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万活动”民情日志
“三万活动”民情日志
早上 8点30分,我们“三万”工作小组成员,在组长许支队的带领下前往活动驻点的老新镇棉条湾村,准备按计划对部分村户开展走访工作。
棉条湾村地处东荆河畔,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350户,总人口数1560人,现有党员31人,耕地面积1950亩,多以种植菜籽棉花为主。因部分村组地势较低,每逢雨季,特别是开春时节,由于地势原因致使田地形成盆状,雨水无法外排,内涝严重。常年导致农户种植的棉花等作物损失惨重,我们沿着蜿蜒的村路行进着,也不知拐过了多少个弯道。辗转间,我们被眼前一片金黄色所吸引,满目都是油菜花的海洋。的确太美了,蝶飞蜂舞,我们在贪婪的呼吸着这清晰自然的空气时,也希望农户们有个好的收成。
刚到村口,迎面就碰上了副主任邹圣敏,他正领着镇兽医站的同志在给农户家的耕牛打预防针,突然一下来了这么多人,那些牛儿好像受了惊吓,都变得躁动起来,其中一头竟挣脱了缰绳撒蹄跑了,一村民边赶边说:哎呀,这牛也怕警察呀,你们一来它就跑。我附和道:可能是它没有办驾证,自己心虚吧。话音刚落,大家笑声一片。
村支书邹荣成在笑声中走了过来,一阵寒暄后工作开始按部就班。邹书记今年五十多岁了,但仍精神饱满,说话铿锵有力,工作责任心强,作风硬朗。按此次的工作安排我是和他去走访村里的困难户。在他的带领下来到了七组王刚的家,但大门紧闭,似乎尘封许久。“他家里没人,我只是想带你来看看”邹书记说道。后来我从邹书记口中得知,原来王刚是四川过来村里的上门女婿,妻子早年得了癌症,举债医治了十多万元后还是去世了,现在王刚在外打工,一个女儿现在潜江读高中,家里已经没有其他人了。尔后我们又先后走访了六组的李德善(妻子也是癌症过世,女儿们出嫁后现一人在外打工维持生计)、九组的邹圣国(常年多病,现老两口在家),我把这些情况都一一的用笔记本记录下来。
工作一天后,各组员将情况汇总统一整理,其中七、八组的村民反映最为强烈,都反复的提到排涝的问题,组员们说:大家放心,既然上级安排我们来走访,就是要把大家的心声带回去,大家所提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的。“好,到那时候我们就放大鞭炮来感谢你们!”村民们异口同声的说。看看,多么淳朴的人们,虽然生活还不是很完美,但依然对党和政府充满了信心,让我内心不得不深深地体会到此次“三万”活动的重大意义。或许只有近距离的接触了他们,才会让我这个本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更能切身的感受到他们的酸甜苦辣。
第二篇:三万活动民情日志
——解民难 [民情日志]
2月6日 星期五 晴
慰问易家铺村困难群众
韩东政
根据石首市“三万”办的部署,把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湖北广电网络公司石首支公司驻易家铺村“三万”工作组成员一行2月6日下午在支公司总经理、“三万”工作组组长李玉平同志的带领下,来到驻村易家铺村与村委一班人共同制定“三万”工作方案,拟定帮扶项目,慰问困难群众。
李玉平一行首先听取了易家铺党支部书记李平的工作介绍,易家铺村是一个人口面积超过2000人的大村,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居民居住条件比较分散,无资源资产,负债48万余元,目前通路、水、电视只占3/4,基础设施滞后,村级经济空乏,农民收入不高,种植水平低下,各项工作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被市委确定为软弱村,也是副市长王市长的帮扶点,去年给我们引来一些项目和资金,缓解了一些矛盾。
针对支书反映的问题,李玉平总经理表示将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寻找解困途径,并现场为村提供帮扶资金2万元。
随后,“三万”工作组成员一行,在支书李平、副主任周轶带领
第 1 页
下对10户特困群众进行了上门慰问,并每户送上了200元慰问金,勉励他们坚定信念、战胜病魔、克服困难、重振生活信心,在刘少先、杨作林家里,本人对工作组上门慰问感动的热泪盈眶,表示将和困难做抗争,感谢上级组织的关怀,做生活的强者。
——访民情 [民情日志]
3月16日 星期一 晴
走访特困家庭周道成家
韩东政
今天下午,我与公司副总经理郑启洪来到易家铺村,在村委会干部龚登云的指引下,开始了我们的“三万”民情走访。
易家铺村位于笔架山办事处最东端,西起东方街威龙大道,东与东升镇接壤,南与市殡仪馆相连,221省道和即将修建的石首至后湖的潜石高速公路贯穿我村,通往殡仪馆的光明路贯穿我村7、8、9三个组。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农户526户,人口2368人,劳动力人数1877人,其中外出务工840人;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52人;全村共有贫困户34户,享受低保待遇90人,农村合作医疗达到了全覆盖。总耕地面积2146亩,其中水田面积1719亩,旱田面积427亩,全
第 2 页
村以种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
我们走了一段崎岖的小路,来到二组村民周道成家。主人看见我们到来,一边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坐,一边麻利地装烟倒茶。我们坐下后,就和他聊起了家常。他说她的家里现在有五口人,妻子李山雨今年56岁了,多年前得了糖尿病,每天自己给自己打胰岛素,身体状况很差。小儿子周勇在2006年得了白血病,儿媳也离了婚,治病花费了20多万元,大部分钱还是借的亲朋好友的。大儿子和大儿媳常年在广东打工,留有一个孙子在家读书,自己每天在外打零工,妻子已经丧失劳动能力,只能在家做饭和接送孙子上学。现在家庭重担落在自己一个人身上,每个月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除去生活的开支,自己所剩无几。家里还有几亩田种了点棉花,但是土质不好,产量也不高,没什么经济收益。
听完周道成的话,郑总鼓励他说将来易家铺村发展的前景远大,村民们的日子都会越来越好的。易家铺村有着优异的环境和区位优势,都是独一无二的,在石首长江大桥公路辐射带动下,再结合当地实际。要将易家铺村的一草一木变为实实在在的财富,达到富民强村的目标。郑总继续说道,今后的发展会很快,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周道成使劲地点着头,他说相信在党和政府带领下,自己勤劳肯干,就一定会富裕起来的。谈完话后,我们依依惜别地离开了周道成的家,继续踏上了走访下一个农户的调查。
第 3 页
——解民难 [民情日志]
3月20日 星期五 阴转小雨
查看易家铺泵站
韩东政
三月,犁耙水响的季节;三月,油菜花热烈开放的时光。虽然前几天零星下了些小雨,但仍然很难缓解秧苗田的旱情。灌溉一直是干部们头疼的问题。今天是周五,我们工作组决定和村里的干部们一起到几个组的泵站去走走看。
沿着弯弯曲曲的田埂,穿过开满油菜花的水田,我们查看了1组、2组、3组高基台、6组曾家桥等几个组的涵闸泵站。有的水渠已经满了杂草,有的被一些垃圾覆盖,急需清理;有的提水泵站周围被水草缠绕,有的电机等设备老化,需要维修维护。走在检查涵闸泵站的路上,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和父辈们一起拿着铁锹疏通水渠、在水中嬉戏的情景。虽然时隔多年,但我们的农田水利设施的变化还不是很大。
走了一上午的田埂,沾了满裤腿的油菜花香。我和村里的李平书记说,别的村灌溉都已经实现了自灌,但你们村却需要三级提水,增加了群众的生产成本,我们和你们一起往上反映。
第 4 页
灌溉设施一定要在春耕之前准备好,关于经费,我们公司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听民声 [民情日志]
3月24日 星期二 阴
“村村通客车”群众有四盼
韩东政
我省第五轮“三万”活动已启动。此次“三万”活动的主要任务是“村村通客车”。为此,笔者通过走访乡村干部、农民群众、农村运输司机等基层干部群众,大家普遍认为这是省委、省政府为全省农民群众办的一件实事,对早日实现村村通客车充满期盼。
一盼规划设计便民。大家希望,“村村通客车”活动中,要搞好系统谋划,确保按期完成,取信于民。客运线路要穿村而行,不要绕村而过,真正做到便民惠民。可在客运流较为集中,外出人员较多的乡村建中心村车站,在每一个村至少设立一个站点,这样可以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上车。
二盼完善基础设施。农村大多数道路都是在原乡村老路基础上修建的,路面太窄,村与村之间还存在“断头路”,无法通客车。大家盼望在这次“三万”活动中,对未通公路的行政村,全面完成通村公路建设任务;对已修通但不具备通客车条件的村级公路,要实施维修
第 5 页
断桥短路、危桥危路、路肩培土、路基加宽、增设错车台等工作。同时,还要在道路弯急坡陡的地方增加防护栏,并设立乡村公路的警告标志,完善相应的路标、里程碑、指路名称、线路标志等基础设施。
三盼“开得起,留得住”。农村客运市场经营成本较高,除政府投入外,还要引入市场机制。建议控制干线客运车辆的发展,放开乡村道路客运市场;出台相应优惠政策,扶持农村客运车辆的发展;利用交通规费来调控运力布局,降低乡村客运线路的征收标准等。让农村客运“开得起,留得住”。
四盼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目前农村客运的现状令人堪忧,特别是摩托车、电麻木、改装农用车等在乡村道路搞客运的比比皆是,这些载客车辆都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大家迫切希望严格控制改装车、三轮车、报废车、淘汰车等车辆参与农村客运,坚决取缔无证经营的“黑车”。
——访民情 [民情日志]
4月7日 星期二 小雨
走访易家铺二组王成佳等村民
韩东政
一大早就接到武汉朋友老张的电话,他问我在干嘛,我说最近在易家铺走访调查群众生活,他在电话那头呵呵大笑起
第 6 页
来,他说已经抵达石首,一定要来村里看我,顺便拍一些关于乡村和油菜花的照片。我想也好,让这位武汉的朋友来村里体会一下我们这些“三万”活动的干部们的生活,同时帮助宣传一下美丽的易家铺村。
临近中午,老张真的来了。陪他在农家吃过简单的午餐后,我们来到易家铺二组走访农户。“说句实在话,我们在村里走访,也会碰到一些不理解。应该说,易家铺村民风很淳朴,绝大多数村民都能很融洽地配合,但偶尔也会听到一些风凉话。每当这样的时候,我们总是很耐心地解释,以达到沟通理解的效果”。我们工作组和老张边走边谈。
村民王成佳说,通组公路不好走,村民集资不到位,农田水渠淤塞无资金修缮;戴志兵说,由于结婚后妻子的户口没有转来,在本村四组的姐姐的孩子还没有上户口,能不能请工作组帮忙问问;老人周道明患有高血压病,常年吃药,问农村合作医疗在慢性病方面有没有补贴;还有一些关于退伍伤残军人的补贴政策问题。。。我们一边走访,一边记录着,也一边给村民们发放《强农惠农政策摘编》等资料。对于能够解释的问题,我们都给村民耐心解释,不能马上解释的,我们对村民说,您的意见我们已经记下了,我们会反映给相关的部门。
老张在一旁也没有闲着,他有时和我们一同走访,有时拿着相机在外面拍摄。一晃就过去了两个多小时,我们也已经走
第 7 页
访了10多户,他拿出一瓶水对我们说,我都口干舌燥了,你们还不累啊?
一下子喝了半瓶水,我问老张,你还走访不?老张说“继续走访!”
——访民情 [民情日志]
4月16日 星期四 晴
走访刘冬儿家
韩东政
4月16日,阳光灿烂,春风浮面。早上八点,我公司一行3人驱车前往笔架山办事处易家铺村农户家中进行走访。经过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目的地——易家铺村村委会,老远就看到村支书在大门口热情的迎接我们。10点钟我们在李书记和龚主任的带领下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走访工作。
4月正是耕种的时节,有很多农民已早早下田耕地,所以很多走访就是在田间地头完成的。在距离村委会不远的地方,是一大片油菜地,一位满脸风霜,不到50岁的妇女正在田前除草,当李书记介绍我们一行的来意后,她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面带农村妇女特有的
第 8 页
腼腆,一个劲地说不会说,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只是说现在生活比以前可好多了,也很感谢政府来看大家。
据随行的龚主任的介绍,她叫刘冬儿,丈夫叫熊仁祥,一家五口人,两个女儿正在学校读大学,丈夫在荆州市一建筑工地打工,一个月才回来一次,所以的农活都是她一个人做的,还有一个婆老妈80几岁了,一身的病,每个月还要花钱买药吃。她家里种有三亩地,由于都是不平整的田,现在主要种的就是菜籽、水稻和棉花,年收入在五千左右。粮食基本是自给自足。当问及对国家种粮补贴的政策感觉如何时,她说国家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粮补钱都打在卡上了,很明白。当问及她最操心的事时,她说现在什么都好,就是每年的收入太低了,小孩上学,老人看病都要花钱,就想多挣些钱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挣的钱也没有存下多少,当我们表示会积极帮助她关于种养方面的问题,怎么提高产量,还会找种养植专家在村里组织讲座,教村民怎么把种植效益提高时,她连声说了几次,太好了,太好了。她说,现在的政策是越来越好了,我以后的负担也就越小了。小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和刘冬儿告别后,我们继续前往下一家。
第 9 页
——解民忧 [民情日志]
4月20日 星期一 小雨
走访易家铺九组出行难问题
韩东政
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严重影响了最近在易家铺9组的自来水升级改造进度。在易家铺村走访,最突出的是路的问题,特别是易家铺九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台湾岛”,农户居住的十分散野,雨后放晴两三天,路面坑里的积水依然能没过车轮,影响村里孩子上学,妨碍物质进出;总之是路难行,人怨恨。对于这几条路,我们是深有体会的,有几次下雨,骑车行走在路上,就差一点摔倒。我们三万工作组在李玉平总经理的领导下,协同易家铺村李书记等,写了关于这条通村公路修路的请示报告,通过努力,目前正在批复中。当群众得到消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我想:虽说我们是公司单位,拿不出那么多资金来修路,但我们努力为群众办事的心是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的,群众也一定会拥护我们。
第 10 页
第三篇:“三万”活动下乡走访民情日志(范文)
下乡走访民情日志
2011年3月13日 星期天
我们在入户了解民情时,一位叫温柏林的老人,提出希望多了解、得到一些种植方面的最新科技信息。听后,我们这些科普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的确,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时刻记住基层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的需求,必须常常深入最基层,多多了解,民情民意,切实帮助基层群众做点实事。
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
在驻村访问民爱村小学留守儿童时,看见学生们在破旧的课桌椅上学习,心里很是难过,我们下定决心要尽力帮助村里的孩子们,解决一些当务之急的实际问题。利用单位和个人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课桌椅破旧、教学设备奇缺等困难。我们也呼吁一些有爱心的人士也一起来帮助这些孩子们,让孩子们象市里的学生一样也能在一个好的环境里学习。
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今天我们走访一户名叫华成明的老人。他今年75岁,家有4个儿子,分成了5户,有田地10亩,主要种些杂粮,收入两万元左右。一个儿子在外地打工,其余的在周边打工,他反映了很多问题,一是村委会建的太远不方便,二是小病就医不是很方便,三是小孩子放学路上不安全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与村委会一起商量后,村委会表示
1、村委会办公楼迁建已提上议程,2、向村民提供多个就近医疗点的联系方式,3、针对小孩子放学路上安全问题,我们与学校商定放学后由学校班主任将学生送到主要路口。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近段时间,走访入户村民反映比较多的问题是新农保60岁以上的老人养老金发放问题。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很大关注,经过了解,我们发现在落实新农保政策时,有的把60岁以下的参保人员与60岁以上的老人拿养老金挂钩捆包起来。经过协调,目前民爱村60岁以上的老人都拿到了养老金,我们也很高兴。国家的惠农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民爱村是个相对比较贫困的村,每年的集体收入不足万元。根据村民反映,多少年没有兴办一个村企业,也无引进大型农业项目。村里的中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比较普遍,在家的都是“三留”人员,即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田地基本无人种。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很痛心,下一步我们要帮助村里拿出民爱村发展规划来,帮助民爱村早日走出贫困。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我们走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地无人种的问题普遍存在。通过进一步了解得知,种地:一般种的都是水稻、玉米、黄豆等作物,一亩地产值500元左右。而通常外出打工做事一天都有几十到百把元的收入,有的一天收入两百多元,农民们的结论是种地不如打工。在我们看来是农民不了解经济作物的种植信息,也就是说种什么来钱快,来钱多,这是我们从事科普工作者的责任。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下乡入村访民情,对我们在城市里长大的人来说是很新奇,也很兴奋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就拿大冶方言来说就有很多大冶方言我们都不懂。今天晚上我们来到刚从外面打工做事回来的温青言夫妻家,了解民情后,他非常热情请我们在他家“过夜”,我们非常奇怪,怎么这里有请人过夜的风俗,就一再说:“我们在村支书家睡”。后来通过了解才知道“过夜”就是吃晚饭。哎,看来我们还要学习大冶方言上下功夫。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二
“屋里坐!屋里坐!”一位叫程良炎的村民热情的拉着我们到他家聊聊。据了解,他在09年的时候养了100多天猪,年底的时候下了一场大雪,猪不明原因的病死了70多头。他想继续把猪场办下去,后因种种原因贷款没有成功,让他几度灰心想要放弃。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立体养殖目标,他没有放弃,如今近500平米的养猪场还养着十几天猪,准备东山再起。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农民的朴实、坚毅、不折不饶的精神,更深刻的体会到我们身为科技工作者肩上的担子之重。
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今天在走访时,一位叫梅秋良的村民得知我们是代表政府来送政策、访民情的,就与我们在家门口促膝长谈,谈论关于农村婴幼儿医疗保险如何交费问题。如今农民保险意识提高了,希望孩子出生就能享受医保政策,但是大多数村民想知道什么时候买或什么时候该买才能让幼儿在出生后就能享受到这项政策。
我们感觉到农村的各项政策宣传到位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我们也建议村委会以后也应该将各项政策及最新政策及时的张贴在村民相对集中的地方,以便村民及时掌握和了解。
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记忆犹新,走访前几户的时候,我们遇到了难堪,当我们把《当前强农惠农政策一览表》拿给姓程的一位农户时,旁边的一位家人就把一览表还给我们,说:“都是搞搞形式、党的政策那么好,但是也落实不到老百姓名下。”问他们现如今会有什么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政府有什么要求和希望,说:“反正了解也是白了解。”其实我们走访时真心想为群众办实事,可是这样一来让我们很是灰心,很是难堪。
到下一户走访中,我们就细心的开导和启发农户,走访过程中不仅要知道被走访对象类型,对党的政策的知晓情况,还要考虑被走访对象对基层干部的认知情况,每个村民对政策、对干部的认知度都有差异,而村民之间不同,要让群众信任我们,要时刻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让他们愿意和我们沟通。总结之后,我们改变了工作方式,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入户,和他们亲切交流,时不时的拉拉家常,那种对立现象的小插曲再也没有出现过。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今天上午在走访中,有几位群众主动找到我们问了一些关于新农保、合作医疗和就业的问题,留下了电话号码,说有事好联系。这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真心对待群众,公平公正的为他们解决问题,与群众及时沟通,群众是特别通情达理的,之前存在的问题可能在于工作做的不细致,沟通方式不恰当。
走访拉近了我们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真切的听到群众的呼声。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多。
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在走访农户的同时驻村工作队还指导和帮助该村进一步完善“五个基本”党建资料,工作队对照“五个基本”《考评细则》设计制作封面、目录和记录表格,将原有的资料台账拆散,按照目录进行重新分类和查漏补缺,使该村的“五个基本”软件资料更完整、规范、美观。同时对该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内部值班联系表、服务牌匾和村务党务公开栏的张贴进行了相应调整,方便了村民办事和了解村务,有效的推动该村党建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我们这段时间采取白天挨户走访、晚上住地接访的方式,畅通村民诉求渠道,零距离与村民交心谈心,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及思想动态,细心倾听村民呼声和诉求,了解他们的所思、所忧、所盼,增进与他们的感情。同时向他们发放《当前强农惠农政策一览表》,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政策进行详细解释,帮助他们全面了解政策、准确理解政策,力争化他们对政策误解的怨气为和气。
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通过实际的走访入户,我深刻感受到“三万”活动的重大意义。在走访过程中,坚持了家家到户户落,将各种惠农政策向农民朋友进行宣传到位,在温馨的交谈中将农户的基本情况及反应的问题整理记录下来,我深刻的感受了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带来的重大改变,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遍评价比较高,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变化。
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在“三万”活动中,我自身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基本上是坐在办公室比较多,深入农村基层很少,更少直接接触到农民朋友。最初入户走访,我很紧张,不知道应该通过何种方式来开展,也不知道到时候如何开口与农民朋友交谈并且能从交谈中真正领会农民朋友的所愿所盼。但是在队长的带领下,我真正感受到,要让群众信任我们,愿意和我们交心,我们就必须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并且要加强沟通使他们能够相信我们。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今天,我们抽空对村支书作了一个访谈。从支书这里我们得知:虽然现在农村不在向农民收提留,不在收农业税,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量大大减轻,待遇也有所提高,但农村还有不少矛盾和问题需要村干部去协调解决。程良顺书记说:“民爱村村民对农村的路、水等基础设施还不足的意见比较突出。要改变现状就需要村干部多方筹措资金。比如修一公里通组路,除国家补贴的10万资金外,还有约10万元的资金缺口。平时还要协调解决村民之间的纠纷,落实上级安排的各种工作,应对各种检查评比活动”。应当说,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很复杂,任务很重,工作难度也很大,甚至可能还会受到一些误解,但他们能够默默无闻地工作,确实不容易。他们这种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2011年4月2日 星期六
走访入户已有半月了,也走访了一百六十多户了,每天就是清明节,今天我们工作队几人坐下来,回顾这半个月来收集群众急需解决的重点、难点、热点事项,并把详细记录的民情和问题进行了精心筛选,按轻重缓急或涉及农户多少等标准进行分类、梳理、,做到定期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及时掌握近期存在的共性问题,制定对策,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通过总结,我们感到今后走访,要认真落实“三问七看”法。“三问”即问所思、问所忧、问所盼;“七看”即看房子是否危房,看饮水是否困难、看床铺是否缺被,看米缸是否粮少,看农田是否抛荒、看孩子是否失学、看一卡通是否兑现。
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今天是清明节后的第一天进村,我们和罗桥广电工作队一起走访民爱村汪庭章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农业水源问题,虽然村里有一个水库,但是因为水源靠下雨,没有固定保障,所以一到枯水季节就会缺水,田间用水都要走很远的路去挑。我们表示本着帮助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用水等农民生产生活突出困难和问题。一定会将此困难反映上去,力求通过研究解决田间用水问题。
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现在我们感觉走访的压力越来越大,要在4月15日前完成全覆盖,的确不容易,好在罗桥广电中心的干部都下来了,我们分成6个组进行走访,我与一个小组一起来到温家湾。50岁的温青岩对我们说,党的政策是一年比一年好,老百姓的日子也是一天比一天红火,但是政策落实力度不大,一是水利渠道年久失修,二是“湾湾通”还未实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等问题等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在走访中很多农户也提出过。我们带着问题找到分管的负责人,说明了情况,希望能给农户满意的答复,对于需要职能部门配合解决的问题,我们会积极协调,尽最大的努力帮助解决。正在要让党的政策阳光照在每个农户的窗口台上。
2011年4月8日 星期五
在3月14日我们走访村小学时得知村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绝大部分留守儿童除了在校学习外几乎没有出过村,更没有参加过科技活动。为此我们利用单位现有资源科普大篷车,于4月8日为该村两塘小学免费展出两套科普展。20余件可亲自动手操作的声光电互动展品和60块栩栩如生的3D立体图片展板备受孩子们的欢迎,通过观看、亲身体验让他们感受科技的魅力,开阔他们的视野。
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今天,十组农户程贤六向我们反映了一个情况,每年交合作医疗费30元,到大冶医院看大病国家报销50%,到金山店能报销75%,看小病只能报销45元,超过部分就需要自己出。对此我们向他解释了合作医疗的政策内容,各种报销百分比和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有关。
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今天我们入户走访,来到陈唐湾(七组)一户叫陈世军的家,对他家情况进行了具体了解,陈世军现年62岁,全家4口人,其母80多岁,如今卧病在床,一个女儿上学,一个儿子患精神病,家徒四壁,无稳定收入。一家人的生计全靠他一人做农活来维持,每年务农收入加上低保资金不足万元,家庭十分困难。我们将他的情况作了记录,表示回去向上级汇报,争取能够列入科协一对一结对帮扶对象,争取能够解决目前的时间困难。
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市科协新任党组书记陈汉钊,主席杨晓梅带领机关干部来到民爱村调研,还组织林果专家,通过实地查看该村吊瓜种植基地的种植情况,详细了解示范户在吊瓜种植过程中存在哪些技术难题,翻开刚刚种下种苗的土层,仔细查看土壤墒情,了解吊瓜种植情况,因时、因地、因苗指导农民具体实施出苗后的培植和建架技术措施。通过这样的示范种植不但能让农户自己富裕起来,还要辐射带动周围农户,更大限度的期待带头作用。
第四篇:三万活动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4月18日,阳光灿烂,春风浮面。早上八点,我办一行五人驱车前往夷陵区分乡镇天鹅池村农户家中进行走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目的地——分乡镇天鹅池村村委会,老远就看到村支书在大门口热情的迎接我们。天鹅池村共有7个组,此次共要走访507户,因为农户家与家之间间隔太远,我们共分成三天走访,10点钟我们在村支书和小组长的指导下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走访工作。
4月正是耕种的时节,有很多农民已早早下田耕地,所以很多走访就是在田间地头完成的。在距离村委会不远的地方,是一大片油菜地,一位满脸风霜,不到50岁的妇女正在田前除草,当村支书记介绍我们一行的来意后,她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面带农村妇女特有的腼腆,一个劲地说不会说,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只是说现在生活比以前可好多了,也很感谢政府来看大家。
据随行的村支书的介绍,她叫李开梅,丈夫叫吴先军,一家五口人,两个女儿正在学校读大学,丈夫在宜昌市一建筑工地打工,一个月才回来一次,所以的农活都是她一个人做的,还有一个婆老妈70几岁了,一身的病,每个月还要花钱买药吃。她家里种有三亩地,由于都是不平整的田,现在主要种的就是菜子、水稻和玉米,田埂边上是种的桑树,每年还可以养一季蚕,收入在五千左右。粮食基本是自给自足。当问及对国家种粮补贴的政策感觉如何时,她说国家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三亩地去年补了400多元,钱都打在卡上了,很明
白。当问及她最操心的事时,她说现在什么都好,就是每年的收入太低了,小孩上学,老人看病都要花钱,就想多挣些钱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挣的钱也没有存下多少,到现在现居住的还是土房子。当我们表示会积极帮助她关于种养方面的问题,怎么提高产量,还会找种养植专家在村里组织讲座,教村民怎么把种植效益提高时,她连声说了几次,太好了,太好了。她说,现在的政策是越来越好了,我以后的负担也就越小了。小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和李开梅告别后,我们继续前往下一家,还有很的农户的意见正在等成我们去听取,去解决!
第五篇:三万活动民情日记
三万活动民情日记
连续几天的朗晴,我的心也象这炎炎烈日一样心焦,想着荆江村一二三组村民的秧脚,在阳光曝晒之下,已成为白田。村民的谷种已破胸发芽,不过两天必须得播下,时间不等人,抽水整田已迫在眉睫。我们三万工作组在走访中获悉这一情况后,顾不上休息和劳累,一起来到荆江村书记刘在良家,协调解决此事。刘书记也不含糊,马上召开村干部会议,商讨解决方案,第一套方案是拉闸放水;第二套方案使用挖机开挖一道引水渠;第三道方案是用抽水机转水。通过各位代表的一致讨论,一直到晚上十二点,我们再一次到实地察看,最后形成决议:用抽水机转水。第二天,汩汩的河水流进地里,滋润了人们的心田。三月进村入户后,在荆江村的走访中,工作组多次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谈心,实地查看沟渠排站设施的运行情况,村民向我们反映,该村一二三组是低中之高,水渠年久失修,灌溉基本上中断,农产品种植基本上靠天吃饭,经过实地查看,我们向高黄工作组【水利局】领导反映,协同村干部一起,决定在此兴建一个排水泵,修造一条“u”形导灌渠。目前,导灌渠已基本完工,排水泵正在建设之中。我心里时刻关心工程的建设,期望马上竣工。
在六弓洲、万马、薛桥村走访,最突出的是路的问题,特别是六弓洲村,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台湾岛”,向南接薛桥村的是一条长达两三公里的坑坑洼洼的碎石路,雨后放晴两三天,路面坑里的积水依然能没过车轮,影响村里孩子上学,妨碍物质进出;向西通向万马的路,和向东通向大城池、雷刘村的路也好不了多少。总之是路难行,人怨恨。对于这几条路,我们是深有体会的,有几次下雨,骑车行走在路上,就差一点摔倒。我们三万工作组在沈队长的领导下,协同官薛中心小学夏校长、薛桥村薛书记、六弓洲杨书记、万马村杨书记等,写了关于这四村修路的请示报告,报请白螺镇、监利县人民政府和县三万办,通过努力,终于得到批复,今年下半年正式立项修路。当群众得到消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我想:虽说我们是教育单位,拿不出资金来修路,但我们努力为群众办事的心是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的,群众也一定会拥护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