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温素珍同志一九九九年调到四三五弄居委会担任党支部书记,她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居委会党支部和居民的思想建设不放松,公开帐务,勤政廉政,团结、带领居委干部和共产党员,为社区的稳定,精神文明建设,帮困扶贫工作做出了贡献。特别是近两年来,工作成绩显著,受到了社区群众的广泛好评。s0100
一、加强自身学习,积极配合市政动迁
去年8月,街道四三五弄居委会的中山北路段被规划为地铁M8号线出口处,年底前要动迁730多户居民。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为了配合市政建设,温素珍同志努力学习了相关的动迁法规,掌握动迁理论知识,并积极向居民群众宣传动迁政策,做居民群众的思想工作。连续几个月她每天都加班到晚上9点多,双休日也不休息。胆囊炎发作,血压高了,她都顾不上,吃点药,好些了她继续到居民家中做思想工作。带领居委一班人,在居民和动迁组之间架起了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力求平稳地化解矛盾和冲突。
在动迁过程中,有一户居民因期望要求与动迁组的相差较大,一时想不开,把汽油浇在身上准备~。温素珍同志闻讯立即赶到现场,用自己的身躯挡住~者的进一步行动,并用耐心的开导和劝说,稳定~者的情绪。在她苦口婆心的劝说下,终于避免了一场恶性事件的发生。事后温素珍又和动迁工作人员协调,向他们讲了该动迁户的实际困难。经过她的努力,终于使这户居民与动迁组达成了协议,高高兴兴地搬迁了。在温素珍同志的努力下,50多户党员家庭,在一、二奖期全部签约。目前动迁工作已近尾声,没有发生一起恶性事件,做到了“懂行,宣传,关心,量大气量大”。
二、用心血播撒阳光,为群众排忧解难
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很大程度体现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上。为了减少社区群众生活中的困难,温素珍同志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的疾苦,不断为居民的生活奔走着。前一段时间青云路537弄未轮到动迁的43户居民,因旁边动迁拆房,使得这43户动迁居民的自来水管水流细小,经常没水,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温素珍同志了解情况后,立即与动迁指挥部、物业等有关方面取得联系,不厌其烦地写信、写报告,带领居委会干部奔走和协调,终于协调到了动迁指挥部和物业,将537弄的水管重新排,解决了居民用水难的问题,做好了537弄动迁的善后工作。
温素珍同志平时非常注意收集困难居民的信息,在居委会建立了帮困档案,对社区居民中的困难户,做到了心中有数。她不仅平时注意关心,而且当困难户遇到特殊情况时,能及时给予帮助解决燃眉之急。社区有一位妇女,自己生肝病,儿子患尿毒症,五岁的孙子患脑积水,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为了帮助她们筹集看病的费用,温素珍同志带头并发动地区党员和居民为其捐款,解决了他们急救的费用。一位住在低矮、破旧平房中的97岁孤老,因动迁时没有人为其说话、办事,感到非常着急。温素珍同志看在眼里,放在心里,不仅出面替孤老与动迁组签好协议,还四处奔波为其在本地区购买公房。从搬家到添置棉被、家具、电饭煲、微波炉等生活用品都亲自准备和购买,给老人创造了一户美好的生活环境。老人非常感动,逢人就诉说自己的好“福气”,是党和政府给了他温暖,还说好干部温素珍待她如亲人。
社区中还有一位16岁的少年被离异父母弃之不顾,在无亲人管教的情况下,对自己放松了要求,生活和学习都走了下坡路。温素珍同志知道后,心中非常着急,特地赶去看望,与他促膝谈心,帮助他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并把他当自己的孩子来培养,使这位少年深受感动,决心好好学习,认真做人。
三非常时期,非常形象
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将街道、居委会推到了抗击非典的最前线。温素珍同志心急如焚,时时刻刻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安全着想,及时把防范工作做在前面,4月10日她组织召开了由社区党员、居民组长、群众积极分子参加的防非典专项会议。一起商讨防治措施,宣传防非典知识。并立即成立党员志愿者队伍:“守望队”26人,居民楼组志愿者队伍37人,还买了消毒药水,肥皂,毛巾等用品及时发放到志愿者队伍中。
随着非典迅速在全国的蔓延,形势越来越严峻,温素珍同志带领居委会“二委”班子走访地区的旅社、施工场地和外来人员聚集地进行检查。当看到青云路537弄动迁地留下许多废旧房屋处堆放着建筑垃圾,成了苍蝇,蚊子的滋生地,温素珍非常焦急。为了杜绝“非典”传播源头,在她的带领下,连夜组织人员清扫、消毒,及时清运垃圾多达8吨。
4月25日上海的抗非典形势严峻,市政府发布了一号通告,温素珍更是顾不上休息,协同有关部门一起对疫区返沪人员进行医学监测。有一户从泰国返沪人员因不理解市政府通告精神,拒绝接受医学观测,温素珍同志带领居委干部几次三番上门解说,终于感动对方,同意接受医学观测。由于宣传工作做得及时、细致,使四三五弄居委会至今没有发生一例疑似病例。由于连续工作过度劳累,温素珍同志病倒了,高烧发到38.5度。但是他在家休息期间,仍然关心着社区的抗非典募捐事宜,当热度一退,又马上来上班,把募捐款落到实处。
四、抓精神文明建设,环境整治上台阶
温素珍同志工作中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甚至有病挂盐水时,她在吊好盐水后仍继续工作,一切为了工作,哪里需要就在那里出现。四三五弄居委会有许多棚户简屋,卫生工作是个弱点,而且居民的卫生意识比较差,多处地方总是堆放着建筑垃圾,成了卫生死角。温素珍同志在党支部内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我为社区做贡献”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党员清理建筑垃圾,拆除了多处违章。这次活动既清除社区中的卫生死角,使社区的卫生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又使居民看到了社区党员在社区中的作用和力量,得到了居民群众的称赞。
为了抓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她
利用业余时间,走街窜巷,跑楼组居民家,通过谈心,物色组长,五大员,组织他们在楼组开展各项活动,并抓楼组学习型家庭建设,为学习型家庭制定规划出谋划策,及时地开展交流活动,用典型事例带动楼组建设,使学有榜样。经过她的辛勤努力,该居委从原来仅有街道三星级楼组一组,到现在已获区五星级楼组二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成效可见一斑。
温素珍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播撒阳光,使社区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感受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区的重大现实意义。
第二篇: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社区居民的贴心人-记邹金华同志先进事迹
邹金华同志自从担任后湖社区居委会主任以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抓社区两委成员和居民的思想建设不放松,公开帐务,勤政廉政,团结、带领社区干部和共产党员,为社区的稳定,精神文明建设,帮困扶贫工作做出了贡献。成绩显著,受到了社区群众的广泛好评。
一、加强自身学习,积极配合改造动迁
2008年,宓家咀要进行城中村改造,需要动迁118户居民。任务重,难度大,为了配合建设,邹金华同志努力学习了相关的动迁法规,掌握动迁理论知识,并积极向居民群众宣传动迁政策,做居民群众的思想工作。连续几个月每天都加班到晚上9点多,双休日也不休息。在动迁过程中,用耐心的开导和劝说,解决动迁户实际困难,因动迁拆房,使得还未动迁居民的自来水管水流细小,经常没水,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邹金华同志了解情况后,立即与动迁指挥部、水管员等有关方面取得联系,不厌其烦地到处奔走和协调,终于协调到了动迁指挥部和水管员,将水管重新安好,解决了居民用水难的问题,做好了剩余动迁户的善后工作。不仅出面替孤寡老人邹秀清与拆迁迁公司签好协议,还四处奔波为其在本社区租赁住房,并亲自带头组织人员替他搬家,给老人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老人非常感动,逢人就诉说自己的好福气,是党和政府给了他温暖,还说好干部邹金华待他如亲人。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拆迁这一“天下第一难事”在以邹金华为首的动迁组的不懈努力下,后湖社区118户被动迁户的工作已顺利的接近尾声了。
二、用心血播撒阳光,为群众排忧解难
邹金华同志平时非常注意收集困难居民的信息,在居委会建立了帮困档案,对社区居民中的困难户,做到了心中有数。他不仅平时注意关心,而且当困难户遇到特殊情况时,能及时给予帮助解决燃眉之急。那是2009年盛夏的一个中午,酷暑难当,邹金华同志正在居民中调矛盾,在简易的公路上看见一个单瘦的中轻人坐在一张轮椅上,很显然,中轻人的双腿残疾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襟,他很疲惫,但是他的目光却是那么有神,看到此情此景,善良的邹主任双眼一下子被泪水模糊了,他飞快地跑过去,看能不能帮他做点什么。此人是后湖一组残疾人高春林,从那以后,邹主任亲自为他向各职能部门申请了低保,为其妻寻得一份工作,让他家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2011年春节将至,有几家特困家庭不能过节日,邹主任为每个家庭送去了500元春节慰问金,还为在村年满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了1200—1500元不等的老年生活费。
三、抓精神文明建设,环境整治上台阶
邹金华同志工作中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甚至在胃病很严重时,他在服点止疼的药后仍继续工作,一切为了工作,哪里需要就在那里出现。后湖社区居委会有一个早点集贸市场,卫生工作是个弱点,而且居民的卫生意识比较差,多处地方总是堆放着建筑垃圾,成了卫生死角。邹金华同志在社区两委内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我为社区做贡献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党员清理建筑垃圾。这次活动既清除社区中的卫生死角,使社区的卫生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又使居民看到了社区党员在社区中的作用和力量,得到了居民群众的称赞。为了抓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他利用业余时间,走村窜巷,跑楼组居民家,通过谈心,物色组长,五大员,组织他们在楼组开展各项活动,并抓楼组学习型家庭建设,为学习型家庭制定规划出谋划策,及时地开展交流活动,用典型事例带动楼组建设,使学有榜样。经过他的辛勤努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成效可见一斑。邹金华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播撒阳光,使社区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感受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区的重大现实意义。
后湖社区居委会
2011年8月9日
第三篇:社区的带头人 居民的贴心人
社区的带头人 居民的贴心人
---记坂头社区党支部书记吴乃明
吴乃明一九五三年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里,祖辈们都是朴素的老实人。父亲是晋江酒厂的工人,母亲是个农民。兄弟四人,他是老二,上有大哥,下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家里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维持家庭生活。虽然清贫,但是一家人和和睦睦,尊老爱幼,在 “百善孝为先” 这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理念的熏陶下,他从小就懂得“养亲”、“敬亲”、“尊亲”,是名副其实的大孝子。如今都是成了父辈的人,而且也各自分家了,但是分家不分心,他仍然是着大家庭的顶梁柱。随着岁月这条河的流淌,即使是身份地位变了,但是他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孝道的传统美德却一直牢牢地记在心底里,真正把敬老爱幼、孝老爱亲落实在行动上。几十年如一日孝敬父母,他的双亲都是八十多岁高龄了,身体素质日显不济,难免受到病魔的侵袭。尽管他的工作很忙,只要是在家,他一定守在病人的身边嘘寒问暖,请医买药。他的父亲今年已是88岁高龄了,身体这两三年来都不是很好,去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父亲突然发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听说后他立即驱车把父亲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交费、拿药、输液,没有床他就睡在地板上陪伴在老父亲病榻前。
乃明孝亲敬老的事迹同时也影响了他的两个女儿,虽然一个是硕士研究生,一个是留学生,但她们对长辈也非常孝敬。在这个家庭里,子女尊重长辈,长辈更是关心爱护子女,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共同建造着一个温馨、和谐、向上的和谐家庭。
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他凭着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办起了自己的工厂——长兴轻工有限公司。正如乃明父亲所说的“我家庭事业的发展得益于党的政策,得益于改革开放大好机遇。”在乃明的努力下,企业终将有了起色,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现有固定资产5000万元人民币。
为了迎接国内外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保持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保持领先技术水平,培植公司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用科技兴企的发展眼光从意大利进口多条当今世界先进水平全自动热塑成型的热型胶帽生产流水线,以及法国进口铝塑复合帽生产线,生产各种类型、各规格胶帽,生产能力年产量可达3亿只,现有年产量2亿多只,为全国诸如长城、王朝、张裕、新天、丰收等各大葡萄酒生产厂商提供辅助包装产品(热塑胶帽、铝塑复合帽),占有全国同类产品的市场。
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管理各项管理制度,2002年已通过IS0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以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现在公司生产的产品占全国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的65%以上,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热塑胶帽,铝塑复合帽专业制造商。同时还为各葡萄酒厂商生产各种葡萄酒开瓶器,成了全国同行业的佼佼者。
众所周知,乃明同志也是浮桥出了名的企业家,他一手经营的长兴轻工有限公司是鲤城区的重点企业,每年纳税超100多万元。为社区和周边村解决了一百多个农村转型的劳动力。
1994年他从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被群众选为村主任。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抓整顿,他认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里工作抓的好不好,关键在村工作班子是否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他非常重视班子的团结协作。
2000年乃明同志接任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注意协调好两委成员间的关系,做好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坂头村(居)班子团结协调,积极向上,富有战斗力。他还善于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组织协调好老人协会和居民代表,帮助村(居)解决出现的难点问题,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关键就是在于坂头村(居)有坚强的工作班子,有和谐的环境。乃明同志事无巨细,经过他及村(居)其他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坂头村(居)建立了一套好的领导班子,培养了一支好的党员队伍,村(居)班子真正成了群众的主心骨,成为坚强的核心,成为议大事、干实事的战斗集体,使村(居)领导班子充满活力和朝气。
“发展才是硬道理”。2000年至2003年由于体制改革和种种原因,坂头村集体收入不足30万元。如何增加集体的经济收入,考验着坂头村两委班子的执政能力。2003年区委、区政府提出“跨江发展”的战略,并实施“镇改街”、“村改居”,大力推进“三化三转变”进程,给江南新区迎来了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吴乃明凭着自己丰富的经验,率先提出了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社区载体的工作思路,毅然将自己的厂房抵押给银行,为社区从银行贷来了750万元的低息贷款,经过5年的艰苦创业,现在建成了四幢的工业厂房,总面积18000多平米。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略有盈余,并且每年为集体增加收入120万元,吸引了10家有实力的企业入驻,使坂头社区工业小区初具规模,经济效益已经显现出来。至2008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亿元,居委会集体收入140 多万元,居民人均收入 10100 元。社区集体收入的增加保证了社区工作的正常运转,使为民办实事项目有了资金保证,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了充实的基础。
为了使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社区率先在全区成立了治安巡逻队,一年来,投入10多万资金加强队伍的建设和设备的添置。接着又投入资金47万元在社区范围内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社会安定了,人心稳定了,居民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劲头更足了。
乃明担任社区领导职务以来,始终把社区居民放在心中,全心全意为社区百姓谋利益。社区先后投资300多万元进行人居环境大整治,为了能让居民们有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他呕心沥血,身先士卒,社区里哪条路要修,哪里卫生有死角,哪里就有乃明的身影。社区投入资金108万元,进行道路硬化工程和完善530米道路的排水排污管道。由于多年来,各种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流入社区居民周边池塘,臭气冲天,形成周边环境恶化,居民意见很大。社区耗资近7.5万元,集中出动挖掘机2台,农用车5部,作业了1个星期,清运污泥近2000车次,还投入资金4万元新建一座抽水站引清水长期冲洗居民宅前周边受污染的池塘,改善居住环境。在铺设水泥路面的同时,协助邮电部门线管落地,还耗资2.9万元新铺400米自来水管,新安装近50盏路灯,新建10座垃圾围,投入37.8万元新建六座冲水三化厕,绿化面积达4000平方米,被鲤城区环保局、文明办评为“绿色社区”。
通过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社区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了美化、亮化,群众业余休闲活动场所得到了保证,居民生活环境有了根本的保障,呈现一片祥和、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现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部做到绿化、美化、亮化。是泉州市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点单位,鲤城区人居环境大整治的先进典型。
这位农村里长大起来的壮实汉子,始终不渝地为社区群众谋利益,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面对社区日益增多的老年队伍,他首先想到的是怎样给老年人有一个安祥幸福的晚年,对社区的老人们的呵护尽职尽责。除了每月社区对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养老金(55岁---65岁每月130元、65岁---70岁每月180元、70岁以上每月300元)08年共发放养老金66万元。每年春节,他本人都拿出三万多元捐给社区的老人用于发放慰问金,至今已捐资二十多万元,获得了周边社区群众的赞赏。他常说,社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状况,直接关系到社区的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老年人们一辈子非常辛苦,我们要尽最大的力量让他们的晚年过得幸福安康。
在他的带领下,社区两委满足了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老龄事业与社区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社区涉老组织充分利用老校优势,每月15日请区老教委宣讲团老师为社区老年人讲授国内外形势、法律、健康等知识,同时,组织部分老年人参加街道分校的各种学习活动。投入资金120万元建设老人运动“三场”,拆除5处旧厝,新建一座建筑面积900多平米的社区老年文体活动中心,配备台球桌、乒乓球桌等健身器材,并在周边配套了老人灯光“三球场”(气排球、门球、地掷球)、文化宣传长廊、健身路径。社区组织了以老年人为主的车鼓队、什音队,组织象棋赛、桥牌赛等各种文体活动,使得有各种特长、兴趣和爱好者,都能充分施展才艺。还邀请南安、晋江等兄弟市区三十几支老年体育队伍参加在社区举办的老年人气排球、门球、地掷球比赛,活跃节日气氛,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老人文体活动中心成了社区老年人休闲、锻炼活动的场所。坂头社区老人文体活动中心为社区老人提供了一个闲话家常、读书看报、锻炼身体、交友下棋等学习、娱乐场所,使社区老人真正体会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安。
社区居民吴世察、吴泉新是计生两女贫困户,由于家庭困难,子女面临着辍学,乃明同志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决定每年资助每户600元作为这两户贫困户子女入学的学费,使孩子能够继续学习。
作为社区书记,乃明同志每年都要在社区工作上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影响了他的企业。许多人不理解,问他为什么要来当这个社区书记呢?而他的回答是:我是一名党员,我只想为社区群众多办点事!哪户家庭有困难,哪位老党员病了,乃明都记在心里。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做到民有所呼,他有所应;民有所盼,他有所给;民有所困,他有所解。这是群众对他的评价,也是老百姓给他的最高赞赏。
乃明同志处处显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时,吴乃明同志个人捐献5万元,又追交特殊党费一千元。在他的带动下,社区干部、群众人人都向汶川大地震受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户户向灾区奉献爱心,彰显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无私奉献的时代风采!
坂头社区在吴乃明这位无私奉献的好干部的带领下,用自己辛劳的汗水换来了春意盎然的艳阳天。社区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成就,社区的各项工作始终走在街道的前列。多次被省、市、区评为模范村、宽裕型小康村、文明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政法综治先进单位、社区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几年来,他不仅成了泉州市劳动模范、泉州市人大代表、泉州市党代表、泉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敬老爱幼先进个人、并且获得了福建省基层工作者、普法先进工作者、综治先进工作者的称号,2006年,他还荣获了由全国老龄委办公室、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五部门联合主办,每两年在全国范围和海内外华人中评选一次的“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的光荣称号,2008鲤城区首届道德模范。
第四篇:社区贴心人居民好书记刘玉娟
社区贴心人居民好书记
————社区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在南街社区有一位受人尊敬的社区主任,居民们一提起她,就有说不完的故事,她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工作,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她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待人热情,在她的身上有着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她待人和蔼,一心为居民服务,与居民打成一片,她就是南街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刘玉娟。
民情日记写出社区和谐
刘玉娟在刚调入南街社区工作时,分管的是党务工作和综治工作,面对新的社区,人员情况不熟是工作的一大阻力,等于工作从零开始。只有36岁的她,凭借在社区多年的工作经验,克服困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将南街社区的158名党员和450户低保户全部入户,并对下岗失业人员及商业网点进行全面统计,全部计入她的“民情日记”中,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记中记载了社区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从以前上访多发社区到现在“小矛盾不出院落,大纠纷不社区”的良好局面都归功余她常年来走家串户记录民情日记的结果。在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白天她忙于入户摸底,没有时间学,就利用晚上学,抄写学习笔记,并针对南街社区下岗职工多,低保户多的情况深入进行调研,形成了《南街社区困难群体分析报告》。她找来各种学习资料并带领班子成员和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对有病党员,外出党员、失业下岗党员及流动党员,分类指导,采取
不同的送学方式,保证了党员全员参学。
以强化党员教育带动基层组织建设
刘玉娟同志作为一名基层社区书记,为干好基层党建工
作,他想了很多办法,她针对南街社区党员人数多,结构复杂,离退休党员多且年龄偏大的实际,刘玉娟一到南街首先召开了党
员大会,组织党员学习,使党员充分了解玉门经济发展现状及
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当了解到一
部分党员不过组织生活,还有的不缴纳党费,刘玉娟召开支
委会,共同讨论研究如何做这些同志的思想转化工作,并拿
出了具体办法,征求大家的意见,并一次一次的到这些同志的家中,跟他们沟通思想,开展谈心活动,使的他们的思想
得到转变,重新加入到组织中来。当了解到退休党员们开展的活动单一,在社区开展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活动之际,主动
与社区帮建单位联系,筹得活动经费2000元,带领老党员
及入党积极分子共60人去铁人故居参观学习,重温入党誓
词,创新了组织生活模式,使得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加强。
平时她严格要求自己,她认为自身的良好素质和职业道德是
做好社区工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社区干部,构建
一支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工作者为主体,社区志愿
者共同参与的功能健全、运转有序、服务居民的社区管理队
伍。在她的带动下,社区建立班子成员联系社区群众的工作
制度,深入社区了解民意,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
为民解忧落到实处。在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方面,她积极组织
开展“党员奉献责任区”“党员先锋模范岗”创建活动,并
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了:当好一名评议员,带好一片居民院、楼,帮扶一家困难户,献一计之长,作一份奉献的“五个一”
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调动和激发了社区党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身怀爱民之心,倾情为民服务
怀着为政府分忧,为社区解难,为居民服务的情感,她
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她对大家说:“居民的事,再小也是事,我们做的就是居民的事”她把为居民服
务、帮助弱势群众作为社区工作的奋斗目标,落实到实际行
动上。刘玉娟始终将居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每天来到社区除
了处理正常事务,其它时间都深入居民家中,耐心地听取居
民意见。街巷楼宇之间总能看到她入户走访的身影;逢年过
节她都要到居民区里转转,看看有什么需要干的活;跟老人
们聊聊家常,看看有什么需要处理的事,她就是这样忙忙碌
碌度过每一天。为了增加困难居民的收入,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在秋季季节用工高峰期,她和附近酒花厂联系组
织居民采摘酒花,并承诺当日结算工资,极大的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南街社区在短短的半个月里累计输转劳动力600
多人次,劳务收入4万余元。她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群众的原则,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实处,时刻把做
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安扶帮助工作挂在心上,家住南街三村的居民董雪莹家因夫妻两人在企业改制中双双下岗,家中还
有老人和子女需要赡养,生活十分困难。刘玉娟在得知这一
情况后,主动到董雪莹家中了解情况,将董雪莹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协调解决了城市低保,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活
困难,在得知董雪莹有意于自己创业,她积极余工商部门和
劳动部门联系,为他办理了营业执照和小额担保贷款,现在董雪莹一家的小日子也红火起来了,每当说起刘主任,董雪
莹感激的话总是说不完。南街二村的孤寡老人杨淑珍80多
岁了,无人照顾,当她得知这一情况后,组织社区妇女志愿
者为老人打扫卫生,购买烟煤,并主动担负起照料老人生活的担子,老人一说起刘玉娟就泪流满面,说:“虽然我没有
儿女,但是有刘主任这样的好主任,比我亲闺女还亲”。刘
玉娟同志以实实在在的服务,体现了“娘家人”的关爱,赢得
了群众的信赖,受到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学习活动开展
以来,刘玉娟带领社区党员干部走进居民家中,走访谈心,了解居民诉求,及时发现问题化解矛盾。南街社区地处城乡
结合部,三村黄闸弯平房10户人家没有通下水,入厕难一
直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刘玉娟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
与城建部门联系,为这10户居民修建接通了下水,解决了
群众入厕难这一实际问题,深受居民的欢迎。在学习实践活
动中,她始终本着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最根本出发点,以一
颗赤诚之心书写着一个普通的党务工作者在社区的华彩篇
章,为基层党组织在居民心中梳理起一面光辉的旗帜。
第五篇:XX年劳动模范事迹材料: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XX年劳动模范事迹材料:社区居民的“贴
心人”
xx区xx街道xx社区党委书记姜xx是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社区党务工作者,自1976年7月走上工作岗位以来,他在基层社区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多年来,他努力为社区群众排扰解难,关爱弱势群体,发展集体经济,为社区的发展付出了较多的心血,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贴心人”。
xx社区居委会原有集体企业8个,前些年先后都改制为民营企业了,没有一分钱的经济收入,再加上因城市建设,社区仅有的几间办公用房都被拆迁了。一无钱,二无房。当时刚上任的姜xx在揣摩着:发展什么?怎么发展?他带着一连串的问题,到社区群众中听民声,挖资源,到先进的单位去取经。经多方考察论证,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利用集体现有的资金,在义乌商贸城购买七套门市房搞出租,一年为集体增加十万元的经济收入。到目前,社区每年的经济收入均在36万元以上。
社区的一些背街路道是十几年前铺设的,有的已破烂不堪,每逢阴天下雨,居民区到处都是积水,特别是XX年9月的那场大雨,因水沟排水不畅,让社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居民家中受灾。姜xx暗下决心要整治排水沟。他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到居民区实地观察水沟的排水走向,认真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一项整治计划在他的心头产生了。治理工作要花钱,社区又没钱,他们就自己干。他带领社区一班人在张庄路居民区开始整治工作第一仗。为节约资金,只有在遇到技术性困难时,他们才请几个泥瓦工处理。平时,他利用休息时间和大家一起并肩劳动,分段清理水沟内的淤泥,并动员社区群众谁受益谁出力,积极参与整治工作。就这样,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社区内新铺混凝土路道4条,1780平方米;维修路巷26条、410米,水冲式厕所8个;清理化粪池24个;粉刷墙壁8万平方米。
由于他的不懈努力,近几年,社区先后接待了国家级部委领导、省、市、区各级领导的视察、调研工作。社区集体先后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社区妇联组织建设示范单位”、江苏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授予“江苏省民主与法制示范社区”称号、省妇联授予“省示范儿童之家”、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共青团宿迁市委授予“杰出青年文明号”称号和“宿迁市五四红旗团委”、xx区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他个人因工作成绩突出,年年被街道党工委评为“优秀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群众推选为xx区第三、四届人大代表。XX被评为xx区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