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政治热点 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时间:2019-05-12 12:4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政治热点 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政治热点 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篇:2010政治热点 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010年高考政治热点--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背景资料:

材料一:2009年11月30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华全国工商联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96家积极扩大就业、切实维护职工权益的先进民营企业受到表彰。此次表彰会是上述三方合力推动促进民营企业积极吸纳就业、参加社会保障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会议并讲话。张德江在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狠抓政策措施的落实,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做出更大贡献。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最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0%以上是由民营企业提供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70%以上是在民营企业实现就业的。“小企业解决了大就业”,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增长点。

材料二: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教育部于2009年11月20日,召开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在会上强调,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不松懈、不动摇,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的重要决策,认清形势,树立信心,全力以赴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袁贵仁指出,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圆满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立即行动起来,提早谋划、提早部署,力争2010年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确保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相关领域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袁贵仁指出,要加强创业教育,优化政策环境,力争在2010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高等学校要大力加强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省级就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创业。袁贵仁强调,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袁贵仁强调,要加强领导,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全力抓好落实。

材料三:2009年11月18日至2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京召开务虚会,总结交流一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研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出席会议并讲话,对谋划好2010年工作,进一步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提出要求。尹蔚民认为,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有六个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坚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坚持分类指导、推动工作落实;坚持加强基础建设、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坚持加强舆论引导、积极营造推动工作的良好氛围。尹蔚民强调,要正确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既要看到事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更加充分考虑各方面的不利因素,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2010年工作的指导思想要重点体现中央要求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实际,要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主线,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为重点,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稳慎做好收入分配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知识精析:

(一)结合经济生活

1.社会主义的本质。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就业和社会保障牵动着千家万户,涉及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使劳动者获得一份有收入的工作,使他们生活有保障,并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3.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是深化国企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重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稳定的根本性措施。

4.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既需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及其调节机制,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也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落实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措施,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加大就业和再就业资金投入,增强再就业援助。

5.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我国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社会保障收入属于非按劳分配,主要体现注重公平的原则。

6.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就业是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综合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企业经营者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讲求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7.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增加人民的收入,从而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发展。

(二)结合生活与哲学

1.党和国家强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是从我国的客观实际情况作出的正确决策,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道理;这一政策有利于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工作的顺利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2.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国企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有着密切联系。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原理。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立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方面的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抓好的重点工作。

5.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党和国家强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正确认识,对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就业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因此,必须切实做好扩大就业工作,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三)结合政治生活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国家行使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同时也是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2.党的性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我党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各项扶持再就业的政策措施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又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反映。

创新精练:

2009年11月30日,第三届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狠抓政策措施的落实,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做出更大贡献。回答1—2题:

1、近几年来,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①有利于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②有利于增加税收和财政收入

③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经济发展④有利于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

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0%以上是由民营企业提供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70%以上是在民营企业实现就业的。上述变化表明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B.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C.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D.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W市政府委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出台了一份新规定:大学生创业者可得到最高20万元的贷款,且由市政府财政进行贴息。这说明

①宏观调控是实现大学生就业的关键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③W市政府加强创业教育,优化政策环境④政府采取切实措施支持自主创业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

4、漫画《高烧不退》,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应该

①树立竞争就业观②改善劳动就业环境

③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④树立职业平等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5、2009年11月20日,教育部召开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在会上强调,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不松懈、不动摇,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的重要决策,认清形势,树立信心,全力以赴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如果请你为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撰写建议书,你的观点可以包括

①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②大力开展就业实习实训,建立稳定的、能满足教学和就业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④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6、2009年,我国就业工作成绩显著,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B.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

C.劳动者转变了就业观念

D.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全国人大代表、井冈山市委书记王晓峰在接受《小康》采访表示,“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但农民工返乡潮的影响不大,很平稳,上访或矛盾都没有很明显,消化得不错。”井冈山的返乡农民工相当一部分则是通过井冈山发展红色旅游业进行消化。回答7—8题:

7.从井冈山的返乡农民工来说,能否实现就业根本在于

A.具有开放意识

B.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C.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D.培育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

8.井冈山市建立和完善了农民工培训机制。农民工培训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①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②保障农民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③提高农民工的生活水平与消费质量

④保障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09年11月18日至2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京召开务虚会,总结交流一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保险事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回答9—10题:

9.我国发展社会保险事业

A.是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C.是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构成的D.是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企业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需要

10.会议要求加快保险事业步伐,积极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这里的社会保险包括①养老保险②医疗保险③失业保险伤保险⑤生育保险⑥财产保险⑦人身保险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⑥⑦D.③④⑤⑥⑦

11.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和紧迫的客观原因是:

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②大学生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落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圆满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但是201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B.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D.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需要扩大保险保障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优势和作用。据此回答13—15题:

1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对象、社会保障收入的来源分别是

A.国家、社会成员、消费基金

B.政府、社会成员、积累基金

C.社会成员、全体劳动者、消费基金

D.国家、全体劳动者、积累基金.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它与商业保险的共同点是①都是保险中的一部分

②都是解决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需要的最迫切的保险项目

③都是由国家和有关部门统一规定其保险费额

④都是为了减少危险,防范后患、保障生活、安定社会的有效方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5.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表明我国政府

A.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C.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D.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6.材料一:阅读漫画《大学生就业难》

(1)漫画反映出当今部分大学生就业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二: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就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

(2)运用哲学生活,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

材料三: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W省目前约有150万外出务工人员从省外返回。省政府应对当前形势,迅速出台措施呵护农民工。如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开辟绿色通道,为暂时离开就业岗位的农民工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的技能素质和竞争就业能力。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W省政府出台措施呵护农民工的理由。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①②③④都是民营企业的作用。

2、DA、B、C说法都不科学

3、B①错误,②材料没有直接体现。

4、B漫画揭示的主题与改善劳动就业环境无关。

5、C抓住主体“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

6、D本题考查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应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回答问题。

7、C本题考查解决就业的途径。影响农民工就业的因素很多,从根本上说,农民工能否就业取决于自身。

8、D农民工培训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与农产品的质量与价格没有直接关系,也不能保障农

民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故排除①②。

9、B本题考查对社会保险事业的认识。D错误,社会保险是为工薪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AC不符合题意。

10、A本题考查社会保险范围的认识。⑥⑦属于商业保险,而不是社会保险。

11、A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落后属于主观原因。

12、BA错误;B、D材料没有体现。

13.A。本题考查对社会保障的主体、对象及费用来源问题的认识。在我国,社会保障的主体是国家、对象是社会成员、收入来源于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公共消费部分。

14.B。本题考查对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认识。②③分别属于社会保险的性质和保险依据,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15.A。本题考查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显然表明我国政府代表人民利益,坚持对人民负责。

16、(1)大学生及其家长的就业观待转变。大学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意识不强,没有树立平等就业观。

(2)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的实际,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把就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②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再就业人员要转变择业观念,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以便顺利实现再就业。③坚持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解决就业问题必须使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既要探挖潜力,又要搞好配套服务。

(3)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政府应依法保护农民工平等享有就业、接受职业培训和获得社会保险的权利。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政府出台措施呵护农民工,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具有组织经济、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因此,政府出台措施呵护农民工是其重要职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第二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在提标杆促转型座谈会的发言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全市“四提四促”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展以来,我局迅速行动、积极谋划,查摆不足、自我加压,提标杆促转型,着力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升工作标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一、抬高创建标杆,全力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在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的基础上,对照更高的创建标准,力争通过两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目标。继续优化创业政策环境,加强创业型经济发展的规划引领,研究出台更加宽松和便利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扶持政策。大力培育创业主体,丰富宣传形式,引导各类人群更新观念,激发创业热情;针对在校大学生、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干部的不同特点开展创业培训;征集发布好创业项目,扎实开展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创业实训工作。继续建设创业载体,加快大学生创业园二期建设,推进城市转型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全面完成省批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进一步规范、培育现有的创业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设立乡镇(社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深入推进“千人创业扶持计划”,鼓励发展创业协会、创业者联谊会等组织。加大创 建工作考核力度,将创建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对县区创业、就业工作实行“双百分”考核,突出增加对创业工作的考核比重,把更多的考核权交给创业者,以保证考核的真实性。

二、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充分就业。

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公平就业、素质就业、绿色就业理念,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大力倡导绿色就业,通过健全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规范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便捷适用的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城乡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的充分就业城市目标。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市、县(区)和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地建设,新建一批就业园、街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扩大扶持范围,实行城乡就业同待遇。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健全和完善面向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重点抓好大中专毕业生、被征地农民、“4050”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以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为目的,打造大培训格局。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事业,建成1所技师学院和若干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占职工的比例达到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构建覆盖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组织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各类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 化的能力。完善职业培训补贴办法,建立健全职业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促进就业效果挂钩机制,提高劳动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力度,形成信息引导为龙头,职业培训为依托,地区之间、校企之间协作为纽带的劳务输出新机制,在技能型人才的评价考核机制上进行探索。

三、健全完善制度,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构建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与促进灵活就业、加快城镇化建设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结合起来,依法将符合参保条件的私营企业劳动者、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落实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目标考核办法和养老保险基金市级统收统支办法,规范运行模式。探索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探索建立独立运行、单独核算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制度。持续推进新农保工作,强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切实做到“未征先保”、“即征即保”。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实施医疗保险政策调整措施和特大医疗费用统筹制度,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兑现新增门诊规定病种报销待遇,探索建立异地安置人员医疗费用结算服务。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在保障生活、促进就业两方面作用,统一城乡人员失业保障措施,农民工可比照城 镇职工参保缴费、领取失业保险金及享受其他待遇。拓展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的促进作用;建立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调整工伤待遇水平的机制。探索建立城乡居民生育保险办法,将参加居民医疗保险的育龄妇女纳入保障范围。探索社会护理保险,强化医疗保险对医疗资源分布的调节作用。

四、解决重点问题,力争实现“同城同待遇”。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统一市域内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系,实现保障制度、保障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四统一;稳妥推进有色公司医保纳入地方医保体系。完善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完成老工伤人员纳入基金统筹管理,重点解决国有企业有伤残等级的老工伤人员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问题,同时妥善解决好国有企业其他老工伤人员和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问题。通过统筹基金调剂、企业趸缴或补缴部分费用、政府补助等多种渠道,筹集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等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所需资金。探索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实行统一管理经办、统一信息平台、统一待遇支付、统一基金调剂,从而达到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医疗保障。

五、实行精细管理,优化社会保障质量。

推进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规范化、高效化,充实稽核力量,创新稽核方法,明确稽核重点,加强部门联动,确保社会保险费应收尽收,促进参保人数外延式扩大和基金内涵式增长。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强化社会保障基金运行分析监管,建立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为主导的基金协同监管机制,强化监管手段,重点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结合金保工程建设,利用数据信息系统,深入推进医保“实时结算”,督促医院提高数据上传质量,力争监控到医生具体医疗行为。不断加大对定点医院检稽核力度,重点检查定点医院有无分解住院、挂床住院、降低入院标准等违规行为,防控医疗违规行为。引入社会监督,设立由部门代表、医疗机构、专家代表组成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组织;依据《医疗保险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鼓励对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积极引导市民参与监督管理。细化和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信用等级制度。规范社保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实行覆盖省市县各类企业、不同统筹、不同地区、不同险种的养老资格认证,防范重复享受或冒领养老金现象发生。继续完善工伤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建立异地鉴定机制,提高鉴定的准确度、公信度。

六、加大改革力度,促进居民收入增长。

针对我市人均GPD较高而居民收入相对较低的现实,以居民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为目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 革,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组织开展收入分配情况调研,制定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指导性意见。大力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在总结首批试点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面,争取试点范围超过20家企业,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工资决定机制和员工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的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逐步提高国有企业下岗人员等困难群体的收入水平。在完成事业单位预发工资(生活)性补贴工作的基础上,稳慎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加强特殊工时管理;做好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指导,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制度,及时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继续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把收取保障金与企业诚信评价等级挂钩,推行农民工工资实名制发放,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的重要保证。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大力提高全省社会保障水平,从根本上维护和保障了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

吉林省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前,国有企业办社会包袱沉重,社会保障压力很大。2002年,吉林省有40%的国有企业承担办社会职能,每年至少支付35亿元费用。符合并轨条件的人员89.8万人,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和生活补助费73.4亿元。离退休人员105万人,每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自然缺口近30亿元,城镇低保对象149.7万人,居全国第四位,占全省非农业人口的13%,居全国首位。1998年至2004年,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累计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106.8万人,累计发放基本生活费43.64亿元。这种状况使企业发展、社会保障、职工利益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一方面企业社会负担沉重,现代企业制度难以建立,无法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一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社保资金缺口,严重阻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职工群众长远利益无法得到维护。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大力气推动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并轨与国企改革、与促进再就业、与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切实发挥改革的聚合效应。一是抓筹资,确保并轨工作进度。协调金融机构,采取“统贷统还”的方式落实专项贷款。对企业通过资产变现、土地使用权出让等15个方面筹资,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为调动各地筹集资金的积极性,还采取了“抽慢补快”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资金的落实。二是抓规范,确保政策实际效果。加强工作指导,严格执行各项试点政策,通过定期调度、典型示范、开展“回头看”等形式,扎实组织推动,确保了并轨工作的质量。三是抓就业,确保并轨人员有业可就。将就业再就业作为并轨的核心工作和前置条件来抓,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切实加强职业培训,建立就业补贴,完善再就业与失业保险和低保联动机制等各项制度措施。四是抓续保,确保并轨时期参保人数不下降。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政策,鼓励并轨人员续保。五是抓稳定,确保社会和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认真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注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化解矛盾,保证了整个并轨工作始终平稳有序进行。

2005年,吉林省6133户国有困难企业的98.4万名下岗职工实现并轨;还有1594户企业比照试点政策,自筹资金,妥善处理了33.4万名职工的劳动关系问题。享受财政补助政策和自筹资金并轨两项合计,全省并轨人数达130万人,兑现经济补偿金108.7亿元。通过以企业为主体筹资,地方和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的形式,较好地解决了改制过程中富余人员分流安置成本,为解决国有企业“人往哪里去”问题打开了通道,使一批国有企业切实减轻了冗员负担,促进了企业改组改制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并轨与国企改革的结合联动,使吉林省在2005

年基本完成了816户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改制任务,化解了金融债务,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吉林通钢、铁合金公司、一建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在“瘦身”后成功地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同时,围绕促进就业再就业开展并轨各项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劳动力跨地区、跨产业、跨不同所有制之间的流动,使一大批下岗职工在并轨后转移到民营企业、第三产业就业,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后,我们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切实发挥保障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公平和增进国民福利的重要功能。

一、养老保险方面。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试点成果,我们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确保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一是调动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参保积极性。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地调动了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参保缴费积极性。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个体参保人员由53.4万人增加到167万人左右。二是连续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2005年以来连续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5年人均增加额约为420元左右。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到了1030元左右。4月份省政府下发了《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试行)》,从今年开始吉林省将统筹解决全省5.8万名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问题,年增加投入约2.3亿元。三是降低用人单位缴费比例。从2008年起,连续两年调整用人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即从2008年1月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由原来的23%下调为22%,2009年1月再次下调至21%,减轻了用人单位缴费负担近10亿元。四是保障企业破产重组顺利实施。近年来,吉林省陆续有一些工矿企业实施了政策性破产,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这类企业给予一些扶持政策,保证企业破产重组的顺利实施,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五是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对因金融危机导致暂时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允许其在2009年内缓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同时对年内一次性补缴历年陈欠费用的单位和个人,免予征收滞纳金。上半年,全省共有6户困难企业享受了缓缴政策,累计缓缴约1700万元。

二、失业保险方面。从失业调控、促进就业、确保发放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确保社会稳定。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9.9万人,完成计划的99.9%;征缴失业保险费4.5亿元,完成计划的56.9%。一是开展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普查。向吉林省政府提交了《关于全省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普查情况报告》,提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二是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结合吉林省失业保险金标准的实际状况,对《吉林省失业保险办法》进行了修改,初步建立吉林省失业保险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三是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全省划分为5类地区,分类确定统筹地区失业保险金标准,全省平均失业保险金标准将从183元提高到257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四是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作用。年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促进全民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吉政发〔2009〕4号),对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或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创业或自谋职业,凭其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有效证明,可一次性申请领取应享受的失业保险金,帮助解决创业或自谋职业资金不足问题。这项政策的出台,增强了失业人员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创业成功率。目前,松原、白城等地正在进行对符合条件人员的排查、审核工作,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发放。

三、医疗保险方面。坚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让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一是加强城镇职工医保工作。针对国企改制中的困难企业,采取“费率、缴费、待遇支付”三优惠政策,确保30万困难企业职工稳定参保。2008年把16万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企退休人员全部纳入了职工医保,今年又把26万地方依法关闭破产国企退休人员全部纳入了职工医保。针对就业形式多样化的各类灵活就业人员,采取“职工、居民双向选择、各有补贴”的促保措施,确保48万灵活就业人员同步参保。现在吉林省已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补充医疗保险为辅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保障体系,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稳步递增。截至7月底,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了466万人,完成任务指标的97%。二是加强城镇居民医保工作。2006年,吉林省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唯一以省为单位的试点省。为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出台了允许下岗失业人员及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居民医保,符合“4050”再就业条件的,可从再就业资金的社会保险补贴中享受50元或80元不等的参保缴费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了595万人,完成任务指标的78.8%。

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推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让企业卸下包袱轻装前进;要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就必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本金,弥补长期形成的社保欠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篇: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初探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做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更加突出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普惠性。以党的号召和指向为契机,结合次债危机与欧债危机后的环境变化,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对于提高人民福祉,保护社会共同体中每一个成员有效地规避养老、疾病、失业等社会风险,保障全体人民公平的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经济社会的积极效用社会保障是国家为社会成员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其在年老、疾病、失业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和服务的制度安排。[1]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社会保障经历了一个从恩惠到权利的发展过程,[2]历史和现实证明了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减震器”和“稳定器”,现已成为衡量人权能否实现、社会发展是否和谐以及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社会制度

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不足

(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的历史成就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没有任何现成经验的情况下,博取世界各国社保制度之长,尊重国情与借鉴国外经验相结合(二)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不足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经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但从以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中也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社会保障体系的立法缺乏统一性。

2、社会保障立法层次尚偏低、缺乏稳定性。

3、实施和监督机制凸显薄弱性。

4、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窄

5、社会保障水平不均衡

三、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诚如前述,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己不符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难以满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要求,针对性的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一)明确社会保障立法模式立法、执法和司法是法律制度建设和完善的关键环节,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应当首先注重立法,为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和监督提供法律依据。

(二)提高实施机制与监督机制的执行力度立法的目的在于为执法和司法提供法律依据,也是为了保障执法和司法的顺利运行,同时执法与司法又是立法的现实手段。社会保障作用的有效发挥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实施机制,只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施机制和监督机制,才能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功能和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三)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的权利救济机制权利的救济是社会保障受益者自下而上反映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路径,这样才能够确保社会保障信息在操作层面的良性互动。针对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监管不力的现状,我国更应当保证社会成员权利救济渠道的畅通,以此增

强社会监督的力量。

(四)取消户籍分化,统一社会保障体系户籍制度直接造成了我国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导致了城乡社会保障的差别待遇。

(五)大力推行社会保障税我国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统筹、产业投资和社保基金,体现收入再分配职能的财政拨款难以形成社会保障类的预算支出。

四、结语就本质而言,社会保障体系是一种社会财富再分配行为,但其对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中国尤为需要,肩负着稳定政局、安定社会、给予市场信心、统筹城乡发展的重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坚实保障。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提供公共服务产品责任的强化,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决策理念和制度安排日趋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着全球六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将基本建立起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和惠及全体城乡居民的平等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篇: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制度建设,也是一项开拓创新性的重大改革任务。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必须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推进改革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使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政策更加配套、管理更加规范、运行更加稳健.坚持三个原则,把握社会保障发展方向。一是坚持社会保障标准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既尽力而为,让人民群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又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承受能力。二是坚持从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满足不同水平的社会保障需求。三是坚持由近及远、循序渐进、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要注意把握改革政策出台的时机,注意保持有关政策的相对稳定和衔接配套,注意采取平稳可行和符合国情国力的过渡措施,避免社会矛盾的发生。

推进四个转变,强化社会保障意识。一是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城市和企业职工为主向城乡全体劳动者转变。二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向多种所有制转变。三是适应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转变。四是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单位管理为主向由社会机构提供管理和服务转变。

完善三个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建立完善稳定可靠多元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通过利益导向鼓励参保缴费,强化基金管理和监督检查,建立社会保障基金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长的机制。二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统筹调剂机制,将养老、失业保险金的下拨与上解挂钩,与扩面征缴情况挂钩,对基金困难的地方,省、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调剂金予以支持。三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机制,及时落实参保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积极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优势企业对慈善机构进行捐助,积极鼓励社会力量采取定点挂钩、定向捐赠、结对认养等方式,参与集中供养。

强化两项措施,夯实社会保障基础。一是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严肃查处不参加社会保险、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二是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建立起覆盖广泛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将社会保障资金的缴纳、记录、核算、支付、查询服务等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对所有服务对象跟踪一生、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块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

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步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这一重要精神。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国际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改革发展“减震器”,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社会安定的“稳定器”,是一张促进社会进步的“安全网”。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总的来看还为不够完善,存在着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总的要求是:坚持广覆盖、促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照十七大精神要求,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好工作。

一、完善就业再就业政策,以创业培训促进再就业

我们按照各级党委、政府要求,积极主动工作,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完善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证各项就业与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结合实际制定下岗职工和农民工转移培训操作办法,扩大培训

效果。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满足就业再就业工作资金需要。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支持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注入小额担保基金,向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为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贷款支持。三是开展扩大失业金支出范围,提高失业基金补助标准。

二、支持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企业、事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进一步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一是开展扩大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障个人帐户工作。二是做好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企业养老保险与事业养老保险的分开运作前期工作。三是组织资金确保企业、事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调标按时足额发放。

三、完善制度和加大投入并举,促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与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财政部门会同民政部门进一步完善制度,增加投入,规范管理,在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方面取得新进展。一是建立和完善低保与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衔接配套措施,将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与享受城镇低保和失业保险相衔接。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下岗职工就业再就业。三是规范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和农村低保制度。会同民政部门深入开展调研,研究进一步规范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政策以及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为广大城乡弱势群体提供生活救助,为抗灾救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继续做好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效地解决广大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使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抑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五、强化监管,规范社会保障资金管理

一是会同社保、民政、卫生等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社保资金的日常监督管理。二是完善基金征管体制,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三是配合审计部门对养老金、失业金、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城乡低保资金进行了专项检查审计,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纠正。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对做好财政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更新的目标,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将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发挥职能,加大对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阳光雨露,为我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出新的贡献。

下载2010政治热点 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政治热点 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时政热点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一、重要论述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009年对于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又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保险......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县地处鄂东南边陲,是个省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44.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27万人。最近,**县委、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状况和贫困原因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

    结合实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具有保障居民基本生活、调节收入分配、拉动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重要功能,被称为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加快......

    浅谈如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浅谈如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全社会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直接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民生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是当前......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维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社会稳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维护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公平参与竞争,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社会保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

    财政学 社会保障体系缺陷及完善

    描述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存在哪些缺陷?任选其中一个险种探讨应如何改革或完善?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①养老保险:即劳动者因年老丧失劳动能......

    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从零起步的,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进步。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框架体系已初步建立:基本养老、基本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标准表述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标准表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背景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