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上海参加对外汉语培训之后的学习总结
在上海参加对外汉语培训之后的学习总结
在培训中学到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1.讲解每个语法点的方式方法
2.领悟到教学方法中因材施教法的重要性
3.教的语法点清楚明白简洁快速,主要是练习。练习的重要性体现在让学生大量的用学过的名词,动词进行大量联系。
将来需要改进的地方
1.缺乏讲解经验
2.针对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加强锻炼
3.因材施教,教学方式灵活
4.教师教态严谨,教学指令明确,有原则性
5.简洁地讲解语法,练习是关键
培训之后的体会
其实参加对外汉语的岗间培训,说实话心里还是很开心的。觉得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而培训之后自感也比之前学到了更多更精练的知识,主要体现就是在在试讲和教案上面。
现在写得教案和之前的比,感觉提高了许多,尤其是格式还有练习方面。可以淡定,大方地站在讲台前面对同学,心里不感觉到那么紧张了。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的方面,希望以后能在将来做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老师!
文章来源 儒森汉语 上海对外汉语培训学校
第二篇:培训学习之后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4年暑期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王艳霞
今年7月13日、14日,我们全区小学语文教师参加了平川区2014年暑期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面对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很多时候让我觉得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很需要学习,而此次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班的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走在回家的路上,那精辟的教材分析、可行的教学建议、激烈的教学讨论不时地在脑海里浮现,那精彩的教学案例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参加本次活动的体会,那就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这次培训中听了许多专家的讲座,也听了许多课堂教学实例,我明白了课改的真正意义,从大处说是为了国家在21世纪的发展,而从小处说则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生活。所以,进行课改,落实课标,不是一句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更应该具体地体现在每一堂课中和教师的一言一行中。课堂中少一些做秀,多一些本真,也许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潍坊市奎文区幸福街小学的王安存老师作了《经典诵读专题》的典型发言,在她的发言中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懂得了要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让孩子们多读书,多写作。让孩子们在“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儿童文学经典”的引领下飞扬。我异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为我提供了让我从自身出发寻找差距,反复的琢磨和钻研,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对我来说,不论从理论还是教学上,这都是一个让我进步的有效良机。
二、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郑捷老师在讲《快乐的儿童诗》,她先在与孩子们亲切自然的真实交流中,客服了孩子们的陌生感,恐惧感,确保孩子们在这个陌生的环境能够自然的配合她完成这节示范课。接下来的课堂她不停的穿梭与孩子们中间,把话筒递给这个孩子,那个孩子,她句句鼓励赞扬的话使得孩子们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抢着发言。她的课堂自然清新且流畅。没有一点波折,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学会了读诗、颂诗、最后还学会了写诗,个个成了小诗人。并且孩子们真正的感受到儿童诗的美、趣、想象力的奇妙,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创作的灵感。例如在最后以《妈妈的爱》为主题的诗作中,孩子们说:妈妈的爱像天空,我是小鸟,怎么飞都飞不到天边;妈妈的爱像大衣,我是穿大衣的孩子,怎么跑都跑不出妈妈温暖的怀抱;妈妈的爱像大海,我是小船,怎么划都划不到边。在这节课中,她用心设计的每首诗之间过渡很自然,与孩子们的情感发展融合在一起。不觉得是有意设计,而是自然发展。蒋伟老师,她讲《槐乡五月》用她自己的话说,“语文是养出来的”,就是慢慢的走,慢慢的欣赏、也在慢慢的积累。我觉得是她在带领孩子们从慢慢的感悟中来体会作者、体会文本、体会文本的美,直到最后孩子们仿佛真的变成了好客的槐乡的主人,诚恳的上台挽留来槐乡的客人,邀请客人去他们家吃香甜的槐花饭,临走还要带上些槐花特产。
姜淑兰老师的《解读教材——练好语文教师专业的内功》讲座。着重从两大方面解读:
一、文本解读——备课的基础;
二、课程意识——处理好几个关系。姜老师列举了大量实例向我们平川的老师们讲述她对语文教学的想法做法。教我们要敢于质疑教学用书,敢于向权威挑战。把怎样教课文与教语文讲得细致入微,她真正在搞教研,能走进语文老师的心里,想方设法解决老师的困惑。《猴子种果树》一文,怎样向学生解释清楚“可、也、还是”几个词义,姜老师不怕麻烦把教学设计及意图讲得很清楚。她说:通过对比词语的用法,抓准语言文字,借助课文内容,教给学生斟词酌句的方法,这样的课上下来,在孩子们的头脑里积淀的是语文的价值。这是我在教学中的不足,现在明白该怎样斟词酌句了。
姜老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例,以详实的案例、真实的体验娓娓道来,让我们对合作学习与主题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在课上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对重点问题的梳理。很多时候都是我们的学生不会找问题,会的、不会的弄不清楚,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来加以引导,把重点问题找到了,师生共同有目的的学习,这样就会简单多了。在讲课中,多注重学生的理解,少讲、多读,多读,学生能理解的、能自己学会不讲,对一些学生理解不好的或不透彻的,这时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这样学生学得轻松了,老师也不觉得累了。避免老师啰啰嗦嗦一节课,学生感觉如在梦境中,什么也没学到,而老师呢?口干舌燥,毫无益处。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老师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使语文课堂成为探究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活力。
虽然只是两天的培训,但是在过程中让人回味无穷;此次的培训与以往教师培训不同,它不单在理论上有依据,在实践中回到理论,找到焦点。加上这次我的认真参与培训和做好笔记,让我时刻都能借助这些知识理论去促进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从而去开展素质教育,我感到收获很大,做为一名教育者,痛苦不应该是教育的追求,更不应该成为教师的生存状态。既然做了教师,痛苦是做,快乐也是做,那我们为何不快乐地做?让我激动和回味的是那些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师傅们!做为教师要引用“抛砖引玉”的方法让学生更进一步的获取有利信息和掌握知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得学会,就能融会贯通,而是需要教师认真的去研解教材和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达成的。从这次的培训中,我学到了前人们先进的经验,明白了一些道理,使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沉重份量,对我今后教学工作中启到很大的帮助。
总之,本次培训,我真的感觉收益颇丰,真正的课堂先是属于学生的,才是属于自己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践行这一原则,让自己做得更好,让学生学得更快乐。
慢慢走
来欣赏
------2014年小学语文教师暑期培训心得
王艳霞
2014年7月13、14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由本地教育局邀请南京来的教育专家们给本地区小学语文老师做的专业培训,听了两位老师的示范课,一节是二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快乐的儿童诗》,主讲人是位年轻的教导主任郑捷(女),一节是三年级学生的《槐乡五月》,主讲人是曾做过几百场讲座的中年教师蒋伟(女)。剩下的时间,由南京市鼓楼区进修班的教研员----姜淑兰老师(54岁)做报告讲座。
暑假刚刚开始,天气有些热,在中恒 中学的阶梯教室里坐满了来自全区的小学校长,教研主任,也有一些中小学的语文老师们,大家很期待专家们的精彩课堂,精彩演讲,希望从这里得到点拨,受到启发,打开视野,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因为,我们这里是个小地方,有些偏僻,比起江苏、南京、山东、上海等地教育实为落后,每年都由市教育局,区教育局派出学习的人大多为我们的校长们,他们看到了外面的教育的新,教育的先进,回来给我们做汇报,传达学习精神,我们只是听个皮毛,到底怎么样,那是想象不来的。要说派老师出去,也有的,必须是骨干级以上的老师们,他们真的到过北京,学习回来做过详实的报告,大家都有很多的感叹。对于一些基层的教师们可以说是井底之蛙,从来没有走出过县区的人多得是。
今天坐在这里的教师们,不出门就能听到、看到来自大城市的老师们授课,真的很幸福。大家静静的听着、看着、记着专家们的精彩纷呈的讲解,不时的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对于这次学习我从她们身上看到的是:
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投入和执着。
无论从讲课,还是做讲座,她们很投入,投入的津津有味。你能感受到教育生命的脉搏在咚咚直跳,似乎是小溪流水自然的流淌;似乎是母亲对孩子的真爱自然的表现;似乎是热爱作画的人,在精心绘制他的画作。------
先说郑捷老师在讲《快乐的儿童诗》,她先在与孩子们亲切自然的真实交流中,客服了孩子们的陌生感,恐惧感,确保孩子们在这个陌生的环境能够自然的配合她完成这节示范课。接下来的课堂她不停的穿梭与孩子们中间,把话筒递给这个孩子,那个孩子,她句句鼓励赞扬的话使得孩子们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抢着发言。她的课堂自然清新且流畅。没有一点波折,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学会了读诗、颂诗、最后还学会了写诗,个个成了小诗人。并且孩子们真正的感受到儿童诗的美、趣、想象力的奇妙,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创作的灵感。例如在最后以《妈妈的爱》为主题的诗作中,孩子们说:妈妈的爱像天空,我是小鸟,怎么飞都飞不到天边;妈妈的爱像大衣,我是穿大衣的孩子,怎么跑都跑不出妈妈温暖的怀抱;妈妈的爱像大海,我是小船,怎么划都划不到边。在这节课中,她用心设计的每首诗之间过渡很自然,与孩子们的情感发展融合在一起。不觉得是有意设计,而是自然发展。
我认为,她真的投入到孩子们中间了,就像她说的:要把儿童诗还给儿童。
再说蒋伟老师,她讲《槐乡五月》用她自己的话说,“语文是养出来的”,就是慢慢的走,慢慢的欣赏、也在慢慢的积累。我觉得是她在带领孩子们从慢慢的感悟中来体会作者、体会文本、体会文本的美,直到最后孩子们仿佛真的变成了好客的槐乡的主人,诚恳的上台挽留来槐乡的客人,邀请客人去他们家吃香甜的槐花饭,临走还要带上些槐花特产。
接下来要说的是姜淑兰老师,虽说已年过半百,但是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她童声童气的语言,时而娇嫩,时而激扬。但又不乏一个教研员专业的术语,以大量的课例分析,毫不保留的逐一讲解着语文教学的注意点。使我这个不懂语文教学的英语老师感觉没有教语文而有些遗憾。一个下午又一个上午她没有停顿的讲座报告,听的老师们都感觉坐不住且累了,但是她精神倍增,毫不感到累,看着表,要不是时间到了,她还能讲下去。
佩服吧?真的很佩服,她们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在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并且在享受着这份神圣的职业,我们从她们身上看到了教师工作真的很伟大,很神圣。因为,她们是全身心的投入,干的很执着。
从她们那里听到的是:
二、环境造就人
她们那里的师资队伍很殷实,小学语文教师大多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大学生、研究生,平时的教学工作就很扎实,职业自觉性就很高。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工作作风,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教师。她还说,假期并不是老师们休息的假期。是充电培训的假期,很多教研课题,论文、备课等的工作要在假期完成。
联系到我们自己:
三、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充实自己。
我们与他们的差距很大,存在地域差距,也存在文化差异,学历差异等,但是我们的名字也叫老师,这是相同点,今后要克服一些消极情绪变积极因素,凭着良心、尽心尽力的做好本职工作,并在不断的学习中充实自己,用专业的知识,积极的态度投身到日常的工作之中,学会享受工作带给我们的快乐。
总之,感谢教育局领导费心的搭建了这个平台,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使我当时的感悟颇多,由于记性不好,忘记了一些激动和感动的言辞,只记得这些了。大家不要笑话啊!谢谢浏览并留言鼓励。
做一个思考着的行走者
——2014年暑期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
我是个惰性很强的人。7月13,14号,区教育局请来了南京的三位老师为我们做课,真是用心良苦。紧张的一天半时间很快过去。当时真是心动,几位老师的教育思想,的确点燃了我的热情,不过夏日的高温还是没能烤溶我的惰性,此事渐渐忘了。虽然教育局翟主任一再强调要交心得。直到今天(7月16日),我的同事兼好友,提醒我看看她的培训心得,并要看看我的,惭愧至极,才动脑动手,也不枉朋友的一番好意。
“情动而辞发”。此刻,只有夏日夜晚的闷热,听课中的热情,感受,思考,已荡然无存,不知从何谈起。翻翻笔记,就以时间为序,谈谈自己的浅薄认识。
7月13日上午听了两节课,一节是郑捷老师执教的《有趣的儿童诗》,一节是贾老师执教的《槐乡五月》。
郑捷老师是南京大学附属丁家桥小学的教导主任,《有趣的儿童诗》在省级赛课中,荣获一等奖。能有幸听她再上这节课,真是高兴。《有趣的儿童诗》并非专有此诗,而是选取了贴近孩子生活的几首小诗组合而成。有《小小的船》《不学写字有坏处》《夕阳》(只出示了一小节,没有诗题,自拟)《梦中》《妈妈的爱》,最后以她的一位学生的诗作《高淳游》作结,鼓励孩子们自己写诗。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孩子们在郑老师的引领下,徜徉在儿童诗的世界里,时而读,时而想,时而补白,时而放手。在美读中放飞想象,整堂课充满了童趣,充满了情趣,正如郑老师在说课中所说“情境显童趣
想象入诗趣”。郑老师年轻漂亮,声音柔美动听,她读出的诗好似一幅画,充满了画面感,听她 的课是一种享受,听她读诗更是一种享受。这才是真正的范读!当时在课堂上,我边听边想,郑老师简直可以做播音员了。二三十个听课的二年级学生真是幸运,他们做的小诗,真美。一个个在老师的鼓励中都成了小诗人。一节课,一句话能改变孩子的一生,说不定在座的孩子中若干年后,正因这节课而埋下了诗的种子,渐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成为诗人。后悔没把儿子带来,让他也坐在课堂中享受阳光雨露般的诗情滋养。郑老师语速快慢有致,在给孩子们提问时,有意放慢语速,让孩子们听得清楚。在讲知识点如什么是儿童诗时,放慢。课中老师穿梭于孩子们中间,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握手,“你有做诗人的潜质”等丰富的语言鼓励。言辞中渗透“诗”这一主题。在课快接近尾声时,我写道:“老师的语言如涓涓溪流,流淌在课堂与孩子的心田,孩子们的回答如水中的卵石,不时激起阵阵涟漪,发出哗哗的水声,这节课真是一首温情的儿童诗。”
贾老师是南京市鼓楼区小学的教导主任,发表论文120多篇,在省内外作报告,做课近百场。这次执教《槐乡五月》。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由于是陌生的三年级学生,贾老师先与孩子们聊天,联络感情,在交谈中不知不觉就导入了新课。“你们是哪里人呀?”甘肃 白银平川排序,“我是哪里人呀?大家猜猜,东有东京,西呦西京,北有北京,还有?”学生顺下来“南有南京”。槐乡,酒乡,武术之乡,鱼米之乡.......很早就听说过“语文味”这个词,一直以来,只知其名,不知其实,原来这就是“语文味”。“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这就是最好的诠释。作为语文老师没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怎样拓展?也就是要给学生一桶水,老师就该是取之不尽的涓涓溪流。由于是第一课时,认字词意少不了,这一环节贾老师处理得十分巧妙,第一屏是学生要认识的字词,带了拼音,第二屏去掉拼音再读,和我们平时上课一样,与众不同的是第三屏,她只选取带有提手旁的词出示,如:摆出
挎篮子
拌槐花
炒芝麻等,让生表演,师生共同表演,理解词义方法到位。三年级书写也很重要,提醒学生观察字形,描红仿写。趣味盎然,多好的识字课教学。阅读教学更有特色,重点句段依次出示,有时引读,有时个别读,有时齐读,有时对比读(去掉喻体部分,只留本体与原句对比;啪啪啪分开读,连读比较说明文字、标点的妙处),有时用不同语气读,如“五月,洋槐开花了!”引导学生重读不同部分,感受所强调意思的不同,有时抓关键词,出示练习题填空,老师和学生共同表演好客的槐乡人.......引领学生感悟遣词造句的妙处
。方法多样,引导巧妙,不急不躁,正如贾老师所说“慢慢走,欣赏它!”这节课上了一小时二十分,却给人生动有趣之感,一点不觉得枯燥乏味冗长。相比之下,我们的课为读而读,方法单一,课堂沉闷,学生不会写作文,与我们的阅读教学收效甚微有关。我们没有引领孩子们理解语言,感悟文字,学生没有领会语言文字的妙处,怎会运用呢?语文课就应该领着孩子们穿梭在语言文字中,畅游在中华文化的精髓 里。爱孩子就该交给孩子受用终生的东西。高考制度改革,语文成绩提高,如果穿旧鞋走新路,就会害了孩子。语文成绩很难提高,如果不在小学六年的时间里引领孩子慢慢欣赏,怎样面对高考180分的语文?此刻,我感到肩头的担子好重!
13号下午,14号上午都是姜淑兰老师的讲座。每场讲座都近4小时,年过半百的她(已54岁)声音清脆响亮,时而童声稚嫩,时而铿锵有力,小身体蕴藏大能量。13日下午先点评两位老师的课,接着是讲座《学会思考——听评课的意义》围绕五想侃侃而谈,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14日上午做讲座《解读教材——练好语文教师专业的内功》,着重从两大方面解读:
一、文本解读——备课的基础;
二、课程意识——处理好几个关系。姜老师列举了大量实例向我们平川的老师们讲述她对语文教学的想法做法。教我们要敢于质疑教学用书,敢于向权威挑战。把怎样教课文与教语文讲得细致入微,她真正在搞教研,能走进语文老师的心里,想方设法解决老师的困惑。《猴子种果树》一文,怎样向学生解释清楚“可、也、还是”几个词义,姜老师不怕麻烦把教学设计及意图讲得很清楚。她说:通过对比词语的用法,抓准语言文字,借助课文内容,教给学生斟词酌句的方法,这样的课上下来,在孩子们的头脑里积淀的是语文的价值。这是我在教学中的不足,现在明白该怎样斟词酌句了。
在酷热中老师们难免坐不住,但姜老师丝毫不受影响,那种严谨的工作作风,那种自觉的职业操守,那种为语文教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我。
走过了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之路,经常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溺水。这次听了南京几位老师的课,真是受益匪浅,我要将学到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诗意的栖居在地球上,做一个思考着的行走者,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渐行渐稳!
平川区教育局2014暑期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
2014年7月13、14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邀请南京的教育专家对本地区小学语文老师进行培训,本次莅临我区的教育专家有三位。一位是南京市丁家桥小学教导主任郑捷老师;一位是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教导主任贾卉老师,另外一位是南京市鼓楼区进修班的教研员----姜淑兰老师。
在中恒中学的阶梯教室里坐满了来自全区的小学校长,教研主任,也有一些中小学的语文老师们,大家很期待专家们的精彩课堂,精彩演讲,希望从这里得到点拨,受到启发,打开视野,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今天坐在这里的教师们,不出门就能听到、看到来自大城市的老师们授课,真的很幸福。大家静静的听着、看着、记着专家们的精彩纷呈的讲解,不时的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第一节课是南京市丁家桥小学教导主任郑捷执教的《有趣的儿童诗》。她先在与孩子们亲切自然的真实交流中,客服了孩子们的陌生感,恐惧感,确保孩子们在这个陌生的环境能够自然的配合她完成这节示范课。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读诗、赏诗、仿写诗、创作诗,正如她所说:把儿童诗还给儿童!她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想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感受儿童的诗味,尤其是她那如同播音员般动听的声音将一首首诗读成了一幅幅画,在那样的美读中,孩子们沉浸在儿童诗的世界中,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在老师所创设的诗的意境中尽情地想像:那宁静的夜晚,他们坐上了月亮船;那红红的夕阳成了爸爸喝醉了酒的脸。在最后以《妈妈的爱》为主题的诗作中,孩子们说:妈妈的爱像天空,我是小鸟,怎么飞都飞不到天边;妈妈的爱像大衣,我是穿大衣的孩子,怎么跑都跑不出妈妈温暖的怀抱;妈妈的爱像大海,我是小船,怎么划都划不到边。在这节课中,她用心设计的每首诗之间过渡很自然,与孩子们的情感发展融合在一起。不觉得是有意设计,而是自然发展。她让学生创作小诗,老师不时给予孩子们激励性的评价:或亲切地和孩子们握手,或夸他们很在做诗人的潜质,整个课堂中孩子们徜徉在儿童诗的世界里,与诗歌对话,充满了童趣,更不失诗趣,正如„„说的“情境现童趣,想像赋诗趣”她给了孩子们诗歌的情感,爱的情感,美的追求!我认为,她真的投入到孩子们中间了,就像她说的:要把儿童诗还给儿童。
第二节课是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教导主任贾卉执教的《槐乡五月》。这是苏教版三下的一篇人情美、环境美、语言美的课文,这节课用她的话说,我是“慢慢走,欣赏完”的。课的开始,自然、朴素但不乏“语文”味,她的课用了近一个半小时,基本上将第一、二课时处理完,这样完整的教学过程难得!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读出课文中给你最深印象的句子,接着出示生词:摆出、挎篮子、拌槐花、炒芝麻等,让学生演读,观察字形,描红、仿写,这样的识字教学很创新。她的阅读教学就是“从语文出发,再回到语言” 她引领孩子沉浸在语言文字里,依次出示重点句段,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感悟、理解,尤其是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更是让人佩服她深厚的文化功底、精湛的教学引导.用贾老师自己的话说,“语文是养出来的”,就是慢慢的走,慢慢的欣赏、也在慢慢的积累。我觉得是她在带领孩子们从慢慢的感悟中来体会作者、体会文本、体会文本的美,直到最后孩子们仿佛真的变成了好客的槐乡的主人,诚恳的上台挽留来槐乡的客人,邀请客人去他们家吃香甜的槐花饭,临走还要带上些槐花特产。贾老师的课堂上充满思维的张力,在她的多重引领间,学生得到滋润营养,课堂自然、自觉、自由,让我们看到的是一节精彩的语文课,更感受到的是有品质的常态课。
最后我们聆听了南京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姜淑兰老师的专题讲座.在《学会思考----听评课的意义》讲座中,她说:老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学会思考,评课是为了学习、提高。她列举了自己多年来听评课的实例,围绕“五想”展开阐述:一想,教材理解是否到位;二想,教学目标的拟定是否准确;三想,教学思路的设计是否简明;四想,教学方法的选择时否恰当;五想:听说读写的训练时否到位。每一个观点都有那么真实而具有说服力的例证,让人感到真切,实用。深思我们的听评课:或只听不参加评课,或蜻蜓点水,不痛不痒,只拣好话说,使上课者和听评者没有充分认识不足和遗憾,或脱离实际,套话、空话多,没有指导作用,这样的听课就没有意义了。多么希望我们也能像姜老师结语中的所说的:学会听课与评课,就是学会思考,会思考的教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
在《解读教材-----练好语文老师的内功》的讲座中,她凭借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和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让我听懂了她对语文教学的赤诚之情,对科研探索精神。她说教师的意义在课堂,备课的基础是解读教材,备课有效才能上出好的课。在她的第一个观点“文本解读—备课的基础”中她从自身的切身体会出发,从—-我是作者,---我是学生,---我是教师。三个角度向我们剖析了如何解读教材,她置身于各种角色,向我们列举着自己对一篇篇教材的精辟分析,她对教学是何等的痴狂热爱。在她的第二个观点“课程意识—处理好几个关系”中,她从教材内容与课程内容,教课文与教语文,文本核心价值与语文核心价值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通过本次学习我从她们身上看到的是:
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投入和执着。
无论从讲课,还是做讲座,她们很投入,投入的津津有味。你能感受到教育生命的脉搏在咚咚直跳,似乎是小溪流水自然的流淌;似乎是母亲对孩子的真爱自然的表现;似乎是热爱作画的人,在精心绘制他的画作。她们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在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并且在享受着这份神圣的职业,我们从她们身上看到了教师工作真的很伟大,很神圣。因为,她们是全身心的投入,干的很执着。
二、环境造就人。
她们那里的师资队伍很殷实,小学语文教师大多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大学生、研究生,平时的教学工作就很扎实,职业自觉性就很高。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工作作风,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教师。她还说,假期并不是老师们休息的假期。是充电培训的假期,很多教研课题,论文、备课等的工作要在假期完成。
三、提高思想认识,净化灵魂。
在今后要克服一些消极情绪变积极因素,凭着良心、尽心尽力的做好本职工作,并在不断的学习中充实自己,用专业的知识,积极的态度投身到日常的工作之中,学会享受工作带给我们的快乐。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我能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适应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第三篇:对外汉语培训总结
对外汉语培训总结
国家汉办委托华中师范大学在2012年5月12至6月12日对对外汉语教师进行了为期三周的“三情三感”培训教育。经过一整天近25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从北方内蒙古来到了厦门,开始了紧张而充实的洗练,知识得到充实,思想得以升华,对自己即将赴任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母语汉语、自己自身努力的方向都有了新的认识。
在家呆久了,自以为还与时俱进,走出来,才发现自己真的落伍了。首先,处在信息社会,对信息认识并不够,深深地感受到平时的聊天工具竟成为传递信息进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方式,而微博成为快速抓住信息有效的工具。几天的培训,接触了我国汉语界顶级的专家,他们就汉语主要部分,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等方面,给我们做了精彩的报告,使我们切身感到祖国语言的美和它的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人,对自己的母语认识这么肤浅,还自以为是,深感愧疚。
三情是指激情、热情和感情。责任感是指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激情是火焰;热情是暖风;感情是源源不断的燃料,正如对汉语教学的热爱,也是对肩上重任的理解。激情、热情、感情,形成星星之火,用汉语点亮所有角落。责任似树干;使命如叶枝;光荣则是脚下肥沃的土地,恰似身后所有的支持,预示若干年后满枝的硕果。责
任感、使命感、光荣感,定成参天大树,让孔子文化扎根中国,绿满世界。
“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中国把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协调机构。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或者接待来访外国元首或者政要,都对对外汉语教学,包括孔子学院的设立给予很大的关注和关心,国家领导人还亲自出席国外孔子学院的签字仪式。
随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世界范围内数以千万计的外国人正在学习汉语。全世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汉语热”,到2014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到2亿,学生的增长速度较快导致国际汉语教师的人才缺口非常大。据国家“汉办”统计,全球汉语教师缺口量已逾500万人。迅速升温的“汉语热”给中国带来了发展汉语教学的机遇,同时也让从事这一工作的人面临巨大的挑战。相对于全球学习汉语人数的急剧增加,我们没有时间做充分的准备,无论在教学经验、教材品种还是在标准制定等方面,都面临难以应对的尴尬。最突出和急迫的问题,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匮乏。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呢?
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就是具有国际性,教师面对的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以下能力:首先,国际汉语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很快适应国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能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与所执教国的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愉快而顺畅的交流;能吃苦耐劳;有责任感,并乐于助人、有耐心;生活俭朴,对长期在不同文化的陌生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有心理准备;性格开朗、适应性强,能尽快适应派往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具有领导管理能力。要做一名外交家,具有大局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媒体公关能力。要具备课堂研究能力,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档案;要有自我发展意识,能制定长期和短期的专业发展目标,即做一名业务上的行家里手,具备对外教师的职业性和专业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作为国家的名片,我们要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我们要秉承信念坚定、奉献精神、慎独慎微。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就的,必须经过时间的积累,知识的获得,文化知识的培养,足够的实践经验。只有全方面满足要求,以“三情三感”为行动准则,汉语教学能力是核心、中华文化传播能力是重点、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前提。尽快达到对国际外汉语教师的要求,推动汉语在国际的传播。
第四篇:国际对外汉语培训一周学习总结
国际对外汉语培训一周学习总结
我于9月下旬参加了IPA考试,随即参加了此次岗前培训,再次谨对学校及赵老师的帮助表示由衷的感谢。
说实话,当IPA培训结束时,我感到非常困惑,因为该培训太过程序化,仅个别老师在授课时,会提到外国学生的个体差异,会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和经历,并有意识地锻炼我们的发散性思维,这让我对未来的教学深感迷茫,并担心自己是否能真正获得我想要的知识与技能并很好地将其付诸于时间以应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参加了岗前培训。通过这一周的学习,特别是后面几天课程的安排,确实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也让我对实际教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具体收获有以下几点,这也是我今后学习加以完善的目标和方向。语法得以重温和巩固,明确语法解释应言简意赅,一遍更好的实现无媒介与教学。导入的重要性,特别是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导入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针对性的问题对学生情况惊醒较为详细的了解,以便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方案。针对一个语法点的多种教学方法,很有意思也非常实用。课堂练习及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并力求短频快,以期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做到尽可能多的练习。教学道具的多样化,包括图片,卡片,兼职,模型及电子媒介产品等。对于在日后的教学中碰到的新的语法点,善于用造句的方法进行自我理解,并学会归纳总结语法结构。对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的应具备的素质有了全新的认识。总结素质如下:
扎实的汉语及汉字知识
力求标准的普通话
专业灵活及丰富的教学技巧
对中国历史及文化较为全面的了解 并怀有一颗对其充满热情的心
自信并能掌握局面
另外,我想给赵老师您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希望能强调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能先进行自
我思考,以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关于语法的问题,学生应运用赵老师的造句先进行剖析,如实在无法理解在提出。
赵老师,非常喜欢上您的课程。感觉您是说学逗唱,样样精通,有信手拈来,加上您标准好听的普通话,让本应枯燥的语法课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希望在下周的学习力,能有更多的实景训练,能听更多宝贵的实际教学经历与经验的分享。
文章来源 国际对外汉语培训基地儒森汉语
第五篇: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之学习总结
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之学习总结
一周的岗前培训结束了,这短短的五天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很惭愧,我不得不承认IPA的学习结束了,试也考完了,但三册书的语法我并没有完全记住,在这一周的岗前培训里赵老师对第一册到第三册的语法串联讲解,让我又重新复习了一遍,加深了语法记忆,也纠正了以前语法书写出框架用“。。”和“+”太多的错误。也明白了在教学中语法框架用法的归类总结也很重要,便于讲解和复习,也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其次,教学设计不仅要满足学生的需求,还应该稳住自己的阵脚,教学活动前的计划,教案的设计和提前预防挖坑的情况都很重要。
再次,单单掌握了语法和方法,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也是不够的。语言能够反应文化。汉语所体现的中华文化涉及方方面面,只有不断的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不断地进步,才能完善教学方法,能对学生的问题应对自如。
最后,这一周的岗前培训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最后一天的试讲,我很幸运地被抽到了。我的试讲过程惨不忍睹,闹出了各种笑话,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
第一,站姿。当时我非常紧张,但是又故作镇定,却忽略了自己的这样做表现出了懒散。
第二,声音。在导入的环节赵老师学我说话将我声音的缺点,展现的淋漓尽致。我的声音软弱无力,毫无气场,根本不具备做对外汉语教师的条件。
第三,记得在IPA的学习中老师们就反复强调在实战教学中围绕自己的准备来进行教学,切忘问学生主管发散的问题。但是刚是将我就犯了一个错误,切身体会到了掉坑后手足无措的窘迫。
第四,课前准备。这一项中包括教案和道具,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不慌不忙的进行教
学。最后,板书。原以为自己有过板书练习,这一环节是不会有问题的。但是因为紧张连基本的标点符号也忘了,说和谐的结合也不到位。短短的试讲就暴露了这么多缺点,真不敢想象我就这样出去工作会有多么惨不忍睹。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要努力克服上述困难,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己。
本文来源 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学校儒森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