小,手指的控笔能力相对较弱。大量的书写任务,造成孩子们执笔姿势的严重走形。调整后,第一、二学段减少了“会写”的任务,但对书写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既可减轻学生识记的一些负担,又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听说读写。而到了第三学段,学生已经较为牢固地掌握了汉语拼音、偏旁部首、间架结构以及查字典等识字的基本工具,为自主识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而,此时增加一些“会写”的任务,相对来说,对学生负担不重,而且更有利于让学生自主识字,进一步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二、识字教学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长期以来,教师普遍存在一个认识的误区,“识字是低年段的教学任务”。第二学段大量的阅读教学,无形中削弱了识字教学。其结果之一,就是出现大量的错别字。而到了第三学段,多数老师更是不把识字教学放在眼中。要么一带而过,要么一味让学生自学,更缺乏及时的检查与巩固,造成大量提笔忘字的孩子。而《新课标》要求“识字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第三学段不但还有识字教学的任务,而且这比过去更重了达到了900个,充分考虑到了孩子识字的特点。

三、高度重视写字教学

在课标里,仅是第一学段有提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目标,而新课标里每一学段都有这一条。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其中规定,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在教学建议部分,新课标增加一段了关于写字教学的建议,提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要求每一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并规定,(在1-3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强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在现行教育中,写字教学成了阅读教学的附庸,指导不细致,时间不充足,评价不到位,学生写字质量急速下降。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保护与发展母语的高度认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温儒敏曾指出:“比如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可以这么说,加强写字教学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巩固字形,增强汉字的识记效果;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及审美情操;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在强化书写教学方面,首先,老师要自觉作学生的楷模,在板书、批改作业等环节,都要注意把字写好。其次,要确保写字教学的时间。在低年级,凡要求“会写”的生字都应该在课内安排时间认真指导书写。就是到了高年级,一些难写字、易写错的字还要花一些课内时间指导书写。逐步让学生做到写字姿势正确,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下载语文课程标准“阅读对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程标准“阅读对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

    《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语文课程标准》读书笔记 李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创造性地统一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发挥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这是每一位教育工......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为了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开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文档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箐口乡中心小学 石兴凤 在我们读着新课标,想着旧课标的时候。其实“新”和“旧”之间是换“汤”不换“药”的,但是这换的“汤”也正......

    《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很多地方做了重大的调整,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要深刻的体会和领悟新课标所给我们传达的信息,在自己的教学中落实和实践这些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读后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读后感 肖瑞清 这个假期,我读了几本书,而有一本书最枯燥,最乏味,却给了我最好的启示,这本书就是《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什么是语......

    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杨大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

    《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陈丽萍近日,我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