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课程标准详细内容
一、简答题3*15 1.简述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及其意义。P23(内容+关系)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语文素养是以语文知识与能力为核心的,提高语文素养必须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此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培养其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提高道德修养。
④意义:三维目标体系既突出了培养语文素养的主题,又有利于优化语文课程结构,合理配置语文课程资源,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⑤关系:三维目标体系,从人的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语文素养出发,改变了以往过分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偏失,结合现代社会对语文素养提出的新要求,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强调了过程与方法维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强嗲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本质。
2.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结构并作简要说明。P34 “语文新课标”由“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附录”四个部分组成。“前言”主要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与内容”分为总目标与内容、学段目标与内容;
“实施建议”„主要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包括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语法修辞知识要点,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3.简述语文教材的语言历练功能。P48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程。语文教材是达成这种教学目标的凭借。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各类课文,在语言运用上都堪称学生学习的范本,学生学习和探究这些选文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可以培养语感,获得语言体验和语言运用的智慧,这就是语言历练。
4.简述语文教材的育德启智功能。P48 人的语文行为与思想品德密切相关,语文教育是言语智慧教育。“德育”是在学习语言、文字文化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与社群和谐相处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语文教材中的优秀选文,反映着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阅读这样的语言作品,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而且有助于磨砺学生的思维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
如人教版2016年版7-9年级语文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人,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使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
5.简述语文教材的积淀语言功能。P48 学好语文,一条重要的规律是熟读记诵。这是我国古代教育行之有效的经验。熟读、背诵一部分名篇佳作,其作用并不仅仅在于记诵这些名篇佳作本身,还在于通过记诵,培养语言的感受能力,使自己掌握的字、词、语、句日益丰富来,化为我们自身的言语经验,丰富思 想感情,有效地传情达意。
6.简述语文教材的扩展知识功能。P48 语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语文教材应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就语文学科来说,语文教材既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又有关于社会各个领域的百科知识。大量优秀语言作品所承载的百科知识,往往比普通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关注不同的学习领域和生活领域。
7.简述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P62 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语文课程与教学信息的因素来源,或是指一切对语文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力和人力资源。它是指形成语文课程因素的来源和必须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凡有利于实施语文课程目标的条件。例如:语文教材、教学挂图、师生的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教学场地、媒介、设备,乃至自然社会等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
一切负载着语言文字信息且有利于提升语文素养的素材与条件皆可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8.简述“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课程资源建设要突显的六大特征。P64 ①“互联网+”时代的语文课程资源是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 ②“互联网+”时代的语文课程资源驱动了教学创新;
③“互联网+”时代的语文课程资源重塑了语文课程的结构; ④“互联网+”时代的语文课程资源更是对人性的尊重; ⑤“互联网+”时代的语文课程资源更具开放性特点;
⑥“互联网+”时代的语文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与广阔社会生活的连接。
9.简述语文形成性评价关注的四个过程及其意义。P79 形成性评价十分关注思维过程、生成过程、体验过程和成长过程。
其一,思维过程更能反映出思维的个性品质和创新精神。因此,评价要看思维的结果,更要考查思维的角度、方式和走向,从过程中看到分歧的原因、各方的优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方法,从而保护思维的个性品质和创新精神。其二,探究学习是关注知识,生成过程的学习。因此,评价要看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技能,更要考查学生是怎样探究发现、生成这些知识技能的。其三,科学家的科研活动价值主要在研究结果,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主要在研究过程。因此,评价要十分关注学生对研究过程的体验:过程与方法、苦辣与酸甜、经验与感悟。其四,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复杂而特殊的。因此,评价要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和分析,更要关注学生过去与现在的纵向比较和分析。
(档案袋评价,属于定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语文形成性评价不能忽视语境)
10.简述“自主学习”具有的五个基本特征。P91 ①学生参与学习目标、进度与评价标准的的设计,清楚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何种程度,具有“自主”的前提;
②学生主动投入,积极思考,尽全力理解和完成学习任务,具有“自主“ 的态度;
③学生能动把知识与自我、生活联系起来,转识成智,促进自己的发展,具有“自主”的收获;
④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具有“自主" 的持续性; 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和调整,具有“自主”反思的意识与能 力。
11.简述合作学习的特征。P92 ~是指为了完成共同任务,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推进学习活动的互助性学习。具有五个特征:
①有共同的任务和明确的分工;
②既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能相互支持与配合; ③小组成员相互信任,并能有效沟通;
④能在小组成员个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小组的集体成果; ⑤小组的集体成果能帮助个人获得更好的发展。
12.简述探究学习的特征。P92 ~是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新的知识、能力与体验的学习形式与过程。~具有三个特征:
①问题性,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②过程性,探究学习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与获得新知的过程性体验; ③开放性,探究学习的目标、过程和评价都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问题,用不同的办法解决相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式呈现解决问题的成果等。
13.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的转型。P249+几句250的阐述 有以下共识: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 ②从教师与教研的关系看,从教学的实施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
14.简述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P256+阐述 ①课堂教学能力 ②组织管理 ③教育科研 ④信息技术能力
15.简述课例研修的四个环节。P270(只答环节,不需要过多阐述)①第一个环节是确立主题,寻找改变课堂的支点 ②第二个环节是课前筹备,共商改革的利益与策略
③第三个环节是实施研究,寻找问题解决的最优思路与策略 ④第四个环节主要是进行成果提炼,推广和应用研修成果
三、案例分析(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根据要求对给出的案例进行评析。其中两个案例来自刘永康教授主持的国家精品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视频。请大家注册观看。
关注阅读教学(以往惯例有文字提示,尽量看一下)
四、教学设计(共4个小题,20分)根据给定的材料和要求,设计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流程,并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评析。
目标(三维不清楚/可直接写123点,还是要有一定联系)重难点(难点2~3条左右;重点2点,与教学目标有关联)
教学流程完整、有条理(导入:以那首诗开始,直接写名字;开始—结尾,)评价(自我的反馈)
五、论述题(共1题,15分)+举例
根据要求,结合实例论述,本学期重点考查以下内容: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二章: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课标P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第二章:+
2.如何高效使用教材。(第三章:语文教材)P53+阐述 ①熟悉教材的编辑意图 ②熟悉课文文本
③研究文本的教学价值
④实现多种思路的沟通与融合
3.语文课程资源的构成与功能。(第四章: 语文课程资源研究)P63 ①语文教科书 ②语文助学读物
③互联网+(简单阐述怎么用互联网+)④社会生活
4.语文课程评价的方法。(第五章语文课程评价研究)P79 ①定性评价 ②形成性评价 ③自我评价 ④激励性评价 5.情境教学法(第六章语文课程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P96 李吉林等人创立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李吉林将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概括为:“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步骤是:创设情境一参与各类活动一总结转化。
创设情境:即根据教学目标通过生活再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手段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
参与各类活动:指学生通过参与游戏、唱歌、听音乐、表演、谈话、操作等活动,在特定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从事各项智力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学习。
总结转化:就是教师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并使学到的知识、经验转化为指导行为的准则 +选修课
6.语文课程的主要功能。(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功能与目标)P20 性质:工具性、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功能:①语文知识的传递;②语文能力的培养;③文化教育功能 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篇: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仅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的训练,那只能是杯水车薪,所以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记读书笔记,但很多学生因现在课业负担重,没时间去写;还有些学生自觉性差,电视、网络成了他们的最爱,做读书笔记是为了应付老师,流于形式。长此,他们会对做读书笔记产生抵触心理,结果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孩子们喜欢的、感兴趣的、易接受的记录方式,如:制作阅读卡代替读书笔记,用阅读卡来收集、积累资料,内容能更丰富,形式更灵活,制作时散装活页,便于排列,便于增补,便于查阅,使用方便,效果颇佳。我是这样做的:
一、设计阅读卡,反馈阅读情况
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曾说过:“只要你积累了两万张卡片,你就会成为这门学科的专家。”我把这句话送给学生,激发他们制作阅读卡的兴趣。阅读卡的设计应该做到不同文章不同形式,不同学生不同要求。例如: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想把它的主要内容记录下来,就可以记在自己设计的“提要卡”上;学生在阅读精美的文章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或优美的词句摘抄在“语汇卡”上,平时读读背背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与写作中去,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水平;还有些文章自己读后感触很深,想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写下来,就记录在“心语卡”上 ……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应该灵活地运用,让学生知道阅读卡应该记录哪些内容,形式要多样,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以上是几种常见记录阅读卡的方法,学生的思维有时会被局限在表格里,长此会缺少新鲜感,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设计别出心裁的阅读卡,收效会更大!
二、创新阅读卡,享受读书乐趣
1.图画掌中书。中年级的小学生喜欢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我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的同时,拿起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想到的画到阅读卡上,图画再配上文字说明,就象一本小人书在手,学生自编自画,有当作家的自豪感,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如:我班一个同学在看了《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四个调皮蛋》后就爱不释手了,不知不觉喜欢上了它。就把《四个调皮蛋》中生动的人物给画出来了:调皮的马小跳、机灵的毛超、大嘴巴张达、大肚子唐飞,他们四个“调皮蛋”既惹事生非又聪明活泼,各怀“绝技”,思维敏捷的形象跃然纸上,在旁边、下边还加上很多文字描写。这一“小读本”在同学中一亮相,同学们就纷纷抢着欣赏。孩子们从这本生动的掌中书中体会到儿童是最天真无瑕的,也是善良、友好的,要向他们一样和坏人坏事作斗争,把聪明才智用到学习上,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有些同学根据一些文章做成了生动、幽默的卡通阅读卡,里面的人物、动物等活泼的形象更是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
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等他把这幅画画好以后,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了出来。图文结合,也是创造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外阅读质的飞跃。
2.名著浓缩本。
名著篇幅一般比较长,为了能使学生读后加深印象,我提倡学生自制名著浓缩本,把读名著后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刚开始让学生去抓住书籍的精髓是有难度的,这时教师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我就抓住这一特点,以身作则,先自制了一本《红与黑》的浓缩本,有意让学生去发现,原来老师会这样来读名著,制成的小本子多么简练、通俗,他们也会试着模仿着去做。等他们做好以后,我们师生就互相传阅自己的“著作”,这样的“名著浓缩本”,连阅读能力差的同学也能理解、接受,达到共同从中汲取营养的目的。
3.好书推荐卡
老师经常会把认为对学生有益处的书籍推荐给学生看,有些学生可能会去阅读,而有些孩子根本不会付之行动。我就想出制作“好书推荐卡”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发现的好书用生动的语言向其他同学推荐,比一比谁能把自己的书给推销出去,让其他同学也来阅读。这一活动极具挑战性,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觉去查阅好书认真阅读,准备一手材料。记得我班的一位最能欺负同学的小男孩,写了这样一份推荐卡:《爱的教育》这部书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记录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它用最平实的语言,表达出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我想到自己以前经常欺负大家的行为真是不对,但我保证今后会珍惜同学情谊,重塑自我。同学们可以见证我的改变,也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来感受这部精彩的作品吧!言辞恳切,打动了很多同学,在“好书推荐排行榜”上名列榜首。这位同学自此以后,行为果然大有进步,能团结同学不打架了,还爱上了读书,这个一直让我头疼的孩子就这样被一张小小的卡片给征服了。
4.个性张扬秀。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动手制作卡片的过程中,孩子必定要不断地对自己的卡片进行设计、制作、装饰、修改,在这样一个反复审美的过程中,孩子的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能力必定得到极大的提高;我经常发动学生利用双休日,自己设计有个性的阅读卡。让他们比一比谁设计的阅读卡新颖别致,谁摘录的内容有意义、有价值。学生们兴趣可浓了,他们有的用上了电脑制作,有的将阅读卡设计成各种形状,如星星状的,帆船形的……还有的给阅读卡起了很有个性的名字,有:“请你欣赏”“浩瀚书海”“ 采樱拾贝”“茵茵草地”…… 还有的同学的阅读卡制作得如同一张小报,在布局结构、色泽搭配上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再配上了漂亮的花边,美轮美奂。最后将他们的作品在教室里一一展出,让他们相互欣赏、相互点评,取长补短。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了很多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的范围更广,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厚。经过一段时间,我惊喜的发现,同学们课间打闹的少了,以书为友的同学多了,每一位同学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其次,学生在完成课外阅读卡的过程中查找资料的能力提高了,知道了该读什么样的书、怎样去读书了。排版绘画的能力也都在不断地提高。最令我高兴的是一张张小小的阅读卡成了学生的至爱,还增进了我们师生之间的感情,很多学生会把自己精心制作的阅读卡作为礼物送给老师。同学之间在过生日或重要日子里,也会互赠阅读卡,这份礼物虽然不用花钱,却也是一笔金钱买不来的财富。
阅读卡就象一个包罗万象的“脑外仓库”,里面装满了好词佳句,心得体会,经常翻看它会使人思路开阔。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社会上,用阅读卡记录存储知识,可以为我们节约很多宝贵的时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导学生做阅读卡确实不失为一条宝贵的治学经验。
第三篇: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心得体会
鲁矿第二小学
姜文倩
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两部分,我感受颇深,对于第二部分“识字与写字”部分体会感受如下:
一、结合孩子年龄实际特点合理分配识字量。一、二学段,要求“会写”的字数量均有所减少,第一学段减少了200个,第二学段减少了400个,第三学段则增加400个。调整后,各学段的写字任务更为均衡,更好地遵循识字写字循序渐进的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完成识字教学任务。按照课标的规定,第一、二学段识字教学任务偏重,尤其是“会写”的任务偏重。现在孩子入学年龄越来越小,手指的控笔能力相对较弱。大量的书写任务,造成孩子们执笔姿势的严重走形。调整后,第一、二学段减少了“会写”的任务,但对书写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既可减轻学生识记的一些负担,又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听说读写。而到了第三学段,学生已经较为牢固地掌握了汉语拼音、偏旁部首、间架结构以及查字典等识字的基本工具,为自主识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而,此时增加一些“会写”的任务,相对来说,对学生负担不重,而且更有利于让学生自主识字,进一步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二、识字教学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长期以来,教师普遍存在一个认识的误区,“识字是低年段的教学任务”。第二学段大量的阅读教学,无形中削弱了识字教学。其结果之一,就是出现大量的错别字。而到了第三学段,多数老师更是不把识字教学放在眼中。要么一带而过,要么一味让学生自学,更缺乏及时的检查与巩固,造成大量提笔忘字的孩子。而《新课标》要求“识字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第三学段不但还有识字教学的任务,而且这比过去更重了达到了900个,充分考虑到了孩子识字的特点。
三、高度重视写字教学
在课标里,仅是第一学段有提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目标,而新课标里每一学段都有这一条。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其中规定,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在教学建议部分,新课标增加一段了关于写字教学的建议,提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要求每一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并规定,(在1-3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强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在现行教育中,写字教学成了阅读教学的附庸,指导不细致,时间不充足,评价不到位,学生写字质量急速下降。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保护与发展母语的高度认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温儒敏曾指出:“比如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可以这么说,加强写字教学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巩固字形,增强汉字的识记效果;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及审美情操;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在强化书写教学方面,首先,老师要自觉作学生的楷模,在板书、批改作业等环节,都要注意把字写好。其次,要确保写字教学的时间。在低年级,凡要求“会写”的生字都应该在课内安排时间认真指导书写。就是到了高年级,一些难写字、易写错的字还要花一些课内时间指导书写。逐步让学生做到写字姿势正确,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四篇:语文课程标准
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学中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读为主线,对一至三自然段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同桌表演读、师生对读等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宋庆龄是个讲信用的孩子。并适时穿插老年宋庆龄守信用的事例,学生再次感受宋庆龄是个一生都讲信用的人,从而对她产生敬佩之感。为让学生感受到讲信用的重要,在课尾我又穿插了一篇《我回来了》一文,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表达的空间,而教师要珍视学生此时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我一定要等她》一课是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文中主要通过宋庆龄为等候小伙伴放弃和家人一起去做客的事情,来让学生感受宋庆龄是个讲信用的孩子。本课通过两课时来完成任务,我所展示的是第二课时。重点是在品读中感受宋庆龄是怎样讲信用的。
学生情况分析:
这篇课文所选事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宋庆龄是个讲信用的孩子。重点是如何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再有,对于这篇课文的人文性,如讲信用是要付出代价的,宋庆龄是个一生都讲信用的人,从小养成的这种好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有好处的……学生理解和感受到应该说是有困难的。
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朗读和想象中感受宋庆龄是个讲信用的孩子,懂得从小就应当养成守信用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3、通过宋庆龄的故事,激发学生讲信用的情感,感受讲信用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二)、教学重点
在朗读和想象中感受宋庆龄是怎样讲信用的。
(三)、教学难点:
感悟守信用的重要
(四)教学内容安排:第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第3课,齐读课题
出示宋庆龄图片:(师生谈话)你想对她说什么?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带着自身的情感来回答问题,发表看法。语文具有情感性,学生在发表自己看法时也该有一定的情感。)(适时板书:讲信用)
这节课咱们就在朗读和想象中感受宋庆龄是怎样讲信用的。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宋庆龄是个讲信用的孩子?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汇报,教师给予点拨:
适时出示幻灯片:
(1)小珍高兴地说:“真漂亮!明天上午我到你家里来,你教我折好吗?”宋庆龄点点头说:“好,我一定等你。”
(2)第二天一早,爸爸对全家人说:“今天上午我们到李伯伯家去做客。”宋庆龄拍着手说:“太好了!”忽然,他想起小珍要来的事,说:“哎呀,差点儿忘记啦!我和小珍昨天就约好了,等一会儿她要来学折花篮的。我不能去李伯伯家!”爸爸说:“李伯伯挺想你的,还是去吧!以后再教小珍折花篮也一样。你再见到她的时候,向她解释一下就行了。”宋庆龄想了想,说:“爸爸,你们去吧!我不能不讲信用。我一定要等她!”
指导:
分角色朗读(生生读)
师生对读时,师故意读“好,我等你。”然后对比读宋庆龄的话,学生读出肯定的语气。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读出肯定的语气,同时感受宋庆龄在答应等小珍时就说得特别肯定)
师当爸爸,生当宋庆龄读
宋庆龄想了想,在想什么?
3、我不能不讲信用。你还可以怎么说?
(教学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谈理解,用表示肯定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相当肯定的意思,从而感悟宋庆龄的讲信用。)
多么讲信用呀,让我们再重新回忆一下宋庆龄是怎么说的(师生对读)
4、还从哪看出宋庆龄讲信用?
想象:如果宋庆龄去了李伯伯家,过得是怎样的生活?
再读第三自然段,看有什么新的感受。
点拨:做到讲信用真的是不容易。一个三年级的孩子,竟然为了自己的一句答应就放弃了去做客的大好机会,多么了不起呀!还想听宋庆龄的故事吗?
出示图片:此时她已经是宋奶奶了。一次,她答应要去幼儿园。可就在那天,天气突变,狂风大作,下起大雨。幼儿园的老师以为宋庆龄不回来了。可我们的宋奶奶却准时出现在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都说:“天气这么差,您可要注意身体呀!”你们知道宋奶奶是怎么回答的吗?(学生猜测,自由回答)
你对宋庆龄有什么更深的了解吗?
(教学意图:在补充材料中,学生能更深地感受到宋庆龄是个一生都讲信用的人,并能认识到从小养成这种好习惯是终身受用的。当学生感受到这些的时候,也是在实现语文的人文性。)
4、文中还有谁讲信用吗?
第五篇: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教学时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情境,成为学习的主人。接着,教师让学生谈谈最喜欢哪段话,为什么,各自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行平等的、无偏见的、无权威的交流。由于每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积累都不相同,因此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形形色色的,同是一篇课文,原因却各异,教师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二、珍视每个学生的意见,并适时地以幽默的话语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种开放的状态中大胆地各抒已见,张扬个性,课堂上闪现出即兴创造的火花。此时,教师敏锐地捕捉住它,并予以引燃,通过真诚的夸奖激励其他学生参与交流,让学生的体验有一个互动、碰撞的机会,从而丰富课堂内容,超越了课前预定的目标,得到始料未及的收获。
“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程序。不具有生成性的语文课也不具有生命性。”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生本是生成的保证,生成是生命的基础。只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鼓励学生认真深入地思考、大胆自信地交流,尊重学生真实独特的体验,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认识,充分发挥创造潜能,从而让课堂富有活力,充满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