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居委会民情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关于科级干部回出生地帮扶指导工作的要求,3月15日至16日,我回出生地西兴镇居委会开展调查研究,听取社情民意,帮扶指导生产。调研中共走访农户11户,座谈居民及“两委”干部21人,提出工作建议4条,帮助解决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问题2件。现报告于后。
一、基本情况
西兴镇居委会成立于XX年,系原八一村分割重组而成,辖6个居民小组,共525户,总人口50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00人。通过多年的建设,居委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西兴居地处原西兴区委、区公所驻地,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多,人口较为密集,商贾较为繁荣,经济较为活跃。2011年,场镇居民人均收入5100元,较2011年增加390元。农村居民利用沿公路、离街近的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和劳务输出,去年共出栏生猪1500头,畜牧产值达90万元,270名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实现劳务收入近7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较2011增加280元。
基础建设逐步夯实。境内现有村社公路5.7公里,其中西(兴)回(龙)公路2公里,西(兴)高(峰)公路0.7公里,场镇至火盆寨公路1.5公里,至潘家湾1.5公里,基本实现了社社通公路。场镇框架也逐渐拉大,与十年前相比,场镇容量增加了近1/3,XX年开工建设的西华街现已初具规模,街道长830米、宽24米,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近50户居民以及西兴派出所等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已顺利入住。
组织建设坚强有力。居委会“两委”班子齐备,村民小组组长由居委会干部兼任,结构较为合理,现设党小组6个,有党员73名。群众对“两委”干部评价较高,认为该居干部有事业心、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能够公开、公平、公正处事,落实惠农政策不优亲厚友,对日常事务坚持分项定期全面公开,群众相信支部、居委一班人,组织的感召力、凝聚力较强。
社会稳定民风淳朴。该居委会虽人员结构复杂,但多年无群访、缠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辖区比较稳定。居委十分重视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对稳定隐患排查调处实行挂社联户和责任追究,特别注重防范和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对突发性矛盾,支书、主任总是身先士率亲自到场进行调处,有效避免了矛盾的恶化和扩大。
二、存在的问题
西兴居委会虽然在发展经济、基础建设、维护稳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具体问题亟需解决。
一是场镇环境不优。多年来,西兴居由于没有一个规范固定的菜市,逢场天菜农和游商占道经营现象明显。由于没有修建车站,客运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也时有出现。新开发的后街由于处于建设中,建筑垃圾堆码及群众的生活垃圾乱扔现象存在。二是产业结构不优。农业、工商业占比不科学,场镇经营收入总量较低,水稻、小麦等传统种植业主导地位明显,水面养殖和蔬菜种植处于小打小闹阶段,农业规模效益不突出。三是群众观念保守。面对强劲的土地优势,群众深感种田不合算,想调整农业结构,但苦于无信息、无技术、无项目,不知从何入手,还怕担当风险。同时,业主难以引进,规模农业难以形成,增产不增收的矛盾突出。
三、对策建议
西兴发展正逢天时、地利。根据平昌县交通建设规划,平营公路将过境西兴场镇,公路改造完成后,交通对沿线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会明显增强,作为场镇居委会,将赢得新一轮发展黄金机遇期。
发展集体经济。一是充分做好土地文章,积极盘活现有土地存量,整合闲置土地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地产田改造,出让土地增收益。二是吸收场镇失地农民和失业居民,开办蜂窝煤厂,组建建筑队务工队和流动助工队等村办企业和经纪企业,有序引导场镇劳动力就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辖区经济总量。
培育支柱产业。紧紧抓住辖区人口密集,居民消费需求大的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场镇工商业,增加居民经营收入。同时,居内土地平整,连块成片,应加强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农业,尝试进行土地股权化,引进业主整体连片开发张家坝,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培育种植大户,为场镇蔬菜供应建设“后花园”。其次是充分运用潘家湾星罗棋布的小池塘发展水面养殖,利用火盆寨山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小家禽养殖,走种、养配套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完善基础建设。村内虽有村社公路4条,但这些道路都是近几年开工建设的,全是毛坯路、泥土路,路状很差,逢雨就“瘫痪”。场镇基础建设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求,从整治场环境入手,采取项目配套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和环境整治工程,尽快硬化西华街,修筑场镇拦山排污渠,改造西回(至达州)出境公路、西高出乡公路和场镇至火盆寨、场镇至潘家湾村道公路,彻底解决“行路难”问题和场镇环境脏乱差问题,树立良好的场镇形象。
注重人文关怀。辖区集中了西兴职业学、西兴小学两所中小学校,近年来,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入驻场镇“陪读”现象增多,居委会应倡导人文关怀,充分关心这部分弱势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促进辖区和谐稳定。
第二篇:民情调研报告
民情调研报告勐永城子完小罗平根据县委、政府和镇教办的统一部署,学校“四群”工作具体安排,我作为大帮令完小“四群”工作队员于2012年6月24日至26日先后3天深入到芦稿林村和上南掌村开展了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对所负责联系的李老大、李小
六、穆那妹、穆那摸、八户群众家庭生产生活、反映的主要问题等情况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现就联系群众工作具体情况以及下步工作对策谈一些个人浅显的意见。
一、基本情况
从联系李老大、李阿六等八户群众综合情况来看,八户37人,年均每户4.6人,共有耕地面积82亩(田、地各占二分之一),户均10.2亩、人均2.2亩,水田以种植甘蔗为主,旱地以种植玉米、甘蔗为主,8户群众共有劳动力17人,年均每户2个劳动力,2个老年人(70岁以上),户均1人做家务。8户的子女分别读初中、小学。其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甘蔗、玉米、出售生猪、外出务工,各家年平均收入达15000元左右,生产投入、孩子就学和生活等项开支在13000元左右,粮食基本买吃。好的方面:一土地基本够做;二是通水、通电、通路、有手机、有电视;三是经济收入与支出基本适应,略有节余,衣食无忧(各家都宰杀年猪一头),吃穿住基本不愁。反映出的问题:一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具体反映在遇到干旱,粮食、甘蔗等农作物大幅减产,水利设施不健全;二是缺乏水源,自来水设施虽然已建到农户家中,因无水源,农
户饮用水困难突出;三是子女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八户群众的子女没有1人高中毕业,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四是传统生活习俗落后,人畜同屋,厕所乱建,粪草乱堆,既不安全,又不卫生;五是道路不够通畅,且没有硬化,遇有雨天泥泞难行,遇有火警灾情难以畅通施救;六是八户群众房屋都是土木结构,房屋老化、狭窄,居住拥挤。
二、主要对策和办法
针对在“四群”工作中所反映出的以上六个方面的问题,通过与群众座谈和调查分析,我个人意见应当采取三个方面的对策和方法综合加以解决。
(一)采取实际步骤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对现有灌溉水渠进行改造,加固增容,建池蓄水。二是改变农村农业耕作习惯,变挖田晒土为泡田犁耕,变临时放水灌溉为平常蓄水灌溉,象我国水资源丰富的中南、东南地区省份大部分农田平常都实行泡田保水的耕作习惯,以减少水份流失,增强抗旱能力。三是统筹建设一批“引、排、浇、灌”水利设施,每个自然村落建立自来水供应网,从根本上解决村民人畜饮水用水问题;建立农田耕地用水浇灌网,统一管理、统筹安排。根据我县长年雨水较少的实际,靠天吃饭没有保证,只有靠各级政府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各行各业帮助支援,利用春耕前期一段时间大搞水利设施建
设,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农村干部群众转变观念,科学种田、科技兴农,才能扭转因旱脱贫难、因旱致富慢的窘境。
(二)继续务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前几年,我县新农村建设抓了一阵,应当说各乡镇农村有了一些成效,但还很不够,主要是远景规划不好,措施落实不力。从我所联系的帮令村委会麻栗树组的情况看,发展很不平衡,整个自然村有40多户人家,居住相对比较集中,但村内道路坑凹不平、弯弯曲曲,且比较狭窄,厕所粪坑、柴草粪堆随处可见,人畜同屋,苍蝇蚊子满天飞,由于这一系列问题,致使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仍处于温饱而不富裕、默守陈规陋习的状态。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大对农村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目的意义和规范标准建设的宣传教育,促进农民群众自觉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政府和挂钩联系单位加大扶持支援,帮助农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环境,提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面貌的根本改善。加大新家园建设扶贫力度,放宽资金扶贫贷款,加强农村房屋规划和改造,确实改善农村群众的居住条件。
(三)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促进农村群众综合素质提升。政府应当出台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措施,从小学到高中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对学业成绩优秀的实行奖励,对于考取大学的实行学费补助,对于报考农、林、牧等涉农专业的大学生实行重点支持,对于在农村从事种植业、畜牧养殖业、生产加工业、开展科技兴农成效显著的给予重奖和选送培训、兴业资金扶持,营造重教育、增素质、兴农村的良好氛围。以上是我个人在开展干部联系群众工作中的一点初浅感受和认识,不一定合乎实际,仅供上级和有关部门参考。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民情调研报告
民情调研报告
市委宣传部工作组
我市“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开展以来,市委宣传部高度重视。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和有关要求,及时成立了工作组,深入到余店镇墩子村、古城村、双楼村、英姿寨村等四个驻点村,了解了基本情况,并进村入户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了解村情民意、村民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要求,力所能及地为村里办实事,为村民排忧解难,为村级经济建设和发展献计出力。
一、基本情况
余店镇墩子村、古城村、双楼村、英姿寨村,位于余店镇东南部,除古城村以外,墩子、双楼、英姿寨三个村均位于应山城关到余店镇的公路两边,交通比较方便,属丘陵地带。四个村共有1597户,总人口6228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户占32%。四个村共有村干部16名。耕地总面积4611亩,其中水田面积3717.5亩,旱地面积893.5亩。山场总面积6525.5亩。水资源总面积690亩。四个村以种植水稻、油菜、蔬菜为主,辅以种植花生、甘薯、玉米、大
1麦等经济作物,四个村年出栏牲猪1300多头,养鱼面积仅为300多亩。四个村集体经济薄弱,除墩子村每年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外,其它三个村集体年均收入不足万元。
二、民情民意
一是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民安居乐业。我们工作队员在这四个村走访中,所到之处,群众都说现在是历史上从来没有遇到的好时代,种田不交税,相反,种庄稼补钱,栽树育林补钱,围垦养鱼补钱,买化肥补钱,买农机补钱,买家电还补钱„„另外还有,五保,医保和低保,即将还要实行“老保”(养老保险),农民获得了从来没有的利益实惠。还有的村民说,如果现在还说国家政策不好,那就是没有良心!如果现在还搞不住个作,那个人是个二大傻!
二是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村里封建迷信活动少,民风淳朴。无明显突出的治安问题,无明显治安混乱区,无黑社会性质组织,无吸毒、贩毒、制黄人员,偷盗等刑事案件极少,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当一部分村民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无法创业,一部分农户因病、残致穷,生活困难;基础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泵站、水渠等毁损严重,加上缺乏资金和劳力等原因,今年又遇到大旱,使水稻栽种出现
巨大困难;塆、组交通不便,特别是雨天,道路泥泞,村民强烈要求将通塆路硬化,改善交通条件;我们在走访调查中还发现,这四个村中有三个村集体无固定收入、无村办企业,村干部工资没有保障,有的村干部差不多是在做义务。
三、有关措施
1、加快转变观念,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意识。通过宣讲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清楚认识到当前农村发展正面临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从上到下重视和支持三农工作的大好时期。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提高农民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2、实现“一村一品”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经过多年努力,部分村已形成了“三白”蔬菜品牌优势,但做的不大、不强,必须实行规模化发展、商品化经营。
3、合理配置劳务资源。通过培训—就业—维权模式,合理配置富裕劳力等劳务资源。
4、进一步落实惠农政策,如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两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等;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民生八大工程”等惠农政策;严格实行“一卡通”,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自己手中。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四个村的水利、道路、农田等建设步伐;配合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
四、“三万”活动
按照广水市委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市委宣传部“三万”工作组于3月中旬进驻余店镇墩子村、古城村、双楼村、英姿寨村,召开了动员会和座谈会,传达市委、市政府“三万”工作会议精神,然后开始走访农户,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了解农村民情民意等情况,以及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几个多月来,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走访了四个村所有村民小组的全部农户,做到了两个全覆盖,入户率达到100%。
在活动中,我们按照“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的工作安排,积极进村入户,把党和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宣传到户、宣传到人,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了解掌握了广大农民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在和农民密切联系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深刻变化。同时,我们通过不少耐心细致地工作,化民怨、解民忧,力所能及地帮助大家解决实际困难,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在送政策时,我们发现农民群众对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社会保障、计生医疗、创业就业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政策知道得很肤浅,有的甚至一无所知。工作队员通过上门走访、座谈、宣讲等多种方式开展政策宣传,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在访民情的同时,工作组专门对四个村的十几个特困户进行了走访,为他们送去温暖。这些活动,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拉近了干群之间的关系,为我们工作组后段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三万活动”中,四个村同余店镇乃至全市一样,长达半年多的时间没有下过一场大雨,大部分堰塘干涸,很多农户缺水育秧,一些旱情严重的塆,农户人畜饮水发生困难。为此,我们想方设法给四个村解决了部分抗旱资金的燃眉之急。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批农业科技书籍,送给部分需要技术的农民群众,提高他们的农业养殖、种植、培植等技术水平。
在走访调查了解民情民意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反映各种民生问题,如硬化通塆、组道路问题;兴修水利设施,解决农田灌溉和群众饮水问题;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农业致富信息源问题等等。工作组尽量想方设法帮忙解决,并联系有关单位帮助解决。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开展,让农民群众进
一步了解到各项惠农利民政策的具体内容,让工作队员了解了农民群众的真正想法和生活现状,解决了农村所存在的部分问题,同时,锻炼了我们的干部,可谓是多面受益。我们将按照市委“三万”活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认真总结,找出问题,与所驻村一起,制定新的发展规划,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1年5月31日
第四篇:民情调研报告
新墩镇干部进村入户破解难题活动
调研报告
为加强我们干部与农民群众的沟通,搭建我们之间的桥梁,了解新农村农民生活中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我们今后更好的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我镇积极开展了“新墩镇干部进村入户破解难题动员大会”活动,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并就如何进村入户“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聚百家心、办百家事”工作做了具体安排,了解村民的“所思、所忧、所盼”,获得更多的资料。现将入户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墩镇位于张掖市甘州区西北郊,环城半握。全镇村民委员会共15个,6666户,24368人,乡镇从业人员14467。全镇耕地3.8万亩。由于新墩镇地处城郊,为加快城市建设,新墩镇的一部分耕地将会被征用。
二、民情民意
一是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民安居乐业。我们工作队员在这四个村走访中,所到之处,群众都说现在是历史上从来没有遇到的好时代,种田不交
1税,相反,种庄稼补钱,栽树育林补钱,围垦养鱼补钱,买化肥补钱,买农机补钱,买家电还补钱„„另外还有,五保,医保和低保,即将还要实行“老保”(养老保险),农民获得了从来没有的利益实惠。还有的村民说,如果现在还说国家政策不好,那就是没有良心!
二是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村里封建迷信活动少,民风淳朴。无明显突出的治安问题,无明显治安混乱区,无黑社会性质组织,无吸毒、贩毒、制黄人员,偷盗等刑事案件极少,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
当然,在走访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当一部分村民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无法创业,一部分农户因病、残致穷,生活困难;在走访中都一一了解和记录,并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群众反应的问题主要有几个:1.惠农政策问题。惠农政策问题主要反映的是上面有政策而下面不实施。
2.征地、拆迁问题。征地、拆迁问题主要反映的是拆迁费太低,征地补偿款全用来买楼房还不够,以后又无经济来源,生活无保障。3.大病救助政策问题。有好几个群众因得了大病却没有享受到大病救助的政策。4.两半户的问题。有好多群众的户口都是半城半乡,但是他们既没有享受到城市户的好处,又没有享受到农村户的好处。
三、有关措施
1、加快转变观念,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意识。通过宣讲
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清楚认识到当前农村发展正面临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从上到下重视和支持三农工作的大好时期。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提高农民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2、实现“农村城市化”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经过多年努力,部分村已修建小康住宅楼。
3、进一步落实惠农政策,如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两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等;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民生八大工程”等惠农政策;严格实行“一卡通”,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自己手中。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配合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
四、“进村入户”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按照“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的工作安排,积极进村入户,把党和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宣传到户、宣传到人,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了解掌握了广大农民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在和农民密切联系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深刻变化。同时,我们通过不
少耐心细致地工作,化民怨、解民忧,力所能及地帮助大家解决实际困难,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在送政策时,我们发现农民群众对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社会保障、计生医疗、创业就业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政策知道得很肤浅,有的甚至一无所知。工作队员通过上门走访、座谈、宣讲等多种方式开展政策宣传,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新墩镇”活动的开展,让农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到各项惠农利民政策的具体内容,让新墩镇工作人员了解了农民群众的真正想法和生活现状,解决了农村所存在的部分问题,同时,锻炼了我们的干部,可谓是多面受益。我们将按照区委“干部进村入户破解难题动员大会”活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认真总结,找出问题,与所驻村一起,制定新的发展规划,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1年5月31日
第五篇:民情调研报告222
“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民情调研报告
英山县科技局驻草盘地镇大屋村“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工作组于3至5月驻村调查期间,共走访了大屋村七个组农户计270户,入户率达到100%,为村民送去了政策宣传手册200多份,共记录民情日志200余篇,填写调查问卷50份。通过与驻村干部群众座谈,查阅统计资料,挨家挨户的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了解了驻点村的经济社会建设情况及当前农民最迫切的需要和最关注的问题,我们感触很多,收益很大,在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农村农民关爱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农村的巨大变化、农民对党和国家感恩的心情。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很多,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深受鼓舞,但有少数农民生活依然十分艰苦,“三农”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
我们工作组进驻草盘地镇大屋村以来,在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李虹的领导下,在镇党委的帮助下,积极配合村委会的各项工作,积极落实下基层的本质精神,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全面的落实,取得了预期的成效。现将三个月以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力宣传,惠农政策入户
全县动员大会召开后,我们工作组第一时间进驻该村,组织召开了村两委会、党员座谈会、村民代表会。分类分层进行党的政策大宣传,全面宣传了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全市、全县
农村工作会议及全县县域经济总结表彰大会精神,特别是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如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农民负担问题、惠农补贴政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问题、计划生育政策等我们都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逐一讲解、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将党的政策送到农民手中,让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家喻户晓。
通过对党的各项政策的大力宣传,村两委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明显提高,普通群众对他们关心的问题也更清楚明白,干部群众关系更加融洽了、更加相互信任了,出现了群众有急事先找村干部的喜人局面,再没有群众为政策方面的问题而越级上访,村干部成了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一举扭转了过去干群关系紧张的不利局面。群众通过我们的大力宣传而对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有了充分的了解,有了定心丸,有了法律法规意识,有问题有困难开始通过正确途径向组织反映,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了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二、全面覆盖,打通发展瓶颈
进驻大屋村后,我们工作组迅速找准了自己的位臵,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当好民意调查员。
首先组织召开村两委会,充分听取村两委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各项建议,帮助分析制约村级全局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同时与村民打成一片,走村串户,与农户话家常,心连心,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了解群众所需以及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级民主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了解群众的心声。
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经过分类梳理,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列,能及时解决的就当即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就带回研究请示领导,想方设法地进行解决,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向群众讲明情况,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三个月来,进村入户,实现了全覆盖,同时,还单独共走访了解群众120人次,基本上摸清了大屋村的家底和村民的迫切需求,为帮助大屋村的经济发展、引导农民致富把准了脉、找准了方向。
草盘地镇大屋村辖7个村民小组,实有农户270户,共984人,版图面积4.7平方公里,农村劳动力512人,水田面积412亩,山林1300亩,全村共有党员32名,农村实用人才21名,村级后备干部5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6万元。目前,大屋村的发展主要依托三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大屋村现有茶园300多亩,是农民最大的经济收入来源;二是计划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上游红花水库等水力资源,开发洞穴漂流等旅游观光项目;三是继续积极支持和服务打工经济,三管齐下,为该村发展开具了实用的良方。
三、夯实基础,提高支部活力
“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开展时适逢“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时期,工作小组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将三项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大屋村抓好了村级“五个一”工程建设。村级活动场地焕然一新,村级发展蓝图已经制定,村务民主管理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更加健全,村级的产业结构调整
已经落实,村级领导班子更加团结。一个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村两委班子正带领全体村民向小康迈进。
当前村两委成员思路更明晰了,思想认识到位了,措施更得力了,干劲更足了,他们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全身心投入到村集体经济建设中来,投入到引导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上来。
四、结对帮扶,加大扶持力度
为帮助困难村民快速发展,我们加大对村贫困户的支持力度,请技术人员讲课,送物资到户,送资金到村,及时解决了农户面临的各种困难。
三个月以来,我们工作组在驻村过程中扎实认真地帮助村集体完成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一是帮助村集体落实茶叶产业优惠政策共建茶叶基地新增茶园100亩,并聘请资深茶叶专家多次现场指导;二是积极开展送科技、送服务活动,走访困难农户及弱势群体户20多户,捐款2600元;三是在全村对贫困学生进行全面摸底,共对14个贫困学生进行了捐赠共计7000元;四是帮助村集体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五是结合春耕备耕,积极开展科技推广活动,并多次到劳动力缺乏农户参加劳动;六是积极指导村集体基层组织建设,帮助村级支部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七是和村两委一起制定抗旱引水方案,多方筹集抗旱物资,组织人力物力积极参与抗旱大会战。八是通过发短信、发邮件等方式同长期在外务工的村民取得了联系,详细询问了他们在外打工的工作生活情况,听取了他们关于村集体发展建议以及他们最关心的各种问题,及时予以了耐心答复。
几个月来我们共向联系村送去技术资料800余份,慰问金6000元,帮助村民解决公路、饮水等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实际问题。一个现代化的文明新村、平安新村、和谐新村已初步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严格自律,争做俭朴楷模
工作期间,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一是按要求保证驻村时间,扎根该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切切实实为村民办实事,不做“指挥官”,不做“甩手官”,不当“走读生”二是严格执行工作纪律,不接受吃请,不接受礼品,不损害群众利益,不要求陪同接待,不增加村级经济负担。自觉维护了英山县科技局的干部形象。三是积极帮助群众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主动公开自己的电话,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和咨询,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群众中树立党的干部廉洁奉公、作风正派的形象,深受群众爱戴,被群众称为“贴心人”,以自身的形象,树立党员干部俭朴楷模形象。
六、深入调研,摸准普遍问题
通过走访调查、调查民意,绝大多数农民拥护党的方针,理解国家的各项政策,都称赞惠农政策好,贴民心、解民意。同时也摸准了群众普遍关心的以下问题:
⑴人口流动大,变化快,而土地长时间不能调整。
⑵及时提供农产品销售信息,及时提供科技服务。
⑶积极扶持企业和种养大户、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劳动技能培训。
⑷提供看病就医方便、加强村级卫生室的筹备建设。
⑸加强文化站的配套建设,丰富群众业余精神文化生活。⑹改造现有水利设施,提供方便放心的水源,解决困扰多年的饮水灌溉难题。
(7)“五保户”、“低保户”困难补助能否逐年提高?
(8)“80后”、“90后”都愿意“打工”,不愿种地,以后的土地将如何耕种?
我们工作组根据各项相关政策,一一作了耐心的解释,建议县有关部门对涉及全县共性问题作出统一的答复。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