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向对象技术引论(复习题)[参考解答]
《面向对象技术引论》复习题
一、概念与术语
1.对象:
在现实世界中,对象定义为:问题的概念和抽象的或具有明确边界和意义的事物;在数据世界中,对象定义为:一组数据以及施加于这组数据上的一组操作;
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我们可以给对象作如下定义:对象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它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单元),一个对象是由一组属性和对这组属性进行操作的一组服务构成的。
2.持久对象:
生存期可以超越程序的执行时间而长期存在的对象称为持久对象。换句话说:一个对象在程序运行结束后仍继续存在,则称该对象是持久的。
2.主动对象:
主动对象是一组属性和一组操作(服务)的封装体,其中至少有一个操作不需要接收消息就能主动执行(称为主动服务)。
3.被动对象:
被动对象(Passive object)是指其内部的操作需要通过外部消息驱动才能执行的对象。可以看出被动对象必须工作在消息驱动环境中。
4.类:
定义1一组具有相同性质(属性和操作)的对象的抽象。
定义2类是对一组具有相同属性、操作、关系和语义的对象的描述。
定义3具有相同属性和容许操作的一组对象的一般描述称为类。
5.主动类:
主动类的对象至少拥有一个进程或线程,因此它能够自主执行(能够启动控制活动)。注意:主动类的对象所描述的元素的行为与其他元素的行为并发,这是它与一般类的唯一区别。
6.接口:
接口是描述一个类或构件的一个服务的操作集。因此,接口描述元素的外部可见行为。接口描述了一组操作的规格,而不是操作的实现。图形上,用一个带有名称的圆表示接口。
7.用况:
用况是对一组动作序列的描述,系统执行这些动作将产生一个对特定的参与者有价值而且可观察的结果。用况用于对系统语境和系统需求建模。图形上,用一个包含名称的实线椭圆表示用况。
8.协作:
协作定义了一个交互,它是由一组共同工作以提供某协作行为的角色和其他元素构成的一个群体,这些协作行为大于所有元素的各自行为的综合。因此协作有结构、行为和维度。图形上,用一个仅包含名称(协作名)的虚线椭圆表示协作。
9.构件:
构件是系统中物理的、可替代的部件,它遵循且提供一组接口的实现。构件是物理的、可替代的部件。
10.节点:
节点也是物理的,是在系统运行时存在的物理元素,它表示了一种可计算的资源,通常至少有一些记忆能力和处理能力。
11.一般类 /12.特殊类:
如果类A具有类B的全部属性和服务,而且具有自己特有的某些属性和服务,则类A叫做类B的特殊类,类B叫做的类A的一般类。两者之间的关系称为“泛化”。可以看出一般
类具有父类的特征,而特殊类具有子类的特征,特殊类可以共享一般类的性质。
13.关联(关系)
关联是对象之间连接(链)的抽象,用来描述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14.关联类:
关联类是一种具有关联特性和类特性的建模元素,可以将关联类看成是具有类特性的关联,或是具有关联特性的类。
15.依赖(关系):
依赖是两个事物之间的一种语义关系,其中一个事物(独立事物)的改变会影响另一事物(依赖事物)的语义。
16.泛化(关系):
泛化是事物(类)之间的一种一般/特殊关系,也即一般事物(一般类)和特殊事物(特殊类)之间的关系。
17.实现(关系):
是类元之间的语义关系。
18.链和链属性:
关联或相互作用表现出不同的类的对象实例之间的实际的或概括上的联系,称为“链”;
19.聚合:
聚合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整体/部分”关系,“整体”事物是一个较大的事物,它是由多个“部分”事物(较小的事物)组成的。
20.问题域:
问题域是指特定应用系统的应用领域,即在现实世界中由该系统进行处理的业务范围。
21.系统责任:
系统责任是指系统应该具备的职能,通俗地讲,即系统除能做什么之外,还应该作些什么。
22.消息:
在面向对象语境中,消息定义为向对象发出的服务请求(要求对象执行它其中的一个操作的请求)。
23.交互:
交互是发生在对象之间或对象内部的消息传递行为,它由在特定语境中共同完成一定任务的一组对象之间交换的消息组成。
24.事件:
25.事件流:
26.状态:
27.状态机:
状态机描述了一个对象或一个交互的生命内响应事件所经历的状态序列,即描述其状态变迁。
28.封装:
封装是对拥有结构和行为的一个抽象(对象)的元素进行划分的过程,封装完成抽象的契约接口和对象实施的分离。
29.继承:
特殊类拥有一般类的全部属性和服务(操作),称作特殊类对一般类的继承。多态:
同一属性或操作在一般类和各个特殊类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31.抽象:
即指通过思考进行分离的行为(CED).思考就是对事物性质进行观察与分析,而分离则是对分析结果中的一些细节的剥离,从而得到事物的最基本的性质。
32.角色:
角色是关联中(靠近它的)一端的类对另一端的类呈现的职责,可以说角色是关联的作用者。
33.限定词(修饰关联)
限定词是关联的一个特定的属性(而不是工作台或工件的属性,其实该属性与工作台及工件都有关,是使二者发生关联的数据之一),它的值划分了通过一个关联与一个对象相关的对象集。
34.UML的规则(命名、范围、可见性等):
1)命名:给事物、关系和图等建模元素命名。
2)范围:给一个名称以特定含义的语境。
3)可见性:表示元素的名称如何被其他元素看到和使用。
4)完整性:保证事物正确、一致地相互联系,体现事物之间的合理性和一致性。5)执行:运行或模拟动态模型的含义是什么。
35.UML的公共机制(详述、修饰、扩展机制(构造型、标记值、约束)):
1)详述:详述是对UML图形符号的补充,对图形表示法的每一部分(图形符号)都可以附上一个详述,该详述提供了对构造块的语法和语义的文字叙述。
2)修饰:修饰是附加到元素的基本表示法上的文字或图形项,用于对元素规格说明的细节进行可视化。
3)通用划分:方法一:对类和对象的划分;方法二:接口和实现的分离。
4)扩展机制 :三种机制来扩展语言的语法和语义,分别是:构造型(表示新的建模元素)、标记值(表示新的额建模元素属性)和约束(表示新的建模元素语言)。
二、思考题
1.为什么应用对象技术可以改变软件制造(生产)方式?
2.试述建模的重要性,为什么建模可以降低系统实现的复杂度。
3.为什么面向对象方法能较好地管理复杂性并增强伸缩性。
4.何谓“软件复用”,为什么说面向对象技术对“软件复用”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支持?
5.“用况驱动的、迭代式的、增量”的开发方法的要点、优点、时间盒。
6.UML的三大建模元素(事物、关系、图)、各种结构事物的定义和用途。
7.“计划和细化”阶段的主要工作和主要活动。
8.“构造阶段”的主要工作和主要活动。
9.面向对象有哪些要素?为什么说“封装”是其最重要的要素?
10.何谓链属性,试述链属性不应置入关联两端的某一对象类中作为其属性的理由,请举例说明之。
11.系统分析阶段如何识别类和排除虚假类?(分别简述语法分析法和现实分析法的要点)。
12.系统分析阶段如何识别关联和排除虚假关联?(分别简述语法分析法和现实分析法的要点)。
13.简述描述类的基本特征(名称、属性等)并举例说明之。
14.软件维护的主要工作是什么,为什么说每一次维护可能又是一个较小的应用开发过程?
15.为什么“继承”可以简化对问题的认识?
16.面向对象系统中通常存在着持久对象、主动对象、和被动对象等三种对象,给出这三种对象的定义,并举例说明之。
17.解释“多态性”的基本含义,为什么“多态性”的实际应用必须建立在类的一般化层次结构上?
18.列举引起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面向对象方法如何应对需求的不断变化?
19.何谓“多态性”,试举例说明“多态性”的应用。
20.简述软件维护的主要工作,并说明其重要性。
三、设计部分
1.根据给定的领域和场景写出问题陈述、建立用况模型,针对指定的用况,写出事件流。
2.设计为词汇建模的类图、为数据库建模的类图、为简单协作建模的类图。
3.按时间顺序对控制流建模型的步骤,以指定用况作为交互语境设计顺序图。
4.按对象组织对控制流建模型的步骤,以指定用况作为交互语境设计协作图。
5.对对象的生命期建模的策略和步骤,为指定类设计状态图。
第二篇:面向对象技术引论(复习题带术语题答案)
一、概念与术语
1.对象:(1)从现实世界:问题的概念和抽象的或具有明确边界和意义的事物
(2)从数据世界:一组数据以施加在这组数据上的一组操作
(3)从系统观点:对象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它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一个对象是由一组属性和对整个属性进行操作的一组服务构成的。(P19)
2.持久对象:生存期可以超越程序的执行时间而长期存在的对象。(P24)
2.主动对象(3种解释):(1)一个能够启动消息传递的对象。(2)一个能为其他对象提供服务的对象,能被拷贝成代理,并且需要并发控制。(3)其方法(操作)由自身状态的改变而激活。(P25)
3.被动对象:其内部的操作需要通过外部消息驱动才能执行的对象。(P25)
4.类:一组具有相同性质(属性和操作)的对象的抽象。(P20)
5.主动类:主动类的对象至少拥有一个进程或线程,因此它能够自主执行(P65)
6.接口:描述一个类或构件的一个服务的操作集(P64)
7.用况:用况是对业务过程所包含的一组动作序列的描述,系统执行这些动作将产生一个对特定的参与者有价值且可观察的结果。(P42)
8.协作:协作定义了一个交互,它是由一组共同工作以提供某协作行为的角色和其他元素构成的一个群体,这些协作行为大于所有元素的各自行为的综合(P64)
9.构件:构件是系统中物理的、可替代的部件,它遵循且提供一组接口的实现。(P65)
10.节点:节点也是物理的,是在系统运行时存在的物理元素,它表示了一种可计算的资源,通常至少有一些记忆能力和处理能力。(P65)
11.一般类和12.特殊类:如果类A具有类B的全部属性和服务(操作),而且具有自己特有的某些属性和服务,则类A叫做类B的特殊类,B叫做A的一般类。(P22)
13.关联(关系):事物(类)之间的一种结构关系,或者说是对象之间连接的抽象,用来描述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P67)
14.关联类:关联类是一种具有关联特性和类特性的建模元素,可以将其看出是具有类特性的关联,或者具有管理特征的类(P116)
15.依赖(关系):依赖是两个事物之间的一种语义关系,其中的一个事物的改变会影响另一个事物,反之未必(P106)
16.泛化(关系):泛化是一种“特殊/一般”关系,即特殊事物和一般事物之间的关系。(P108)
17.实现(关系):类元之间的语义关系(P16)
18.链和链属性:对象之间的关联或相互作用表现出不同的类的对象的实例之间的实际的或概念上的联系,称为链。链属性:??(P110)
19.聚合:聚合用来表示事物时间的“整体/部分”关系,“整体”事物是一个较大的事物,它是由多个”部分“事物组成的。(P113-114)
20.问题域:是指特定应用系统的应用领域,即在现实世界中由该系统进行处理的业务范围。(P47)
21.系统责任:指系统应该具备的职能。(P47)
22.消息:消息定义为向对象发出的服务请求(P23和P127)
23.交互:交互是发生在对象之间后对象内部的消息传递行为(P66)
24.事件:一个触发行为成为一个事件,换句话说,所谓事件是指特定时刻内发生的动作。(P139)
25.事件流:(P84)
26.状态:指在对象的生命期中的一个条件或状况(通过属性值体现),在此期间,对象将满足某些条件、执行某些活动或等待某些事件。(p141)
27.状态机:状态机描述了一个对象或一个交互在生命期内响应事件所经历的状态序列,即描述其状态变迁。(P66)
28.封装:封装是对拥有结构和行为的一个对象的元素进行划分的过程,封装完成抽象的契约接口和对象实施的分离(P28)
29.继承:特殊类拥有一般类的全部属性和服务(操作),称为特殊类对一般类的继承(P29)多态:在一般类中定义的属性被特殊类继承之后,可以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同理,一般类中定义的操作,可以在特殊类中具有不同的实现方法。(P31)
31.抽象:抽象即指通过思考进行分离的行为。另一种解释:表示某事物的本质特征(P27)
32.角色:当一个类位于关联的某一端时,该类(的某些实例)就在这个关系中扮演了特定的角色。(这个算??)(P111)
33.限定词(修饰关联):限定词是关联的一个特定的属性,它的值划分了一个关联与一个对象相关的对象集。(p116)
34.UML的规则(命名、范围、可见性、完整性、执行):P70-P71太多了~不想打~
35.UML的公共机制(详述、修饰、通用划分、扩展机制(构造型、标记值、约束))
36.OOPL: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OOD:面向对象设计范式,OOA: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37.准则包括标准与原则,模块化设计的标准包括:可分解性、组合性、可理解性、连续性、保护性;设计上应遵循的原则为:语言模块单元、接口很少、小接口、显示接口、信息隐蔽等。
38.面向对象的四个基本要素:面向对象系统是由对象组成的、组成系统的对象抽象成类、类之间存在泛化关系,此种关系支持继承、对象之间通过消息获取对方的服务。
39.应用开发过程六个阶段:需求描述、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维护。
40.UML对软件密集型系统的制品进行下述工作:可视化、详述、构造、文档化。41.UML三大建模元素:事物、关系、图,事物分为:角色、实现结构。结构事物、行为事物、分组事物、注释事物,结构事10.简述描述类的基本特征(名称、属性等)并举例物分为:类、接口、协作、用况、主动类、构件、节说明之。点。名称:一个字符串;属性:已被命名的类的42.提交一个应用系统的过程包括:计划和细化、构造、特性;操作:一个服务的实现,该服务可以由类的任实施。何对象,甚至其他类的对象所请求,以影响其行为; 职责:类的契约或责任。
二、思考题 11.为什么“继承”可以简化对问题的认识? 这是因为在分析问题时,运用继承手段至少1.为什么应用对象技术可以改变软件制造(生产)可以从数量上减少必须理解和分析的不同情况。方式? 由人工集约方式改变成资源集约方式,由重复性12.列举引起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面向对象方法如何应对需求的不断变化? 的编程劳动变成基于组件的系统组装,从而带来软件生产问题域本身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发生变化、用户因效率的大幅度提高。素、竞争因素、经费因素、技术支持。2.试述建模的重要性,为什么建模可以降低系统实冻结需求法、以系统中最稳定的部分作为系统的基本单位现的复杂度。(对象)。建模是开发优秀软件所有活动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把所要设计的结构和系统的行为沟通起来,并对系统13.简述软件维护的主要工作,并说明其重要性。主要工作:对系统潜在的错误进行检测和改的体系结构进行可视化和控制。建模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正正;不断地面对用户的新要求以及为适应新环境对系在构造的系统,并经常提供简化和复用的机会。建模还可统进行改进与增强。以管理风险。一个成功的软件组织有很多成功的因素,其中共同的一点就是对建模的采用。模型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测试性。提高可交流性。增强开发过程的可视性,使得分析和设计思路、设计过程可视化。降低实现的复杂度。通过将复杂系统的重要部分分解成一次能理解与处理的多个子部分,可以降低实现的复杂性。人对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建模,缩小所研究问题的范围,一次只着重研究它的一个方面,这就是所谓的“分而治之”“各个击破”。3.为什么面向对象方法能较好地管理复杂性并增强伸缩性。管理复杂性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分而治之”。“分”就是对应用领域的分解,面向对象方法强调以客观世界的事物为基础,把某一领域分割成各种对象,这显然比自顶向下进行功能分解更自然、合理。“治”的基本方法就是:采用封装技术对被分割的事物进行包装,以简化接口、减少事物之间不必要的联系。利用事物之间的泛化管子构造继承机制以获得重用。可用性和可扩展性意味着复杂系统可以由简单系统组合而成,并且复杂系统可以采用“迭代”方式,逐步增量形成。基于对象的分块技术也有助于解决过程的伸缩性问题。4.何谓“软件复用”,为什么说面向对象技术对“软件复用”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支持? 软件重用是将已有软件的各种有关知识用于建立新的软件,以缩减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花费。包括分析模型、设计模型、代码以及测试用例、测试信息等等的复用。面向对象技术使软件重用技术更加完善和规范,对象的重要特性。:抽象、封装、继承和多态都从不同角度支持软件重用:抽象使得对象组件更具一般化,也即充分考虑到对象自身的性质、性能和应用环境的复杂性等多方面的要求,以此获得通用化和标准化方面的保证。封装允许开发人员将对象视为“黑匣子”,只需通过界面去理解、引用和操作对象,而不必关心其实现细节。继承使得基于类的抽象层次和泛化结构的代码重用成为可能,也即通过泛化关系使得特殊类可以共享一般类的性质。5.“用况驱动的、迭代式的、增量”的开发方法的要点、优点、时间盒。要点:①软件开发过程要经历若干个开发周期,每个周期都包含: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等活动。②在经过一个初步的计划和细化阶段后,开发进入由一系列开发周期组成的系统构造阶段,所以迭代主要发生在构造阶段,当然也包含部分实施,因此严格讲,构造发生在构造及实施阶段。③在每个开发周期中,通过增加新的功能使系统得以扩充。④每个开发周期只针对比较小的一部分需求,它要经历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等活动。每个开发周期完成后,系统都获得一定程度的扩充。开发周期一般是以用况为单位组织的。优点:①因为每个开发周期只针对比较小的一部分需求,所以就可以比较好的解决由于一个开发过程太庞大、复杂使得开发人员无从下手的问题,也即能够比较有效地管理复杂性。②因为每个开发周期只快速实现系统的一小部分,所以在开发过程的早期就能够获得反馈信息。用户的反馈信息越早越好,尽早听到和采纳用户的意见,可以少犯错误。时间盒即给开发周期限定时间,开发周期中的所用工作都必须在这个时间内完成。6.“计划和细化”阶段的主要工作和主要活动。主要工作:初期概念的形成、为做出各种项目选择所进行的调查研究、需求的规格化描述等。主要活动:定义计划草案、编制初步调查报告、定义需求、在术语表中记录术语、实现原型、定义用况、定义概念模型草案、定义系统结构草案、精华计划。7.“构造阶段”的主要工作和主要活动。构造阶段包括一系列重复的开发周期,每个开发周期主要工作:精华计划、同步制品、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等。在这些开发周期中,系统得到了扩展和完善。构造阶段的最终目标是得到一个能正确符合需求的软件系统。8.何谓链属性,试述链属性不应置入关联两端的某一对象类中作为其属性的理由,请举例说明之。由于关联特性与存在关联关系的两个类有关,因此建模时经常会将这些属性随意地置入某一个类中,当成类的属性。关联的特性是与被关联的两个或多个类有关的那些属性,这些属性不是从属于单个类的,因而不应该随意置入某个类中。9.系统分析阶段如何识别类和排除虚假类?(分别简述语法分析法和现实分析法的要点)。现实分析法:确定问题陈述所涉及的哪些活动是与需求密切相关的,分析这些活动涉及到哪些具体的事物、概念、过程,遵循哪些规则等,它们都可能是系统内部的对象类。语法分析发:在问题陈述中,对象类通常对应于名词或名词词组,因此从问题陈述中找出所有的名词或名词词组,就得到大多数的候选类,运用排除法可以排除虚假的类,就获得确定的类组。虚假类:冗余类、无关类、模糊类、属性、操作、
第三篇:9、软件工程面向对象方法学引论总结
1.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定义和对象方法学的要点。
面向对象方法把数据和行为看成同等重要,它是一种以数据为主线,把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的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学具有下述4个要点。
(1)把对象(object)作为融合了数据及在数据上的操作行为的统一的软件构件。面向对象程序是由对象组成的,程序中任何元素都是对象,复杂对象由比较简单的对象组合而成。
(2)把所有对象都划分成类(class)。每个类都定义了一组数据和一组操作,类是对具有相同数据和相同操作的一组相似对象的定义。
(3)按照父类(或称为基类)与子类(或称为派生类)的关系,把若干个相关类组成一个层次结构的系统(也称为类等级)。在类等级中,下层派生类自动拥有上层基类中定义的数据和操作,这种现象称为继承。
(4)对象彼此间仅能通过发送消息互相联系。
也就是说,对象的所有私有信息都被封装在该对象内,不能从外界直接访问,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封装性。
2.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优点是:(1)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2)稳定性好(3)可重用性好
(4)较易开发大型软件产品(5)可维护性好
3. 对象的概念,对象的特点?
对象是封装了数据结构及可以施加在这些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的封装体,这个封装体有可以惟一地标识它的名字,而且向外界提供一组服务(即公有的操作)。特点:
① 以数据为中心。不设置与数据无关的操作;
② Object主动处理而不被动地等待被处理,外部只能通过message请求操作;
③ 实现了数据封装。具有黑盒性:外部操作时,无须知道该object内部的数据结构及算法; ④ 具有并行性:不同object各自独立地处理自身数据,彼此间仅通过传递message完成通信;
⑤ 模块独立性好:内聚强(①)、耦合松(③ ④)
4. 类、实例、消息、方法、属性、封装、继承、多态性、重载的定义。
类:是对具有相同数据和相同操作的一组相似对象的定义。
实例:是由某个特定的类所描述的一个具体的对象。
消息:是要求某个对象执行在定义它的那个类中所定义的某个操作的规格说明。
方法:是对象所能执行的操作,也就是类中所定义的服务。
属性:是类中所定义的数据。
5. 模型的概念,面向对象建模的概念。要建立哪些模型?
所谓模型,就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做出的一种抽象,是对事物一种无歧义的书面描述。建立三种模型:
① 描述系统数据结构的对象模型(object model).② 描述系统控制结构的动态模型(dynamic model).③ 描述系统功能的功能模型(function model).6. 对象模型是表示静态的、结构化的系统的数据性质。类图是描述类及类与类之间的静态关系。包括定义类、定义属性、定义服务。7. 表示关系的符号:类与类之间通常有关联(Association)、泛化(Generalization)、聚合(Aggregation)、组合(Composition)、依赖(Dependency)等关系。
8. 动态模型表示瞬时的、行为化的系统的“控制”性质,它规定了对象模型中的对象的合法变化序列
关联 泛化 聚合 组合 依赖
9.Association
Generalization
Aggregation
Composition
Dependency
动态模型三要素:
① 事件(event):引发 object 状态改变的控制信息(瞬时)。② 状态(status):即 object 的 attributes 所处的情形(可持续)。③ 行为(action): Object 要达到某种 status 所做的操作(耗时)。10.功能模型表示变化的系统的“功能”性质,它指明了系统应该“做什么”,因此更直接地反映了用户对目标系统的需求。功能模型由一组数据流图组成。
在面向对象方法学中,数据流图远不如在结构分析、设计方法中那样重要。11.UML提供的用例图也是进行需求分析和建立功能模型的强有力工具。在UML中把用用例图建立起来的系统模型称为用例模型。
用例模型描述的是外部行为者(actor)所理解的系统功能。用例模型的建立是系统开发者和用户反复讨论的结果,它描述了开发者和用户对需求规格所达成的共识。
第四篇:广播电视技术作业题和复习题解答
广播电视技术作业题和复习题解答
第一章作业题
1、什么是广播?广播有哪2种含义?广播电视有哪三个特点?★
答:广播:一种“定点发送、群点接收”的通信方式。广播2种含义:
(1)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系统向广大听众或观众传送节目的过程,包括声音广播、电视广播和数据广播等。
(2)特指:声音广播-广播电台向广大听众进行的节目传送过程。广播电视三个特点:(1)形象化:
(2)及时性:(3)广泛性:
2、广播电视主要有哪三种传输方式?★
答:传输方式主要有三种:
(1)地面无线电开路传输:
(2)有线传输系统:
(3)卫星传输:
3、广播电视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1)节目制作与播出:(2)发送与传输:(3)接收与重现:(4)监测网
★三代广播:(1)AM-调幅声音广播,(2)FM-调频声音广播,(3)DAB-数字声音广播 ★三代电视:(1)黑白电视广播,(2)彩色电视广播,(3)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广播
5、无线电波频段如何划分?什么是VHF?什么是UHF?
无线电波划分:极低频,超低频,特低频,甚低频,低频,中频,高频,甚高频,特高频,超高频,极高频。
VHF(甚高频):30 MHz-300MHz,米波 UHF(特高频):300 MHz-3000MHz,分米波
6、开路电视共有多少频道?有线电视频率范围是多少?有线电视有多少增补频道?
开路电视频道:共68个。DS-1~DS-68 有线电视频率范围:5 MHz~1000 MHz(上行5 MHz~65 MHz,下行87 MHz~1000 MHz)
有线电视标准频道:DS-6~DS-68 有线电视增补频道:Z-1~Z-42
第二章作业题
1、说明声音三要素及其具体含义。
(1)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2)音调: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3)音色:人耳对各种频率、各种强度的声波的综合反应。
4、什么是模拟信号?什么是数字信号?
答:模拟信号:指在时间和幅度上都连续变化的信号。数字信号:指在时间和幅度上都离散的信号。
5、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要经过哪些处理环节?每个处理环节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答:模/数转换过程包括处理环节:取样、量化、编码。(1)取样:将时间轴上连续的信号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抽取出一个信号的幅度样本,使其成为时间上离散的脉冲序列,也即将信号在时间域离散化。
(2)量化:在幅度轴上将连续变化的幅度值用有限位的数字表示,也即将信号幅度离散化。
(3)编码:将已量化的信号幅值用二进制或多进制数码表示,6、对模拟信号进行取样时,对取样频率有何要求?为什么?
答:对取样频率要求:(奈奎斯特取样定理)要想取样后能够不失真地恢复出原信号,则取样频率必须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二倍。
7、设声音信号的取样频率为32kHz,量化比特数为16bit,则数字化后该声音信号的数码率为多少?
答:单声道数码率=取样频率×量化比特数=32kHz×16bit=512kbps
双声道数码率=取样频率×量化比特数×声道数=512kbps×2=1024 kbps
8、什么是信源编码?什么是信道编码?分别说明它们的主要任务。
答:
信源编码:解决模拟信号的数字化、降低冗余度和提高数字信号 的有效性所进行的编码。主要任务:(1)A/D变换;(2)压缩编码。
信道编码:提高数字传输可靠性、降低误码率、按一定规则加入冗余码元所进行的编码。主要任务:(1)码型变换;(2)差错控制。
第2章复习提问
2、表征声音强弱的三个参量是什么?
(1)声压:基准声压=2×10-5 Pa。
(2)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声能(声源辐射功率)。单位是瓦(W)。
(3)声强:基准声强(参考声强)=10-12 W/ m2。
3、什么是声音的三要素?
答:声音的特性可由三个要素来描述,即响度、音调和音色。(1)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与声波的幅度密切相关。
(2)音调: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与声波的基波频率密切相关。
(3)音色:音色是人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同样音调的两个声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或者说是人耳对各种频率、各种强度的声波的综合反应。与声波的频谱(波形)密切相关。
4、什么是分贝(dB)?什么是电平(Level)?常用的分贝制有哪些?
分贝(dB):用于表征声音和电信号量值和增减程度的计算单位。电平(Level):某点功率P1与选定基准功率P0之比的对数关系,通常用分贝(或奈培)表示。它是描述功率的物理量。
P1(dB)= 10lg(P1/P0)
[dB] 常用的分贝制:
(1)分贝瓦 [dBW]
P 0=1[W ] ~
0[dBW](2)分贝毫瓦[dBm]
P 0 =1[mW ]
~
0[dBm](3)分贝毫伏[dBmV]
P 0 =(1mV)2 /75Ω=0.0133μW~0 [dBmV]
(4)分贝微伏[dBμV]
P 0 =(1μV)2 /75Ω=0.0133pW~0 [dBμV]
(5)分贝音频单位[dBu] P 0 =(0.775V)2 /600Ω=1 [mW ] ~
0[dBu]
6、传声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传声器技术指标有哪些?
答:传声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声能机械能电能,7、扬声器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扬声器的技术参数有哪些?
电能机械能声能,8、什么是立体声?辨别声源的两个物理因素是什么?双声道立体声拾音方式有哪些?
立体声:具有层次分明、立体感(方位感和深度感)的声音效果。辨别声源的两个物理因素:(1)声音到达左右耳的时间差(或相位差);(2)声音到达左右耳的声级差(或强度差)。
9、什么是5.1声道? 聆听者前面3个声道:L= 左,C= 中,R= 右。
聆听者后面2个声道:LS= 左环绕,RS= 右环绕。
聆听者前面增加.1声道(大约150Hz 以下超低音):LFE=低音炮。
12、数码率如何计算?存储量如何计算?量化信噪比如何计算? 数码率=取样频率×量化比特数[比特/秒]
存储量=取样频率×量化比特数×声道数×时间/8[字节] 说出 MPEG音频压缩标准三个层次。
(2)三个层次(编码算法序列): ①层次1:简化的MUSICAM,②层次2:标准MUSICAM,③层次3:ASPEC算法与算法MUSICAM结合。
18、什么是误码率?什么是误比特率?
(1)误码率=单位时间内接收的错误码元数/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总码元数
(2)误比特率BER=单位时间内接收的错误比特数/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总比特数
第3章作业题
1、什么是录音?录音采用哪三类存储媒介?
录音时采用的三种存储媒介:
(1)磁记录:(2)光记录:。(3)固体记录:
3、简要解释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两个工序。(1)前期制作:通过素材采集、录音、摄影形成节目素材工艺过程。
(2)后期制作:对节目素材编辑、剪接、复制、配音制作等可供泼出的完整节目成品的一系列工艺过程。
4、什么是DAW?音频制播系统的工作站类型有哪些? 数字音频工作站DAW(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以微型计算机为控制设备,以硬磁盘为记录媒介,以声卡为输入/输出接口的非线性数字音频系统。
5、什么是混响?什么是混响时间?混响时间的长短对声音效果有何影响?
混响:声源停止发声后,在声场中由迟到的反射声形成的声音的“残留”现象。长短以混响时间来表示。
混响时间(t60):当一个连续发声的声源,在达到稳态声场后声源突然停止发声,则从声源停止发声到室内声能密度衰减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60dB)时所经历的时间。
混响时间的影响:混响时间长则丰满度增加,而清晰度下降。
6、调音台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调音台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
(1)输入部分:(2)输出部分:(3)监听部分:
7、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有哪几种?
播出方式分为直播、录播和转播。(1)直播:(2)录播:
(3)转播:转播可分为实况转播和台际转播两种。
8、什么是SAN ?什么是RAID ?
存储区域网络SAN(Storage Area Network):廉价冗余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
第3章复习提问 第4章作业题
1、调制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调制?调制涉及到三种信号是什么?
调制:利用欲传送的低频信号去控制高频振荡(载波)的某一参数,使之具有信号特征的过程;调制涉及到三种信号:(1)载波信号:(2)调制信号;(3)已调波信号。
2、什么是调幅和调频?两者有何主要区别?
调幅和调频的主要区别:
(1)高频载波振幅:调幅的振幅是变化的。调频是等幅波。(2)高频载波频率:调幅高频载波频率不变;调频频率变化。(3)已调波频带宽度:调频比调幅波宽得多。(4)声音质量:调频比调幅好。
(5)传输距离:调幅的传输距离和覆盖范围比调频大。
3、画出我国立体声广播基带复合信号的频谱图。导频制立体声复合信号包括哪些信号?导频制立体声复合信号组成:U=(L+R)+(L-R)M +P(1)主信道信号:和信号M=L+R(0Hz~15kHz);(2)副信道信号:已调的差信号(L-R)M,(23kHz~53 kHz)(3)导频信号P(19kHz)。
4、立体声解码器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导频制调频立体声广播系统中解码器工作原理:
(1)利用低通滤波器得到复合信号中的主信道信号L+R。(2)利用带通滤波器得到已调的副信道信号(L-R)M。(3)利用选频电路得到导频信号P。(4)对(L-R)M进行平衡解调,得到副信道信号L-R。(5)将主信道信号和副信道信号相加、相减,得到立体声的左声道信号L和右声道信号R。
5、DAB技术要点是什么?DAB的工作频段是多少?
DAB系统工作频段:30MHz~3GHz。
第4章复习提问
3、电波的传播途径有哪3种?
电波的传播途径:(1)天波传播;(2)空间波传播;(3)地波传播。
6、基本的模拟调制方式有哪些?基本的数字调制方式有哪些?
基本的模拟调制方式:(1)调幅AM;(2)调频FM;(3)调相PM。
基本的数字调制方式:(1)幅移键控ASK;(2)频移键控FSK;(3)相移键控PSK。
7、调幅分哪几类?在广播电视中对应业务是什么?
调幅分类
(1)AM,(2)DSB-AM,(3)SSB-AM,(4)VSB-AM 调幅在广播电视中对应业务
(1)含有载波的双边带调幅,简称普通调幅(AM),主要应用于中波调幅广播(MW)。
(2)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DSB-AM, Double Side Band-AM),又称平衡调幅或抑载调幅,主要应用于调频立体声广播(stereo FM)的副信道中差信号(S = L-R)对38kHz副载波的调制。彩色电视中的色度信号[C(t)= U sin wsct ± V cos wsct]对彩色副载波(fsc = 4.43MHz)的调制。
(3)单边带调幅(SSB-AM, Single Side Band-AM),(4)残留边带调幅(VSB-AM , Vestigial Side Band-AM),主要用于电视广播中对图象信号(P或V信号)对图象载波f P(或fV)的调制。
8、调幅波的两个重要参数是什么?调幅波的频谱有哪些成分组成?
(1)调幅度
m a:反映调幅波振幅变化的相对程度。(2)通频带
B=2 Fm:反映已调波的有效带宽。调幅波的频谱成分:
(1)载波,(2)上边带,(3)下边带。
12、发射台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广播发射台的基本构成包括哪些?
发射台的三个基本任务:(1)产生高频振荡激励电能,(2)控制高频振荡电能,(3)将受控高频振荡电能转换为空间电磁波,19、我国双声道立体声广播的制式是什么?二重调制是指什么?
我国双声道立体声广播的制式:导频制(AM-FM)二重调制:
(1)第一次调制:用差信号对副载波(fS=38kHz)进行抑制载波的双边带平衡调幅,已调的差信号再与主信道(0~15kHz)的M信号和fP=fS/2=19kHz导频信号组合在一起成为复合基带信号;
(2)第二次调制:用复合基带信号对主载波进行调频。导频制立体声复合信号组成:U=(L+R)+(L-R)M +P(1)主信道信号:和信号M=L+R(0Hz~15kHz);(2)副信道信号:已调的差信号(L-R)M,(23kHz~53 kHz)(3)导频信号P(19kHz)。
21、导频制立体声编码器工作原理是什么?
导频制调频立体声广播系统中编码器工作原理:(1)由L和R信号形成主信道信号和副信道信号
主信道信号:L+R,频谱范围:0Hz~15kHz
副信道信号:L-R,频谱范围:0Hz~15kHz(2)用差信号对38kHz的副载波信号进行平衡调幅,调制后的信号为(L-R)M,频谱范围:23kHz~53kHz(3)采用平衡调幅方式可抑制副载波,从而降低发射功率(副载波中不携带要传送的信息,因此抑制掉不会影响信息的完整性)。(4)将主信道信号和调制后的副信道信号相加,另外再加上导频信号P(19kHz),就得到了复合信号:U=(L+R)+(L-R)M +P
27、调幅广播接收机由哪些组成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1)天线:感应电磁波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2)高频调谐放大器:通过改变回路的谐振频率来进行频道选择,同时对所选频道的高频信号进行放大;(3)本地振荡器:自行产生高频信号,其频率与调谐回路的谐振频率同步改变,且总是比后者高465kHz;(4)混频器:将放大后的高频信号与本地振荡器产生的高频信号进行频率混合,并输出二者的差频信号;(5)中频放大器:对混频器输出的中频信号(载波为465kHz)进行放大;(6)检波器:对调幅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原来的音频信号;(7)低频放大器: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8)扬声器:完成电-声转换,并以足够的强度辐射声波。
28、双声道立体声FM接收机由哪些组成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1)天线:感应周围空间的电磁波。(2)高频调谐放大器:选择节目频道,并将所选的节目信号放大到所需要的电平,(3)混频器:变换成频率为10.7MHz的中频信号。(4)本地振荡器:产生超外差的本地等幅振荡。(5)限幅器:滤除附加的干扰和噪声,使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得到提高。(6)鉴频器:进行调频已调信号的解调,得到基带复合信号。(7)立体声解码器:从基带复合信号解码出M、S信号(8)矩阵电路:由M、S信号相加、相减,得到立体声的L信号和R信号。(9)L、R低频放大器:分别放大L、R音频信号到一定功 率。信号。(10)L、R扬声器:完成电-声转换,分别辐射出左、右路声波。
数字调幅广播工作频段: 30MHz以下。
第5章作业题
1、什么是色温?色温升高,颜色如何变化?★
色温:当光源发射光的相对辐射功率谱及相应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色完全相同时黑体的绝对温度(K)。
色温升高:颜色偏蓝。色温较低,颜色偏红。
2、什么是彩色三要素?★
(1)亮度:指彩色光作用于人眼而引起的视觉上的明亮程度。(2)色调:指彩色的颜色类别,它是决定彩色本质的基本参量。不同波长的光颜色不同,也是指的色调不同。
(3)饱和度:指彩色的深浅、浓淡程度。色调和饱和度合称为色度(Chromaticity)。
3、什么是三基色原理 ?三基色原理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基色原理:根据人眼彩色视觉特性总结出的重现彩色感觉和混合的规律。
三基色原理主要内容:(1)彩色可分解和合成;(2)三基色相互独立;(3)色度取决于混合比例;(4)总亮度为分亮度之和。
4、什么是亮度方程 ?它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亮度方程:Y=0.30R+0.59B+0.11G
5、兼容制彩电传送的信号有哪些?在兼容制彩色电视系统中,对色 差信号都进行了哪些处理?★
兼容制彩电传送的信号:(1)亮度信号。(2)两个色差信号:红色差信号和蓝色差信号。(3)复合消隐信号。(4)复合同步信号。(5)色同步信号。
对色差信号的处理:★
(1)频带压缩:依据“大面积着色原理”,亮度采用全带宽传输,色差信号采用1.3MHz窄带传输,以压缩色差信号的传输频带。既保持足够的色度信息,又节省频带。
(2)频谱搬移:通过调幅方式实现亮度信号主要占据视频频带的低端,已调色差信号主要占据视频频带的高端。
(3)频谱间置:依据亮度信号和已调色差信号的谱线簇在视频频带的高端正好错开半个行频的距离。在视频频带的高端通过频谱交织,以实现亮、色信号之间的频分复用。
6、彩色电视制式有哪三种?三种制式的共性和区别分别是什么?★
三种制式:(1)NTSC制(正交平衡调幅制)(2)PAL制(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3)SECAM制(逐行轮换、储存、调频传色制)。
共同点:(1)都传送了亮度信号和红色差信号及蓝色差信号,(2)都采用以色差信号调制在彩色副载波上的方式实现频谱间置,以达到兼容的目的。
主要区别:色差信号调制载波的方式不同。
7、什么是数字电视?画出数字电视系统的结构框图。★
8、压缩编码的三个步骤分别是什么?★图像压缩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什么?
压缩编码的三个步骤:
(1)映射(预测编码,变换编码):对表示信号的形式进行映射变换,解除或削弱图像信号内部的相关性,降低结构上的冗余度。
(2)量化(消除视觉冗余):进行符合主观视觉特性的量化,减少表示信号的精度。
(3)统计编码(熵编码):利用统计编码消除用于编码信号所包含的统计冗余。
9、MPEG压缩编码三种模式是什么?MPEG的数据结构 的 6个层次又是什么?★
MPEG三种压缩编码模式:
(1)I-帧:帧内编码帧,必须传递,(2)P-帧(:前向预测帧。(3)B-帧:双向预测帧。
MPEG的层次结构:(1)“块”(Block):DCT处理单元,(2)“宏块”(Microblock):运动处理单元,(3)“宏块条”(Slice):同步恢复单元,(4)“图像”(Pictrue):基本编码单元,(5)“图像组”(Group of Pictrue):视频随机存取单元,(6)“图像序列”(Vidio Sequence):节目段落随机存取单元。
10、纠错编码方式有哪些?DVB系统的纠错方式是怎样的?★
纠错编码方式
(1)前向纠错(FEC):(2)自动请求重发(ARQ):(3)混合纠错(HEC):(4)掩错方式(数据替换):
第5章复习提问
1、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多少?三种人眼能够感知的光是什么?★
(1)可见光波长范围:380nm~780nm,能够引起人眼的视觉反应的电磁波的光谱范围。
(2)三种人眼能够感知的光:①直射光,②透射光,③反射光。
6、什么是对比度?什么是亮度层次?两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对比度(反差):原景物或重现图像的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C=Bmax/Bmin 亮度层次(灰度级数):在画面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间可分辨的亮度感觉差级数。
7、什么是视觉惰性 ?什么是临界闪烁频率?
临界闪烁频率:不引起视觉闪烁感的光源最低重复频率。fc=45.8Hz
16、什么是扫描?扫描实质是什么?★ 扫描:电视系统中顺序分解像素和综合像素的实现过程。将组成一帧图像的像素,按顺序转换成电信号的过程(或逆过程)。
扫描实质:时空转换。
18、什么是隔行扫描?为什么要采用隔行扫描?
隔行扫描:将一帧电视图像分成奇数场和偶数场两场来扫描,奇数场扫描画面的奇数行,偶数场扫描画面的偶数行,奇数场和偶数场图像嵌套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图像。
隔行扫描优点:(1)克服逐行扫描方式电视信号的带宽过宽。(2)能在不改变帧频的条件下克服闪烁现象。
19、我国模拟电视扫描参数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电视标准规定:(1)一帧扫描总行数为625行,其中,帧正程575行,帧逆程50行;(2)采用隔行扫描方式,每场扫描312.5行,场正程287.5行,场逆程25行;(3)场频为50Hz,场周期为20ms;(4)行频为15625Hz,行周期为64μs,行正程时间为52μs,行逆程时间为12μs ;(5)扫描光栅的宽高比为4:3。20、什么是CCD ? CCD 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电荷耦合器件CCD: CCD工作原理:光输入电荷包存储电荷包转移信号电荷输出
21、三片摄像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是什么?★
三片摄像机的基本工作过程:(1)分光成像:被摄景物的光像变焦镜头红、绿、蓝三个基色光像。(2)光电转换:三个基色光像同时进行光电转换相应的红、绿、蓝三基色电信号。(3)编码输出:三基色电信号放大处理编码器,最终从编码器彩色全电视信号。
22、彩色图像显示的设备有哪些?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显示设备特点:(1)都采用空间混色法,(2)每个显示单元同红、绿、蓝三色光点组成,(3)三色光点的发光强度由三基色电信号控制。
32、彩色全电视信号由哪些信号组成?★
彩色全电视信号组成:亮度信号+已调色差信号+ 复合消隐信号+ 复合同步信号+色同步信号。
色同步信号:传送副载波的基准频率和相位信息,保证接收端恢复的副载波与发送端的副载波同频同相。
36、PAL制彩色全电视信号的组成包括哪些信号?PAL彩色电视信号的产生过程是什么?
PAL制彩色全电视信号=彩色图像信号+同步信号=(亮度信号+色度信号)+(复合同步信号+消隐信号+色同步信号)=亮度信号+U信号V信号+行同步信号+场同步信号+行消隐信号+场消隐信号+色同步信号。
37、彩色电视信号的类型有哪些?★
(1)复合电视信号:Y+已调色度信号+定时同步信号。(2)分离电视信号(S-Video信号):Y、C(3)分量电视信号:Y、R-Y、B-Y(4)三基色电视信号:R、G、B
39、什么是复合编码 ?什么是分量编码 ?取样频率各有什么要求? ★
复合编码方式:将彩色电视信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取样、量化和编码,得到一个数字复合电视信号;
复合编码取样频率要求:
对 PAL制,取样频率fs =17.72MHz,每行的取样点数=1135 分量编码方式:对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分别进行取样、量化和编码,得到三个数字分量电视信号。
分量编码取样频率应考虑因素:
(1)满足取样定理:取样频率≥2.2fm=13.2MHz。
(2)实现固定正交取样结构: f s=n× fH(行频的整数倍)。(3)兼容两种扫描系统:f s=m×2.25MHz(2.25MHz的整数倍)。
(4)节省码率:f s尽量靠近2fm。40、分量编码四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1)4:2:2编码方式:亮度信号的取样频率为13.5MHz,两个色差信号的取样频率均为6.75MHz。显然,这种方式下色差信号的水平分解力是亮度信号的一半。4:2:2编码方式广泛应用于演播室节目制作和传输中。
(2)4:4:4编码方式: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或R、G、B信号)的取样频率均为13.5MHz,且取样结构完全相同。这种方式下,三个信号具有相同的水平和垂直分解力。这种方式一般用在对R、G、B信号进行数字化的场合。(3)4:1:1编码方式: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的取样频率分别为13.5MHz、3.375MHz、3.375MHz,因此两个色差信号在垂直方向上的分解力与亮度信号相同,但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解力是亮度信号的1/4。
(4)4:2:0编码方式:亮度信号与色差信号的取样频率与4:2:2方式相同,但两个色差信号每两行取一行,因此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解力均为亮度信号的一半。
第6章作业题 第6章作业题
1、三片摄像机基本工作过程分哪三个步骤?★
(1)分光成像:被摄景物的光像变焦镜头红、绿、蓝三个基色光像。
(2)光电转换:三个基色光像同时进行光电转换相应的红、绿、蓝三基色电信号。
(3)编码输出:三基色电信号放大处理编码器彩色全电视信号。
2、编码器的作用是什么?PAL制电视编码是怎样的过程?★ 编码器作用:将红、绿、蓝三基色信号编码成一个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并把它们按某一电视标准组合成一个彩色全电视信号输出。
PAL制电视的编码过程:
(1)经过视频处理和放大的三基色电信号R、G、B首先进入编 码矩阵,编码成亮度信号Y和色差信号R-Y、B-Y。
(2)R-Y和B-Y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进行频带压缩,进行正交平衡调幅。
(3)调幅之后的两个色差信号加在一起,并与延时后的亮度信号及复合同步信号相加,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
3、什么是硬盘录像机?★它有哪些特点?
硬盘录像机(数字视频录像机):兼有计算机和磁带录像机功能的记录存储设备,计算机化的录像机。、什么是电子编辑?什么是线性编辑?什么是非线性编辑?★ 电子编辑:用电子方式将不同的素材按一定顺序组合成一个有完整内容的节目的制作技术。
★线性电子编辑:基于磁带存储、存储模式与时间顺序有关、受时间顺序“线性”约束、不可随机存取的电子编辑。
★非线性电子编辑:基于硬盘存储、存储模式与时间顺序无关、不受时间顺序“线性”约束、可随机存取的电子编辑。
5、什么是视频切换?什么是特技?什么是慢转换?什么是划像?什么是键控?★
(1)视频切换:在多路输入视频信号中任选一路或数路信号输出。
(2)慢转换:图像的混合过渡,一幅画面缓慢替换为另一画面的切换方式。有叠画(X切换)和淡入淡出(V切换)两种方式。
(3)划像(扫换):把两个信号源提供的图像按一定几何图形和 比例关系组合成一幅画面的分画面特技。特点:整个电视屏幕被A、B两个画面分割成两部分,分界线是规则形状,而且两个画面的分界线还可沿某个方向移动。
(4)键控:沿一定轮廓线抠去一个图像一部分,并镶入另一图像的分画面特技。
6、什么是ENG ?什么是EFP ?什么是ESP ?什么是VSS?★
(1)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2)电子现场节目制作系统EFP:
(3)演播室节目制作系统ESP:。(4)虚拟演播室系统VSS:
7、什么是硬盘播出系统?它由哪些设备组成?★
硬盘播出系统:将要播出的电视节目存入硬盘存储器,播出时直接从硬盘调出所需的节目内容的电视节目播出系统。
(1)上载工作站:向播出服务器上载需播出的音视频节目;(2)播出工作站:控制播出服务器的输出通道,实现节目的自动播出,;
(3)文件管理服务器:为工作站服务,存储公共数据;(4)播出服务器:硬盘播出系统的核心,实现音视频数据的上下载,并能实现多频道的自动播出。存储器通常采用磁盘阵列结构。常有一主一备两个。
(5)播出切换台:实现节目的播出切换。
8、什么是媒体资产 ?什么是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存储的三种模式是什么? 媒体资产:素材+元数据=内容,内容+权限=资产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一个对各种媒体资产的统一管理和控制,高效保存和利用的系统。
第6章复习提问 第7章作业题
1、简述电视广播系统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作用。★(1)信号源端:制作并播出符合一定标准的电视节目。(2)传输部分:将播出的电视节目以可靠的方式经适当的传输通道传送到接收端,传输方式可分为有线方式(电缆、光缆)和无线方式(卫星转发、微波中继、地面超短波覆盖等)。
(3)接收端:利用适当的接收设备接收传输通道送来的电视信号,并正确重现出原始的图像及伴音。
2、什么是VSB-AM?什么是QPSK?什么是QAM?什么是OFDM?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残留边带调幅VSB-AM(2)正交相移键控QPSK(3)正交调幅QAM(4)正交频分复用OFDM
3、画出模拟电视射频信号频谱图。
5、什么是CATV?CATV系统共有哪些部分组成?什么是HFC?★
★(1)有线电视 CATV(Cable Television):用射频电缆、光缆、多路微波或及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
(2)CATV组成的五个部分:
1、信号源部分:产生或接入系统所需的信号。包括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多媒体信息和数据等。
2、前端:对信号进行变换、交换、复用、调制、混合处理,并将各路处理过的信号转换成一路宽带复合信号送入传输系统。
3、传输系统:延续距离、扩大系统覆盖范围。使用的传输媒介可以是射频同轴电缆、光缆、微波或它们的组合,目前使用最多光缆和同轴电缆的混合网(HFC)。
4、用户分配网:连接各个终端。通常使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媒介。
5、终端:用户端口。通过机顶盒连接到电视机,收看到数字电视节目;通过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与计算机连接,实现因特网接入、IP电话等信息查询和双向通信业务。
★(3)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Hybrid Fiber-Coaxial):用光纤和射频同轴电缆的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和数据信号的有线电视网络。
8、什么是IPTV ? IPTV系统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1)IPTV的定义:“IPTV是在IP网络上传送多媒体信息服务的新技术。
(2)IPTV系统三个组成部分: IPTV前端、IPTV传输网络和IPTV接收端。
10、什么是CMMB ? CMMB技术体制主要特色是什么?(1)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利用大功率S波段卫星信号覆盖全国,利用地面增补转发器同频、同时、同内容转发卫星信号补点覆盖卫星信号盲区,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构建回传通道,从而组成单向广播和双向交互相结合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网络。
(2)CMMB体制的特色:天地一体,星网结合,统一标准,全国漫游。
第五篇:学习心得《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课程学习心得
这学期的面向对象课程对我来说是收获匪浅的一门课。通过老师课件的讲解,自己一些相关书籍的阅读和实践作业的完成,逐步对课程有了由浅及深的认识。
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OO)是一门以实践为主课程,课程中可以分开两块OOA(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OOD(面向对象系统设计)。OOA(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主要内容: 研究问题域和用户需求,运用面向对象的观点和原则发现问题域中与系统责任有关的对象,以及对象的特征和相互关系.OOA不涉及针对具体实现采取的设计决策和有关细节,独立于具体实现的系统模型。是一个完整确切反映问题域和用户需求的系统模型。OOA的优势:复用、可扩展、可维护性、弹性。
OOD(面向对象系统设计):以OOA模型为基础,按照实现的要求进行设计决策,包括全局性的决策和局部细节的设计,与具体的实现条件相关。OOD的步骤:细化重组类→细化和实现类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可见性→增加属性,指定属性的类型和可见性→分配职责,定义执行每个职责的方法→对消息驱动的系统,明确消息传递的方式→利用设计模式进行局部设计→画出详细的类图和时序图。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致力于解决传统软件研发过程中由于软件模块化结构化程度不高带来的软件重用性差、软件可维护性差、开发出的软件不能满足用户需要等方面问题。面向对象的概念包括:对象、对象的状态和行为、类、类的结构、消息和方法。对象概念将包含对象唯一性、抽象性、继承性、多态性的重要特征。面向对象的要素包含:抽象、封装性、共享性三方面。
在设计模式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组选择的是迭代器(Iterator)的设计模式研究。完成设计研究后,我对迭代器的设计模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迭代器(Iterator)提供一个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的各个元素,而又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并了解到迭代器设计模式一般在以下三类场合使用较多。
访问一个聚合对象的内容而无需暴露它的内部表示。 支持对聚合对象的多种遍历。因为遍历状态是保存在每一个迭代器对象中的。
为遍历不同的聚合结构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效果上会有差别。同时还简化了容器的接口。但是在java Collection中为了提高可扩展性,容器还是提供了遍历的接口。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类集合对象,这类集合对象的内部结构可能有着各种各样的实现,但是归结起来,无非有两点是需要我们去关心的:一是集合内部的数据存储结构,二是遍历集合内部的数据。面向对象设计原则中有一条是类的单一职责原则,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去分解这些职责,用不同的类去承担不同的职责。Iterator模式就是分离了集合对象的遍历行为,抽象出一个迭代器类来负责,这样既可以做到不暴露集合的内部结构,又可让外部代码透明的访问集合内部的数据。
在Java Collection的应用中,提供的具体迭代器角色是定义在容器角色中的内部类。这样便保护了容器的封装。但是同时容器也提供了遍历算法接口,你可以扩展自己的迭代器。至于迭代器模式的使用。客户程序要先得到具体容器角色,然后再通过具体容器角色得到具体迭代器角色。这样便可以使用具体迭代器角色来遍历容器了。
OOA和OOD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OOA与OOD的不可分割性正好说明了OO思想的强大,即软件过程阶段的无缝连接,在交流与沟通中不会产生鸿沟,这是相对结构化思想的好处,因为从功能模块到某块详细控制逻辑设计两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十分紧密,需要分析人员与设计人员的再沟通。
通过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对面向对象的理念,以及相关方法,设计模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掌握。针对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授课内容及方法,我个人觉得对我还是有不少的帮助和 提高。结合自己的工作,虽然与开发接触的比较少,但是在运维过程中,如果能了解开发原理,结合实际的工作,会对一些源代码的分析能力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明显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