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额保险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2:2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额保险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额保险调研报告》。

第一篇:农村小额保险调研报告

青岛市农村小额保险调研报告

人身险处

农村保险一般是指按照保险原理运营的、为农村低收入群体提供的一种保险,具有保费少、保额低、条款简单等特点,它为农村低收入群体面临的疾病、死亡、意外伤害等风险提供了保障。随着2008年8月中国保监会正式启动农村保险试点工作以来,我国农村人身险工作推进顺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青岛地区共有8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了农村保险试点工作,分别为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人寿、泰康人寿、人保寿险、华夏人寿、阳光人寿、恒安标准。

一、青岛农村小额保险经营情况

目前,在青岛地区试点的农村保险主要包括农村小额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小额信贷保险三种。其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由市社保部门统一运作,各人身险公司主要开展农村小额保险和小额信贷保险的经营,农村小额保险在青岛的推广起步于2009年,多家保险公司都进行了试点尝试,但从实际操作情况看,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并没有实现一定量的业务规模,全面推开难度较大。而小额信贷保险则通过农村小额信贷平台,借助于“保险+小额信贷”这一模式,得

到了较快发展,为繁荣当地农村经济,规避信贷风险发挥了较好作用。其中太平洋人寿和新华人寿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开展情况较好,月均业务规模能够达到100万以上,其他公司所占份额相对较小,月均业务规模徘徊在10万左右。

二、青岛农村小额保险推广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小额保险面临着更大的经营风险

由于我国的农村小额保险刚刚起步,很多险种都由传统的健康险、意外险通过减少保费、降低保额变化而来,由于目前的农村保险市场缺乏相应的历史数据,这就意味着保险公司将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及不确定性。同时农村小额保险还面临着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所谓逆选择,是指主动参加小额保险的,往往属于体弱多病者。道德风险是指投保人恶意利用保险获得不当收益。由于目前农村保险发展时间较短,各方面机制还很不完善,也就意味着各保险公司将面临着更大的经营风险。

(二)农村小额保险展业的高成本导致各家公司经营的积极性不高

自2009年起,几大保险公司都曾尝试在农村开展小额保险业务,并对农村保险市场抱有很大期望,但从目前情况看除小额信贷保险经营状况尚好,其他农村小额保险均没有形成规模,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农村保险展业成本过高。由于保险公司在农村基层设立的网点较少,加上农村交通基础设

施不发达,展业、承保、理赔都要往返于县区机构和农村乡镇之间,经营成本极高。

(三)产品的专属性不强,不能体现农村地区特色目前,多数保险公司推出的农村小额保险并不是专门设计的适应农村地区特色的产品,仅仅是一般保险产品的翻版,比如将传统保险保费和保额同时降低就作为农村小额保险产品,这样就会导致保单针对性不强,保障性不足,产品的惠农特色并不突出,同时由于保单的保障内容、保险条款过于晦涩难懂,也影响了农村居民对于保单的认知程度,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小额保险对于农村居民的吸引力不足。

(四)销售渠道过于单一,效率不高

目前农村小额保险的销售主要依靠农村营销服务部个人营销员一单一单承保,属于单兵作业的展业方式。这种展业方式沿袭自传统城市保险的销售模式,虽然比较成熟,但并不适应农村小额保险低成本的要求,农村小额保险的低成本策略就决定了其必须采取集体展业、整体投保的销售模式。

(五)农村小额保险尚属法律法规空白,相关政策支持不明确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非常滞后,在农村小额保险方面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和政策支持。虽然保监会支持农村小额保险的发展,但其政策力度依旧不够,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和法律规范,目前农村小额保险基本上属于各公司自发的探索状态,如果政府能在税收优惠、渠道创新等方面提供更大的支持力度,相信各家人身险公司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开发农村保险市场。

三、发展青岛农村小额保险的对策

(一)降低农村小额保险的成本

农村小额保险虽然有公益性的特征,但本质上仍属商业保险,只有降低小额保险的经营成本才会使小额保险经营有利可图,实现农村小额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有:一是简化小额保险产品复杂程度,降低核保要求,减少除外责任,减少承保成本。二是通过以团险方式整体承保,这样可以减少营销费用和佣金成本,同时通过村委会等民间组织集合收取保费,以降低归集成本。三是鼓励保险公司和民间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将部分职能下放至农村基层组织,由民间组织承担保单相应的管理职能,简化索赔程序,降低索赔成本。

(二)加大农村小额保险的开发力度,推出具有农村特色的新型小额保险产品

各人身险公司应对农村、农民的保险保障需求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通过积极的市场调研开发出针对性强、适应性高、保费低廉、保障适度的农村小额保险产品,包括重点开发一些具有农村地区特色的人身保险产品,例如农民工意外

伤害保险等,同时各人身险公司应积极推进保险条款的简易化和保单内容的通俗化,使得广大农村居民看的懂、用得着、买得起农村小额保险产品。

(三)加快销售渠道和承包方式创新

目前,农村小额保险的销售渠道还比较单一,只是通过农村营销服务部营销员单兵作业来拓展业务,保险公司可以与农村信用社、村委会、邮政局等这些农村基层部门加强沟通、建立联系,借助这些平台的渠道优势,向广大农民宣传并销售农村小额保险产品,提高小额保险的渗透力,同时也降低小额保险的销售成本。保险公司还可以加强同各级政府的合作,通过保险下乡等方式,在农村低收入群体中宣传小额保险的积极作用,培育农村居民的保险观念,扩大小额保险的销售。在承包方式上,尽量采取家庭保单的方式承包,减少逆选择风险,降低保险销售成本。

(四)完善小额保险相关规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农村小额保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总体而言,保险公司的费用成本和赔付成本都不易得到有效控制,如果没有政策支持,农村小额保险单凭商业化运作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政府部门应该通过积极的介入为农村小额保险营造一个有序、规范的发展环境,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通过部门规章对农村小额保险的定义、范围、产品形态、销售模式、监管政策予以明确。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通过政策优惠鼓励农村小额

保险的推广发展,比如通过减免小额保险的营业税和所得税等税收杠杆引导保险公司推广农村小额保险产品,通过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保费补贴政策鼓励农村居民购买农村小额保险,对农村兼业代理机构的管理可以适当放开,允许农机具网点、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村合作社等组织代理相关小额保险产品。农村小额保险的发展,首先可以使农村低收入群体获得适度的保障以防止现有生活水平的恶化;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小额保险补充和完善现有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公共管理效能;最后保险公司则可以通过这项业务培养潜在客户,扩大市场影响,并可能带来一定利润。由此可以实现农村低收入群体、政府、保险公司三方共赢的目标,取得良好成效。

第二篇:小额保险会议报告

彭水县2012年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专题

培训会议报告

2012年9月18日在中国人寿彭水支公司会议室召开了彭水县2012年小额人身保险工作专题培训会,中国人寿彭水支行部门经理陈伟主持此次会议,县经合局领导高明勇出席本次会议并发表讲话。会议主题:

一、高明勇强调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小额人身保险的意义;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是专门针对广大低收入农民的消费能力、特定风险设计的一种人身保险,是由政府组织推动、保险公司具体经办的一种惠民保险,是服务“三农”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二、要求各乡镇加强领导积极引导小额人身保险的投保环境;

利用现有手头资源进行大力宣传,例如召开村组干部动员会,制办简报等,保证宣传到位,并且要求各乡镇切实重视这项工作,成立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办公室。

三、要求各乡镇精心组织,保证农民参保工作顺利推进;

各乡镇应组织村组干部成员进行业务再培训,并制签到册上交经合局和中国人寿彭水支公司。制定各村组投保计划,监督实施,并要求各乡镇力争在11月底完成本次工作任务。

四、中国人寿彭水支公司领导陆续表示本次工作一定要认真执行严格把关,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希望各乡镇与人寿公司加大沟通交流建立网络并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宣传。

第三篇:云南省农村农业保险调研报告

云南省农村农业保险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农业保险是农户分散农业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对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经济、稳定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地处西南边远地区的云南省的农业保险发展亦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对云南省相关地市的实地调查,分析了云南省农业保险发展困境以及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局限性。基于此,同时结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点的总结,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深层根源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点

农业保险试点在社会各界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但大多数人所预期的农业保险“回春”仍然不容乐观。我们必须看到,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还十分低下,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补偿农业灾害损失、稳定农业生产和保障农民灾后生活的需要,政府不得不背负沉重的救灾负担。因此,如何促进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在“十一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今后的农村经济发展、城乡的统筹协调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农业保险发展速度较快,20世纪90年代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很不稳定。其二,农业保险已达到一定规模,农业保险在国内财产保险市场中已占有一定份额,但这个份额依然过小,有时甚至显得无足轻重。尽管如此,这个衡量指标依然较低,农业保险在保险业的发展中显得极其弱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其三,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保障农民灾后生活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保险赔款使被保险人的农业灾害损失获得了部分补偿,对于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维持农业生产的持续进行,对于保障农民的灾后生活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的,对于某些地区、某些时期、某些农民来说,这种作用还相当大。此外,农业保险范围、保险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农业保险险种不断增加,已达到一定数量。农业保险从无到有,险种呈不断增加之势,养殖业、种植业保险险种都已达到一定数量,保险标的扩展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业产品、牲畜、家禽、淡水养殖产品等等。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还十分低下,发展很不稳定,承保面还相当小,市场份额小,险种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所起的作用还十分有限。农业保险发展滞后使其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补偿农业灾害损失、稳定农业生产和保

障农民灾后生活的需要,也使得政府不得不背着沉重的救灾负担,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层次还处于较低层次。

(二)云南省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困境

1.农民及相关部门的风险意识淡薄,需求有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作为属于经济范畴的农业保险,同样受人们观念意识的影响。农业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补偿和经济共济制度,其属性属于准公共物品,农户对它的了解和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市场体制还不健全,农民自身意识的约束和收入水平的限制较大,许多地区,包括云南省在内的一些欠发达的地区,农业保险的意识还相当淡薄,限制了农业保险的需求。一方面,他们没有自觉运用社会化保障手段来分散农业生产经营中风险的认识,整体上对农业保险的投保意识不强。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既心有疑虑,又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由于农业保险风险大、农业保险项目通常具有较高保险费率,而高保费又令更多的农民买不起保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保险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一是不相信保险的作用,许多农民由于受迷信思想和小农意识的影响,很难相信保险对生产和生活的保障作用;二是依赖保险,许多农民买了保险后,高枕无忧,不积极参与防灾防损,导致损失扩大。这都需要政府和保险人转变服务理念,科学定位,加大诚信宣传力度,激活农民保险意识,加大农业保险推广力度,切实履行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农业保险亏损严重,供给不足

农业保险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风险关联性。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一般来说,自然灾害的波及面广,常常造成大范围的损失。(2)信息不对称。农业保险中的逆选择主要有三种情况:损失预期较高的农民更倾向于购买农业保险,临时性损失预期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购买农业保险,潜在的投保农户将更倾向于投保产量风险较高的土地。而这样的信息不对称给农业保险公司带来了更高的管理成本及赔付,影响了商业保险公司承保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3)外部性问题。农业保险具有双重的正外部性,农民购买农业保险获得的个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农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边际成本高于社会边际成本,由私人部门市场供求决定的农业保险实际“消费量”将低于社会最佳规模,导致农业保险市场失灵。

由上述三个原因导致的农业保险的市场失灵使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农业保险经营出现了亏损。我国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大多为区域性经营,不利于分散自然灾害的关联性风险。应对信息不对称的办法之一是建立强制或者准强制保险制度。而外部性问题应该通过各级财政补贴解决。在2007年实施的准强制性保险——能繁母猪保险就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保险覆盖面达到80%以上,这与政

府的大力推广有关。但能繁母猪保险只是农业保险的很小一部分,其他的农业保险项目仍然面临着上述三个问题,导致供给不足。

3.农业保险缺少地方性法规和财政资金补贴支持

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实践证明,农业保险离不开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的约束和指导。从国外农业保险发展实践看,各国举办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有两类:一类主要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兼顾农业发展;另一类主要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从中国的实际来看,农业保险立法的重点是政策性农业保险,明确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原则、补贴措施、风险保障范围、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经营组织形式等,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缺少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法规,会使农业保险的可持续性受到影响,也不利于建立长效的农业保险机制。

同时,我们从上面对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分析可以看出,没有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等的支持,农业保险举步维艰。一方面,农业保险是准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外部性,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另一方面,农业保险的风险商、成本高、费用高、赔付率高等特点,导致商业保险公司无力经营农业保险。农业保险的财政资金补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三)云南省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局限性

1.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较低

云南省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较低主要是由可支配收入不足、旧经济体制下的观念、保险意识淡薄等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有较大一部分农民有参加农业保险的意识,可是因为在收入低,政府补贴力度又不足的情况下,对于农业保险这类“奢侈品”只能望而却步;其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农民会选择自留风险,鲜有采取保险等手段转移自身的风险。他们更多的是在受灾以后向亲友寻求经济上的帮助,或者或是通过过去的积蓄来应对灾害所造成的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农民开始增加种植和养殖的品种,种养品种的多样化又在客观上产生了一种内在风险调节和分担机制,降低了农业灾害造成损失所带来的影响;最后,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还受到农户保险意识淡薄的影响,这主要是由农民对农险了解程度低所引起的。可见,农业保险在(云南省)农村地区的宣传工作还不到位,普及程度不够高。

2.农险的高风险性与高成本制约了商业保险公司的积极性

农险的高风险性主要是由自然灾害频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严重、统计资料不全引起的。第一,云南省地处复杂的地质地理背景和特殊的气候环境,历来就是一个多灾重灾的省份。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冰雹、霜冻、低温等)、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农业生物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兽害、恶性杂草害等)、环境灾害(生态破坏、污染等)是云南省面临的最主要的五大类灾害。加之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经济生活对自然因素的依赖较大,对自然灾

害的承受能力较弱。第二,在农业保险经营中,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尤为严重。农民对保险标的风险的了解程度要远高于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所掌握的信息不足就会造成依此设定的保费偏低的现象。此外,农民在投保后,防灾防损工作的质量高低,以及在灾后补救措施的及时与否,都会对赔付造成截然不同的影响。第三,相关统计资料不全。保险公司的经营建立在集合大量同质风险,通过大数定理、精算技术厘定保险费率的基础之上。然而,云南地区相关农业统计数据极不完整,这就抑制了保险公司精算技术的发挥,费率厘定无数据可依。这会对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引致经营高风险。

云南省农业保险的高成本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云南农村地区的分布不均,且较为偏僻。这对保险公司的展业、风险区划等工作极为不利,由此产生的成本极高。其二,前面所提到的云南省的农业保险存在着高风险性,而这种高风险性必然造成保险公司的高赔付,高赔付额就会大大增加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保险公司的经营目的最终是为了赢得较高的商业利润,然而农险的高成本使得保险公司的最终目的大打折扣,严重挫伤了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

3.农业保险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

首先,我国尚未推出专门的农业保险立法,云南省也没有相应的地方性农业保险法规。在这种无法可依的情况下经营农业保险,不仅农民的利益得不到较高的保障,保险司的利益和积极性也会受挫;其次,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不够。绝大部分农民可支配收入不足,在没有政府补贴或者补贴不够的情况下,他们更不可能去购买农业保险,也就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险保障;最后,政府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和支持工作不到位。在购买了保险的云南省农户中,主动去保险公司购买的比重占了大多数,而乡村干部动员购买和统一购买的比重却不高。在保险公司尽量缩减展业成本的背景下,乡村政府的宣传和支持工作的作用随之凸显出来。如果乡村政府能够积极做好农业保险的宣传工作,提升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以及在统一购买农业保险这一环节上更加积极主动,加大支持力度,就能够更好的普及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属性

在经济学中物品按其有无竞争性和排他性被分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自然垄断物品和共有资源物品。其中公共物品是指有如下特征的物品:成本或利益的外部经济;取得上的非竞争性,消费上的非排他性。从农业保险的性质分析,它具有供给和需求双重的正外部性,但他在消费上有时会表现出非排他性,所以只能称之为准公共物品[13]。⑴农业保险在“消费”上具有正外部性,表现为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受益,而边际私人成本大于边际社

会成本。农户消费农业保险的过程中产生了利益外溢,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加之我国农民收入近几年来增长较为缓慢,面对高昂的农险费率,需求不旺的情况更加严重。⑵农业保险在“生产”上也有正外部性。它体现于农业保险人提供农业保险的私人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成本,而私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农业保险人“生产”农业保险是承担了部分本应该由社会承担的成本,边际私人成本高于边际社会成本,但边际私人收益却小于边际社会受益,正外部性由此产生。⑶农业保险提供的保障具有非排他性。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保险公司在进行防灾防损时使得一些没有购买保险的农户也得到了好处,使得农业保险出现非排他性。

2.农业保险系统性风险较为严重,风险难以有效分散

在保险中系统风险则指影响所有保险参与者,使被保险人间的表现产生相关性的因素。农业保险的系统性风险则是指各行为主体间的相互表现而产生的相关性因素,很容易导致主体间的一种恶性循环。⑴在农业中,系统性风险首先表现为区域性同类气候、流行性疫病等。这种风险往往涉及面广,如大面积干旱、飓风、洪水等,风险一旦发生则涉及千千万万农户,上亿公顷农地。在这种状况下风险波及面很大,风险高度相关使得保险公司难以将风险在承保个体间有效分散,提高了保险公司承保这种非分散性风险的成本。⑵农业风险具有广泛的伴生性,即一种风险事故的发生可能会引起另一种或多种风险事故的发生。由此农业保险的损失也容易扩大,而且由于这种损失是多种风险事故的综合结果,很难区分各种风险事故各自的损失后果,这无疑增加了保险公司的风险。

3.信息不对称使保险公司面临高监督成本和高赔付损失的两难选择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两种反应——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它们都会对农业保险造成不同程度的市场失灵。⑴逆向选择。逆向选择问题在农业保险中非常普遍,比如表现为经营状况较差的农民隐瞒某种危险和投保动机,有目的的投保农业保险的某个险种(如一切险),使危险集中,如果投保每年可以更新,则有临时性损失预期的农民更倾向于投保。逆选择行为使风险集中,不仅损害其他被保险人的利益,而且可能使保险人给付的保险金剧增,甚至收不抵支。⑵道德风险。比如农民投保后减少对农业设备、家畜和中间投入品(包括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的投入,这同样增加了保险人的风险。总之,逆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农业保险人面临高监督成本和高赔付损失的两难选择,加大了保险人的经营成本,破坏保险筹集资金的功能。如果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成本过高,保险人就会减少农业保险供给,或者根本不供给农业保险产品。

4.农业保险经营体制不合理,无法使各行为主体达到利益均衡

农业保险会带来市场失灵的现象,在各国都是如此,政府成为解决市场失灵的突破口。从我国农险实践看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除部分税收支持外,其余的资金支持很少,政策性农业保险则是完全按商业化的经营模式,这必然导致农业保险发展停滞不前。根据我国实际,对广大的在农村分散经营的个体农户,比较适宜在政府主导的框架下让商业保险公司唱主角的模式。这种模式比较容易铺开,只要政府的政策到位,扶持措施得当,让商业保险公司既有利又承担风险,在政策框架下充分发挥市场化操作的优势,成功的希望是很大的。剩下的就是解决好补贴问题。

⑴针对险种进行补贴。农业保险是政策性保险,但不是所有的农业保险产品都必须实行政策性经营,只有那些关乎国计民生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而商业性保险公司又不可能或不愿意从事经营的农业保险项目,才有可能纳入政策性保险加以补贴。某些险种可以视政策导向,有选择地、有条件地纳入政策性保险,但补贴幅度可以小一些,比如某些单风险农作物保险,虽然这些保险标的也同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但这些保险标的遭受冰雹、洪水、火灾等单一风险的概率较小,符合一般商业保险承保风险的条件。还有就是一些范围较小、价值较高的设施农业、精细农业的单风险保险或某些综合风险保险,也适合商业化经营,由保险公司和农户来承担费用,政府可以少补贴一些。

⑵政府补贴的可操作性问题。如果农业保险公司是由各省、市、自治区自主决策开办的,中央和省两级补贴都可给该保险公司,似乎合情合理。首先,需要确定对农业保险业务的补贴范围,制订补贴规则;其次,需要确定保险公司做了多少符合政策规定的农业保险业务,然后才能进一步确定该为每一类符合政策要求的业务提供多少补贴以及这个补贴在中央和省、市、自治区之间如何分担。

第四篇:2012乡镇村社区农村小额保险责任书

XX镇小额人身保险责任书

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保险保障需求,切实推进灾后重建,扩大我镇的保险覆盖面,提高人民群众的保险意识,防范和化解灾后重建以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意外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县政府县府办【2011】12号文件精神规定,结合本镇的实际,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制订我镇小额人身保险责任书。具体情况如下:

一、工作方法

以村(居)两委为单位,驻村干部和村(居)两委干部一起宣传发动,收缴保险费及填写投保清单,按时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参保目标。参保人员不局限于本村的人口,但必须把村(居)委员会参保方列入参保目标考核。

二、参保目标和完成时限

各村(居)委员会的参保目标均为全村(居)委员会总户数的40%,要求从即日起,至2012年4月底前完成参保目标的40%。

三、考核办法

镇政府对按时完成参保目标的村(居)委员会和驻村(居)委员会镇干部,在年终岗位考核给予相应奖励;对不能按时完成参保目标的村(居)委员会和驻村(居)委员会镇干部,在年终岗位考核也给予相应的扣减。

a)对完成参保目标40%的村(居)委员会委员会,不奖补扣,单项考核得2分,给200元工作经费(除公司返利外);

b)对每超完成参保目标5%的村(居)委员会,按分值比例计分。c)对每完成参保目标低于5%的村(居)委员会,按分值比例扣分。d)对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前三名分别奖现金1000元、800元、600元。以上责任书自即日起执行,并将有关参保的完成情况交镇考核工作小组评定。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镇政府和村(居)委员会各一份。

考核单位:XX镇人民政府 责任单位: 委员会

代表人: 代表人:

二O一二年二月十七日

第五篇:2011年农村小额意外伤害保险责任制

二0一一年农村小额意外伤害保险责任制

根据《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方案〉的通知》(资府函[2009]127号)和资阳市2011年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会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与各村签订如下目标责任书。

(一)组织领导。各村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制

定具体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各村确定一名村干部协助开展农村小额保险工作,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责任目标

积极主动搞好小额保险工作,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1、在“开门红”期间(2011.1.1——2011.4.30)按以下完成情

况计奖,奖励按最高完成标准计算,不分段计算。

(1)完成所在村农业人口8%—10%(不含)奖励1元/人。

(2)完成所在村农业人口10%(含)—15%(不含)奖1.5元/

人。

(3)完成所在村农业人口15%及以上,奖2元/人。

2、在2011年5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按以下完成情况计

奖,按最高标准计算,不分段计算。

其中,未完成“开门红”目标任务的按以下标准计奖。

(1)完成在村农业人口10%—20%,奖0.5元/人

(2)完成在村农业人口20%—35%,奖1.0元/人

(3)完成在村农业人口35%及以上,奖1.5元/人

已完成“开门红”目标任务的按以下标准计奖

(1)完成在村农业人口5%及以下,奖0.5元/人

(2)完成在村农业人口5%—10%(含),奖1.0元/人

(3)完成在村农业人口10%以上,奖1.5元/人

下载农村小额保险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额保险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额信用贷款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基本概念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指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基于农户的信誉、资产和还款能力等情况,在核定的额度、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和消费等方面的小......

    农村小额信贷

    一、农村金融环境分析以及其存在的缺陷 我国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科技含量总体偏低,决定了农业金融具有交易成本高、风险大、回报率低的特点。虽然近年来,国......

    浅析农村小额信贷

    浅析中部地区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 【摘要】小额信贷作为特定区域内面向融资弱势群体的一种小额信贷形式,是一项重要的扶贫措施。其从起源到现在虽然只经过了短短40多年的发展,......

    农业保险调研报告

    农业保险调研报告 云南省农村农业保险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农业保险是农户分散农业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对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经济、稳定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由于种......

    农村情况调研报告

    我们的调研报告也主要围绕着我市农村如何开展社区化服务和管理工作这一核心主线来展开。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布局规划等工作,虽然为农村社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不......

    农村调研报告范文合集

    农 村 调 研 报 告云和县祟头镇农村工作指导员魏秀章根据镇党委、政府统一部署,通过双推,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的意见,由本人担任云和具崇头镇三望栏村农村工作指导员.在镇党委、......

    农村调研报告

    xx年12月4日早晨,我带着组织部发给的报到函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了xx镇政府,向党委副书记报到。副书记看了函后,随即吩咐了一名文员带我去上班处,xx阵东蔡村。不一会儿就到了村办......

    农村调研报告

    农村调研报告 按照培训班的学习安排,全班30余人通过走访入户和座谈等形式对临夏县新集镇赵牌村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赵牌村地处临夏县新集镇北部山区,距镇政府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