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盛新凤《跨越百年的美丽》分析
盛新凤《跨越百年的美丽》分析:
在阅读中理解体会作者是怎么描写、议论的,自己进行描写、议论,从读学写,读与写结合第一板块,聚焦人物的“形”,学习作者如何描写人物形象。
分为三个环节:画像上的居里夫人;
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
实验室里的居里夫人。
第一个环节,出示居里夫人的画像,让学生描绘。
第二个环节,默读课文中报告会一部分,用课文中的句子描绘居里夫人的形象,同时质疑,她的形象“为什么疲倦?怎么淡泊?”引出第三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默读课文,抓住文中跳跃性出现的居里夫人工作时的相关记叙句子,思考居里夫人疲倦的原因,完成批注作业。然后想象,练笔,描写实验室中的居里夫人。
在第二个板块中,教师用上个板块中提出的问题“怎么淡泊”切入,1.先抓两个事例,捐献奖金,把奖章给孩子当玩具;
2.再抓爱因斯坦评价居里夫人的话,理解,告诉学生这样的句子叫“议论”。
3.接着让学生找一找,书中还有哪些作者发表的议论,引领读懂在议论什么、怎么议论的:
“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是在赞美居里夫人具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原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人生意义的发现。”
是用原因结果式的结构发表观点。
“认识到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是在用排比的形式赞美居里夫人的巨大成就。
4.在学生读懂了作者在议论什么,主要是怎么议论的之后,教师抛出任务:有人说,居里夫人这样做不值得,对自己太残忍了,你怎么看?写出自己的议论
第二篇:盛新凤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实录及评析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教师研训中心 盛新凤
点评:福建省罗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陈宝铝
第一课时
一、说“画像中的 居里夫人”
师(从预热环节说“美丽”引入,出示居里夫人画像):这是谁?对她,你有哪些了解? 生1:我知道她是第一个在两个科学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生2:她是一位著名的法国裔科学家,还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师:这两个信息也很重要!你知道她的原籍在哪里吗? 生:波兰。
师:非常好!说明你课前查阅过她的资料了。还有谁有补充? 生:她的全名是玛利亚斯可罗多夫斯卡。
师:这是你查阅的,我得回去考证一下。刚才你们说了些关于居里夫人的信息。你们看到的居里夫人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女性,因为她两次获得了诺贝尔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她发现并提炼了镭。这个发现直接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看着她的画像,你能不能也抓住她的长相、衣着、神情等等,来说一说居里夫人的形象?
生1:居里夫人有一头金黄的短发,还有一双别有深意的双眼。
生2:她有一头金色的头发,她的眉眼中透露着坚毅,她平凡的穿着使人感觉非常平易近人,很亲切。
师:这只是她的头像,我们看不清她的衣着。盛老师告诉你,她习惯穿一袭黑色的长裙。我们刚才抓住了居里夫人的衣着、长相、神情等,描绘了画像上的居里夫人。(课件呈现:画像中的居里夫人)
【评析:从题眼切入,一读“美丽”,了解居里夫人的概况,初识其外形之美,为深入学习课文了解人物内心的“美丽”,做了必要的铺垫。】
二、读“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
师:就是这么一位女性,在1898年的12月26日,登上了法国科学院的讲台,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发现,那就是放射性元素——镭。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报告会中居里夫人的形象?(出示文段)请你看着这段课文,大声地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生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最后一句话)
师:文中说,“她的形象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你能不能用上文中的话来描绘一下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的形象呢?
(生读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师:她的衣着是经常穿着一袭——(生接:黑色长裙),她的脸庞是——(生接:白净端庄),她的神情是——(生接:坚定而又略带淡泊的),她的眼睛是——(生接:微微内陷的)。还有吗?谁再用上文中的话来描绘一下居里夫人在报告会上的形象。
生:她是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标红描写居里夫人形象的两句话,齐读)
师:她的神情庄重又——(生接:略显疲倦),坚定又——(生接:略带淡泊)。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我觉得这里每一组的前后两个词语都是意思相反的。生2:为什么要用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来形容同一个人呢?
师:为什么神色庄重后面又要说她略显疲倦呢?那你觉得在当时的情况下,她的神色应该是什么样的?
生1:我觉得她应该是神色庄重而且十分坚定的。
师:文中的确写到了她神情坚定呀。你对她的哪一种神态觉得有点奇怪? 生2:我对她“略显疲倦”这一神态有些奇怪。师:你觉得这一神态离美比较远是吗?为什么呢?
生3:我觉得她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在那么多人面前应该是神色庄重而不应该是略显疲倦的。
生4:我觉得进入法国科学院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她的神情应该是饱满的、意气风发的,显得很高兴才对。
师:人逢喜事精神爽。她为什么这么疲倦呢?(板书:疲倦?)这是一个问题,还有问题吗? 生:她的神情为什么坚定又略带淡泊? 师:那你觉得当时她应该是什么样的神情? 生:我觉得她应该是很自信的神情。
师:就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那样,是意气风发的,但是她又显得这样的淡泊(板书:淡泊?)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两个词好像离美比较远,是不是?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默读全文。读完之后,请你梳理一下信息,看看课文的哪一个段落可以让我们读懂她为什么这么疲倦,哪一个段落又能让我们读懂她的淡泊?
【评析: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之小进,大疑则大进。二读“美丽”,品析人物外形,引导学生从细节处叩问——为什么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神色庄重而有略显疲倦?她的神情为什么坚定又略带淡泊?这样由疑生问,能快速激起学生阅读期待。】
师:你能从哪一个段落中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生:第3段。
师:那就让我们锁定课文的第3段。这一段主要写了居里夫妇发现并提炼镭的过程,快速地读读这段课文,找一找有几个造成居里夫人疲倦的原因,完成批注作业。(出示课件)
(生默读后交流„„)
师:我们先来看看老师写的这个例子。(出示老师的批注:工作量大)先来读一读这第一句话。(生齐读)
师:盛老师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他们当时的工作量大。我读出来的这种感觉准备这样用朗读来表达,你听——(师范读: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你从哪个词中听出了他们的工作量大?
生:一吨。
师:这样读才让人感觉到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来,你们也像盛老师那样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评析:从疑出发,直奔重点段落,阅读方向明确,板块清晰。而在指导学生学习批注的过程中,适当运用教师的范例,对于初学者很有必要!】
师:下边儿的课文,你从哪句话中读到了什么?
生1:我读“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这句,我认为他们的工作十分繁琐。
师:不用说那么多话,你写的是什么就说什么。生1:工作繁琐。
师:四个字,够简洁吧?有不同吗? 生2:工作复杂。生3:工作程序多。
师:意思也差不多,可以的。还有吗? 生4:工作严谨。
师:这是你的感觉,和他们的都不一样,也可以的。请你读读这句话,把他们的工作严谨给读出来。(生4读)
【评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批注则更应反映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表达,盛老师深谙此道,重在鼓励,只在简洁方面予以必要的引导。】
师:“溶解、沉淀、分析”,你这么一拉长,速度一放慢,就让我感觉到了他们工作的严谨,非常好!盛老师填的呀,和刚才这些同学英雄所见略同,(出示批注)是“过程复杂”。一起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师:你看,你们读的时候也是这样读的,“溶解、沉淀、分析”,过程复杂吗?态度严谨吗?这些答案都可以。你还从哪个句子中读出什么呢?继续说。
生:“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从这句中我读出她的工作环境差。
师:“工作环境差”,他用5个字来概括。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读出了她的工作是夜以继日的。师:那你填的到底是什么? 生:夜以继日。
师:“夜以继日”这个词写出了什么?写出了——(生接:工作时间长。)还有不同的填法吗? 生:我读出了她的工作辛苦。师:你从哪个词语中读出来的? 生:“烟熏火燎”。师:你们还读出了什么? 生:环境恶劣。生:工作艰辛。
师:工作艰辛。写得比较笼统。我写的也是环境恶劣。(出示批注)谁能把“环境的恶劣”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生读)师:要是让盛老师来读的话我准备这样读。(师范读,强调“废弃的破棚子”、“烟熏火燎”)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评析:不但注意引导学生“读出什么”,还要追问“从哪个词语中读出?”,足见检查批注的目标是指向于品味语言,领悟文本内涵,同时与指导朗读有机结合,将读文、思考、朗读、表达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指导阅读的过程。】
师:你还从哪个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生:“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在这句话旁边,我填写的是“工作时间长”。
师:她填的是五个字。还有不同填法吗?看来大家填写的都一样,我也和你们填的一样。(出示批注:充满危险、时间漫长)谁能用朗读突出时间的漫长?
(生读)师:在他朗读的时候,你们从哪个词中听出了时间的漫长?(生齐答:三年又九个月)那是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啊。还从哪个词中体会出了时间的漫长?(生齐答:终于)真是好不容易啊。就这样读,我们一起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师:还有上面这一句,盛老师填的是“充满危险”,你们还有不同的填法吗? 生:我填的是“伤痕累累”。师:这四个字很形象。还有吗? 生:我填的是“工作危险度高”。
师:能用四个字表达的不用五个字六个字,越简洁越概括越好,这里老师觉得用“充满危险”更简洁些。当然,你填写的也很不错,作为奖励,请你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读)师:同学们,你们看,通过刚刚我们给这段话写批注的方式,我们找到了这么多造成居里夫人疲倦的原因,分别是——工作量大、过程复杂、环境恶劣、充满危险、时间漫长。最后,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以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批注方法为主要方式,兼以指导朗读,深入探究造成居里夫人疲倦的原因,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写,认识居里夫人不畏艰难困苦致力于科学实验的崇高品质。这样,学生对于居里夫人“美丽”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充分体现了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学习阅读。】
三、写“实验室中的居里夫人”
师:那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提炼出来的?这里有一个词我们刚刚读到了,叫“烟熏火燎”。一个词语中出现了四个火字。熏字下面的四点底,那也是火字旁的变形。看到这个词,你脑海当中出现了当时实验室中怎样的环境?谁能描绘一下。
生:我觉得实验室里烟雾弥漫,而且烟雾中还有点点星火。生:全都是烟雾,还有点刺鼻的味道。
【评析:抓住“烟熏火燎”这个关键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为下面的小练笔做铺垫。这个点选得精当!】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来想象这样的情景。(配乐)我们看到的实验室,是这样的环境:这是一个没人用的棚屋„„ 就在这样的实验室里,我们看到了居里夫人的身影,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她的身上,用手中的笔来给她拍一个特写镜头:只见她„„同学们睁开眼睛。你能不能结合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抓住居里夫人当时的衣着、长相、神情,还有动作等等来写一写实验室中的居里夫人的形象呢?拿出作业纸,完成第一题。
【评析:,通过教师的动情描述,把学生带入所创设的情境,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信息,发挥想象,写一写实验室中的居里夫人的形象。这是想象的过程,也是书面练笔的过程,又何尝不是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呢!】
(生动笔,师巡视,在一些学生的练笔上打上符号,然后让这些学生汇报所写的)
生1:在实验室中,居里夫人还穿着那身黑色的长裙。实验室中弥漫着烟雾,居里夫人不停地咳着,可是她还继续工作着。火烫伤了她的手,她感到十分疼痛,可是,她并没有放弃,她不断地坚持着,忍受着痛苦。
师:我从他的描写当中感受到了环境的恶劣。你看,居里夫人不断地咳着,说明当时充满了呛人的气味,环境多么恶劣呀。
生2:只见她依旧身着一袭黑色长裙,站在桌边,从满桌的试管、量杯中取出一些,用她的深邃的眼光仔细地观察着试管中的液体。
师:他的动作描写让我感受到了居里夫人工作的复杂,以及她工作态度的一丝不苟。
生3:居里夫人站在一口大锅边上,不停地冶炼工业矿渣,她不停地用手捂住自己的鼻子和嘴巴,点点星火飞溅到她那黑色长裙上,烧出一个个小洞。
师:我特别欣赏你写的“飞溅”这个词儿,还有一个句子“用手捂住自己的鼻子和嘴巴”,这句话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实验室里当时环境的恶劣和实验过程的危险。话虽不多,写得不错。同学们,刚刚我们写了实验室中居里夫人的形象,透过居里夫人疲倦的神情,你们感受到她的美了吗?你感受到的是她的一份什么美?
生:她十分坚持不懈。
师:你感受到了她坚持不懈的精神美。生:她对工作的认真态度。
师:你感受到了她认真执着的精神美。
【评析:精妙的点评,画龙点睛;恰当的点拨,入木三分!透过居里夫人疲倦的神情,学生深深感受到她那坚持不懈的精神美、认真执着的精神美,这是情感上的收获,更是认识上的升华!】
师:同学们,刚才这节课,我们通过说说、读读、写写的方式,聚焦了居里夫人的三个特写镜头——画像上的居里夫人,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还有实验室中的居里夫人。不管是画像上的居里夫人,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还是实验室中的居里夫人,我们都觉得她是美的,这是一份跨越百年的美丽。今天第一节课咱们先上到这里。
第二课时
一、抓淡泊,读出人格之美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说说、读读、写写,脑海中留下了居里夫人的三个特写镜头,我们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这位伟大的女性。我们小声地读读第五段,你从哪件事例中读出了居里夫人的淡泊,用概括的语言写在边上,然后进行交流。
生1:“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六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师:我想知道的是你在边上写了什么批注? 生1:就是居里夫人她对大奖和名誉一点都不在乎。师:那你从刚才这几句话中读到了几个事例?
生1:一个是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师:谁来帮她概括一下?
生2:我觉得第一个就是“捐赠奖金”。师:四个字,非常清楚。还有吗? 生2:我觉得是她把奖章作玩具。
师:“奖章当玩具”,非常简洁。主要是这两个事例让我们感受到居里夫人的淡泊。同学们,你们平时拿到了三好学生的奖状或其他奖状的时候,你们一般会怎么做?
生3:我会很爱惜地把它珍藏起来。
师:我小时候甚至会把它贴在墙上,这是人之常情啊。可是居里夫人却能做到把这些奖章给女儿当玩具,真是极度地淡泊名利。所以,在报告会上,透过她略带淡泊的神情,你们觉得她美吗?(美!)那是一种什么美?你来概括一下。
生:是一种淡泊名利的品质美。
师:品质美!我再给你换一个词儿,那是一种人格美。
【评析:从了解居里夫人的精神美到了解她的人格美,这在认识上又是一个飞跃。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无疑是难点所在。盛老师继续让学生运用上节课所学的批注法进行学习,在学生自悟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在对比中认识居里夫人对待名利的态度,进而认识她淡泊名利的品质美。】
二、爱因斯坦的评价
师:面对如此淡泊名利的居里夫人,她的好友——同样是科学巨人的爱因斯坦说了这么一段话来评价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师: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
生:玛丽·居里没有被利益或名誉给宠坏,而是继续努力,继续探索研究,发现更多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师:还有别的说法吗?
生:有些科学家因为盛名而变得很骄傲,但是居里夫人并没有这样,她淡泊名利,非常谦虚,和其他人不一样。
师:所以是“唯一一个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看来你们是读懂这句话了。我们再来齐读这句话。(生齐读。)
【评析: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发现的乐趣,感受到豁然开朗的畅快。】
三、作者的评价
师:爱因斯坦就是这样来发表他的看法的。像这种阐述自己的观点,直接发表自己看法的语言就叫“议论”(板书)。课文中还有许多议论的文字。请浏览全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发表他的观点,表明他的看法的呢?并把它们画出来。
【评析: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插入议论这是本文一大特点。敎者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先告诉学生什么叫“议论”,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类似的句子,进行研读,领会作者的这一表达方式。体现了既关注内容也关注形式。】
生1: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生2: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在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师:这段话更多的是记叙。
生3: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生4: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找到的这些语段,就是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看法。请看大屏幕(出示语段)生齐读: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师:在这里,作者采用了和别人作比较的方法,高度评价了居里夫人的独特品质。居里夫人这样的做法用一个词来概括,叫什么?
生:刨根问底。师:还有别的词吗? 生:打破沙锅问到底。师:还有吗?还有寻根究底。
【评析:抓住议论的句子,深入剖析具体的表达方法——和别人作比较。同时调动学生的词语储备,概括居里夫人的做法,这样做一是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文本内容;二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词汇,使“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三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师:作者是这样来发表议论的。我们再来看这段话(出示语段)。一起读这段话。
生齐读: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师:在这里,作者说玛丽·居里完成了两大发现,哪两大发现? 生:我觉得第一大发现是玛丽发现了镭。师:对,这是自然发现。
生:我觉得第二大发现是人生意义的发现,也就是说他发现了科学的意义不在于名利、荣誉,而在于更好地为人类做贡献。
师:真好!玛丽·居里能完成这两大发现,都是因为她的性格——(生接读: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你看,前因后果交代得多清楚啊,他是这样来发表他的议论的。我们再来看第三段。一起读。
【评析:品析议论,由果溯因,深刻认识玛丽·居里的性格】
生:齐读“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师:在这里,作者用了几个“变成”? 生:四个。
师:这四个“变成”后面的语句能交换顺序吗?能不能让第一个“变成”后面就紧接“永远的里程碑”?为什么不能?
生:因为它们的意思是层层递进的。只能先有前者才能有后者。
师:还有补充说明吗?你们看,从“放射线”到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到科学定律,到里程碑,说明居里夫人对人类的贡献是越来——(生接:越大),所以,人们对她的评价也是越来——(生接:越高)。一连串的“变成”组成了一组气势磅礴的排比句,这是作者,也是全人类赋予居里夫人的崇高评价。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评析:抓住这四个“变成”,探究后面的语句能否变换顺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递进关系,进而再认识排比句式,这样就将内容的理解与表达形式的体会有机融合起来。】
生齐读。
师:这些发表作者议论的文字,是这样的耐人寻味,我们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里。现在请你挑选其中的一段,快速地背下来。背出了一段你就自个儿站起来,“目中无人”地背一下然后就坐下。我看看谁站起来得快,谁站起来得多,说明你背得快、背得多。赶紧背吧。(生背。)
【评析:当场背诵,让学生增加积累,值得提倡!】
师:这篇课文有“形”的描绘,“事”的记叙,还有“理”的阐述。作者记叙了居里夫人一生的事迹之后,被居里夫人的这种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所以他要情不自禁地站出来,发表他的议论。当他记叙了居里夫人据两位科学家发现了X光之后提出了新的看法,作者发表了这样的议论,读——
生齐读:“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师:当记叙了居里夫人花了三年又九个月的时间发现了镭之后,作者又发表了这样的议论,读——
生齐读:“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也完成了人生意义的发现。
师:当记叙了居里夫人为了科学事业奉献了美貌和健康之后,他又发表了这样的议论,读—— 生齐读:“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师:最后,作者觉得他自己评价的力度还不够大,所以他还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来高度评价居里夫人的淡泊名利,读——
生:齐读“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评析:简明扼要的小结让学生对本文的特点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再引用引读法,让学生回读课文议论的内容,对怎样状况下发表议论加深了印象。】
四、我的评价
师:在原文当中,作者还记叙了玛丽·居里在巴黎求学时的一些感人的小细节。(出示第一处细节语段)。
生:齐读“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很短。” 师:在原文当中还记叙了这样的细节,谁来读一读(出示语段)。
生:她长得美,男学生们为了能多看她一眼,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但她对这种追捧不屑一顾。她每天到校最早,坐在教室前排,给那些追寻的目光一个无情的后脑勺。
师:原文还有这样一处细节,谁来读一读(出示语段)。
生:她本来是住在姐姐家中,但为了安静,就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晚上冷得睡不着,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
师:读了这些细节之后,也有人发表了这样的议论,他们说,居里夫人对自己太残忍了,居里夫人这样的人生选择也太不值得了。同学们,读了课文,读了这么多的细节,也读了作者的议论,爱因斯坦的评价。(出示画像,背景音乐)现在,当我们再看到这幅画像的时候,看到居里夫人因长期从事艰辛的实验研究,而不再年轻美丽的容颜的时候,我想,作为我们,肯定也有很多话想说,关于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美,到底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你们肯定有自己的看法,是吗?请大家拿出作业纸请看第三题,让我们也拿起自己的笔,发表我们的议论,写几句议论的话。
(生动笔。)
【评析:按照常理,课教到上一环节,已达到了目标,似乎可以收尾了。可以教者并没有打住,而是安排了“抓细节,写议论”这一环节。这一设计别出心裁,独辟蹊径,意义深远!】
生1:面对巨大的荣誉,别人也许会尽情地享受,但居里夫人却视名利如粪土,视荣誉如玩具,她对待科学是坚持、认真的,而自己的健康,自己的容颜,她却不屑一顾。
师:我特别欣赏你这两句话——“视名利如粪土,视荣誉如玩具”。对仗的两句话,后面这句是对前面那句的语言创造,多好啊。看得出,你是被居里夫人的精神所折服了。
生2:居里夫人终日在烟熏火燎中工作,他不仅是现在如此,在此之前他也是为了能为人们做贡献而日夜服务。他用自己的一生换来了科学史上新的话题,给科学翻开了新的篇章。
师:好,最后一句话,他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前面是记叙了一些事情。
生3:居里夫人这样做,我心里认为这根本就不值得。世界上所有的女性都十分爱美,他是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把她长长的,金黄色的头发剪得很短。
师:你们听到了吗?她说她是不值得的,世界上所有的女性都是爱美的,她觉得爱美是没有错的,所以,她这样把自己的头发剪短是不值得的。这是一个独特的声音,我们尊重你的看法,尊重你的观点。
生4:居里夫人她不在乎自己的外表有多么美,她只知道如何让人类感受到美,她活着的意义不在于给自己多大的享受,而在于给人类更大的享受。所以,她是无私的,她既是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人类史上的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师:也许这个观点是针对你的观点的一些反驳吧,你们课下可以两个人争论一下。我觉得你这段话,更可取的是语言是对仗的,虽然没有像我们刚才读到的那样用排比,但是,两句一对仗,两句一对仗,听起来特别得有力度。
生5: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有的人认为是外表光鲜美丽,而在居里夫人的眼中则是一种品质、性格、严谨、一丝不苟的美,正是她的这种品质换来了科学上的巨大成就。
师:也许你的观点也是针对他的观点的一个反驳。
生7:什么是真正的美,难道仅仅是外表光鲜亮丽吗?不,居里夫人用她的一生诠释了这个道理,这种美是坚毅,是刚强,是一种无限度的追求。淡泊名利,这是美;坚持不懈,这更是美。这种美,是永恒的美,是千古文人崇尚的美。
师:没有掌声啊,他写得这么有气势。你充满了力量,其实你的话诠释了这个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他觉得只有这样的美才是永恒的,才会跨越百年千年的。
生8:对于人生的意义,居里夫人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放弃了自己美丽的容貌,放弃了自己巨大的荣誉,全心投入到科学实验,为人类做贡献中去了。她的这种美是极其可贵的,这种美将流芳百世。
师:最后两句话写得特别美。
生9:真正的美不在外表,而是人格、精神上的美。居里夫人为了科学事业,不顾工作量的大,不顾过程的复杂,不顾环境的恶劣,不顾工作的危险,不顾时间的漫长,一心一意投入到她的事业上。这种美,才是真正的美。
师:(掌声)这掌声是对于你上一节课学的内容能巧妙地运用而由衷地赞叹。
【评析:怎么看待漂亮,这是一个富含哲理的问题。学生的观点虽说不那么深刻,或许还有一些是幼稚的,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敞开了胸怀,说出了自己的内心话!重要的是学生练习了针对事实发表自己的议论!重要的是升华了学生对居里夫人“美丽”的认识!重要的是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师:刚才大部分同学的观点跟作者的观点是一致的。你看,作者在原文中还写了这么一句话,发了这么一段议论(出示语段)。
生:齐读“玛丽·居里夫人让全世界的女子都知道,除了容貌之外,女人还有更值钱、更重要的东西——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
【评析:原文这一语段,应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教者匠心独运,在此时引入课堂,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漂亮”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加深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妙!】
五、回环前文,形神融合
师: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位如此美丽的女性,如此充满智慧的女性,站到法国科学院讲台上的时候,怎能不令全场震惊啊。让我们再回到法国科学院报告会的会场,再去欣赏一下居里夫人在报告会上的美丽风采。读一读这些描写她形象的语句。
生齐读: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师:让我们把这份美丽永久地定格在我们的心中,因为这是一份跨越百年的美丽。我们相信,他不光会跨越百年,甚至会跨越千年、万年,直到永远,因为这是一份永恒的美丽。
【评析】紧扣美丽,回环前文,用深情的语言总结全课,在高潮处嘎然而止,使人回味无穷。【总评】
纵观全课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紧扣“美丽”,板块推进
这两节课紧扣文章题眼,聚焦“美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突出主题,总体思路十分清晰,堪称板块教学的典范。第一课时由“画像上的居里夫人”“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实验室中的居里夫人”三个板块组成。教者抓住这三个镜头,三读“美丽”,引导学生品析、感悟、批注、朗读,从欣赏居里夫人的外表美到由衷赞叹居里夫人的精神美,经历了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到语言文字的螺旋上升过程。第二课时,从“抓淡泊,读出人格之美”,到体会“爱因斯坦的评价”“作者的评价”,再到尝试写出“我的评价”,最后“回环前文,形神融合”。五个板块紧密相连,侧重于在语言表达形式上进行探究,让学生从读到写,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又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方面得到培养的。从总体上看,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从过程看,先从正面描写的事例入手,再深究侧面描写的“议论”。这样,居里夫人留给学生的形象就是立体的、全面的,鲜活的。
二、以生为本,注重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盛老师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在读“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这一板块,盛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文,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带着疑问再去读文。阅读的目标指向明确,学生兴趣高,效果也就比较好。指导学生以批注的方式学习正面描写居里夫人事例,是本课亮点之一。盛老师以自己的批注为例,引导学生展开分析,感受批注的由来,在方法上有所感悟,再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方法,掌握方法。这样的方法指导注重实践,扎实有效。盛老师的评价也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重在点拨、激励。比如,在交流“批注内容”时,盛老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表达,只要大意吻合课文内涵,就只在简洁方面加以引导。在学生汇报自己所写的“议论”时,盛老师或热情激励,或指点迷津,或导之以法,让学生产生茅塞顿开之感觉,获得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愉悦,从而不断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与兴趣。
三、突出运用,发展能力
2011年版语文课标把“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 培养列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盛老师在《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教学中,始终注意突出运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让学生学做批注,让学生当场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议论”,更体现在引导学生认识、体会课文的表达形式上。宗白华曾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个秘密。”语文教学既要关注文本的内容,也要关注文本形式,更要注意内容的理解与形式的学习的有机融合。《跨越百年的美丽》在表达形式方面最大的特色是:既有“形”的描绘,又有“事”的记叙,还有“理”的阐述是。盛老师准确捕捉这一特点,在弄清“形”与“事”的基础,引导学生聚焦于“理”的阐述。先以具体句例告诉学生什么叫“议论”,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类似的句子,进行品析、感悟,然后抓住课文的一些细节描写,进行模仿练笔,尝试写议论,让学生畅所欲言。既锻炼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又升华对居里夫人崇高精神、高尚人格的认识,也就使得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深深地镌刻在孩子们的心中。
第三篇:跨越百年美丽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教案背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认识居里夫人,了解她的事迹和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象居里夫人这样为科学献身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和人生价值的追求。教学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材分析:《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教学方法: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和感情朗读法”学习本课。学生运用问、读、划、写、议等方法,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同时总结出本课学法:“三读” 法。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进入情境:
同学们,美丽无处不在,请说说你对美丽的理解。
师:是啊,美丽有千般姿态,万种风情,可是,花儿会凋谢,美丽的容颜也会衰老,到底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呢?
板书:跨越百年的美丽(齐读课题)。
这节课,让我们带上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受美的心灵,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品悟这跨越百年的美丽。
二、检查预习,展示定标
预习了课文,同学们一定有了很多收获,请你们来展示吧!如:居里夫人的资料,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文后的体会等或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师:是啊,居里夫人的美丽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三、细读研讨,感悟美丽。
多媒体出示:默读课文思考: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课文的哪些方面?请用喜欢的符号划出有关的句子,并在文中空白处作批注。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交流预设:
1、走近居里夫人,体会形象美
学生读句子谈体会,感受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让我们把居里夫人的美丽读出来。
师:美丽的容颜是最容易衰老的,可是,居里夫人的美丽却跨越了百年,这跨越百年的美丽又表现在哪里呢?
2、感受坚定执着之美
生:我觉得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让我(们)感受最深。,(多媒体出示)“为了提炼纯净的镭,……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从这段话里可以知道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他们提炼镭的工具只是“一口大锅”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研究工作没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做到的。
生:我从“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我从“终日”“ 烟熏火燎”也能体会到这项工作很艰苦,很枯燥。
生:是啊,咱们在家做饭有时用柴火,就很呛人,我就受不了,居里夫人却“终日”在“ 烟熏火燎”中搅拌沉重的矿渣,这么苦,这么累的工作能坚持下去,真的很了不起。
生:我来补充,“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这说明他们的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还常常有被烧伤的危险。
生:我来补充,当时不仅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而且实验能不能成功还很难说。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这里有句话,“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可能”的意思就是也许能从这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出镭,也许还提炼不出。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很好!从“可能”这个词语中我们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居里夫人的工作有可能成功,但也有可能他们的心血全都白费了。从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
生:我感受到的是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她明明知道研究有可能失败,但她决不放弃。我想他们即使失败,也会继续努力,一直到实验成功的。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把这段话再读一遍,把我们的这些感受读出来吧。
师:让我们到居里夫人的的实验室看一看。(放录像)学生谈感受
师:对于居里夫人的坚定执着的精神还有谁来谈谈?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一句,“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从这句话中的几个数字我体会到虽然工作环境这样艰苦,可居里夫人仍然坚持不懈,用了近四年的时间,才从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0.1克镭,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她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著的追求太令人佩服了!我认为这种精神是美丽的。
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么读呢? 生:我觉得在读三个数字时应该读出漫长而艰辛的感觉。
生:我觉得“终于”这个词要读出一种成功的喜悦。
师:是呀,如此艰苦的条件,如此艰难的实验,可是他们想要得到的是希望有美丽颜色的镭。他们得到了吗?读——
(生齐读:“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师:从第3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居里夫人为了发现和提炼镭所付出的艰辛。我们深深地为居里夫人那种对科学事业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精神所感动,这种信念和精神无疑是美丽的。正如书上所说的,“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居里夫人的坚定执着之美。总结一下,我们是运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学生交流。多媒体出示: 学法指导:
感悟人物:一读,针对问题,勾画要点。
二读,抓住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感悟或
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感悟。
三读,把自己的感悟融入到朗读中。
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运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
生:我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她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生: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到,“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生:我觉得虽然居里夫人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但是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美丽和健康换来了科学实验的巨大成功,换来了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生:我也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精神打动。我觉得这是平常人难以做到的,正是这种牺牲精神使得居里夫人取得了别人无法得到的成功。这种美丽比外表的美丽更持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师:说得好!她把外在的美丽变成了什么呢?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还有体现她献身精神的地方吗?
生:从第5自然段的这一句也能感受到居里夫人的献身精神。“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读到这里,我就在想,做实验的时候,射线该是多么强烈呀!她知道射线对健康有害,可她还是坚持工作,我觉得居里夫人真正做到了为科学献身。
师:还有谁能从其他角度谈谈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呢?
生:我觉得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她的“视名利如粪土”上。
师: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她的这种美丽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生默读5、6自然段。)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我们知道居里夫人的每一项荣誉都是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她却视名利如粪土,一心只想着科学研究,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她不看重名誉就是一种美丽。
生:我从课文最后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中也可以知道她在名利面前很平静,在荣誉面前不骄傲,“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师:是的,对居里夫人来说,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为了对人类有所贡献!所以作者说,“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让我们怀着对居里夫人的敬意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一遍。
(生齐读第5、6自然段。)
四、回归整体,升华美丽
师: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们对“跨越百年的美丽”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吗?请联系实际写一写。
五、巩固学法,拓展美丽
让我们运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阅读拓展的两个小故事,进一步感受居里夫人的美丽。(多媒体出示)
六、布置作业,延伸美丽
课后阅读《居里夫人传》进一步感受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反思:《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充分品读的基础上,围绕“美丽”画句子、写感受,从多个方面逐步深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交流“美丽”都表现在哪些方面?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的发言几乎都抓住了所有的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谈出理解,谈出感受,有理有据,情真意切。同时我有意识的带领学生将自己的理解、感受还原到朗读之中。实现了读中思、读中感、读中悟,悟中读。同时还总结出了本课感悟人物的“三读”学习法,并在拓展和作业中让学生巩固学法。
第四篇:跨越百年的美丽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材简介】
本文是梁衡的同名散文(发表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节选。这篇文章主要歌颂了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高尚精神,以及她获得巨大荣誉之后的淡泊名利,表达出外表的美丽往往只是暂时,但外表本来就美丽的居里夫人通过对科学孜孜以求的不倦探索,超越时空,在人们的心中永远美丽。【教学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教学本文拟实行“自主一合作一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力求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学目标】
1.会写“埃、伦、藤”等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肃然无声、卓有成效”等词语。
2.了解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3.在品味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深刻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4.真正理解“美丽”的内涵,思考人生的意义,提高人文素养。【重点难点】
围绕美丽,层层推进,逐步加深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并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巧解课题,初识“美丽”(3分钟)
师:“肥皂泡、昙花,流星,彩虹”这些东西虽然美丽,(板书:美丽)但是他们在时间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短暂)师:“美丽的短暂是这世间最大的遗憾”。然而,今天老师却要带同学们一起去认识一位跨越百年的美丽的人,(板书:跨越百年)请大家连起来读一读。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生:读课题。)师:这篇课文所说的这份跨越百年之美的人是谁呢?请完整地说出她的名字。(玛丽·居里。)“百年”在这怎么理解?究竟是怎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能永恒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寻。请同学们翻开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丽”(9分钟)
师: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对较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读书)(3分钟)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的字词,这是老师从文中选出来的,谁想来读一读。(逐组出示生字词)
师:请各组组长带读生字词。再全班齐读,对“烟熏火燎”的“燎”正音。(3分钟)师:请看屏幕出示的课文中的三个词语,读一读。想想,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之间有什么联系?(美丽、极美丽、美名)
(美丽:居里夫人,极美丽:指的是镭发出的光。美名:成功后的居里夫人获得的美名)
师:这极美丽的镭是哪来的?(居里夫人发现的)
师:同学们能用一句话把这三个词语都用上,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美丽的居里夫人发现了极美丽的镭,留下了千古不变的美名。)
三、品读语句,深解“美丽”(10分钟)1.再读课文,寻“美”(2分钟)
师:让我们逐一品读这三个词。先看“美丽”。请大家再快速浏览课文,把文章中描写玛丽居里美丽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和同桌说一说,从这些语句中,你是怎么能看出她的美丽? 2.交流讨论,品“美”(7分钟)
(1)“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这句话中的“年轻漂亮”直接说明她的美丽。(3分钟)师:这句话是如何看出居里夫人美丽的?这份美丽极具震撼力!我们能从这句话的一对反义词中看出,请大家把它们找出来。(“年轻漂亮“和“人声鼎沸”和“肃然无声”。)
师:这是一对_________词?太震撼了,居里夫人没走上讲台时会场是_______,居里夫人一台会场就__________。师:你能用这两个词语也来说一句话吗,两个词语都用上。(下课操场上人声鼎沸,一到上课,教室就肃然无声。)
师:好,大家真会学习,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来理解。法国科学院由人声鼎沸到肃然无声,可见这份美丽是多么庄严和多么有震撼力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令人震撼的美丽好吗? 师:还有描写她美丽的句子么?
(2)“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4分钟)
师:真会发现!说说这句话中从几个方面的美说明居里夫人的美丽?(衣着美,神态美,眼睛很美。)
师:衣着美:一袭黑色长裙。这里的数量词“一袭”,相当于哪个词?(一身。一件。一条„„)
师:为什么作者选用“一袭”呢?用上你们说的这些词好么?读一读,有什么感觉?(不够美。)
师:是啊。原来数量词也是有色彩的。“一袭”用做量词时,带有高贵,典雅,端庄的意思,是更能够体现居里夫人的美。看来作者的选词很讲究,也看得出作者对居里夫人很崇敬。这句话中还有那个词较难理解的?(坚定、“淡泊”)
师:“坚定”指什么?(指意志坚强,不动摇)
师:“淡泊”把它和“名利”联系在一起理解就容易多了。(淡泊名利就是不看重,不重视名利,在荣誉面前很平静。)
师:对你们来说名利主要指哪些?你们对“名利”是怎么看的?(学生联系生活说)
(试想一下,当你通过刻苦和努力,写了一篇作文获奖后发表时你内心是多么的喜悦呀;当你用一学期的汗水换来一张“三好生”奖状时;当你手捧参加数学素养竞赛而获得的奖状时;„„你何等地珍惜。)师:是啊,居里夫人玛丽·居里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也是第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伟大科学家。诺贝尔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大奖,可居里夫人却把自己获得的、别人做梦都希望获得的荣誉看得那么平淡。据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奖章后,直接将它作为玩具给孩子玩。居里夫人对别人解释说她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看来,这美丽确实不简单。师:还有发现表示她美丽的句子么?
(3)“玛丽的性格里天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1分钟)
师:这句话直接写她的_精神之美_:请大家再把这些美丽的句子读一读,把这些美丽定格在你的心里。(学生带着情感朗读有关美丽的语句。)
三、变换角色,辩析“美丽”(18分钟)1.深读课文,感知美丽的内涵(15分钟)
师:请大家看“极美丽”这个词,它描述的是什么?(镭发出的淡蓝色荧光。)
师:为什么说这种光是“极美丽”的?请大家再快速浏览课文,把文章中描写居里夫人研究实验过程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在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旁写写感受。(2分钟)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居里夫妇研究实验的过程吧。(出示课文片段)(1分钟)
(学生读: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A: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生: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居里夫人实验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环境非常的恶劣。我是从他们提炼镭的工具只是“一口大锅”,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研究工作没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做到的。师: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他们的实验过程也非常的复杂。(从哪看出来的?)从“一锅一锅”这个词中体会到的。
师:环境是这么恶劣,实验过程又是这么危险这么复杂,那么实验一两次能成功吗?你说说?(失败)
师:是的,在居里夫人之前,没有任何人发现过镭,当然也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查询。所以在这一锅一锅的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中,就像那位同学所说的他们要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想不仅仅是失败,而且还可能会面临外界别人怎么看待她?会怎么说他呢?同学们想象一下。(嘲讽、冷言冷语)
师:面对外面的冷言冷语居里夫妇没有放弃他们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矿渣,同学们你们有过烟熏火燎的感觉吗?(刺激鼻子打喷嚏,眼睛睁不开流泪,特别难受的感觉)
可居里夫人却从早到晚,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晨曦微露时,她又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夕阳西下时,她还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烈日炎炎,大雪纷飞时,她都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坚定执着、顽强的精神、锲而不舍、不怕失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这种执着!B、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生: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她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还常常有被烧伤的危险。
C、你还想读哪个句子?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3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两道计算题:(课件出示)三年九个月= 1365天; 1吨=1000000克
1365天,居里夫人终日都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0.1克的镭是什么概念呢?请你们关注你们的笔尖,笔尖上的一小点那么大就是0.1克,0.1克的镭占1吨矿渣的千万分之一,什么感觉?
生:提炼镭的过程万分艰难!(难度大、工作艰辛)
师:终日的眼熏火燎,1365天的执着守侯!表面看起来打动人心的也许只是“终于”这一个词,但每一个词的背后都是一段段艰难的历程,理解词语一定要善于联系上下文,这样才能更准确,更深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几句话,去感受居里夫人的那份执着之美,去感受这“美丽”的来之不易!(读这段话)
2.回读课文,感受美丽之光(2分钟)
师:请让我们带着对献身科学事业的这位伟大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崇敬之情来读读这篇课文。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分钟)师:小结: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美丽的居里夫人发现了极美丽的镭,她在科学史上留下了怎样的美名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作业: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2.读写生字词
板书:跨越百年的美丽──永恒
美丽 极美丽 美名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跨越百年的美丽》讲述了居里夫人完成放射性元素镭的伟大的科学发现的过程,表现了她献身科学、为人类造福、视名利如粪土的伟大人格魅力。文章字里行间含着作者对居里夫人的满腔赞誉、钦佩之情。我在备课时想力求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深刻含义,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进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上完《跨越百年的美丽》后,从目标达成认真反思本课教学,有成功,也有遗憾。成功之处:
1、朗读充满课堂。语文课是朗读的艺术。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感悟朗读,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使学生的朗读提升了对课文的理解,对居里夫人美丽内涵的感受。如“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了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我们抓住了“从„„变成„„”这个词组,师生合读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深刻体会。
2、感悟深刻。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处处精雕细琢,词句训练遍地开花,一节课很难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围绕“美丽”,直入重点,“你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都表现在哪些语句当中,勾画出来写写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从外表美丽、精神魅力两方面重点学习挖掘内涵。通过文章重点词句的品析,达到了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如讲述居里夫人克服重重困难提炼镭的过程,怎样让学生由这段文字体会到居里的对科学的执著追求,我引导学生抓住“三年有九个月”、“成吨”、“0、1克镭”等词语,在对比、朗读等形式中学生深入理解了居里的人格之美。
3、创设情境。居里夫人的伟大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是文章有限的语言文字无法充分表达的。所以,在重点语句,如“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人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冲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盐酸的点点烧痕。”让同学们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畅谈感受。再通过提炼镭的视频情境,让学生充分领悟居里夫人的科学品质。
4、课内外结合。本课学习,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美丽”,我还补充了课外知识。课外知识的适度引用,对学生理解“美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足之处:
1、这篇课文很抽象,离孩子们现实生活比较远,可能预习不够充分,对居里夫人不够了解,对文本读得不够深刻,所以有部分孩子没有参与进来。
2、这节课虽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汇报交流居里夫人的美丽,由于是公开课,受时间的限制,有的句段没敢完全放手。
反思本课教学,我认为,在语文学习中,有这样几点应该注意:
1、加强预习环节。预习不仅仅是读课文,还应该包括学生对课文有关资料的搜集,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已知”和“未知”,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充分的预习可以让课堂更加活跃,交流更加生动,理解更加深刻。
2、进行文本解读。在备课前,教师要进行一次文本解读。首先是熟练朗读课文,挖掘文本本身的含义,感悟每一句每个词,捕捉理解的点。其次是拓展阅读。大量阅读文本以外的内容,对人物、故事、故事发生的背景、作者等进行充分了解,这么做对深入理解课文,有效达成目标很有帮助。我特别重视教师朗读文本。不管读多少遍,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都会让自己对文本有崭新的感觉。一遍遍读下来,很多的感悟油然而生。
3、学生课堂常规的养成。一节课需要的是师生密切的合作,课堂气氛的好坏与老师平日的常规要求、上课习惯,学生的听讲、发言等细微的表现关系密切。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要培养每个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要让学生会说。会说需要一段时间的养成,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堂堂课去潜移默化。我打造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是全员参与的课堂。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生动起来,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第二课时
一、回味定格、重温“美丽”(5分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在继续学习课文之前,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师:
领奖台上的居里夫人形象怎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淡泊与坚定──美丽)
实验室的居里夫人又是怎样?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不屈不饶──极美丽)
师:(导语)淡泊而坚定的居里夫人,用她那特有的不屈不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成就了她的美名,课文是怎样叙述她的美名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二、紧扣主题,升华“美丽”
1.品读课文,比较“美丽”的代价(5分钟)
师:这“极美丽”的结果也让居里夫人发生了许多变化。(板书:变化)请大家找一找描写居里夫人变化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对这些变化的体会。
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师:在实验过程中居里夫人发生了哪些变化?(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师:这是什么引起的?(镭射线)
介绍镭射线及镭的相关知识。
师:面对居里夫人为了这伟大的发现而付出的变化,此时你的内心感受怎样?(担忧,伤心,惋惜、敬佩)
师:担忧,伤心,惋惜„„读书后能这些情感体验真好。让我们带着这份体验再读读这句话。(生:读书)
师:居里夫人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师:这看出了居里夫人的什么精神?(执着、坚毅)
2.研读课文、感受“美名”(5分钟)
师:居里夫人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这是全人类赋予她的崇高地位。同学们,读到此处,你对居里夫人的获得的“美名”有何感觉?(自豪、骄傲、实至名归。)
师:是啊,玛丽居里的美名将永远留在人类历史上,留在科学史上,这些美名是永垂青史,亘古不变的。请大家将课文中集中描写其美名和成就的部分再读一读,带着你对她的崇敬和爱戴,恭敬地读一读。(生:读课文最后两段。)
出示:
1.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2.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师:文中哪些字眼最能突出居里夫人的成就?
资料拓展: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
师:面对这么多的奖金、奖章、名誉头衔,居里夫人是怎么做的呢?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师:齐读爱因斯坦的话。“盛名”什么意思?她有哪些盛名?
(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师(擦去板书:美名)我们都知道,居里夫人视这些“美名”如粪土,不值一提;(擦去板书:极美丽)镭已经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所熟悉,它所发出的淡蓝色荧光已经也不再那么诱人;(擦去板书:美丽)青春易老,容颜易逝,玛丽居里离开我们百余年。现在我们来读一读剩下的板书。(跨越百年的──永恒。)
师(擦去板书:跨域百年的):永恒又何止百年。大家想一想,玛丽居里为什么能够成为人类公认的永恒之美,这份永恒的美丽究竟应该有着怎样的内涵。这个问题,可能要思考一两天,或是一两年,也许是你的一生都要思考的永恒的话题。
三、回读课文,继承“美丽”(5分钟)
师:请让我们带着对献身科学事业的这位伟大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崇敬之情来读读这篇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次倾听居里夫人在纪念发现镭二十五年时的讲话。(课件)
师:用自己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了荣誉,面对它,却又如此淡泊?居里夫人自己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交流感受。并用几句话把内心的感受写下来。
四、学与致用,延伸“美丽”(5分钟)
1.回顾全文内容,讨论,作者为了赞美居里夫人的“美丽”,是如何安排写作材料的?
2.说说课文的表达方式的特别之处。(倒叙,并引导学生认识“顺序、插叙”等写作方式)
3.课文是如何运用各种描写方式来表达人物品质的。
五、作业(拓展延伸,运用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法。)
第五篇: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
读完《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后,我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漫长悠远的人生道路上,为什么居里夫人愿意抛弃自己的美丽,选择做一个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呢?
《跨越百年的美丽》向我们讲述了居里夫人发现镭并制造镭的经过的故事。不管刮风下雪,坚持在木棚里提炼镭,她的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但她依然脸上带着微笑跟丈夫说话。在那时候,孩子没东西玩,居里夫人就将奖章给孩子玩,别人劝她不要,她却说:“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居里夫人的事迹让我联想到我们的老师,她们曾有美好的理想:科学家、文学家„„可是为了培育人才,她们选择了教育工作。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反复讲解着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和知识,从“a、o、e”,“1+1=2”开始。但无论是大科学家还是文学家,不都是从这些极其简单的东西学起吗?他们为人民做出巨大的贡献,都离不开老师辛勤汗水的浇灌。在老师的努力下,一批又一批不懂事的孩子慢慢长大成人,老师多像居里夫人啊,在她们身上闪烁着居里夫人精神的光辉,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啊!
愿成功的人们不要忘记勤劳的老师,愿盛开的花朵不要忘记辛勤的园丁,愿丰收的庄稼不要忘记慈善的老农,让我们永远记住美丽、善良、坚持不懈的居里夫人。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做《跨越百年的美丽》,故事里的主人公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居里夫人。读完这篇文章,我被居里夫人的“美丽”深深打动了。
“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居里夫人的美丽之所以能跨越百年,不仅是因为她外在的美,让我们敬佩的是她用一个美丽女子的青春、生命和信念换来的“镭”的美丽的淡蓝色荧光。她用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居里夫人”这个名字成为科学史上的一块永恒的里程碑。
然而,更让我们后人难以忘怀的“美丽”是居里夫人的淡泊名利。她一生共获得十项奖金、十六枚奖章、一百零七个名誉头衔,其中包括两次诺贝尔奖。但她视名利如粪土,把奖金捐献出去。她淡淡的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在生活中,我认为我们要学习居里夫人坚持不懈地精神,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轻言放弃,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让生命之花开的更美丽。我们还要学习她的淡泊名利,不要把荣誉看得太重,有时候过于追名逐利,反而会得不偿失。而当我们做一件事时,努力享受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丽!
我喜欢《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我喜欢居里夫人的“美丽”!
读《千年梦圆在今朝》有感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在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以及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
单凭想象,是成不了大气候的。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展现出一片大好光明。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以后,毛泽东主席就庄重宣布:“中国也要搞卫星!”。经过国人几十年不懈努力,“两弹一星”计划圆满完成,这个消息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从此以后,中国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们国家就更有信心的满怀希望发展航天工程了。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我国的航天工程搞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发达。如今,我国已有了“神舟”和“长征”这两种型号的运载火箭,已经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本世纪初还分别发射了“神舟”5号,“神舟”6号,“神舟”7号三种型号的飞船。三次的成功,向全世界庄重宣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在前几个月,媒体还向大众公布:“中国利用一颗运载火箭成功将一个导弹送上了天空,打下了一个废旧卫星。”这也说明中国的宇宙反导能力升级,这不仅是中国航空史,乃至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 —— 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远的太空。
炎黄子孙,加油!中华民族,加油!中国,加油!!
《千年梦圆在今朝》有读后感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因为就是在那天,“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了;就是在那天,太空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就是在那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国家!
从远古时代开始,中国人的心底就有一个梦想——能够飞上太空。《嫦娥奔月》,一则多么美好的神话故事,它不仅歌赞了嫦娥那舍身救民的崇高精神,还流露出了中国想要飞天的梦想。敦煌莫高窟上那成百上千的飞天,流露出的不也是中国人的梦想么?
在21世纪,那个内心中最强烈但又看似遥远的梦想依然藏在中国人的心底,中国人依然迫切地希望可以飞上太空,可以在神奇美妙的太空中遨游。终于,中国人坚持了千年的飞天梦想,都在2003年10月15日成功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上实现了!
“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每一个炎黄子孙无不感到兴奋与自豪,人们的心情简直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神舟五号”成功飞天,意义尤为重大,它代表着太空中从此将会写下中国人的名字;接着,“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嫦娥一号”相继成功飞天,它代表着中国的航天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代表着世人从此将会对中国刮目相看;它代表着中国从此将会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百年的申奥于2001年成功了,千年的飞天梦想也在2003年实现了,2008年初的南方特大雪灾和2008年5月份的四川大地震也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克服了!我的祖国——中国,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她都挺过来了,敢问还有什么能够难住这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雄鸡!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掌握好文化科学知识,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国家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