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谱牒文化开幕词(5篇)

时间:2019-05-12 11:2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庆市谱牒文化开幕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庆市谱牒文化开幕词》。

第一篇:大庆市谱牒文化开幕词

大庆市谱牒文化研究会

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词

(2011年8月27日)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好,大庆市谱牒文化研究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现在开幕了。做为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和大庆“三城”连创的硕果之年,以及大庆市第五届文代会胜利召开之年。2011年注定要成为大庆经济、政治、文化的标新立异之年。作为大庆大文化战略的新生力量——大庆市谱牒文化研究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个时刻诞生了。

这次大会的召开,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它是大庆建市以来第一个以民间文艺家身份出现的、专业性极强的一个社团组织。其次,它填补了大庆没有谱牒研究组织的空白。同时,它还有自己的谱牒编撰编辑委员会、自己的作品,即:氏族宗谱,并投入市场化运作。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谱牒等,是姓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涉及面宽,内涵十分丰富,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家谱起源很早,追溯端绪,几乎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同时。早在甲骨文中,就巳有家族世系的记载。周代的《世本》,被认为是古籍书目著录中国家谱的开山之人。战国时的《春秋公子血脉谱》,首开我国家族史籍之“谱名”。至宋代,修谱便“飞人寻常百姓家”。到明清时,修私谱更为盛行,几乎成为全民性的文化活动。

家谱取一家之史,主要记述姓氏流源,居地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兴替,婚姻状况,土地沿革,人物事迹,家法族有。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极左”岁月里,家谱多年来被冠以“封建糟粕”而遭到全盘否定和排斥。致使华夏这一特有的文化遗产遭到了毁灭性的劫雉。如今在民间幸存下来的家谱已屈指可数,改革开放以后,家谱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和重视,1988年在山西太原成立了中国谱牒学研究会,召开了中国谱牒学术讨论会,创办了《谱牒学研究》,建立了家谱资料研究中心(收藏家谱两千余种)。与此同时,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一些地方和家庭也开始大胆正视秘藏很久的家谱。而在旅居海外的数千万侨胞,华裔人士以及港、澳、台同胞,也掀起了一个寻根的热潮。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谱是血族习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在宗族

制度体系中占有重的地位,发挥着多方面的社会功用。

其一:家谱是维持宗族组织的要件之一,没有家谱对于血脉的明确描述,宗族即使聚族而居,也会因世系稍远而视如路人,甚至还会出现世系紊乱,宗族关系遭到破坏的局面。

其二:家谱是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材料,起着睦族治乡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许多家谱都为本家庭历代有“德行”、“孝行”的人专立列传,就是为了给族人树立学习的榜样。

其三:家谱也是实施家长权的依据和保障。所谓家长权就是族长、房长以至家长控驭族众、卑幼的一种有系统的权力。家长权的实施范围,自然以血缘关系为标准而加以确定,但家族血缘关系限定,则是靠家谱来实现的。

家谱在传统社会中的功用足不可否认的,当然谱牒中也有许多封建糟粕,如宣传封建专、封建迷信、男尊女卑等,必须加以清理。但谱牒作为我国各姓氏血亲集团记载本宗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书,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整理研究,不仅能为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人口学、民族学、遗传学等提供宝贵资料,在民族的亲和性方面,更有着特殊的桥梁作用。可以说,正史、方志、谱牒,构成了中国宗法社会历史大厦三大支柱。在新社会,提倡以新的指导思想,新的思想观念,编(续)写新式家谱,主要是为了激励人们爱家乡、爱祖国,增进炎黄子孙的同胞亲情,增强家庭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其道德修养,尊祖敬宗,昭穆不乱,优生优育,使后代子孙知其木有本,水有源,即懂互助友爱,又懂尊老爱幼,既晓先辈艰苦创业,又爱现代幸福家园,自觉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作贡献。

从档案学的角度来讲,编修新式家谱也就是建立家庭档案,有益于教育培养子孙后代,使之起到“维系血脉,保持家风,教育后人”的作用。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服务。

第二篇:海峡西岸谱牒文化调查研究

海峡西岸(福建)谱牒文化调查研究

2陈名实 陈晖莉

福建的谱牒文化自宋代以来就是全国发达的地区之一。明清以后,形成了闽台同根同祖的谱牒文化。虽然解放后族谱停止编修,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沉寂多年的福建谱牒文化重新兴盛,各种族谱的编修遍及城乡,寻根问祖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福建的谱牒文化作为海峡两岸血缘认同的重要依据,对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有重要意义。然因谱牒文化处在民间状态,缺乏政策引导,难免有所偏颇。故本课题从探讨福建谱牒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入手,研究当代谱牒文化的现状及对构建和谐文化的影响,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一、福建谱牒文化的渊源

谱牒又称族谱、宗谱、家乘、家谱、家传、房谱、支谱、谱系等,是一种记录家族迁徙、发展的事迹和家族人物的世系、传记的史书。中国家谱种类丰富多彩,根据家谱记载范围的大小可分为房(支)谱、家谱、族谱、宗谱、统谱、异姓统谱等,根据家谱纂修部门的不同又可分为官修家谱、私修家谱。

根植于中国宗法社会的姓氏谱牒,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海外华人归乡“寻根热”的出现和中华民族传统意识的复兴,家谱修撰重新风行,出现由宗亲自发组织的临时修谱机构,形成从乡村到城市的谱牒文化热。在各地族谱研究的基础上,出现某些姓氏的统谱,以及姓氏源流研究会等专门研究机构。谱牒作为学术研究的价值日益受学术文化界广泛重视。

谱牒文化是宗族制度的产物,福建宗族制度随着北方士民不断地移居福建而逐步建立。唐代以后,福建编修族谱开始兴起。宋代以后,福建的家族制度趋于完善,福建谱牒文化的体系基本确立,表现为体例已经完备。明朝建立以后,大兴修谱之风,出现普及化态势。福建各地民间不仅家族有谱,家族的分支或各房也修撰家谱,而且还定期续修,时间大约60年至100年,家族把修谱作为重要的永久性事业。

从当前保存下来的族谱来看,福建家族的族谱基本上都是在明代开始修纂的。清朝建立,谱牒细化的现象更加明显,一般的世家大族除了共同编修总谱外,各房各支还编修房谱、支谱。同姓宗族之间还共同编修统谱或联谱。

二、福建旧谱牒的文化内涵

历史上福建编修族谱完全是民间行为,因此族谱并无固定的模式。一般来说,福建的旧族谱有四种类型,第一是最普遍的族谱,第二是支谱,第三是宗谱,第四是统谱。从族谱的结构上看,福建的族谱是从简要到庞杂的发展过程,明朝以前的族谱结构较简单,篇幅较小;清朝到民国时期随着不断重新,结构不断完善,篇幅也越来越大,宗谱、统谱都是在晚期出现的。

福建旧族谱的内容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的。由于族谱的编修并无统一的标准,资料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族谱在初始阶段内容都很单薄,经过多次重修或编成宗谱、统谱以后内容才趋于完备。一部结构完备的福建旧族谱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1、谱序,2、凡例,3、家族的世系和血缘关系图表,4、恩荣录,5、族规,6、祠堂、祖墓、族产、契约文书,7、人物传与科名录,8、艺文与轶事。12 陈名实,男,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学研究所编审。

陈晖莉,女,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在职博士生。福建各家族在修撰族谱时,为了提高家族的声誉和族人的自豪感,往往把历史上的某些名人作为自己的家族的祖先,有许多是牵强附会。虽然如此,族谱中仍然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家族制度以及有关地方历史和人物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三、当代海西谱牒文化现状调查

(一)建国以来福建宗族关系的变化及对谱牒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家族宗法制度遭到从政治思想到社会经济的全面打击,编修族谱也被当作封建社会产物受到批评。在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族谱被当作封建文化被大量清除,在建国后的30年中,福建的族谱编修几乎是一片空白。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政策。此后,福建农村的宗亲活动日益频繁,宗族组织重新出现,他们把修祠堂、编族谱作为凝聚宗亲的重要手段。以祠堂为据点,成立编修族谱组织机构,进行族谱的编修工作。由于城市内的祠堂多早以成为公产被占用,很少恢复,因此,当代族谱的编修是在农村发起兴盛的,后来规模扩大到编修宗谱、联谱、通谱等后,中心才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改革开放以后,福建沿海一带经济先发展起来,台湾同胞也主要到沿海一带寻根谒祖,因此当代族谱的编修是在福建沿海一带先兴盛起来,然后向内地山区发展。

(二)当代福建地方文化的兴盛对谱牒文化的影响

当代地方文化,特别是地方志的编纂对族谱编修的影响很大。1984年以后,福建省陆续成立省、市、县三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三级志书,一些地方还编纂乡、村级的地方志,历代编修的族谱成为编纂地方志的重要史料。一些从事地方志工作的人员被聘请参加族谱的编修工作,形成地方志与谱牒同时发展的局面。到20世纪末,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决定编修姓氏志,各市、县也同时进行姓氏志的编纂。姓氏志主要是在各姓族谱的基础上进行编纂的,对现存的新、旧族谱进行较系统的介绍,更加凸显了族谱的文化价值,推动了族谱更大规模地编修。

对闽台亲缘的研究也是推动福建谱牒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与台湾同胞有关的福建族谱得到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由此推动了学者对旧族谱的挖掘与研究,也促使新族谱的编修向更深入的研究发展。2003年12月,厦门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等单位举办《中华之根——海峡两岸谱牒研讨会》。

(三)从事谱牒文化工作的团体与人群

当代实际参与编修的大致主要有以下几种人群:第一,乡村宗亲中有名望的老人。第二、家族中有文化的热心人。第三、家族及各房、各支中的热心人。第四、实业家和海外宗亲。编修联谱、通谱等大而全的姓氏族谱,一般是实业家提供经费,同编纂地方志一样,组成族谱编纂委员会和编辑部,由文史专家负责编纂,热心人积极协助,姓氏宗亲中在社会中有名望的人担任名誉职务。

福建是我国重要侨乡,也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台湾和海外同胞、侨胞到福建寻根问祖,使谱牒具有政治意义上的作用。1989年,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正式成立,是全国首家省级专业姓氏研究会,以族谱研究为纽带,与美、英、日、德、法、新、菲、泰等40多个国家和台港澳地区相关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合作关系。1998年,研究会集福建50多部姓氏经典族谱和上百件珍贵文物赴台展览,在台湾岛内产生巨大反响。

21世纪以后,福建的谱牒文化更加兴盛,一些实业家把家族的谱牒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1月26日,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在福州成立,这是我省成立的第一个省级宗族研究会。2006年12月编成《福建黄氏世谱·世系源流编》,并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在此以前,新编谱牒基本是内部刊印,交流收藏。因此《福建黄氏世谱》的正式出版,标志着福建谱牒文化得到政府出版机构的认可。

(四)当代福建族谱编修的状况

在宗亲活动日益频繁、海外寻根备受重视、姓氏研究深入发展的推动下,当代福建族谱的编修已经形成风气,各个家族相互影响、相互攀比,使族谱的体例越来越完备,装帧越来越精美,总的看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数量增多

福建当代编修的族谱数量很多,具体难以估计。谢宗楷写的《福建谢氏谱牒知见录》,记载1978年至1995年福建谢氏编纂的族谱就有48种。1995年以后是福建编修族谱的大发展阶段,数量更多,而谢氏在福建姓氏排列第14位,并非大姓。由此推断,当代编修的福建族谱数量非常庞大。

2、观念变革。

主要表现为:第一、废除族权。在新编族谱中,坚决废除不符合当代社会道德原则的族规。对于旧谱中的族权规定,有的族谱作为资料保存,有的族谱予以删除。第二、尊重女性。在新修族谱中对于有成就的女性,也同男性一样予以记述,旧谱中歧视女性的现象已经基本消除。第三、注重姓氏源流研究。在新修族谱中,对宗族源流研究的内容明显增加,许多族谱不厌其烦地考证姓氏、宗族的源流,及与其他宗族、甚至其他姓氏的关系。对于家族成员向外地、特别是向海外迁移的历史和现实十分重视,记载详细。对于海外的名人,特别是台湾的重要人物,一些族谱考证颇详。第四、新旧记述和谐共处。在新修族谱中,和谐处理新思想与旧观念的差异,即既保留旧谱中有价值的史料,更用新思想、新方法增加续修的内容。

3、谱例创新

总的来看,新谱的编修深受当代地方志编纂的影响,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明显的创新。第一,对于旧谱中的一些篇目,由于其所代表的思想已经不适合当代的社会环境,新谱不再续编。第二、男女并书,体现男女平等思想。改革旧谱记男不记女的体例,实行男女并书。还力图体现男女平等的思想,如不论男女,只要达到标准,在人物传、科名录等都予记载,女儿、媳妇、女子出嫁也不用某氏,而用全名。第三、参考地方志的体例。当代新编族谱尽量借用地方志的体例,把新编族谱的体例向族史、族志、姓氏源流的体例靠近,以减少宗派色彩,争取成为姓氏文化、地方史料的组成部分。一些族谱记述家族所在乡村的社会历史和现状,增设地方史、姓氏源流、大事记等篇目,地方文化色彩更加明显。第四、应用先进编纂方法。当代科学文化的成果也推动了新编族谱体例的创新。因此,在新编族谱中,体例上多有地图、照片、画像等。为联络的需要,一些族谱还设置宗亲通讯录和世系检索表,使谱牒成为人们可利用的一种社会资源。

4、趋向通联

近十年来出现以地区内的姓氏为单位进行编修的世谱、联谱,有的小姓还编纂全国、全世界范围的通谱,有的一个地区中有渊源的几个姓编成联谱,新式多样,不一而足,以下只能举例以为管窥。第一、以县为单位编修姓氏统谱。第二、以大市为单位编修姓氏统谱。第三、以地区为单位编修姓氏统谱。第四、以历史渊源为据编修多姓联宗谱。第五、以省为单位编修姓氏通谱。这类谱牒有合编与分编两种类型。第六、以姓氏为单位编修世界范围的通谱。这类姓氏谱有冠以“中华”,有冠以“世界”,总的就是凡是该姓的都属于收录范围。

5、闽台族谱对接

明、清以后,福建人大量移居台湾,到台湾后定居繁衍,形成家族、宗族后开始编修族谱。然而,建国后福建与台湾联络中断。改革开放以后,台湾宗亲陆续回福建寻根谒祖,许多人在家乡投资创业,或捐资兴办公益事业。福建各地政府和宗亲热烈欢迎台湾宗亲回乡探亲,积极为更多的台胞回乡寻根创造条件。闽台族谱的对接基本上是把福建人迁居台湾后编修的族谱,续接到祖籍地新编的族谱中,有认祖归宗的意义,其对接仪式是双方互送族谱。3 在现存的台湾族谱中,一部分对祖籍地、宗族记载较为详细,实现族谱对接比较容易。而有些族谱在编修时就难以考证具体祖籍和宗族,没有留下确切史料根据,因此这些闽台族谱的对接需要仅一步的调查考证。在福建新编族谱中,对闽台姓氏的源流和宗族的迁移大都进行考证,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越来越多的闽台族谱实现对接。2007年9月20日,首届海峡百姓论坛暨闽台族谱展福州举行,共展出156个姓氏的闽台新、旧族谱1000余部,2000多册。开幕式上,还举行了闽台族谱对接活动。

四、对当代海峡西岸谱牒文化的看法

通过以上调查研究,本课题认为:当代海峡西岸(福建)谱牒文化对构建福建和谐社会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因素,关键在于有关部门的引导与规范,使之兴利除弊,以促进福建和谐文化建设。

总的看来,积极作用表现在,当今福建谱牒文化,已有平等、人权、宽容等思想,较成功地保存家族历史记录,是珍贵的文化资料,可供学者从事研究。谱牒文化保存许多优良的道德传统和爱国爱乡事迹,与当今社会倡导的八荣八耻、和谐社会有共通之处,值得借鉴与弘扬。通过族谱的编修,可以促进同宗同族间的团结互助,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需求,对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有积极作用。

编修族谱的消极因素表现在:封建宗法思想在当代仍有遗存,存在为亲者讳、假托始祖、美化先人、牵强附会、言过其实等。往往还传播宗派思想,而且男女平等还未真正实现,不可避免地出现强调父系的权利,不利于计划生育。

因此,对于当前福建社会出现新一轮的修谱热潮,有关部门应当从思想上积极地引导,用政策加以规范,如制定新编族谱的质量标准,明确族谱印刷出版性质,确立编辑出版新编族谱机制等;政府还可成立专业的谱牒研究机构,编写谱牒修纂大纲,确定体例和内容,以对修谱进行规范和指导。出版部门应积极介入族谱的印刷出版环节,担负起编辑审查的责任。

学术界和社会团体应认真贯彻政府有关规定,以求真务实的学风指导修谱,提高族谱质量,对于族谱中的消极因素,应按提出解决方案予以克服。通过以方志体例对族谱进行改造,创建一种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的新型族谱。

第三篇:关于大庆市文化调查报告

关于大庆市文化调查报告

——大庆博物馆

班级:

学号:

姓名:

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和肌体,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综合实力中的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大庆市重视文化建设,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文化动力。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大庆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不断从根本上提升文化软实力,突出文化的价值和功能,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大庆市文化概况

大庆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年轻城市,大庆名字的由来与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有着紧密联系,几代大庆人用青春和汗水诠释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壮志豪情,把“北大荒”建成了美丽繁荣的城市。近年来,以“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 等美誉而闻名中外的大庆,以其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崛起,引起了世人更多的瞩目。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等一张张耀眼的城市名片,点亮了大庆的文化光环,满载着大庆人的光荣和自豪;铁人纪念馆、博物馆、歌剧院、城市规划馆、大庆书苑等一座座软硬件齐全的公共文化场馆,积蓄了大庆的文化底蕴;文化创意产业园、国际动漫城、北国之春梦幻城等一个个建设得风生水起的文化产业项目,擘画了大庆的文化腾飞。可是,从来都不缺少荣誉的大庆,也有着自己的缺憾:因为大庆建市时间短,在一些人眼里,年轻的大庆缺乏文化底蕴,缺少历史内涵。然而,大庆用行动向人们展现了这座年轻城市从内而发的文化自信。大庆这座资源型城市,正朝着文化型城市华丽蜕变。

二、大庆博物馆

有人说,一座城市不能没有自己的历史,否则就无法寻找自己的根基和灵魂。也有人说,看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就看这座城市的博物馆,因为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变迁发展史,能表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级。黑龙江省现有115座不同形式的博物馆,按创办的时间排序,大庆博物馆是亮相较晚的。并且,十年前的大庆博物馆,仅仅是一座默默无闻的低矮平房,没有展示场所,没有馆藏品,如何去发挥博物馆的收藏、展示、研究功能?如何去精彩、完整地展示城市历史和城市特色?这是一个需要勇气、智慧和无尽的努力才能解决的难题,更是大庆博物馆多年来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2008年6月18日,在大庆市开发区与歌剧院比肩而立的新馆舍正式开馆,在世人期待的目光中,揭开神秘的面纱,以现代风格的红色建筑,成为现代人与远古的自然和人文对话的场所。

1、馆舍介绍

大庆博物馆,大气、凝重、古朴、浑厚、现代。位于大庆开发区,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高22.2米,是大庆地区惟一一座集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如果说铁人纪念馆是一部石油创业史,那么大庆博物馆则是大庆人文历史和自然地理的一个浓缩。新馆运用常规陈展与当代高科技手段最佳结合的形式,全面展示大庆的过去、现在、未来,展示城市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大庆重要标志性建筑和文化景观,也是世人了解大庆文化的一个窗口。

大庆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已发展成为国内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收藏中心、展示中心和研究中心,为今后国内外对东北第四纪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化石基础和重要的科研基地,为开展国际展示交流搭建了宽广的平台。

大庆博物馆展厅面积8500平方米,基本陈列主要有《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大庆古代历史》和《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该馆全方位展示大庆古代、近代历史,油田开发建设史、现代化城市建设史,和具有地域特色的草原、湿地景观及特有的珍稀兽类、禽类、昆虫等标本,展示远古时代的恐龙、东北地区特有的猛犸象、披毛犀等古生物化石,展示海底世界和珍稀的海洋动物。成为教育的基地、知识殿堂、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场所。

2、馆舍调查

走进大厅,映入眼帘的是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三组形态各异的铸铜雕塑,彰显了动物群的气势和共融关系。巨大的环形花岗岩浮雕展现了东北第四纪古自然环境、古代人类、古动物共存的画面。环形的化石复原埋藏现场再现了第四纪地层中动物化石埋藏的原貌。大厅整体空间风格协调统一,主题突出,更好地体现博物馆的文化内涵。

一楼《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陈列主要展示大庆自然生态的演变过程和资源的丰富性。通过湖泊湿地水下剖面、湖底隧道景观展示、地层岩芯标本陈列及多媒体沙盘模型演示等展示手法,将大庆湖泊湿地的成因和状况与第四纪地质地貌有机结合,直观、科学地讲述水下生态,远古时期的地质地貌的形成及演变过程。在这个展区中的一幕幕画面令人深思,如何去珍爱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创建和谐的生态环境。

二楼《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展示精选丰富珍贵的古生物化石,通过极具而又细腻的陈列形式和手段,比如多媒体等形式高写真地营造出远古第四纪动植物及人类的生态变化,打造了极具品牌特色的古生物陈列展示,从中我了解到了动物群繁衍生息的历程。

三楼《大庆地区远古人类文明》陈列突出大庆地域古代历史进程中的亮点和特色,通过大庆远古人类、灿烂的青铜文化、辽金元时期民族融合、驿站文化四个专题,集中表现古代先民文化的多元性、独特性和重要性。

此外,东北第四纪古生物展区是大庆博物馆陈列展示的重中之重。陈列镇馆之宝——迄今为止国内出土最完整的真猛犸象化石骨架。展区展示该时期动物群完整骨架12具,物种近50种。是目前国内唯一系统全面展示该动物群的长期陈列,填补了国内该展项的空白。恐龙世界陈列营造了一个完全逼真的史前场景,狭长的通道在场景中穿行。通道一侧,摆放着我国发现最早的禄丰龙、最长的马门溪龙和黑龙江地域出土的满洲龙化石。在另一侧,则摆放着电动仿真的霸王龙、腕龙、慈母龙、翼龙等栩栩如生的场景,仿佛把人们带入了一亿多年前的恐龙时代。昆虫展厅为人们展出了世界上珍惜的2200种昆虫标本,展出号称世界上最美丽的蝴蝶——光明女神,展出世界上10个国家的美丽国蝶,展出了千奇百怪的各种昆虫,令人叹为观止。

3、馆舍感想

大庆博物馆十年磨一剑,在举步维艰之时独辟蹊径,确立了可操作性强又极具发展前景的东北第四纪课题,全面推动收藏、展示、研究工作,深入挖掘、研究大庆地区古自然环境变迁史、古动物生息演化史及古人类发展活动史,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从无陈列展示到建成国内首家集古环境、古动物与古人类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填补大庆市没有综合性博物馆空白。大庆50年的油田30岁的城市,虽说没有厚土掩埋的秦砖汉瓦,却不缺乏远古人类活动的遗迹。大庆博物馆本着以物为本的原则,秉持“以物撰文,以物建馆”、“有所为有所不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方针,陈列展出多年馆藏的化石、标本和文物,让人们不仅从中鉴赏古大湖、古动物和古人类文明之美之趣,更重要的是追本溯源、鉴古知今,使人们从这些人类文化遗存和自然遗存中体验环境变迁,认知生命真理,使人们更加热爱这座美丽的城市家园。同时,大庆人脚下发现的化石,向世界昭示一个不容置疑的科学命题,远古的东北虽然气候寒冷,但是并不缺少生命活跃的身影,这些化石有力的证明了大陆漂移和生物进化的假说,也为有机物的残骸经过亿万年的地球化学变化生成石油的理论提供了佐证。

时光荏苒,大庆博物馆的十年探索之路,在逶迤的历史长河中如白驹过隙。它的成立标志着这座城市度过了单纯的青春期,文化的理念开始逐步成熟,今后的大庆不再是石油光焰下的白丁,一部有馆藏证明的丰富历史将从这一刻书写承前启后的文字。

三、调查总结

近年来,大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呈现出蓬勃发展、辉煌跨越之势。大庆博物馆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它充分展示大庆独特的城市魅力和文化底蕴,更好地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城市发展需要,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大庆文化事业的繁花似锦和文化产业的生机勃勃,有力地抨击了 “当石油没有了,大庆就是一座空城”这一说法。

提到大庆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石油,大庆因石油闻名也因铁人王进喜闻名。石油会战时期,王进喜和他的同伴们凭着顽强意志和奉献精神人拉肩扛,一举拿下大油田,把中

国贫油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里,由此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王进喜的名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镌刻在铁人纪念馆的墙壁上,更深深地融入大庆人的生命里。几十年来,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石油文化始终是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源泉,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仅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文化精品就达190多项;多年来,大庆不断进行“文化输出”,展现大庆文化魅力。大庆的脊梁,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化底气,挺直而坚强。同时,大庆的文化不断发展着。近年来,大庆市文化产业所占GDP比重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大庆市文化产业的收获,对大庆这座资源型工业城市来说,是辛劳付出的回报,为大庆的发展提供了最强大的供血能力,更是一种希望。

文化的繁荣与经济的强盛一直是密不可分的。大庆市文化发展尚好,但和文化发展较好的省份相比依旧存在一定差距。经济的相对落后成为制约本省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对照《大庆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大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研究报告》提出的相关指标,大庆市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低,文化产业增加值、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公共教育经费等在生产总值中占比不高,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不足,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和现代化城市指标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这说明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大庆文化产业发展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从总体上看,大庆市的文化发展繁荣尚处于起步阶段。首先是传统观念尚未转变。市民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认识稍显不足,文化意识还不够强,文化需求有限,文化产业方面的消费水平不高,文化魅力的感染力不够。再次是文化人才培养问题。人才是文化发展的根源,大庆市受区位劣势和自身经济水平限制,优秀的文化人才出现一定程度的流失。目前大庆只有一座尚不完善的综合性博物馆,这一点更加说明大庆这座城市在文化层面上才刚刚起步,任重道远。好在目标清晰,血脉已通。未来,这座城市充满了无限可能。

第四篇:大庆市中医医院中医药环境文化建设项目

大庆市中医医院中医药环境文化建设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7]54号)指出:要切实做好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并作为中医医院建设、管理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对各级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加强督促、指导。营造中医医院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做到中医药文化内涵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强调保障建设经费,中医医院要设立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列入医院经费预算,并确保中医药文化建设必需的场地、设备等资源。

大庆市政府斥资2.4亿元,异地重建大庆市中医院,09年6月竣工交付院方使用,这给医院营造中医药环境文化与完成国家提出的任务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契机。目前我院医院文化建设经费缺口较大,望上级财政给予大力支持。

现提出我院中医药环境文化建设方案及预算如下:

一、设计思想

1、大庆市中医医院新建筑群将成为我市中医卫生事业的标志性建筑,其文化环境的设计从外形到内涵都应具有强烈的传统感、特色感与现代感,视觉体现外形古朴典雅、内在历史质感的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品味。

2、因地制宜,在满足中医文化传播功能,注意实用性的基础上,寻求得体的布局和表现,强调表现由内在与形式的统一来突出中医文化的个性特征,从中医文化渊源高度着手,布局形成中医文化自身的特色。

3、讲求布局严谨,主题明确,层次清楚,虚实分明,现代手段,传统内容;营造安详静谧、休身养性、人文感染、自然和谐的医患文化环境。

二、设计思路

1、细节体现中医历史传统文化的特色性。充分利用中医药图腾、人物来构思(如太极图、阴阳鱼、医圣人物等);

2、整体体现中医历史与现代文化的延续性。整体文化环境从药王神农到现代医家;从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到希波克拉里医学誓言;从旧石器时代的砭石针灸雏形到当代的小针刀;从提灯女神的分级护理到现在的整体护理模式;从中医药对非洲疟疾的遏制到对非典的成功防治;从中医四大经典到目前的中西医结合;从历史名人名言的认可到当代最伟大科学家的推崇。做成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串连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医药起源与发展的整体画卷,并分散到各门诊病区及厅廊和院区的景观上,让来院患者感知中医、认知中医和相信中医。

三、具体设计及预算

1、门诊大厅设立大型浮雕

主题:张仲景医疗浮雕,象征生命 希望 热情 历史。

用材:紫铜

价格:3000元/平方米

规格:4米×25米×4

造价:120万元

2、广场人物雕塑

雕塑二尊,医圣:张仲景;药圣:李时珍。

用材:汉白玉

规格:高4米×宽1.5米

数量:2个

价格:85万×2=170万元

3、广场大门

用材:风景石

规格:高2米×宽1米×长6米

数量:1个

价格:20万元

4、“大庆市中医院”名称大型牌匾

用材:钢材

规格:高6米×长25米

数量:3

价格:8万×3=24万元

5、国医堂

厅需装潢且追求古典体现传统特色,费用:50万元

6、医院室内外各类指示、标识牌

材质:雪浮板、铝塑板

数量:400个

价格:12万元

7、门诊大厅至住院部连廊及有关病区等墙饰

1)、连廊文化墙

用材:室内高精度喷绘相纸、玻璃、实木雕刻画框(框宽24㎝)

规格:高2.5米×长100米×8

价格:40万元(不含内容版权费)

2)、医家画

针祖:伏羲, 药祖:神农, 医祖:黄帝, 医臣:岐伯, 汤药始祖:伊尹,秦代名医:医和、医缓,四诊始祖:扁鹊, 诊籍始祖:仓公, 外科始祖:华佗, 医圣:张仲景, 杏林主人:董奉, 脉学奠基人:王叔和, 针灸学奠基人:皇甫谧, 制药化学奠基人:葛洪,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炮炙学奠基人:雷教, 病因学奠基人:巢元方, 药王:孙思邈, 过海大师:鉴真,新修本草:苏敬, 唐代医家:王焘.王冰、昝殷,针灸铜人发明者:王惟一, 儿科医圣:钱乙,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 药圣:李时珍,针灸大成:杨继洲,温补大师:张景岳, 温病学奠基人:吴又可, 女科名医:傅青主, 温病四家:叶天士.薛雪.吴鞠通.王孟英, 民间药圣:赵学敏, 医林改错:王清任, 內病外治宗师:吴尚先, 明清新安医家:汪机,江灌,吴昆,徐春圃,方有执,孙一奎,吴谦,汪昂,程国彭,郑梅涧.另: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高级神经活动创始人:巴浦洛夫,近代护理学奠基人:南丁格尔,白衣战士:白求恩。

医药典故史画:伏羲演卦图,神农尝百草,黄帝问经图,岐黄问对图,扁鹊言脉图,华佗麻醉手术图,华佗刮骨疗毒图,华佗五禽戏图,张仲景坐堂诊治图,杏林春暖图,葛洪肘后救急图,巢元方药膳食疗图,孙思邈坐虎针龙图,鉴真义诊施药图,李时珍坐诊图,李时珍识记白花蛇,李时珍采药问樵图,陈自明思方图,叶天士坐论温病图,赵学敏拾遗本草,大医精诚图。

用材:手工仿古成品画、镂刻实木紫檀色画框

规格:高70㎝×长48㎝

数量:200幅

价格:800元/幅

造价:16万元

8、用中草药饮片制做大型钟表悬于墙上

用材:表蕊及饮片

规格:3米×3米

大型钟表蕊:5000元

其它装饰:1000元

造价:6000元

9、定制特大型广口瓶泡制名贵中草药,置于中草药局。

用材:特制广口瓶、多种中草药标本

规格:直径2米、高3米

价格:广口瓶暂定3000元、中草药10000元、液体15000元

造价:28000元

10、病区放置实木中草药标本展柜

用材:实木仿古展柜、百种中草药标本、配饰仿古用品

规格:高2米×长6米

数量:10个(限于中医为主诊区)

价格:实木仿古展柜6000元子/个

多种中草药标本5000元/套

配饰仿古用品2000元/套

造价:13万元

11、中草药饮片造型图案

体现:中医药与文学、艺术、哲学、颜色等的关系

要求:独具的创意图案

用材:中草药饮片 玻璃、有机玻璃等

规格:高2米×长1.2米

数量:10个

价格:1200元×10=1.2万元

四、说明

1、以上合计总造价为429.6万元;

2、各价格为现在市场询价结果;

3、其质量要求为市场近最佳质量;

4、规格应视具体新址客观情况操作,在实践中可能有微调;

5、具体操作中适当调整设计数量与质量标准,来适应整体要求。

山西省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注重环境文化建设

环境文化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办院理念、办院思路的具体体现。环境文化对职工思想行为、价值观的影响有着其不可替代性。医院环境文化既要体现医院文化的基本特征,又要彰显中医药文化的特质。作为中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山西省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十分重视环境文化建设,在医院会议室、礼堂、门诊、病房、走廊各处悬挂了500余幅关于管理、做人、为医的名人名言。为了发挥中医文化氛围对职工、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根据中医医院的基本定位,利用中医药文化这一载体,该院建成了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悦心园。该园占地1.2万平方米,园内兴建了中医药文化长廊,以彩绘的方式再现了中医药产生、发展的5000年历程以及历代中医大家的肖像、著作和格言。置身于其中使人感受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兴建了葫芦状人工湖和高达6米的巨型葫芦,使中医工作者时刻铭记“仁爱、诚信”、“悬壶济世”的中医文化精髓;兴建了杏林桥、济世桥、和谐桥、太极图、杏林园、橘井泉、桃李园等中医文化设施,营造出了美丽的的中医文化园林风光。园中兴建了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思源亭”,塑立了具有山西地方中医文化特色的傅山先生汉白玉雕像。

第五篇:大庆市“十二五”文化繁荣发展规划纲要

大庆市“十二五”文化繁荣发展规划纲要

2011年7月26日

“十一五”期间,伴随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城市人文品质显著提升,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进一步弘扬传承,“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城市名片叫响全国,“书香大庆”、“礼仪大庆”、“诚信大庆”等品牌活动引领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大庆成为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和全省唯

一、东北第二座全国文明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名列全国地级城市第19位。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归并部门职能成立大庆市文广新局,整合优势资源组建大庆新闻传媒集团和大庆文化集团,有效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高标准建成歌剧院、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46项大型文化设施,农村“五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全省领先,《铁人轶事》、《鹤鸣湖》等文艺精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荷花奖等国家级大奖,“激情之夏”、“大庆之冬”、“大地欢歌”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产业打下良好基础,辟建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新华08”国际石油资讯中心、黑鱼湖国际艺术村等三个专业园区,以捆绑方式成功跻身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行列;百湖艺术群落等配套项目规模集聚,红光科技等关联企业做大做强,全市文化产业保持30%以上的年均增速,成为区域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增长点之一。文化开放战略迈出坚实步伐,搭建中国(大庆)湿地文化节、大庆文博会等交流合作平台,邀请国家交响乐团、维也纳施特劳斯王朝交响乐团等国内外著名文艺团体来庆演出,推动《地质师》、《经典永恒》等优秀本土剧目在全国巡演,培育“百湖”系列品牌和“庆字号”文化产品强势挺进外埠市场。

“十二五”时期,是大庆深入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决胜期,也是加速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机遇期。全市文化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发展方式转变主线,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打牢支撑大庆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人文基础。总的原则和定位是:坚持“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协调发展、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梯次互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兼顾”,突出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统领,以石油文化、创业文化为鲜明特色,以湿地文化、冰雪文化、民族文化、都市文化为多元融合,着力打造内涵丰富、底蕴深厚、魅力独具的“中国北方文化名城”。总的目标任务是:着力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持续提升保持“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荣誉;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探索出具有大庆特色的改革模式;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普惠全民的“半小时”文化圈;推出一批精品文化活动、媒体栏目、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全力推进文化与科技、与旅游、与城市建设全面融合,创优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全市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千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到5%;开展全方位宽领域文化交流合作,深度融入全省、全国文化发展大格局。

一、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

1、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深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创新研究,赋予开放、包容、诚信、共享等新的时代内涵,接续文化根脉、铸造城市之魂。采取教育灌输、艺术感染、典型引领、环境熏陶、制度涵养等方式,加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传教育,使其由企业精神塑造为城市精神、由企业员工价值追求放大成全体市民价值追求。举办“9·26大庆创业纪念日”等节庆活动,发挥铁人纪念馆、油 田历史陈列馆等教育基地作用,引导市民铭记大庆历史、永葆创业激情。开展“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等主题实践活动,为大庆科学和谐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推进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工作,开展文化育人、文明践行、道德引领、行为规范、志愿服务等素质提升行动,深化“礼仪大庆”、“诚信大庆”等主题活动,选树“道德模范”、“文明市民”等先进典型,优化车站、商场、出租车等窗口形象,倡导“文明出行”、“文明排队”、“文明就餐”等生活习惯,进一步夯实“三城联创”文明之基。深化大学生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大庆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下岗失业、精神疾患、“两劳”解释等特殊人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发展慈善事业、开展“暖心”行动,净化文化市场、促进精神文明,培育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3、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发挥高等院校先行先导和机关、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把“书香大庆”全民读书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推动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村镇、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市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热爱学习、崇尚文化的浓厚氛围。

4、加强社科理论研究。制定完善大庆“十二五”社科理论研究规划,加强社科立项工作,办好《大庆社会科学》、《大庆学习导报》等理论刊物,围绕全市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等重大课题,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每年推出3—5部有利于提高干部群众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助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精品成果。

二、实施新闻舆论引导工程

5、打造强势新闻传媒。鼓励支持大庆新闻传媒集团改革创新、跨越发展,重点与省内外知名媒体加强合作,进一步提高办报办台办网水平;推动业务向旅游、地产等领域拓展,壮大整体规模实力;扩大《百湖周刊》、《家庭文摘报》、《长寿养生报》等都市类报刊发行量,增强市场竞争力。2015年,力争报业跻身中国地市报十强、电视台达到省会台水准、影视公司实现上市融资。

6、巩固舆论宣传阵地。完善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会制度,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全面客观发布权威资讯,有效避免网络恶意炒作,牢牢把握新闻“话语权”,切实增强舆论“引导力”;加强传统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监管,广泛传播先进思想、健康文化和主流舆论,弘扬主旋律、把握主基调、占领主阵地、打好主动仗。紧紧围绕市委“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总结提炼大庆“十一五”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入解读“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思路、任务目标和创新举措,宣传报道全市上下推动“三个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的坚定信心和生动实践,进一步发挥好舆论宣传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激励创业的重要作用。

7、推介大庆文明形象。组织“网络媒体看大庆”、“中外媒体与品牌城市高峰论坛”等活动,形成市内媒体与市外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合作互动,通过出专版、设专栏、开专题、发专稿以及常年投放央视城市广告宣传片等方式,全面展示大庆发展新成就、改革新突破、开放新局面、社会新气象,不断提升大庆作为“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和“全国文明城市”、“十佳魅力城市”的知名度、影响力。

三、实施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工程

8、优化文化行政管理职能。按照“职能分开、机构分设、人事分离、财务分管”原则,进一步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履行好行政调解、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主抓直属单位向倾力服务社会”的根本转变。

9、创新文化企业经营模式。推动大庆新闻传媒集团、大庆文化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 立健全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相对独立的组织结构,形成既有利于把握导向,又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鼓励支持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实行兼并、联合、重组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推动文化资源和要素适度向优势企业集中,构筑大庆文化产业规模效益和竞争优势。2015年,确保大庆新闻传媒集团经营收入突破10亿元、大庆文化集团利润达到5000万元。

10、健全文化单位激励机制。突出观众中心、坚持市场导向、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进一步深化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相结合、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相协调、工资收入与工作绩效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增强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外在活力。

11、培育文化投融资体系。落实和完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将文化企业纳入市工商业担保公司担保范围,为全市重点文化企业提供流动资金、固定资产、财产保全等担保业务,着力破解融资难题。发挥政府政策杠杆作用,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鼓励非公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领域。

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12、完善城区文化设施。推进市级重点文化场馆建设,力争大庆美术馆和图书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大庆博物馆达到国家精品馆标准。实施五区四县图书馆、文化馆建设达标工程,全面完成227个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引导高校和油田等企事业文化场所向社会开放,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和共享度。

13、改善农村文化条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农村“五项文化惠民工程”,确保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广播电视、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全覆盖。通过引导文化团体义务巡演、组织大学生实践锻炼等方式,增强“文化下乡”等活动频率和效果,更好地保障农民文化权益。

14、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激情之夏”、“大庆之冬”、“大地欢歌”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每年演出不少于1000场次。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大力扶持民间艺术团体,推广普及舞蹈、音乐、美术、书法等大众文化,丰富发展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旅文化、广场文化,满足群众多样性、多层次文化需求,让全体市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五、实施文化品牌培育工程

15、开展品牌文化活动。提升中国(大庆)湿地文化节、大庆文博会等传统文化活动,打造石油文化节、冰雪文化节等新的文化平台,保护“蒙古族四胡音乐”、“杨小班鼓吹乐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戏曲、版画、剪纸等民间艺人,着力打造50个特色文化社区、100个特色文化广场,推出15个有规模、有声势、有影响、有效益的系列品牌文化活动。

16、打造知名媒体栏目。继续叫响“百湖”系列品牌,办好《大庆新闻》、《市民议事厅》、《绝对现场》、《四大帮办》等时政类、民生类、直播类、监督类精品栏目,立足实际、彰显个性,紧跟前沿、志在一流,创意策划出更多有新意、有深度、有品位,市委满意认可、群众喜闻乐见、社会普遍叫好的优秀栏目,使大庆传媒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进一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17、推出优秀文艺作品。坚持“双百”方针、“二为”方向、“三贴近”原则,邀请国内外名家大师来庆采风,依托全市文化协会院团和各层次文化人才,围绕话剧、舞蹈、小说、诗歌等强项门类,推出一批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力争五年创作长篇小说10部、中短篇小说100篇、影视作品20部、大型剧本15部,并有3—5部作品入选国家级大奖。

18、开发原创文化产品。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挖掘文化资源潜质,采取表彰奖励、资金扶持、政府采购等办法,推动文化企业开发出更多有创意构思、有技术含量、有地域特色、有竞争实力的原创性文化产品,不断提升文化产品附加值,加快“大庆制造”、“大庆创造”进军国内外文化市场。

六、实施文化产业壮大工程

19、明晰产业方向。围绕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支点”、“文化旅游重要核心”定位,结合大庆自身实际,着力打造“五大产业链”:石油文化重点打造以石油报价为主营的资讯服务、以会战遗址为载体的红色旅游、以油田建设和城市发展为题材的影视制作等产业;湿地文化重点打造以节庆活动为平台的文博会展、以亲近湿地为主题的旅游观光、以湿地元素为构件的艺术加工等产业;冰雪文化重点打造以冰雪运动为主项的健身娱乐、以雪地温泉为亮点的游憩休闲、以冰雪雕塑为体裁的艺术创作等产业;民族文化重点打造以蒙族歌舞为主打的文艺表演、以民俗风情为特色的生活体验、以年画剪纸为代表的民间工艺等产业;都市文化重点打造以大众娱乐为取向的文化服务、以新闻资讯为内容的现代传媒、以专业人才为对象的教育培训等产业。

20、强化园区承载。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原则,以黑龙江(大庆)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为牵动,以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新华08”国际石油资讯中心、黑鱼湖国际艺术村、国际动漫城、联想科技城、北国之春梦幻城等“六个分园”为载体,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优惠政策,重点打造文化创意、能源资讯、动漫原创、IT创智、文化休闲等五大产业群。谋划建设大庆1959文化休闲商业园区、“9·26”艺术园、阿木塔风情园、婚庆文化主题公园、萨尔图会战书城、肇源古莲文化产业园、肇州青马湖创意产业园、林甸苇雕园等特色园区,实现资源集约利用、项目集中摆放、产业集群汇聚、功能集成建设,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避免“同质化”竞争、“重复性”建设、“散落式”发展。

21、突出项目牵动。强化跟踪督办和资金扶持,推动百湖影视创意基地、百湖数码设计大厦、百湖艺术群落、大庆图书馆等在建项目如期投用。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开发相结合,尽早启动百湖文化广场、大庆文化出版公司等拟建项目。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论证储备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旗舰型”文化项目和战略投资者。

22、注重市场开发。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合理流动。积极申办亚洲艺术节、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全力协办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提升大庆文化影响力。鼓励从事影视制作、文艺生产、演出展览的文化企业,通过加盟电影院线和演艺联盟、组织巡回演出等方式,开拓市外文化市场。广泛参加哈洽会、深博会等展会,拓宽文化交流和产品销售渠道。大力发展文化中介组织,提高文化企业经营效益。

23、加大政策扶持。落实中央和省里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结合大庆实际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形成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在土地、税收、财政、金融等方面争取和出台更多优惠政策,有效发挥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作用,加大公益性文化设施资金投入和重点文化项目政策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

七、实施文化融合工程

24、推动文化与体育、旅游融合。研究整合奥林匹克公园、体育场馆、旅游设施和文化集团,成立文化体育和旅游集团,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模式,促进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放大,实现文化与体育、旅游相融共生、互利共赢。

25、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加强文化企业与市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项目对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意与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设立文化科技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企业提高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能力。实施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加快文化 资源、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的网络化、数字化进程。

26、推动文化与城建融合。组织艺术家参与大庆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为广场、公园、绿地等城建项目注入更多文化元素;规划建设集聚文化景观、集中文化娱乐、集售文化商品的特色街区,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27、推动文化与市场和市民生活融合。实行公益性演出财政补贴、低收入群体票价优惠等特殊政策,邀请国内外知名文艺团体来庆演出,推动高雅艺术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进村屯,提高广大市民艺术欣赏水平和文化消费热情,有效激活大庆文化市场。着眼于满足群众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大众渴盼的文化产品。

八、实施人才兴文工程

28、发挥文化团体作用。加强市属文化单位、企业文化院团、高校文艺团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人才互动、优势重组,进一步提高整体演艺水平。

29、壮大文化队伍规模。实施“文化人才振兴计划”,重点培养和引进理论、新闻、出版、文艺、体育、文化经营管理等“六个一批”文化人才,积极推荐和选树一批德艺双馨的省级“文化名家”、市级“文化名人”,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人才队伍。

30、支持文化人才创业。全面落实文化人才创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各级各类人才领办、创办文化企业,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确保文化人才施展才华有舞台、干事创业有空间、实现价值有条件。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一座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必须站在“打牢人文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结合实施国家和省文化“十二五”规划以及大庆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切实把文化改革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纳入重要日程、牢牢抓在手上,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导、主管部门狠抓落实、相关单位支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文化”工作格局,以强烈的大局观、高度的责任感、坚决的执行力,加快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切实为大庆科学和谐跨越发展、提前五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下载大庆市谱牒文化开幕词(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庆市谱牒文化开幕词(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庆市新华书店春节期间文化惠民总结

    大庆市新华书店春节期间文化惠民 活动总结 按照省发行集团黑图发【2013】14号文件要求,结合市委宣传部、大庆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大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关于......

    村文化社团开幕词

    村文化社团开幕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各位父老乡:亲,你们好!人间十月芳菲尽,金色果实收回家。在这秋意盎然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吉林省德惠市达家沟镇六家子村文化社团......

    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词

    文章标题: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词(2006年9月22日)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欢聚在**街道办事处,隆重举行“月圆中秋·情满社区”三门峡市湖滨区车站街道办事......

    村文化社团开幕词

    村文化社团开幕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各位父老乡:亲,你们好!人间十月芳菲尽,金色果实收回家,村文化社团开幕词。在这秋意盎然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吉林省德惠市达家沟镇......

    第四届文化艺术节开幕词(★)

    2012年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词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中午好! 五月,阳光灿烂,五月,鲜花芬芳;五月的校园,流淌着青春,五月的校园,放飞着梦想。“人间五月芳菲尽,校园百花姹紫红。......

    文化艺术节开幕词(推荐5篇)

    王庄镇初级中学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四月的校园里流淌着青春,四月的校园里放飞着梦想。在这激情洋溢、欢歌笑语的韵律中,在这......

    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开幕词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值此市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所有参与和支持文化艺术节的朋友......

    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词

    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词(精选多篇) 开幕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居民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十月,是丰收的季节;金秋十月,人月两团圆;今秋十月,更是祖**亲六十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