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中考文言文复习学案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学案
2014年中考文言文复习学案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及重点:
1、记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积累文言词语。
2、掌握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翻译语句。
3、准确熟练的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链接材料】1——解题:
①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②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链接材料】《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1、读准字音。
昳(yi)丽 朝(zhāo)服衣冠 窥(kuī)镜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 讥于市朝(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3、词类活用: ①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
④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
4、一词多义
①修: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政治)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②朝: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d.朝服衣冠(早晨)
③孰: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谁)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④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b.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的确)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果真)
5、翻译。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③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三、练习反馈:
(一)、词语解释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谏)②邹忌修(长,这里指高)八尺有余(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③朝服衣冠(穿戴),窥镜(照)。④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又一次)⑤明日(第二天),徐公来,(二)、翻译。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徐公何能及君也?
④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⑤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⑦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⑧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⑨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⑩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⑾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⑿邹忌讽齐王纳谏⒀弗如远甚
⒁时时而间进
⒂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第二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
一、基础知识
1、注音
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27)乃下令(2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9)上书谏寡人者(30)能谤讥于市朝 ...(31)闻寡人之耳者(32)门庭若市 .....(33)时时而间进(34)期年之后 .....(35)虽欲言(36)皆朝于齐 ..弗()如远甚 谤()讥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是西汉末年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 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 的策略和言论。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
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邹忌修.八尺有.余(2)而形貌昳丽..(3)朝服..衣冠(4)窥.
镜(5)谓.其妻曰(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7)徐公何.能及.君也?(8)齐国之.美丽者也(9)忌不自信.(10)旦日..
(11)吾与徐公孰.美(1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13)明日..徐公来(14)孰.视之(15)自以为..不如(16)又弗.
如远甚(17)暮.寝而思之(1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9)于是入朝见.威王(20)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1)皆以.美于徐公(22)今齐地方..千里(2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4)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5)由此观.之,(26)王之蔽.
甚矣。”
(37)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文言积累(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闻寡人之耳者(二)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3、明日..,徐公来 古义:
4、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
5、窥.镜而自视 古义:
6、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
(三)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忌不自信。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6、王之蔽甚矣。
(四)一字多义
之:1.齐国之美丽者也
2.问之
3.吾妻之美我者
4.俆公不若君之美也
5.孰视之
6.暮寝而思之
7.吾妻之美我者
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9.由此观之
10.臣之妻私臣
11.王之蔽甚矣
1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13.数月之后
14.燕,赵,韩,魏闻之
朝: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3.于是入朝见威王
4.朝服衣冠
孰: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于:1.欲有求于我也
2.能谤讥于市朝
3.皆以美于徐公
修:1.乃重修岳阳楼
2.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3.雨村便急忙修书
4.邹忌修八尺有余
诚: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帝感其诚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三、古文默写
1、《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主人公邹忌是一位,的帅哥(美男子)。
2、邹忌面对妻子、妾、客人的赞美,邹忌没有轻易相信,看到徐公,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又,,于是从中悟出了治国之道。
3、邹忌从日常家事入手,现身说法、用自己亲身体验讽劝齐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这样就把治国安邦之道置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4、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向群臣吏民颁布政令,依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设三等奖赏 受上赏; 受中赏;,受下赏。
5、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的好局面。
6、邹忌是从,三个方面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7、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从而达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目的。
8、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
9、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看法的语句
10、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
11、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
四、重点语句翻译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8.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五、比较阅读
(一)【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淳于髡(kǖn)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1.词语解释:
邹忌修.八尺有余()王之蔽.甚矣()沉湎不治.
()
朝.
诸县令长()2.下面两组句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分别是()
(1)A.吾孰与徐公美
B.吾妻之美我者
C.君美甚 D.皆以美于徐公(2)A.私我也
B.公而忘私
C.曹操绕寨私行 D.不宜偏私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 朝.
而往,暮而归 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5.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6.句子翻译: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④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7.邹忌以己身之事设喻类比国家大事,讽劝齐威王纳谏,写出三组类比的句子。
①臣之妻私臣 —
②臣之妾畏臣 —
③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8、将【乙】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行比较,淳于髡与邹忌在劝谏的方式上有什么异同?
(二)【甲】《邹忌讽齐王纳谏》二、三、四节
第三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之二、三
DZCF—YW—09—035 编写时间:2014-02-09《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案
(二)主编:阮兴刚审核:高海明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编剧、表演,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先学(10分钟)
根据自学情况做下列小题:
1.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
2.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3.讽谏的结果如何?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二、后教(20分钟)
把握特点,帮助记忆文本
明确:本文采用了“三叠法” 三问、三答
三、当堂训练(10分钟)
学生六人一组分角色朗读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来分角色朗读,更有利于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六人分别朗读:邹忌、妻、妾、客、齐王以及旁白。六人可以轮换角色多读几遍,以至成诵。
学后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ZCF—YW—09—036 编写时间:2014-05-09《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案
(三)主编:阮兴刚审核:高海明 班级姓名
一、先学(10分钟)
根据自学情况做下列小题:
明确: 场次(同时理清了思路):
第一场,问美比美,反思感悟;
第二场,邹忌劝谏,齐王纳谏;
第三场,门庭若市,战胜朝廷。
二、后教(20分钟)
1、人物(人物外貌的语言):邹忌(修长,形貌),妻,妾,客人,徐公,齐王。
2、语言(学习语言与人物身份的关系):妻、妾、客语言的细微变化。(体会语言)邹忌思
考的语言语气;邹忌上奏的语气;齐王下令的语气。
3、文章中哪些地方在表演时还需要注意,如何理解?
比如:“孰视之”“暮寝而思之”“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虽欲言,无可进者”如何表演?
邹忌反思的内容是出声还是不出声,语气如何把握?哪些地方需要增加内容?等等。
三、当堂训练(10分钟)
1、背译全文,增加积累。
2、拓展延伸:了解《战国策》里其他有关讽谏的故事。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如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学后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营丘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讲学稿——人教版第六单元2010至2011学年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内容:《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型:阅读教学课时间:2010年12月20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3、探究从本课中学到的一些人生体会。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知识链接】:
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
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2、简介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
称。齐威王,是位贤明的君王。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
治。
一、学前准备:
1、你认为本课应该掌握的字音字形有(至少5个:)
2、重点词语解释(写句子,词语加点,不少于6个词语)
3、重点句子翻译(写原句并翻译,不少于4个句子)
4、预习疑难摘要:
①、你准备提问同学的词语有(写序号):
②、你准备提问同学翻译的句子有(写序号):
③、你准备提问同学应掌握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有:
5、试译全文。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文章写了邹忌与家人的几次对话,请找出来,并读一读。
3、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活动二: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由于感情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语气有差别。有
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2、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3、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了吗?采取了哪些措施?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结果如何?
2、从文中的人物言行中,可以体现人物怎样的品质?试简单评价一下文中的人
物形象?
3、读此文,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
三、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你还有哪些疑惑?
3、你认为老师上课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进的地方?
四、自我测试:
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皆朝于齐()形貌昳丽()朝服衣冠()孰视之()窥镜自视()谤讥于市朝()期年之后()邹忌()间()进
2.解释下列词语(我是有心人,写过我就会记得特准特牢固!)
讽纳谏修昳丽昳
朝服窥谓孰视何能及旦日不若明日孰美我私
弗如远甚诚知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王之蔽甚面刺谤议闻寡人之耳门庭若市时时间进
期年虽欲言
3.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解释
朝:
1、朝服衣冠()
2、入朝见威王()
3)4)
上:
1、受上赏()
2、上书谏寡人()
美:
1、君美甚()
2、吾妻之美我者()
五、拓展提升:
1、说话练习:(学学邹忌,用你机智说服别人)
星期天,你和朋友约好一起去玩耍,可你妈妈拦住你,一定要你补习功课,你
会怎样说服妈妈让你去呢?
2、课外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思考以下问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
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
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景公披狐裘坐于堂,晏子入见。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臣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
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受教矣。“乃令出裘
发粟,以与饥寒者。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王之蔽甚矣()
(2)臣之妻私臣()
(3)皆以美于徐公()
(4)以与饥寒者()
2、下面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1)四海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能谤讥于市朝
B:之(1)饱而知人之饥(2)面刺寡人之过者
C:以(1)以与饥寒者(2)皆以美于徐公
D:而(1)时时而间进(2)雨雪三日而不寒
3、翻译。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4、[甲]文,邹忌进谏的目的是为了劝齐王纳谏;[乙]文,晏子进谏的目的是为了劝景公。[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类比的手法,现身说法说服了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了方式,同样达到了目的。
5、请进一步探究以上两文的相同点,找出你的一点发现(试题已涉及的除外),并简要说明。
3、阅读下面《召公谏厉王弭谤》,完成问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
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厖”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选自《国语》)
1、解释加点的字。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民不堪命矣是障之也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道路以目
2、这篇短文中比喻说理的句子是:
3、这篇短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相同点有:
答案:
二、(一)活动一
1、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
明政治的故事。
2、三次对话,第一段。
3、第一部分(1): 进谏的缘起。第二部分(2): 进谏的内容。第三部分(3、4): 进谏的结果。活动二:
1、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2、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3、齐威王接受了谏言,措施:面刺寡人受上赏;上书谏寡人受中赏;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二)1、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结果: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2、邹忌:
○、他能从生活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可谓忠于职守,勤于王事。
○、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他没有得意忘形,这说明他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头脑冷静,善于思考,观察事物深入细致,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他毫不迟疑地向君主进谏,反映了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荡胸怀。
○、他的进谏,以耐人寻味的小事打动齐王,以己之受蔽推论到齐王之受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
齐威王: 他深深懂得收买民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能广开言路,根据人们对朝政的批评议论,兴利除弊,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他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3、主题: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现实意义:当今社会,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启示:领导者应从善如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不做“召公谏厉王弭谤”的厉王;群众,提意见应讲究方式方法。
五、拓展提升:
1、受蒙蔽,偏爱,认为,给。
2、B
3、(1)满一年后,即使想要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了的。(2)(自己)觉得温暖(却)能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很安逸也能知道别人的辛劳。
4、纳谏,行善(救济穷人)关心百姓疾苦,类比,对比。
景公衣狐裘不知天寒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有一次大雪连续下了三天也没有停。齐景
公披着用狐狸腹部的毛皮做成的裘衣,坐在大堂侧面的台阶上。晏子进来拜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真是奇怪呀!下了三天大雪,天气竟然一点也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真的不寒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尽管自己吃饱了肚子却能了解别人的饥饿,尽管自己穿得很暖和却能了解别人的寒冷,自己过着安逸的生活却知道别人的幸劳,但如今,大王你都不知道呢!”齐景公说:“对!我愿意听从你的教导。”于是,晏子便让景公脱掉裘衣,浑身发抖就和那些穷苦的百姓一样。让景公公平地对待那些贫困的人,在路上看到的,不管他是哪个乡的;在里中看到的,不管他是哪家的;巡行全国,统计要赈济的人数,而不管他们姓什么叫什么,对于有职业的人,供给他们两个月的粮食,对于生病的人,则供给他们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了这样的事,不禁赞叹说:“晏子善于表达,从而达到了进谏的目的,景公也能够做自己认为好的事情啊!”
《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
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箴言,盲者朗诵诗歌,朦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弥补监察,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好象土地有高原、洼地、平原和灌溉过的田野一样,衣食就从这里产生。口用来发表言论,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实行好的而防止坏的,这是丰富财富衣食的基础。百姓心里考虑的,口里就公开讲出来,天子要成全他们,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
厉王不听。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三、归纳整理:
1、词类活用(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梅?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3)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
2、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3)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委婉劝说)
3、句式(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4)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第五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教案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准确默写文言名句 识记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基本用法 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学重点:同上 教学难点:
对梳理的知识点进行运用 教学方法:自主梳理 教师总结 讲授 高考动向:文言文阅读
一、重点词语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2、徐公何能及君也(及:比得上)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满;虽:即使)
二、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
三、多义词
1、朝:皆朝于齐(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
朝济而夕设版焉(早晨)
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
3、诚: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诚意,真心)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确实)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表假设)
4、善: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良,善事)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王曰:善(可以)
5、间: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中间力拉崩倒之(夹杂)
四、词类活用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作状,当面)
2、朝服衣冠(朝:名作状,在早上;衣:名作动,穿)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意动,以„„为美)
4、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使„„听闻)
5、王之蔽甚矣(蔽:形作名,被蒙蔽的事情)
五、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土地方圆;今义:表地点)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侍从,近臣;今:表方位)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日;今:今天的下一天)
六、文言句式
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断句)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
七、重点句翻译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我与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更美?
2、王之蔽甚矣。
译:大王您被蒙蔽得太厉害了。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想对我有所求啊!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够在公共场所发表议论,使我听到的,给他下等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