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尊重自己的孩子
尊重自己的孩子
小三班伊莲妈妈
不知大家还记得自己小的时候被大人否定、忽视的感觉吗?我爱自己的父母,可是我对小时候这些受挫折、受伤害的感觉总是无法忘怀。所以,从开始孕育伊莲,我就对自己说,一定要尊重她,只有受到尊重的孩子才会自信、自尊、自爱。如何算充分地尊重孩子,我想就这么几条基本的:
第一,不轻易说“不”。这个太容易,这个也太难。如果从来都不说“不”,那么就是溺爱,很快这个孩子就会让大人汗颜;如果总是说“不”,这个小孩就会胆小、怯懦。所以我想说的是不要轻易否定小孩,不管他/她的想法如何,先倾听,如果这是一件有关于原则或者是安全的事,就要坚定地说“不”,但一定一定要耐心、详细地解释给孩子听,为什么不可以,如果一定要坚持做,会有什么后果。其实的事情,或者说大部分事情,不妨让小孩去试一试,少量的痛苦会让小孩产生共情心,少量的伤害会让小孩坚强,少量的挫折会让小孩坚韧。
第二,言出必行。这条既是要求小孩的,更是要求大人的。大人总是这样,觉得对外人要守信,否则就会产生内疚感,但是对家人,尤其是小孩,却对自己的失信从没羞愧感。要让小孩尊重自己、认可自己,首先父母就要尊重和认可他/她,把他/她当做大人,当做最重要的人。所以,不要“哄”小孩,更不能“骗”小孩。
第三,不要阻止小孩表达自己的情绪。是不是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不准哭了!再哭!还哭!小心我揍你!”。太可怕了,为什么不让小孩表达他/她的情绪,我们如果看见家人、朋友、同事这样,绝不会这样去对待他们,让小孩痛快地表达喜怒哀乐,让他/她感到父母理解自己,爱自己,尊重自己,这样的小孩不是最健康、最开心的吗?
谢谢老师!
第二篇: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教育孩子的良方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的训练、教育,不断地强化而逐建立起来的。
现在有些年轻父母由于自身受以过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需求认识得比较到位,在日常生活中能尊重孩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虽说也知道一些尊重孩子的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做不到,在他们眼里,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子女必须一切听从大人的安排,这样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置于完全依附家长自己的位置上,没有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一旦孩子的行为与他们的意志相左,或达不到他们的期望与要求,辱骂、棍棒随之而下,对不少家长而言,学会尊重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不是一朝一夕想学就成,它应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上,花费百倍心思,万般功夫,真正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一、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基本权利
随着社会的进步,尊重儿童权利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儿童的生存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和医疗保障的获得,儿童的发展权是指儿童拥有充分发展其全部体和智能权利,《儿童权利公约》是当今成正确对待儿童,父母善待子女的思想。
二、尊重孩子,就要遵循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违背了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往往会把事情弄很很槽,这样不仅达不到父母的预期效果,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在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中,许多年轻父母迫不及待地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过早地让孩子投入到所谓的“学习”环境之中,把识字、拼音、计数、外语当成早期教育的全部内容,父母这种片面的认识和盲目的举动,背离了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加重了孩子的认知负担和心理负担,已产生不良后果,在调查过程中,上海市儿童梦呓、磨牙、夜惊、梦游,五岁以上孩子遗尿等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达46.97%,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压力过大。孩子过早进入学习阶段,免不了会遭遇种种困境与失败,而不少父母只是一味地批评、责骂孩子,却很少检讨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往往只能接受孩子的成功,不能接受孩子的失败,在这种状况下,尊重孩子就谈不
上了,其实,孩子们需要的是自然发展的时间表,作为父母应让他们逐个地、循序渐进地完成每一个发展阶段。
三、尊重孩子,成就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
经常听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要什么有什么,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备受宠爱,却反而感受不到快乐?家长为了孩子省吃俭用,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主要原因在于家长总是以自己的愿望和感受来替代孩子的主观需求,忽视了孩子除了吃好穿好的需要外,还渴望得到尊重,渴望的独立自主和自由需要,这些需要才能使孩子感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父母应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把原本属于他们的权利还给他们,只有这样,孩子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才能得以挖掘。
当然,尊重孩子并不是一味地顺从孩子,而应追求尊重与要求的和谐统一,作为家长,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寻求与孩子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爱孩子,尊重孩子,使他们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自身的价值,并学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这才是有效的教子良方。
幼儿园小班教案《彩色的袜子》
杨店幼儿园 陈凤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巩固红、黄、蓝、绿等颜色,感知袜子的花纹及袜子的多样性,知道袜子是成双成对的,一对就是两只。
2、会仔细观察并进行比较,大胆地用普通话说说自己的发现。
3、会听指令做游戏,喜欢配对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袜子若干。
2、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导入:我们坐了这么一会来让脚宝宝运动运动,暖和暖和吧!
1、集体音乐游戏:做脚部动作。
2、师:来让老师摸摸,哎,你的小脚好暖和呀,你的脚真软„„
二、观察袜宝宝的颜色、图案等外形特征,感知一对的概念
1、老师刚刚在摸你的小脚的时候,发现你们的袜子宝宝真漂亮,来跟你的袜子宝宝亲一亲,抱一抱!说说“我喜欢你”(幼儿亲亲抱抱)。
2、你跟袜子宝宝亲一亲、抱一抱的时候发现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呢?你说、你说、你说(幼答)。
3、游戏:开飞机。
好,现在请穿黄袜子宝宝把脚翘起来,我们来玩开飞的游戏。(黄袜子,黄袜子,开飞机,呜呜呜呜„„)(别的颜色同前)。
4、我们来看看你的袜子宝宝身上还有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小花纹)。
5、你脚上有几个袜宝宝?它们是一样的吗?哪里一样呢?
教师小结:我们都有两个袜宝宝,它们的颜色、花纹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它们是一对好朋友,是一双袜子。两只袜子就是一双袜子。
三、感受特殊的袜子——五趾袜
情境表演:袜宝宝找朋友
教师:听,是谁在器啊?(在背景台演示)
五趾袜:我是袜宝宝,今天我和我的好朋友出来玩,不小心走散了,我好着急呀!
普通袜:我来了我来了!
五趾袜:不对,不对,不对,你长得跟我不一样,不是我的好朋友。
教师:袜子宝宝说这是它的好朋友吗?(幼儿回答)它们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看花纹、五趾处)它们有这么多地方长的不一样,不是一对好朋友。那它的好朋友到底在哪里呢?
五趾袜2:来了来了,我在这儿。
教师:这个是不是它一模一样的好朋友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幼儿回答,花纹、形状)我们来听听袜宝宝怎么说。
五趾袜:对对对,它是我一模一样的好朋友。(两个袜子靠拢)我们每个袜子身上有五个小房间,能让每个脚趾宝宝都住的很舒服,因此我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趾袜。来吧,好朋友,我们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吧?(放在草地上)。
教师小结:刚刚五趾袜在干什么呀?它有没有找到跟它一模一样的好朋友呢?(启下)
四、配对游戏
1、师:(承上)今天我还请来了许多袜子宝宝呢,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去找一个袜宝宝,然后做到老师身边来,和你的袜宝宝打打招呼!(您好您好)。
2、你找到的袜宝宝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什么?(自由认识,说说——,教师参与幼儿说的中间)。
3、师:跟你的袜宝宝长得一模一样的好朋友在哪儿呢?想不想来帮它们找朋友呀?好,老师先来找找。(教师示范:我是黄袜子,我的朋友在哪里?陆老师:来了来了,我在这里。)嗯,现在我的袜子宝宝找到它的好朋友了,我们(对陆老师说)来送它们到草地上去玩吧。(外别幼儿一对一对找和送)。
4、评价:都找对了吗?我们小朋友真棒,表扬一下自己。
5、你们知道吗?还有许多袜子宝宝也想找着好朋友去草地上玩呢,愿不愿意来帮助它们?这次你要找一双袜宝宝,它们是不是一模一样的呢?好我们来听
着《找朋友》的音乐去找吧!
5、再次操作,配上《找朋友》的音乐(其它花色多的袜子),配好对就放到情境展示台上。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有错误的幼儿。
五、结束部分
游戏:找朋友
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帮这么多的袜子宝宝找到了好朋友,我们来和袜子宝宝一起跳个《找朋友》的舞吧!
第三篇:尊重自己
《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主题班会案例
活动目的
1、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良好品质,养成事事处处多为他人着想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互相尊重。
2、懂得尊重是很重要的,既给他人以自尊和自信,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的道理。活动准备
1.搜集一些关于尊重的诗歌、故事。
2.排练有关节目:小品、三句半、歌曲、舞蹈。
3.队员准备关于怎样尊重他人的演讲稿。
4.收集一点关于尊重的名言。具体步骤
第一项:各小队报告人数.第二项:出旗.第三项:唱队歌.第四项:班长讲话.第五项:活动开始.1、说说自己是怎么尊重别人的;
2、诗朗诵《尊重》;
3、演讲《怎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4、故事联播《尊重》;
5、三句半《尊重他人》;6、舞蹈《礼貌歌》;
7、尊重的心里话交流;
8、尊重的名人名言.第六项:辅导员讲话.第七项:呼号.第八项:退旗.第九项:活动结束.(具体活动方案)
活动过程
一、班长讲话: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幸福,但却有很多同学不懂得尊重他人,也不懂得尊重自己,怎么样才能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呢?我们要尊重自已和他人的学习权利、尊重自已和他人的学习能力,在集体活动中,结识更多的朋友,还可以在了解他人的基础上了解自己、学会用集体交往的规则调节自己的言行,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学会调节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主持人上场)
合: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男: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女:我们要有新的思想,做善于思考的人,做富有思想性的人。
男:为了做好这些,我们首先要尊重他人。
女:“尊重”,指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一句话,就是把人所赋有的权利和责任还给人自身。
男:尊重他人的学习权利: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意愿,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尊重他人的呢?
女:同学们,尊重他人是良好品德的表现。具有良好的品德,不仅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增强团结,还会使人心情顺畅,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事业的兴旺发达。
男:反之,则会出现关系紧张,闹不团结,给学习和工作带来不良后果。校园内,在同学间嬉戏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些同学骂人,给别人起绰号,把别人的名字、绰号乱写、乱涂,这样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是一种不尊重他人人格的表现。像这样的做法,都会给友好、纯洁的同学关系蒙上阴影。
女:尊重他人是心灵高尚,有文化有教养,文明礼貌的集中表现。学校是文明的圣地、知识的殿堂,在这里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而且要做到尊重他人。在这方面,许多前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二、你想了解尊重吗?请听李解同学的诗朗诵《尊 重》 尊重是一个微笑 尊重是一声招呼 尊重是一声“对不起” 尊重是一句“谢谢你” 不迟到是学生对老师的尊重 不拖堂是老师对学生的尊重 不随地吐痰是对环卫工人的尊重 不闯红灯是对交通警察的尊重 酒后不驾车是对生命的尊重 车上不吸烟是对健康的尊重 不浪费一粒粮是对农民的尊重 不乱花一分钱是对父母的尊重 尊重是喊不错别人的名字 尊重是记不错别人的电话 尊重别人的人不忘尊重自己 尊重自己的人懂得尊重他人 为了尊重 我们不在公共场合大声谈笑 为了尊重 我们不会忘记会上关掉手机 为了尊重 我们一定要准时赴约 为了尊重 我们一定不能轻易食言 尊重是我们最重要的美德 尊重是社会和谐必需的规则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尊重自己就是尊重他人 让我们擎起双手 共同托起尊重的蓝天 让我们脚踏实地 共同实践尊重的诺言
通过诗歌朗诵同学们对尊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三、尊重是无声的语言,你想领略他的力量吗?请欣赏小品表演《尊重的力量》。男:尊重的实质实际上是表达两种意思:第一是对对方的好感,而是让对方觉得自己很重要。同时,尊重要发自内心,一个人如果既保持住了自己的高尚品格,又处处尊重他人,那么他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结交更多的朋友。现在,我们来看看小品,能从其中感悟到一些东西。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 10 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没想到商人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竟使一个不无自卑的人顿然树立起了自尊,使一个处境窘迫的人重新找回了自信。正是有了这种自尊与自信,才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终于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不难想像,倘若当初没有那么一句尊重鼓励的话,纵然给他几千元也无济于事,断不会出现从自认乞丐到自信自强的巨变。这就是尊重,这就是尊重的力量!男: 记得有这样一句名言:人性最深切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尊重。的确,人是万物之灵,有思想,有人格,有尊严。任何人——不论贫富、贵贱、长幼,都希望在社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没有人希望自己被他人忽视、遗忘、鄙弃。在我的阅读记忆中,有三个有关尊重的故事,一直让我难以忘怀。
四、请听故事联播《尊重》
一个是众所周知的屠格涅夫的《乞丐》:“我”面对一个年老体弱、衣衫褴褛、肮脏丑陋的乞丐,并没有呵斥、鄙弃,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也没有掉头而去,而是“紧紧握住这只肮脏的手”道歉,“不要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带,兄弟”——于是他也同样握住我那冰凉的手指。“没关系,兄弟,”他吃力地咕哝着,“这也多谢了。这也是施舍,兄弟。”
“我”给予年老乞丐的只不过是同情而已,但却让他感动不已,原因就在于“我”把他看作人格平等的兄弟。一个丧失了物质依靠的人,精神世界并没有崩溃,他同样渴求人们尊重,这的确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关怀弱小,应该是一个文明、健康、进步的社会标志。第二个故事是《孩子,请举起你的右手》:一位新来的老师向学生提一个问题,发现班上每个同学都举起了左手,老师点了一个男生,结果这个男生一个字儿也答不上来。下课后,老师把男生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男孩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这位老师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于是私下里告诉这个男孩,下次提问如果说会答就举左手,不会答就举右手。以后每当看到这个男生举起左手,老师就尽力给他机会让他回答,举起右手就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以后,这个平素在班上学习最差的学生变得开朗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自尊是人的天性,孩子的自尊最脆弱也最容易被摧毁,尊重孩子的自尊是教育者的至善。
女:如果不尊重他人,又会有什么后果呢?请听《女王敲门》
第三个故事是《女王敲门》:阿尔贝托和妻子维多利亚女王感情和谐,但也曾有不愉快的时候。有一天晚上王宫举行大宴,女王忙于接见王公贵族,却冷落了丈夫。阿尔贝托很生气,就悄悄回卧室去了。不久有人敲门,阿尔贝托很冷静地问:“谁?”
“我是女王!”外面答道,语气有点生硬。
门没有开,房间里没有一点动静。女王悻悻地离开了,但她走了一半,又返回,再去敲门。
里面又问:“谁?”女王和气地说:“维多利亚。”可是门依然紧闭。维多利亚气极了,想不到以女王之尊竟然敲不开一扇房门。她带着愤愤的心情走开了,可走了一半,再次折返。于是又重新敲门。
阿尔贝托依然冷静地问:“谁?”女王委婉温和地说:“你的妻子。”这一次,门开了。
女王也有吃闭门羹的时候,原因就在于门里头的人要的是平等和尊重。女王第一次敲门时是以尊贵者的姿态出现,居高临下,当然只能收获静默。女王第二次敲门,虽然语气有所缓和,但仍然是高高在上,所以阿尔贝托的心门依然紧闭。第三次女王终于找到了开启心门的钥匙——平等尊重。可见决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不是身份的高贵,而是人格的平等。
男:使用文明礼貌语言是尊重他人的直接表现。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让我们都学会说声“对不起”,让温暖的人际新风,去融化一个个不应出现的,人和人关系间的疙瘩。
女:有句格言说:“有人向你鞠躬,你要向他还礼,因为他不是你的奴隶。”同学们,你们想受到别人的尊重吗?那么,就请你先尊重他人吧!
合:让我们讲文明、讲礼貌、尊重他人人格、尊重他人的意见想法、尊重他人的方方面面,使我们的学校成为和睦的大家庭。
男:尊重别人这种品德,并不是天生获得的,它是良好的教育的结果。
女:只要认真培养,你一定能学会尊重别人。请听演讲《怎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同学之间难免会有亲有疏,有远有近;有的人威信高,人缘好,往往容易赢得别人的尊重,而有的人威信低,人缘差,往往造成被人嫌弃。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是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但要赢得别人的尊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也须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我们必须自尊自爱。俗话说:自爱的人才能受到他人的爱,自尊的人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我们可以人这几个方面去考虑:
保持良好仪表。仪表堂堂,风度翩翩,谁看了都想多看你一眼。倘若你疲疲塌塌,仪表不整,让人看了像个“二癞子”,那么,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就要大打折扣,也是对自己不自重的表现,弄不好别人会看不起你,更谈不上尊重你了。
保持应有风度,不要乱发脾气。同学相处,争论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争论只应对“事”而不对人,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得理也应让人,当然更切忌乱发脾气,乱骂人,否则既损身体又伤感情,何苦呢?
不要自视清高,吹嘘自己。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即使你能力比别人强,才华比别人出众,或者在工作、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记住,千万不要沾沾自喜,目空一切。如果你看不起别人,别人也会看不起你,当然就谈不上尊重你了。
其次,必须尊重别人。敬人者人恒敬之。墨子说:“夫爱人者,人必从面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自尊与尊人的互补>>第67页)。尊人会换来受尊,要做到这点,我们应注意:
不要取笑别人,学会给别人“下台阶”。有人一时精神紧张,说了一句不大得体的, 人一时不慎,偶然失恋,你却把他当作笑柄,时常端出来取笑。乐是乐了一场,可是你哪里知道,被你取笑的那个人心里是什么滋味,也许他正在骂你呢。所以你千万不要干这种事。现实生活中,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人都有自己的“面子”记住,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不要强加于人。有道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别人不愿意发表意见,不情愿做的事,若非让人家去说,去做,免不了要对你产生各种看法,即使按着你的意图去办了,心里也难免不痛快,在这种情况下,他当然不会尊重你了。
不要失信于人。做人之道,信誉不可少,对别人有求于你的事,你一旦答应了就要尽全力去办,并要想法办好。如果出现一些意外一时兑现不了,就应向人家解释清楚,求得人家的谅解,只有这样,别人才不会小瞧你。
注意人家谈话。作为听者在他人对你谈话时,要认真地听讲,也许你对他的话不大感兴趣,但你可以试着从对方的表情去了解你应该了解的,或者在适当的时候发表你的观点,避开话题。
五、请欣赏三句半《尊重他人》
老师同学注意了,四名队员站得好,要问我们演什么?往下瞧。
尊重他人很重要,打架骂人得取消,人人都会来夸你,别骄傲。
从小尊重要做到,文明礼貌是目标,长大再改行不行?可不好。
学习雷锋志气高,互助帮助人人笑,要从小事来做起,有实效。
说到不如做得到,提高觉悟最重要,彼此尊重树新风,那才妙。
我们说得好不好,提出意见会记牢,下次上台来表演,再提高。男:让我们彼此尊重,请欣赏舞蹈《礼貌歌》
男: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可能正视别人的意见,才有可能接受别人的教育。
女:不尊重别人,就没有人愿意指点他、教育他。别人对他提出的忠告,他也决不会听进去。
男:这样的人,很难不断地进步,很可能与班级处于一种隔离状态。尊重,是人际关系的起点。
女:不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甚至不可能信任他。
男:这样,人际关系之间就会有许多摩擦,就会失去许多的朋友,就会在人生的路上,失去许多帮助,失去许多支持。
合:因此,尊重别人不是件小事情,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会尊重别人。
男:尊重是最起码的道德共识。
女: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最重要的首先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道德,就谈不上交往。
六:说说心理话
听了这么多,看了这么多,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心里话说呢?
1、如果说,人世间有一种心灵的天平,那就是尊重。
2、被人尊重是一种权利,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
3、即使我读课文不好听,也请大家不要笑我。
4、“尊重自己”强调“自立”。自尊是一个人灵魂中伟大的杠杆。
5、人虽然有年龄、性别、体貌的差别,但人有一个相同点,就是都希望获得尊重。
6、尊重是生命成长的需要,也是做人的一条重要原则。
7、人首先要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和社会,也才能获得外界对自己的尊重。
8、一个表扬,一个微笑,对有的同学是锦上添花,对有的同学则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轻松且美丽;“雪中送炭”辛苦但重要。
9、接纳自己,首先要承认并尊重现实,接受现实中的我,还要善待自己。
10、每个人的基本权利都应受到尊重,每个人都有权利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
11、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12、如果我们尊重一个人,就应该希望他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为自己而健康成长,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人。
13、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首要条件。
14、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
15、自尊是一个人灵魂中伟大的杠杆。
六、活动小结
同学们的班会开得很成功,老师从中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受到了教育。到底怎样才能做到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呢?我们要真正从行动开始,有句话说得好:“我听到,但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也就记住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所以我们要切实做到这一切,尊重能动增强我们的意识,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焕发我们的人格力量。活动反思
尊重自己是尊重他人、社会的起点和基础。尊重自己首先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其次要接纳自己。承认现实中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再次要维护自己。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并不是失去自我。尊重他人是在平等和张扬个性的基础上,对他人人格尊严的尊重。要使自己学会尊重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要学会平等待人、诚实守信、善于助人、宽容大度,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总之,尊重需要我们学生从小事做起。在生活中要学会尊重,才会赢得尊重。
第四篇:第七讲 教会孩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第七讲 教会孩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家长了解伤害孩子自尊的危害,树立亲子平等的观念。
2、通过具体案例让家长切身体会到如何化解孩子发脾气的行为。
3、通过互动环节,给家长提供反思自己行为的空间,加强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
掌握批评孩子和化解孩子情绪的艺术。
[教学难点]
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互动法
导入:各位家长,大家好。很高兴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报告会,你们用行动为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请允许我以一名老师的身份为孩子们向你们表示感谢。今天我们谈的话题是“教会孩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在进入话题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吉林省集安市,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孙跃坤,才12岁,一天他指使同学乱刀杀害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在行凶过程中,孙跃坤就在20米外看着整个过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人间悲剧呢?原来孙跃坤从小生活在姥姥家,非常受宠爱,12岁回到父母身边后,父母管教很严,经常用打骂的手段来惩罚孩子,打得孩子经常逃学惹祸,最后,激起孩子的心理畸形,它回到自己家后发现自己的父母并不爱他,原因是做父母的采用了一种他不能接受的方式来爱他,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了极为残忍的方式来反抗自己的父母,保护自己受伤的心灵。大家可能认为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并不具有代表意义,可是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身边也时有发生。记得去年我教过一个毕业班,有两名学生就是因为跟家长起了冲突而采取了自残的方法来反抗,他们用刀子割自己的胳膊,一道道伤痕横七竖八,而遗憾的是他们的家长竟然对此一无所知。这一系列让人看了揪心的事件的发生或多或少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反思:本来父母养育孩子是大自然赋予的神圣使命,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这两个孩子的妈妈都很勤劳,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其中一个甚至辞去了工作。这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他们的好心使孩子不需要的,甚至是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孩子也是人,他们理应受到尊重。这就是我们要研究这个话题的原因。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具有自尊心呢?科学家们发现自尊心强的孩子具有以下特点:(课件出示)
1、比较活跃,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2、善于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在与人交谈中,他们乐于处在主导地位,而不愿意当听众。他们随时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不为别人的挑剔所烦恼。
3、他们往往对世界问题颇感兴趣。
4、他们深信自己的能力,并确信能做好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总的来看,这部分孩子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业成绩和未来的发展。自尊心强的孩子常常感觉到“我是一个好孩子”“我是一个有能力的孩子”,看上很简单的两句话,却涉及到自我概念的建立,对于学业上长期遭受到失败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我概念正好相反:他们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的孩子。那么孩子的这一自我概念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他们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从身边的人给他的评价中感受到的,而这个身边的人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就是父母。因为父母的态度传递了对孩子的期望。这个期望或者是高的,不着边际的;也能使失望的。
那么,孩子的自尊心是怎样被破坏的呢?请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妈妈,我也有自尊
一、出示案例
二、组织讨论
请大家回忆一下,自己有没有荡着别人的面批评过孩子?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处理的?
三、案例分析
家长当着外人批评孩子就是最伤孩子自尊、最令孩子反感的批评方式之一。家长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在下意识里,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老子教训儿子天经地义”,父母的话就是圣旨,“百孝顺为先”,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这种家长站在高高的平台上俯视孩子,总是以命令的口气指示孩子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对孩子往往不分地点不分场合的随意指责批评;某些家长认为小孩子不懂什么叫自尊,也就不懂得去维护孩子的自尊。当孩子感觉到父母不尊重自己、不顾及自己的感受时,便会本能的产生自我保护,对父母顶撞或者漠视。不良的批评方式,其结果常常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或逆反,一般表现为:不愿意和父母说话、我行我素、或者表面接受背后反抗。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批评孩子是难免的。批评的目的是孩子犯了错,督促孩子加以改正,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有些父母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批评方式,在批评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甚至人格,令孩子对家长产生怨恨,对批评抵触,令亲子关系紧张。孩子感觉无法和家长说知心话,父母不了解自己;父母感觉无法和孩子沟通,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我们要知道,因为缺少自尊所以不会尊重别人,因为不会尊重别人所以会遇到交往困难,因为交往困难所以会导致情绪障碍,像有的小孩非常冲动,面对伙伴之间的冲突,开口就骂人,动手就打人,做什么事情也无精打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情绪上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造成的,进一步反映到学习上就是缺少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从精神上来看,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遭受巨大的创伤,严重影响到人格的健全。
最近几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体罚的现象少了,可是“心灵虐待”的现象多了,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心灵虐待比体罚更能伤孩子的自尊心。
心灵虐待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类:
一、强迫型。根本不考虑学生(孩子)需要,强迫他们按老师或家长的意志行事,甚至连孩子的申辩、愤怒、反抗权力都被剥夺。遗憾的是我们从来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在武断行事的过程中,孩子变得胆小怕事、遇事退缩,缺少独立性,很多孩子上课不敢发言,见了陌生人就怕羞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这样的孩子很难适应未来复杂的社会。
二、冷漠型。对孩子需要漠不关心,缺少亲近感和同情心。对他们的过失,不是帮助教育,耐心引导,而是采取冷落态度。前边我已经说了,家长的态度传递出对孩子的期望,这是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资源,如你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这种行为专家们称之为“冷暴力”,它的后果是使孩子多苦闷、孤独。
三、贬低型。对孩子的细微进步毫不重视,经常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贬低他们的学习成绩,又不放过任何一点过失。致使孩子自悲,缺乏自信心,无主见。
四、抹煞型。在孩子出现失误时,不是从整体上评价他们,帮助其找出原因,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而是抹煞过去的一切,批评责骂,在孩子受伤的心灵上撒盐,这类孩子常常一蹶不振,看不到希望。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学困生和优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后者则充满了信心,这就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陷入了一个怪圈,一个不规则的怪圈,在老师或者家长的帮助下,它可能会走怪圈的阴影,但很快又回去了,老是不能改变它的家庭环境。而优生走的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圈,所以他们的发展很明显。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学困生遭受的抹煞教育比较多,家长或者老师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批评的方式,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做家长的应当怎样做呢?课本中《父亲的纸条》一文就很有启发意义。他发现孩子偷拿
自己的钱后没有作出过激的反应,而是通过给孩子写纸条的方式给孩子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他判断孩子还会翻自己的口袋,就在口袋里放了一张纸条,枝条上写着这样一句话:“需要钱就跟我说一声。”孩子拿到这张纸条后惶恐不安,茶饭不思,他等着父亲的批评,可是父亲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这反而让他更加痛苦,到了茶饭不思的程度。这就叫“润物无声”。
在这里再给大家讲一个很有名的小故事:
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接受批评。
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摸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接着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说:“校长,我错了,陶校长,你打我俩下吧。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满意地笑了,接着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没有了,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学生打了人,陶先生没有批评,没有斥责,没有让学生写检查,也没有找家长“共同教育”,而是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了对自己错误地认识过程。四块糖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错误,更发掘了孩子的四个优点:守时、尊重人、正义感和勇于承认错误。
这一教育案例在心理学上叫“南风效应”,也叫温暖法则。这一法则来自于法国著名作业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故事《南风和北风》,故事讲的是南风和北风比赛为例,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结果行人把大衣越裹越紧;南风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开始脱掉大衣。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求,使人的行为变得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被称之为“南风效应”。
小结:
这一系列故事再一次验证了一个道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人“数其一过不如奖其一长”。批评孩子是教育方式而不是目的,这点家长应牢记在心。掌握批评的艺术,以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维护孩子的自尊,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做法,相信孩子一定会虚心接受家长的批评建议,并积极改正错误。
【备】在现场交流中,很多家长提到了这个问题:孩子发脾气是怎么回事?应怎么办? 分析---------
乱发脾气是现在独生子女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之一,说白了是家长惯坏了或者是管得太多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是缺乏控制力的表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很多事情都想自己说了算,这就容易和父母产生矛盾,当孩子的心愿没有达成时,孩子便会烦躁气氛,使性子发脾气。记得我12岁那年,同学们盼望已久的武打片《少林寺》就要在邻村上演了,同学们都很兴奋,早早的吃晚饭后我就准备出门,这时候父亲不知怎么回事坚决不让我去,后来我想可能是快要期中考试的原因吧。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闷闷不乐,经常发脾气,什么事也干不下去,以至于期中考试也一团糟。无论什么原因,孩子的坏脾气会对他的成长造成种种障碍,会影响学习的状态、造成交往不良等。
如果孩子发脾气,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1、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家长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也朝孩子发脾气,那么,你的形象给孩子树立了负面榜样。下次,孩子就会模仿家长的样子。
2、教会孩子平息愤怒的方法。如离开现场、自言自语等。
3、及时表扬和巩固。当孩子想发火却努力控制了自己时,家长应及时给与表扬,肯定
孩子的积极性为。
4、适当惩罚。对孩子进行惩罚必须具备三个前提:一是使孩子感到,他无论如何不会失去父母的爱;二是惩罚不是针对孩子的整个人,而是针对他的过失;三是惩罚程度必须适当。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惩罚应该一致。不能一方惩罚孩子,另一方把它取消。这样,孩子更不听话。家长不要去帮助孩子弥补过失,要让他们自己养成好习惯,自己承担责任。
请家长们记住: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应当让孩子明白,惩罚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并且在接受惩罚的同时,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结束语: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打骂出来的。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天下午,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学生放学后独自到一片树林里玩耍。天黑了,这个胆小的孩子还没有走出树林,他怕遭到野兽袭击,就爬到一棵大树上躲了起来。父亲见孩子很晚还没回家,就沿孩子放学回家的路去寻找,在一片树林里,借着天空那微弱的星光,父亲隐约看见儿子正躲在一棵大树的树杈上。父亲没有马上喊儿子下来,而是假装没有看见,吹着口哨在离儿子藏身的大树不远处溜达。儿子听到父亲的口哨声好像遇到了救星,马上从大树上溜下来,吃惊地问:“爸爸,你怎么知道我在这片树林里呢?”“我是独自散步,没想正碰上你在树上玩耍呢。”据说这个孩子长大后进入军官学校深造,后来成了一名作战勇敢的将领。
人们常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们。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家长和老师去保护去尊重。如果教育者有意或者无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打击和摧残,就会失去向善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不管什么情况下伤害或者诋毁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愚蠢行为。
一个合格的家长、教师应该用爱心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坚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激发孩子成才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进而使他们不断克服缺点,逐渐完善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人才。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在著名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中的主人公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你要给别人快乐,首先自己是个快乐的人”。同样,你想使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自尊的人,你首先要自尊并且能尊重孩子。
作业设计:
1、当孩子犯了错时家长正确的做法是什么?错误的做法是什么?
2、你认为应当如何化解孩子的情绪?
第五篇:尊重孩子解放孩子
尊重孩子解放孩子
——《解放孩子,给儿童自由成长的力量》读后感
丁家幼儿园陈红岩
当我坐下来静静品味这本书时,发现文字中的哲理深憾人心,感受到书中文字与自己思想上的“碰撞”与触动,心里为书叫好,也震撼于作者的博学,踏实的研究,感谢他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读书过程中,我不由得想起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认为:教育者要启发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以赤子之心真诚地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创造力,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他提倡的“教学做合一”实际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他提出要编出能“引导人去做,引导人去想,引导人产生新的价值”的,有助于培养创造性的新的教科书来。教学中,学校要贯彻理论与实际结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教师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引导,因材施教。
陶行知老先生明确指出教育要做到“六大解放”。
一、解放头脑使孩子思考
陶行知先生主张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想。
二、解放双手使孩子有力量
防守让幼儿去“做”和“想”,“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接触,“想”了就获得了直接的经验。
三、解放眼睛使孩子会发现
观察力是创造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教师有责任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孩子会看、会观察,帮助孩子把“眼睛"擦得更亮。
四、解放嘴巴使孩子自由发问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五、解放空间使孩子回归自然
陶行知先生主张“把笼里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能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使孩子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取得丰富的学问。”
六、解放时间发挥孩子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指出:“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了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既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六大解放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对今天的幼儿教育仍有着启示、指导作用。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是为了培养发挥儿童的创造力。如何培养?
首先要为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体力上与心理上的充分营养,包括健康的体魄,清醒的头脑,丰富的知识,创造的欲望,自我批评精神等个性特征——非智力因素,因为创造力是架在个性与才能之间的桥梁。
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学习和思维,以利于发挥创造力。
再次要注意“因材施教”,这犹如“松树和牡凡所需要的肥料不同”。陶先生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指出“人象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这个方针对我们今天实施因材施教原则仍有很大启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想到了自己平时的教学。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对于调皮儿童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采用责骂,凭借自己的“威严”管理孩子。其实,调皮的孩子也有他本身的优点,如聪明、精力充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等等。
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教育调皮儿童,才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呢?调皮儿童本身就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如果教师每次批评的话都一成不变,他们就会当作耳旁风;如果教师批评的话换成另一种说法,或许能给他们一点新鲜的刺激,从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调皮儿童的逆反心理特别强,当他做错事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训斥和责骂,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这就如做母亲的对着大哭的孩子歇斯底里地吼叫,只会让孩子越哭越大声一样。本来孩子要是做错了事,便知道会被教师责骂,这个时候,如果和他的“预期”结果相反,教师并没有责骂他,甚至只是保持沉默,不理睬他,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起来,自己会把犯错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这样,给孩子一段时间冷静一下自己的头脑,过些时候再与他交谈,因为孩子已经检讨过自己的过失,所以就能坦然接受老师的意见。
尽管孩子年幼,但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尤其是调皮儿童,教师更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他,尽量找出其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用美好的语言表扬他们,用真善美的故事启发他们。顺其天性是儿童成长的根本。“蛹未必就一定会变成蝴蝶,而蝴蝶却一定是由蛹变来的。当蝴蝶还潜在于蛹的形态之中的时候,我们任意地要求蛹长出美丽的翅膀,要求蛹也像蝴蝶那样翩翩飞翔。”
多么悲壮的举止啊!可现在幼小的儿童不就是任社会摆布的蛹吗?家长为了自己的理想能在孩子身上实现,为了自己在朋友面前的面子,超前识字、超前教育、过热的幼儿英语学习等不合孩子天性的教育却存在着,经久不衷。于是孩子在一项项兴趣学习中失去了兴趣,失去了自己快乐的童年,失去了应有的童趣;学校中的俗语“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一代代学生中流传,过重的学习负担让孩子苦不堪言,无怪于他们喜欢《窗边小豆豆》中描绘的巴学园,喜欢西方国家的学习环境……
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自然本性,应当给儿童自由成长的空间,应当使儿童这棵小树柔嫩的树干和枝条自由地享受阳光雨露,这样他才有望成材。如今面对日益激烈的环境,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我们可以理解,可“拔苗助长”的做法却往往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作为家长,是否应静下心来,顺其自己孩子的天性,制定一份适合孩子成长的计划,不要人云亦云,追着流行走。作为教育工作者,是否能顺应孩子的天性,真正以儿童学习的特点和兴趣来选择学习方式、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把孩子快乐、自由的童年还给他们!
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对每一个孩子我们都应该耐心、细心。对于每一个孩子我们都应对他们充满希望,真诚地爱着他们,把他们当作是自己的儿女,把浓浓的师爱化作每一个孩子心中最美的云彩,一定会有更多的惊喜和奇迹。
以上这些是我读完文章所感的冰山一角,这些收获只是皮毛,还远远没有把握教育思想的精髓,但在学习时我也自觉地将所学来的知识理念渗透到我的教学工作当中去。学习是永远不能停止的,我还要继续去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