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宿舍文化现象调查与分析
黄淮学院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年级、专业、班级: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题目:大学生宿舍文化现象调查与分析系别:姓名:
学号:
2013年 3 月
目录
摘要.....................11、宿舍文化简介.................12、大学生宿舍现状...............1
2.1宿舍结构.................1
2.2宿舍卫生状况.............13、大学生宿舍行为文化现状.............2
3.1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部结构..............2
3.2宿舍文化之三大影响............2
3.2.1 思想素质的影响.............2
3.2.2 道德素质的影响..............2
3.2.3 心理素质的影响..............34、宿舍文化的不足与改进...............3
4.1 寝室文化建设缺乏切实的理论指导,应加强寝室文化建设.........3
4.2 寝室文化不丰富,缺少展示舞台,应多开展活动..........3
4.3 大学生对寝室文化建设没有主人翁意识,应该积极主动参与.......3
4.4 寝室文化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4
结束语...................4
参考文献.................4大学生宿舍文化(或流行文化)现象调查与分析
摘要:大学生宿舍是同学们生活、休息、学习、娱乐的场所,大学生在寝室中朝夕相处,长期共同生活,寝室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宿舍文化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现代校园文化离不开宿舍文化的建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办学水平,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有很重要的影响。正确地引导和整合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有助于大学生早日融入社会,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关键字: 大学生宿舍文化
1、宿舍文化简介
大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重要的成长环境,它相当于大学生的第二个“家”。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指由大学生在宿舍这个特定空间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稳定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它是依附于宿舍这个载体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的总和,它包括校园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它以宿舍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由涉及宿舍生活的各方面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所组成。大学生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从根本上说,宿舍文化是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是大学生自己的文化,会增强同学们自身的修养,它的发展始终与大学生生活紧紧相连。
2、大学生宿舍现状
2.1 寝室结构
黄淮学院南北校区的每个寝室人数是六人,平均每个面积25到30平方米,没有有独立的卫生间,有阳台,每楼层有两个卫生间,一个洗衣机(刷卡),宿舍收费为750元,较为便宜。
2.2宿舍卫生状况
好的宿舍卫生状况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休息的环境。绝大多数同学有良好的节约意识,比如按时关灯,电器不用时拔出开关,然而,大学生平时随地丢果品纸屑,浪费水电资源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就要我们加强监督,自觉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把寝室当做自己的家。我系开展的“党员文明创建帮扶”活动,就是一个党员带两个入党积极分子帮助一宿舍,使宿舍成为同学们真正的一个家。
3、大学生宿舍行为文化现状
3.1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部结构
据对大学生宿舍的直观观察,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部结构大体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表层宿舍文化。指宿舍的内部设施、布局结构、卫生状况等。第二层为中层宿舍文化。主要反映各种规章制度。如学生的学习、生活制度,道德行为规范等及其执行情况。第三层为深层宿舍文化。主要指宿舍成员的政治信念、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心理素质、审美情趣等及其外化。大学生宿舍文化的这三个层次互为表里、相互影响、互为转换,从而构成一个特殊而相对完整的文化体系。
3.2宿舍文化之三大影响 3.2.1 思想素质的影响
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使大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政治信念。
当今快捷的传媒,增进了大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交往,足不出室,便可获得大量的信息。大学生头脑中容纳了多来源、多层面、多途径的社会信息,怎样评价和交流这些信息?宿舍成了最好的场所。在宿舍里针砭时弊,指点江山,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争辩某些敏感问题。这些无疑有利于宿舍成员开拓视野,启迪思维,活跃思想。通过同学之间激烈的思想交锋,帮助他们认识真理,提高识别能力和政治素质。
但是,由于大学生处于涉世之初,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对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知之甚少,只能凭借各种传媒、舆论导向及一些社会现象去作简单分析和判断,因此,容易为表面现象所迷惑。有的大学生对西方某些政治观点或政治制度“深信不疑”,并在宿舍里大肆渲染,这往往容易使宿舍的其他同学产生思想混乱;有的大学生容易听信一些政治谣言,并在宿舍里传播,这使得小道消息、流言、谣言在一些宿舍大有市场,使得同学们的政治辨别力下降。
3.2.2 道德素质的影响
道德素质,主要是指人们分辨善恶、为人处世的能力和品格。宿舍小环境的文明程度、格调的高底,既反映大学生自身的精神风貌,又对大学生身心产生影响。由于大学生宿舍成员是层次及目标比较一致的群体,饭后闲聊,睡前卧谈,彼此之间可以加深了解,建立友谊,增进感情,学会忍耐与宽容,学会尊重彼此人格。因此,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能够使宿舍成员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心境和愉快的情感,使道德情操得到升华。
3.2.3 心理素质的影响
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人的心智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应付环境和生活压力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使大学生心理健康,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大学生年龄相仿,文化素质接近,很容易产生心理互动。如果一个宿舍群体和睦,宿舍将成为大学生的“避风港”,都愿意把个人的喜怒哀乐在这里向大家述说,以期从集体中得到理解和支持。但是,如果彼此之间不和睦,互不理睬,仅仅把宿舍当成一个睡觉的窝,那么,宿舍成员就不会有归属感和自豪感,在这样的环境里长期生活的学生就会形成孤僻、自私的个性。
4、宿舍文化的不足与改进
4.1 寝室文化建设缺乏切实的理论指导,应加强寝室文化建设
对于寝室文化建设而言应摸清“什么是寝室文化——寝室文化现状——建设什么样的寝室文化——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建设方案”这条线,然后付诸实践才能见效,而对于学生而言,其寝室文化应更具鲜明性。所以各高校应加强理论的指导,很多同学没有获得成功,往往将学校不好做为第一要素加以考虑。因此,学校的责任也是任重而道远。
4.2 寝室文化不丰富,缺少展示舞台,应多开展活动
大学虽然聚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多才多艺的莘莘学子,但是缺少一个展示的平台。这与大学寝室文化单一密不可分。没有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让很多同学感觉到无事可做。逐渐的,同学们只能各自发展自己的小圈子而不愿去与陌生进行交流,自己的才能也没有很好的机会进行展现。而自己的发展也及局限于自己存在的圈子之中。寝室与寝室之间也走不到一起。单一的寝室文化让我们错失了很多发展机会。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倡导发展多样化的寝室文化,如以寝室为单位进行设计小作品比赛,开展寝室文化节等为寝室文化提供展示舞台。
4.3 大学生对寝室文化建设没有主人翁意识,应该积极主动参与
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建设。而调查显示,很少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更别说去组织相关的寝室文化活动和建设。学生基本上没有意识到寝室文化无论从精神层面还是实际价值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大学生寝室文化就像另一门专业课一样,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得到发展,这些包括人际交往、才艺学习、自身的修养,应变能力和各种事物的处理能力。学生对寝室文化建设缺乏主人翁意识,就忽略了这些能力的培养,也导致很多人想学习而找不到门路。因此,我们学生一旦有机会参与大学生寝室文化活动,就要积极主动,献计献策,做到最
好。要取的实际收获,而不是敷衍了事。最关键的还是要有主人翁意识,不要把它当作“别家事”不管,而是要当作“自家事”来好好处理。
4.4 寝室文化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坚持“教师指导、信赖学生、依靠学生、学生自主”的工作方针,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寝室文化建设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在寝室文化创建小组的指导下,把学生作为实施寝室文化建设工作的主体,通过召开学生干部、寝室长会议,就寝室文化建设活动的相关要求、校园环境的净化美化、卫生检查、安全督察等方面工作,广泛征求学生意见,让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为学生施展才能创造机会。学生既是寝室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更是受益者。重视和发挥学生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使开展的各项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生活。
结束语: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亟待我们去研究、去开发、去完善。平时不管不问,出了问题后再亡羊补牢,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建设好这项工程, 管理好这块阵地, 创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大学生活中,有一个成员互相尊重,相互信赖,互相关心的寝室.不仅能使人生心舒畅,还能在和谐的氛围中缓解来自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的压力.着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构建一个成员相互尊重,信赖和关心的寝室应该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参考文献:
【1】《高校寝室文化的分析与研究》曲贵江 北京:海淀走读大学
【2】《浅析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金鑫徐波荆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3】《试论宿舍文化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唐春梅滕云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二期
【4】《论宿舍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结构的影响》胡银华 张海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第30卷第5期
第二篇:调查心得(大学生宿舍文化调查)
调查心得
这次社会调查,我们经过小组讨论后,决定采取网上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确定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后,我们针对大学生宿舍文化做出了一系列的分析,对问卷的内容做出了充分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在这次调查中,我负责把word文本格式的问卷放到问卷网上,然后导出地址,再将问卷通过QQ、微信等媒介发给周围的朋友和同学。在做这个事之前,我一直以为这件事很简单,直接把问卷发给好友,他们就会填写,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几乎发给了我认识的所有人,半个小时过去了,填写问卷的人寥寥无几。在这时,几个好友提醒我,问卷的第13题题目有一些问题,于是我就修改了问卷,可不想,这样一改,再此之前的33分问卷全部作废,变为无效问卷,到了晚上八点钟,问卷的填写数目才只有40份左右(不算作废的33份)。无奈之下,只好发动小组成员一起来将问卷发给更多的人,让问卷覆盖的面更为广阔。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首先,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影响力也是有限的,我们需要调动身边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其次,我们自大学以来,很多人以自己的忙碌作为借口,与以前很多好友慢慢淡了联系,人际关系质量不容乐观;第三,在尝试新的事物的时候,如果完全没有把握,实在不必要去冒险做一些后果不可预估的事。
此次问卷调查,开放的时间只有一天,最终收获了108份有效问卷。在调查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人反映问卷的问题设置不够合理,问卷的题目数量过多等。还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就是发给一部分好友的时候,他们会让我验证身份,唯恐收到的是恶意链接,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想我们应该想到的是这个网络已经没有那么的安全了。由于受访对象都是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工作完成情况基本顺利。最后就是问卷的整理工作,得到的数据要准确,一定要客观做出分析,评估。我们这次问卷的最大问题是受访群体太小,并且较多受访者集中于本校,外校学生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这一点可以在下一次的问卷调查中予以避免。问卷调查可能得到的结果可能略微不够理想,但是此次调查的意义是非凡的,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如今大学宿舍曾在的种种问题,也了解到大家想要的宿舍生活是怎样的等等。
最后,我想说的的就是,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我们要学会如何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重要的是,我们在大学学到知识同时,要学会“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接触社会上实际的东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纯粹的理论中,尽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自己真正的迈向社会做好准备,才不会被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
第三篇:大学生宿舍文化调查问卷
大学生宿舍文化调查问卷
答卷者性别:
1、一般情况,开学会从家里带些什么关于食用的物品回宿舍?
A、茶具B、零食C、家乡特产D、自制食物
2、在宿舍参与哪些活动?
A、文学阅读B、游戏C、听歌D、夜谈
3、宿舍集体活动有哪些?
A、唱KB、运动C、郊游D、茶会E、更多
4、宿舍费的用途
A、共同生活用品B、集体活动娱乐C、宿舍开销D、更多
5、宿舍和谐度、幸福度
A、20%B、50%C、75%D、90%
6、室友之间的交流情况
A、没有或是极少 B、看情况,有时很多,有时很少C、大家一回寝室就有
很多话说
7、舍员之间的交流方式
A、夜谈B、饭席间的谈话C、更多
8、舍员最常交流的话题
A、时事政治B、班级上的事C、个人过往经历D、未来规划
9、您觉得寝室成员的关系如何
A、很差,常发生不和B、冷淡,个人自扫门前雪C、有各自的小圈子
D、非常团结,有很强的整体意识
10、寝室中是否经常有争论?
A否B、是,但分歧不大C、是,并且常有很大分歧
11、对舍友不满的方面是什么?
A、其他成员的作息造成干扰B、生活作风
C、恶意挑拨舍友之间的关系D、对舍友不够尊重
12、舍友之间有误会时的解决途径
13、不同文化,不同地域是否对交流、宿舍生活有影响?对此如何解决或看待?
14、总的来说,您感觉宿舍
A、很温暖,像个家一样B、冷冰冰的,只是个睡觉的地方而已
C、没什么感觉
15、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宿舍文化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每个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人格的形成。您认为大学生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的成材起到了哪些作用?
A、对于个人具有满足自尊,调节情绪,增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B、宿舍集体成员之间有相互激励与帮助的作用
C、宿舍这一群体对大学生有信息沟通的作用
D、宿舍文化对个人具有模式标准化的作用
第四篇:大学生贫困现象调查、分析与思考
大学生贫困现象调查、分析与思考
前言:
随着高校招生的逐年扩大,给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当然也包括在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苦苦奋斗的贫困生们,也许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才是唯一的出路,才能最终改变他们的命运。在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日益变得严峻,已经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时,各大媒体也不断地对此类问题进行报道时,也许被报道出来的贫困生们,将得到社会的关注,也许他们的命运也会因此而得到改变,但他们只是许许多多的贫困生中比较幸运的,还有更多的贫困大学生,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国家为了保障贫困大学生不会因为学费问题而读不起大学,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最普遍的也许就是国家助学贷款,但贫困生在申请的时候是否顺利?又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呢?助学贷款有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呢?入学之后,贫困大学生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毕业之后他们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
寒假期间我利用在家的时间在当地民政部门以及贫困生家庭做了调查,了解到贫困生入学难的问题在经济本不发达的农村成为了更加严重的问题,学费也成为了农民肩上的又一负担,使农村贫困生问题又与农民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
正文:
一、高考之后的困扰
也许是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广大中国家长的心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就有能力,学习好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城里人的脑子里这种想法尚且流行,更别说在知识,经济普遍不发达的农村,只有把学上好了才有出路,这种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对于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成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从小到大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好像总是那几个,而且那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领家庭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还要少,而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于孩子的读书上。由于贫困,这些学生们在择校时,尽管自己的分数很高,他们考虑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转移到学校的学费多少上,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假期,我深入农村接触了不少贫困生,他们之中有成绩非常好的,也有高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他说:“我填志愿时,只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个太差的大学,另一方面,学费是一个我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所以我只能选择西北方向的学校,我不希望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 上了大学,他接连四个学期都拿了奖学金,不光要学习,还要做兼职。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学费问题是家里的主演负担。同时对于那些家庭状况不好,学习成绩又不怎么理想的学生来说,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
二、进入大学之后的困扰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下大力气构筑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原来为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贫困生入学难、在校读书难的现象已经有了较大改观。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设立国家助学贷款。但是这项措施实施的到底怎么样?有没有真正的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呢?
进入大学后,正如前面所说的,大学期间的学费来源是贫困生考虑最多的问题,许多贫困
生也就将助学贷款作为自己的学费来源。是问题是,不是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也不是每一个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的人都是贫困生。困生在学费来源上得到解决后,所谓民以食为天,围绕贫困生的不仅仅是学费问题,还有生活问题,首先他们必须在学校里活下去,只有生活下去才有其他的可能性。
据调查,贫困生的生活费每月只有217元,在大城市,这217元只能满足学生吃饭等基本需求,一半以上贫困家庭提供的生活费在101----300元之间,还有17%的家庭不提供生活费.而贫困生周围的同学有四分之三的人每月开支在300----700元之间,平均576元左右,是贫困生的两倍.三、贫困对于大学生的严重危害
考上大学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面对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学费,穷孩子和家长们却乐不起来,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贫困生弃学打工、家长自杀的悲剧。下面是一些贫困对于大学生的严重危害的总结:
1.已经严重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高校收费导致贫困生激增,三成贫困生无钱回家过年。原因是路费不足或打工凑下学期生活费。今年春节前后媒体的报道令人揪心,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贫困,不少贫困大学生只好选择在外打工甚至身兼数职来“拯救”自己。贫困大学生经济上“捉襟见肘”的窘迫和由此带来的心理尴尬,往往是外人很难感受到的。严重影响贫困生的生活、学业,损害其身心健康发展。来自大学校园的调查不时撞击着人们的心灵:贫困生都是勤奋而富有才华的,但因为贫困,他们在奋发学习的同时必须忍受生计的煎熬。
2.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乃至走向犯罪——
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他们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千方百计地找机会去打工,同时拼命地学习,以期再得到较高层次的奖学金。打工跟学习争时间,争精力,很多贫困大学生因此身心俱疲,久而久之,人格发生变化,甚至出现精神病症状。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还承受着来自同辈群体的压力。家庭富裕的同学出手大方,交友广泛,而贫困的大学生生活拮据,既要学习,又要为生计奔波,没有经济实力和精力与更多人际交往,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于是,贫困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应,出现敌对态度和强迫症状。
另外,贫困生在社会上也由于“寒酸”而倍受歧视、奚落和嘲笑。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对“金钱至上的社会文化表现出从蔑视到敌视的态度。有可能致使他们走向犯罪。
四、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南方周末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报道《毕业陷学债泥潭 就业如镜花水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深刻描叙了西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同样的大学学费,在西部,这相当于一个强劳动力35年的收入,同样的就业压力,在西部,这或许意味着多年的待业要靠搬砖头谋生,知识没能改变他们的命运,相反可能加剧了他们的困境,这一切,急需引起社会各界的警惕和关注。而且,贫困毕业生的就业行为取向显示出迫于生计、更为务实的特点。
——毕业后发展的选择。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贫困生更趋向尽快分担家庭的重担,回报自己的家人。因此,贫困生考研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直接就业。
——就业地的选择。
大多数贫困生迫于生计,往往对争取留在大中城市不抱过高奢望,期望值较低。贫困生在大中城市求职成功的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而到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包括参加省支教行动计划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贫困生。
——职业的选择。
家庭状况不佳,拥有社会资本较少的贫困毕业生,倾向与选择去比较稳定的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
——求职的行为模式。
贫困学生的求职常呈现为两种极端方式:一部分学生为“先行者”,认为自己无所依恃,早早即活跃在双向招聘等活动中,积极推销自己,一有接茬单位就很怕失去机会,很快提笔签约,这种情形常见之于贫困生中综合条件相对较好者。而另一部分自觉条件较差的贫困生,又常常认为一无家长出面相助,又缺求职盘缠资费,加之遭遇用人单位冷脸,此后便不免长吁短叹,甚至坐以待“毕”。
五. 贫困大学生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前,中国高等教育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国家统包了个人的高等教育与生活费,因此贫困生问题尽管事实存在但未得以显现。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特别是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改革以后,高等教育部分费用由个人、家庭负担,于是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具体来看,目前中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凸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社会原因是贫困大学生产生的根本原因
首先我国社会生产力仍较落后,教育基础薄弱,教育总体水平仍欠发达。其次我国人口众多,尽管教育投入总量很大,人均教育支出却很低。近几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有了较大的增加。再次我国教育体制仍不健全,教育领域内仍存在的教育乱收费等问题。最后,家庭贫困是产生贫困大学生的直接原因。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有统计表明,目前高校大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同时,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我国社会中,传统农村家庭和普通城镇家庭占绝大多数,这些家庭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贫困大学生问题也就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彻底的解决。
第二、教育产业化是贫困大学生问题产生的直接根源。
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教育产业化,学费越收越多,生活费用越来越高,公寓费也日益见长。1996年以来,我国各类高校普遍“并轨,尽管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但学生人均年缴费用大都在3000元~8000元,一些重点院校热门专业则高达万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培养一个大学生年平均费用为1万元甚至更多。一般家庭尚难支付,贫困家庭则更难承担,从而导致高校贫困生人数不断加大。随着高校在校生数量的快速增加,贫困生的绝对人数也不断上升,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达到了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贫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更高,占到一半的比例。近几年,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全社会都在关注和帮助贫困生,但关注和帮助主要集中在经济层面。致使贫困生问题成为一个结构性的问题。
第三、助学体系尚不完善,难从根本解决问题
自1987年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一种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等多种方式助学体系。各高校、社会各界也以多种方式资助贫困生。应该充分肯定,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尽了相当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相对于日益扩大的贫困生需求,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及其体系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尚未建立起足够强有力的、稳定有效的工作机制,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四,贫困大学生的产生,学生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首先,一些贫困生自立程度较低,技能较差,使靠自立解决部分学费和生活费难以实现。也许考试时他们各门功课成绩也都不错,但当面临一份只须具备简单专业素质就能胜任的工作时,却只有望之兴叹。其次,某些贫困生学习成绩不佳,影响了其克服贫困的机会。贫困生大多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又未必都如此。我身边就不乏一些家庭确实贫困,学习成绩也确实较差的同学。得不到奖学金倒也无妨,事实是还要常常去交补考费、重修费。“人穷志不穷”,可怜有些孩子似乎连志气也没有了,有时真的让人不解。另外,少数贫困生不尽合理的生活方式加剧了其贫困的程度。贫困生大多生活简朴,舍不得花半分钱,也未必都如此。这些因素都不可忽视。
六、小结
综上所述,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在农村,大学的学费支出成为了农民的主要负担,从而与农民问题又联系在一起;贫困大学生在将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学费来源以后,从而又引发的助学贷款的申请的问题,进而涉及到整个贷款体制的问题;贫困大学生毕业以后能不能按照约定偿还贷款,又会引起以后的助学贷款的发放问题;四年大学毕业以后,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贫困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为了自己的生存奔波,在学业的完成上又将面临与常人不同的困难,有些贫困生过于看重奖学金,从而忽略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引起贫困生就业难的问题。贫困不仅仅给大学生带来的是经济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是引起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与大学生犯罪也息息相关。贫困大学生问题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问题,它的解决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与帮助,同时,我认为更加重要的是,贫困大学生应该要一个健康的心态,一颗感恩的心,“人穷志不穷”努力学习,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家庭。
第五篇:宿舍文化调查
我校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社会调查
【内容摘要】为了了解安徽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的宿舍生活,以及宿舍里室友间的关系情况,加强我校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我校宿舍的文化品味,陶冶学生情操,营造健康、活泼、文明的生活氛围,丰富大学生寝室文化生活,我们特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了此调查活动。
研究的方法:
1.从网上寻找关于这一方面的调查问卷。
2.将这些调查问卷发放到周围宿舍,和QQ群里。
3.从学生的回答中统计结果,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主要结论:
一般而言,我校各专业上午都有课,下午有课的专业比较少,数据显示只有55%的人在7:00以前起床,基本上也就只有这一部分同学在早上上了自习,有23.8%的同学是7:30以后才起床,纯粹是为了上课而起床的,可以设想,要是没有课,基本上可以说这部分同学是不会起床的,一天之际在于晨,希望同学们珍惜这宝贵的时间,而且在处理这些时间上,学生往往表现懒惰、被动、磨蹭的态度,据统计,(除睡觉外)每天在寝室的时间达到6小时以上的就达到50%,而只有5%的人在2小时以下,试想,用这些时间背单词能背多少?又何愁四,六级不过了。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好时间。而且现在大学生的寝室文化并不是非常的丰富,课余的时间大家都在宿舍玩游戏或看电影,当然也有在宿舍学习的学生。但是出去参加活动的学生据调查平均每个班只有5~6个同学,仅仅占班级人数的1/7.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强校园内宿舍文化建设。
【关键字】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
【引言】
调查时间:2014年6月27日
调查地点:9#
调查人员:9#303宿舍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宿舍生活,更好的搭建舍友间的关系,丰富我校大学生的宿舍文化建设。
【正文】
大学生寝室是高等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建立寝室文化,对优化高等学校育人环境,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保障作用。
按照思政课与社会实践有关要求,为了更好地坚持完善四文明建设和我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6月27日我们着重对文明宿舍进行了调研,我们访问了周围的宿舍和他们交谈,在群里发了一些调查小问题,通过汇总和分析,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要影响一个人,一群人并不一定要在一起,我们认为应该加强交流,1
交流的方法很多,数据显示有57.5%的人认同我们的看法,既有必要在寝室之间开展联谊活动。
一、寝室是大家休息、学习的场所
大学时代,除了正常上课外,学生每天的时间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在寝室中度过,寝室已成为我校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环节,我校学生们是如何利用和安排这一段时间的呢?调查中发现:
我校学生寝室的学习氛围并不浓厚,超过一半的学生不爱在宿舍学习,虽然有的学生认为宿舍的学习氛围还行,但是也有不少的学生认为自己宿舍的学习气氛很糟,想学习的同学只能被迫去图书馆,只有少数的学生认为自己宿舍的学习气氛很好,绝大多数同学在寝室做的最多的是上网,对于这一点我一点也不感觉奇怪。因为在大学我校能参加的有意义的活动很少。而其他的少数也不是看书学习而是做其他的事情!由此可见,同学们在寝室以休息为主,寝室并不是大多数同学的理想的学习的地方!同学们似乎也明白这点,因此有将近半数的同学在寝室只待2-4小时而三分之一的同学在寝室待4-6小时,总体来看学生在寝室呆的时间并不长,这说明我校学生还是有不错的自控能力,至于为什么大部分同学不愿意在宿舍学习?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各个室员间的生活习惯不同,因此就有可能打搅到想要学习的同学,不能为其建立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可能是寝室环境舒适,过分安逸,图书馆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加上现在很多同学都有电脑,所以一回到寝室就不自主的开电脑上网导致无法在寝室认真学习!同时,男生与女生的情况很不相同,女生在寝室普遍谈论娱乐八卦,占据比例高达八成,男生则普遍喜欢谈论时事政治,比例是将近九成,这是有男生与女生的喜好不同所决定的,不过不论在男女寝室,以学习问题为话题的谈论都很少,在男女生比例中都只占了不到十分之一,这点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虽然说寝室是我们休息的地方,但是作为学生的我们和室友呆在一起,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多多交流自己对人生学习等各方面的看法,特别对女生而言,不能只是谈论娱乐八卦,可以多向男生学习,多多关心国家大事,上网不只是可以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的,同学们也可以利用电脑看看新闻,关注民生,这样才能在与人交谈时体现一个大学生应有的胸怀!
一般而言,各专业都是上午有课,下午的时间由学生本人支配,在处理这段时间上,学生往往表现懒惰、被动、磨蹭的态度,1:30以后各寝室依然鼾声如雷、似梦非梦,睡得一塌糊涂,这样拖延到2:30左右,才慢悠悠地找地方学习,可以说,在这一段时间荒废了一个小时,晚上4:30开饭,吃完饭,稍作休息。就常理来说5:30就应上晚自习,可是,我们看到学生往往集中在6:20~6:30之间大批量上来,可以说,学生又茺废了一个小时。下晚自习,学生们急于回寝室,门口挤得如潮水奔涌,完全可以再学到9:45。可见,又茺废了半小时,总计每天就荒废了两个半小时,一周近12个小时(不含周末)。试想,用这些时间背单词能背多少?
二、一个良好的精神风貌是寝室的灵魂
一个寝室的风气很重要,成员之间耳濡目染,朝夕相处,彼此有很大影响,每个
寝室都应形成各有特色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如果是积极向上,往成为推动群体成员追求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首先寝室作为我们日常生活和休息的场所。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占有很大的分量。而且寝室是学生学生们出门在外的一个小家。因此从各方面上讲构建寝室文化对学生们是有益无害的。
其次大学的是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具有不同文化的学生,因此室友间难免会因为一些文化差异造成彼此之间的而一些误解,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正因为身边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而朋友,才给了我们一个港澳的机会去了解不不同的文化,进而促进室友间的交流,也能加深我们呢自己的而文化内涵,给室友成员间创造话题,促进室友间的友谊!我相信只要利用的好,文化差异反而会有利于寝室成员间的关系融洽!然后是寝室里良好的学习氛围的构建,我认为可以利用各个寝室的寝室长的带头作用,首先对寝室长进行“思想改造”,让其发挥带头作用,领导寝室成员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多开展评比活动,奖励优秀的寝室成员,进而激励其他的额寝室成员!
最后学校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经常以寝室为单位,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寝室政治文化活动。如举办时事竞赛;优秀党员到班级、寝室交流谈心;组织与兄弟院部寝室以及驻地部队间的共建活动;举办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辩论赛,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与辨析,分清是非,明白事理,也有助于寝室成员的的进一步交流,消除大家的隔阂,培养感情!
三、寝室要规范管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育人环境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几年来我院文明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就,得到社会、家庭、学生的普遍认可。
1、规范自己的生活
在寝室内是否有不叠被现象这个问题中,多数宿舍无此现象,9%偶尔有1。5%平时有18%周末有。
2、遵守校规、校纪
在寝室较易发生重大事故的因素一般有四种:吸烟、喝酒、违章用电、赌博。在吸烟问题上,90%寝室无人吸烟,5%寝室2-3人吸烟,在喝酒问题上,16.5%寝室有过历史,81.5%寝室无,2%偶尔有.在违章用电点蜡问题上,寝室全部没有,在赌博上我校有严格的规定,所以没有此类现象的发生.从中看出我院大部分寝室还是好的,但是存在的问题更不容忽视。由此可见寝室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和身心健康有密切关系,对价值观形成,集体观念的树立,学风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
【结束语】
宿舍是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家,宿舍的文化建设需要每一位同学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宿舍生活才会更加的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