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赴某地林业考察报告
按照**市林业局通知要求,5月21日至5月23日,**市林业局局长**带队,各县、区林业局局长及**市林业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赴**、**、**、**进行考察学习,对先进地区的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等、建设经验考察学习。此次赴外地考察,真切的感受到当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所展现的特色亮点,更深刻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生态就是守住未来,也更加坚定了我县以发展现代林业为抓手,本着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环境与产业和谐共存的理念,朝着建成人民满意的生态**总目标不断前行的决心。此次考察行程收获颇多,现将有关考察体会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一)**市
**市以“六化”建设统筹协调推进为主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全市掀起了以高铁绿化、高速绿化提升、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等重点国土绿化高潮,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栽植,全市去冬今春共完成绿化面积31.74万亩,占省定年度造林目标任务的312.7%。除了在廊道绿化、高速高铁绿化方面加大力量外,作为拥有山区的城市,**市以矿山修复为重点,着力打造山区绿化,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造林1.3万亩,并且持续开展乡村绿化、农田林网、庭院绿化、城市环境绿化等多点绿化工程。
(二)**市
**市是我省造林绿化工作先进市,重点突出在特色绿化县城打造、黄河大堤绿化改造、示范区大运河绿色廊道等优质绿化工程,在全省取得了骄人的绿化成果。
其中温县南滨黄河,北临沁水,是**市的南大门,古时因境内有温泉而得名,是太极拳的发源地,近年来温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中国十大休闲旅游县和省级卫生县城、园林城市、林业生态县。目前全县林地总面积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22%,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6.18平方米。在以“建设规范化、岗位职责公开化、管理制度高效化、基础资料精细化、服务群众常态化、工作业绩一流化”六化建设中,温县今年共完成造林10050亩,占省定任务3900亩的257.7%,其中完成廊道绿化5500亩,农田林网1600亩,森林乡村500亩,其他造林2450亩。
(三)**市
**市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重要沿线城市。全市林地面积达146万亩,四旁绿化**0万亩,城市绿化面积7.9万亩,市域林木覆盖率28.34%,城市绿化覆盖率39.13%。当前**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市域森林体系和布局,建成植物多样、布局合理、景观优美的城乡绿地系统。**市积极实施以乡村绿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其中壮大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市**市绿化工作的一个特点,发展优质桃、早熟苹果、精品葡萄、软籽石榴等特色林果20万亩,花卉苗木3.4万亩。
(四)**市
**市被誉为“华商之都,殷商之源”。连续举办了十六届国际华商文化节,**物产丰富,林业资源、林产品充足,林业产业发达。目前全市活立木蓄积量达到了210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30.57%以上,先后被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2016年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市重点推进森林乡村建设,提出“五年增绿城市农村,十年建成森林**”的提速增效目标,每年建设118个森林乡村,2019年全市建成国家级森林乡村29个,位居全省首位。**坚持“龙头带动”,做大做强林产品加工业,2019年全市新增人造板加工产能20万方,产量140万方,内销85万方,出口55万方,实现了产销连续六年“双增”目标,已建成河南省最大的人造板产销基地,民权县黄河故道湿地公园亦是**林业绿化工程中的一个亮点。
二、基本做法
(一)推进国土绿化提速提效
从以上四市发展绿化工作来看,高标准、严要求、精细化、高效益、亮点化是绿化发展遵循的原则,加快生态廊道和农田林网建设依然是绿化基本工作,坚持点、片、带、网结合发展,形成高铁、普铁、高速、公路、河流水系绿化结合,形成高质量精品绿化工作发展。
(二)重点打造沿黄生态廊道建设
去年9月,总书记视察河南时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市着力打造沿黄生态廊道绿化建设,**市打造黄河大堤绿化改造工程,**市打造沿黄生态廊道绿化共作,**市重点升级黄河故道湿地公园建设,对野生鸟类、动植物进行保护。
(三)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升级
以上四市在经济林、苗木花卉产业发展上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优先发展特色经济林、苗木,形成规模化产业园发展,**市在林果产业形成特色,兴建一批。苹果、桃、葡萄、软籽石榴等特色林果,苗木花卉产业也发展3.4万亩,**市在葡萄饮品方面形成产业集群,发展了梁园区经济林等产业集群,我们知道许昌市鄢陵花木产业在全国赫赫有名,被誉为“中国花木之乡”,花木产业成为鄢陵名片。
(四)推进森林乡村、湿地保护、森林康养工程建设
**市在森林乡村建设方面卓有成效,去年建设国家级森林乡村29个,乡村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部分,乡村的发展情况决定着县域的各个产业方面的发展,进而影响全市生态、经济的发展,建设森林乡村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权黄河故道湿地公园建设是**市湿地保护的典型工程,也是全省湿地保护的楷模,湿地犹如地球之肺,在生态调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未来森林城市建设有机组成部分,湿地保护责任重大;
森林康养基地是生态湿地保护的一个附属部分,对接森林旅游,既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又是市民休闲度假、吸收森林养分的绝佳去处。
三、几点体会和建议
今春以来,我县认真落实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春季造林工作,森林**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全县累计完成新造林面积**万亩,栽植苗木1**万余株,占市定目标任务的147%。其中廊道绿化完成0.695万亩、森林乡村绿化0.323万亩、经济林基地0.34万亩、农田林网建设0.338万亩、城区绿化0.064万亩,创建森林乡村**个。接下来将任务重点放在湿地公园建设和林下经济建设上来,提高标准,打造精品。虽然,今年我县在造林绿化方面超额完成任务,但是相对于兄弟县市在绿化发展、产业升级上仍有不小的差距,具体我谈以下几点体会和建议:
(一)态度决定一切,加快转变“重造林,轻管护”的错误观念。通过对以上兄弟四市林业发展的考察和调研,我体会到造林绿化是一项责任意义重大,需要像孩子一般对绿化苗木倾尽精力和心血,所谓态度决定一切,要抛弃之前“重造林,轻管护”的思想,造林工作要提早谋划、提早着手,造林成活了不一定就形成好的景观,如果后期的管护跟不上,苗木照样会死,之前付出的精力也会付诸东流,浇水要浇透、多遍浇水,后期修建要跟上,土壤盐碱化重要改良局部土壤,增施有机肥,提前谋划预防病虫害防治等,造林不仅在冬春季发力,更要利用好夏秋雨季,一年四季都不能松懈。
(二)敢于创新为发展破解难题。我县积极谋划林业产业扶贫工程,结合县扶贫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和兴建配套设施等措施积极带贫,这些尝试也使我市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从2018年以来,我县先后通过申请扶贫、财政资金,土地流转等政策方面支持,鼓励企业、大户在按照农户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流转土地、林地经营权,扩大经营规模,培植林业龙头企业,鼓励林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与农户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带贫绩效考核,稳固我县脱贫攻坚成果。未来,我们更要增强统筹全县森林资源优势,更好地调动社会、市场资源,将林业发展放在城市发展的战略布局中。
(三)加快林业产业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通过学习,以上地市都有自己的产业发展,比如**在经济林上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在木业产业方面形成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一体化发展,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是未来林业产业发展的方向,整合我县发展优势,集中发展特色经济林、中药材一定要敢于谋划、敢于花钱、不可急功、大力宣传,把**市木业园区(**乡)打造成一流的林业产业园区,形成**名片。
(四)推进特色经济林建设提升生态形象。一是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转型升级。对支撑我县特色经济林产业基础的老果品基地逐步进行转型和升级改造,淘汰落后品种,转变传统落后的经营方式,广泛开展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节水节能、水肥一体化等绿色、生态发展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引导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建成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化企业。大力发展经济林、林药、林菌、森林康养和景观利用,以提高村集体收入、稳固脱贫成效,扶持贫困村、贫困户科学发展林果产业。三是积极打造经济林产品品牌。引导我县优势特色经济林产品积极实施特色经济林品牌发展战略,鼓励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地理标志产品”“森林食品”“森林生态产品”等认证,打造各类品牌,申请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深入挖掘颜村铺乡葡萄,陆集、**乡苹果,高码头镇樱桃等特色经济林品种,通过注册商标、打造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品牌引领带动,推进产品由低端向中高端生产转变。四是加快特色经济林建设,助力美丽镇村,提升生态形象。发展特色经济林,引进专业人才队伍,扩大资源规模,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培养一批现代特色经济林示范基地。
(五)创新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现代林业产业发展需要规模化经营,相比其他产业投资大,但是短期见效困难,因此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一是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推行政府政策引导的“公司+合作社+农户”、“地租+分红+劳务收入”等模式,鼓励林农自愿租赁、以土地等形式入股流转林业建设用地,加速实现林业种植基地连片集中发展、规模化经营。二是扩展融资渠道。由政府牵头扶持组建现代林业投资公司,积极争取“ppp”等项目支持,完善风险补偿金和风险评估机制。现在在农业领域已经开始施行种粮等相关保险业务,我们也可探索在林业领域加以实施,消除林农的后顾之忧。三是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做大做强绿色富民产业,不断扩大林产品有效供给。
(六)“造林就是造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建设精品工程提质增效。水系联通、湿地保护、森林康氧、森林旅游,依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关座谈精神,大力建设黄河流域精品绿化工程,要根据“造林就是造景”的总体原则,开拓思想,积极创新,同舟共济,为建设森林**、森林城市而积极努力。
第二篇:福建赴江苏、浙江两省林业考察报告
福建赴江苏、浙江两省林业考察报告
[关闭窗口]
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信息> 专题调研>[发布日期:2007-2-1 15:20:49] [被阅次数:668]
为了借鉴江苏、浙江省林业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在产业建设、平原绿化和市场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现代林业建设,2006年8月30日至9月5日,省厅黄建兴厅长和黄家铭副厅长率领九个设区市林业局局长和厅有关处室局站主要负责同志一行26人前往江苏、浙江考察。考察组实地参观了两省8个市、县(区)的23个现场考察点,与两省林业厅(局)以及有关市、县政府、林业(园林)主管部门、林业企业召开了9场座谈会,并与南京林业大学签订了科技项目成果开发合作协议,收获很大,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的主要收获
总的看,这次学习考察,时间安排十分紧凑,内容丰富,一路上所见所闻对大家触动很深,启发很大。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收获:
一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省林业基础比较扎实,森林覆盖率、产业发展等许多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我们林权制度改革名声在外,来参观的人很多,听到的赞扬话也很多,许多同志都不同程度存在飘飘然,自以为是,骄傲自满,忧患意识不够。但出来一看,大吓一跳,甚至在某些方面大大落后,感到压力很大。浙江省森林资源不算多,全省有林地面积876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仅1.94亿立方米,只有我省的39%,但林业产业总产值2006年预计突破1200亿元,比我省要高出100多亿元。江苏省原来是个典型的缺林少绿的平原省份,有林地面积仅1472万亩,但“十五”以来,发展很快,每年新造林面积均保持在150~180万亩之间,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每年以一个百分点速度增加,特别是在产业上,“一棵杨树撑起了一个产业”,2006年实现林业总产值716亿元,居全国第5位,以占全国0.7%的林地(2134万亩),实现了占全国7%的林业产值,是名符其实的“小林业大产业”。看到这一点,让大家知不足而奋发,这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
二是看到了理念机制的重要性。福建林业这几年立足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激活了林业,取得一定成绩。但出来走走,更让我们看到了理念机制的重要性,看到了这方面与江浙存在的差距。江苏和浙江都是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社会对林业的多功能需求更加明显,市场机制发育也比较完善,因而他们在林业发展的定位上、市场运作的操作上都体现了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比如,浙江省的“农家乐”,全省命名公布了82个省级林业观光园区(农家乐),年森林旅游达1500多万人次,经营收入90多亿元,为什么有这样的理念?因为它看到了社会的需求,就是城市居民生活条件达到一定程度后,渴望回归自然,到乡村休闲度假的巨大市场;张家港的绿化,每年投入8~10亿元大手笔搞绿化,为什么肯投这么大资金?因为党委、政府的领导认为,钢材、发电全国都有,不可能是名片,但绿就是“名片”,就是“品牌”,因此不惜巨资打造“绿色张家港“这个品牌。这都是理念上的问题。同样在机制上,江苏提出“不栽无主林,不种姓公树”,产权明晰、权责利明确,这就是机制;浙江抓合作组织建设、抓专业市场建设也是机制。所以我们认为,只
要大家认识到这一点,福建林业就有希望,今后只要大家一门心思抓理念、抓观念更新,抓体制机制的改革,福建林业就一定能上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
三是看到了人生路不平。这次学习参观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吴奕同志不小心摔断了骨头,坐轮椅回来,让我们深切感到“人有旦夕之祸”,还好问题不大,小灾化大吉,过了这一关,今后就会平安无事。但其中也说明了一个道路,就是人生是坑坑洼洼,不可能一生都很平坦,搞林业改革也一样,坎坎坷坷,只要我们瞻前顾后一些,小心翼翼一些,人生和事业一定会平安顺利。
四是看到了接待上的差距。这几年,外省来我省参观学习的人较多,有些部门、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厌烦情绪,有的敷衍了事,消极对待,必须认真克服。这次考察,他们高度重视,所到之处受到了热情周到的接待和周密细致的安排,我这里讲不是要花大钱摆阔气,也不是要什么都包了,而是指热情服务、周到服务方面,“一个简单的欢迎条幅(牌)”、“一本详细的服务指南”、“一份专门的介绍材料”等等,接待工作细微之处,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主人的细心和用心。所以,我希望厅机关各部门和各地林业部门都要认真对待外省来参观的兄弟单位,热情接待,周到服务,这也体现了我省林业部门的形象和素质。
二、考察的三点启示
应该说,这次江浙之行考察的收获和启发是方方面面的,两省在林业改革与发展中有许多亮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这里,我着重介绍感触最深的三个方面:
㈠学宿迁,大种树。
宿迁是苏北的一个地级市,地域不大(8555平方公里)、人口不多(526万人),属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十五”以来,宿迁市致力于“杨树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每年植树以3000万株速度推进,全市活立木蓄积达1000万立方米,年采伐木材100万立方米,年生产板材300万立方米,销售80多亿元,覆盖率虽然才23.5%,但因为是平原地区,所到之处满目青翠,所有的庄台都变成了林区,所有的荒地都变成了林地,所有的河道都变成了林带,所有的窑场都变成了“林场”,基本做到应栽尽栽,初步形成了“路在林中,林在田中,人在景中”的格局,被誉为华东的“一块净土”、江苏的“两湖清水”和黄淮河地区的“最大氧吧”。学习宿迁,学什么?一是学习它改天换地的精神。以前的宿迁也是一个黄河古道上风起沙落的地方,缺林少绿,生态环境很差,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发动全社会把树一棵一棵栽种起来(不象我们有大自然的恩赐,可以封山育林),很不容易,改变了宿迁的生态环境,改变了宿迁人的面貌,改变了宿迁的形象,形成了今天的“生态宿迁”、“绿色宿迁”。二是学习它利益驱动的原则,江苏省林业局夏局长跟我们讲,如果说宿迁林业崛起,政府引导起了重要作用的话,他认为利益驱动起了更大的作用。老百姓没有积极性,在效益不高的情况下,九头牛都拉不动,但当他们看到有利可图时,想控制都控制不住。宿迁林业的利益驱动在哪里?①明晰产权。早在2000年,江苏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苏政发〔2000〕39号),允许通过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鼓励全社会参与造林绿化,进一步明晰了林权,落实了政策。如今的宿迁,造林已不造无主林,除机关部门参与的示范林外,基本都是有主的林子,而且连路边的“树坑”都可以拿来拍卖,高的一个树坑能拍卖100多元钱(杨村一个轮伐期8年左右),产权十分明晰,利益自然也就十分直接。②产业拉动。宿迁有种杨树,也有种水杉等树种,但为什么水杉种
不起来,而单单杨树能种起来?关键还是杨树产业的拉动。目前全市杨树木材加工企业2384家,对原材料需求很大,每年消耗杨树原来近400万立方米,木材价格持续走高,现在大一点的木材能卖1000多元/立方米,中小径材也能卖700-800元/立方米,你说老百姓怎么会没积极性。三是学习它政府推动。相比其它地方而言,宿迁杨树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很重要一条:党政强力推动。市委、市政府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万人规模的大会,从市四套班子到村(居)两委负责人全部参加。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在造林绿化期间逢会必讲绿化,下乡必查栽树,检查必到田头,并制定了“拉网式检查”、“诫勉谈话”等一系列检查评比制度。市纪委等部门还专门对植树造林实绩情况进行检查,作为实绩评定重要依据。据他们介绍,农村工作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放在杨树生产上。我们学习宿迁,就是学习他们林业部门的运作操作,主动向领导宣传鼓动,让领导重视支持,把部门的想法上升为党委政府的想法,我们的工作就比较主动,也更好推动。这一点,在我们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已得到很好的验证。
学习宿迁的这三种精神,是学习它内在的机制、规律和经验,而不是我们也去种杨树。结合福建实际,种什么树?我们认为,在抓好山上一般造林的同时,在理念上要突出种“两种树”:一种是风水树。大种风水树是老百姓的情节,以前各村各户房前屋后都有大树,是大人小孩夏天乘凉的好去处,也是防治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重要屏障,宣传大种风水树,老百姓容易接受。另一种是财富树。莆田市提出“户种百棵黄檀,留下百万家产”,且不论其口号提得确切不确切,但这是一种理念,就是种名贵树种的理念,今天种一棵名贵树种,20-30年一晃而过,留下的就是一笔可观的财富。所以我们要大力宣传种风水树、种财富树。在具体工作中,怎么抓?我们认为,结合非规划林地造林和“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突出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抓机制。充分运用利益机制,落实“谁造谁有”政策,对“四旁”等闲散地,可以采取承包、拍卖等方式,鼓励社会参与种植,不造无主林,并依法及时发放林权证书,让经营者吃下“定心丸”。二是抓政策鼓励。结合落实省厅《关于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的若干规定》,加大对种植风水树、财富树的政策扶持,在工作起步阶段,各级都要安排适当资金,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启动。三是抓宣传鼓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加大宣传种植风水树、财富树的好处,学会用算帐的办法和典型的事例鼓动群众,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四是抓种苗准备。种苗是基础,没有种苗,其他一切准备工作都会落空。种苗抓什么?省里就定三棵树:楠木、樟树、花梨木。为什么只定三棵?因为开始时各地也收集了20多种,抓多了,就等于没抓。这东西只有规模才能形成产业,泛泛而抓,没有规模,形不成产业,所以省里重点只抓“三棵树”,全省南北皆宜,老百姓能容易接受,黄小晶省长对此也十分赞赏。但各地在具体的工作中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抓。五是抓示范引路。各级党政和林业部门都要抓些示范,选择一些积极性比较高、具备条件的乡村先行开展试点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林业部门要带头种植,这不是与民争利,并发动自己的亲戚朋友一起参与,引导和推动这项工作。
(二)学南浔,扩市场。
南浔区隶属浙江省湖州市,总人口51.4万人,财政总收入9.7亿元,基本没有森林资源,主要两大优势:①区位优势。南浔区位于长三角腹地,距上海、苏州、杭州等大城市均只有100公里,交通便利,被誉为“江浙雄镇”。②人文优势。居民素有经商的传统,涌现了近代中国最大的丝商群体,目前南浔木材经销商遍布世界各地,在许多国家都设有办事处,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有木材的地方,就有南浔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没有森林的南浔充分依托这两大优势,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培育木材市场和加工中心,做
到“无中生有”。目前全区已拥有440家规模型实木地板生产加工企业,2005年销售实木地板6000多平方米,占全国总销量的60%,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实木地板生产基地,被誉为没有木材的“木业之都”、没有森林的“林产大县”。我们学南浔,学什么?主要有三条:一是学它“无为”的理念。产业发展、市场的发育,不是靠行政命令、政府安排就能做好的,关键是靠市场运作,南浔区产业发展上的“无为”,并不是说放任不管,而是遵循市场规律,因势利导,用市场的机制促进林业生产要素的集聚,做大做强林产业。二是学习它强烈的服务意识。经济规律是不可违的,南浔能够办起这个市场,首先得益于长三角这个大市场的需求,有巨大的人流物流,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市场面前就无所作为。南浔区委、区政府采取了政府扶持(投资4000多万元建了一个木地板城)、搭建科技平台(政府出面帮助企业与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举办木地板博览会扩大企业影响)等一系列措施,优化投资环境,引导和加快市场的形成。三是学习它的注重品牌的战略眼光。品牌是一个巨大的无形资产。为了树好“南浔地板”这个品牌,南浔市提出“诚实是打不倒的品牌,信用是用不完的资本”的口号,开展了“诚实立身、信誉兴业”活动,引导地板生产企业提高质量意识和品牌战略意识。目前,全区已有方圆、世友等7种产品被评为“国家级免检产品”,格尔森等4家企业跻身全国重点30家“实木地板双承诺”单位。
南浔木地板加工市场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无林地可以有大作为,无资源也照样可以办成大产业。从我省实际看,目前福建也有以下几个比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走一步,通过加大政策引导、加快招商引资、强化优质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等措施,进一步加快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①莆田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利用莆田秀屿港这个我国海运进口唯一的检疫除害处理区的便利,发挥莆田的区位和人文优势,加快推进莆田秀屿成为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建设,逐步建成全国重要的木材集散地与加工中心。②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充分发挥闽台两岸气候相近、林业互补性强的优势,加快推进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建设,加强与台湾在林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经营高优林业项目等领域合作,主动承接台湾林产业转移,逐步建成全国林业对台示范窗口。③闽北林产工贸园区。利用闽北森林资源丰富和林产加工业较为发达的优势,启动了闽北林产工贸园区建设项目,力争把它建成闽浙赣地区最大的林产品加工、贸易、展示、电子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④建瓯笋竹城。充分发挥闽北竹资源丰富、笋竹加工企业多的优势,加快建瓯笋竹城建设,促进闽北笋竹特色产业集群形成。
(三)学安吉,抓机制。
浙江省安吉县是“中国竹子之乡”,拥有林地面积197.9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00.5万亩,毛竹蓄积量1.45亿根,竹加工企业1600多家,年销耗竹材8000万株(其中本地年产商品毛竹2500万根,杂竹8.3万吨)。2005年,全县竹业总产值达53.6亿元(其中山上资源产值5.1亿元,山下加工48.5亿元),出口创汇8亿人民币,农民人均竹业收入4000元,占其总收入的80%以上,成为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安吉竹资源只有全国的1%,不及我省建瓯市,但竹产值都占了全国的20%,占我省的41%,是建瓯的3倍。安吉竹产业为什么能够做得这么大?有科技的原因、有投入的原因,但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机制问题,就是市场经济运作的机制问题。这里,重点介绍两件事:一是安吉的协会。按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机制,全县建立了各类民间林业协会组织38个,为维护经营者权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举一个竹制品协会维权打官司的例子: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安吉许多企业就在生产一种“镶边竹地毯”的产品,但因对知识产权重视不够,没有
申请专利,前两年被江苏一家企业申请了专利。据此,该企业要求安吉生产该产品的企业每年要支付近1亿元的专利费。为此,安吉竹制品协会出面打官司,花了200万元,历时一年多时间,终于使主管部门撤销了该专利,打赢了官司,挽回了企业的巨大损失。这个例子说明了协会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它能打官司,能起自律维权作用,有服务功能,能把产业做大做强。这些仅靠政府行为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市场行为来解决,这就是机制。二是安吉农家乐。农家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休闲旅游项目,许多地方(包括我省一些地方)也都有类似的形式,但没有形成规模,成不了产业,为什么浙江安吉能搞成?关键也是机制问题。什么机制?就是“大户+农户”的机制,即企业在大户投资开发,当地老百姓参与,两者结合,以人为本。每个乡镇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农家乐服务中心,对外负责联系旅行社,寻找客源,对内负责分配安排客源,协调各农家乐点之间的关系,实行统一接团,统一标准,统一价格,防止恶性竞争。目前全县已有农家乐400多家,接待床位4000多张,占旅游床位的平壁江山,2005年营业收入达3500万元,接待旅客35万人次,2006年预计还将增长20—30%。我们参观的大溪村农户每年收入高的达20多万元,少的也有5—6万元。这两件事都充分说明了市场机制在产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必须高度重视。
安吉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林业工作中要始终把机制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结合福建实际,当前重点要抓好三件事:一要大办协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加快引导建立生产、加工、销售、科技服务、护林等各类区域性、专业性的协会组织,并形成网络化、互通互联的服务构架。要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将行业规划、行业管理、名优产品的推介、龙头企业的推荐跟踪管理服务、行业标准制定等一些职能放手给协会,以便扩大协会影响力、增强凝聚力、树立权威性。二要大抓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各地以亲情、友情、资金为纽带,使分散的农户自主联合,成立家庭(或股份)林场、合作社等,实现经营规模,或以资金、技术为纽带,通过“企业+基地(或协会)+农户”、“订单林业”等方式创办原料林基地,逐步实现林纸、林板、林化一体化经营。要发挥国有林场、采育场技术、管理上的优势,以它们的经营区为中心,按市场化运作,与林农合作成立股份合作林场,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规模经营。三要发展“森林人家”休闲健康游。以森林公园为依托,以设区市所在地及周边区域为重点,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大户)投资、职工参与、农户联动”的原则,大力推进“森林人家”旅游建设,争取“十一”前在九个设区市都建成一个示范点,年底前至少建成“森林人家”300户以上。
第三篇:福建赴黑龙江、辽宁两省林业考察报告
福建赴黑龙江、辽宁两省林业考察报告
[关闭窗口]
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信息> 专题调研>[发布日期:2007-2-1 15:18:22] [被阅次数:666]
为了学习、借鉴外省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研讨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促进我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经厅党组同意,2006年7月19-27日,在柴喜堂组长、张福寿副厅长带领下,由八个设区市林业局领导和省厅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考察组对黑龙江、辽宁两省林业工作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生态建设,国有林场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探讨,收获很多,启发很大,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省林业的基本特点
㈠黑龙江省
1.全国重点国有林区。黑龙江省是全国重点国有林区之一。全省“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林业用地面积5.06亿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4%,有林地面积3.01亿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4%,约占全国有林地面积的12%,居全国第二位,是福建的3倍。活立木蓄积量15.5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1.4%,居全国第一位,是福建的3倍多。森林覆盖率43.6%,居全国第六位。黑龙江是典型的国有林区,国有林地4.72亿亩,占93.3%,集体林地仅有3390万亩,占6.7%。黑龙江省还是湿地大省,全省有天然湿地面积6510万亩,约占全国湿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居全国第二位。
2.林业管理三足鼎立。由于历史的沿革,黑龙江省林业管理机构有三家,即省林业厅、龙江森工集团(森工总局)、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大兴安岭林管局)。按照职责分工,省林业厅是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林业工作;省森工总局和大兴安岭森林工业管理部门分别负责本系统林业工作。按现行管理体制和管辖范围,省林业厅系统有13个市(地)林业局、68个县(市)林业局、360处国有林场、79处国有苗圃、883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及乡村集体林业和农垦、煤炭等10个有林行业,林业经营面积2.3亿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03亿亩,活立木总蓄积量4.29亿立方米,林业职工近10万人。龙江森工集团辖4个管理局、40个林业局、140个县团级以上林业企事业单位,林业经营面积1.51亿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22亿亩,森林总蓄积量6.38亿立方米,林业职工65.8万人。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辖10个林业局,林业经营面积1.25亿亩,其中有林地面积0.76亿亩,森林总蓄积量4.31亿立方米,林业职工22万人。
3.林业经济总体比较困难。表现在:林业经济总量不足,全省林业经营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而林业经济总量2005年才25.3亿元(系统内),仅占全省GDP的4.18%;可伐资源枯竭,小、中、大径材比例由1962年的2:3:5降为6:3:1,每公顷蓄积量由1962年的98.8立方米降到74.7立方米,森工总局和大兴安岭两大林区森林蓄积都出现了负增长;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成份比例大,集体和个私经济发展缓慢;林业企业负担沉重,森工企业的社会性费用支出吃掉了企业利润的90%,林区职工收入低,年均仅为7000-8000元。
㈡辽宁省
1.全国重点集体林区。全省林业用地面积9515.9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2.8%,有林地面积6962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3%,活立木蓄积量为1.8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1.84%。辽宁省是一个典型的集体林区,集体林面积8400万亩,占88%,国有林仅占12%。
2.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全省林业区域性明显,分为辽东、辽中、辽西三大块,辽东是重点林区,全省69.11%的森林面积和82.6%的森林蓄积集中分布在此,辽中是广阔的辽河平原,主要是平原林业,辽西是沙漠和荒滩,森林资源稀少。
3.公益林比重大。全省公益林面积4969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2%,其中集体所有占80%以上。可伐森林资源短缺,近成过熟林仅剩15%。
二、两省林业工作的主要亮点
㈠林业生态建设成绩斐然。面上,林业生态系统恢复加快。两省以退耕还林工程、三北 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为载体,强化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加大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力度,林业生态系统得到较快恢复,林业生态体系日趋完备,林业生态功能发挥明显。“十五”期间,黑龙江省共完成造林1967.7万亩,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75个百分点。线上,城乡、道路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成效显著。一路走过,都是绿海连天,森林和草地植被保护十分好,看不到“青山挂白”,也见不到占地建坟,车行进在路上,就如行进在绿海之中,给人一种很美的感受。黑龙江“三北”防护林区有26个县(市)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农防林带总长近20万公里,构成了近15个网格,全区现有7401万亩耕地,有6345万亩得到林网庇护,庇护率达90%。全区19062个村屯,有15250个初步绿化,2.84万公里县村道路,有2.70万公里实现了绿化。辽宁的大连市,城市以“两园一绿”(公园、游园、绿地)为载体,实行综合治理,全方位绿化;农村按照“美化型、绿化型、经济型”标准建设园林式村庄和绿化村250个,每个村植树10万株以上;道路按高标准绿化,全市宜林荒山全部得到绿化,主要道路、河流均已建成绿化带、护岸林带,1906公里海岸基干林带也全部建成。使大连城市真正成为公园、广场、游园和绿地交相辉映,山海相连,绿色环城的花园城市。农村的许多农民也过上了走出家门进花园的城里人生活。点上,湿地、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亮点纷呈。黑龙江省高度重视湿地建设,1998年省委、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的决定》,2003年8月1日省人大又颁布实施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开创了我国湿地立法之先河。全省已建立省级以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40处,总面积达4695万亩,扎龙、三江、洪河、兴凯湖四大湿地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此外,黑龙江省保护区建设力度也很大,总面积达8130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88%。辽宁丹东市现有自然保护区12处,保护区总面积466.8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0.87%。“十五”期间,还建成了省级以上森林公园7处,其中国家级2处,既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有力带动了丹东旅游业的发展。
㈡林地资源利用成效突出。黑龙江、辽宁两省林地资源丰富,但气候比较寒冷,林木生长较慢,这就为其林地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广阔空间。两省利用丰富林地资源,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林地经济,除了建成以落叶松、刺槐、红松等工业原料林栽培业和林产加工业外,还形成了人参、沙棘、细辛、五味子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业,以红松、板栗、山核桃等为主的果材林培育业,以林蛙、鹿、黑熊、野猪为主的野生动物养殖业,以珍稀名贵及乡土树种为主的林
木种苗花卉繁育业,以刺老芽、蕨菜等山野菜和以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为主的森林食品采育业,以森林公园、保护区、观光苗圃等生态观光的森林旅游业。如辽宁丹东市,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八大产业”:一是果材林培育业,面积达18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板栗生产基地,年出口6000吨,占全国对日出口的35%;二是工业原料林栽培业,落叶松、剌槐已发展到150万亩,红松林40万亩;三是中药材种植业,已有26万亩,拟再发展24万亩;四是种苗花卉繁育业,面积达5万亩;五是野生动物养殖业,全市封沟3000多条,林蛙商品量已达9000万只;六是林产加工业,以中密度板、集成材、高档家俱为主,年产值3.5亿元;七是森林食品采育业,接种食用菌8000万盘,香菇产量13万吨;八是森林旅游业,“十五”期间,投资6774万元建设森林景观,旅游收入显著增长。可以说,在黑龙江和辽宁两省,林地是主要财富,林木的利用仅仅是林地经济的一个部分。林农从林业中获得的收益,更多、更直接的是来自于林地。这与我省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㈢林权改革(国有林场改革)稳步推进。辽宁、黑龙江两省均高度重视林权改革,认为这是激活林业发展机制的突破口。辽宁省提出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用2至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改革的范围包括全省集体所有的林地、林木和宜林地(包括公益林)。只有特殊保护区的公益林和权属有争议暂时难解决的林地林木,暂不列入此项改革。其改革的主要内容为“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其主要做法借鉴了我省的成功经验,程序比较规范,步子比较扎实,工作比较到位。目前,全省各地都已启动了改革试点,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完成林改面积3100万亩,占应改面积的39.8%。从改革效果看,林农造林、护林、发展林地经济三个积极性高涨,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呈现领导满意,群众欢迎的好局面。黑龙江省是国有林区,其林权改革,主要是国有林的产权改革,其载体主要是国有林场。目前,伊春市作为改革试点,已在5个具有典型性的国有森工林业局的15个林场进行,试点规模在120万亩。这一区域的主要特点是:林农交错,浅山区相对分散,森林零星分布,易于分户经营。主要由企业职工家庭承包经营,逐步建立国有民营、统分结合的国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新机制。对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公益林和商品林,还是由国有森林资源管理机构依法加强经营管理。
三、启示和建议
黑龙江、辽宁两省作为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其林业发展的过程与我省既有相近之处,更有独特之处,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有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大的方面,主要有三点启示和建议。
㈠坚定信心,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开展林改,在全国已经没有疑义,大家都在学习福建,推进改革。我们的压力在于兄弟省是在借鉴福建经验基础上搞的改革,起点较高,程序较规范,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得更好。同时,下一步深化改革,兄弟省也在看福建,希望福建继续走前头,做榜样。因此,全国的林改形势容不得我们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各地应坚定改革信心,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一是以提高质量为目标,认真开展林改“回头看”。总的看,我们这次改革比较彻底,质量比较好,但也要清醒看到,前一阶段的改革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各地不可等闲视之,要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开展“回头看”,重点做好三件事:①进一步稳定落实家庭承包政策。稳定和落实家庭承包政策是深化改革的核心。因此,对剩下的90几个村未完成改革任务的,要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完成;对前阶段改革中未落实家庭承包的林地,要进一步落实家庭承包政策,确保林农比较平均获得林地;对产权只明晰到村民小组(自然村)的,要采取合适方式,明确经
营主体。②加强林权证发(换)工作。林权证是保护林农合法权益的法律凭证,是衡量改革是否真正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检验改革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要大力推广林权证现场拨交制度,通过发证,检验和完善前期改革,提高质量。要加大人力、物力支持,加快发(换)证进度,确保2008年1月1日全省实现依法持证经营;③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即要在深化林改中加大林权纠纷调处,运用利益调整机制,把减税让利的大部分实惠还给林农,缓解“买青山”大户与农民之间的矛盾,确保林区稳定。要探索按林地面积,按地类、按年支付林地使用费或与村集体股份合作造林的办法,缓和国有林业经营单位与当地林农争地的矛盾,实现双方共赢。二是以建立林业发展新机制为目标,大力推进林改配套改革。重点包括六个方面:①在经营方式上,重点要加快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②在金融支撑上,重点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林业小额贴息贷款;③在资源流转上,重点要培育和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市场;④在职能转变上,重点要建立以管理、执法、服务为主的林业管理新体制;⑤在资源保护上,重点要加强森林“三防”体系建设。⑥在采伐管理上,重点要探索商品林按面积控制采伐的制度。三是以强化生态建设为目标,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林保护机制创新。重点包括三个方面:①落实主体。即落实经营的主体,同时采取联户经营、专业承包、委托管理等形式,落实管护的主体,②维护权益。即要建立公共财政为主投入的补偿机制,建立直接受益单位合理分担补偿机制和江河下游政府对江河上游公益林所有者补偿的机制,从而使生态公益林的价值能够逐步体现,生态公益林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逐步得到保障;③科学利用。除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生态脆弱区外,允许经营管护主体利用林地资源和景观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增强生态林自我补偿能力。
㈡与时俱进,进一步更新林业发展理念。理念影响思路,思路决定行动。作为林业主管部门,要紧随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林业发展的理念。一要强化生态优先的林业发展理念。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是林业的两大任务。生态优先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也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前提和基础。总的看,我省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协调发展做得比较好,但是我们要清醒看到,生态优先在我省落实的还不够,在一些地方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在经济发展中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和落实生态优先的林业发展战略。因为: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看,通过20几年快速发展,我国特别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国家和省财政已具备相当的财力用于林业生态建设,加强生态建设时机已经比较成熟;从林业发展阶段看,生态优先是现代林业的主要标志之一,林业要从传统林业迈向现代林业,就必须加强生态建设;从广大人们的需求看,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比较丰富,从而萌发了更高的精神要求,人们对森林的需求也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原来的提供安全庇护、食物、木材和工业原料,上升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清新宜人的空气、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和谐自然的文化内涵以及多种方式的休闲游憩机会等。人们对林业生态、社会效益的需求与林业供给的不足,成为当前林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我们加大力气予以解决。从林业作用的发挥看,在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林业既要为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作贡献,更要为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绿化美化人居环境作贡献。从长远看,林业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所作为,主要还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因此,我们要高举生态大旗,正确处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是时代发展对林业新的主导需求。目前,我们重点要借鉴兄弟省的经验,加大国土绿化的工作力度,整治“青山挂白”,推进城乡道路绿化、美化,进一步优化全省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福建的形象,扩大福建林业的影响。二是协调推进区域林业发展。重点是推进山区林业和沿海林业协调发展,城市林业和乡村林业协调发展。目前,重点要强化三项工作:①大力发展城市林业,把森林引入城市,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和效益,提升城市品位,也提升林业在社会和公众中的地位;②大力开展乡村绿化,把园林引入乡村,加快园林式乡村发展,推进绿色通道建设,带动沿线城镇、乡村绿化美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林业的贡献;③加快平原林业发展。结合非规划林地种植珍贵、乡土树种项目,加快平原林业发展,使沿海林业上一个新的水平。三是高度重视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根据调查研究,当前世界产业发展的格局是一、二、三产业加快向三、二、一产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和就业已达近60-70%,远远高于第二及第一产业。这也是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因此,我们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借鉴黑龙江、辽宁省的成功经验,除了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做强做大木竹工业外,更重要的是要拓展思路,充分发挥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以休闲、游憩为主的森林旅游业,以满足广大人们新的消费需求,并在人们新的消费浪潮中发展壮大林业服务业,以分享新经济带来的丰硕成果。
㈢重新认识,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的作用。国有林场作为我省国有林业的代表,在全省林业发展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有着特殊的作用,对此我们一定要重新认识,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的作用。一要全面认识国有林场的作用。首先,国有林场是生态建设的中坚力量。全省大部分国有林场分布在“五江二溪”流域(闽江、晋江、汀江、赛江、九龙江和木兰溪、霍童溪)以及大型水库周围、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沿海风口、公路铁路两旁和城市周边。其中处于“五江二溪”流域的林场有近100处,管护面积约600万亩,占全省国有林场总面积的93%,对全省生态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国有林场是科技兴林的示范基地。全省国有林场林木良种基地达4.7万亩,良种基地树种有30多个,全省11处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全部集中在国有林场。国有林场人工用材林平均单位蓄积量7.3m3/亩,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2.5%。第三,国有林场是带领农民发展林业的龙头骨干。国有林场拥有人才、技术和管理的优势,通过“林场+农户”等方式联合周边农民办基地,采取林农出地、林场出资的办法合作造林,是林改后集体林规模经营的有效选择。与加工企业和大户相比,国有林场有能力、有条件,也应该成为带领农民发展林业的领头羊。二要支持林场发展壮大。一方面,加强法律支撑。积极提请政府制订出台《福建省国有林场管理办法》、《福建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国有林场的经营区范围、管理体制、管理职能、事业单位性质以及相应的财政预算管理办法,依法维护国有林场经营区稳定,保证林场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政策扶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继续向林场倾斜,支持林场依法做强做大,成为福建资源培育的龙头企业。三要继续深化林场改革。要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分类改革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将国有林场总体纳入生态公益型林场,实行公益事业单位管理。同时,在林场内部对森林进行分类,实行相应的经营管理办法。要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在原来定岗定员的基础上,重新定编,推进林场事业单位全员聘用的试点工作。四要分享林场发展的成果。当前,国资委拟报国务院批准,于今年开始试点对国有工业企业经营利润实行分红制度。黑龙江省林业厅每年从属下两大林场分成经营利润1000万元。省林业厅受省国资委委托,作为全省国有林场资产所有者,可以借鉴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经营利润分配的改革精神和黑龙江省做法,探索国有林场经营利润新的分配制度,省林业厅可从全省国有林场利润中收缴一定比例资金,作为所有者投资收益。
第四篇:地考察报告
实地考察报告
简介
这次实地考察我们一共去了我国北方的四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平遥、西安、洛阳这些个有这丰厚的历史遗迹的地方。
我很高兴能够去参观故宫天安门,以及我们国家曾经的那些古建筑,感受它们的宏伟庄严,感受历史伟人们智慧的结晶。文化内涵附载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却离不开古建筑物。中国建筑的创作精神是理性的,但不是纯粹理性,而是情理相依的,是在理性的主导中渗透着一些浪漫的表现。古人在屋顶的创作中很擅长在美化结构枢纽和构造关节,同时又注入文化性的语义和情感性的象征。1.北京,在北京我们一共呆了六天我分别去了风景迷人且巨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颐和园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是中国园林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中央美院,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端。故宫,拥有有殿宇八千多间都是砖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绘,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高级建筑群。798艺术区,从2001年开始,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开始集聚798厂,他们以艺术家独有的眼光发现了此处对从事艺术工作的独特优势。他们充分利用原有厂房的风格(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稍作装修和修饰,一变而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宋庄艺术人才集聚,已形成北京乃至中国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艺术家群落。中国美术 2.山西,在山西太原我们去了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属于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囍”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还去了山西平遥的古城和双林寺,平遥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有“龟城”之称。街道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
北京
第一篇(颐和园)
北京,我20年在我国最想去的地方。来到北京的第一天我和朋友便去了颐和园。走进颐和园的站在桥上看桥下的建筑瞬间感觉又一次的走进了凤凰古城似得。因为其建筑都有一种很强烈的名族特色,以及都是属于古代居民建筑。并且主体颜色大都是以红黄两色为主。以及人字型的屋顶结构都是大有相似之处。并将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
随后来到的是颐和园的小布达
拉宫,同样能感受到布达拉宫共有的特色那样的气势磅礴,依山而建的感觉。但给我感觉不同的并不是没有布达拉宫的宏伟,而是没有布达拉宫那么鲜明的藏族风格,更多的是融入了更多的北京建筑的红黄色调,显得更有北京建筑的风格特色。
随后来到的是清晏舫俗称石舫,这也是颐和园给我最深的地方,也是颐和园中唯一的一座欧式建筑。从外观来看不管什么角度都是非常漂亮的,透露着一种贵族的气息在里面。还有那彩色的玻璃和屋顶的石雕都是搭配的相当漂亮的。很想能进去
看下的感觉。我们也来到了小学语文课里曾说过的长廊,走完长廊的果然佩服这世界第一长廊。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查询了一下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每幅图都画的相当好,走累了还可以在长廊边上休息下并欣赏着大气精湛的艺术。篇二:供应商实地考察报告
供应商实地考察报告
a.厂商: 日期: b.审核主题: c.审核人员: d.总评: e.各项评分: 一.公司管理系统(10):评分 说明: 二.文件资料管理系统(10):评分 说明: 三.设计开发品质(10):评分 说明: 四.采购品质(10):评分 说明: 五.进料管制(10):评分 说明: 六.生产品质(10):评分 说明: 七.制程管制(10):评分 说明: 八.测试设备校验系统(10):评分 说明: 九.产品可靠性验证制度(10):评分 说明: 十.售后服务系统(10):评分 说明:
一、公司管理系统: 1.公司品质及环境管理手册是否已编订?()是()否 其它 2.各部门品质及环境权责是否明确清楚?()是()否 其它 3.品质及环境管理系统是否已制度化?()是()否 其它 4.品质部门是否已独立运作?()是()否 其它 5.书面资料或执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二、文件管理系统: 1.公司资料管理是否已制度化?()是()否 其它 2.是否专责部门或人员负责?()是()否 其它 3.管理是否涵盖 所有资料?()是()否 其它 4.书面资料或执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5.管理是否包含环境相关资料,例如:各类
计划、许可证及检测记录等?()是()否 其它
三、设计开发品质: 1.是否已有完整设计开发流程制度?()是()否 其它 2.是否有设计开发指导规范?()是()否 其它 3.设计开发指导规范是否涵盖绿色设计
指引?()是()否 其它 4.初步设计完成是否有执行设计审查?()是()否 其它 5.设计审查是否包含绿色设计审查?()是()否 其它 6.初步完成样品是否依设计规格执行验证
动作?()是()否 其它 7.转移生产时是否有完整移转训练?()是()否 其它 8.书面资料或执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四、采购品质: 1.采购时是否已明定产品规格、图样、()是
(品质保证、验证方法、解决品质纠纷
之条款等?
2.是否已建立供应商之筛选评估制度?()是()否 其它 3.买料之前是否已先进行零件承认评估?()是()否 其它 4.买不适用时供应商是否有取消承认制度?()是()否 其它)否
其它
5.书面资料或执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五、进料管制:
1.进料控制是否已完整建立?()是()否 其它 2.检验之标准、规范、记录等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3.检验中对问题材料是否有mrb之流程?()是()否 其它 4.对异常材料是否有执行清除、追踪管制
并提出防止在发生措施?()是()否 其它 5.对供应商是否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是()否 其它 6.如有委外代工,是否有明确管理制度,并有明
确的验收规范?(无委外代工工,免填)()是()否 其它 7.若有化学品或其它液体原物料,是否有安
全的存放区域?()是()否 其它 8.对化学品是否查验其物质安全资料表及
标示?()是()否 其它 9.是否有化学品或其它液体原物料卸货、搬
运、储存规范?()是()否 其它 10.书面资料或执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六、生产品质:
1.生产中所需的作业指导书、测试指导书 2.生产环境是否清洁?()是()否 其它 3.对于产品规格特性,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有
能力鉴定?()是()否 其它 4.对生产过程中所堆放的材料、在成品是否
有明确标示区化?()是()否 其它 5.生产中对不合格物品是否有明确标示
区分?()是()否 其它 6.生产机器、测试仪器工具等每日使用前
是否执行校验动作?()是()否 其它 7.制程中产生之废物(污染物),包括废气、废水、废弃物等是否妥善处理?()是()否 其它 8.各项污染外理设备是否定其维护保养?()是()否 其它 9.名项污染物是否均定期量测或检测?()是()否 其它 10.书面资料或执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七、制程管制:
1.对于安规所指定之材料是否有管制?()是()否 其它 2.设备仪器是否定期保养、校验?()是()否 其它 3.设备仪器之操作条件是否有明确之管制
图表?()是()否 其它 4.工程变更或制程或制程变更是否有人管制?()是()否 其它 5.制程统计及防止在发生对策是否落实?()是()否 其它 6.对于制程中的操作条件、作业方法、产品
品质等是否有巡逻检验?()是()否 其它 7.是否出货前验证制度?()是()否 其它 8.对客户要求规格是否清楚?()是()否 其它 9.验退后是否有相对应的改善再发防止措施?()是()否 其它 10.书面资料或执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八、测试设备校验系统: 1.校验制度是否建立?()是()否 其它 2.校验制度是否涵盖环境检测仪器?()是()否 其它 3.是否定期执行公司内各单位之仪器校验?()是()否 其它 4.每一台仪器上是否有校验记录卡?()是()否 其它 5.书面资料或执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九、产品可靠性验证制度: 1.可靠性验证制度是否建立?()是()否 其它 2.验证流程、规范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3.书面资料或执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十、售后服务系统: 1.售后服务系统是否建立?()是()否 其它 2.品质问题反馈流程是否明确?()是()否 其它 3.不良品交换或返修流程是否明确?()是()否 其它 4.是否回收包装材料?()是()否 其它 5.书面资料或执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备注:对各项评分项目,若考核的厂商是不需要的,可不予评分,并将分数均分其它项目.篇三:实地考察报告
个人实地考察报告
-实地考察长沙市蔡锷中路老城区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姓名:xxxx 班级:xxx班
学号:xxxxxxxxxx 电话:xxxxxxxxxxx 实地考察长沙市芙蓉区蔡锷中路老城区
作者简介:2012212747 向桂珍 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联系电话 *** 前言:随着现代化讯猛发展,老城区的未来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老街区中的文化遗址承载着一定历史时期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建筑艺术、城市面貌、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信息。老城区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和城市传统风貌的“标本”,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所以,对其存在的价值分析和出现的问题解决就显得十分重要。现在就跟我一起去看看长沙老街区蔡锷中路的现状吧。
蔡锷中路剖析: 一.蔡锷路位于长沙市芙蓉区
靠近长沙市最繁荣的五一广
场,和中山路交界。距离湘
江很近、气温较温和、交通
很便捷。
二.周围有王府井步行街,百货商场,客流量较多。手机市场-宝南街,每天商务活动多;著名的长沙老饭店,让大家享受星级待遇;距离长沙火车站仅仅只有三到四个站,这使得交通特别方便。同时长沙市政府为了使去交通变得更方便,已经将其中蔡锷中向南改为单行线。而且,附近有省人民医院,这也方便人们看病。三.街区文化浓厚,个体工商户较多主要是一经营早点为生,自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大型的美容美发市场也在此选址。其建筑介于江南传统古典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之间,既延袭古风古韵,又展现时代特色,体现了湖湘文化传承与兼容的有机融合。长沙市繁荣的步行街和手机市场
蔡锷中路现状分析
(一)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蔡锷路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优势和历史的沉淀,成为了长沙目前一道亮丽的风景。此地,商业繁盛,个体工商户活动积极,大型商业步行街也是热闹非凡。人均经济收入较一般的老城区高,当地的市民主要是自主经营一些早点铺、一些零售商店、小型的饭馆、小型理发店、小型个体服装店、小型手机专卖店等等。其中手机专卖店已经是一条比较出名的手机市场-宝南街,这对当地的居民来说也是极大的方便。一部分服装店已经发展成为步行街的一部分。这带动了当地小个体工商户的积极性,也解决了当地工商户数量过多、竞争力过大的问题。同时又是繁华的商业区,这样聚街为市、同行业汇集一处的现象十分突出,这既能招徕顾客,方便商品聚散,也有利于同行业的合作与竞争。
(二)当地文化活动较多,每个星期五天空中都会有绚丽的烟花燃放。聊家常的市民随处可见,市民们也热爱晚上出门溜达溜达。一些古色古香的小街区旅游价值高,他们在当地人看来破旧不堪是街道,在外国人眼里却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当文管会人员带几位外国客人参观长沙金线街后,客人赞叹不已,说在欧洲压根儿也找不出这种特点的街道。街区市民生活朴素具有老长沙的特色,这可以让那些对长沙感兴趣的人好好认识一下长沙。当地的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无不体现特定时期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建筑特征。同时加上现代化的高楼,让人有交错美不易产生疲劳感。
(三)自古以来交通便利就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蔡锷中路虽然不处于交通要道上,但也是在火车站附近位于多、处中山路和蔡锷路的交界处,客车、公交、出租车等都较方便。尤其是单行线的开通更是让其交通畅通无阻。
(四)当地居民好客,喜欢吃辣椒,说话比较冲,直截了当,还稍微带一点夸大,喜欢吹吹牛皮,但是极具地方特色。交谈时喜欢接话,显示自己什么都知道,号称“长沙里手”。但人非常厚道。
他们最爱的是花鼓戏,一遇有什么盛大的红白喜事,唱戏三天,主要就是唱花鼓戏。
当然老百姓随口哼的就主要是“夜歌子”。过的节日基本就是汉族人过的节日相同,但也有些小小区别,如三月三地菜煮蛋汤,五月节吃菖蒲,七月半烧包祭扫亡灵等等。当地人信奉佛教,主要是信菩萨,赵公、简公、陶公菩萨等等。在老百姓眼里最有名的菩萨还是观音。
街区景色和小型零售店
问题分析(一)有治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晚上治安很乱。随处可见无人管理的路边摊。街区里面没有明亮的路灯,这对晚上出行的人来说非常不方面。晚上交通很不方便,出租车较少。(二)一些小型的零售商店由于店面小,资金不足等原因造成其竞争力弱。同时,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街区的一些早点铺缺乏特色,独具一格的店面少,卫生条件差。(三)一些开发商为了获利,使得很多建筑被拆除、重建,一些建筑重建后仅仅是风貌留存,毫无原先的韵味。而且,一些老房子难以得到较好的修缮和维护,甚至没有一个合理的渠道来进行监督和管理。(四)公共设施落后,市民社会福利无保障。附近无教育机构,老城区的小孩必须早早起床、洗脸、吃早餐后匆匆忙忙往学校赶,否则就会迟到。这也造成了一些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五)由于管道材质不好(镀锌管、铸铁管)、水在管道中滞留时间长、管道抢修阀门维修、道路开挖施工影响等诸多因素让当地的水质不好。再加上用水量过多,造成水流量到每家中很少。
原因分析
① 当地的市民生活水平不是很高,一般是多人居住在一起。而这些人大多数是一些个体工商户,收到的教育程度不高。这造成了他们个人素质低下和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同时,老城区的政府管辖力度不够,加剧了违法犯罪行为。
② 当地的零售商店、服装店、杂货店,早点铺等店面自主意识过强,和其他的店面无法做到资源共享而实现双赢的结局。个体经营的的理念落后,缺乏专业知识来实现现代化管理。③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地的建筑被拆除用来修大型的商场。一些老房子由于租金相,使得这些房屋出现了二租、转租等现象,很多流动人口挤在老区里面,一间房里面好几个人。在这样一种运转情况下,房屋过度使用,终会变得年久失修,就更不用提保护了。
④ 由于一些学校已外迁到市郊比较偏远的地方,造成孩子们上学路途遥远。从2008年城区公办中学50%以上实现初高中剥离后,派生出了很多民办学校,这让老城区低收入家庭将无力负担孩子读书。
⑤ 当地由于人口过多、用水量过大等原因造成水质差和出水量小等问题。因为长沙地铁、隧道修建,部分地下排水管道临时改道,局部改变了排水系统,也给当地排水造成了较大压力。街
区
风
貌
心得体会
(一)此次,在长沙老城区蔡锷中路度过了我为期两个月的暑假。并在此地找了一个暑假工--甜品店。在我工作的这段日子里,领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让人流连忘返;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好客,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我还在他们的帮助下学了一些长沙话,如:称呼女孩子为”妹陀“,叫男孩子为“伢子”。每天早晨吃着当地早点铺美味可口的早点,听着准时响起的市民们的吆喝声。这都让我见识到了老长沙原滋原味的生活和老长沙人民的精神,为之触动。
(二)当地独特的居民们虽然生活很艰苦却始终坚持下去的精神打动了我。他们不怕艰苦,努力往上爬,不断的适应着时代的变化。这也印证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在这个地球上,万物都遵循这个法则,你如果想要生存下来就必须去适应环境,改变自己,穷则思变。任何生物在自然界里都是渺小的,而个人在整个大社会中的力量更是微乎其微,你只有适应社会,适应时代,你才有机会生存下来,作为大学生的我,无论自己有多么的不足,有多么懦弱无能,无任社会有多么险恶,竞争有多么残酷,你都无法改变现实,唯一的办法就是穷则思变,适应这个世界,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三)当地的街区文化、古老的街区、淳朴的市民都让我深受感动。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中无法学到的道理。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学会居安思危,学会在困境中找契机。努力的生活并且幸福的生活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我们应该明白人各有志,有那样一种清高的人,不为富贵繁华所动容;也有那样的人,追求繁华,富贵,前一种人让人敬慕敬仰,但后一种人(只要他是通过合法劳动取得)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理解。志当存高远,我想,我的人生目标是介于二者之间,不为别的,只为了自己的幸福。篇四:实地考察报告
阿左旗驼中王公司3.8万亩人工种植
梭梭、肉苁蓉基地建设实地考察报告 7月10日公司领导李洋带领新老员工深入公司种植基地,实地拍摄了解人工种植梭梭、肉苁蓉生长情况,考察取样当地水资源,植被自然生长环境,总体结果不容乐观,与公司最初种植目标差距较大,需要不断督促管理种植。
一、自然资源状况
项目区地处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西南边,地形北高南低,坡降3%,地表形态均以固定、半固定沙地为主,沙丘平均高3-7米。主要土壤类别为风沙土中的沙漠土亚类,土壤侵蚀以风力侵蚀为主。项目区气候为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基本特征是日照长,太阳辐射强,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平均气温9.0-9.2℃,无霜期156-165天,大于等于10℃的有效积温3515-3645℃,日照时数3047.3-3222.4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112.4-138.8毫米。多集中在7、8、9月份。全年蒸发量为3481毫米,是降水量的20多倍。全年相对湿度为43%。年平均风速3.1-4.7/秒,最大风速28米/秒,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15-32天,最多52天。大风多集中在4-8月份。因接近湖盆,浅层地下水埋深2.0-8.0米。草地类型属于荒漠化草场类,沙质草原化荒漠亚类,灌木、丛生小禾草草场组.现有天然植被以稀疏的梭梭、白刺、红沙、霸王、沙枣为主,植被稀少,综合覆盖率不足18.4%。
二、实际种植概况
公司围绕以人退带动沙退,人工建设,大面积实施保护的总体目标,开展梭梭种植,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治理的科技攻关,实现经济效益和
生态效益的双赢。目前,已开展梭梭林、肉苁蓉等沙生植物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2005年开始人工种植梭梭树,2010年种植600余亩,2011年增加了700余亩,近四年内人工种植梭梭林面积达3500余亩,其中每株间距为3~4米,合计约94500株。由于天气干旱降水量稀少,风沙较大,且受到风沙流和强烈地表辐射的影响,从实际情况看梭梭成活率约为30%左右,例如2009年种植梭梭树12万株,截止今夏成活约6万株。同年起开始大面积推广人工接种肉苁蓉,三年内共接种约二十五、六万棵,其中2010年接种12万穴,2011年接种6万穴,平均每棵梭梭树根部可人工栽培肉苁蓉2穴,共计18万穴肉苁蓉。肉苁蓉接种生长周期为三年,从目前生长的情况来看,成活率相对较低不足10%,距预期产出量及预期经济效益甚远,因此加强肉苁蓉人工接种管理与技术革新成为当下重任。
五、加强种植基地管理与技术革新
1、植被管理及技术
梭梭种植:(1)造林:在适宜梭梭生长的宜林地上,采用梭梭苗进行人工栽植,培育人工梭梭林造林季节以春季为佳。从造林方法上讲,都以穴植树为主,株、行距应以2×2或2×3×6米为宜。4月下旬,在进行过全面整地或不完全整地的造林地上,利用梭梭裸根苗进行栽植造林,栽植深度以埋土至原土痕上10—15厘米为宜。植苗造林所用裸根苗木要达到ⅰ、ⅱ级苗标准,即一年生苗木地径0.4厘米以上,苗高30厘米以上或冷藏苗,根系完整且经检疫无病虫害。栽植过程要严格遵循挖深坑、树栽中、三埋两踩一提根的技术要求,即坑的大小要以苗木根系舒展有余为宜,树要栽到坑的正中间,首先在挖好的坑穴中埋地表附土1/4,然后放入苗木,埋土至3/4处,用脚踩实,同时轻提苗木,使
根系舒展,再将坑穴埋满后踩实。如能跟水造林,将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
(2)抚育管理:在降水量130—150毫米时,梭梭可维持正常生长,根据降雨情况,每年补水2—3次,在补水条件下,梭梭成活由每亩20—40株可增加至110株以上,且生长旺盛,相应的肉苁蓉年生长量、产量均可提高。在不补水条件下,自然生长的梭梭林,也可种植肉苁蓉,但亩产量和效益不足前者的七分之一。人工梭梭林是可利用的,但要把握强度合理进行,才能永续利用。人工林幼林期,要绝对禁牧3—5年,成林后可放大畜,但采食强度要控制在当年生物产量的40%以下,而且应隔年轮牧,小畜可自由放牧,林地禁止樵采利用,特别是樵采活林。肉苁蓉接种:(1)选地整地。选沙土或半流沙荒漠地带,以土壤呈中性或酸性,阳光充足,雨量少,排水良好,昼夜温差大为佳。可利用天然梭梭林较集中的沙漠地,进行圈栏,防止牛羊和骆驼啃食,浇水施肥,保护扶壮寄主。
(2)播种。在野生梭梭东侧或东南侧方向挖苗床,距50~80厘米,苗床大小不一,长1~2米,宽1米,深50~80厘米;或于寄主密集处,挖一条大苗床沟,围绕许多株寄主,将种子点播于苗床上,施入骆驼粪、牛羊粪等肥料,覆土30~40厘米。上面留沟或苗床坑,以便浇水。人造梭梭林生长整齐、成行,可在植株两侧开沟作苗床。播种后保持苗床湿润,诱导寄主根延伸到苗床上。春天或秋天播种,第二年部分苗床内有肉苁蓉寄生,少数出土生长,大部分在播种2~4年内出土,开花结实。(3)田间管理。沙漠里风大,寄主根经常被风吹裸露,要注意培土或用树枝围在寄主根附近防风,苗床要经常浇水保墒,除掉其它植物。
肉苁5月开花时,要进行人工授粉,以提高结实率。留种时应同时留梭梭种子和肉苁蓉种子。宜选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晒干,去杂,贮藏备用。
2、种植人员管理(各项数据均以实际情况为准)
(1)每月定期由专人前往基地实地考察,拍摄植被生长状况,记录相关数据,积极跟踪督促植被种植,总结考察报告,并与上月对比。
(2)公司以文件档案形式记录每年种植日期月份、种植数量、投放资金,预期与实际成活率以及经济效益对比,计算实际投入与产出数据。
(3)种植人员应记录每日天气状况、温度、降水、积水量等自然状况。遇特殊天气时,如沙尘天气、日降雨量大后应及时赶往植被区查看植被破坏程度并做记录。
(4)种植人员应记录每次对植被的抚育管理情况,如人工浇水、施肥、除病虫害等,并按月、季度记载植被生长变化。
(5)种植人员应记录每年种苗数量、种植月份、各项耗用资金去向、预期与实际成活率对比。
(6)基地管理人员按周期查看围栏状况,确保围栏完好。保证植被区内无闲杂动物,防止植被过早被损坏。每月记录植被区内水资源情况,如自然蓄水量,各片区水位线变化状况。
(7)逢收获采集季节,记录采集果实鲜重量、干重量,上交公司数量以及库存量,并预算下一季采集量。
(8)将种植区划分为几个小片区,了解各区域植被生长状况和密度、水位线等自然状况,有重点的培育其中一个区域,总结经验种植技术进行对比,以便更好的大范围种植,提高成活率和产量。
(9)种植人员每季度、半年期、一年期都必须保证一定数目的成活
量。
六、小结
梭梭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在具有极强抗风蚀能力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防风作用。梭梭林的存在改变了荒漠下垫面的物理性状,对太阳能、空气动能及水分循环都产生良好的调节作用。梭梭灌木丛还具有明显的“肥岛效应”,使水分、养分在根部富集,且是名贵中药植物——肉苁蓉的寄主。由于长期超载过度及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和天气干旱等原因,采取退牧还林、围栏封育、人工种植、依法保护管理、加大技术推广和科研开发等措施,建立阿拉善肉苁蓉产业基地,添补国内外市场对肉苁蓉的需求,对维持荒漠区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2011年7月12日篇五:实地考察报告 阿左旗驼中王公司3.8万亩人工种植
梭梭、肉苁蓉基地建设实地考察报告 7月10日公司新老员工深入公司种植基地,实地拍摄了解人工种植梭梭、肉苁蓉生长情况,考察了当地植被自然生长环境并取样了当地水资源,从本次的考察的情况来看,总体结果不容乐观,与公司最初种植目标差距较大,现把本次考察的实际情况及改进方案报告如下:
一、自然资源状况:
项目区地处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西南边,地形北高南低,坡降3%,地表形态均以固定、半固定沙地为主,沙丘平均高3-7米。主要土壤类别为风沙土中的沙漠土亚类,土壤侵蚀以风力侵蚀为主。项目区气候为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基本特征是日照长,太阳辐射强,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平均气温9.0-9.2℃,无霜期156-165天,大于等于10℃的有效积温3515-3645℃,日照时数3047.3-3222.4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112.4-138.8毫米。多集中在7、8、9月份。全年蒸发量为3481毫米,是降水量的20多倍。全年相对湿度为43%。年平均风速3.1-4.7/秒,最大风速28米/秒,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15-32天,最多52天。大风多集中在4-8月份。因接近湖盆,浅层地下水埋深2.0-8.0米。草地类型属于荒漠化草场类,沙质草原化荒漠亚类,灌木、丛生小禾草草场组.现有天然植被以稀疏的梭梭、白刺、红沙、霸王、沙枣为主,植被稀少,综合覆盖率不足18.4%。
二、实际种植概况:
公司围绕以人退带动沙退,人工建设,大面积实施保护的总体目标,开展梭梭种植,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治理的科技攻关,实现经济效益和 生态效益的双赢。目前,已开展梭梭林、肉苁蓉等沙生植物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2005年开始人工种植梭梭树,2010年种植600余亩,2011年增加了700余亩,近四年内人工种植梭梭林面积达3500余亩,其中每株间距为3~4米,合计约94500株。由于天气干旱降水量稀少,风沙较大,且受到风沙流和强烈地表辐射的影响,从实际情况看梭梭成活率约为30%左右,例如2009年种植梭梭树12万株,截止今夏成活约4万株。同年起开始大面积推广人工接种肉苁蓉,三年内共接种约二十六万棵,其中2010年接种12万穴,2011年接种6万穴,平均每棵梭梭树根部可人工栽培肉苁蓉2穴,共计18万穴肉苁蓉。肉苁蓉接种生长周期为三年,从目前实际生长的情况来看,成活率相对较低,预计不足10%,根据本次考察的情况来看:现场我们分别在不同区域内共检查了10株梭梭,但实际成活的苁蓉只有两坑,距预期产出量及预期经济效益甚远,因此加强肉苁蓉人工接种管理与技术革新成为当下重任。
三、加强种植基地管理与技术革新:
1、植被管理及技术 梭梭种植:(1)造林:在适宜梭梭生长的宜林地上,采用梭梭苗进行人工栽植,培育人工梭梭林造林季节以春季为佳。从造林方法上讲,都以穴植树为主,株、行距应以2×2或2×3×6米为宜。4月下旬,在进行过全面整地或不完全整地的造林地上,利用梭梭裸根苗进行栽植造林,栽植深度以埋土至原土痕上10—15厘米为宜。植苗造林所用裸根苗木要达到ⅰ、ⅱ级苗标准,即一年生苗木地径0.4厘米以上,苗高30厘米以上或冷藏苗,根系完整且经检疫无病虫害。栽植过程要严格遵循挖深坑、树栽中、三埋两踩一提根的技术要求,即坑的大小要以苗木根系舒展有余为宜,树要栽到坑的正中间,首先在挖好的坑穴中埋地表附
土1/4,然后放入苗木,埋土至3/4处,用脚踩实,同时轻提苗木,使根系舒展,再将坑穴埋满后踩实。如能跟水造林,将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2)抚育管理:在降水量130—150毫米时,梭梭可维持正常生长,根据降雨情况,每年补水2—3次,在补水条件下,梭梭成活由每亩20—40株可增加至110株以上,且生长旺盛,相应的肉苁蓉年生长量、产量均可提高。在不补水条件下,自然生长的梭梭林,也可种植肉苁蓉,但亩产量和效益不足前者的七分之一。人工梭梭林是可利用的,但要把握强度合理进行,才能永续利用。人工林幼林期,要绝对禁牧3—5年,成林后可放大畜,但采食强度要控制在当年生物产量的40%以下,而且应隔年轮牧,小畜可自由放牧,林地禁止樵采利用,特别是樵采活林。
肉苁蓉接种:(1)选地整地。选沙土或半流沙荒漠地带,以土壤呈中性或酸性,阳光充足,雨量少,排水良好,昼夜温差大为佳。可利用天然梭梭林较集中的沙漠地,进行圈栏,防止牛羊和骆驼啃食,浇水施肥,保护扶壮寄主。
(2)播种。在野生梭梭东侧或东南侧方向挖苗床,距50~80厘米,苗床大小不一,长1~2米,宽1米,深50~80厘米;或于寄主密集处,挖一条大苗床沟,围绕许多株寄主,将种子点播于苗床上,施入骆驼粪、牛羊粪等肥料,覆土30~40厘米。上面留沟或苗床坑,以便浇水。人造梭梭林生长整齐、成行,可在植株两侧开沟作苗床。播种后保持苗床湿润,诱导寄主根延伸到苗床上。春天或秋天播种,第二年部分苗床内有肉苁蓉寄生,少数出土生长,大部分在播种2~4年内出土,开花结实。
(3)田间管理。沙漠里风大,寄主根经常被风吹裸露,要注意培土
或用树枝围在寄主根附近防风,苗床要经常浇水保墒,除掉其它植物。肉苁5月开花时,要进行人工授粉,以提高结实率。留种时应同时留梭梭种子和肉苁蓉种子。宜选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晒干,去杂,贮藏备用。
2、种植人员管理(各项数据均以实际情况为准)
(1)每月定期由专人前往基地实地考察,拍摄植被生长状况,记录相关数据,积极跟踪督促植被种植,总结考察报告,并与上月对比。
(2)公司以文件档案形式记录每年种植日期月份、种植数量、投放资金,预期与实际成活率以及经济效益对比,计算实际投入与产出数据。
(3)种植人员应记录每日天气状况、温度、降水、积水量等自然状况。遇特殊天气时,如沙尘天气、日降雨量,后应及时赶往植被区查看植被破坏程度并做记录。
(4)种植人员应记录每次对植被的抚育管理情况,如人工浇水、施肥、除病虫害等,并按月、季度记载植被生长变化。
(5)种植人员应记录每年种苗数量、种植月份、各项耗用资金去向、预期与实际成活率对比。
(6)基地管理人员按周期查看围栏状况,确保围栏完好。保证植被区内无闲杂动物,防止植被过早被损坏。每月记录植被区内水资源情况,如自然蓄水量,各片区水位线变化状况。
(7)逢收获采集季节,记录采集果实鲜重量、干重量,上交公司数量以及库存量,并预算下一季采集量。
(8)将种植区划分为几区域,了解各区域植被生长状况和密度、水位线等自然状况,有重点的选择一个区域做为实验基地采用新的技术与方法进行梭梭及苁蓉培育,总结经验并记录各项数据,如果效果好的话
将大范围采用新技术种植,已达到提高成活率与经济效益的目的。
(9)种植人员每季度、半年期、一年期都必须保证一定数目的成活量。
(10)派人前往周边同行学习先进种植经验。
六、小结
梭梭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在具有极强抗风蚀能力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防风作用。梭梭林的存在改变了荒漠下垫面的物理性状,对太阳能、空气动能及水分循环都产生良好的调节作用。梭梭灌木丛还具有明显的“肥岛效应”,使水分、养分在根部富集,且是名贵中药植物——肉苁蓉的寄主。由于长期超载过度及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和天气干旱等原因,采取退牧还林、围栏封育、人工种植、依法保护管理、加大技术推广和科研开发等措施,建立阿拉善肉苁蓉产业基地,添补国内外市场对肉苁蓉的需求,对维持荒漠区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赴瑞典林业生物质能源利用考察报告
赴瑞典林业生物质能源利用考察报告
为学习和引进瑞典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快提升我国森林经营水平和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水平,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应瑞典西博滕省省长邀请,国家林业局造林司组织延边林业集团、辉南宏日新能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共5人,于20**年2月14日至21日赴瑞典进行了为期7天的林业生物质能源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瑞典国家实行三级管理,即中央,省和市,市为最基层行政机构。
瑞典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面积约为2642万公顷,占其国土面积的64%。森林资源以针叶树为主,约占森林总面积的84%,其中挪威云杉46%,欧洲赤松 38%。瑞典鼓励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据介绍,瑞典的森林只有5%是作为自然保护区完全保护而不做任何开发利用的,其余的95%都在开发利用。森林蓄积量超过27亿m,年采伐量近1亿m,主要用于木材加工、造纸以及能源等,分别占4300万m、3348万m和696万m。另有加工剩余物1652万m用于生物质能源生产。瑞典森林只占全球1%,但其锯材产量占全球12%,纸浆产量占8%。更为重要的是,经过科学有效的森林经营,目前瑞典林地每年生长的资源量比采伐量多出20%,真正实现了林业持续发展。
瑞典全国900万人口中有近25万人直接从事林业工作,林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6%,林业生产总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瑞典没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因此非常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特别是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度发达的森林工业为生物质能源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燃料资源。其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以林业生物质固体燃料为主。林业生物质固体燃料来源于林业加工如板材和造纸等剩下的废弃物。目前,瑞典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成熟,政策完善,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已成为重要的新型产业。XX年瑞典生物质能源消耗总量达,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而石油消费总量只有,占%。供热90%以上来自生物质能源。水电和生物质发电占全国电力消耗的53%。瑞典成为世界工业化国家使用生物质能源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正是通过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生物质能源的迅猛发展,从1990—XX年,瑞典在经济增长48%的同时,温室气体排放量却降低了9%,同一时期生物质能源使用增长了80%。
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如今在瑞典已形成高校研究、政府支持、企业操作的运作模式。以森林为源头的林业、木材加工业、造纸业、生物质燃料生产、热电联产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不仅将树木物尽其用,并且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瑞典在这一产业链的发展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基
础设施、丰富的实际经验以及世界领先的技术。在XX年2月7日,瑞典语出惊人:计划到2030年成为全球首个完全不依靠石油的国家,而且还要从XX年开始,在2020年前将全国能源总消耗降低20%。
考察组在出访前做了认真准备,收集研究了瑞典林业生物质能源领域的相关资料,与瑞典接待方反复讨论确定了参观考察对象、交流对象等。在为期7天的考察学习中,考察组一行主要参观了谢莱夫特奥机场颗粒燃料供热系统,谢莱夫特奥一代、二代、三代林业生物质热/电/颗粒燃料多联产工厂,setra锯木厂、martinsons锯木厂、vimek森林机械设备生产厂、cranab森林机械设备生产厂、瑞典林业博物馆、瑞典农业大学生物质应用技术研究所、恩雪平热电公司、移动式颗粒燃料供热锅炉房等12个单位,听取了相关企业负责人的介绍和专门报告,分别会见了西博滕省前任省长和两位市长,详细了解了瑞典在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的历史、现状和经验,了解了瑞典政府在推进林业生物质能发展方面所采取有关政策法规措施和林业生物质能源市场运作机制,并就我国在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方面存在的技术、政策、市场运作方面的问题和难点与对方进行了广泛交流和认真讨论。
在瑞典方面的周密安排下,考察圆满结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瑞典是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实现绿色增长的国家。从1990-XX年,瑞典在经济增长48%的同时,温室气体排放量却降低了9%。同一时期能源消费总量虽先增约10%,但其后又降回至1990年的水平,而化石能源使用量降低了11%,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增长了34%,生物质能源使用增长了80%。在我们参观过的生物质热电联产工厂和集中供热区域,柴油锅炉仅仅是作为备用锅炉和高峰调峰锅炉使用,化石能源已经不再是主角。正是由于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生物质能源的广泛使用,瑞典经济社会实现了绿色增长。
我国过去发展主要依赖化石能源,往往以为利用林业资源会破坏环境资源,出现了“以钢代木”,“以塑代木”的短视政策。瑞典的成功告诉我们,绿色增长是可以实现的。以农林业生物质能源为主导,以化石能源作为补充,当前至少在一些生物质资源丰富而人口密度有限的地区可以实现绿色增长和循环利用,如XX区、延边地区等。通过绿色增长,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社会公平。我们可以通过正在开展的国家绿色能源示XX县建设,加大生物质能源利用的力度,竖立示范样板,认真总结,加快推广。
经过近百年的努力,瑞典已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森林蓄积量、年生长量和年采伐量稳步增长,成为欧洲木材蓄积量最丰富的国家,成为可持续发展林业的典范。瑞典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非靠自觉,而是由一整套完善的
法律法规和坚决执行的结果。瑞典林地51%为私人所有,25%为公司所有,7%为大学、教会等公有,国家拥有 17%,国家所有的林地由一个独立的国有公司经营。私有林主大约35万个,林主平均拥有林地45hm2。政府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林业政策和措施,实现了森林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赢。1903年颁布实施并经过7次修订的瑞典《森林法》对林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基本精神就是限量采伐、及时更新、永续利用。法律要求林地采伐后的林地必须及时造林更新,同时新林地应妥善管护;要求林主保护生物多样性;规定对于人工商品林,年采伐量占年生长量50%-80%的永续利用总体框架,由林场主根据市场需求自主掌握。同时,瑞典政府还通过补贴引导私有林主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推进森林经营科学合理进行。正是这些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坚决执行,瑞典林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瑞典森林利用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生长量大于采伐量的原则。瑞典每年的采伐量近1亿m,而其林业生物质的净增长量是采伐量的倍,因而不存在过度利用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二是木材分级分类利用原则。一根完整的原木,只能加工出%的可利用板材,同时产生%的刨花和边角余料,%的锯末和%的树皮。刨花、边角余料、锯末、树皮等剩余物都是
热/电/颗粒燃料多联产工厂的原料。在参观谢莱夫特奥几座chpp工厂时我们看到,工厂将纯净不含泥土、树皮等杂质的木屑和锯末用来生产颗粒燃料,将含树皮等废弃生物质材料直燃生产高温高压蒸汽用于发电和烘干锯末原料。这样生产出来的颗粒燃料品质均匀稳定,易于满足标准化和全自动化高端炉具使用要求。
三是木材加工靠近资源地的原则。我们考察的setra锯木厂、martinsons锯木厂等大型的锯木厂都位于林业资源丰富地区,谢莱夫特奥热电颗粒燃料多联产工厂也都位于林业资源丰富地区。木材收集半径一般不超过100公里。短途运输能够有效降低运输成本,符合生物质资源密度低,分布分散的自然属性。这几个原则也是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的地方。
瑞典专家认为,对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是保护林业资源的一个主要途径。通过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的做法,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现在全国林业资源利用率最大的省,不再是天然林等资源最多的省份,而是江苏、浙江等传统的林业资源小省。因此,应该向瑞典和江苏、浙江等地学习,总结当地经验,使林业资源大省也能通过资源利用提高森林蓄积量。
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量贫乏,所以更要用好资源,实现物尽其用。在资源丰富的地方建立产业园区,将木材加工、能源生产等林业产业结合起来,发挥林业
综合优势。
一是政府部门互相配合。瑞典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得到了瑞典能源委员会、瑞典林业部、瑞典环保部门以及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考察团考察期间,分别受到了西博滕省前任省长以及两位市长的热情接待,了解了当地林业生物质能发展情况,询问了瑞典政府支持林业生物质能发展的做法。在坚决执行瑞典《森林法》的基础上,近年来,瑞典政府出台了诸多积极务实的政策和措施促进生物质能源发展,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通过立法,征收co2和污染气体排放税、排放配额和绿色电力认证等。林业部门普遍树立为企业服务的观念,从做好服务,技术指导,加强监督三个方面着手,为林业生物质能源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科研院校鼎力支持。实现可持续、高效利用生物质能源以替代化石燃料,是靠科技创新。在此过程我国政府基金、企业和科研院校常常紧密合作攻关。科研院校是科研的主力,不仅通过主动立项与企业和政府合作攻关,也常常配合企业或社区政府的自主创新帮助完善。此次考察瑞典农大国家生物质颗粒燃料研发基地,是由国家能源署和瑞典颗粒燃料工业协会共同资助,研究开发新技术。谢莱夫特奥热/电/颗粒燃料多联产的发展是由企业主导,科研院所协助攻关并得到中央政府能源署科研资助的结果;而ena将废水处理、能源柳种植、土壤净化、热电生产一体化的项目,是由
地区政府提出的创新,然后企业主刀,院校攻关实现的。科研创新的经费由中央政府基金提供。
三是林业内部各行业之间协作共赢。林业涉及森林经营、木材加工、林业机械生产、能源生产等多个行业。在瑞典,这些以培育和使用林业资源的行业有机结合,既发挥各自专长充分利用了林业资源,又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vimek森林机械设备生产厂、cranab森林机械设备生产厂等专业企业研发生产森林经营所需的各种机械设备,大幅度提高了森林抚育、木材采伐、收集运输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使森林经营活动不再局限于冬季,而是全年都可以进行。setra锯木厂、martinsons锯木厂等木材加工企业收购原木,加工成板材等木制品,同时产生大量的锯末木屑树皮等废弃物;谢莱夫特奥能源公司则以这些废弃物为燃料生产高温高压蒸汽用于发电和供热,同时这些蒸汽还用于锯木厂木材干燥,生产的电力除供应锯木厂和自身使用外,多余的部分进入电网销售。供热需求不足时,余热用于烘干干净木屑生产颗粒燃料。我们参观的与setra锯木厂合作的谢莱夫特奥生物质热/电/颗粒燃料多联产工厂于1996年建成投产,主要使用潮湿的生物质原料,年生产热量260gwh,发电170gwh,颗粒燃料13万吨。
一是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解决生产问题。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涉及的专业领域多,仅我们参观的谢莱夫特奥能源公
司热/电/颗粒燃料多联产工厂,就涉及到湿原料专用锅炉、废热回收系统、烘干系统、制粒系统、远程及自动监控系统等的研发和集成。在其上游还涉及到能源林培育、森林经营、木材采伐运输等环节,恩雪平热电公司就有10%的燃料来源于能源柳。在其下游,还有颗粒燃料锅炉及其辅助系统配套,例如我们参观的移动式颗粒燃料锅炉房。各环节设计到热能、机械、自动化、林业等多个专业领域,单靠一个企业或单位来完成难度很大。而我们在瑞典看到,他们形成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有瑞典农业大学、sp、vemik林业机械公司、cranab林业机械公司、谢莱夫特奥能源公司等多个企业参与其中。
二是标准化。参观期间,对瑞典在标准化方面的成就感触深刻。瑞典在林业生物质能方面的标准化体现在生产设备标准化、颗粒燃料质量标准化等多个方面。在我们参观过的每个生物质能热电联产工厂和热/电/颗粒燃料多联产工厂,所有的电气设备、管道、接头、阀门等部件都附有号牌,在其备用配件存放处,每套备件也都编号,与生产设备上的编号和设计图纸一一对应。在谢莱夫特奥能量公司位于斯图吕曼的热/电/颗粒燃料多联产工厂产品检验室中,我们看到一整套的生物质原料质量及颗粒燃料质量检验设施和标准化的检验流程,检测指标包括水分、热值、灰分、堆积密度、提取物、硬度等,每批产品都有相应的检测报告,而且都留
有样品,方便质量跟踪。正是有了严格的生产标准和颗粒燃料质量标准,瑞典的木质颗粒燃料才能占据稳定的市场,才能实现有序发展。
三是自动化。我们参观的谢莱夫特奥能源公司,其二代生物质热/电/颗粒燃料多联产工厂仅有12名员工,而且其蒸汽锅炉及发电、制粒机组旁边全部无人值守,实现了完全的自动化。而该公司在吕克塞勒的热电厂,每班只有1人值守,连同3名维修工人,总共只有6名工人,不但要负责这个热电厂,还要负责本市的其它锅炉和供热管网运行。此外,3名维修工还要兼顾位于斯图吕曼和谢莱夫特奥的2座热电颗粒联产工厂的维修。我们参观的恩雪平市的ena能源公司,使用 55%的树枝和梢头、20%的树皮、15%的锯末,以及10%的能源柳总计400gwh,年发电量100gwh,年供热量250gwh,供应全城100%的用热和60%左右的电量,工厂采用自动控制技术,每班只需2人操作,周末正常休息,靠类似bp机的设备传送设备运行状态,把故障分为三个级别,三级故障可以等休假过后正常上班是解决,二级故障可以延迟半小时到工厂解决,只有一级故障才需要马上回到工厂解决。
四是智能化。与国内工业电价分峰、谷、平不同时段调节相似,瑞典的电价也随不同时段用电负荷高低而变化。参观谢莱夫特奥生物质热/电/颗粒燃料多联产工厂我们看到,他们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上网电价与发电量做了实时匹配,上
网电价低的时候减少发电量,生产的热能以高温热水的形式储存在大型储热罐里,或者用来烘干原料生产颗粒燃料;上网电价高的时候增加发电量,减少颗粒产量,并且使用储热罐储存的热水尽量多发电,增加企业收益。智能化分配发电、供热以及颗粒生产所需能量,实现能源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实时对接,企业效益得以最大化,并且避免了用电或用热高峰时供应不足的问题,也就不需要拉闸限电。
瑞典生物质能源企业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也促进了标准化,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绝大部分时间工人只需要操作电脑就可以完成控制。
利用生物质能源,在提供高品位电能的同时,满足供热的需要,余热还有剩余,则用来烘干生物质原料加工颗粒燃料,即实现热电联产或者热/电/颗粒燃料多联产,是瑞典的成功经验之一。今天,瑞典的生物质发电量已经从1983年的20亿kw·h增长至85亿kw·h。据预测,到2020年有望达到200亿kw·h。上世纪70年代还是以燃油为主的瑞典取暖系统,到XX年已经有61%的地区供暖系统使用生物质燃料,较1990年增加了5倍之多。XX年,瑞典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量达220万吨,全国17%以上的家庭已使用木屑压缩颗粒取暖供热,在瑞典全国各地的加油站即可买到袋装的木屑压缩颗粒。瑞典的木屑压缩颗粒的生产量和将其作为燃料发电供热的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生物质能使用总量已达,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
与单一的发电,或者单纯的生产木质颗粒燃料相比,采取生物质热电联产(chp)或生物质热/电/颗粒燃料多联产(chpp)的形式系统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能够大幅度提高能量综合利用效率。热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只有40%,剩余60%的能量都以热量的形式耗散出去了。单纯的生产木质颗粒燃料,需要将含水量 50%左右的湿原料烘干,然后才能制粒。烘干需要能量,而这部分能量随着烟气排放出去浪费了。而生物质热电联产或生物质热/电/颗粒燃料多联产模式则能通过调节热/电/颗粒燃料产量实现能量充分利用,是林业生物质资源能源化利用的最佳途径。发电余热用于区域供热或周边木材加工厂烘干木材,抽取的蒸汽则用于烘干木屑生产易于储存运输的木质颗粒燃料。正是由于采取了这种系统利用资源的方式,瑞典能源利用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考察时我们看到,谢莱夫特奥能源公司的生物质热/电/颗粒燃料多联产工厂,热效率利用超过95%,其烟气排放温度只有58℃。
在参观瑞典林业博物馆时我们了解到,过去瑞典的林业生产也局限在冬季,依靠人工伐木,马拉爬犁运输集材,沿着河流向下游漂浮运送。通过参观setra锯木厂、martinsons锯木厂、vimek森林机械设备生产厂、cranab森林机械设备生产厂等企业,我们看到,目前瑞典的林业已经完全实现机械化生产。从整地、植树、抚育间伐到采伐、木材集运、枝
桠柴收集等都有专门的机械设备,木材生产可以周年进行,林业工人在驾驶室操作设备,工作环境和劳动安全都得到充分保障,生产效率也大为提高。在vimek森林机械设备厂播放的抚育设备工作视频中,我们看到,其抚育间伐使用的采伐机械只有宽,油耗~5l/小时,可转80度急弯,能对直径最大30cm的树木进行作业,驾驶室配备有电脑控制系统、空调、气动座椅等设施;用于集柴的设备只有宽,油耗~/小时,最大转载,六轮驱动,还可加装履带,在满载的情况下道路宽度只需 即可行驶。这些设备还配有一系列附件,可以处理森林中的其它工作,如挖树坑,处理树桩等。
在我国东XX区,除了木材运输方式转变为公路和铁路运输外,冬季人工伐木、牛爬犁集柴等方式仍在沿用,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恶劣,生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机械化是我国林业生产的短板,特别是在森林抚育、林间集材和打捆方面,机械化程度较低,造成利用时前期费用偏高,影响了细小枝桠柴的收集和利用。务必要予以林业机械高度的重视,加快研发、引进、转化适应我国需要的林业机械,提高林业机械化水平,降低应用成本。
此次赴瑞典考察,感触最深的就是他们从森林经营到林业剩余物收集运输、生物质热/电/颗粒燃料多联产直至供电、供热、颗粒配送销售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都采取系统、周详的规划和设计,每个环节在时间上、工艺流程上如何合
理衔接都有系统完整的解决方法。林业以及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亟需用工业化设计的理念和思路做系统的全面系统的规划设计。瑞典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林业生物质能源的系统开发利用,掌握了全球领先的技术、设备和经验。与瑞典的合作可以缩短工业化设计这个产业链所需的时间,减少中间过程投入。因此,在中瑞共同签订的林业备忘录中,建议将林业生物质能源研究与利用项目纳入中瑞林业合作项目中,加快引进瑞方在林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率先在延边林业集团等有良好林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基础的地区建立示范项目。
鉴于瑞典在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源方面有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建议我局利用引智项目组织有条件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重点林区林业局负责人和发改、能源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在XX年到瑞典参加林业生物质能考察培训,实地参观考察瑞典森林经营状况、林业生物质能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林业机械生产应用情况以及林业生物质能源生产应用研究状况,并邀请瑞典相关大学、科研单位、政府职能部门、企业负责人等授课,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拓展思路,为切实推进林业生物质能源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绿色增长打好基础。
生物质资源丰富,能量密度低,宜于分散利用,就地转化。然而,单一的生物质发电由于余热无有效利用途径,能
量转化效率最高只有40%;单一的木质颗粒燃料生产,由于原料含水量高达50%左右,烘干能耗高且高热焓烟气无回收利用途径,能量转化效率也十分有限。瑞典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证明,小规模的热/电/颗粒燃料多联产是能量转化效率最高的利用方式。发电是chpp模式的核心环节,所产电力的销路及价格等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参与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的积极性。因此建议结合生物质发电上网电价补贴尽快出台分布式发电支持办法,调动各方参与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的积极性,加快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
瑞典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得益于该国的能源政策。除了执行欧盟提出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外,瑞典还结合本国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和要求,并采取了积极和务实的政策和措施,包括高价购电、投资补贴、减免税费和绿色电力配额制度等。结合我国国情和现有政策执行情况,参考瑞典等国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予以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是推动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林业剩余物,尤其是清林抚育剩余物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我国现有林木资源中能够收集用作木质能源资源约有亿多吨。这些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高效、经济的收集方式。林业装备发展滞后,依靠人工收集效率低,成本高昂。瑞典
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加强林业科技支撑,提升林业装备水平,是未来林业和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必然要求。建议科技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林业生物质能源方面项目的支持,当前应重点支持林间枝桠柴收集和打捆运输机械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