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谭健邦家访日记
大环家访日记
谭健邦2010年1月23日
年末都是凉风阵阵的日子,但是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责任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大环是我家访的最后一站,之所以放在最后,是有原因的,因为之前有个学生给了一封令我心情沉重的信,之前都和家长洽谈过了,觉得这个学生是缺少家庭的关心,所以,更应该放在最稳实的后头,好让我留更多的时间和其家长交谈,把该学生更详细的资料反映给家长。
下午的三点钟,我来到大环,开始我最后一天的家访,大环的学生有诗期、瑞恩、翠莹等较听话的女孩子,也有楚文这个喜欢睡觉而逃课的问题人物,还有永洪、增林这些有点反叛的人物。从三点钟开始,一直到下午的五点钟,诗期和瑞恩都给我带路,幸好是年末,家长都在家,作为班主任,我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都向其家长反映了一遍。而令我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在诗期家的家访了,之前她写了封信给我,跟我述说了她的家庭情况,她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异,她和弟弟由她的父亲抚养,平常都是其婆婆照顾起居饮食,我都跟其父亲长谈了这些情况,其父亲都答应在以后都会多加注意对她的照顾,多点体谅。经过和其父亲的交谈,在走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像轻松了很多,一个多月以来的担忧,心头的大石终于放了下来,觉得自己做了应该做的事,也尽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也谢谢学生对我的信任,家长对我的支持。
第二篇:访民情日记
访民情日记
时间:3月27日下午 天气:阴
今天我们进行了第一次访民情的活动,目的地是小龙村吴忠将军的故里。我有6年多没去小龙村了,一路上,在金黄的油菜花和碧绿的麦苗田间,一座座小楼房拔地而起,通村的水泥路大多都延伸的农户的楼前。山好,水好、人更好,吴忠将军的故居留下来的仅仅只有一间堂屋了,堂屋的门前上方还能看见上世纪上世纪雕刻的花纹,堂屋的两旁是他侄儿后来修的房子,房子修建年代应该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吧,作为从大山走出去的将军,我很佩服他,他戎马一生,战果累累,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做的就是将他追求革命真理,英勇战斗的故事讲给他家乡的孩子听,让他家乡的后代能记住他。
看完了故居,我与吴忠将军的侄儿侄媳妇交谈起来,这是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儿女都在外打工,孙子孙女在外求学的求学,打工的打工。老人一再说孩子没办法,必须要到外面挣钱,可是,看着拄着拐杖的男主人,患了帕金森病不停颤抖的女主人,我鼻子酸了起来。是啊,儿女们没办法,可是老人们就有办法了吗?也许有一天,老人离开了人世,从外赶回来的孩子表达愧疚的方式就是大大操办一下丧事,薄养厚葬现在成了部分儿女尽孝的一种方式。其实我个人觉得生产队长可以将留守的老人组织起来,有劳动能力的人共同轮转给各家干活,干活时互相可以照应,无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集中起来,让他们子女把将来要厚葬的钱拿出来安排老人生活,这样在外打工的安心打工,在家颐养天年的颐养天年。我知道农村的一切都很艰难,农村的老人他们的要求很低很低,农村的儿女有很多很多的无奈,可亲情的传承是社会发展必须的,我该给我的学生怎么解释这些无奈,元芳,你说怎么办吧?
第三篇:谭清华日记14(本站推荐)
2012年12月17日星期一
今天上午到学校复印并上交2012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今年发表了5篇论文,是发表得最多的一年。
2012年12月18日星期二
今天下午到阳和工业新区宣讲《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努力建设“五美五好”柳州》。
2012年12月19日星期三
今天上午在学校听广西师范大学林春逸教授宣讲十八大精神。
2012年12月20日星期四
今天上午在鱼峰区政府宣讲《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努力建设“五美五好”柳州》。下午在柳州市城管执法局宣讲《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努力建设“五美五好”柳州》。
2012年12月21日星期五
今天在家写2012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工作总结,填写相应表格,下个礼拜准备考核。
第四篇:谭清华日记16
2013年1月4日星期五
在家备课。
2013年1月5日星期六
在家备课。
2013年1月6日星期天
接学校通知,我校被评为“鹿寨县新农村建设先进后盾单位”,要求我准备相关总结材料。
2013年1月7日星期一
上午在学校召开2013年春季教学准备工作会议。
2013年1月8日星期二
在家准备工作总结材料并上交给中渡镇。
2013年1月9日星期三
在家准备新的教学专题课。
2013年1月10日星期四
把驻村日记交给鹿寨县基层办。
2013年1月11日星期五
下午上交学位证书给办公室,并办理住房公积金支取手续。
第五篇:tj-访民情日记)
带上责任 带上真情 走近你
2012年3月8,星期四,小雨
3月8号上午,我来到了长安镇石咀村走访。这天碰巧低温,气温在8度左右,还下着蒙蒙小雨,有点冷飕飕的。长安镇是我挂点联系的乡镇,也是我基层工作的主要阵地之一,想起那些农民朋友以及与我一道干事创业的同志们,虽未天天见面,但心中总是念念不忘,心暖乎乎的。
石咀村现有1089口人,其中贫困人86口人;耕地123余亩,人均纯收入5000元左右。
一个国家对老人的态度,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素养。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弘扬和继承这一优秀文化传统。于是,我们首先来到了该村的敬老院。院长陈英华介绍,该院创办于上世纪末,占地5800平方,目前有供养对象52人,管理人员4人。看到我们进来,院里所有老人都很开心,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声。在给老人讲明来意并送上春节祝福后,老人们乐开了怀,就仿佛晚辈回家与他们团聚一样。随后,我们察看了敬老院的食堂和宿舍,询问了老人们的伙食,住宿等情况。
从敬老院出来后,我们又走访慰问了农村低保户谢常青、贫困户谢小华和困难党员谢兆亮。在体弱多病的谢长青家里,我要求镇里干部,要及时对老人的房屋进行检修加固,并叮嘱老人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么困难要随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也可以直接跟我说。看着老人信赖的眼神,我们离开了谢常青老人家。在困难党员谢兆亮家中,我了解到,他今年63岁,早年曾在部队服役五年,已患上脑溢血多年,生活难于自理,加上妻子多年前患上糖尿病,至今仍需打针服药维持生命。家里就老俩口靠着政府的困难补助及自己的一点养
殖收入维持生活。交谈中,老人还讲出了心里话,作为一名党员,再也没能力为党的事业做贡献,心里很愧疚。从他家里出来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深深体会到一名基层党员信念的坚定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通过今天的走访,让我真正了基层,真正听到了一线呼声,回顾今天的走访,短暂而又难忘,让我对走访有了更深的感触,同时也有不少收获。
收获一:走访调研密切了干群关系。仅仅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革命战争年代,正是依靠群众我们党才取得了伟大胜利。走访调研架起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走访调研,深入基层、集思广益,服务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对进一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有着重大意义。
收获之二:走访调研发现了真实问题。在走访慰问中,群众说得最多的话是感谢,而我却亲身感受了困难群众生活的不易。近年来农村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问题依然突出,水不畅,环境差等现象还普遍存在;虽然我们加大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生活困难的群众每年都发放低保资金、一次性生活补助,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收获之三:走访调研明确了方向。此次走访调研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这让我想起了邓小平同志的那句话: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想,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快发展,造福群众。因此,我们要牢记“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全力以赴搞好“四化”建设。
为官一任,发展一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无论居于何职,都要经常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了解民情。基层是一个大舞台,更是一个传递百姓心声的平台。今天的走访,感人肺腑,受益匪浅。基层是我家,群众是亲人。我想,身为一
名党员干部,人民的公仆,不仅要带着责任和义务,更要带着真情和祝福走进基层,走进我们的亲人,那样,才能走的更真、更实、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