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万”活动民情调研报告
根据《关于2012年在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的通知》(鄂办发〔2011〕107号)和《关于在全市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的通知》(黄办文[2011]129号)文件精神,黄冈市安监局“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工作组在抓塘堰整治的同时,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多种方式,结合农村生产生活、新农村建设等问题,开展民情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谢湖村地处麻城市宋埠镇东北部,距麻城市22公里,距镇区6公里,交通较为便利,现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29,现有耕地1986亩,其中水田1185亩,共有塘堰38口,面积700余亩,主要农产品有粮、棉、油和大棚蔬菜,其他以养猪、外出务工为主,水产品养殖、个体工商业、运输业、服务业和各类家庭作坊等为辅助,201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约4100元。
二、谢湖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村级积累较为薄弱。谢湖村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资源溃乏,村集体经济经济十分薄弱,集体经济基本无来源途径。加之该村人多事情多开支多,仅有的集体收入还不够办公开支和支付村组干部工资。
(二)基础设施尚需完善。据工作组调查,村民对基础设施的建议和意见居第二位,仅次于民生保障。主要集中在村容村风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谢湖是农业大村,近几年虽然争取国家水利项目做了大量工作,但与群众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沟渠、排灌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环境保护需加重视。经过调查村民对村容村貌整治认识不足,对新农村建设的错误认识数不胜数。由此导致村民对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支持不配合,不管三七二十一,垃圾随手乱丢、随处乱倒。在村里我们发现,目前垃圾乱倒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倒在远离住处的田沟里,有的就倒在房前屋后,集镇上虽然好一点,但垃圾仍然到处可见,加上现代垃圾不容易自然风化,无形中造成了二次污染。
(四)民生保障仍需努力。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关于加强社会保障及社会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占到了32%,足见在民生保障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分析原因,其一还是宣传不够,由于村民自身原因和宣传手段限制,现在基本上一些民生保障政策还是点对点的宣传;二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与群众在民生保障上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在该村家庭供养负担重的困难户、被病残拖累的困难户、老无助的困难户还占一定比例,需要分类关注与帮助。
(五)农村文化生活单一。相对而言,谢湖村属一个农村文化活动搞得比较好的村,但由于资金、机制方面的原因,总体来看,大多数群众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直接导致了一些不健康的文化的侵蚀,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年青人自强意识、创业意识不强,地下六合彩仍屡禁不绝、打牌赌博的风气仍然存在,因此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时有发生,需长期予以研究和关注。
(六)村组干部任务繁重。该村有村干部5人,小组干部有15人,但人口多,户数多,干部工作常常顾此失彼。尤其是村干部,不仅要面对全体村民,同时要应对县镇各部门,加上目前塘堰整治、党建、公路建设、发展大棚蔬菜建设等一系列工作需村干部协助,村干部任务十分繁重,检查多、验收多、会议多、接待多让村干部疲于奔忙。
三、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加强谢湖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建好领导班子为重点加强谢湖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务实管用的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模式,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的形成和完善,不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五个基本”为抓手,健全规章制度,积极在年轻农民中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村两委后备干部,同时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年轻能人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加大培养发展力度,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通过培养吸收年轻人才,以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潜力和党员队伍的活力,为农民、农村发展致富带好头。
(二)要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扶贫点和结对共建机会,要借“三万”活动的东风,继续采取得力措施,对未纳入整修范围的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管护,确保水利设施的最大利用率。继续争取项目,逐步改造现有沟渠、塘堰、水库等,提高水利设施灌溉利用水平,确保水利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道路、电力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完善大棚蔬菜设施建设,实现蔬菜种植高产高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要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基于村一级经济积累较为薄弱的现状,建议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范围,采取村收、镇转、集中处理的办法予解决;同时要高度重视新办企业的污水排放问题,严把项目审核关、污水处理与排放关,确保农村环境不被破坏。
(四)要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大力宣传各项惠农政策,使群众对各项政策家喻户晓。二是要加大监督力度,切实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两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惠农政策,严格实行“一卡通”,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手中。增加农村低保覆盖面,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户的关心。对纳入低保对象实行县、镇、村“三榜公示”制度,严格做到“六公开”。
(五)要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农村文化生活单一,是直接导致农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要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提升谢湖村社会文明程度。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实施清洁工程,推动村庄美化、环境净化。大力加强科普工作,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平安村建设,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等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六)要切实为农村干部减负。谢湖村是大村,人口多,管理地域大,流动人员广,给村干部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和压力;同时上头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大量事务性的检查、验收、档案资料占据了村干部大部分精力,村干部往往疲于应付,建议上级各部门要切实为村级减负,从生活上、思想上、工作上多关心村组干部,积极为村组干部创造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多干事的好环境。同时加大村干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为村组干部队伍输送新鲜血液,为年轻干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篇:三万活动民情调研报告
三万活动民情调研报告
自2014年全市“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动员会后,市交通运输局将“十八大”精神宣讲、基层组织建设年与新“三万”相结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迅速展开活动,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多种方式结合农村生产生活、新农村建设等问题,开展民情调研活动。
一、基本情况
(一)现状
张家洲村、荣家洲村地处歧亭镇东南部,两河夹一洲,与**市**区凤凰办事处、三店办事处接壤,戴家塆村位于歧亭镇西部丘陵地带。均为经济不发达的农业村。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资源溃乏,村集体经济经济十分薄弱,集体经济基本无来源途径,近年来张家洲村、荣家洲村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戴家塆村发展林果种植,但建设资金不足。
2、基础设施不完善。主要集中在村容村貌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一些沟渠、排灌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张家洲村、荣家洲村水泥路已通各组,戴家塆村仍然存在多个自然村庄不通路,三个村没有形成环村公路,制约了农民农副产品销售。
3、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村民对村容村貌整治认识不足,垃圾乱丢乱倒、柴草随处乱堆的现象较为普遍,在村里我们发现,有的倒在远离住处的田沟里,有的就倒在房前屋后,加上现代垃圾不容易自然风化,无形中造成了二次污染。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三万”工作队队员入歧亭镇张家洲村、荣家洲村、戴家塆村后,召开村两委会议,指导开展“三万”活动;
2、制定了“三万”活动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
3、帮扶资金建设荣家洲村村民卫生室,现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4、通过与镇、村干部座谈,了解了各村村基本情况和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状况,在通过实地调查和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支持张家洲村、荣家洲村发展蔬菜种植150亩,支持戴家塆村发展苗木基地150亩;
5、制定帮扶计划,为特困党员送温暖,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到目前共为3个村的特困党员、群众送去慰问资金6000元。
三、调研结果
交通运输局“三万”工作队和当地村干部一起深入农户门前屋后、沟渠塘堰、田间地头查看村容村貌,走村窜户宣讲十八大精神,宣传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促进村容整洁、建设生态文明、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性。通过走访,大多数村民情愿做好门前屋后的环境卫生,针对垃圾随手乱丢、柴坨随处乱堆,一些沟渠、排灌设施不畅等情况,“三万”工作队做出了合理化建议,一是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修建排污排水沟渠500米;二是争取垃圾筒54个,摆放在农户集中地;三是支持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卫生室、图书室建设;四是帮扶村发展蔬菜产业和苗木基地。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1、结合制定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农村环境整治、促进村容整洁、建设生态文明、改善农村民生等进行节俭有效实用的工作。
2、针对各村基础建设建设资金不足情况,将积极筹措,想方设法帮助解决,重点推进三个村的连村公路建设,争取将张家洲大桥纳入危桥改造项目库。
3、根据特困党员、群众家庭的具体情况,2014年春季将开展一次为特困党员、群众送温暖、送春耕物资活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第三篇:市政府研究室“三万”活动民情调研报告
市政府研究室“三万”活动民情调研报告
市政府研究室
根据湖北省“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要求,孝感市政府研究室深入到联系的4个村,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问题,开展民情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驻点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人口
政府研究室联系驻点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的段湖村、王砦村、梦湖村、白莲村等四个村。这四个村均位于陡孝公路南边,其中王砦村与云梦县伍洛镇接壤。四个村共有38个村民小组,40个自然湾,总户数为2422户,人口达到9911人,占陡岗镇人口19.6%,其中段湖村517户,1987人;王砦村493户,2103人;梦湖村632户,2661人;白莲村780户,3160人。
(二)基层组织
四个村现有党员196人,占总人数的1.98%,其中外出党员42人,占党员总数的21.4%,30岁以下党员10人,占0.05%,60岁以上党员92人,占46.9%,初中文化程度以下156人,占79.6%,高中文化程度以上40人,占20.4%,女党员15人,占0.08%。村委班子白莲村和王砦村5人,梦湖村和段湖村4人,现任村支部书记中除王砦村外任职均超过10年。村基层选举、帐务管理、议事决策等重大事项,基本形成了一套规范制度。
(三)经济状况
四村总耕地面积6158亩,占全镇耕地资源13.4%,远低于全镇平均水平,其中段湖村1268亩,王砦村1487亩,梦湖村1740亩,白莲村1663亩。主要以种植稻谷为主,兼种棉花。四个村均没有集体经济,且有部分欠债。其中仅王砦村欠债就达30万元。2010年,四个村农民纯入5000元。除水稻、棉花种植等收入外,劳务输出收入也是四个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出外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以建筑业为主,90%以上从事泥瓦匠。
二、调研中反映的几个突出问题
总的来看,通过走访入户,调查有关情况,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四个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但是,因种种因素制约,村民生产生活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水利设施毁损严重,灌溉排急难。水利建设国家专项资金尚未投入的情况下,四个村均存在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难以保障村组灌溉排急需要的难题。一是灌溉排急水渠利用率低。工作组在现场看到,四个村灌溉排急水渠因没有硬化,下雨时将田中施过化肥的水冲进沟渠,长满野草,严重影响灌溉排急工作。二是排急泵站耗电量大。四个村排急泵站使用时间长,年久使用后耗电量大。如梦湖村泵站排急变压器1962年投入使用,王砦村 2 变压器1967年投入使用。据王砦村支书介绍,该村泵站仅启动需电费1500元以上,平时村民使用该泵站时平均电费达到每度1元以上。面临汛期和群众日常需要时,使用成本过高,亟需更换。三是村组、自然湾塘堰淤塞严重,无法发挥水源涵养功能。从调查走访情况看,四个村大部分村组、自然湾的塘堰因多年没有清淤,淤塞严重,已经无法发挥水源涵养功能。
(二)村干部待遇低任务重,工作热情低。通过对各驻点村了解,村一级主职干部一个月补贴仅300元,副职干部不到200元,远低于普通村民收入所得,大部分村干部靠种田或者其他方式谋生。相比所得报酬,农村工作面广量大,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村干部工作十分辛苦,付出的心血也非常大,这与他们较低的待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经济报酬低、工作量大的工作需要村一级干部自我奉献意识强。如梦湖村村支书汪文屈从1989年部队退伍就开始当村干部,一干就是几十年,期间经历“三上三下”。他认为:“只要对得起村民信任,几下几上都值得!”而正是这些具有吃苦耐劳,为人正直,做事踏实,方法得当的带头人,基层才会稳定、和谐的发展。然而,在活动中了解到,部分村一级干部的奉献意识强不代表整体干部的奉献强。因待遇低、无保障,干部队伍人心不稳、转岗外流现象时有发生。如王砦村支书王协桥认为,现在许多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家里为村一级做贡献,村里任用的几任计生专干都在短时间放弃职位,出外打工。同时,农 村干部岗位对优秀青年人才缺乏吸引力,将会造成村后备干部不足,出现后继乏人的问题。上述四个村干部年龄都在50岁以上,年龄结构明显不合理。
(三)国家低保覆盖面低,群众意见大。走访了解到,群众对低保指标分配有很大意见,相同条件下,有的能够获得国家低保,有的则屡次申请不上。陡岗镇段湖村支书段楚珍表示,现在低保指标由国家实施动态管理,按照各地区具体情况进行分配,指标限制严,有一些达到低保条件因没有指标只能被排除在外,导致群众怨言多,这种怨言通常指向村级干部。王砦村主任鲁桂峰形容到,群众因低保问题,视“上面是亲人,下面是仇人。”意思是说上面政策好,下面落实不了。
(四)村级经费严重不足,兴办实事难。因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一级平时运转靠“一事一议”、找在外致富村民募捐。如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梦湖村更换泵站变压器(暂没安装)大部分资金依靠在外务工人捐赠,该区白莲村新的村级小学依靠该村在外致富人士一次性捐资修建完成。不少村干部表示这些是无奈之举,自身并不想这样做。在实际过程中,按一个5人村干部的村,每年上级拨款仅2万元,其中还包括村干部每年补贴收入。现实情况是村一级自身运转远远超过每年上级拨款,在没有其它来源的情况下,村一级垃圾清收、路灯照明、树木管护、塘堰清淤等公益事业无法开展,严重制约了村级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提升。
三、关于建议
(一)针对水利设施完善问题。一是积极协调水渠改造修缮事宜。由四个村对各自水渠进行实地测量,提出具体改造修缮方案,估算建设资金。由工作组出面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水渠补偿和修建尽快到位,倒排工作时间表,解决群众春耕生产用水问题。二是多方面帮助各村筹措资金,全面更换陈旧变压器,以解百姓燃眉之急。三是引导群众开展塘堰改造。对属于清淤重点范围的塘堰,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尽快组织改造;对符合规定标准的塘堰,积极争取列入改造计划;对目前尚不能列入政策范围的塘堰,引导当地村民出工出力组织自行改造。
(二)针对村级干部待遇过低的问题。一种方式是将村级干部每月收入与当前大学生村官待遇对接,按大学生村官待遇对待。相比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奉献基层,村一级干部同样值得尊敬,特别是大部分村级干部在基层默默奉献数十年。一种方式是实行村干部报酬月薪制,月工资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基本工资由职务工资,人口基数工资、学历工资和工龄工资组成。村支书,主任统一工资档次,副支书,副主任统一档次,且不低于村支书、主任职务工资的80%,人口基数工资按人口多少确定,工龄工资按村干部任职时间长短确定,绩效工资由乡镇 根据工作目标责任书对村干部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后,年终一次兑现。在其它方面,一是全面实行村干部误工补贴奖励机制,主要结构为基础+绩效+奖励,具体比例为:基础误工补贴约占60%,绩效误工补贴约占20%,奖励误工补贴约占20%。村其他干部(包括聘用人员)误工补贴控制在干部误工补贴总额的10%以内。村干部误工补贴按人口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确定,具体标准为:人口在1000人(含1000人)以上的村干部误工补贴每人每年不低于8500元;人口在500人(含500人)至1000人的村干部每人每年不低于7000元;500人以下的村干部每人每年不低于6500元,村干部的基础误工补贴按月发放,绩效误工补贴按季度发放,奖励误工补贴年终一次性发放;二是切实提高组干部和聘用人员工资标准,人均不得少于4500元。三是提高并落实离退职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根据财力状况,坚持“量力而行,适当补助,任职时间越长,补助标准越高”的原则,任职10-15年每年补助2500元,任职15-20年每年补助3000元,任职21-29年每年补助3500元,任职30年以上每年补助4000元,离职干部生活补贴全部列入国家转移支付范围内,年终实行一折通办法直接发放给个人。四是积极推行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鼓励村干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采取“政府补一点,乡镇挤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个人缴纳80%,村集体缴纳10%,财政补助10%,按进行缴纳。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村干部连续缴费15年,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 周岁,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三)针对低保覆盖面较低问题。国家一是要严查不符合条件占用低保指标人员,这类人员在群众中影响恶劣,直接损害政府形象。二是帮助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学习致富技能,只有启动内生力量自我消化,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三是在财力允许范围内,结合地方实际,适当扩大低保名额,让低保这一惠民政策覆盖到更多的贫困人民。
(四)针对村级经费过低问题。一是建议国家建立村级长效增长保障机制,确保基层组织运转经费足额到位。在转移支付资金基数上重新核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逐步提高基层组织运转经费补助标准;也可以考虑每3年对人均纯收入进行一次核算,按当地人均收入增长的比例,增加运转经费;设臵村民一事一议确定基层组织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和投资规模最低标准:办公经费2万元,党建专项经费1万元,其余为基层公益事业建设经费。同时要加强基层组织运转经费的监管,做到阳光操作,总额控制,突破不补,严禁举债发展。二是要建立专项资金,扶持发展集体经济。国家可建立壮大集体经济周转金制度或设立壮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和项目,重点对无集体经济收入村,进行大力支持;或建立集体经济薄弱村财政保障机制,以项目资金的形式进行,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确保村集体经济滚动发展。同时继续建立和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并出台一些补助政策,增加一些项目,进 7 行重点扶持,做到以点带面。三是要积极采取措施,化解基层组织债务。国家对农村所欠债务出台相关补助或优惠政策,进行核结或化解,协调银行等金融部门,对基层组织各类贷款实行挂帐停息或减息还本的办法,减少乡村还贷压力。大力支持“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组织化解债务的能力。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将化解村级债务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化解计划,提供资金支持,帮助村级组织化解债务,以保证农村村集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方面能够轻装上阵。
第四篇:市纪委“三万”活动民情调研报告
大冶市纪委“三万”活动民情调研报告
根据XX市委、市政府“进农户、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主题活动要求,XX市纪委组成驻村工作队,深入XX镇XX村,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问题,开展民情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
1、地理、人口
XX村地处XX镇东北边,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9
4户,人口2378人。
2、基础组织
XX村现有党员26人,占全村总人数的1.1%,其中外出党员
2人,占党员总数的(下同)7.6%,30岁以下党员5人,占19%,60岁以上党员18人,占69%,初中文化程度以下19人,占73%,高中文化程度以上3人,占11%,女党员1人,占3.8%。村委班子4人,支部4人(兼职)。村基层选举、帐务管理、议事决策等重大事项,基本形成了一套规范制度。开展了无职党员岗位承诺活动,注重发挥无职党员作用,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3、经济状态
XX村现有耕地1847亩,其中水田747亩,旱地1100亩,主要农产品有茅菜、大葱、辣椒、萝卜、青豆等,农村人年均收入6922元。现有五保户13人,村级债务32万余元,是一个村级经济比较薄弱的村。
(二)新农村建设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积极向市直有关部门争取扶持资金,组织群众投劳投工4万
个,新修村组公路10条16公里,实现村组道路硬化率70%,结束了进村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态,村民从此走上了平坦路。大力开展改水工程,积极筹措资金,铺设自来水管道10.6公里,使村民用上自来水。
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建设新农村,产业是基础。村委班子带领群众加大农业基础投入,全村共检修泵站2台,改造当家塘4口,清淤渠道400余米。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精养鱼池700亩,培育发展养殖大户5个,户均年纯收入达4万余元,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3、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向上争取资金2万余元,维修学校危房12间360平方米。为引导农民过上健康卫生的生活,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形象,姜洪斌带领村民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全村建沼气
池20口、垃圾池20个、卫生厕15个、猪圈牛棚10个,建起农民文化小广场3个、文化活动室4间。
4、加大强农惠政策落实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增强
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全村参加新农合1900人,占
总人数87%,全村16岁到60岁村民为1295人,60岁以上领取社会养老金267人:参加社会养老人数1295人占应参保人数的95%,切实解决了农民就医难和养老难问题。在全市推进的综治维稳工作中,农户积极参与配合,农村社会治安状态良好。中央粮食直补政策全面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信心进一步增强。
二、调研中反映的几个突出的问题
总的来看,通过走访入户,调查有关情况,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XX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但是因种种因素制约,村民生产生活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水利设施毁损严重,生产灌溉用水困难。大垅村村民开展农业生产,灌溉用水主要依靠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2条水渠。由于年久失修,本身已经难以保障村组生产灌溉用水需要,大垅村民已基本上无法利用水渠引水灌溉。目前正值春耕季节,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生产用水问题迫在眉睫,而村集体经济实力有限,无力承担水渠修缮费用。
(二)村组、自然湾塘堰淤塞严重,无法发挥水源涵养功能。从调查情况看,部分村组、自然湾的塘堰因多年没有清淤、淤塞严重,已经无法发挥水源涵养功能。虽然市政府在2006年制定了《大冶市塘堰清淤改造资金管理办法》,出台了塘堰清淤改造的有关扶持政策,并且在2008年筹集了一定资金,但无法全面覆盖到各个村组、自然湾,村集体、各村组也无力自行组织清淤。
(三)村级便民室建设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村级便民服务室是我市四级行政服务网络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程,是村民政策咨询、信息收集、办理生产生活各类事务的主要平台。应当看到,大垅村便民服务室按照上级规定和要求,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硬件设施、管理制度、考核机制、服务范围延伸等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除了以上一些共性问题,调研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了村民反映的如七组村民杨笛珍家因病致贫的情况等个性问题。
三、解决对策
根据调研走访掌握的情况,我们将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与当地镇、村组一起,针对XX村村民当前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加以解决:
一是积极协调水渠改造修缮宜。由XX村对水渠进行实地地测量,提出具体改造修缮方案,估算建设资金。倒排工作时间表,加大与汉鄂快速通道分段项目部的沟通、协调力度,积极争取快速通道项目部对水渠补偿和修建军尽快到位,解决群众春耕生产用水问题。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群众开展塘堰改造。对属于市政府确定的清淤改造重点范围的塘堰,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尽快组织改造:对符合规定标准塘堰,积极争取列入改造计划:对目前尚不能列入政策范围的塘堰,引导当地村民出工出力组织自行改造。
三是认真指导帮助村级便民服务室建设。积极争取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奖励政策,进一步改善村级便民服务室硬件设施;指导和帮助便民服务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日常管理制度、项目代理服务运行机制、便民服务工作责任考核制度等,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四是落实工作责任,积极解决个性问题。对调研走访中了解的一些群众因病致贫、生产生活设备添置等个性问题,确保具体责任人员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和实际情况跟踪办理。
(徐一龙、冯猛)
第五篇:三万活动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4月18日,阳光灿烂,春风浮面。早上八点,我办一行五人驱车前往夷陵区分乡镇天鹅池村农户家中进行走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目的地——分乡镇天鹅池村村委会,老远就看到村支书在大门口热情的迎接我们。天鹅池村共有7个组,此次共要走访507户,因为农户家与家之间间隔太远,我们共分成三天走访,10点钟我们在村支书和小组长的指导下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走访工作。
4月正是耕种的时节,有很多农民已早早下田耕地,所以很多走访就是在田间地头完成的。在距离村委会不远的地方,是一大片油菜地,一位满脸风霜,不到50岁的妇女正在田前除草,当村支书记介绍我们一行的来意后,她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面带农村妇女特有的腼腆,一个劲地说不会说,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只是说现在生活比以前可好多了,也很感谢政府来看大家。
据随行的村支书的介绍,她叫李开梅,丈夫叫吴先军,一家五口人,两个女儿正在学校读大学,丈夫在宜昌市一建筑工地打工,一个月才回来一次,所以的农活都是她一个人做的,还有一个婆老妈70几岁了,一身的病,每个月还要花钱买药吃。她家里种有三亩地,由于都是不平整的田,现在主要种的就是菜子、水稻和玉米,田埂边上是种的桑树,每年还可以养一季蚕,收入在五千左右。粮食基本是自给自足。当问及对国家种粮补贴的政策感觉如何时,她说国家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三亩地去年补了400多元,钱都打在卡上了,很明
白。当问及她最操心的事时,她说现在什么都好,就是每年的收入太低了,小孩上学,老人看病都要花钱,就想多挣些钱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挣的钱也没有存下多少,到现在现居住的还是土房子。当我们表示会积极帮助她关于种养方面的问题,怎么提高产量,还会找种养植专家在村里组织讲座,教村民怎么把种植效益提高时,她连声说了几次,太好了,太好了。她说,现在的政策是越来越好了,我以后的负担也就越小了。小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和李开梅告别后,我们继续前往下一家,还有很的农户的意见正在等成我们去听取,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