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结合教育总结
“三结合”教育工作结
我们知道,学生在健康成长的进程中,受着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的影响,其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三种基本形式,这三个任何一个方面失控,都有可能危害学生品质的健康发展。因此,我校在做好本质工作的同时,积极地同村委会、家庭取得全方位的联系,充分做好与社区、家庭的教育合作工作,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学校教育,培养良好品质。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十分注意利用学校教育环境优势,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良好品质。
1、组织学生学习。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指导学生言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将教育范围逐步由校内向家庭向社会延伸,引导学生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从小做个好公民。
2、做好常规评比工作。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检查监督,形成由值日行政、值日教师、志愿者服务、学生会值日等组成的网络式的值日检查队伍,严格执行检查,及时总结、及时反馈教育。通过“流动红旗评比”活动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营造“学礼仪、讲文明、懂礼貌”的氛围,净化校园空气,实现美好人际关系,打造和谐校园环境。
3、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窗、例会、讲座、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法制、交通、消防、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健康知识,学习自护本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组织利用心理咨询室,多渠道、有针对
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地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4、开展评选“平安班级”活动,并让“平安班级”评选深入人心,了解平安校园创建的内容。让平安陪伴学生快快乐乐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6、重视团会、班会课的开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促进身心发展。
7、全面铺开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团结合作、互相欣赏、互相包容。同时,结合各种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例如“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磨练了顽强的意志,还让学生懂得珍惜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的理想,报效祖国。
二、家校结合,促进品质发展。
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极其广泛。学校要管的,家长要管,学校不管的,家长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家校结合就显得更为重要。
1、成立家长委员会。为了得到广大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学校引导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监督、建议的作用。组织家长和学校共同研究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并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的要求、内容和具体措施;建议家长协助学校开展好校外德育活动;收集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去年,家长委员会在全校家长中征集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家长十分满意。学校就是在这个真诚服务的过程中逐渐赢得了家长的信赖,家长对学
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现在,这个家长委员会不但起着监督与建议、沟通与协调的作用,他们还利用一些社区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校外活动。这都是我们乐见的。
2、组织开展“家长学校”。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教师,家长是否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对营造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学校”正是学校为家长提升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效果而特地开设的教育平台。举办讲座的都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家长学校”的开办,使家长能更有效的教育孩子。事实证明,家长们都能积极参与,珍惜学校提供的这个平台。
3、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会对教师与家长之间密切的交流、对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和谐地相处、对家长能更多地了解和关注学校工作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家长会上,学校可以向家长提出德育方面的建议和要求,通报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请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还可以全方位地展示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如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小片段,学生的各科作业、作品等。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同时,通过家长之间的互相交流也让家长们学到了一些优秀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4、利用请进来走出去和家长进行多途径沟通。家长、学校可以坦诚相待,随时沟通。学校能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日常表现、学校重大活动、学校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家长也能及时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处理。
三、三位一体,落实品质教育。
学生平时不只是在学校里生活,他还在家庭、社区里生活,因此,对学生的教育,仅仅依靠学校、家庭、社区的任何一方是不够的。要形成教育合力,一定要三位一体,紧密配合。只有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才能真正形成综合一致的整体性教育网络,营造学生健康的成长环境。
1、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能力。每学期末,学校都要和学生、家长签订关于稳定安全的责任书及致家长的一封信。除把本学期学生的品德、学习、体育等方面的情况向家长一一告知,还鼓励学生将良好的行为规范带到村,积极参加各项村里活动、公益活动,学做并参与家务劳动。学校还要求各班在新学期开学时对学生的假期生活进行总结,做好“开学第一课”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能力。我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各类活动,如巴扎宣传表演、学雷锋献爱心等。学生受教育的范围更大了。同时,也为社会进一步了解学校工作,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打下了良好基础。
3、联系村委、家长,合力推动教育。对于社区及时反馈的学生校外情况,学校及时教育并联系家长,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同时,整合各种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衔接。这学期我校与村委、家长配合,开展了“青少年远足”的环保教育主题活动,组织部分学生到北山坡感受大自然,美化环境,参观工业园。当学生躺在草坪上,学生发自内心的说:“这次活动,既锻炼了自己,还获得了不少知识,真是受益匪浅啊!”
第二篇:三结合教育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学校无疑充当着一个正规渠道和主体承载的角色,但这并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全部途径。与学生相关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影响力决不逊于学校教育,这些非系统性的社区教育因素必然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完善,甚至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应该从校内向校处延伸拓展,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才能教育好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现就我校开展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一、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以人为本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学校是从社会大教育中优化出来的一个更积极向上、更生动纯洁的育人园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育更自觉,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因此,我们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如向家庭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还可以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等,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普及科学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另外,还可以采取与家长书面联系、对话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互通情况,共同制订教育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家庭教育在学校的指导与配合下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也要同社会教育取得联系和密切配合,发挥学校教育优势,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相互联系、支持,校内外结合,控制学生所处环境,减少消现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德育工作的经验教训表明,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体意识的人,那么,德育工作就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作为活动准则,把“管、卡、压、罚”转变到“疏、导、育、教”上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通过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作为师德教育深入的突破口,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诀窍”。如我校除了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外,还创设了良好的德育环境,充分利用班级黑班报、学校德育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通过团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拓宽德育途径。如:学校开展“重信用、守承诺、铸文明”的诚信教育,依照《纲要》、《守则》、《规范》、《若干意见》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展学习《弟子规》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文明礼仪素质。我校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我们的做法是“四个结合”即诚实与《行为规范》相结合、诚实与普法相结合、诚实与文明健康相结合、诚实与革除陋习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主题班会、演讲、作文、讲故事等形式,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为主题,开展“学党史、颂党恩、做合格中学生”系列活动,增强了师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思想。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我校把加强班级建设作为创新教育的一个要务来抓,做到“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班级目标上体现“抓常规、重建设、创实绩”。在管理上体现“抓基础、重过程、创特色”,在班级形象上体现抓典型、重全体、创一流”。促使学生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团结友爱、遵纪守法等良好品德,真正做到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里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少年。构建家校网络 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众多家长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对孩子的成长与教育缺乏良策,存在若干困惑与苦恼。我们在与家庭联系中,不难发现: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在培养子女成才的观念上存在失误,只重视检查子女各科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其思想道德的培养教育。有些家长平时过份娇宠孩子,一旦子女做错什么事,总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的艰辛、代价,一心为了养育孩子,孩子不应做出错事,因而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法训斥孩子,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借口工作繁忙,平时极少与子女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而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寄托给学校。
因此,学校有责任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使家长们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意图,协调好教育的步调及要求,形成教育的合力,提高教育的效果。如我校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建立家长、学校联系监督卡:通过监督卡与家长联系,了解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情况。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各项教育教育要求。二是成立家长委员会,宣传和普及教育子女的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促使家庭教育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三是在校园网上开辟“家长学校”栏目,向家长宣传和普及教育子女的知识。
另一方面,家长应主动与孩子的学校、班主任加强联系。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教师的劳动;应该加强同学校尤其是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经常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加强信息反馈。此外,还应该主动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力争取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学校要求班主任必须做好家访工作,也希望家长到学校访问,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现、学校对学生当前的教育意图和要求等。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其目标都是一致的,家庭教育只有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最佳效果。所以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三、开辟德育实践基地 促进社会教育发展
社会教育的范围很广,它既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也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它可以改变学校教育脱离社会、脱离实际,办封闭型学校的现象。但是社会教育呈现出无力的状态。首先,人们对社会教育不够重视,对它的作用认识不清,认为孩子还小,不会与社会扯上关系,因为社会教育的作用有隐形性、长效性、不能立竿见影。其次,有些社会活动的意义没有体现时代特点,激发不起学生的认识。如多少年来3月5日总是上街擦一下栏杆,打扫一下街道。学生没能体会到这种社会活动的价值和意义,甚至也认为是为搞活动而搞活动,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第三,有些社会教育机构把不好关。不健康文艺作品的大量出现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毒害十分严重,其中黄色、淫秽和反动的书刊、音像制品对青少年危害最大,在学生身上,学校长时期的正面教育,有时被一次黄色录像而否定了。目前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在个别领域歪风邪气还在不同程度地盛行,以权谋私、官僚主义、拉关系、走后门以及利的目的和用工作之便损公肥私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冲淡了正确教育的作用,削弱了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力量。第四,社会效应机构数量少,活动内容以及方式还不能适应青少年的需要。有的以营利为目的,更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孩子热爱祖国、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关注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范围及交友诸方面的情况,尽量发挥社会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正面效应。
学校要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做人,在实践中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如我校与九龙街道共建学生社会活动基地,我校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慰问、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市民的好评,多家电视台、报社对我们的系列活动进行了报道。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从小要为社会、为国家承担一份责任,尽一份义务;使他们在体验中进步,在体验中成长,养成“说、学、做”合一,知行统一,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应把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整个社会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只有努力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才能使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第三篇:××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总结
大坡坪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总结
2016—2017学第二学期
一、遵循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社会实践活动放在应有的位置,切实纳入学校教学工作中,树立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好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以大力贯彻与落实课程改革思想,切实提高学生各方面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在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带领学生领略课程的新奇性与学习的迫切性,带领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目的,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各方面的体验,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活动的题材取材于学生真实生活的社会环境,课题的选择与实施要综合考虑培养学生的能力,兼顾其他学科的融入,发挥学生活动的参与度与主动性,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
二、完成的活动目标:
通过组织开展有计划地系统科学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密切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活动措施:
1.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指导和帮助小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开展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利用学校、家庭的资源开展教育,寓实践活动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新颖多样最能吸引学生,丰富多彩极易打动学生的心灵,上好综合实践课,单凭课堂上的说教是不够的,只有采取熔多样性、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炉的实践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开展不同层次的活动等。
4.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在校与节假日相结合,课程教学内外相结合,集中安排与学生自主安排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和家庭多种教育资源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注意家校配合,共育合格人才。上好实践课,培养学生的情感,光靠学校不够,还需要家庭、社会的合作和支持。学校应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步改变家长只看孩子的分数。忽视对孩子全面素质的培养的偏见。与家长积极配合,使学生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主动做,集体事学着做的好习惯。
三、活动安排
1.充分利用资源,开展文明健康,有影响力的教育活动。
2.通过手工活动,制作一些手工艺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组织学生办黑板报,清扫周边环境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环保及安全意识的培养。4.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结合文艺节目,培养学生对艺术的追求和审美观。
6.为了培养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创新及拓展,进行课本剧表演活动。
7.积极鼓励学生为父母、长辈做饭、洗衣、整理家务,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8.为了写好规范字和说好普通话,开展书法和经典诵读活动。
9.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及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开展读书活动。
总之,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能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
二〇一七年七月十日
第四篇:三结合总结
稻计生领发[2011]180号
稻城县计划生育“三结合”领导小组
2011年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总结
2011年我县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以建全计划生
育利益导向机制为目的,坚持以定点联系、帮扶到户、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的工作方法,使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成为计划生育工作的利益导向工程,同时综合人口问题,以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主题,以突出民生改善和富民惠民为指导,围绕稳定适度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按•甘孜州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11年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安排意见‡(甘人口领发[2011]1号文件)要求,以•稻城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2011年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安排意见‣为具体指导,通过全年努力,较好地完成了今
年计划生育“三结合”任务。现就全年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了思想,加强了领导
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实践了“三给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是扶贫致富的有益补充,是促进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稳定政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并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三结合”领导小组。把“三结合”工作融入到农牧区各项经济工作中去。贯彻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决策,统一安排、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大了此项工作的安排,以•稻城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2011年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安排意见‣保障,将今年新增计生“三结合”户50户;联系55户;帮带120户,做到早安排、早落实到县级农口部门。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实行了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具体落实了经办人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加强了领导,确保了今年计生“三结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帮扶措施具体,帮扶力度加大
根据稻卫计„2011‟25号文件精神,县级农口部门均
有专人负责计生“三结合”工作的开展,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同时结合各自实际,充分发挥部门行业优势。县农牧科技局将草种300公斤,种子调运牲畜防疫药品、注射器、青稞良
种50吨,小麦良种10吨,玉米良种5吨,脱毒薯25吨,地膜5吨,双低油菜1吨,化肥115吨,喷雾器300台,防雨炮弹150发,及时送到帮扶户手中,同时派技术人员120人次,深入乡村,进行现场指导,培训“三结合”户50户300人次;发改局深入基层,召集“三结合”户进行了座谈,深入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措施;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0份;水利局从5月份开始,解决了187户、1985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了10户新增户,13户联系户,24户帮带户的农户建设项目;林业局在植树造林工程上对计生“三结合”户给予了较大照顾,将许多工程都让“三结合”户来施工,从根本上解决了“三结合”户的经济来源问题;扶贫移民局结合新农村建设,对“三结合”和实施扶贫改造工程,同时实施改灶、改厕、改门、入户道路建设,发放太阳能热水器等工作,共投入帮户资金4.58万元,计划投入50万元以增产增收为中心改善帮户基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从总体情况来看,我们通过全年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上级部门给我们下达的各项任务。其中:应完成新增任务50户,实际完成50户;联系55户,实际完成55户,;帮带120户,实际完成120户。
三、帮扶成效渐进发展
帮扶的目的是稳粮增收,促进小康社会设建的步伐,从全年帮扶情况来看:一是工作进展顺利,二是有较大帮扶
成效,三是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各单位都总结上年的不足,整改有力、效果较好。各单位都按照【稻卫计25】号文件要求,明确了各自任务,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切实履行好了“党政总揽,计生协调,乡(镇)配合”的原则,强化了服务职能,为计生“三结合”工作提供了更多优惠的政策,充分发挥了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推进“三结合”工作深入持久,健康的发展。并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给我们各项帮扶任务。当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努力。
四、下一步安排
加大对各涉农部门计生 三结合工作的督查力度,使
各单位按年初安排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今年的三结合工作任务。
五、存在的问题
各农口部门在帮户过程中,存在帮扶不到位、不及时,对责任落实不明确,负责“三结合”工作人员专人不专的现象时有存在。
(此页无正文)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主题词:计生“三结合”全年工作总结
抄报:州人口计生“三结合”领导小组
抄送:县委办、政府办、目标办、农业局、畜牧局、开发办、发改局、林业局、水利局、各乡镇
稻城县计生“三结合”领导小组2011年11月18日
(共印24份)
第五篇: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范文)
小城子九年一贯制学校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紧密联系,形成立体化教育网络,在当今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了更好地教育好下一代,学校不能再关门办学,只有努力构建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事半功倍地实现教育目标。因此,优化与社区的联系,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了我校在进行德育实验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教育的层次。家长自身的知识、品德、情趣、修养、仪态、举止、言谈等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导向和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要使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学 校同步,就必然要改变某些家长的心理状态。当然,家长对子女和教师对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着本质的差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短期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是特殊的血缘关系,这种 关系是不能够改变的。所以要矫正家长对子女教育所产生的心理偏向,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长期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最优化的途径是教师与家长经常地、作有目的且富有感情的联系。
教师与家长联系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和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时使教师掌握学生在校外的情况,以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尽力克服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做到彼此了 解,相互支持、互树威信,共同研究教育措施。同时,也可以增进和培养相互间的情感,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
为了更好地加强家校联系,开办家长学校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成立家长学校不仅是学校的需要,更是家长的需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在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大的今天,家长共同来探索家庭教育规律,以实现教育子女的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参加家长学校学习首先是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家长们普遍感到现在的孩子难教难管。由于这一代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受到的各种教育,与自己青少年时代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从前辈那里接受下来的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已难于奏效。古代先哲先贤们留下来的“家训”一类经验之谈往往在实践中碰壁。直觉使他们感到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为了孩子的明天和家庭的幸福,他们迫切要求了解和掌握这门学问,即提高自身科学教育儿童方面的素质。而家长学校无疑可以满足他们这种要求。其次是交流家教经验的需要。许多家长发现,同样聪明、一起成长的孩子,上学以后在思想品德和学业成绩方面就出现了不小的差异。他们在羡慕别家学习“尖子”和升学成功者的同时,急切想要了解他们的教子经验,以便及早发现和改进自己家教的不当或不足。而家长学校则可以成为交流家教经验的理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