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赴江苏、浙江两省林业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2 11:4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赴江苏、浙江两省林业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赴江苏、浙江两省林业考察报告》。

第一篇:福建赴江苏、浙江两省林业考察报告

福建赴江苏、浙江两省林业考察报告

[关闭窗口]

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信息> 专题调研>[发布日期:2007-2-1 15:20:49] [被阅次数:668]

为了借鉴江苏、浙江省林业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在产业建设、平原绿化和市场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现代林业建设,2006年8月30日至9月5日,省厅黄建兴厅长和黄家铭副厅长率领九个设区市林业局局长和厅有关处室局站主要负责同志一行26人前往江苏、浙江考察。考察组实地参观了两省8个市、县(区)的23个现场考察点,与两省林业厅(局)以及有关市、县政府、林业(园林)主管部门、林业企业召开了9场座谈会,并与南京林业大学签订了科技项目成果开发合作协议,收获很大,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的主要收获

总的看,这次学习考察,时间安排十分紧凑,内容丰富,一路上所见所闻对大家触动很深,启发很大。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收获:

一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省林业基础比较扎实,森林覆盖率、产业发展等许多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我们林权制度改革名声在外,来参观的人很多,听到的赞扬话也很多,许多同志都不同程度存在飘飘然,自以为是,骄傲自满,忧患意识不够。但出来一看,大吓一跳,甚至在某些方面大大落后,感到压力很大。浙江省森林资源不算多,全省有林地面积876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仅1.94亿立方米,只有我省的39%,但林业产业总产值2006年预计突破1200亿元,比我省要高出100多亿元。江苏省原来是个典型的缺林少绿的平原省份,有林地面积仅1472万亩,但“十五”以来,发展很快,每年新造林面积均保持在150~180万亩之间,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每年以一个百分点速度增加,特别是在产业上,“一棵杨树撑起了一个产业”,2006年实现林业总产值716亿元,居全国第5位,以占全国0.7%的林地(2134万亩),实现了占全国7%的林业产值,是名符其实的“小林业大产业”。看到这一点,让大家知不足而奋发,这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

二是看到了理念机制的重要性。福建林业这几年立足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激活了林业,取得一定成绩。但出来走走,更让我们看到了理念机制的重要性,看到了这方面与江浙存在的差距。江苏和浙江都是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社会对林业的多功能需求更加明显,市场机制发育也比较完善,因而他们在林业发展的定位上、市场运作的操作上都体现了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比如,浙江省的“农家乐”,全省命名公布了82个省级林业观光园区(农家乐),年森林旅游达1500多万人次,经营收入90多亿元,为什么有这样的理念?因为它看到了社会的需求,就是城市居民生活条件达到一定程度后,渴望回归自然,到乡村休闲度假的巨大市场;张家港的绿化,每年投入8~10亿元大手笔搞绿化,为什么肯投这么大资金?因为党委、政府的领导认为,钢材、发电全国都有,不可能是名片,但绿就是“名片”,就是“品牌”,因此不惜巨资打造“绿色张家港“这个品牌。这都是理念上的问题。同样在机制上,江苏提出“不栽无主林,不种姓公树”,产权明晰、权责利明确,这就是机制;浙江抓合作组织建设、抓专业市场建设也是机制。所以我们认为,只

要大家认识到这一点,福建林业就有希望,今后只要大家一门心思抓理念、抓观念更新,抓体制机制的改革,福建林业就一定能上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

三是看到了人生路不平。这次学习参观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吴奕同志不小心摔断了骨头,坐轮椅回来,让我们深切感到“人有旦夕之祸”,还好问题不大,小灾化大吉,过了这一关,今后就会平安无事。但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路,就是人生是坑坑洼洼,不可能一生都很平坦,搞林业改革也一样,坎坎坷坷,只要我们瞻前顾后一些,小心翼翼一些,人生和事业一定会平安顺利。

四是看到了接待上的差距。这几年,外省来我省参观学习的人较多,有些部门、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厌烦情绪,有的敷衍了事,消极对待,必须认真克服。这次考察,他们高度重视,所到之处受到了热情周到的接待和周密细致的安排,我这里讲不是要花大钱摆阔气,也不是要什么都包了,而是指热情服务、周到服务方面,“一个简单的欢迎条幅(牌)”、“一本详细的服务指南”、“一份专门的介绍材料”等等,接待工作细微之处,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主人的细心和用心。所以,我希望厅机关各部门和各地林业部门都要认真对待外省来参观的兄弟单位,热情接待,周到服务,这也体现了我省林业部门的形象和素质。

二、考察的三点启示

应该说,这次江浙之行考察的收获和启发是方方面面的,两省在林业改革与发展中有许多亮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这里,我着重介绍感触最深的三个方面:

㈠学宿迁,大种树。

宿迁是苏北的一个地级市,地域不大(8555平方公里)、人口不多(526万人),属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十五”以来,宿迁市致力于“杨树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每年植树以3000万株速度推进,全市活立木蓄积达1000万立方米,年采伐木材100万立方米,年生产板材300万立方米,销售80多亿元,覆盖率虽然才23.5%,但因为是平原地区,所到之处满目青翠,所有的庄台都变成了林区,所有的荒地都变成了林地,所有的河道都变成了林带,所有的窑场都变成了“林场”,基本做到应栽尽栽,初步形成了“路在林中,林在田中,人在景中”的格局,被誉为华东的“一块净土”、江苏的“两湖清水”和黄淮河地区的“最大氧吧”。学习宿迁,学什么?一是学习它改天换地的精神。以前的宿迁也是一个黄河古道上风起沙落的地方,缺林少绿,生态环境很差,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发动全社会把树一棵一棵栽种起来(不象我们有大自然的恩赐,可以封山育林),很不容易,改变了宿迁的生态环境,改变了宿迁人的面貌,改变了宿迁的形象,形成了今天的“生态宿迁”、“绿色宿迁”。二是学习它利益驱动的原则,江苏省林业局夏局长跟我们讲,如果说宿迁林业崛起,政府引导起了重要作用的话,他认为利益驱动起了更大的作用。老百姓没有积极性,在效益不高的情况下,九头牛都拉不动,但当他们看到有利可图时,想控制都控制不住。宿迁林业的利益驱动在哪里?①明晰产权。早在2000年,江苏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苏政发〔2000〕39号),允许通过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鼓励全社会参与造林绿化,进一步明晰了林权,落实了政策。如今的宿迁,造林已不造无主林,除机关部门参与的示范林外,基本都是有主的林子,而且连路边的“树坑”都可以拿来拍卖,高的一个树坑能拍卖100多元钱(杨村一个轮伐期8年左右),产权十分明晰,利益自然也就十分直接。②产业拉动。宿迁有种杨树,也有种水杉等树种,但为什么水杉种

不起来,而单单杨树能种起来?关键还是杨树产业的拉动。目前全市杨树木材加工企业2384家,对原材料需求很大,每年消耗杨树原来近400万立方米,木材价格持续走高,现在大一点的木材能卖1000多元/立方米,中小径材也能卖700-800元/立方米,你说老百姓怎么会没积极性。三是学习它政府推动。相比其它地方而言,宿迁杨树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很重要一条:党政强力推动。市委、市政府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万人规模的大会,从市四套班子到村(居)两委负责人全部参加。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在造林绿化期间逢会必讲绿化,下乡必查栽树,检查必到田头,并制定了“拉网式检查”、“诫勉谈话”等一系列检查评比制度。市纪委等部门还专门对植树造林实绩情况进行检查,作为实绩评定重要依据。据他们介绍,农村工作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放在杨树生产上。我们学习宿迁,就是学习他们林业部门的运作操作,主动向领导宣传鼓动,让领导重视支持,把部门的想法上升为党委政府的想法,我们的工作就比较主动,也更好推动。这一点,在我们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已得到很好的验证。

学习宿迁的这三种精神,是学习它内在的机制、规律和经验,而不是我们也去种杨树。结合福建实际,种什么树?我们认为,在抓好山上一般造林的同时,在理念上要突出种“两种树”:一种是风水树。大种风水树是老百姓的情节,以前各村各户房前屋后都有大树,是大人小孩夏天乘凉的好去处,也是防治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重要屏障,宣传大种风水树,老百姓容易接受。另一种是财富树。莆田市提出“户种百棵黄檀,留下百万家产”,且不论其口号提得确切不确切,但这是一种理念,就是种名贵树种的理念,今天种一棵名贵树种,20-30年一晃而过,留下的就是一笔可观的财富。所以我们要大力宣传种风水树、种财富树。在具体工作中,怎么抓?我们认为,结合非规划林地造林和“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突出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抓机制。充分运用利益机制,落实“谁造谁有”政策,对“四旁”等闲散地,可以采取承包、拍卖等方式,鼓励社会参与种植,不造无主林,并依法及时发放林权证书,让经营者吃下“定心丸”。二是抓政策鼓励。结合落实省厅《关于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的若干规定》,加大对种植风水树、财富树的政策扶持,在工作起步阶段,各级都要安排适当资金,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启动。三是抓宣传鼓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加大宣传种植风水树、财富树的好处,学会用算帐的办法和典型的事例鼓动群众,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四是抓种苗准备。种苗是基础,没有种苗,其他一切准备工作都会落空。种苗抓什么?省里就定三棵树:楠木、樟树、花梨木。为什么只定三棵?因为开始时各地也收集了20多种,抓多了,就等于没抓。这东西只有规模才能形成产业,泛泛而抓,没有规模,形不成产业,所以省里重点只抓“三棵树”,全省南北皆宜,老百姓能容易接受,黄小晶省长对此也十分赞赏。但各地在具体的工作中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抓。五是抓示范引路。各级党政和林业部门都要抓些示范,选择一些积极性比较高、具备条件的乡村先行开展试点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林业部门要带头种植,这不是与民争利,并发动自己的亲戚朋友一起参与,引导和推动这项工作。

(二)学南浔,扩市场。

南浔区隶属浙江省湖州市,总人口51.4万人,财政总收入9.7亿元,基本没有森林资源,主要两大优势:①区位优势。南浔区位于长三角腹地,距上海、苏州、杭州等大城市均只有100公里,交通便利,被誉为“江浙雄镇”。②人文优势。居民素有经商的传统,涌现了近代中国最大的丝商群体,目前南浔木材经销商遍布世界各地,在许多国家都设有办事处,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有木材的地方,就有南浔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没有森林的南浔充分依托这两大优势,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培育木材市场和加工中心,做

到“无中生有”。目前全区已拥有440家规模型实木地板生产加工企业,2005年销售实木地板6000多平方米,占全国总销量的60%,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实木地板生产基地,被誉为没有木材的“木业之都”、没有森林的“林产大县”。我们学南浔,学什么?主要有三条:一是学它“无为”的理念。产业发展、市场的发育,不是靠行政命令、政府安排就能做好的,关键是靠市场运作,南浔区产业发展上的“无为”,并不是说放任不管,而是遵循市场规律,因势利导,用市场的机制促进林业生产要素的集聚,做大做强林产业。二是学习它强烈的服务意识。经济规律是不可违的,南浔能够办起这个市场,首先得益于长三角这个大市场的需求,有巨大的人流物流,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市场面前就无所作为。南浔区委、区政府采取了政府扶持(投资4000多万元建了一个木地板城)、搭建科技平台(政府出面帮助企业与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举办木地板博览会扩大企业影响)等一系列措施,优化投资环境,引导和加快市场的形成。三是学习它的注重品牌的战略眼光。品牌是一个巨大的无形资产。为了树好“南浔地板”这个品牌,南浔市提出“诚实是打不倒的品牌,信用是用不完的资本”的口号,开展了“诚实立身、信誉兴业”活动,引导地板生产企业提高质量意识和品牌战略意识。目前,全区已有方圆、世友等7种产品被评为“国家级免检产品”,格尔森等4家企业跻身全国重点30家“实木地板双承诺”单位。

南浔木地板加工市场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无林地可以有大作为,无资源也照样可以办成大产业。从我省实际看,目前福建也有以下几个比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走一步,通过加大政策引导、加快招商引资、强化优质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等措施,进一步加快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①莆田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利用莆田秀屿港这个我国海运进口唯一的检疫除害处理区的便利,发挥莆田的区位和人文优势,加快推进莆田秀屿成为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建设,逐步建成全国重要的木材集散地与加工中心。②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充分发挥闽台两岸气候相近、林业互补性强的优势,加快推进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建设,加强与台湾在林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经营高优林业项目等领域合作,主动承接台湾林产业转移,逐步建成全国林业对台示范窗口。③闽北林产工贸园区。利用闽北森林资源丰富和林产加工业较为发达的优势,启动了闽北林产工贸园区建设项目,力争把它建成闽浙赣地区最大的林产品加工、贸易、展示、电子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④建瓯笋竹城。充分发挥闽北竹资源丰富、笋竹加工企业多的优势,加快建瓯笋竹城建设,促进闽北笋竹特色产业集群形成。

(三)学安吉,抓机制。

浙江省安吉县是“中国竹子之乡”,拥有林地面积197.9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00.5万亩,毛竹蓄积量1.45亿根,竹加工企业1600多家,年销耗竹材8000万株(其中本地年产商品毛竹2500万根,杂竹8.3万吨)。2005年,全县竹业总产值达53.6亿元(其中山上资源产值5.1亿元,山下加工48.5亿元),出口创汇8亿人民币,农民人均竹业收入4000元,占其总收入的80%以上,成为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安吉竹资源只有全国的1%,不及我省建瓯市,但竹产值都占了全国的20%,占我省的41%,是建瓯的3倍。安吉竹产业为什么能够做得这么大?有科技的原因、有投入的原因,但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机制问题,就是市场经济运作的机制问题。这里,重点介绍两件事:一是安吉的协会。按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机制,全县建立了各类民间林业协会组织38个,为维护经营者权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举一个竹制品协会维权打官司的例子: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安吉许多企业就在生产一种“镶边竹地毯”的产品,但因对知识产权重视不够,没有

申请专利,前两年被江苏一家企业申请了专利。据此,该企业要求安吉生产该产品的企业每年要支付近1亿元的专利费。为此,安吉竹制品协会出面打官司,花了200万元,历时一年多时间,终于使主管部门撤销了该专利,打赢了官司,挽回了企业的巨大损失。这个例子说明了协会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它能打官司,能起自律维权作用,有服务功能,能把产业做大做强。这些仅靠政府行为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市场行为来解决,这就是机制。二是安吉农家乐。农家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休闲旅游项目,许多地方(包括我省一些地方)也都有类似的形式,但没有形成规模,成不了产业,为什么浙江安吉能搞成?关键也是机制问题。什么机制?就是“大户+农户”的机制,即企业在大户投资开发,当地老百姓参与,两者结合,以人为本。每个乡镇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农家乐服务中心,对外负责联系旅行社,寻找客源,对内负责分配安排客源,协调各农家乐点之间的关系,实行统一接团,统一标准,统一价格,防止恶性竞争。目前全县已有农家乐400多家,接待床位4000多张,占旅游床位的平壁江山,2005年营业收入达3500万元,接待旅客35万人次,2006年预计还将增长20—30%。我们参观的大溪村农户每年收入高的达20多万元,少的也有5—6万元。这两件事都充分说明了市场机制在产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必须高度重视。

安吉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林业工作中要始终把机制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结合福建实际,当前重点要抓好三件事:一要大办协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加快引导建立生产、加工、销售、科技服务、护林等各类区域性、专业性的协会组织,并形成网络化、互通互联的服务构架。要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将行业规划、行业管理、名优产品的推介、龙头企业的推荐跟踪管理服务、行业标准制定等一些职能放手给协会,以便扩大协会影响力、增强凝聚力、树立权威性。二要大抓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各地以亲情、友情、资金为纽带,使分散的农户自主联合,成立家庭(或股份)林场、合作社等,实现经营规模,或以资金、技术为纽带,通过“企业+基地(或协会)+农户”、“订单林业”等方式创办原料林基地,逐步实现林纸、林板、林化一体化经营。要发挥国有林场、采育场技术、管理上的优势,以它们的经营区为中心,按市场化运作,与林农合作成立股份合作林场,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规模经营。三要发展“森林人家”休闲健康游。以森林公园为依托,以设区市所在地及周边区域为重点,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大户)投资、职工参与、农户联动”的原则,大力推进“森林人家”旅游建设,争取“十一”前在九个设区市都建成一个示范点,年底前至少建成“森林人家”300户以上。

第二篇:福建赴黑龙江、辽宁两省林业考察报告

福建赴黑龙江、辽宁两省林业考察报告

[关闭窗口]

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信息> 专题调研>[发布日期:2007-2-1 15:18:22] [被阅次数:666]

为了学习、借鉴外省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研讨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促进我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经厅党组同意,2006年7月19-27日,在柴喜堂组长、张福寿副厅长带领下,由八个设区市林业局领导和省厅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考察组对黑龙江、辽宁两省林业工作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生态建设,国有林场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探讨,收获很多,启发很大,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省林业的基本特点

㈠黑龙江省

1.全国重点国有林区。黑龙江省是全国重点国有林区之一。全省“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林业用地面积5.06亿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4%,有林地面积3.01亿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4%,约占全国有林地面积的12%,居全国第二位,是福建的3倍。活立木蓄积量15.5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1.4%,居全国第一位,是福建的3倍多。森林覆盖率43.6%,居全国第六位。黑龙江是典型的国有林区,国有林地4.72亿亩,占93.3%,集体林地仅有3390万亩,占6.7%。黑龙江省还是湿地大省,全省有天然湿地面积6510万亩,约占全国湿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居全国第二位。

2.林业管理三足鼎立。由于历史的沿革,黑龙江省林业管理机构有三家,即省林业厅、龙江森工集团(森工总局)、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大兴安岭林管局)。按照职责分工,省林业厅是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林业工作;省森工总局和大兴安岭森林工业管理部门分别负责本系统林业工作。按现行管理体制和管辖范围,省林业厅系统有13个市(地)林业局、68个县(市)林业局、360处国有林场、79处国有苗圃、883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及乡村集体林业和农垦、煤炭等10个有林行业,林业经营面积2.3亿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03亿亩,活立木总蓄积量4.29亿立方米,林业职工近10万人。龙江森工集团辖4个管理局、40个林业局、140个县团级以上林业企事业单位,林业经营面积1.51亿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22亿亩,森林总蓄积量6.38亿立方米,林业职工65.8万人。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辖10个林业局,林业经营面积1.25亿亩,其中有林地面积0.76亿亩,森林总蓄积量4.31亿立方米,林业职工22万人。

3.林业经济总体比较困难。表现在:林业经济总量不足,全省林业经营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而林业经济总量2005年才25.3亿元(系统内),仅占全省GDP的4.18%;可伐资源枯竭,小、中、大径材比例由1962年的2:3:5降为6:3:1,每公顷蓄积量由1962年的98.8立方米降到74.7立方米,森工总局和大兴安岭两大林区森林蓄积都出现了负增长;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成份比例大,集体和个私经济发展缓慢;林业企业负担沉重,森工企业的社会性费用支出吃掉了企业利润的90%,林区职工收入低,年均仅为7000-8000元。

㈡辽宁省

1.全国重点集体林区。全省林业用地面积9515.9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2.8%,有林地面积6962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3%,活立木蓄积量为1.8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1.84%。辽宁省是一个典型的集体林区,集体林面积8400万亩,占88%,国有林仅占12%。

2.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全省林业区域性明显,分为辽东、辽中、辽西三大块,辽东是重点林区,全省69.11%的森林面积和82.6%的森林蓄积集中分布在此,辽中是广阔的辽河平原,主要是平原林业,辽西是沙漠和荒滩,森林资源稀少。

3.公益林比重大。全省公益林面积4969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2%,其中集体所有占80%以上。可伐森林资源短缺,近成过熟林仅剩15%。

二、两省林业工作的主要亮点

㈠林业生态建设成绩斐然。面上,林业生态系统恢复加快。两省以退耕还林工程、三北 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为载体,强化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加大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力度,林业生态系统得到较快恢复,林业生态体系日趋完备,林业生态功能发挥明显。“十五”期间,黑龙江省共完成造林1967.7万亩,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75个百分点。线上,城乡、道路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成效显著。一路走过,都是绿海连天,森林和草地植被保护十分好,看不到“青山挂白”,也见不到占地建坟,车行进在路上,就如行进在绿海之中,给人一种很美的感受。黑龙江“三北”防护林区有26个县(市)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农防林带总长近20万公里,构成了近15个网格,全区现有7401万亩耕地,有6345万亩得到林网庇护,庇护率达90%。全区19062个村屯,有15250个初步绿化,2.84万公里县村道路,有2.70万公里实现了绿化。辽宁的大连市,城市以“两园一绿”(公园、游园、绿地)为载体,实行综合治理,全方位绿化;农村按照“美化型、绿化型、经济型”标准建设园林式村庄和绿化村250个,每个村植树10万株以上;道路按高标准绿化,全市宜林荒山全部得到绿化,主要道路、河流均已建成绿化带、护岸林带,1906公里海岸基干林带也全部建成。使大连城市真正成为公园、广场、游园和绿地交相辉映,山海相连,绿色环城的花园城市。农村的许多农民也过上了走出家门进花园的城里人生活。点上,湿地、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亮点纷呈。黑龙江省高度重视湿地建设,1998年省委、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的决定》,2003年8月1日省人大又颁布实施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开创了我国湿地立法之先河。全省已建立省级以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40处,总面积达4695万亩,扎龙、三江、洪河、兴凯湖四大湿地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此外,黑龙江省保护区建设力度也很大,总面积达8130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88%。辽宁丹东市现有自然保护区12处,保护区总面积466.8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0.87%。“十五”期间,还建成了省级以上森林公园7处,其中国家级2处,既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有力带动了丹东旅游业的发展。

㈡林地资源利用成效突出。黑龙江、辽宁两省林地资源丰富,但气候比较寒冷,林木生长较慢,这就为其林地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广阔空间。两省利用丰富林地资源,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林地经济,除了建成以落叶松、刺槐、红松等工业原料林栽培业和林产加工业外,还形成了人参、沙棘、细辛、五味子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业,以红松、板栗、山核桃等为主的果材林培育业,以林蛙、鹿、黑熊、野猪为主的野生动物养殖业,以珍稀名贵及乡土树种为主的林

木种苗花卉繁育业,以刺老芽、蕨菜等山野菜和以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为主的森林食品采育业,以森林公园、保护区、观光苗圃等生态观光的森林旅游业。如辽宁丹东市,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八大产业”:一是果材林培育业,面积达18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板栗生产基地,年出口6000吨,占全国对日出口的35%;二是工业原料林栽培业,落叶松、剌槐已发展到150万亩,红松林40万亩;三是中药材种植业,已有26万亩,拟再发展24万亩;四是种苗花卉繁育业,面积达5万亩;五是野生动物养殖业,全市封沟3000多条,林蛙商品量已达9000万只;六是林产加工业,以中密度板、集成材、高档家俱为主,年产值3.5亿元;七是森林食品采育业,接种食用菌8000万盘,香菇产量13万吨;八是森林旅游业,“十五”期间,投资6774万元建设森林景观,旅游收入显著增长。可以说,在黑龙江和辽宁两省,林地是主要财富,林木的利用仅仅是林地经济的一个部分。林农从林业中获得的收益,更多、更直接的是来自于林地。这与我省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㈢林权改革(国有林场改革)稳步推进。辽宁、黑龙江两省均高度重视林权改革,认为这是激活林业发展机制的突破口。辽宁省提出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用2至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改革的范围包括全省集体所有的林地、林木和宜林地(包括公益林)。只有特殊保护区的公益林和权属有争议暂时难解决的林地林木,暂不列入此项改革。其改革的主要内容为“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其主要做法借鉴了我省的成功经验,程序比较规范,步子比较扎实,工作比较到位。目前,全省各地都已启动了改革试点,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完成林改面积3100万亩,占应改面积的39.8%。从改革效果看,林农造林、护林、发展林地经济三个积极性高涨,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呈现领导满意,群众欢迎的好局面。黑龙江省是国有林区,其林权改革,主要是国有林的产权改革,其载体主要是国有林场。目前,伊春市作为改革试点,已在5个具有典型性的国有森工林业局的15个林场进行,试点规模在120万亩。这一区域的主要特点是:林农交错,浅山区相对分散,森林零星分布,易于分户经营。主要由企业职工家庭承包经营,逐步建立国有民营、统分结合的国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新机制。对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公益林和商品林,还是由国有森林资源管理机构依法加强经营管理。

三、启示和建议

黑龙江、辽宁两省作为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其林业发展的过程与我省既有相近之处,更有独特之处,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有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大的方面,主要有三点启示和建议。

㈠坚定信心,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开展林改,在全国已经没有疑义,大家都在学习福建,推进改革。我们的压力在于兄弟省是在借鉴福建经验基础上搞的改革,起点较高,程序较规范,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得更好。同时,下一步深化改革,兄弟省也在看福建,希望福建继续走前头,做榜样。因此,全国的林改形势容不得我们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各地应坚定改革信心,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一是以提高质量为目标,认真开展林改“回头看”。总的看,我们这次改革比较彻底,质量比较好,但也要清醒看到,前一阶段的改革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各地不可等闲视之,要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开展“回头看”,重点做好三件事:①进一步稳定落实家庭承包政策。稳定和落实家庭承包政策是深化改革的核心。因此,对剩下的90几个村未完成改革任务的,要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完成;对前阶段改革中未落实家庭承包的林地,要进一步落实家庭承包政策,确保林农比较平均获得林地;对产权只明晰到村民小组(自然村)的,要采取合适方式,明确经

营主体。②加强林权证发(换)工作。林权证是保护林农合法权益的法律凭证,是衡量改革是否真正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检验改革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要大力推广林权证现场拨交制度,通过发证,检验和完善前期改革,提高质量。要加大人力、物力支持,加快发(换)证进度,确保2008年1月1日全省实现依法持证经营;③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即要在深化林改中加大林权纠纷调处,运用利益调整机制,把减税让利的大部分实惠还给林农,缓解“买青山”大户与农民之间的矛盾,确保林区稳定。要探索按林地面积,按地类、按年支付林地使用费或与村集体股份合作造林的办法,缓和国有林业经营单位与当地林农争地的矛盾,实现双方共赢。二是以建立林业发展新机制为目标,大力推进林改配套改革。重点包括六个方面:①在经营方式上,重点要加快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②在金融支撑上,重点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林业小额贴息贷款;③在资源流转上,重点要培育和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市场;④在职能转变上,重点要建立以管理、执法、服务为主的林业管理新体制;⑤在资源保护上,重点要加强森林“三防”体系建设。⑥在采伐管理上,重点要探索商品林按面积控制采伐的制度。三是以强化生态建设为目标,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林保护机制创新。重点包括三个方面:①落实主体。即落实经营的主体,同时采取联户经营、专业承包、委托管理等形式,落实管护的主体,②维护权益。即要建立公共财政为主投入的补偿机制,建立直接受益单位合理分担补偿机制和江河下游政府对江河上游公益林所有者补偿的机制,从而使生态公益林的价值能够逐步体现,生态公益林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逐步得到保障;③科学利用。除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生态脆弱区外,允许经营管护主体利用林地资源和景观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增强生态林自我补偿能力。

㈡与时俱进,进一步更新林业发展理念。理念影响思路,思路决定行动。作为林业主管部门,要紧随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林业发展的理念。一要强化生态优先的林业发展理念。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是林业的两大任务。生态优先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也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前提和基础。总的看,我省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协调发展做得比较好,但是我们要清醒看到,生态优先在我省落实的还不够,在一些地方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在经济发展中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和落实生态优先的林业发展战略。因为: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看,通过20几年快速发展,我国特别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国家和省财政已具备相当的财力用于林业生态建设,加强生态建设时机已经比较成熟;从林业发展阶段看,生态优先是现代林业的主要标志之一,林业要从传统林业迈向现代林业,就必须加强生态建设;从广大人们的需求看,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比较丰富,从而萌发了更高的精神要求,人们对森林的需求也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原来的提供安全庇护、食物、木材和工业原料,上升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清新宜人的空气、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和谐自然的文化内涵以及多种方式的休闲游憩机会等。人们对林业生态、社会效益的需求与林业供给的不足,成为当前林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我们加大力气予以解决。从林业作用的发挥看,在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林业既要为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作贡献,更要为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绿化美化人居环境作贡献。从长远看,林业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所作为,主要还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因此,我们要高举生态大旗,正确处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是时代发展对林业新的主导需求。目前,我们重点要借鉴兄弟省的经验,加大国土绿化的工作力度,整治“青山挂白”,推进城乡道路绿化、美化,进一步优化全省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福建的形象,扩大福建林业的影响。二是协调推进区域林业发展。重点是推进山区林业和沿海林业协调发展,城市林业和乡村林业协调发展。目前,重点要强化三项工作:①大力发展城市林业,把森林引入城市,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和效益,提升城市品位,也提升林业在社会和公众中的地位;②大力开展乡村绿化,把园林引入乡村,加快园林式乡村发展,推进绿色通道建设,带动沿线城镇、乡村绿化美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林业的贡献;③加快平原林业发展。结合非规划林地种植珍贵、乡土树种项目,加快平原林业发展,使沿海林业上一个新的水平。三是高度重视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根据调查研究,当前世界产业发展的格局是一、二、三产业加快向三、二、一产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和就业已达近60-70%,远远高于第二及第一产业。这也是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因此,我们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借鉴黑龙江、辽宁省的成功经验,除了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做强做大木竹工业外,更重要的是要拓展思路,充分发挥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以休闲、游憩为主的森林旅游业,以满足广大人们新的消费需求,并在人们新的消费浪潮中发展壮大林业服务业,以分享新经济带来的丰硕成果。

㈢重新认识,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的作用。国有林场作为我省国有林业的代表,在全省林业发展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有着特殊的作用,对此我们一定要重新认识,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的作用。一要全面认识国有林场的作用。首先,国有林场是生态建设的中坚力量。全省大部分国有林场分布在“五江二溪”流域(闽江、晋江、汀江、赛江、九龙江和木兰溪、霍童溪)以及大型水库周围、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沿海风口、公路铁路两旁和城市周边。其中处于“五江二溪”流域的林场有近100处,管护面积约600万亩,占全省国有林场总面积的93%,对全省生态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国有林场是科技兴林的示范基地。全省国有林场林木良种基地达4.7万亩,良种基地树种有30多个,全省11处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全部集中在国有林场。国有林场人工用材林平均单位蓄积量7.3m3/亩,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2.5%。第三,国有林场是带领农民发展林业的龙头骨干。国有林场拥有人才、技术和管理的优势,通过“林场+农户”等方式联合周边农民办基地,采取林农出地、林场出资的办法合作造林,是林改后集体林规模经营的有效选择。与加工企业和大户相比,国有林场有能力、有条件,也应该成为带领农民发展林业的领头羊。二要支持林场发展壮大。一方面,加强法律支撑。积极提请政府制订出台《福建省国有林场管理办法》、《福建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国有林场的经营区范围、管理体制、管理职能、事业单位性质以及相应的财政预算管理办法,依法维护国有林场经营区稳定,保证林场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政策扶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继续向林场倾斜,支持林场依法做强做大,成为福建资源培育的龙头企业。三要继续深化林场改革。要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分类改革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将国有林场总体纳入生态公益型林场,实行公益事业单位管理。同时,在林场内部对森林进行分类,实行相应的经营管理办法。要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在原来定岗定员的基础上,重新定编,推进林场事业单位全员聘用的试点工作。四要分享林场发展的成果。当前,国资委拟报国务院批准,于今年开始试点对国有工业企业经营利润实行分红制度。黑龙江省林业厅每年从属下两大林场分成经营利润1000万元。省林业厅受省国资委委托,作为全省国有林场资产所有者,可以借鉴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经营利润分配的改革精神和黑龙江省做法,探索国有林场经营利润新的分配制度,省林业厅可从全省国有林场利润中收缴一定比例资金,作为所有者投资收益。

第三篇:赴江苏、浙江两省计划生育考察报告

5月16日至23日,史主任带领市计生委中层以上干部和县市计生局长30余人,到江苏省海安县、锡山市,浙江省德清县进行参观考察,文秘部落情况如下:

一、三县市的基本情况

三县市均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属大城市近郊地带,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好、育龄妇女的婚育观念新,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海安县已连续7年人口负增长。该县自1995年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已被国家计生委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他们的主要做法:一是积极维护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凡法律法规规定群众应该享受的奖励、免费政策,都定期如数兑现,凡能让育龄群众参与的,积极让群众知晓、了解、参与。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公开透明、群众议事、干群融洽上下一体,真正体现了以民为本。二是积极围绕育龄群众的需求搞好服务。每年根据群众需求,打印服务承诺手册发给群众,并年年聘请医院的有关专家给育龄群众讲解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方面的知识,同时,设24小时值班电话,围绕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提供多方面的优质服务。

锡山市“九五”期间就是江苏省计划生育的模范单位。2000年,被评为全国“三为主”先进县市,有很好的工作基础,人口已经负增长。他们的工作可概括为:更新服务观念、完善服务阵地、拓宽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主要做法:一是市委、市政府把计划生育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争取到了一个有利于计划生育的良好社会环境,每年,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计划生育工作。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发了20多个计划生育方面的文件,每年还召开两次计划生育三级干部大会,真正形成了领导重视、社会共管、投入到位的良好氛围。二是注重队伍建设。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每年都要进行方方面面的培训考试,建立了一支适应新时期优质服务的精干队伍。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电台、电视台、报纸都设立了计划生育固定专题栏目。每年印发几十万元的宣传材料,对计划生育的宣传是全方位、多角度、无缝覆盖。四是加强协会建设,推动村民自治。对计划生育的难点对象,如有钱的老板、流入人口等采取综合部门、综合措施、综合攻关的办法解决。计生部门依“法”没法管的,就靠村(居)委会来管理。对这些难点问题组织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攻关合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五是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在完善服务阵地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生殖道感染、出生缺陷干预、关注男性生殖健康三大服务工程,群众非常满意,得到了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同志的充分肯定。

浙江省德清县也是全国计划生育的老先进典型,他们在优质服务方面的主要做法是,围绕育龄群众不同年龄、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的需求,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把育龄群众的满意、拥护和高兴,当成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优质服务考核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投入和社会各部门的尽职尽责情况看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二是通过多方面了解育龄群众的满意率,看计生部门的责任心强不强和工作的效果如何。他们把优质服务概括为简单的三句话,即相信群众、服务群众、满意群众。

二、三县市的基本经验和体会

思路明确。什么是计划生育的优质服务、优质服务的本质是什么、怎么搞好优质服务,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措施,都非常明确。优质服务的本质就是围绕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的需求开展工作,以服务对象为上帝,在服务中体现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过去是管理群众,现在是服务群众,过去群众是被管理的对象,现在群众是被服务的对象。

服务到位。围绕育龄群众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的需求,展开全方位、多层面、实质性的服务。围绕群众的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围绕群众民主参与的需求,阳光操作,组织他们参事议事。围绕生殖健康需求,查体、随访、有求必应上门服务。服务站室环境优雅,工作人员文明用语、微笑服务。这种对育龄群众的服务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虚假的,是把真诚的服务做到家,做到位。

工作落实。工作抓的死、抓的实,不干不说,说了就干,干就干好,是他们的一大特点。海安县的乡镇计生办人员每月在群众中了解情况,不能少于5天,了解问题到户,服务群众到家,他们的工作不是走马观花,玩花架子,墙上论高低,纸上论输赢,而是实实在在的为民解困,为众排忧。他们检查工作主要听育龄群众的反映,用群众的满意率来衡量工作的好坏。群众心中有杆秤,用老百姓这颗定盘星,来称一称优质服务虚与实、轻和重。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管理与服务是对立的统一,服务是更高层次的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对育龄妇女的服务实现管理的目的。三县市的性别比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他们共同的措施就是每月跟踪随访服务,这样即服务了群众又达到了管理的目的。对重点户,如未做绝育手术的双女户等容易出现违法生育的人群,每年单独登记造册,安排专人定期上门服务,从而减少了违法生育。

三、改进措施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就是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如何借鉴外地经验,与实际相结合,做好优质服务这篇大文章,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统一一个思想,即优质服务就是要转变工作方式方法,贫富都能搞优质服务的思想。我们参观学习的一般都是经济基储工作基础比较好的县市,但这不意味着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不能搞优质服务。我们过去对老百姓是居高临下,有时冷、横、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要温馨服务,为育龄妇女办些力所能及的实在事,这就是优质服务。因此要认识到,优质服务不能唯条件论,优质服务穷也能搞,富也能搞,先进能高,后进也能搞,基础好能搞,基础差也能搞。

其次,要转变一个观念。优质服务的核心就是服务,要淡化管理的思想,树立服务的观念,要用服务取代管理。要换位思考,把老百姓真正当成我们心中的上帝,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多为群众想事,多为群众办事,围绕育龄群众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只要思想观念转变了优质服务的办法也就有了。

再次,要做到领导、措施、投入三个到位。优质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计生部门完全能够做得到的,如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对优质服务的评估考核,是对政府计划生育行为的考查,也并非是单纯的考核业务部门,因此这项工程离不开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优质服务是计划生育的一项改革,既有思想观念转变的问题,又要有实实在在的具体内容,没有一套具体的、规范的、切合实际的操作程序是办不好的,而要开展好优质服务,必需解决一些投入问题,各项政策的落实,服务条件的完善,这都是优质服务必备的。

第四篇:“赴江苏浙江两省计划生育考察报告”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5月16日至23日,史主任带领市计生委中层以上干部和县市计生局长30余人,到江苏省海安县、锡山市,浙江省德清县进行参观考察,文秘部落情况如下:

二、三县市的基本经验和体会思路明确。什么是计划生育的优质服务、优质服务的本质是什么、怎么搞好优质服务,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措施,都非常明确。优质服务的本质就是围绕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的需求开展工作,以服务对象为上帝,在服务中体现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过去是管理群众,现在是服务群众,过去群众是被管理的对象,现在群众是被服务的对象。服务到位。围绕育龄群众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的需求,展开全方位、多层面、实质性的服务。围绕群众的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围绕群众民主参与的需求,阳光操作,组织他们参事议事。围绕生殖健康需求,查体、随访、有求必应上门服务。服务站室环境优雅,工作人员文明用语、微笑服务。这种对育龄群众的服务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虚假的,是把真诚的服务做到家,做到位。工作落实。工作抓的死、抓的实,不干不说,说了就干,干就干好,是他们的一大特点。海安县的乡镇计生办人员每月在群众中了解情况,不能少于5天,了解问题到户,服务群众到家,他们的工作不是走马观花,玩花架子,墙上论高低,纸上论输赢,而是实实在在的为民解困,为众排忧。他们检查工作主要听育龄群众的反映,用群众的满意率来衡量工作的好坏。群众心中有杆秤,用老百姓这颗定盘星,来称一称优质服务虚与实、轻和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管理与服务是对立的统一,服务是更高层次的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对育龄妇女的服务实现管理的目的。三县市的性别比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他们共同的措施就是每月跟踪随访服务,这样即服务了群众又达到了管理的目的。对重点户,如未做绝育手术的双女户等容易出现违法生育的人群,每年单独登记造册,安排专人定期上门服务,从而减少了违法生育。

三、改进措施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就是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如何借鉴外地经验,与实际相结合,做好优质服务这篇大文章,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统一一个思想,即优质服务就是要转变工作方式方法,贫富都能搞优质服务的思想。我们参观学习的一般都是经济基础、工作基础比较好的县市,但这不意味着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不能搞优质服务。我们过去对老百姓是居高临下,有时冷、横、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要温馨服务,为育龄妇女办些力所能及的实在事,这就是优质服务。因此要认识到,优质服务不能唯条件论,优质服务穷也能搞,富也能搞,先进能高,后进也能搞,基础好能搞,基础差也能搞。其次,要转变一个观念。优质服务的核心就是服务,要淡化管理的思想,树立服务的观念,要用服务取代管理。要换位思考,把老百姓真正当成我们心中的上帝,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多为群众想事,多为群众办事,围绕育龄群众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只要思想观念转变了优质服务的办法也就有了。再次,要做到领导、措施、投入三个到位。优质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计生部门完全能够做得到的,如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对优质服务的评估考核,是对政府计划生育行为的考查,也并非是单纯的考核业务部门,因此这项工程离不开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优质服务是计划生育的一项改革,既有思想观念转变的问题,又要有实实在在的具体内容,没有一套具体的、规范的、切合实际的操作程序是办不好的,而要开展好优质服务,必需解决一些投入问题,各项政策的落实,服务条件的完善,这都是优质服务必备的。

第五篇:福建赴云南、海南两省林业考察报告

福建赴云南、海南两省林业考察报告

[关闭窗口]

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信息> 专题调研>[发布日期:2007-2-1 15:22:41] [被阅次数:750]

为了学习借鉴兄弟省在生态公益林建设、林业综合执法和珍贵树种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根据厅党组的安排,2006年5月19—26日,吕月良和兰思仁两位副厅长率各设区市林业局领导及厅有关处室局负责同志一行18人,赴云南、海南两省学习考察。考察组通过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两省林业建设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并从中受到很大启发,收获匪浅。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云南、海南两省林业的特点与亮点

㈠主要特点

1.云南。云南省国土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4450万人,2005年全省财政收入766.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2.6亿元。云南林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物种资源多。云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药材的宝库”、“香料博物馆”、“天然大花园”、“菌类大世界”之美誉。二是林业用地面积大。全省林业用地3.6371亿亩,占全国林业用地面积的9.6%,居全国第三位,有林地2.2523亿亩,占全国有林地面积的8.1%,居全国第四位。三是森林覆盖率高。“十五”以来,全省森林覆盖率每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达49.91%,居全国第7位。四是活立木蓄积量大。全省活立木蓄积量达15.4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蓄积量的14.2%,居全国第三位。五是林业发展基础好。云南是我国四大林区之一,也是林业大省,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基础扎实,林业机构和队伍比较健全,2005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250亿元。

2.海南。海南省国土陆域面积3.54万平方公里,人口826万人,2005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84.7亿元。全省森林面积2851万亩,森林覆盖率55.5%,森林蓄积量1.3亿立方米,产木材约60万立方米,天然橡胶30万吨,2005年林业产业总产值168亿元。海南林业总量不大,但有特点,有亮点,突出表现在四个“最”:一是有全国最独特的热带天然林990万亩,其中原始森林200多万亩;二是有全国面积最大的700多万亩橡胶林、70多万亩椰林、60多万亩槟榔、60多万亩芒果;三是有全国种类最多的沿海防护林35万多亩、青皮木7.4万亩;四是有全国最丰富的热带野生动植物资源,植物4600多种,占全球有1%,动物570多种。

㈡主要亮点。

通过考察,我们感到云南、海南两省林业发展势头很好,许多工作都很有特色,亮点很多。结合我们考察的重点和方向,概括起来,两省林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力度很大。云南省地处长江、珠江等六大水系的上游或源头,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担负着我国及东南亚的重要生态屏障;海南是个以旅游业为主的省份,海南的生态、资源、环境,是其经济社会最大的资本和依托。基于这些特殊的地理区位和省情特点,两省对林业的生态建设与保护相当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态保护意识强。考察中我们感到,云南、海南两省无论是各级党政领导,还是广大民众,对生态保护的意识都很强,把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来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了保护生态、保护资源的良好氛围;二是资源保护措施硬。海南省是全国第一个提出并实施“生态省”建设的省份,2001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两次出台了加快林业发展,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决定,把林业作为战略性的工作来抓;云南省认真落实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目标责任制,并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中,均由省政府与各市、县签订责任状,严格落实奖惩。三是工程项目投入多。围绕国家林业区域发展布局,云南省提出并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每年争取国家林业生态建设资金达10多亿元;海南省虽然“体量”较小,但通过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三边”防护林工程、自然保护区工程、“百万亩”椰林工程等,每年争取到国家林业投资3亿多元。四是造林绿化成效大。云南省“十五”期间人工造林面积每年均保持在5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海南省“十五”期间完成人工造林334万亩,超过1997年以前10年造林的总和,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

2.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走在前头。云南省是林业综合执法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从2003年开始,云南省首先在富源县(采取重新组建执法大队)、香格里拉县(以现有林政执法队伍为主)、景洪市(以森林公安为主),分别进行三种不同类型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试点。目前试点工作已扩大到22个县(市),其中,采取重新组建模式的单位16个,以森林公安为主组建模式的试点单位2个,以资源林政执法为主组建模式的试点单位4个,从三年的试点情况看,实行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有利于理顺执法体制,精简执法队伍,提高办案效率,树立执法权威,防止了以往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相互推萎扯皮现象的发生。可以说,实行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是大势所趋,也是今后依法治林的重要方向。从云南的经验看,此三种模式的综合执法各有特点和利弊,相比较而言,我们认为,采取重新组建执法队伍的模式最成功的模式,主要优点:一是管理体制顺畅。新组建的林业综合执法机构属于林业主管部门的内设职能机构,隶属关系明确,工作协调。二是业务素质较高。新组建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可以根据执法工作的需要,择优选拔不同执法类别的、有经验的、不同年龄层次的执法人员,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三是符合综合行政执法的方向。新组建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专门从事行政处罚工作,不参与行政管理,实现行政审批职能和行政执法职能分离,从制度上保证执法的公正、廉洁。四是有利于林业主管部门在下一步的政府机构改革中保机构、保职能。它唯一的难处,就是争取新机构和编制的难度较大,但我们想只要很好地整合现有执法人员,适当增加些编制还是有可能的。

3.生态公益林保护卓有成效。云南省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1.858亿亩,占林地面积的50.2%,海南省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1308万亩,占林地面积的50%。总的看,两省生态公益林比重较大,但生态林保护与林农生产的矛盾还没有象我省目前这样突出,其原因有多方面的,除了尚未进行林改,林农的产权意识不强,商品林和生态林经营收益的反差不大的原因外,我们认为,主要还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做法和措施:一是充分尊重民意。在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时,既要根据生态区位,也要尊重老百姓的意见,尽量做到二者的统一,对老百姓不愿划入生态公益林的(特别是人工林、自留山等),原则上不予划入,以免留下隐患;二是明确管护责任。对林农个人所有或经营的公益林,由经营者直接管护或自愿联合管护;对村集体所有的公益林,由乡镇建立统一的护林制度,成立护林联防组织,确定护林监管员,公开竞聘专职护林员进行管护;三是开展林下利用。云南是“菌类大世界”、“药材的宝库”,林下菌菇类和中药材非常丰富,在公益林区,允许林权所有者通过采集菌菇、种植中药材等,开发林下资源,增加林农收益,缓解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低的矛盾。同时,两省借助旅游产业发达的优势,积极开发森林景观资源,开展森林旅游,形成了热带雨林游、海上森林游(红树林)、野生动植物游、珍稀特有物种游等特色旅游产业,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增加了林农就业的渠道(如卖工艺品、旅游区劳务收入等)。

4.资源培育注重科技。两省在资源培育上十分重视科技的运用,特别是对乡土树种的开发推广,并以此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业发展路子。具体讲:一是注重种苗的研究开发。海南省林业资源体量不大,但很有特色,他们立足于优良乡土树种的研发,选育出了降香黄檀、柚木、黄胆木、黄桐等一批具有开发前景的热带优良树种,建成了海南热带森林博物园等高科技含量的种苗生产基地,其中有亚洲最大的桉树良种良苗工厂化生产基地。云南省在种苗研究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选育出了云南松、思茅松、蓝桉、西南桦、北美红杉、山核桃等一批速生优质新品种(品系)和优良种源。这些对两省林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二是注重科研成果和技术的推广运用。海南省把林业科研机构选育出的热带优良树种与其栽培模式、营造林技术组装配套在一起,及时加以推广,目前已建立花梨、柚木、香樟等热带珍贵树种示范基地近2万亩,有力带动了林农种植的积极性。云南省近五年来组织推广林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147项,营造推广示范林132.45万亩,辐射带动造林365.4万亩,大大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5.产业发展势头很好。总的看,云南、海南两省按照国家林业发展布局,根据其区位特点,走的是一条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总量都不大(2005年云南省林业产业总产值250亿元,海南省林业产业总产值168亿元),但近几年来,两省林产业受到了高度重视,发展势头很好,呈现出新的亮点:一是林企一体化稳步推进。两省林浆纸一体化建设都经历了一段走走停停的曲折路程,但这个方向一直没有改变过,特别是去年以来,两省的省委、省政府都把它作为一项重大决策,加大力度,加快推进。以海南省为例,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由省领导任组长的浆纸林建设领导小组,制订出台了《加快发展浆纸林的若干意见》,采取十大政策推动浆纸林建设,主要有:浆纸林(桉树、相思、木麻黄)育林基金(含维简费)征收标准从20%调减为5%,农民个人房前屋后非林地种植的浆纸林,全部免征育林基金;简化采伐审批环节,取消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审核两个环节;凡属浆纸林,无论种植者需要何时采伐、采伐多少,只要申请材料齐备的,各级林业部门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按其需要办理采伐证;对种植面积在10000亩以上的,实行采伐限额和采伐计划单列,采伐年龄由林木经营者自行决定;在“四旁”等非规划林地造林的,不当作林业用地管理,保留原有土地性质不变,经营者恢复原来土地用途无需林业主管部门办理用途变更手续;采取公司+农户、“订单林业”等多种模式营造浆纸林;营造的珍贵树树、乡土树种均参照浆纸林意见管理。受政策的激励,2005年全省营造浆纸林达65万亩,比以往全省每年人工造林面积总和还多。二是大力发展非木利用产业。云南省提出在现有基础上,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建设以麻疯树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800万亩,森林药材、野生花卉等非木材产业基地203万亩,并大力发展野生动物驯养殖业,积极开发生态旅游、森林保健、森林保险、科学考察等特色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建成后这些新兴产业产值将占其林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三是加快森工企业改革。云南省抓住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的机遇,大力推进国有森工企业改革,将13个省属国有重点森工企业全部移交所在市、县管理,通过开展多种经营和开办第三产业,妥善安置5.79万森工企业富余职工,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既减轻了林业的包袱,又壮大了林业系统自身的实力。

二、几点启示

云南、海南两省林业各有特色和优势,既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也有一些教训要引

以为戒,我们从中获得了诸多有益的启示,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必须坚定不移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了破解林业发展难题,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文件,并召开了工作会议进行全面推动,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林改的正确性。就我省当前来说,明晰产权任务的完成,仅仅是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林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作大量艰苦的探索和努力,用黄厅长的话是林业改革到了一个新的“拐点”,搞得好,林业发展会上一个新的层次;搞不好,可能就会走向反面。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对深化改革紧迫感、责任感的认识,按照省委、省政府《意见》要求和林改工作会议部署,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二)必须加快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行综合行政执法是今后林业执法的一个重要方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解放了林业生产力,也对整个林业行政管理体制,特别是林业行政执法体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加快推进。在学习借鉴云南等省林业综合行政执法经验的基础,省委、省政府《意见》明确提出“成立省、市、县三级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要求,在具体的贯彻落实中,我们要注意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分两类加快成立,具体讲:在山区,依托林业检查站组建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在沿海,重新整合林业部门内部现有执法力量组建(因为林业检查站人员少、力量薄弱)。人员要加强培训,并经过严格考试合格后上岗,确保执法队伍素质。这样做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①争取编制困难较小。重新组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最大的问题就是争取编制的困难,而以检查站为依托组建相对容易,因为全省林业检查系统现有1274个事业编制可供使用,不足部分可申请增编,数量不多,容易与编办等协调。②主体基本在县级。现有林业检查站编制的主体基本都在县(市、区),省、市两级只有少量的管理人员编制,这与将来组建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要求是一致的,即执法的主体主要在县级,省、市两级主要承担监督和管理的职能。③执法成本最低。全省现有1200多林业检查站执法人员,长期在一线从事林业行政执法具体工作,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业务比较熟悉,以此为主体进行短期培训和择优录用后即可直接上岗。同时林业检查站现有的站房、车辆等基础设施可一并划拨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减少执法成本。④能够上路巡检。目前林业检查站是林业执法队伍中唯一一支能够上路巡查的队伍,这对保证将来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上路行使检查权、维护森林资源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条件。⑤有利于检查站队伍的稳定。随着路网的变化和流通的加快,检查站如何行使职能、发挥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开展林业综合行政执法,为今后林业检查站的发展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出路,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有利于检查站机构和队伍的稳定。而且,这样也不会削弱森林公安和林政管理等部门的力量,森林公安以处理刑事案件为主,林政等部门也可由以前的具体执法向监督执法转变,有利于实现“执法与监督两个相对分开”。

(三)必须进一步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与补偿机制。林改后,经营商品林的效益和积极性明显提高,生态公益林保护的压力日益凸显。如何创新机制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和补偿机制,已成为深化改革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无法绕过的一个“坎”。在学习云南、辽宁等省经验基础上,省委、省政府《意见》明确提出了“落实主体、维护权益、强化保护、科学利用”的改革思路。在具体的落实中,要注意加快建立好以下四个机制:一是建立主体明晰、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机制。学习借鉴商品林林改的原则、经验、做法,针对林农对山林的依赖程度,分别采取联户管护、专业承包管护、委托管护等形式,进一步落实管护主体,把生态公益林管护的责任、限制性经营的权力、补偿与林下利用等的收益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机制。二是建立严格保护,科学经营的利用机制。一方面是限制性的木质利用。

根据“分级管理、分类施策”的思路,将全省生态公益林分严格保护、重点保护、一般保护三类进行管理,并因地制宜在林缘空地种植红豆杉、香樟等珍贵树种,建立台帐,发放权益证书,确保其权益。另一方面是非木质利用。积极探索花果叶的开发,开展林下种植中药材、食用菌和林下养殖等多种经营,鼓励林农以森林资源入股参与水电、旅游开发,增加林农收入,提高自我补偿能力。三是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重点要落实省委、省政府《意见》中关于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五个途径,特别是在江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补偿、旅游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资金的补偿、水资源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补偿、以森林资源入股方式参与新建水电站和旅游区的开发方面,要加大协调,争取突破,建立起多渠道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四是建立分工明确的监督管理机制。学习借鉴森林防火片区联防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乡镇林业工作站、村“两委”、协会组织、护林队伍的作用,分工负责,明确责任,加强对管护主体的监管,确保管护真正到位和责任落实。我们相信,如果把生态公益林这篇文章做好了,它将不再是一个包袱,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珍贵树种基地建设。海南省经验证明,发展珍贵树种是一项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既能有效提高森林质量,又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厚的财富,是今后营林业发展的一个重点,但由于珍贵树种特别是以材用为主要目的的珍贵树种具有生长周期长、占用资源多、培育难度和风险较大的特点,因此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一要注重乡土树种的开发。引进降香黄檀等珍贵树种是丰富我省造林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林农增收、农村绿化美化和探索高效林业发展路子具有重要意义,应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对待,但由于其引种的成功性尚需较长时间的实践来检验,因此,我们更应加大力度挖掘我省乡土珍贵树种的开发,我省分布的珍贵乡土树种很多,材性优良,如花梨木(红豆树)、马褂木、楠木、红豆杉、香椿、乳源木莲、光皮桦、福建柏、樟树、檫树等,这些树种经营措施得当,生长还是不错的,生态效果和观赏价值也很好,在今后的造林特别是非林地造林中应加以推广。二要注意因地制宜地推广。每个树种特别是珍贵树种,都有其相应的生境特点和栽培模式与技术要求,我们必须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加以推广,并辅之与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确保收益。三要注意典型示范的带动。由于珍贵树种回报的周期长,当代人享用不到,要想让老百姓接受,除了大力宣传外,关键还要靠典型示范的带动,通过发动能人、大户、企业,特别是林业部门干部职工带头种植,用事实说话,才能更好地带动千家万户参与珍稀树种基地建设。四要注意优惠政策的扶持。发展珍贵树种基地,是一项长远的战略性工作,建议出台具体的优惠政策加以扶持,主要包括:制定并公布政府扶持名录、种苗和造林的补助、采伐管理政策等,从机制上调动广大农民造珍贵树种的积极性。五要注意加工利用的研究。任何一个造林树种,没有加工的带动,资源培育肯定不会有动力,甚至挫伤造林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及早注意加工利用的研究,依靠企业的需求和市场的拉动,才能使珍稀树种培育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五)必须进一步强化科技的支撑作用。海南、云南特色林业发展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科技的支撑。就我省来说,林改后林业生产关系得到有效调整,林业生产力的发展关键靠科技,特别是在目前老百姓对林业科技空前渴望和迫切的情况下,更应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一要实施种苗攻关,进一步强化科技的基础支撑能力。种苗是森林资源培育的基础,关系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林木种苗科技攻关,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选育出适合我省实际的各类培育目标的主栽树种品种,切实解决林改后老百姓“种什么树”的问题。二要实施入户工程,进一步强化科技的推广服务能力。完善和推广“96355”林业服务热线,为林农提供方便、快捷、准确、全面的服务;实行科技人员挂钩包点制度(如挂一个村组、企业、协会或农户),把挂钩包点工作成效与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考核

结合起来;实施农村林业技术员培训计划,大力扶持林业科技示范户,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林业技术能人和大户;创新林业科技下乡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促使科技下乡活动经常化、形式多样化、制度规范化。三要实行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强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以“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为载体,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校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林业生产加工实用技术的研发和热点难点的攻关,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林业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院校为依托的林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

(六)必须努力推动林业产业升级。象云南、海南等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的省份,对产业发展都如此重视,作为福建这样水热条件优越、又属国家林业发展“南用”区域的地方,更应该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就目前来看,我省林产业发展很热,势头很好,但一些地方盲目引资,高消耗、低附加值的中小企业偏多,甚至无序竞争,给我省森林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福建林业产业要想在全国继续走前列,关键在升级、希望在升级、潜力在升级。为此,我们联合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等部门专门制定并下发了《福建林业产业发展导则》,进一步明确鼓励什么、限制什么,科学指导各地林业产业发展,避免盲目引资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一是要优化产业结构。重点要突出精深加工、附加值高、终端产品的家俱业、纸业、生物制药、竹子和杉木开发、林产品流通市场、森林旅游、花卉、野生动植物驯养等产业开发,严格控制锯材等粗级加工产品和以阔叶树为原料的人造板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福建林产业升级换代。三是要促进产业集聚。以三明海峡两岸林业合作试验区、闽北林产加工贸易区、建瓯笋竹城和莆田秀屿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加工区等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逐步形成家俱与竹木制品加工集群、人造板集群、造纸集群、笋产业集群和林产化工产业集群。四是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科企、银企、政企、农企平台对接,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优化发展环境。

下载福建赴江苏、浙江两省林业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赴江苏、浙江两省林业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赴浙江考察报告

    隆阳区招商局赴浙江考察学习报告‘考察组 (2011年10月25日)为全面深入开展“桥头堡建设,隆阳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开阔思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

    赴浙江考察报告

    隆阳区招商局赴浙江考察学习报告‘考察组 (2011年10月25日) 为全面深入开展“桥头堡建设,隆阳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开阔思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

    赴江苏、浙江农村商业银行学习考察报告[范文大全]

    赴江苏、浙江农村商业银行学习考察报告作者:欧阳挺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737 更新时间:2011-7-22赴江苏、浙江农村商业银行学习考察报告 郴州办事处副主任欧阳挺当前,郴州市农......

    赴福建考察报告(精选5篇)

    赴福建考察报告 201X年11月18日至24日,根据市委组织部和党校的教学安排,作为第十三届县处级培训班的学员赴福建省厦门、泉州、龙岩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考察时间虽......

    赴广东、福建考察报告

    赴广东、福建考察报告 按照省政府统一安排,第四考察组于11月9日至14日,赴广东、福建两省学习调研。期间,实地考察了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前海自贸区、福建自贸试验区,及广州风信......

    关于赴某地林业考察报告(最终定稿)

    按照**市林业局通知要求,5月21日至5月23日,**市林业局局长**带队,各县、区林业局局长及**市林业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赴**、**、**、**进行考察学习,对先进地区的现代林业生态建......

    安徽江苏浙江考察报告(范文模版)

    2011年专业考察报告 专业班级姓名 2011年4月日,我们艺术设计专业的江南考察之旅开始了。在刘院长和边老师等人的带领下,我们为期半个月的考察走访了南京、黄山、景德镇、杭州......

    赴浙江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和了解浙江发展的经验,更新观念,转换脑筋,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两站”建设的机遇,实现昭通跨越式发展。20xx年10月11日至20xx年10月19日,由市委王书记、市政府曹副市长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