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专业教师就业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时间:2019-05-12 11:5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外汉语专业教师就业现状及其原因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外汉语专业教师就业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篇:对外汉语专业教师就业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对外汉语专业教师就业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汉语热在全球的蔓延,学习汉语的人数与日俱增。在这种国际形势下,对外汉语专业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但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关键词: 对外汉语就业现状 就业率低 门槛高

“汉语”这个热门词汇已经以我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在到世界各国流行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热情的高涨,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国建立,相应的对外汉语专业犹如一匹黑马,异军突起。然而在这种好的背景下,对外汉语专业就业现状却不容乐观。

对外汉语专业就业现状及原因

一、对外汉语毕业人数多,需求量少,一次性就业率低,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第一、开设对外汉语专业课程的高校增多,招生人数也是逐年递增,但对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低。据新华社电,中国对外汉语专业教育自1985年开始以来发展迅猛,全国已有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285所,每年招生人数达15000人,在校学生已达38000多人。并且每年专业招生人数都在递增。这么庞大的学生数量必然会对对外汉语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压力。

第二、国内对外汉语教师招聘人数少,许多毕业生找工作时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招聘会上,根本就找不到需要我们专业的工作”。由于内地留学生人数不是很多,所以对对外汉语教师招聘的数量不是很大,这就导致了内地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普遍较低,有的甚至不足40%,这就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毕业生一毕业就等于失业。

二、专业不对口,毕业生真正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很少,而转向了文秘、翻译、对外贸易、小学初中教师等行业

第一,对外汉语专业对口率很低,近期据媒体调查报道,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竟然不足10%,简直排在众多专业对口率之末。

第二、学生的就业渠道不顺畅、形式单一化,毕业生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人数逐年下降。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截止到2000年,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进入高等院校从事对外汉语相关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占该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的32%左右,但近二年这个数字下降到20%。最权威的的对外汉语专业学校的毕业生从事相关领域的人数都在下降,可以想象其他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院校的学生的就业情况。他们大多数都转向了其他行业,比如文秘、翻译、对外贸易、小学初中教师等。

第三、缺乏国家政策有力支持和引导。想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就必须要有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而我国还没有恢复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的认定。这就使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到国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率大大减小。虽然最近几年政府大力支持对外汉语教学的建设,但是国家的政策主要倾向于以京、津、沪、宁、穗五大城市为代表的沿海地区以及东北、西北、西南等沿边少数民族地区,对内地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了内陆许多学生缺少实习的机会,缺乏相应的经验。

三、从事对外汉语教师门槛高,使毕业生望而生畏,迫使毕业生放弃本专业,学生缺乏个性,没有竞争力

第一、对外汉语教师门槛高,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对教师素质要求高,现阶段的毕业生还很难达到。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形势下“英语水

平比英语专业的学生差,文学水平比汉语言文学专业差” 作为一个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需要有过高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而我们现在或缺的就是这些。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要掌握扎实的汉语语言文字学知识,通晓中国历史地理文化,作为一名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及心理学知识,要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以及形体和语言表达能力,虽然国外对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大,但是许多国外的学校仍热会对自己需要的汉语教师有一定的要求,要想出国从事汉语教学,还得通过考试和应聘。这些高的素质要求对于一个本科毕业生来说相当难,有些研究生和博士生都无法具有这些素质,何况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就导致许多毕业生望而生畏放弃了自己的专业,而选择了素质要求相对低的行业。

第二、各高校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单一化,专业针对性不强,导致学生缺乏对专业的认同感。有关调查显示,有71%的院校处于社会市场需要求,在实际培养中将该专业作为中文、外语、涉外文秘三个专业和方向的综合人才培养这就背离了国家汉办在2002年的相关文件中提到的“培养及输送合格的后备力量,而非一般的涉外人才,使该专业的毕业生尽可能多的投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中来”的要求,而且导致学生对本专业没有专业认同感。在课程设置各学校上基本上以传统的五大模块为主,但每个学校的课程设置比例不同,这就导致了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竞争力。大家都在同一个模式下培养出来,水平大致相同,所以只有拥有一定的特色的毕业生才会更有竞争力。以青岛滨海学院为例,该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在原有的培养模式下开设了专业实践课和接待留学生夏令营的活动。在专业实践课上,同学们学习了茶道、书法、剪纸、京剧等传统文化课程。在接待留学生夏令营活动中从事教学活动。这种课程的开设和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更总要的是同学们爱上了自己的专业,专业认同感明显提高了。

参考文献:

1、《如何认识“对外汉语”就业前景》

2、《对外汉语专业为何遭遇就业尴尬》

3、《内地对外汉语专业发展现状及发展》

4、《珠三角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现状与发展》 傅思泉

5、《职业导向下的对外汉语专业专业建设》 胡培安

6、《新形势下对外汉语专业的定位和发展》 袁彩云

汉 语 国 际 推 广 论 文09对外汉语陈方圆20090610101

第二篇:对外汉语专业就业分析

高考热门专业推荐【对外汉语】

(天学网整理)

就业前景:

“如果想领先别人,那就学习汉语吧!”这是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对“汉语热”的评论,从中可以看出汉语在全球的影响正持续升温。近年来,对外汉语教育成为新兴时髦职业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学校开设汉语课程。有数据显示,在美国,已有4000多所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英国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学已开设中文课程。除了英语系国家外,小语种国家的汉语教师同样供不应求。

海外汉语热造成具备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国际汉语教师师资匮乏。因此,在未来,我国会更加重视对外汉语教育人才的培养。

就业方向:

出国任教。如当志愿者,国家公派教师(被录取的公派出国教师工资最高每月可达1300美元,工作地区包括美国、瑞士等70余个国家和地区)。

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近几年名牌高校的部分毕业生有进入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

进入外资企业从事文秘及其他工作;在新闻媒体、出版单位等部门从事新闻采编、翻译、文学创作等工作;或从事其他涉外行业的工作。

一些地方院校的大学生也可往新闻、文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方向发展,依据个人志趣寻求就业。

主要课程:

基础英语、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现代、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与礼仪、国外汉学研究、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

院校推荐:

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是80年代国家教委首批批准的四所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目前,这四所学校在对外汉语方面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整体实力,仍居国内前列。北京语言大学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所专门承担对外汉语教学的大学,其课程设置、教学水平、教师水平、教材开发、教学实践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是国内最强的。华东师范大学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也是国务院侨办的华文教学基地,其对外汉语专业属国家级特色专业。暨南大学则在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享有盛誉,具有地缘优势。

其他院校包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

(天学网整理)

第三篇:对外汉语专业就业分析

浅谈对外汉语专业的就业形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世界瞩目。随着“中国影响”的日益扩大,全世界都把目光转向东方,中国文化撩开了以往神秘的面纱,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成为越来越多外国人的迫切需求。同时为了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国家高度重视汉语的对外推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这一切,都为汉语“热风”劲刮全球,备足了动力。

一、对外汉语≠外语+汉语

对外汉语专业是近年来国内高校文科的热门专业之一,它注重汉英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对外汉语是一个独立的专业,兼顾了东西方语言的特色与美丽。作为一门交叉应用型学科,它在课程设置上不同于一般大学中的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要学习3方面的知识:文学、文化和语言。文学包括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文化包括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语言包括汉语、英语,还有语言学各分支学科的知识。对外汉语专业有突出的专业课程特色,其主干学科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主要课程有:基础英语、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现代、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与礼仪、国外汉学研究、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等。

对外汉语专业培养有较深汉语言文化功底、熟练掌握英语、日后能在国内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后备教师,或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对外汉语专业不是简单地等于“外语+汉语”。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性。其“全名”是对外汉语教学,即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由于教学对象是外国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外语即学生的母语,来解释一些汉语问题。可以说,外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重要工具。

为什么大家会对对外汉语专业有这样的误解?一方面是因为这个专业本身要求对外语、汉语都有比较充分的研究,在课程设置上类似于“外语系+中文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本身还没有建立起自己成熟的学科体系,比较多地借助外语以及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固有学科内容。

其实对外汉语专业也很接近教育学和心理学,它在汉语、外语之外,还要关注教学法、汉语教材等“教”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外国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学习语言中遇到的问题、学习语言的规律和方法等“学”的内容。但目前为止这两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充分,没有很好地建立起自己的学科体系。

二、对外汉语专业的学习策略

对外汉语专业涉猎面较宽,主要涉及中国语言文学文化、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第二语言教学法等几个层面。积累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就业和升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来讲,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学习首先要突出汉语本体知识的学习,系统掌握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的基本知识。在重视所学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之外还要注意锻炼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在跨文化交流和教学的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往往不能从现有的教材、工具书、汉语语言学论著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这些问题就需要学习者多关注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为主体的报刊杂志,积累素材,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其次,处理好学习汉语课程与文化课、外语课的关系,正确认识文化课和外语课的学科地位。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本身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授汉语必然同时传播中国文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仅了解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比如中医、气功、太极拳、国画、书法甚至中国菜的烹调,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独特部分都应该有所了解,最好还能对其中之一二项略有专长。这些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精髓的部分在你未来的教学和文化交流工作中肯定会大有帮助。目前,各国人士对海外孔子学院的课程需求已从单一的汉语语言学习扩展到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传统的拼写和发音授课已远远不能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也无法吸引文化背景各异、思维方式不同的各国学习者。对外汉语传播的多元时代已经到来。

再次,学习直接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技能课。

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技术学等公共课程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法、教学案例的自主学习,为将来的教学工作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便尽快与国际接轨,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中加以应用。如学习并运用中文助教等教学软件,以帮助未来作为汉语教学的教师编写教材和日常备课。最好适当地选修各类公选课。对外汉语教师往往要求具有“杂家”的综合素质,除了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在实践中加强历练。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找出差距,不断地完善自己,成为高素质、有经验的对外汉语专业教师。毕竟,教授留学生汉语要遵循独特的二语习得和教育规律,还要考虑学习者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在异域生活的独特心理感受,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想象不到的问题,所以,高年级的学生必须通过实习,在实践中切实提高教学技能。

三、对外汉语专业的就业形势分析

我国自2004年开始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机构,并命名为“孔子学院”。从2004 年至今, 已有96个国家建立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孔子课堂。此外,还有50多个国家的260多个机构提出申请,包括一些世界一流大学。孔子学院开设各类汉语课程两万多班次,累计注册学员75万多人,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上万场次,参加者达500多万人。国家汉办估计截至到2010年年底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达1亿。专家预测,到2013年年底海外学汉语的人数将达1.5亿。与此相对照的是,国内汉语教学人才匮乏。汉语教师缺口量达500万人以上,而国内持有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的人数不足3万。正由于如此,学习对外汉语专业有着很好的就业前景。在不少国家,中文教师已成为收入颇高、受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四、对外汉语专业的上升空间

对外汉语专业有较大的考研、考博的上升空间。传统中文专业、外语专业的相近学科在考研时都可以考虑;直接与对外汉语教学有关的研究生专业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专业等,还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该专业在学习期间即有机会在海外实习一年,这个专业是为培养能够胜任海外教学工作的实践型专门人才而设的。目前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外国语大学等校每年均有三十至五十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名额。

五、对外汉语专业就业方向

由于对外汉语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 因而该专业合格的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 对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 所以他们就业的选择很多,既可以在学校从事直接的教育工作, 也可以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主要面向的领域有:

1.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工作稳定,待遇较高。来自中国国家对外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的信息表明,目前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4000万人。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非常迫切;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发达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学习汉语。国际上学习汉语的热潮,对于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该专业不少毕业生在获得硕士学位后,走上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岗位。

还有一大批学生经过深造,获得国外硕士或博士学位后,在国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或其他相关专业的教育工作,且薪资水平颇高。

2.从事非师范类的工作——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能从事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对外交流事业;在新闻媒体、出版单位、文化管理等部门也有很强的竞争力,能胜任新闻采编、翻译、文学创作等工作及其它涉外行业的工作。

3.继续深造。由于在国内进行对外汉语研究工作需要高学历, 大部分高校仅招聘对外汉语专业硕士及其以上学历的人;同时, 对外汉语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而言, 就业的渠道更为广阔, 因而40% 的本科生在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使自己成为高级对外汉语人才。

六、对外汉语专业就业途径:

1.出国从事对外教学工作。

(1)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有合作项目, 双方有协议, 由中国按照对方要求派出人员

(2)国家汉语办公室与国外机构有协议, 提供汉语教师

(3)国外大学自己贴招聘启事, 直接向国内招聘

(4)还有部分是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项目

(5)国家汉办招募志愿者

2.三资企业。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 受到中国文学、比较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西比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并且能够熟练地掌握英语, 胜任翻译、文秘等工作。

3.国内各种汉语培训班。如短期中文培训班, 主要有商务汉语, 旅游汉语, 交际汉语;进入高校学习各种专业以前的大学预备班等;一年以上的专门目的的对外汉语教学。

4.国内高等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学。如四年制学士学位教学, 硕士和博士阶段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学位的教学。

5.中小学及其他教学单位。在中小学从事语文或英语教学工作。

七、个人对本专业的看法和建议:

虽然对外汉语专业发展前途光明, 就业前景广阔, 但是就某些方面而言,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于就业前景过于乐观、本科生在国内获得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机会不多, 缺乏教学经验等, 根据这些问题, 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客观地分析现实, 冷静思考。在择业时心态要平和稳定, 对于实际工作不要过于理想化, 而应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 不被舆论所左右。

2.创造实习机会。学校要为学生拓宽实习的平台。学生自身应努力寻找实习机会, 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契机。最好是在大学期间就多到一些对外汉语培训部门、对外交流部门等相关部门去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找出自己有待改善的地方,以便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得以纠正。

3.学生苦练内功, 多渠道拓宽就业路子。我们认为, 一方面, 学生可以积极主动, 学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如书法、武术、民族声乐等, 同时应该努力掌握第二外语, 如韩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等, 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并通过努力, 获得相关资历, 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谋得一块敲门砖;另一方面, 积极准备考研, 提高考研成功率, 在这个本科生就业愈来愈难的时代, 考研是大学学子们的另一个出路。

[参 考 文 献]

1竟成.对外汉语论丛〔C〕.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2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3刘颂浩.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4周思源.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M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5赵金铭.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J 〕.世界汉语教学, 2001

第四篇:中国就业的现状,特征,以及原因分析

2009年第10期中国就业问题的现状、特点和原因分析

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就业问题成为中国政府所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中国有近13亿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中国,解决就业问题任务艰巨。中国政府采取各种政策,不断满足劳动者的就业需求。但由于中国失业问题是一种非典型性失业。其中,结构性失业是主要矛盾,所以,系统分析中国就业问题的现状、特点和原因,将有利于科学地探索解决中国就业问题新方法。

一、中国就业问题的现状

总的来说,一般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普遍不足,就业的总体性矛盾和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都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1.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预测,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中国每年将新增劳动力700万人左右,同时,农村有2000万左右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这样,每年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在2700万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预算,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约能增加100万个就业岗位。如果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9% 的话,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在800— 900万左右,那么,至少就会有1600—1700万劳动力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这样,就意味着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内劳动力供过于求矛盾始终存在。

2.劳动力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

主要表现“技工荒” 现象和“民工荒” 现象。所谓的“技工荒” 现象,就是关键性技术工人短缺现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企业现有就业人员中技术工人所占比例为32.3%。技术工人中,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为3.9%,其中,技师占3.2%,高级技师占0.7%,与当前企业需求的高级技术工人比例的14.1%相比,其中,技师占9.6%,高级技师占4.5%,具有较大的缺口。所谓的 民工荒”现象,就是农民工短缺现象。“民工荒”的主要原因是普通劳动力的工资太低,劳动条件、社会福利保障太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调查显示,工资在700元以下的企业,招工比较困难,工资在700—1000元的企业,招工情况一般,而工资水平在1000元以上的企业,招工没有问题。

3.城镇失业人数呈增加趋势,真实失业率持续上升

据统计,中国城镇失业人数由1990年的383.2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800万人,失业率由1990年的2.5%增加到2003年的4.3%。很显然,中国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至少没有包括隐性失业人员。实际上,根据有关研究机构和世界银行专家估算,中国城市实际失业率大约在8—10%。因此,失业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之一。

4.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大中型城市大规模转移

中国人多地少,农村存在大量的隐形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一直在向大中型城市转移,这样,给有限的就业机会造成新的需求压力,使本来趋于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恶化。

5.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

新成长的劳动力中,青年就业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之一。自2006年起,中国每年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超过400万人,而大学生就业率近3年来一直徘徊在70% 左右,这一数字表明大学毕业生客观上已经成为中国城镇就业的主要目标群体,大学生“就业难” 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客观事实。

二、中国就业问题的主要特点

总的来说,“高增长,低就业”格局是中国就业问题的主要特点。具体而言:

1.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对称性,就业弹性系数呈下降趋势

从统计数据看,1981—1985年,全国GDP年均增长率为10.77%,同期就业增长率为3.32% ;1986—1990年,全国GDP年均增长率为7.89%,同期就业增长率为2.61% ;1991—1995年,全国GDP年均增长率为11.56%,同期就业增长率为1.21% ;1996—1999年,全国GDP年均增长率为8.30%,同期就业增长率为0.96% ;由此可见,1991年以来,中国GD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与8O年代相比有大幅度地降低,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中国就业问题的非典型性。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没有带来就业增长的效应。1980—1989年,中国的就业弹性系数为0.323,到1998年下降为0.064。也就是说,98年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仅相当于1O年前的1/5。“高增长,低就业”格局的直接根源是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因此,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通过公共政策选择,提高就业弹性系数是摆脱“高增长,低就业” 困境的选择。

2.就业结构呈现严重的不合理性

就目前而言,第一,长期以来,中国第一产业劳动力绝对过剩,农村中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中国随着技术进步,第二产业劳动力相对过剩,工业的就业容量也越来越小,就业弹性系数不断下降。第三,大批的劳动力需要向第三产业转移,中国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处于滞后状态,所以,从1990年至2003年,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几乎没有任何增加,仅从31.3%上升到32.3%,上升了一个百分点。这样,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就无法向第三产业转移。所以,要提高就业弹性系数,就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探索“高增长,高就业” 的经济发展模式。

3.失业群集现象十分明显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从微观上看,由于受市场性、历史性和制度性因素影响,中国就业问题出现失业群集现象。

第一,中国失业的空间群集主要表现在东北、西北和中部地区。

第二,中国失业的时间群集集中体现在9O年代中期之后。

第三,中国失业的行业群集主要分布在纺织、煤炭、机械冶金和林业等四大行业之中。

第四,中国失业的个体群集主要表现在35岁以下的失业人员已经占到总失业人数的70%。

三、中国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之后,旧体制的制度性缺陷催生了中国的就业问题,就业问题显性化。究其原因:

1. 劳动力供求总量的影响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中国是以世界上9.6% 的自然资源、9.4% 的资本资源、1.85% 的知识技术资源、1.83%的国际资源来为占世界26% 的劳动力人口创造就业机会。因此,中国有一部分劳动力人口处于失业状态也是一种正常现象,而且,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状况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一种事实。

2. 劳动者就业能力的影响

劳动力就业能力是影响中国就业问题的主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普遍的受教

育程度低和普遍的专业技能低两个方面。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2年在66个城市进行的调查,失业人员中有77% 以上的人没有技术等级或职称。因此,降低教育成本,延长青年受教育的年限是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关键,同时,延长劳动力受继续教育的年限是改善劳动力专业技能状况的唯实之举。

3. 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目前,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具体而言,首先,产业结构调整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尤其是非熟练劳动力被动地向第三产业转移。这样,必然使不适应第三产业就业岗位的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其次,所有制结构调整使就业岗位从国有企业向混合所有制企业,包括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转移。这样,由于就业观念等原因,有一些劳动力人口必然处于失业状态。

4. 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

从长远看,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将会促进就业增长,但是,当前中国正经受着科学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资本排斥劳动力” 的过程。具体而言,一些传统产业部门虽然被新兴产业部门所替代,但由于劳动力在传统产业部门与新兴产业部门之间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使致大量传统产业部门的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

5. 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影响

第一,中国长期实行“统包统配” 的就业制度,导致一部分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动力不强,自愿失业。第二,中国长期实行“低工资、高就业”的就业政策,企业内部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改革之后,使隐性失业显性化。第三。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与农村劳动力市场长期始终处于分割状态,劳动力资源不能自由流动。由此可见,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惯性对就业增长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6. 城镇化进程和水平的影响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对就业增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根据有关资料推算,中国每年新增城镇就业的农村年龄人口约在900万人左右。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在500万人以上,政策性“农转非”人员约在250万人以上,上学等进入城镇不少于100万人。再加上城市自身增加的人口,这样,每年新增城镇的劳动年龄人口约在1300万人。显而易见,这批人必将对城镇就业形成新的压力。

7. 制度性因素的影响

中国就业问题的制度性因素也不能被忽视。其中,主要包括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这里作一点简要分析。第一,就业制度。许多地方性政策法规使城乡劳动力市场处于半封闭状态,严重影响城乡劳动力转移。第二,教育制度。中国虽然建立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但是,由于城乡之间的教育投入和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投入的非均衡性,使城乡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呈现出非均衡态势,最终使城乡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呈现出非均衡性。第三,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基本上是一种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而大量农民被排斥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

第五篇:新闻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新闻专业就业现状分析近年来,传统媒体经营遭遇低谷,从业人员一度饱和,新闻专业毕业生在广阔的媒体领域就业无门;另一方面,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不论是技术性人才还是运营或者管理方面,都存在庞大的人才缺口,面对庞大的毕业队伍,用人单位竟然痛呼天下无才!

如此,在传统媒体遭遇新媒体的时代变革中,新闻专业的毕业生碰到了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遇!当初拳拳赤诚的新闻理想,在经过了四年的悬梁刺股后,却在毕业的关口碰得一头灰!那么,当今新闻专业的学子,到底是遇上了最好的年代,还是遇上了最坏的年代?或许,曾经的“无冕之王”,也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重新书写“成者为王败者寇”的定义!

一.新闻专业不再“专业”

“以前新闻专业的学生,有中文系的文笔,有哲学系的思想,还有美术系的艺术,几乎无所不能。而今新闻专业的学生,论文笔不如中文,论思辨不如哲学,论排版远远不如美术!尤其是在经济、政治、法律等专门领域,新闻专业的学生往往在报道中捉襟见肘,难以胜任!”一些关于新闻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文章如是写道。

先不论这种观点是不是以偏概全、有失偏颇,且看近几年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得不承认,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他们身上的光环正在逐渐消退,当年“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无冕之王”已经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几乎所有的广播电视以及报刊杂志或者互联网媒体的招聘启示中,专业都写着一条“专业不限”的亲民告示。而在实际的录取中,新闻专业的靴子也正在逐渐失宠,广州电视台曾在2004年招聘的43个人中,只有14人毕业于新闻专业。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新闻专业的学子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非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正逐渐受到更多青睐,尤其是经济、法律、政治等专业的毕业生,往往由于其精深的专业知识而在工作中大放异彩。不少媒体单位在招聘中均表示,新闻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专业知识积累严重欠缺,虽然采写编排技术稍胜一筹,但这种技术优势往往都是暂时性的,所以,在长远的竞争中,新闻专业的学生不但不占优,反而深陷劣势。

这样的观点,实际上表面,在传媒领域的竞争中,新闻专业的学生正在逐渐丧失其专业优势,以致其只有技术,而无专业!

与此同时,当新闻专业的许多学生在难以进行专业对口就业时,纷纷被迫转向其他领域寻找工作机会。由于大学期间过于理论化的课程设置,新闻专业的学生往往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过硬的专业技术,更没有十分突出的实践经验,所以很大一部分人的就业范围仍然局限于文秘、行政助理等操作性工作,不得不在一个几乎没有门槛的领域,接受所有人的竞争!

坦白地说,新闻专业的学生,不仅大片丧失了自己的生存领地,而且在公共的生存领地中,也沦落为十分边缘的危机地步!

二.扩招与滞后的双重危机

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危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要原因在于高校新闻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发生严重脱轨。

高校新闻学专业招生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新闻学毕业生供大于求。不少普通高等学校认为设置新闻专业是“投资小、见效快”,相继增设新闻传播专业,一些新办的民营高校、独立学院,也纷纷设立,导致新闻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而与此同时,新闻行业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新闻媒体走向市场化运作,不少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控制新闻采编人员的数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提出了“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为了

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整顿新闻出版秩序,削减停办了一批报刊。新闻行业的这些变革状况,没有像其他行业随经济的发展岗位增多,反而有所抑制,所以对新闻专业的就业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新闻专业在教育上,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高校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均落后于媒介的变化与发展,大多数学校上新闻专业后,均将名校的相关内容全盘照搬。而其教学方式也只注重知识传输而缺乏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实践教育环节严重缺失,特别是新上新闻专业的学校没有相应的社会资源,完全依靠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造成不少学生大学期间没有到正规的新闻单位实习的经历。而且,不少高校的师资结构极不合理,新闻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学历高但实践经验不足,对学生的教育多是纸上谈兵。在这种条件下不少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没有突出的专业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剧了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现在新闻教育的培养模式不够健全,无法根据现今市场的需要快速反应,培养所需人才,这是新闻教育的弊端。现在他们最想要的就是“既能跑动又有思想的记者,既能管版又能管人的大编辑,既懂媒体又懂经营媒体的管理者,既懂传统媒体又懂新媒体的跨媒体人才。”长沙晚报《 新闻专业对口就业率低,教育培养模式有待改变》一文中对当前高校新闻专业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批评性意见。文章指出,高校在师资上应尽量去找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编辑、记者任教;新闻专业的在校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知识深度,在博学的基础上也要专学,一定要有自己擅长的方向;同时也应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实践和实习,以提前适应环境,查漏补缺。

三.非专业的专业之路

当专业对口就业遇到瓶颈的时候,求变或许是一条不错的出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面对已经饱和的新闻学就业市场,适时的转移自己的努力重点,以下职业方向可为广大的新闻学专业学生提供一种就业参考。

(1)高校教师

因为新闻传播学既具有理论的成分,又很实务,因此就业的前景也非常广阔,其属新兴学科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极缺高校教师,因此研究生毕业后即可进入高校教书,或者科研咨讯机构进行理论研究。

(2)网络编辑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有近300万人,而传统新闻从业人员只有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已经从规模和数量上超过传统媒体。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示的第三批十种新职业中,“网络编辑”名列其中。在得到国家认可的同时,网络编辑也成为市场上抢手的人才。当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大部分网络新闻人员不再由技术人员充当,而是需要更多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背景或从业经验的人员去从事。做一名网络编辑,首先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其次要熟知新闻的相关知识,对网络上出现的新闻、信息、趋势要有足够的敏感度;还要能熟练使用Dream Waver、Flash等网页制作软件和一些编辑发布软件等等。

(3)影视节目制作公司高级编导

如果你是一个娱乐“粉丝”,那么一定听过“光线传媒”这个名字,它制作的《娱乐现场》节目总计发行达600个频道。光线传媒便是一个典型的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其官方网站挂有常年招聘节目撰搞及节目编导的启事。目前,我国有影视节目制作公司1500余家。在电视栏目方面,大家熟悉的《幸运52》《娱乐现场》《欢乐总动员》等都是由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

这些公司对影视节目的编、播、采人才都有广泛的需求。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写作能力,熟悉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和电视表现手法,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这类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前景非常广泛。

(4)线下刊物编辑

在网络时代,现实中的一切活动几乎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但网络信息也有到达率不足的问题,于是很多网站在发展壮大后都开始创办线下刊物。上海壹报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办的《文化艺术报。城市壹报通》就是一种汇集线上信息的线下刊物,它是一张集众多分类广告信息为一体的实用型报纸。该公司招聘采编的要求是具备记者的敏锐、编辑的统筹策划能力、广告人的商业嗅觉,最好还要有旅游、培训、房产、装潢建材、餐饮娱乐行业等工作经验。因此,不仅熟悉新闻学的相关知识,而且对某行业比较有专攻的毕业生在这方面最有优势。

(5)企业刊物编辑、记者

出于发展的需要,现在很多企业都会办一些不定期的刊物,这里也是传媒人才的用武之地。但这需要从业者知识面较广,因为公司主营业务各有不同,对采编人员专业背景的要求也就不尽相同。比如上海毕马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在招聘媒体策划、采编人员时,要求具备新闻、广告、医学、药学大学本科学历;而藏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招聘执行主编时,则要求最好有历史、文物等相关专业背景。

下载对外汉语专业教师就业现状及其原因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外汉语专业教师就业现状及其原因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外汉语专业分析报告

    对外汉语专业分析报告 “对外汉语”在中国仍是一门起步不久、尚待诸多完善的学科。从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再到2008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中......

    对外汉语专业就业前景展望

    对外汉语专业就业前景展望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汉语热在全球的蔓延,国家汉办每年需要排出对外汉语教师,每年来中国学习的外国人也日益增多,对外汉语专业就业前景一......

    对外汉语专业就业前景调查报告

    对外汉语专业就业前景调查报告对外汉语专业介绍: 对外汉语专业注重汉英(或另一种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以下有关用语作相应调整)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

    IMCPI分析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实践教学经验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 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要求是具有汉语言与文学的专业水平和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具有跨文化交际知识与技能, 专门对那些把汉......

    对外汉语专业对外汉语教师语言

    对外汉语教师——语言 语言在本质上是口头的。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中,老师告诉我们,书面语言的产生远远落后于口头语言,它最初只是以文字形式对口头语言的记录。书面语言......

    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郭瑞鹏段刚龙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摘要】文章分析了在当前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而信息管理专业大学......

    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在全球信息化大势所驱的影响下,信息服务业已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正引领着我国的电子商务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我国......

    文秘专业就业现状

    现在企业中,办公文秘专业在企业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职位,也是很重要的岗位之一,目前,文秘专业正成为热门职位,岗位职责目前分为秘书、行政、助理等一些相关职位。文秘专业就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