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范文)

时间:2019-05-12 11:4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范文)》。

第一篇: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范文)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中共莎车县委员会莎车县人民政府

莎车县位于新疆西南部、昆仑山西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地处叶尔羌河流域中上游,总面积8955.69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157万亩,辖7(镇)22乡,491个行政村,人口7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7.2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民多元增收,不懈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2007年以来全县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36.7万人(次),实现创收5.25亿元,农民人均年劳务创收365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工作责任

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县、乡(镇)两级建立了由行政“一把手”负责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县上专门配备了6名工作人员,成立了人民政府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县29个乡(镇)均设立了劳动保障所,配备了2至3名工作人员,107个村配备了劳动保障协理员,具体负责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宣传、培训、输出等工作,并对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摸底调查登记,建立了祥实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库,实行动态管理,为输出转移就业打好了基础。县人民政府每年都与各乡(镇)签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全年的转移就业、1培训任务量化到各乡(镇),并纳入领导班子年度工作业绩,分别在上半年和下半年进行考核。

二、强化舆论宣传,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劳务输出宣传工作作为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最基础性工作,坚持把强化舆论宣传作为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突破口,特别是在“6〃26”、“7〃5”事件后积极采取措施,针对这两起事件的负面影响,及时组建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宣传发动体系,坚持在富余劳动者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相关政策和好处。通过县广播电视台电视和喇叭播放的形式,大力宣传外出务工政策和优秀典型事迹。一是成立了村级宣传队。利用“宣讲日”、“议事日”在全县491个行政村与富余劳动力开展面对面宣传动员;二是成立乡(镇)文艺队。在全县7个中心乡(镇)成立了农民文艺宣传队,把身边外出务工人员的亲身体会、先进事迹排练成文艺节目,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巡回宣传;三是成立了县级宣讲团。抽调干部组成4个宣讲团,深入各乡(镇)、村宣传民族分裂分子的反动本质,以及劳务输出的成果和小富臵家、大富臵业的鲜活典型,树立务工致富的好榜样,激发农民外出务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立体式、多渠道的宣传,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事件对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者的影响,“7〃5”事件后,我县自觉自愿有序组织到疆外务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达2000余人。

三、强化技能培训,提高输出人员素质

莎车县严格按照“变人口大县为人力资源强县”的发展规划,严格按照2009年7月29日自治区召开农牧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座谈会的六条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开展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一是大力开展县、乡两级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尤其是在“双语”培训方面,编写了专门的外出务工汉语手册,对外出务工的富余劳动力有针对性地进行2到3个月的汉语强化培训,使务工者外出前均掌握了日常的汉语会话。其次是对相关法律、《劳动合同法》、《劳动法》进行培训,使富余劳动力掌握了维护自身权益的常识;二是整合现有资源培训。通过县职业高中、县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和县民办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三年来,共培训17个工种19000余人,就业人员达15000人,利用全县29个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培训近30000余人,就业人员达21000余人。三是充分利用好国家扶持政策,紧紧抓住职业学校培训国家给一定补助这一机遇,与自治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大力宣传初高中毕业生到疆内外参加职业培训的培训益处。在国家补助2500元的基础上,县财政给予500元的补助,乡镇补助500元。通过宣传动员,每年输出约6000人,2007年在乌鲁木齐培训3000人全部在内地就业,没有一个待业者,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人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力量。

四、加强劳务经济人队伍建,提高劳务输出成功率

我们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办法开展农

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充分发挥县劳务派遣公司和乡镇劳动保障所阵地作用,对经纪人队伍建设进行了规范。将县劳务输出办作为牵头单位,统筹全县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保局、农业局、工商局为业务指导单位,并对劳务经济人进行劳务合同、解决劳动争议、劳务纠纷等知识进行培训,维护好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对培训合格者颁发证书,县人民政府对发展较好的劳务经济人进行扶持,并要求有能力的经济人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登记,成立劳务派遣公司,颁发营业执照,由县劳务输出办帮助劳务经济人完善规章制度,尤其是组织疆外输出的经济人,我们严格审查,要求到劳动部门进行备案,保证劳动力市规范运行,保证输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近三年来,经劳务经济人(社会中介组织)组织输出的务工者约5.8万人,有效地提高了劳务输出的稳定性,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积极挖掘本地劳动力市场,促进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县委、县人民政府积极做好本地市场挖潜,促使农业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一是引导农民进入本地企业转移就业。随时了解掌握本地企业用工需求和计划,及时通过县劳动保障平台发布用工信息,并且每年举办3—4次招聘会,通过招聘会的形式由企业和劳动者见面,对有就业愿望、符合条件的签定劳动合同,进行简单培训后进入企业上岗就业。三年来,通过招聘会有约4000余人进入本地企业就业;二是抓住西部大开发政策,利用建筑项目多的条件,积极引导乡(镇)农村有能力的经济人组织富余劳动力到建筑市场就业。2009年,在前两年的基础上对劳务经济人进行了规范,并有针对性地招集企业老板和经济人见座谈,签定用工合同、办理工商保险、核定工资报酬,有序地组织了农民工到建筑市场务工。目前,已有9个乡(镇)建立了施工队伍,施工队人数达到900余人。通过规范劳务经济人队伍建设,即保障了农民工权益,也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三是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积极发展以休闲、观光、度假为内容的城郊经济,三年来,共发展“农家乐”60多家,吸纳农村劳动力800多人;鼓励农民群众发展个体运输业、服务业,长年参与城市物流配送和农产品营销,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2000多人。

六、完善服务体系,狠抓教育管理

我县把强化服务作为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效手段。一是落实优惠政策。针对一些返乡创业务工者赚上钱的,学上技术的,对符合条件的我们为他们提供贷款。今年已为45名返乡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并为4家有一定创业规模的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目前已有1360余名返乡务工者就业;二是加强外出带队干部管理。每批县人民政府组织的转移人员,坚持从县直单位、乡(镇)、学校选派带队干部,保证每50人有一名带队干部,长期驻扎输出地,协调处理外出务工人员与厂家的各种关系。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莎车县劳务带队干部考核管

理办法》,加强了对带队干部的管理;三是强化务工人员教育管理。全县各部门齐抓共管,教育局在初、高中毕业生中开展就业理念教育,计生委对农村转移就业人员加强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节育知识培训,司法局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加强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共青团、妇联做好了转移就业青年、妇女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

近来年,通过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主要是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素质,以及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据统计,我县每年转移到县外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收入近1.2亿元,每年回流县内的资金在0.9亿元。特别是喀群乡,人多地点,该乡利用这一特点,把劳务输出作为增收的主要渠道,如农民买买提明2008年在家从事一产业的纯收入仅4827元,2009年外出务工纯收入达到10736元。农民尼亚孜他应聘到广东佛山普利华光学镜面厂工作,3个月后就成了厂里的质检员,月薪2500多元。走出去的农民见识广了,头脑活了,观念新了,回到家乡后又成了当地致富的带头人。

莎车县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我县农村人口多,农民的人均收入仍然较低,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及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篇: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动力转移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县立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积极探索劳动力资源与企业用工有机对接的机制,收到了农民转移致富与企业用工满足的“双赢”效果。目前,该县已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余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1.8%。其中,就近转移到工业园区2.8万人,园区竣工投产的112户企业全部用工充足。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劳动

力有序转移

坚持从拓宽出路、凝聚合力、完善体系和基础联动四方面入手,夯实劳动力转移工作基础。

1、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拓宽转移出路。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全民创业。自以来,全县共引进客商投资项目900多个,其中亿元或千万美元以上项目30多个,培育壮大了鞋革、食品、建材等主导产业,仅工业园区就新增就业岗位近3万个,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2、同等重视招工与招商,凝聚转移合力。坚持把劳动力就近转移作为解决企业用工不足以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出台了《县科技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启动了园区企业用工服务试点工作;今年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服务管理办法》。在部署开放型经济工作时,要求县直各单位把服务劳动力就地转移作为工作重点,并下达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园区转移的指导性目标,形成各部门相互衔接、县乡村上下联动抓用工服务的共识共为。春节期间的一星期,该县就为园区企业招聘员工6236人。

3、加快建设劳动保障平台,完善服务体系。一是高标准兴建了县级劳动力市场。总投资达1500万元的县劳动力市场投入使用,全县职介机构全部进入市场开展业务。二是建立并完善了乡级服务平台。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一次性建制到位;工业园区劳动保障事务所挂牌成立,并与县、乡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实行联网办公,资源共享。三是劳动保障服务延伸到村。今年6月份,采取公开组织选聘、实行工资补贴的办法,在居委会、村委会分别选配了劳动保障工作专管员和协管员。今年以来,各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累计提供就业服务2.6万人次,帮助1.1万人实现转移就业。

4、完善“三个台帐两个合约”,夯实对接基础。按照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企业用工互补共赢的思路,重点开展了“三个台帐”建立和“两个合约”推广工作。一是劳动力资源台帐。根据客商由“要优惠政策”向“要用工保障”转变的情况,进行了第一次全县劳动力资源调查,调查结果有效促成了裕盛的落户;进行了第二次普查;目前基于网络数据库管理的第三次普查也全部完成。二是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台帐。主动应对农村劳动力由“输出为主”向“就地转移”的转变,对工业园区企业实行了每季度发布一次用工信息的制度。在此基础上由县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整合全县企业用工信息,建立了目前每月一更新的用工需求台帐。三是培训机构台帐。全面建立了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台帐和学员基础台帐。出台了“三个台帐”管理办法,并实行联网管理,做到“一点登陆、资源共享”。四是引导企业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签订转移就业协议。企业对照劳动力资源台帐“按图索骥”,劳动力则按照企业需求台帐“对号入座”,签订转移协议,形成有效对接。为满足重点企业的用工需求,专门成立了“县劳务派遣服务中心”,采取“由中心先期储备培训劳动力,再根据企业需求,及时向企业派遣”的运作模式,实现招工和就业的对接。以来,该中心已为裕盛输送员工1万余人,基本满足了企业的发展需要。五是引导企业与职业培训机构签订定向委托培训协议,提高员工职业技能水平。

二、强化培训引导,提升需求对接水平

坚持把培训引导作为促进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来抓,整合培训资源,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

1、改革培训体制。一是打破部门界限。选择县职业技术学校作为示范窗口,推进教育部门理论教学与劳动保障部门职业技能培训的“强强联合”。学校提供师资和场地,侧重理论培训;培训机构筹集实训器械,侧重实训操作。二是打破不同培训项目之间的界限。把“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和“金蓝领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区别不同主体、共同服务企业员工的培训,优先满足重点企业的需求。三是打破不同所有制之间的界限。引导民间资本、企业资本参与开发培训市场。今年以来,该县四所民办学校已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1228人,其中为园区企业培训输送980人。

2、创新培训机制。一是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职业培训机构把实训课堂开设到企业车间机台,模拟操作;企业则把新员工的公共培训交给培训机构,实行优势互补。二是建立政企互动机制。由政府部门牵头,选择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但又存在用工缺口的企业,共建培训基地,开展联合培训。承担培训任务的企业除能享受培训补贴外,还有录用受训人员的优先权。如顺誉服装有限公司就通过此种模式,在招收到了急需的300余名职工。

3、激活培训模式。一是积极引导定向订单式培训。依托企业用工需求台帐和培训机构

第三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生意劳动力转移调查报告

为解决就业问题,国家多年来实行了包括减少中小企业税负和提高银行贷款等多项优惠政策支持扩大就业,尤其是在面临国内外较为严峻的经济增长形势和就业压力的状况下,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近年又审时度势出台了支持微型企业创业的多项优惠政策,为积极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而不断努力和探索。开个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国家在坚持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基本国策的情况下,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支持西部大开发,近年来,又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新口号,在十二五开篇之际,为了探寻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的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状况,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专业情况,我们小组本次的选题是农村胜利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

在这个选题下,我们重点调查了小组成员家乡所在地,重庆市云阳县和重庆市奉节县以及江西省九江市的部分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情况。希望通过对这些地区的详细的调查,掌握大量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切实解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情况,了解他们在社会大转型改革的进程中经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所取得成就和遇到的现实问题并为当地农村乃至全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或是创业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指导。

为掌握大量的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我们小组坚持马克思主席哲学的基本方法,利用寒假亲身深入实际去调查访问,并积极做好寻访记录。我们主要设计了当地人口数量,每家剩余劳动力数量情况,在家人员年龄及健康状况,转移剩余劳动力数量及健康状况,转移劳动力的主要就业或创业地域去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或是创业的行业,外出就业或是创业所面临的压力或是不理条件,国家就业扶持或是就业培训惠及人员情况,家乡创意最近有哪些新的优惠或是鼓励政策等诸多方面,力求全面的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压力,积极探索政府在扩大就业,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帮扶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呼吁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农村建设。但根据集体实际我们小组成又有没有完全机械和意思不动的采用了原始的调查问卷的方法,以上所列的调查内容只是我们的一个调查提纲,我们所采用的是亲自到当地村委会或是农民家里进行现场的调查。得知我们的调查可能给他们带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许多农民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他们的情况。他们中的一些年轻人谈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策的方框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便利,他们的就业有了许多新的方式,许多年轻的夫妇选择了到外地自己创业,许多人开启了自己的餐厅。受访的老王叔今年四十岁,他们一家在外面开面坊已经是多年了,现在除了面坊以外他们还有了一家自己的规模不大中餐厅。谈到他们的创业,老王马上有了兴趣“其实这也不算创业,我们两口子也没啥文化,那时在家种地又的缴税,我们两口子那时都还年轻,干不动那地里的重活就出去了,那时她妈还反对呢。说是什么逃烂守不烂的,直到前几年我们赚了点儿钱自己买了车,虽然不算什么好车,不过就是个代步工具嘛,她妈才没那么说了”这是一旁的王大婶一边给果盘里添糖果一面反对到“当时你爸不也是很反对嘛,说什么也要让我留下在家里把两个娃看好”

听到这里,我们的组员若有所思道:“王叔啊,你们给我们村里开了个好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效仿你们大都已经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许多人再也不指望着祖宗留下的那靠天吃饭的一亩三分地了,谢谢你们。那么你们能不能给我们说一说你们在自己外出闯荡的时候遇到了那些困难呢,我们打算把这些困难总结起来为将来其他人创业提供下指导也是你们二位的功绩啊”这是坐在一边儿许久没有怎么说话的王婶用右手抓了抓左手说到,就是苦了咱爸妈和娃儿们,爸妈都是这么大岁数了,那时辛辛苦苦的把我们一炮死一泡尿的拉扯大,到了这个年纪本应该享享清福的,可是还帮我们看着娃儿。那时我们刚出门,身上没有一分钱,娃儿在外地上学得给借读费,不划算就留在家里了,还有娃儿,当我们出门三年后第一次回家的时候,小娃儿都一直躲在他爷爷身后都不认识我这个妈了”说着说着头就低下去了,仿佛真是触及了许久没有提及的意一件伤心事。这是王大叔用手指了指厨房方向的门说到:“娃”他妈,时间也不早了,快去做午饭,我和他们再聊聊”就把几乎要哭出来的王婶只走了。王叔继续说到“当时才出门的时候是在太苦了,出门的时候身上只带了两千块钱,那是还是孩子他爷爷多年的继续在加上左邻右舍借起来,那是十多年前,物价比现在低,又是住的最差劲的房子出门第一各月工作没找好房租都交了一百五十块,眼看着娃儿不久就要上学了,那是学费虽然不贵,可是自己硬是拿不出来,差点儿眼泪都掉下来了,后来我在工地上找了份工作,每天太阳再大业的上班,一天累的要死,他妈就给我做饭,这样过了一年感觉硬是不行了,家里孩子爷爷也不支持就回家又中了一年多的地,后来一个亲戚说他再西藏搞面坊一年毛利润赚了二十多万,尽管累点儿,那当时对我们来说可是天文数字啊,就这样一年后我们又左拉右借拼凑了五万块钱去了西藏。之后才有几经周转最后有了现在这个样子。”

看到王叔现在的样子不仅为他们感到高兴,但是当回味起他们所经历的苦难时有禁不住为他们心酸,他们的遭遇不是他们一个人的遭遇而是这一代人中许多人遇到的问题:没多少文化,有闯劲儿,在外面遭受了许多波折,当时几乎没有政府的人和支助,虽然有了现在比较安定和舒适的生活但感觉对不住老人和孩子,正是在社会转型改革之中出现了大量需要关怀的空巢老人和空巢孩子。

近年来,政府十分关怀空巢老人和儿童,同时提供了大量免费的劳工培训,和积极支持微企创业的扶持政策为使农民工更轻松的找到更好的工作不懈努力也是我们看到了希望。

我们进行这个选题调查时正直一个返乡的农民工老李给儿子主持订婚仪式,说起这桩喜事儿老李可是深有感慨,以前老李一个人出门在一个建筑工地打工,收入低不说老板还老是拖欠工资,就连现在他都没在那个老板手上干活了有个老板都还欠着他的钱。自从家乡政府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后,他主动报名学习了线路装修,本来自己爱好这个又有一定的基础,他学的很快,经过学习市内市外已有较多的就业机会供他选择。他说其实工资都差不多,远走不如近爬,以来离家近可以照顾照顾老人。爸妈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家里就他这么一个儿子,有个姐姐远嫁到外地了。现在儿子也大了,可以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呢经济上的压力也不是特别大,乘着自己现在还不算太老就随便在离家近找份工作,自己也没啥别的追求了。

当问及,政府组织的这类培训对自己的切身帮助时,老李有些情绪激动的说,确实要感谢政府啊,要是没有政府的免费技能培训说不定自己现在还在那个工地上做呢,也还是一如既往的拿不到工资。我们连忙向老李介绍国家最近出台的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犯法的事情,希望可以平复老李的激动的情绪。老李说,其实他也听说了这个政策。但是具体实行起来还是很有难度,就拿采矿业许多老板都是无价无本就开始了所谓的创业,其实也就是一些未经允许的私营小矿。一旦真的开出了较好的矿石,老板有找好了销路的话,员工就可以很快的拿到自己的苦的工资,但是一旦勘测失误或是虽然开出了矿石但老板没找好销路的话老板照样跑路。

针对老李提到的这个问题,我们虽然一直解释政府近来来的努力并叫他坚信未来一定会更好的,但是肯定还有很多路要走。谈及政府的免费技能培训,老李说虽然对他很有帮助,但是培训中还是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问题。比如培训技能是否使用的问题,为此我们也在当地的政府了解到了一些情况,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说,由于之前的宣传不到位,即使是免费的培训还是有许多人不愿意去,就算勉强去了也不好好学,所聘请的教员教授的东西有时候确实好像也不太实用,但这毕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相信给他们一些时间他们会做的更好。同时他也希望上级政府能够做好调研和统筹给他们更好的指导。他们也将全力的去配合上级政府的指导意见展开有效的工作。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小组成员相当满意,接下来我们走访了一对兄弟家庭,哥哥年近三十,弟弟呢正月初一刚好二十八,这两兄弟可谓算是我们所走访的人员中比较年轻的新生代了。自然他们的想法或许在我们这个选题下是值得一谈的。哥哥从初中毕业就没上学了,之前一直在外面工厂做工。四年前和嫂子结了婚,之后一起去了北方挂面条。据说生意还算可以,但是就是太累了点儿,每天早上三大当很多人刚刚开始进入美梦的时候小两口就得起床准备第二天的工作了,毕竟还年轻,经不起折腾,何况还带着一个不满三岁的儿子,听说最近几年国家不仅免除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还大力扶持自主创业。这哥两口在经过一些商议后就决定放弃原来的行业回来搞了个养羊场。他们想啊,技术嘛可以去参加政府组织的交流学习,场地嘛,自家的几乎都不要钱,就是要点儿饲料。何况近几年来羊的价格一直走高就自筹了三十万买了近一百只羊,新修了羊圈。羊圈上面的一半是凉板的,另一半是实地的,下面是新挖的鱼塘,还颇有点儿珠江三角洲的感觉,毕竟是新一代嘛,见过世面,总想着利益最大化。据说羊场建成那天,这哥两的老母亲还说现在啊,世道真是变了哦,现在的羊住的比以前他们人还住的好。经过验收还获得了国家的标准养殖场地补贴和养羊数量上的补贴。

这家兄弟也是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但是却学了个计算机专业制图,其实学的也不精,这个半碗水在农村似乎没啥用处,但是他却学会了全新的思维,他搞自主创业是经过思考的,不仅的要求启动资金少,还得风险小,利润大,最好是切合时代要求环保无污染。他首先也是想到了搞养殖业,农村嘛,除了养殖的牲口的自己掏钱买之外其他的几乎什么都不需要话太多的钱,况且政府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场还有相关的补贴。正是因为他比哥哥后出生,有上过计算机这个先进专业的课程,他首先分析了搞养殖所面临的挑战。你看吧,虽然成本不大,技术要求也不太高,效益都是可以看到见的。但难免动物会生病啊,要是一般的病还好,要是传染病呢?那不什么都得从新开始啊。何况年轻人谁愿意和那些又脏又臭的东西在一起啊。他们考虑的是环保啊,就算创立不了科技型的企业什么的,至少也得是绿色无害的啊,所以他在三年前就果断的选择了木耳生产,起初是与同村的其他几个人合伙,后来别人有了更好的出路而他却没有,何况妻子去年生孩子就让他一个人把生意全并了,并下生意之后,他自己买了辆配送的车,目前他的客户已经已经遍及了临近的县城,据说在忙季他生产的无公害蘑菇还供不应求。

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难处,比如交通不便,信息不便,尽管现在的通信很发达,但是有用的商业信息大都被大商人所有。因为交通不便,每次送货产生大量的交通费在很大程度上压低了自己原本就比较微薄的利润。

另外据我们了解到,就在今年,多地的当地政府不仅派专人去整体发展较好的江苏等地实地考察学习之后,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分别推出了相应的种植和养殖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有专人指导政府还和农夫签订了包收合同,我们小组成员走访的重庆市奉节县的一个乡今年就定下了万亩种玉米种植计划,像这样的种玉米价格是一般玉米的两到三倍,尽管收成相对低点儿。

当然这些只是我们调查中的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随着改革开放进行三十多年来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多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了有效的转移,他们转移的地域很广,东至东部沿海,西至新疆西藏,北至吉林哈尔滨,南至广东海南;他们的转移后从事的行业及其丰富广泛,年纪较轻和有闯进有知识的人多从事自主创业,并能在自主创意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尤其是今年来许多年轻的创业者不仅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人考虑到如何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并在十二五规划大的指导方针下,坚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坚持把家乡的特色推向全国而尽自己的努力。并且它们中的越来越多的人考虑到了到家乡发展,对家乡强烈的归属感和亲切感使他们大都愿意为家乡的建设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在改变家乡整体经济状况和就业状况上不断下功夫。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困惑或是困难:外出创业机会虽多,但一般启动资金需要量大;外出打工工资较低且不易拿到现钱,且有时还会遭遇歧视尤其是把自己的孩子留给父母,不仅加重了父母的负担还是他们缺乏必要的精神依靠;家乡创业交通条件又不太好,且商业信息较封闭,产品没有固定的销售途径,有效的创业项目的培训都得自己掏钱培训等切实困难。

通过调查发现的他们这些实际的困难,我们小组认为,为了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政府一方面应该组织更多的学习和培训,尤其是对他们就业方式和就业观的培训,在具体的技能培训时要更加深入实际,切实选择他们所需要的项目,并注重培训效率;另外一方面,政府也应该继续加大对自己创业者的支持力度,充分卸掉,从资金配资,政策帮扶和税收减免等政策积极鼓励自主创业;另外在保障外出民工的权利方面也的继续努力,切实做到以人为本,要知道他们一个人的工资不仅关系他的家庭的日常开支和运转,更关系到孩子的教育和老人的赡养等系列问题。毕竟这些都是安国安民的大事情!

微风整理:QQ1457498023

第四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

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

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形势下实施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要求,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坚持“富裕农民,首先要减少农民”的指导思想,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我县辖六乡一镇,20个行政村,县域总人口6.4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3510人,劳动力11255人。现有富余劳动力1360人。近两年来,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1年转移493人,创外出劳务收入15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9元;2002年转移1009人,创外出劳务收入17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1元。今年 上半年全县劳动力转移人数达582人,从事第一产业235人、第二产业77人、第三产业270人。截止6月底,劳动力转移已实现人均纯收入43元,为全县完成劳动力转移增收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县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县级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常抓不懈。积极在土地、税收、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努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一大批规模企业来 投资建设。等企业相继落户。截止目前,全县共引进农业开发、石材、工业加工、旅游开发等企业85家,这些企业的引进为我县农村劳力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劳动力760余人。

(二)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围绕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开辟农民劳务空间。我们把特色种植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狠抓了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按照抓大扶强的原则,重点扶持了 等特色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已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几年的发展,这些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企业与农户之间逐步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今年,全县以葡萄、番茄、辣椒为主的特色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3.8万亩,占总播面积的21.7%。带动农户986户,吸纳农村劳动力235人。

(三)大力发展畜牧业,努力拓宽农村劳动力输出渠道。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畜牧业做为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的重大战略举措,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突出发展农区畜牧业,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预计到今年末,全县各类牲畜饲养总量将达到20.2万头(只),同比增长6.82%,年内出栏牲畜10万头(只)。肉类总产3390 吨,增长17.43%,奶类产量600吨,增长40.85%,禽类产量898吨,增长10%,各种禽类出栏30万羽。农区牲畜达11.66万头(只),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在大农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24 %,畜牧业收入占农牧民人均增收的30%以上。通过畜牧业发展,为全县1546名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四)依托旅游、石材等新兴支柱产业,拓宽农民外出劳务收入。随着我县旅游业、石材业的迅速兴起,围绕旅游业、石材业参与二三产业经营的农民越来越多,对吸纳转化农村劳动力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积极鼓励引导农民从事加工销售、储藏保鲜、运输、餐饮娱乐、社区服务等渠道,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第三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2年全县从事二三产业的户数达到2511户,从业人员3127人,其中54%来自农村;私营企业31户,其中26%来自农村。总收入达到405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1元,占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21.1%。

(五)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认真贯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大科技文化普及的投入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劳动技能和适应能力。组织农业科技人员、示范户、农村青年经纪人,把先进的技术、实用的技能以及新观念、新意识送到农民家中。通过科技之冬、科技下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等形式,使全县农村青年受教育面达80%以上,为农民掌握新技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

我们虽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内在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城镇化建设、乡镇企业发展缓慢,无法吸纳数量众多的富余劳动力。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仍以短期外出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些短期外出的劳动力绝大多数保留着对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每年除外出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移,季节性还体现在劳动力转移存在一定间隔性和随意性,今年外出而明年可能不外出。三是农民就业观念尚未转变,习惯于传统农业的粗放耕种。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宁愿在农村闲着也不愿外出寻找就业出路,造成劳动力资源浪费。四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程度不高,劳动力市场发展迟缓。大部分农民外出都是自发的,处于无序状态。缺乏对农村劳动力的总需求、总供给的调节和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与指导。五是一些农民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沟通,信息不灵,找不到挣钱门路。农民外出打工,也常常出现拿不到工资,不给签合同,任意延长劳动时间,缺乏基本的劳动保护,没有劳动保障等问题。六是劳动者素质较低,缺少外出就业的手艺。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有些只具备小学文化,甚至是文盲,无专业技术特长,难以向非农领域和第三产业转移。七是培训服务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的农民增收渠道,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后劲。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有大量的劳动力沉积在农村,农民增收还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富民强县”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采取有力措施,把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3年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目标是:实现2003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收400元,其中外出劳务增收85元,富余劳动力转移40%以上的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一)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重视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工作,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程。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重要新兴产业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之中。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务开发工作的领导,成立县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责任和工作人员,研究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政策、工作目标及优惠政策,统筹安排,加大投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逐步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拓宽思路,消除顾虑,使外出务工,增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二)大力发展一、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战略。一是要大力发展各类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资源开发,来创办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发展,要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扶持;通过盘活现有企业存量资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二是要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借助于私营经济的积聚效应,进一步提高私营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引导有条件的农民从第一产业进入商贸、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三是要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快我县经济基础好、地处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地 镇的小城镇建设。把小城镇建设发展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小城镇的繁荣,增加农民的就业门路。四是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 等农产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千家万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吸收农村劳动力。同时,加快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拓展农副产品销售,转移剩余劳动力。

(三)建立完善的劳务供求信息网络。逐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信息服务网络。及时准确地发布劳务信息,引导农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输出劳务,避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要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及时了解劳动力需求情况,建立密切稳固的劳务协作关系。各乡(镇)要定期调查了解可输出的农村劳动力状况,准确掌握可输出资源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术特长、求职意向等信息,建立本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信息库。及时了解和通报劳动力需求和务工情况,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畅通劳动力资源信息共享渠道。进一步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为劳务输出转移搭桥铺路,加强对外出劳务人员的引导、服务和管理,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性,为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搞好各项优质服务。

(四)鼓励兴办农村劳务中介服务组织。在完善现有劳务服务机构基础上,支持涉农服务部门、各类经济实体、群众团体和社区组织兴办农村劳动力输出和输入中介服务机构,结合机构改革,鼓励有条件的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农村能人和大中专毕业生领办创办农村劳务中介机构,形成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劳动力转移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加强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综合素质。目前,劳动力市场已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转变,企业对劳动力的专业技能要求逐步提高。加大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技能培训力度,成为劳务输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就业技能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村青年的文化、技术水平。要大力发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根据劳动力市场对民工的技能要求,投入必要的资金,依托县农广校、示范户、致富能手、经纪人等,积极创办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基地,突出加强农村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农民外出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使其在短期内获得实用技术,提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六)做好外出农户承包土地流转工作。在尊重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外出农户可继续保留承包土地经营权,也可采取转包、转让、租赁、入股和托管等形式进行流转。外出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时,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及时帮助办理有关手续,切实处理好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让外出人员安心在外。

(七)加快建立、健全外出务工农民就业服务体系。发展统一、开放、公平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消除对民工在就业上的歧视。按照城乡统筹就业的要求,取消各种歧视性就业准入条件,清理现行县内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就业的限制性措施,逐步建立城乡就业的平等竞争机制。认真落实《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与农村劳动力及时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明确劳动关系,实行同工同酬待遇,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和劳动条件。逐步健全完善劳务人员养老、医疗等保险制度,切实保障劳动力转移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汇报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汇报

一、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

市总人口为357.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4.96万人,占总人口的82.4%,农村劳动力有178.0万人,富余劳动力约为7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9.3%。全市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4.3万人次,其中就地转移10.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0亿元,使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增收1017元,比上年的868元增加14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的36%;劳务收入占全市gdp的6.7%。

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从人员年龄结构来看,劳务输出以青壮年为主。调查显示,全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16-30岁的占57.6%,30-50岁的占39.2%,50岁以上的仅占3.2%。第二,从转移就业的行业来看,以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第二产业的占54.1%,第三产业的占37.4%。其中,从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分别占外出务工人数的36.3%、17.5%和29.9%。第三,从务工人员区域分布来看,以珠江三角洲和江浙、京津、胶东一带为主。全市有19.4%的务工人员分布在省内,在沿海地区务工人员达53%。华龙区、濮阳县、范县等地已有数千外出务工人员跨出国门,打洋工,挣美元,成为我市涉外劳务输出的一个亮点。第四,从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情况来看,以通过血缘、地缘和人缘关系自发外出务工为主。通过劳动部门及中介服务机构有组织、成建制地输出的务工人员较少。,全市劳动部门组织输出的仅7.45万人,占15.2%,经中介组织介绍的有16.26万人,占33.08%,自发外出务工的有25.44万人,占51.76%。第五,从务工的时间周期来看,具有兼业性和“候鸟型”特点。外出打工人员绝大部分继续保留土地承包权,忙时种地,闲时打工经商。第六,从劳务收入的资金流向来看,“回流型”、“创业型”的特点初步显现。我市涌现的一批“打工能人”逐渐成长为有资产、懂技术、善管理的经商办厂能手之后,选择回乡创业。比如,范县近几年务工人员带回资金4亿多元,回乡创办“凤还巢”企业2多个,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有力保障

我市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业市,土地资源紧缺,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一是行政推动。各县(区)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任成员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体系,落实责任,专项考核,并作为乡镇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市劳动保障局新增设了劳务输出服务科,各乡镇设制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形成了市、县、乡三级组织服务网络,切实加强了对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政策扶持。市委、市政府于召开了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并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工作的意见》,召开了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专题座谈会,认真学习省委书记徐光春《充分认识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意义》的理论文章,统一思想,总结交流经验。各县(区)委、政府都相继出台了关于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和文件,涵盖了培训、输出、维权等劳务输出工作的各个环节,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健康有序地发展。三是部门联动。市、县(区)劳动、商务、农业、扶贫、教育、工商、公安等部门和工、青、妇等团体,紧紧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密切配合,发挥优势,主动服务,形成了层层负责,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全市各级团组织重点开展了“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岗快递活动”,共筹措用工岗位38600个,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28600人,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针对广大农民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思想保守、安于现状和“穷家难舍”、“小富即安”的陈旧观念的实际,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一人务工,全家致富”、“务工光荣,就业自豪”的浓厚氛围。一是宣传发动。各县(区)为炒热群众思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等形式,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发动。濮阳县、南乐县分别制作了《走出黄土地》、《打工故事》、《外面世界真精彩》、《走南闯北龙乡人》等电视专题片,清丰县在全县各村刷写墙体标语3000多条。通过广泛宣传和思想发动,逐步改变了广大农民“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恋土守家的传统观念,激发了广大群众外出务工的热情。二是典型带动。每年年初,全市各级劳动部门组织优秀外出务工人员组成宣讲团,巡回演讲,现身说法。南乐县在年初的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邀请优秀外出务工青年作典型发言,引起较大的反响。去年底,团市委、市劳动保障局在全市组织评选了我市首届“十优百杰务工青年”。通过典型引导和表彰先进,使广大群众逐步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条投资少、收效快、能致富的好路子,思想进一步解放,“走出去、闯世界、挣大钱”已经成为当今农村年轻人新的生活理念。不少群众形象地说:出去的是一个人,挣回的是资金;学到的是本领,改变的是一生;影响的是一代,造福的是子孙。

(三)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

随着产业升级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地用工单位对务工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县(区)针对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劳动技能单

一、市场适应性差的现状,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训促输出”的思路,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务工人员的培训。一是发挥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为加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近几年来,全市先后创办了五所县级技工学校。南乐县为扶持市第二技工学校发展壮大,无偿划拔价值340万元的新建县委招待所大楼用于学校建设,又投入1100万元完善教学设施,现已形成多人的招生规模,开设有电子电工、计算机、机械、服装和艺术设计五大类15个专业。濮阳县投资1000多万元积极筹建市第三技工学校。清丰县在县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列支12万元,用于县职业技术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已容纳名学生,被省定为全省首批县级骨干职业技术学校。同时清丰县组建了市第六技工学校,投资100余万元购置数控机床、电脑、电动缝纫机和立式加工中心,建立了一流的农民工培训基地。去年以来,该县两校已培训农民工5000多名,占全县输出技能型工人的80%以上,充分发挥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渠道作用。二是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办学。为迅速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各县(区)引入竞争机制,优化整合民办培训机构,全市近百所民办培训机构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工培训,成为政府部门转移农民工培训的有益补充。三是实行订单式培训。根据市场需求,重点突出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各县(区)坚持灵活性、实用性的培训原则,利用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定向培训、委托培训等。积极探索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不少技工学校与北京、江苏、浙江等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培训就业一条龙,做到培训一批、输送一批、稳定一批。南乐县利用浙江奉化国泰制衣有限公司的设备、师资、资金,建立了服装加工培训基地,先后输送技术工人5000多名,有十多名优秀人员被工厂选送到国外的加工基地工作。该县订单培训的服装工已成为宁波地区的品牌。四是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市县劳动部门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农民实现转岗就业为目的,积极落实国家启动实施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去年全市落实培训资金700多万元,培训2.1685万人。

(四)拓宽领域,构建劳务输出对接平台

及时掌握用工信息,疏通转移渠道,搞好跟踪服务是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为此,各县(区)积极探索农民工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农村劳动力的顺畅有序转移。首先健全信息网络建设。各县(区)建立了以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主体、中介机构为依托的信息网,认真做好信息发布、用工登记、建档建卡等工作,为求职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清丰县、范县开展了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初步建立完善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为促进劳动力转移奠定了基础。其次,加强考察,建立牢固的劳务输出基地。各县(区)领导每年都带领有关部门赴经济发达地区考察联络,寻求稳定的就业岗位,目前我市已拥有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京津唐、中西部和省内六大城市群劳务输出基地。第三,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劳务对接。各县(区)充分利用职业中介组织联络、劳务经济人带动、培训机构推荐、召开大型招聘会等形式,为农民工牵线搭桥。今年三月,濮阳县组织召开了大型劳务输出招聘会,江浙地区22家企业提供4000多个用工岗位,近万名农民工参加,县委书记张建国亲临现场指导工作。会上先后有1300多人通过双向选择,签订了劳动合同。范县还聘请56名信息灵、渠道广、家乡人信赖的劳务经纪人,带动了一批劳动力外出打工。如辛庄乡青年武俭利1998年到北京一家公司打工,自己站稳脚跟后,先后介绍100多人到该公司务工。为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各县(区)还积极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劳动监察机构不断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查处非法中介机构,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第四,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市商务局根据国际劳务市场的需求,大力开展对外劳务合作业务,截止,全市已向日本、韩国、新加坡、阿联酋、毛里求斯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外派劳务人员4850人次。仅去年,外派出国劳务人员1298人。华龙区东田村300多人在国外务工,分布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年创收入两千万元,曾被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成了远近闻名的出国打工村。第五,强化跟踪服务。各县(区)不断完善配套服务,普遍实行了培训、录用、护送、管理一条龙服务。坚持定期回访、节日慰问、干部带队打工、提供法律援助等制度,帮助务工人员解决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大大提高了务工人员的稳定率。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家中生活生产实际困难,各县乡村组建了“义务帮工队”,帮收帮种,保证务工人员家庭及时收种,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抓好就地转移

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同时,针对一些愿意离土、但难以离乡的农民,多渠道创造条件,实现就地转移。一是大上工业项目。近几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工兴市”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范县仅就上百万元以上项目51个,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一千多人。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新区、华龙区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重点发展花卉、苗木、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支柱产业,最大限度地挖掘就业潜力。清丰县大力发展白(灵菇)、红(辣椒)产业,重点抓好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范县依托三十万亩水稻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精米加工业,促进了大批农民参与经营。仅专门经营大米营销的经纪人就达600多人。三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濮阳县、范县依托丰富的油气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积极发展玻璃制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开拓就业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统计,范县玻璃制品企业就吸纳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三、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农民外出务工是群众自己的事,领导不用管。“劳务富民”观念树得不牢,工作抓得不紧,抓得不实。另一方面,农民的就业观念还比较陈旧。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不少农民存在着“小富即安”、“恋守田园”的思想,特别是一些务工青年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贪图安逸,不愿接受企业的束缚和体力上的劳累,务工青年跑回家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农民存在着“以农为本”、“以土立业”的守旧观念,对土地有着浓厚的眷恋心理,宁愿在家受穷也不愿轻易离开土地。

(二)整体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偏低。目前,我市劳动力市场还不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形式单一,有组织的转移劳动力的比重不高,主要是通过“亲帮亲”“友帮友”的方式转移。据清丰县统计,外出务工8.9万人,通过劳动部门介绍的只有4000余人,占总数的4.5%,95%以上的是通过亲朋好友或自发转移的。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劳务中介组织收费较高。一般要收300-800元的中介费,加上路途花费,要上千元,一般农民家庭承受不起。二是个别劳务中介组织信誉差,提供信息不准确,致使少数打工者上当受骗。因此,有些农民宁肯自己外出闯荡找出路,也不信任中介组织。三是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全,数量少,制度不健全,信息不畅通,交易成本偏高,无法满足外出人员的需求。

(三)职业技能培训普及率不高,务工人员竞争力不强。据统计,我市农村劳动力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9.66%,初中占47.77%,高中以上占12.57%。在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绝大多数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由于这些人员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在就业方面缺乏较强的竞争力,致使外出就业的门路窄,稳定性不高。90%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未经各类培训,主要从事以手工操作为主、技能较低的建筑、电子装配、制衣、木器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且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报酬低。外出务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术和技能。主要原因:一是现有的培训管理体制不顺。虽然劳动、农业、教育、扶贫、工、青、妇等部门和团体都在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工作,但各吹各打,缺乏统一计划和协调管理,培训资源没有得到综合有效利用。二是现有的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数量较少,培训的容量不大。濮阳县、范县、台前县的技工学校还正在筹建之中。各县的职业技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陈旧,缺乏市场需求的办学特色,达不到职业教育的要求。有的职业技术学校资金严重不足、教学设备少,全市目前还没有一所有实习基地的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大多是从普教岗位上转过来的,缺乏专业技术和技能,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规模和培训质量。三是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的培训周期长、收费偏高。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学制均为三年,年学费大约在元至3000元,一般的农村贫困学生负担不起,许多农村学生放弃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愿望,初中毕业后就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四是出国劳务人员经济负担较重,门槛较高。以去日本打工三年为例,出国务工前需交付三个月的培训费3000元,还需交纳47000元的签证、保险、中介等费用,另外还需由2人为其在外出务工期间提供担保(担保金15万元)。出国打工费用如此之高,一般农民家庭无力负担,一些想出国打工的青年望而却步。

(四)特色劳务发展缓慢,品牌建设滞后。目前我市转移输出尚未形成组织化、集团化、规模化,务工人员从事的行业较为分散零乱,多是分散转移的“游击队”,规模小,人数少,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影响了我市劳务输出的发展。

四、加强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将长期存在。我们必须从我市农业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市情出发,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一是我市各县(区)和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不仅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项新兴的支柱产业来抓,更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我市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任务来抓,进一步推动我市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二是我市各县(区)要立足本地实际,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十一五规划和工作目标中。要研究制订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远期和近期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保障措施。三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力推进。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列入县、乡政府的业绩考核内容,强化各级领导的责任意识。建议市县(区)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建立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和指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联席会议由市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工青妇等组织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领导,协调沟通,共同做好农民工的培训、教育、转移工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主导作用。四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市上下营造“劳务富民”、“务工光荣”的浓厚氛围。大力宣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宣传优秀外出务工人员的先进事迹,市里和各县(区)每年都要召开大型的劳务输出工作总结表彰会议,对优秀外出务工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不断激发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建议市政府在今年适当时候召开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明确任务,表彰先进,进一步推动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健全输出网络,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长期的、全局性的工作。建立劳动力资源供需网络、健全输出机构对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水平,保证劳务输出的及时性、稳定性尤为重要。要按照“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不断提升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一是要拓宽劳务市场信息渠道,完善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与用工地劳务中介机构的合作关系,定期搜集用工信息;全市驻外办事服务机构要及时传递劳务用工信息;要加强和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利用他们所在的企业、行业、城市及时反馈用工信息;要加强对中介机构、培训学校的管理,对他们搜集的用工信息及时纳入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利用。要加快“金保工程”网络化建设进度,尽快实现上联全国、下联县乡村的目标。县、乡两级劳动保障机构要加大力度,尽快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库,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求职愿望、培训情况、就业去向等建立档案。各乡镇要建立健全外出务工人员和富余劳动力的工作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各村信息员要及时掌握富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和变动情况,保证市、县、乡、村劳务输出体系“四级网络”的顺畅运行。二是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劳务输出工作机构。在市县(区)乡建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县(区)劳动保障局设立劳务输出服务股,具体指导、协调劳务输出工作。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主要负责乡镇劳务输出工作。要在全市形成“主管部门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城乡联手共同抓”的工作机制,为做好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三是要大力培育劳务中介组织。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经济主体、机关干部、农村能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兴办、领办、创办各类劳务中介组织,不断壮大劳务中介组织队伍,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方便快速的就业服务。要加强指导,规范运作,强化管理,逐步发挥中介组织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同时,要加强对劳务中介组织的管理,对所有从事中介机构和人员统一实行资格证制度,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行为。四是打造劳务品牌,大力拓展涉外劳务。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劳务品牌的培育、组织和引导。加强劳务品牌的宣传推介和包装。要充分挖掘特色技能、工艺,通过能人、专业队伍带动,变一般输出为特色输出,逐步形成一县一品、一县数品的格局,要继续扩张出国劳务规模。各县(区)和市商务局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出国务工人员的前期资金和保证金等问题。建议采取提供贷款、劳务工资代扣和设立出国劳务担保基金预借等多种方式降低出国门槛,不断壮大出国劳务队伍。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务工人员就业竞争力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是关键。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新兴产业的兴起,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转移就业的难度将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工作。一要整合培训资源。市县(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培训资源整体规划意见,对培训资源和力量要统筹规划,加强协调,整合利用,我市各县(区)要建立一到两个有一定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建议出台《我市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实施细则》。全市的职业技术院校和技工学校要调整办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坚持系统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思想素质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新途径,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水平。二要坚持订单培训。要把技能培训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培训机构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要把技能培训同定向输送结合起来,坚持培训、就业一体化的运作方式,扩大组织化培训的规模,进一步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竞争力。三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县(区)政府要把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项支持“三农”的公益性事业,列入财政预算,建立逐年增长的投入机制。

(四)招商引资,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承载能力

发展县域经济和乡镇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也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有效途径。一是立足本地实地,发展第三产业。各县(区)要因地制宜,依托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批发业、餐饮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积极鼓励农民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从而扩大吸纳富余劳动力的容量,拓展农民的就业渠道。二是发挥特色产品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实现城乡之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区域优势的发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我们要大力发展蔬菜花卉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关联产业,将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农民的就业优势。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上工业项目。要继续抓好我市八大工业园区建设,为农民就地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四是加快县城和中心乡镇的发展和建设。提高县城和中心乡镇的产业聚集度,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第三产业,增强城镇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承载能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引导高素质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就近转移。五要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实现“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各级政府要尽快制定鼓励和扶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为回乡创业人员提供土地、信贷、用工、税收等方面的优惠。通过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政策优惠、导向激励等措施,推动农民工资本和人才回归故里,创办经济实体,使更多的“务工能人”成为企业家,为家乡新农村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五)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顺畅转移

各级政府要转变职能,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一是建立完善派出管理机构,实施跟踪服务。建议市政府设在北京、上海、深圳、郑州的办事机构,帮助解决农民工的急难险重问题,依法处理劳资纠纷,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各县(区)可在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设立精干的服务保障办事机构,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服务,做到输出有服务、就业有岗位、维权有保障。同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输出单位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后续服务,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劳动争议,加强教育管理,树立濮阳农民工的良好形象。二是制定完善政策,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要逐步改革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放宽农民工入户条件。按照城乡统筹就业的要求,取消“临时工”、“农民工”、“正式工”、“外来劳务工”、“固定工”等用工形式,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享受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实现城乡平等竞争就业。逐步建立和完善务工人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对农民工的土地流转、信贷、教育、子女入学等给予倾斜,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三是积极主动做好农村“留守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目前,我市大批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子女”增多,已经成为农村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和妇联组织要积极研究解决“留守人员”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建立健全农村服务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关心“留守老人”的生产生活,关爱“留守子女”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外出打工人员较多的村庄要继续完善“帮工服务队”、“治安联防队”,为务工人员家庭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和安全保障。

下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劳动力转移培训教案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包括引导性培训和岗位培训。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性培训主要包括政策法规知识、基本权益保护、城市生活常识和寻求就业岗位等方......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策

    【摘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但其中也存在着劳动力转移组织化偏低、劳动力素质偏低、转移政策落实不到位、劳动......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 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形势下实施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要求,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大全)

    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形势下实施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要求,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坚持“富裕农民,首先要减少农......

    推动城镇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推进城镇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目前,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贸增速放缓,许多行业产能过剩,投资受限,出口与投资的潜力挖掘到位的情况下,要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就要充分挖......

    推动城镇化_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全

    推进城镇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未来一个时期,城镇化是发展的持久动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扩大就业,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劳......

    ×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范文

    强化管理 完善服务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某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民增收,加速小......

    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施方案

    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根据**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劳务输出的意见的精神,针对我市工矿城市的特点,提出本实施方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