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来源:考试吧(Exam8.com)2006-7-21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MIPRO咪宝行业领先导游系统移动扩音,声声入耳
嘉强电子提供数字导游系统,大型企业,政府单位,外宾接待,国际会议,博物馆,旅游业..无线导游器 无线导游器天津恒达科技专业经营无线导..天津恒达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经营无线导游器,生产语音讲解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
百度推广
1.概述
权利和义务,是个多义的、广泛的范畴。在社会生活中,个人或组织有各种各样的权利和义务。这里所讲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主要是指导游人员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所谓法律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它表现为权利享有者可以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也可以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导游人员的法律权利,是指导游人员依法享有的权能或利益。这种权能或利益表现为导游人员可以自己作出一定行为,也可以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一切法律权利都受到国家的保护,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享有者有权向人民法院或者有关主管机关申诉和请求保护。
所谓法律义务,是与法律权利相对称的概念,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它表现为必须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导游人员的法律义务是指导游人员依法承担的必须履行的责任,例如《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佩戴导游证”,这就是法规要求导游人员必须作出的行为。又如《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不得私自承揽导游业务,这就是法规规定导游人员不得作出的行为。
导游人员作为公民的一员,依法享有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种权益。这里所讲的导游人员的权利主要是指《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样,这里所讲的导游人员的法律义务也主要是《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所规定的义务。
2.导游人员的权利
(1)导游人员享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权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其人格尊严应当受到尊重,其人身安全不受侵犯。导游人员有权拒绝旅游者提出的侮辱其人格尊严或者违反其职业道德的不合理要求。”
由以上规定可见,导游人员在执行导游职务活动中,享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权。人格权是人身权的一种。所谓人格,从法律意义上讲是指能够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独立的资格。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具有法律上的独立人格必须享有的民事权利。如生命、健康、名誉等,既是构成人的人格要素,也是人作为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人格权是每一个公民和法人毫无例外终身享有的权利,它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基本的民事权利,无论公民或者法人,如不享有人格权,他的人身权就没有实际意义。因此,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之所以作上述规定,是因为在实际中,个别旅游者在旅行游览活动中,遇有不顺其心意的事情,就肆意侮辱谩骂导游人员,甚至还发生殴打导游人员的事件。针对这种情形,《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导游人员在进行导游活动时,其人格尊严应当受到尊重,其人身安全不受侵犯。此外,在旅行游览实际中,个别旅游者对导游提出一些有辱其人格尊严或者违反其职业道德的不合理要求,例如在出境旅游中,要求导游人员带其到色情场所等等。对于这些无理要求,《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有权拒绝。
(2)导游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享有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权《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导游人员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遇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时,经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可以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但是应当立即报告旅行社。”
根据该条法规的规定,导游人员享有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的权利。但是,导游人员行使这一权利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必须是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也就是说,必须是在旅游活动开始后。在旅行、游览活动开始之前,导游人员不得行使这一权利。在旅游合同订立之后,旅游活动开始之前,如果出现不利于旅游活动的情形,应当由旅行社与旅游者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由旅行社调整或者变更旅游接持计划。
②必须是遇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时,导游人员才可以行使这一权利。例如,导游人员李某带团旅游中,得到前方某旅游目的地发生暴风雪的消息,如果团队继续前往,就有可能被困,使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发生危险。在此紧急情况下,由于导游人员只身执行带团任务,为了避免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情形的发生,导游人员就需要当机立断地调整或变更旅游行程计划。
③必须是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即在旅行游览中,遇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时,导游人员如果要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必须要征得旅游团中多数旅游者的同意。这是因为,旅游合同包括旅游接待计划一经双方确认订立后,就应当严格接照合同约定履行。如果需要调整或变更旅游计划,应当经过双方协商一致。但是,由于现在发生了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所以,导游人员只要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就可以调整或变更旅游接待计划,而不必得到全体旅游者的同意。
④必须立即报告旅行社。这是因为旅游接待计划是由旅行社确定的,是得到旅游者认可的,而导游人员是受旅行社的委派带团执行旅游接待计划。调整或变更旅游接待计划并不是导游人员的职责权限。但是,由于导游人员在执行带团旅游任务的途中,遇到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为了避免旅游者人身安全发生危害,在征得多数旅游者同意后,导游人员依法可以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导游人员在调整或者变更接待计划后,必须立即报告旅行社,以得到旅行社的认可。
(3)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行为不服时,依法享有申请复议权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了对导游人员违反条例的行政处罚。如果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部门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依照我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有权向旅游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行政复议一般是由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产生的。如我国许多法律、法规均规定,当事人对行政管理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可以向其上一级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复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虽然没有行政复议的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导游管理不实行行政复议制度,因为我国《行政复议法》明确规定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权利。因此,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时,有权向其上一级旅游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并不一定需要《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申请复议条款。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结合旅游行政管理实际,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部门下列行政行为不服时,可以申请复议:
①对罚款、吊销导游证、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②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和导游证,旅游行政部门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③认为旅游行政部门违法要求导游人员履行义务的;
④认为旅游行政部门侵犯导游人员人身权、财产权的;
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或者可以申请复议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4)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眼时,享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权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此规定可见,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其的行政处罚和有关行政行为,不仅享有申请复议权,而且还享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权。
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来源:本站原创 2011-9-6 16:23:32【中华考试网: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一、导游人员的权利
1、人身权利和自由
第一:生命权第二:人格尊严权 第三:人生自由权
2、社会经济权利
第一:私人财产所有权第二:劳动权 第三:休息权
3、导游人员享有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权
第一:必须是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
第二:必须是遇到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
第三:必须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
第四:应当立即报告旅行社
4、诉权
是权力主体向国家机关请求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
二、导游人员的义务
导游人员的义务:指导游人员依法承担的必须履行的责任,是法律规定的人必须做出一定行为或者不
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1、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义务
2、佩戴导游证的义务
3、必须经旅行社委派的义务(违规处罚1000~30000罚款)
4、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义务
5、遵守职业道德的义务
6、严格遵守接待计划的义务
7、维护旅游者的人身和财务安全义务
8、不能从旅游者身上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义务
第二篇:第三节 导游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 导游的权利与义务
教学目标:
1、掌握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2、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以及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导游人员的义务及相应法律责任; 难点:导游人员的权利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热点案例深圳导游邬敬民曝光行业黑幕而被追捧,同时也被旅行社封杀,遭人身威胁的事件,并巧妙设置悬疑,该导游曝光黑幕是否合理?而他被旅行社封杀甚至人身威胁,又侵犯了邬敬民的什么权利?他又该怎么做?从而引出导游人员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将学生带入情境,从而引入新课。(导游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在《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有明确的规定,但其规范的法律主体“导游”,有其特定的内涵。)
二、讲授新课
(一)导游人员的权利
1、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内容,然后从人身安全权、人格权及享有的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权及起诉权这四方面入手,讲概念,举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
①人身权
人格权与身份权合称“人身权”。人格权是人身权的一种,是能够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独立的资格。人格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隐私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监护权、继承权等。
案例分析:
[A]湖南某旅行社全陪导游王某带团到西双版纳旅游,在计划就餐点就餐时,有一团员对服务小姐进行性骚扰,被王某制止,结果遭到漫骂和殴打。[B]某旅行社组织出境游,到泰国时,有游客要求到色情场所看表演,遭到全陪马小姐的制止,回到宾馆,此几名游客要求马小姐补偿“春光损失”,让其表演脱衣舞。
[C] 旅行社为导游和领队买保险,也应引起关注。②调整变更计划权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导游人员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遇到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经征得多数旅游者同意后,可以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但是应当立即报告旅行社。”。此权利的实施需满足4个条件即:
A、在旅游活动中(旅游活动前、后不存在此问题); B、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如瘟疫、洪水、雪崩等); C、多数旅游者同意(书面或口头形式)
D、立即报告旅行社(得到旅行社的认可)案例分析:导游能否变更旅游行程? ③诉权
诉权,是指起诉和诉愿的权利,具体包括投诉权、申请复议权和起诉权。诉权是导游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权利受到法律保护的有力保障。
复议权。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管理机关作出的罚款、吊销导游证、暂扣导游证、拒颁导游证、停团检查等不服时,依法可以申请复议。
起诉权。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为不服时,享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讼的权利。
④其他权利
导游人员的其他权利,主要是指导游人员为了更好的履行职务而应当享有的参加培训的权利以及获得升级的权利。
2、讲完新知识之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真实案例:导游小李在带团时被游客要求讲黄段子拒绝后遭刁难寻求法律保护的经过,我提出引导性问题:小李拒绝讲黄色笑话,是否属于服务缺陷,为什么?游客为寻找失物,强行搜包侵犯了小李的什么权利?小李应该怎么做?引发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并归纳综合意见
3、总结讲评。
(二)导游人员的义务
1、学生自读完这一部分的内容后,有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佩带导游证,经旅行社委派,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遵守职业道德,遵守接待计划、维护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权、不能从旅游者身上获取不正当权益等9个方面做全面的讲解。然后引入案例学习“阳光导游阳光导游阳光导游阳光导游”李静娜李静娜李静娜李静娜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诚信、爱岗、敬业、奉献、爱海南、把游客当作亲人”的“阳光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以及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导游“9S”的要求)A、导游基础:学识 + 技巧 + 规范 B、接待过程:微笑 + 诚恳 + 服务 C、合格标准:速度 + 安全 + 满意 ②佩带导游证
实施佩带导游证,便于旅游行政管理和游客的识别性。违者,第一次责令改正;第二次罚款500元以下; ③必须经旅行社委派
导游人员不得私自承揽或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违者,责令改正、处1000元—30000元以下罚款、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况严重者,吊销导游证并公告。
案例分析:“遭遇非法旅行社,旅游者怎么办?”(案例库22)2.2.4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违者,不但导游遭到处罚,而且旅行社也应承担“管束不严”之责任。2.2.5 遵守职业道德
导游人员应着装整洁、礼貌待人、尊重旅游者的宗教信仰、民族习惯和生活习惯。在讲解中,为活跃团队气氛,可讲笑话,但应把握“度”,切忌掺杂淫秽语言和故事。
2.2.6 严格接待计划,不得擅自中止导游
“中止导游”不同于“终止导游”,也不同于“中断导游”。案例分析:“遗漏游览景点,赔偿如何计算?”(案例库10)2.2.7 真实说明和警示义务
案例分析:“游客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的丢失,是否赔偿?”(案例库18)2.2.8 不得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购买旅游者物品 2.2.9 不得以明示或者暗示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
遵守“小费”的“四不”原则,既“不索要、不暗示、不讨价还价、不拒绝服务”。
4.2.10 不得欺骗和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串通经营者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 案例分析:“旅游购物,质价不符,责任谁负?”(案例库6)回顾总结
作业
课后练习1、3、4、6、7
第三篇:刑释解教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刑满释放人员的权利
刑满释放人员的权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刑满释放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二、2004年6月15日,由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牵头,自治区司法厅、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七部门配合下,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贯彻中央综治委等八部委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通知旨在鼓励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自主创业。其中对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实行扶持的有以下政策:
(一)对刑释解教人员参加培训的培训费按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培训补助办法(暂行)》所确定的范围和标准减半收取。
(二)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在2005年12月31日前从事个体经营(建筑、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除外)的,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三)落实刑释解教人员的责任田和社会保障:对城市户籍的,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各级民政部门应将其纳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在服刑、劳教前已经参加失业保险或者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其刑满释放或解除劳教后,符合条件的,可以按规定享受或者恢复失业保险待遇。
对被判刑或者劳教前已经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刑释解教人员,重新就业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对被判刑、劳教前已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刑释解教人员,可按服刑或者劳教前的标准继续发给基本养老金,并参加以后的养老金调整。
农村籍的,在回原籍居住地后,应及时落实责任田(山、地)。因无生活来源造成生活困难的,经本人申请,村委会出据证明、乡镇司法所和民政办报县(市、区)司法局、民政局审核同意后,可领取地方政府临时社会救济。
二、关于刑满释放人员就业安置、是否能会原单位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
(一)关于刑满释放人员就业安置问题给贵州省劳动局的复函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82-05-10 生效日期: 1982-05-10 发布部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文号:
你局(82)黔劳配字第26号函悉。关于贯彻执行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第八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纪要》,如何安置刑满释放人员就业问题,简复如下:
1、刑满释放人员,服刑期间保留职工身份的,可仍回原单位安置工作,或由原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分配到其它单位工作。其工龄按现行规定办理。其工资待遇,可按捕前的工资等级执行。
2、刑满释放人员,服刑期间已被原单位除名或开除的,原单位同意接收,又有增人指标的,可回原单位按重新就业对待。其工龄按现行规定办理。其工资待遇,可按所从事的工作,经过考核,评定工资等级,但一般不得超过判刑前的水平。
3、刑满释放人员,服刑期间已被原单位除名或开除、原单位不同意接收的,或捕前系城镇无业人员的,由当地有关部门按一般待业人员同样对待。
4、刑满释放的人员,捕前为农业户口的,一律回农村,由社队安排参加农业生产或其它生产劳动。
(二)司法部关于严格控制刑满释放人员留场(厂)安置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司法部 发布文号: 一九八一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第八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纪要》,一九八四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出《关于做好犯人刑满释放后落户和安置工作的通知》。几年来,各地劳改机关积极贯彻中央指示,认真调整刑满留场就业政策,取得很大成绩。但是也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在清理原有留场就业人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五年来,全国又留了近XX名刑满人员(不包括强制留场人员)。据统计,其中不属于生产需要的有××人,占××。照此下去,几年之后我们将再次背上一个大包袱,形成新的历史问题。
据初步调查,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家居农村的人嫌农业劳动苦,收入低,而留在劳改单位,年轻的可以转工、办农转非,年老的可以养老、吃劳保。为此以种种理由要求留场,有的甚至通过关系开具假证明。二是有的基层组织,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不愿接收刑满释放人员,把矛盾推向劳改单位。三是少数干警仍持有劳改单位包揽一切的旧观念,对留场(厂)人员审查、控制不严;个别干警甚至把一些有关系的或所谓“听话”的人留下来。应当指出,这样做,既不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也不符合中央确定的新时期的留放政策.还将削弱劳改机关惩罚犯罪、改造罪犯的职能,并加重劳改单位的负担,影响劳改单位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坚决纠正。为此,特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1、留放工作要严格依法办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 一百五十六条规定:罪犯执行期满,“由执行机关发给刑满释放证”。关于留场(厂)政策,“八劳”会议《纪要》已有原则规定。关于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公安部等五部《关于犯人刑满释放后落户和安置的联合通知》也已做出明确规定。各地劳改单位必须严格遵循这些法律和法规,该留则留,该放的坚决放。要向社会宣传劳改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求得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协助,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工作。对那些不依法办事,不接收刑满释放人员的地区和部门,劳改单位要据理力争,并将有关情况积极向省(市、区)人民政府或政法委报告,求得妥善解决。
2、鉴于劳改生产的需要,今后劳改单位对刑满释放人员中的三级以上技工.技术员、工程师、医师,或具有同等水平的科技人员,在做好思想工作、征得本人同意后,报经省(市、区)劳改局审批,予以正式录用。对家住农村的,要从严掌握,一般只录用生产必需的技术骨干。劳改单位在上报录用材料时,必须附有当地劳动部门或本单位技术部门的技术等级考核证明,由劳改局劳资(就业)、狱政部门共同审批,并确定相应的待遇。
3、应当指出。当前劳改生产需要的是技术人才,而不是一般劳动力。因此,对一九八二年以来留场尚未转工的刑满人员,各地都要进行一次甄别。凡不是生产必需的,要抓紧清理。此项工作要求明年上半年完成。
4、除录用的生产技术骨干外,对原住大中城市但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或短期内放不出去的刑满人员,可作为暂留待迁人员,一律调到农业和矿业单位安排。有劳动能力的,可与其签订短期合同,安排临时劳动,参照当地规定的同类临时工的工资发给劳动报酬;合同期满后,继续督促其离场。对他们一般不予转工,也不得享受正式工人待遇(包括调整工资、公费医疗、探亲假等)。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目前暂时参照当地民政部门的标准给予生活救济,并随时与其捕前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民政部门或亲友联系,一有条件,立即清理。
五、各省(市、区)劳改局要加强劳动工资计划管理,掌握各劳改单位劳动力的定员,根据生产的发展和劳动力的变化情况,制定下达职工劳动工资计划,定期检查各单位执行情况,并把此项工作列为单位考核的内容之一。
(三)关于刑满释放人员不能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批复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9-08-02 生效日期: 1999-08-02 发布部门: 司法部
发布文号: 司复(1999)6号 江苏省司法厅:
你厅苏司基(1999)012号《关于刑满释放人员能否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司法部1989年11月10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法律服务所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89)司发基字第208号)(以下简称《意见》)第四条对专职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从业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模范遵守法纪”是从事专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不论在申请执业前,还是在获准执业后,凡因故意犯罪受到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均不符合《意见》所规定的从业条件。你厅1998年8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基层法律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苏司基(1998)第012号)中有关基层法律服务所不得聘用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的规定,符合我部《意见》的原义。
因此,对于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已领取基层法律服务执业证件的,应当认定其《法律服务执照》无效,其所在的法律服务所应当予以辞退,收回其《法律服务执照》,并报核发执照的司法行政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此复
(四)关于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回原单位工作后如何确定职务和工资等问题给河南省人事厅的复函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1-03-27 生效日期: 1991-03-27 发布部门: 人事部 发布文号:
你厅(1990)豫劳人惩便字第1号函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1、因为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执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所以,原国家劳动总局(82)劳总字029号文件中的“刑满释放人员服刑期间保留职工身份的,可回原单位安置工作,„„其工资待遇,可按捕前的工资等级执行”之规定,不适用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受刑事处罚的工作人员。
2、按照1982年10月29日劳动人事部劳人干(1982)160号文第五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被劳动教养,应区别情况进行适当处理。对仍保留公职,在劳动教养期间悔改表现好的,期满后回原单位分配适当工作。分配工作时,其职务和工资级别,可比照原劳动人事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职级奖惩暂行处理办法》(劳人干[1987]62号)第 六条中“察看期满分配正式工作„„,一般按低于受撤职处分的职级待遇重新予以确定”的原则办理。
(五)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内务部、劳动部关于刑满释放解除教养后能否回原单位就业及其批准权限问题的批复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63-11-04 生效日期: 1963-11-04 发布部门: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内务部、劳动部 发布文号:(63)法研字第151号、(63)公发(劳)803号、(63)内人干二字第292号、(63)中劳配字455号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安厅、人事监察厅、劳动局: 你省七月十七日黑劳调李字第79号请示报告收悉。现答复如下:
1、关于原系国家职工被判处徒刑(包括监外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是否一律开除公职问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的精神,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凡是经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徒刑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其职务自然撤销,可以不再办理纪律处分的手续。国家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也可以按照这个原则处理。对于没有依法判处管制的劳动教养分子,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一般都应当开除,并经主管行政机关做出书面决定。
2、刑满释放、解除教养后,对已被开除公职的人,是否可以批准录用为国家职工问题。
我们的意见,对这些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的人员,目前一般不重新录用。但是,人民内部犯法分子,原来罪行情节较轻,改造期间一贯表现良好,有关部门又很需要的,可以录用。录用为干部的,须经人事部门批准,录用为工人的,须经劳动部门批准。录用后对他们要加强教育。而在2007年11月6日开始施行的《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里有这样的规定:“第十七条下列人员不得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2)曾被开除公职的;(3)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根据这一规定,刑满释放人员是不可以回到原单位继续上班当公务员的。
(三)其他不能从事的行业
我国《律师法》第七条规定:受过刑事处罚的,不予颁发律师执业证书,但过失犯罪的除外。《公务员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得录用为公务员。《公证法》第二十条规定: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得担任公证员。
第四篇:拘留所被拘人员权利和义务
拘留所被拘人员权利和义务
一、被拘人员依法享有以下权利
1、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受保障,享有不被他人侮辱、体罚、虐待的人格权利、患病有权得到治疗。
2、随身携带的非生活必需品与现金由拘留所登记并统一保管,出所时返还。按照规定由拘留所代为保管的财务出现损坏、灭失(不可抗力因素除外)的,由拘留所照价赔偿。
3、在拘留所内购买的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不超出当地市场零售价格,“亲情餐”价格需公示,所内消费均被拘人员本人签字确认。
4、按照规定的标准获得饮食,民族饮食习惯得到尊重。
5、按照规定获得法律道德教育,每日有不少2小时的拘室外活动时间。
6、拘留所不得强迫被拘留人员从事生产劳动。
7、被拘留人员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或者被拘留人员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拘留所应当给予表扬。
8、被拘留人员在遵守拘留所通信、会见管理规定的同时,享有与他人来往信件不受检查和扣押及在会见区会见的权利。
9、被拘留人员遇有参加升学考试。子女出生或者近亲属病危、死亡等情形的,被拘留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提出请假出所的申请。
10、提出举报、控告,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或者申请暂缓执行拘留的,拘留所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转送有关部门,不得检查或者扣押。
二、被拘留人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被拘留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拘留所的管理规定,服从管理,接受教育。
2、严格遵守一日生活制度,按照作息时间和指定范围进行活动,内务要整洁,物品摆放要规范整齐。
3、严禁将刀具、利器、绳索、香烟、火柴和打火机等违禁物品带入监室。
4、严禁哄闹、打架斗殴,殴打、欺辱他人,故意损毁他人财物。
5、严禁预谋或者实施逃跑,未经法律程序不能离开拘留所。
6、生病及时报告,如实陈述病情,遵从医嘱,配合治疗,不准私藏药品,不准自伤、自残、绝食或者装病。
7、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联系实际,对照检查,深刻反思,改过自新,认真做笔记,写心得体会。
8、爱护公物,不准损坏拘留所公共设施、装备和物品,不准随意刻画,损坏公物要照价赔偿。
9、发现其他被拘留人员有预谋、实施逃跑、行凶、自杀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要立即报告或者制止,不得隐瞒、包庇。
10、请假出所时间不计入拘留期限,请假期满,被拘留人员需返回执行剩下的期限。
第五篇:党员权利和义务
基本义务:
(一)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三)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四)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规范,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五)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六)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七)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八)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享有权利:
(一)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
(二)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
(三)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四)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的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
(五)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六)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
(七)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八)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要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
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