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寻衅滋事的检讨书
错误告诫:
一群社会闲杂人员没有固定收入,生活三餐无靠,这些人就很容易出来寻衅滋事。这样的情况虽然严重,可是也有民警同志监管。可是对于一些平时看起来老实本分,突然间出来寻衅滋事,这就让人防不胜防。一些小青年往往由于一点生活小摩擦就闹翻,轻则拳脚相加,重则以命相拼。这又是何苦呢?寻衅滋事的错误,相当严重,需要特别引起重视啊!
寻衅滋事的检讨书范文
尊敬的民警同志:
在此我怀着深深愧疚与懊悔心情向您递交这篇寻衅滋事的检讨书,以深刻反省我这个错误,向您表示最诚挚的反省,努力改正我的错误,争取您最大程度的原谅。
回顾错误,我感到羞愧,感到懊悔。我这样做出于一时冲动,要泄一时之愤,可是酿成的后果需要我用很久时间加以平复。这在我的人生当中可能造成相当严重的影响,直接导致我的人生轨迹有所偏转。
我为命运之神如此之安排感到无奈,也充分觉得我不能将错误的责任完全归咎于他人或是命运,我应该彻底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洞察自身清晰认识自己。
啊!寻衅滋事,是多么野蛮多么粗鲁多么无知的行为啊。寻衅滋事的人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他们不学无术,他们没有足够的文学修养,遇到问题只知道用武力解决,这是多么的可悲。好在,您在关键时候批评教育了我,让我能够清晰认识自身错误,坚决得予以改正错误。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最后我向您保证,我一定要好好改正错误,坚决予以改掉自身不良习惯。
此致!
第二篇:青少年寻衅滋事案例分析
青少年寻衅滋事案例分析
一、案例
说起学生王小乐,他可是班里出类拔萃的人物,许多同学都自愧不如。小乐平时自认为已长大成人,便处处以大人自居。生日那天,他从父母那要了600元钱,把几个要好的同学请到附近的饭店,借生日之机潇洒开了。开始时,大家还比较拘束,当有一位同学提议一起唱歌时,大家连声附和。于是,一伙人齐声吃喝,一边乱哄哄唱歌,一边用筷子敲碗,用脚使劲蹬地板,当服务员进来劝大家声音轻一点、动作文雅一点时,小乐把眼珠子一瞪:“老子付钱喝酒,敲坏东西我赔。”一句话把服务员气得半死。不一会,经理走了进来,他刚想发话,便被小乐一把抓住衣领,死命往外推。经理气炸了,反抓住小乐的衣服,请小乐一伙人出去。正在此时,不知谁怪大喊一声:“经理有什么了不起。”小伙伴们应声而上,你一拳,我一脚,把经理打得趴在地上,有人还趁机摔酒瓶、砸盘子。服务员一见不好,连忙打“110’’报普,警察及时赶到,事情才平息下来。后经法医鉴定,经理肋骨挫伤,牙齿脱落一只,身体多处受伤;同时查明,饭店的财物损失约3000余元。鉴于王小乐等人在公共场所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公安机关以寻衅滋事为由,对王小乐等人依法刑事拘留。
二、案例分析
(一)法理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青少年寻衅滋事案,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所谓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毁坏财物、破坏公共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3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因此,寻衅滋事罪的表现形式有四种: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随意殴打他人,是指出于耍威风、取乐等动机,无故、无理殴打相识或者素不相识的人。这里的“情节恶劣的”,是指随意殴打他人手段残忍的,多次随意殴打他人的或者造成被殴打人自杀等严重后果的等等。
2、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是指出于取乐、寻求精神刺激等动机,无故无理追赶、拦挡、侮辱、谩骂他人,此多表现为追逐、拦截、辱骂妇女。这里的“情节恶劣的”,主要是指经常追逐、拦截、辱骂他人的、造成恶劣影响或者激起民愤的以及造成其他后果的。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行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或者侮辱妇女的,则构成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其严重程度又上一台阶了。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有公私财物,是指以蛮不讲理的流氓手段,强行索要他人财物,或者随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指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的公私财物数量大的、造成恶劣影响的、多次实施或者造成公私财物受到严重损失的等等。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是指出于取乐、寻求精神刺激等动机,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制造事端,扰乱公共场所秩序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引起群众惊慌、逃离等严重混乱局面的。
除此之外,寻衅滋事罪的客体,即本罪的根本危害性在于实施者侵害了公共秩序。寻衅滋事犯罪经常发生在公共场所,常常给公民的人身、人格或公私财产造成损害,但是我们要注意,寻衅滋事罪一般侵犯的并不是特定的人身、人格或公私财产,而主要是指向公共秩序,向整个社会挑战,蔑视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是年满l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能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即行为人主观上公然藐视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直接动机是通过寻衅滋事活动,追求精神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结合本案,我们可以看到,王小乐等人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扰乱公共秩序,还造成了他人受伤以及财产损失等后果,是典型的寻衅滋事行为。王小乐等人殴打经理、砸坏饭店财物,并不是因为与该饭店有冤仇,主要还是因为这些青少年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寻求精神刺激,逞能耍酷,从而做出了这些行为。
(二)社会角度分析
许多青少年之所以会触犯寻衅滋事罪,主要原因在于,处在这个人生阶段的青少年,正是大事不会做,小事不愿做的年龄,或多或少存在逆反心理,在校的学生容易厌学,通过逃学、恶作剧、打架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精神的空虚,希望通过上述行为来寻求精神刺激,这正是寻衅滋事罪的行为人具有的典型心理。而出了社会的青少年,经常无所事事的混迹于闹市,一方面觉得人生没有方向,另一方面城市的灯红酒绿又刺激着身无分文的他们,因此这些青少年极易走上犯罪道路。同时,寻衅滋事犯罪所表现出的形态大部分都是团伙作案,因为青少年心智发展还成熟,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结帮成对,讲所谓的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却全然不考虑自己做的事是否触犯了法律。同时,一些黑恶势力会将青少年作为“后备军”,吸纳青少年进入组织,另一方面,现在的社会生存压力很大,许多父母整日忙于生计,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孩子,没有在青少年的特殊时期对他们进行适时的引导,或者让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容易造成青少年的叛逆心理,有了问题,父母也没有及时的发现,以致最后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是有些父母教育方法过于单一粗暴,没有充分理解青少年的心理,而是一味的采用打骂、压制的教育方式,这样也会造成许多青少年的不健康心理。
三、应对方案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的十字路口,是人格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应承担对青少年的人格培养责任,以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
首先,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最为重要,但我国现在家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因此,必须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角度出发,改善和优化家庭环境,营造乐观向上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教育是通过言传身教来实现的。我们过去对家庭教育的作用过于忽视,有些人把教育孩子的职责交给学校和社会,认为家庭教育可有可无,或者只起一点辅助作用,这种看法是完全脱离现实和错误的。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家庭背景可以看出,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相当重要,只有在乐观向上的气氛中,才能引导未成年人有一个健康的心态,热情、充满理想、奋发图强。对于父母来说,了解孩子青春期心理特征,掌握其心理变化规律,适当加以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其特点是敏感、好奇、喜欢模仿、爱冒险,自我意识增强,但辨别、控制力不强。如果引导得当,特点就是优点。比如他们思维敏捷,吸收新生事物快,可以引导其创新;喜欢模仿可以渐渐逼近创造;爱好冒险可以引导他们探索未知世界。如果缺乏指导或者引导不当,这些特点就很容易变成为缺点,而一旦成为缺点,他们就很容易受到拜金主义和性自由等思潮的冲击,易吸收暴力、色情、毒品等有害东西,直至违法犯罪。其次,学校教育要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对那些家庭教育不良的,学校应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研究执行有效的补救措施,及时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引导学生接受积极的影响,防止和减少消极的影响,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增强其自信心、进取心。
再次,人的发展,智慧的发展靠他自己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慢慢建构起来的。所以青少年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他的成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而言,可以尝试社区干预的方法。因为以社区这样一个较小的环境为单位进行青少年帮教,可能性和有效性将大大提高。青少年可以通过社区组织的定期的学习谈心活动、专家心理讲座、对个别对象的心理治疗以及有针对性地开展的各种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激发自己的热情,促使自己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自己可能或者已经遇到的心理问题也能及时沟通,这样一来将会大大降低青少年犯罪的几率。
第三篇:刘某寻衅滋事案法律意见书
法律意见书
韶关市武江区人民检察院:
韶关市武江区法律援助处指派我担任犯罪嫌疑人 寻衅滋事罪一案审查起诉阶段的辩护人。本案被告人 涉嫌寻衅滋事罪,辩护人查阅了卷宗材料,会见了被告人,认为被告人依法符合不起诉的条件,辩护人提出如下辩护意见书,供公诉机关参考。
被告人 符合免予刑事处罚的条件,故建议人民检察院对被告人刘盛涛做出不起诉的决定。理由如下:
第一、被告人 系未成年人,依法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刘盛涛于2000年11月24日出生,2017年2月犯罪时未满18周岁,系未成年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对未成年罪犯适用刑罚,应当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未成年罪犯的教育和矫正。对未成年罪犯量刑应当依照刑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并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次犯罪、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因素。对符合管制、缓刑、单处罚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适用条件的未成年罪犯,应当依法适用管制、缓刑、单处罚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第二、被告人 系从犯,依法应免于刑事处罚。
在此起聚众斗殴中被告人 没有预谋,其属于从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规定:“未成年罪犯根据其所犯罪行,可能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悔罪表现好,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免予刑事处罚:
(四)共同犯罪中从犯、胁从犯;
第三、被告人 的监护人已对受害人给予赔偿,所有受害人恳请司法机关给予 免予刑事处罚。
事发后,被告人 的母亲能够积极主动对受害人 给予赔偿,与受害人达成赔偿协议,受害人 对被告人 作出谅解,承诺不再追究 的刑事责任,同时恳请司法机关给予免予刑事处罚。
第四、被告人 系初犯,没有前科劣迹,给予免予刑事处罚,不至于再危害社会。
平时表现良好,此次犯罪是初犯,且没有造成较严重的后果,属于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判处刑罚,更有利于对其本人的教育。完全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综上,被告人 符合人民检察院作出对其不起诉决定的条件,请求人民检察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及《人民检察院 刑事诉讼规则》第28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之规定对被告人刘盛涛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辩护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5条、第170条之规定提出辩护意见,望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时予以重视并给予考虑。
律师事务所
辩护人:
年 月 日
第四篇:寻衅滋事不予批准逮捕申请书(公开)
不予批准逮捕申请书
申请人:***,云南聂宗林律师事务所律师 电 话:*** 申请事项:对犯罪嫌疑人***申请不予批准逮捕。事实和理由:
犯罪嫌疑人***涉嫌聚众冲击国家机关一案,于2015年6月4日被禄丰县公安局刑事拘留,现羁押于禄丰县看守所。
申请人系犯罪嫌疑人***的辩护人。接受嫌疑人的委托后,辩护人会见了嫌疑人,询问了事情经过。根据案情及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嫌疑人家庭实际困难及其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法律的规定,特为犯罪嫌疑人***提出不予批准逮捕申请,理由如下:
一、死者郝美定及嫌疑人***家庭情况十分窘迫 死者郝美定的妻子多年前已故,家里唯一健在的老母亲和子女都是由死者承担,郝美定不幸死亡,给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来了个雪上加霜,使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基本坍塌了。死者亲属及***正是想到这个家庭的不幸和今后面临的困境(老人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孩子是痛失双亲),在极度悲伤之下,才一时冲动采取了不理智的方式解决问题而触犯法律,***的犯罪与其家庭的特殊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嫌疑人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的损失
根据刑法规定“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从整个事件经过看,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死者的几名亲属把棺木拉到黑井政府门口的时间是下午5点多,而黑井镇政府正常的工作时间是到5:30,上午上班的时间是8点,事件至次日上午9点就结束了,真正影响镇政府正式办公的时间只有2个小时左右。其次,死者家属只是把棺木放在公路边,黑井镇政府的道路都能正常通行,也没有发生堵路、堵门的行为,也没有发生打砸公共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也没有殴打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所以其社会危害性及损害后果相对较小。
三、嫌疑人是初犯,文化水平较低,法律知识匮乏,事情发生后,能如实交代犯罪事实,其认罪、悔罪态度较好,特别是在看守所羁押期间,给是深刻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由于自己一时冲动,干扰了国家机关正常的办公,给政府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综上所述,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及其相关规定,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因此,恳请贵院考虑犯罪嫌疑人的实际困难,对其不予批准逮捕。
此致
禄丰县人民检察院
申请人:***
2016年7月15日
第五篇:寻衅滋事劳教行政诉讼成功代理词
寻衅滋事劳教行政诉讼成功代理词 崇阳县人民法院:
湖北顺风律师事务所接受原告及其亲属的委托,指派潘盼盼律师担任原告诉被告劳动教养争议一案的诉讼代理人,依法发表下列代理意见,希望法庭能够采纳。
一、杭劳教字(2012)第532号劳动教养决定认定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
被告辩称:杜**、刘**、柳**因琐事与他人在公共场所互相殴打,严重妨碍社会管理秩序,危害社会治安,构成寻衅滋事。属认定事实错误。
寻衅滋事侵犯的客体并不是特定的人身、人格或公私财产,而是公共秩序,向整个社会挑战,藐视法纪和社会公共道德。本案原告是否随意殴打他人或是追逐、拦截他人,要从两个方面考察:一是动机,即行政相对人是否出于故意违反社会的公序良俗,逞强斗狠、打人取乐,还是出于其它动机,本案中,行政相对人的动机很明显,不是为了逞强斗狠。二是要看是否事出有因,在本案中,行政相对人并不是无事生非,而是事出有因,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对方一名男子和新世界的保安在玩闹时,对讲机砸到了原告刘**身上,刘**把对讲机踢开,问对方怎么一回事,对方就威胁刘**要他等着瞧,后刘**要求该男子道歉,该男子不但不道歉,还动手殴打刘**,而杜**、柳**则是恰好看见他人与自己亲人争吵打架,出于亲情的自然反应而前去帮忙,反被对方用啤酒瓶殴打致伤。
本案中,行政相对人的行为针对的并不是社会公共秩序,而是有特定对象的,动机也不是为了逞强斗狠,而是为了纠纷要求对方道歉,并且事出有因,不具备寻衅滋事的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因此,被告以原告因琐事与他人在公共场所互相殴打就构成寻衅滋事,完全是错误认定事实。从寻衅滋事的客观方面来看,随意殴打他人,在司法实践中界定“随意”主要应考察以下两方面因素:一是动机,看刺激行为人实施殴打他人的内心起因或内心冲动是什么,是出于故意违反社会的公序良俗,逞强斗狠,抖威争霸或发泄不满,打人取乐,寻求刺激,还是出于其它的动机,而本案中原告的行为都不符合寻衅滋事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行为人一般具有寻求精神刺激、发泄不良情绪、耍威风、取乐等流氓动机,具有公然向社会公德挑战向社会成员应共同遵守的社会秩序挑战的故意;二是在 1
客观方面表现为肆意挑衅,无事生非,无理取闹,横行霸道,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侵犯的对象是不特定的。
二、被告以寻衅滋事为由对原告处以劳教,属于定性不当,适用法律错误
1.本案中,主观上原告刘**是要求有过错一方向其道歉,见被告证据卷一第98、99、102页;原告杜**、柳**是他人与自己亲人打架出于亲情而前去帮忙,见被告证据卷一第74、86、87页,原告刘**、杜**、柳**明显没有上述打人取乐的流氓动机,只是想替亲人帮忙,反被对方伤害,原告刘**、杜**、柳**也明显没有向社会公德、社会秩序挑战的故意;客观上原告刘**、杜**、柳**也没有实施上述可以构成寻衅滋事的行为,与原告刘**、杜**、柳**发生纠纷的人也是特定的,仅针对与其亲人打架的人,既无“随意殴打他人”的随意性,也无被殴打人的不固定性,尚未严重妨碍社会管理秩序,危害社会治安。
2.《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第十条规定: 对下列几种人收容劳动教养;
(一)罪行轻微、不够刑事处分的反革命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
(二)结伙杀人、抢劫、强奸、放火等犯罪团伙中,不够刑事处分的;
(三)有流氓、卖淫、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屡教不改,不够刑事处分的;
(四)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煽动闹事等扰乱社会治安。不够刑事处分的;
(五)有工作岗位,长期拒绝劳动,破坏劳动纪律,而又不断无理取闹,扰乱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生活秩序,妨碍公务,不听劝告和制止的;
(六)教唆他人违法犯罪,不够刑事处分的。
根据上述规定,即使反革命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也必须是罪行轻微,不够刑事处分的,才可以收容劳动教养。因此,《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第十条第(四)项规定的:“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煽动闹事等扰乱社会治安。不够刑事处分的;”其前提必须是构成犯罪,不够刑事处分的才可以劳动教养。本案被告撤销原告刘**、杜**、柳**的行政拘留处罚,后又大幅提档加重处罚为劳动教养,恰好证明了被告弄清了法规的这条规定。该寻衅滋事行为必须是刑法中有具体规定的行为,如果该寻衅滋事行为不应受到刑法调整,那么该寻衅滋事行为就不构成犯罪。因此,可以看出原告的行为只是一种参加纠纷行为,是一种违反了民事法律关系调整的行为而不是寻衅滋事的犯罪行为。
3.原告刘**、杜**、柳**的行为均未达到犯罪或“情节恶劣”的程度,本案原告是为了纠纷发生的矛盾。它是由以下理由决定的:
(1)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这是刑事审判的基本原则与常识。行政审判的基本原则也如此,在个案法律解释中,绝不允许作扩大性的解释,在法律规定有模糊之处,则不允许作出对被告不利的解释;(2)被告的行为属民间纠纷,这些行为由民法调整更为妥当,否则,即有“行民不分”“以行代民”之嫌;(3)采取变通性相加,“上纲上线”“秋后算帐”的做法,不符合现代法制的精神,起不到法律的预防作用,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也不利于教育改造被告人。基于上述事实和理由,代理人认为本案被告在劳教决定书上指控原告刘**、杜**、柳**的事实,不构成犯罪,也不能认定其“情节恶劣”并以此追究其刑事责任,或不构成刑事处分而将原告刘**、杜**、柳**劳动教养。当然,通过对本案的全面了解,我们认识到原告是具有一定过错的,其行为是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这是值得原告反思与检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一定要受到劳动教养制裁,行政手段应当谦仰,当用民间的或处理一般违法的方法足以惩戒、警醒原告的,就绝不应当采用劳动教养这一极为暴烈的手段。“打击”早已不是现代法治的价值取向,相反,教育感化才是其终极目标。作为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律师,我们希望合议庭依法审查,严格司法,给原告刘**、杜**、柳**一个公正的判决,用法律母亲般的温暖教育、感化原告刘**、杜**、柳**。
4、原告不属于被劳动教养主体。
《公安部关于劳动教养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劳动教养适用范围扩大至农村人群。
该《通知》第三条提出,尽快通过法定程序,将农村的地痞、流氓、村霸明确列为劳动教养的对象。最高人民法院行他[2000]第12号答复也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劳动教养行政案件时,可暂就被劳教人员实体上是否构成屡教不改的“地痞”、“流氓”、“村霸”进行审查,一般不宜以超出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规定的范围而判决撤销。可以看出,如果是农村人群被劳动教养,必须属于地痞、流氓、村霸。本案原告刘**、杜**、柳**显然不符合被劳动教养的主体。
5.被告对本案依法只能调解。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五十二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等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
(二)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的;
对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民间纠纷,应当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调解组织申请处理。
基于以上理由,原告刘**、杜**、柳**的行为只是一种民间纠纷行为而构不成寻衅滋事犯罪。被告以原告刘**、杜**、柳**寻衅滋事犯罪为由决定劳动教养实属定性错误,适用法律错误。
三、被告对原告作出的劳教决定在程序上存在违法。
1.被告在作出劳教决定前未对所依据事实及证据进行书面审核。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第二十条、对县级公安机关或者本级公安机关办案部门呈报的劳动教养案件,地级以上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应当组成合议组进行书面审核。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四十六条 对行政案件进行审核、审批时,应当审查下列内容:
(一)违法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二)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
(三)案件定性是否准确;
(四)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正确;
(五)办案程序是否合法;
(六)拟作出的处理决定是否适当。
而本案的地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在没有进行书面审核的情况下,被告就此作出劳动教养决定,是违法的。
2.被告竟然在没有本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提请审议的情况下,直接就作出劳动教养决定,完全藐视程序,侵犯人权。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第三十九条、地级以上公安机关劳动教养审批委员会应当在收到本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提请审议的劳动教养案件之日起的二日内,以同级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的名义作出是否劳动教养的决定。以及第四十条、对本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提请审议的劳动教养案件。劳动教养审批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召集组成人员听取合议组组长关于案件情况和处理意见的汇报,组织审议,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
而从本案被告提供的证据来看,在没有本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提请审议的情况下,直接就作出劳动教养决定,是严重违反了法定程序。
3.被告出具的聆询告知书竟然任何内容都没有,更谈不上告知原告依法享有的权利。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第二十六条、对按照本规定第二十
五条规定可以举行聆询的劳动教养案件,地级以上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应当在合议完毕后的二日内将《聆询告知书》送达违法犯罪嫌疑人,告知其有要求聆询的权利。
《聆询告知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并加盖本级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印章:
(一)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二)拟决定劳动教养的事实、理由、期限和依据;(三)违法犯罪嫌疑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提出聆询申请的期限;(四)聆询组织机关。
4.传唤审批表、行政处罚审批表均无承办人、负责人、审核人的签名也无盖章。纯属虚假的证据。
5.制作所有的询间笔录人的身份不明。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询间笔录上必须是办案人民警察的签名。
6.审议纪要的签名系同一人笔迹所签,说明审议纪要签名并非审议本人所签。
7.被告没有对呈报材料和证据进行核实,也没有会见原告更没有征求原告的意见。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第七条规定:“对违法犯罪嫌疑人决定劳动教养,必须经过集体审议。未经劳动教养审批委员会审议,不得对任何人作出劳动教养决定。”因此,被告实际上剥夺了申请人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以及由此产生的被告复查权的表决。
8.被告不顾公安机关已对原告行政拘留的行政处罚,而又对原告以寻衅滋事违法犯罪为由决定劳教一年,实属重复处罚。并且在劳教前的行政拘留处罚,已足以达到教育和惩罚该行为的目的,再对原告处劳教一年,显然属于量罚不当。因为劳动教养是一种严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对相对人是否给予劳动教养,应当本着善良公正的态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办理。特别是对那些行为不符合劳动教养条件的违法人员,应当慎之又慎。
四、被告做出的劳动教养决定没有法律依据。
1.被告适用公安部的部门规章做出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行为违反了《立法法》、《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被告做出的劳动教养决定适用的法律依据为公安部1982年制定的《劳动教
养试行办法》,该办法的法律层级为部门规章。
由于限制或者剥夺人身自由的处罚或强制措施对当事人的权利影响巨大,因此我们国家对于有权设定这类事项的法律依据是从严予以限定的。根据《立法法》
第八条的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制定法律;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九条的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这里所指的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制定的法律。
按照我国的立法权限,即使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也没有权利设定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和强制措施,本案被告仅仅依据公安部制定的一个部门规章就做对三位原告做出了劳动教养一年的决定,明显没有法律依据。
2、《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第十二条的“对需要劳动教养的人,承办单位必须查清事实,征求本人所在单位或街道组织的意见,报请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做出劳动教养的决定”的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条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被告作出的劳动教养无效。
综上所述,被告对原告作出的劳动教养决定,在认定事实、定性、适用法律、法规、劳教程序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尤其在定性、程序、法律适用方面,缺乏足够证据证实,对原告极度不公,恳请法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的规定,依法撤销杭劳教字(2012)第532号劳动教养决定书,以彰显社会公平,法律正义,法律权威。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
代理人:潘盼盼
联系电话:***
执业地址:咸宁市崇阳县新法院正对面
二0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后记:杭州市公安局于庭审后立即释放杜*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