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学课堂心得
“五学”课堂学习心得
刘大军
假期学习“五学”受益匪浅,给我思想带来巨大共鸣的同时,也为我下一步开展高效教学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结合目前自己课堂教学实际,深入反思刘校长所提出的观点时发现,很多值得我课堂教学深入探索和实践体验,我就自己印象深刻的三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学生自学的观点。刘校长提出了先学后教的模式。激学即学生自主学习,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自主学习把学生激活而不是教死,是为了避免思维方式的单一化、模式化。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区别所在,在传统教育中提倡“先教”,而现代教育中提倡“激学”。
先学后教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简单说就是四句话——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在这样的课堂上,“学”决定着“教”的先后、多少、方式。
其次,体现学为中心的特点。怎样才叫体现了学为中心的特点?构建“五学”课堂——“激学,自学、互学,补学,评学”,“学”居于课堂的核心地位,课堂的一切活动是以“学”为主线展开的。
二、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观点。刘校长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即学生互助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矫正传统个体化学习所带来的固步自封,倡导竞争中的协作,改变畸形的竞争文化;有利于弥补教师群体化教学所带来的辅导不足与指导不力,确立学生是最大教育资源的新理念,形成“点对点”的帮扶机制与管理格局;有利
于改变传统讲授型课堂的教师主讲、学生接收、生生独立的局面。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防止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这点我非常赞同,不克服这个问题是很难真正高效的。
刘校长重点讲到了小组建设:
(一)小组规模1.小组规模越小,学生就越难以逃避责任,从而不得不对小组做出自己的贡献。小组规模越小,学生努力的可见度就增加了,因此使得他们更有责任感。2.小组的人数较少,就无需花太多的时间来组织小组,小组活动运作得也更快,而且每个成员有更多的表达自己意见的时间。3.小组的规模越小,越容易察觉学生一起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当小组规模比较小的时候,小组协调和组织的问题,小组成员间未解决的冲突的问题,权力和控制的问题,无所事事而坐等他人干活的问题,还有其他一些学生一起学习时会遇到的问题,都会更加显而易见。小组规模足够小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平等地参与小组活动。4.每增加一个小组成员,帮助小组成功的资源也增加了。当学习小组的规模增大时,能力、专长和技能的种类,思考获得和加工信息的数量,以及观点的差异性,都会有所增加。5.小组规模越大,越要求小组成员具有合作的技巧。两个人的时候,学生要处理两个交互作用。在3人的小组里,一共要处理6个交互作用。在4人的小组里,有12个交互作用要处理。当小组的规模增大的时候,处理小组成员之间交互作用所需的人际和小组技巧,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微妙。6.小组的规模越大,小组成员之间的两两互动机会越少,最终小组的凝聚力越低。
(二)分组方法: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决定谁将要跟谁在一起学习。可以保证学困生在每个小组中都只占少数,或者可以保证不把关系不和的学生分在一起。我们最喜欢的方法之一就是为每位被孤立的学生提供小组的支持。可以要求学生列出三名他们最想在一起学习的同学的名单。从他们列的名单中,你可以统计出每名同学被其他同学所选的次数,从而确定班级中的被孤立者(没有被任何同学选中的学生)。面临这种危险的学生需要你的帮助。找出班中社交上最受孤立的学生后,可以安排另外两名社交技能最好、最受欢迎、最愿意支持他人且最细心的学生,与他一起学习。然后你找出第二受孤立的学生,依此类推。通过这个方法,你可以尽可能地使被孤立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且和同学们建立积极的关系。你要保证在你的班上,没有一个学生被遗弃、被拒绝或者自认为不属于任何团体。
(三)成员分工:1.行政小组长——行政小组长的组织活动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控制性行为:约束、督促、秩序维持;二是协调性行为:协调、疏通、解决争端;2.学科小组长—— 主要是建构性行为:组织讨论、分析、汇总小组意见。作为一个学习的集体,组长应当承担这个组织者的角色。组长同时也是小组成员,更是课堂上的学习者。组长有时还应是“小先生”的角色。(四)座位调整
三、关于先练后讲的观点。传统课堂通常采取的是教师先讲,学生后练,即老师讲授方法和示范例题在先,学生在老师讲完之后,按照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练习。这样导致学生的学习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方法,难以有自己深入体会和创新方法。先练后讲,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练习在前,老师讲授在后,学生在自己练
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各自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再通过老师的点评和讲解,获得新的启迪和发现,从而有益于学生创新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学科教学如果一味地灌输,其重心如果放在学生被动的学习、自私的吸收和排他性竞争上,学生养成的将是个人主义的意识和习惯。
学科教学的重心如果放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贡献、相互合作和互惠共享上,学生养成和不断发展的将是民主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第二篇:课堂五环节
传统课堂五环节
复习检测——自学——讲授,点拨——练习反馈——总结作业 创新课堂五环节
导入示标——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点拨——当堂检测
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以“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分享展示、点拨梳理、当堂训练”为主线的“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是 我校基于“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以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学习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的现代教学模式。它强调一个意识,突出两个中心,构建六个有效教学策略,彰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师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互动双赢的课堂。
一、一个意识:目标意识
课堂教学始于目标的制定而终于目标的落实。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从教育技术的层面看,教学目标不明确是传统教育的一个缺点。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事先缺乏明确的目标,而在一段教学结束之后,就把该段教学的结果当作该段教学的目标。这样,就无从准确地测定教学的效能。高效课堂只有通过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的比较才能测定,因此,教学程序的设定、教学过程的优化、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和学所有行为都应该指向教学目标。
二、两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 1.在师生关系上,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改革最大的转变,一是教材内容改变,内容更丰富、更灵活、更具有基础性;二是教学方式改变,课堂不再以老师为主角,而是以学生为本,课堂不再是教的舞台,而是学的场所,由学生在这个学习的舞台上表演、表现、发挥。老师的角色是“导演”,是课堂的构建者,是思维的引领者,是疑问的设计者,是学生的解惑者,是知识的点播者。2.在教学关系上,以学为中心。
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因此,在教学关系上,必须以“学”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三、六项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的基本教学策略是: 1.创设有效问题的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由衷地产生情感和想象,从而自然地获得知识和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合理的问题情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有明显的意义。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2.先学后教。这是关于教学顺序的要求。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
3.三讲三不讲。在“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点拨梳理是非常重要的,但点拨梳理一定要有“拨云见日”的效果,要用在学生“山穷水尽”之时,“讲”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把现成的答案交给学生。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分享展示”的基础上,重点讲解易混淆的问题,讲容易出错的问题,讲容易遗漏的问题;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问题,不讲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问题,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问题。讲和不讲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而定,以期最大限度地服务学生学习,发挥“三讲”、“三不讲”的意义和价值。4.三要三不要。
我们倡导的高效课堂模式重在实效,五个环节是“自主互助,动态生成”的教学流程,要求体现“三要三不要”:要及时反馈,要堂堂反思、要节节落实。不要搞形式;不要有无效教学环节;不要齐步走。5.五体现五不准。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要体现启发性、差异性、结构性、规律性和拓展性;不准机械照搬、不准琐碎设问、不准一刀切、不准信口开河。6.三布置三不布置。
合理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认识,并产生新的思考。不合理的作业则是学生学习的累赘和负担。不管是当堂训练的作业还是适量的课后作业,都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的基本原则。具体指的是要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限度的作业。
在“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 探索实践中,一个意识明确了教学改革的目标,两个中心体现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的新理念,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及高效。六项教学策略是确保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基本保障。
第三篇:课堂心得
在这个课堂上让我认识到世界上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老师们教导我的道理慬记于心。当自己找工作的时候,也没有多么地强求自己再去等待,但是别人都是再三比较,不到最后不罢休。不过偶尔有人会问究竟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怎么样才能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工作怎么就这么难?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连农民工都不如?„„有时候真的就应验了这句话:受累使人思考,思考使人受难!是这样,当自己只顾着向前冲的时候,也没有多少心思去想到底前面是万丈深渊还是刀山火海,也就不怕受苦;如果自己想到了这些,就更会使你害怕、恐慌、畏惧!其实,上述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自己,让我们对自己、家庭、社会、国家多点信心和信任;让我们对自己、家庭、社会、国家负点责任,可能会有点突破和出路的。找工作就是找你内心深处的那个核心价值观,找与你内心相匹配的追求,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确定自己的求职方向。在分析自我中扬长避短,人适其职;筛选适合职位;筛选目标企业和岗位。“心宽”就要我们摆正心态面对求职,至于薪水,各行、各业、各地都不同,当你选择了合适你的工作时,不要过于追求薪水的多少,并且,现在很多企业降低起薪,这也是企业在无法全面评估一个新员工的价值时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新员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一旦被认为有能力或者有潜力,企业给付的薪酬往往会直线上升,这也是很多企业在试用期支付较少工资的原因,这一做饭并不单纯面向应届毕业生,而是企业常用的定薪方式。因此,我们考察第一份工作是否有利于发挥所长、行业是否有发展空间,比紧盯薪酬更有价值。
在以后的时间里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方面的心理准备,面对各种工作上的挑战。
第四篇:五上课堂笔记(参考)
五上课堂笔记(参考)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文笔记: 第一单元:
1、《窃读记》讲了作者因无钱买书,而躲在书店偷偷看书的事。这篇课文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第十自然段第2句话“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中“吃饭长大的”是指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的”是指精神心灵的成长。这句话的理解是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才是一个健康成长的人。
2、《走遍天下书为侣》与这篇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原因是书如友,书似家,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多少遍。第七自然段作者读书的方法是一遍又一遍的读。
第二单元
第五课 古诗三首笔记 泊船瓜州: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秋思笔记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想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时,又打开一封好的信查看。
长相思笔记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都点起灯,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梦之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风雪之声的。
大本笔记 诗中的绿字好在哪?可以换成那些字? 答:绿字可以用换成满,过,入等字。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拂面。
《梅花魂》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大本笔记
秉性是什么意思?文中梅花的秉性是指梅花的精神? 答:秉性是本性的意思。文中梅花的秉性是指梅花的精神。
《桂花雨》课文四、六自然段中的“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可以泡茶,可以做糕饼。永远香在人们心中,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约束,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桂花雨》写了作者回忆童年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句子理解: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答: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用鼻子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小桥流水人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这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生活的特点。留恋和热爱。《推敲的来历》
琢字炼句,唐代诗人贾岛琢字炼句的故事。
第三单元第九课《鲸》
课文一共七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1、体形(大)
2、进化过程(漫长)
3、种类(多)
4、生活习性
二、1、第一段(不少人„„那就是鲸。)这句话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第一段(我国„„还显得宽敞。)这句话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第四段(有一种„„吃光。)这句话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第五段(鲸的鼻孔„„喷泉一样。)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第七段(长须鲸„„一百年。)这句话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第十课《松鼠》
文章写了松鼠的外形、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和生活习性。
二、从第二自然段“有人触动„„别的树上去”、“敏捷”等词句中可以看出松鼠的聪明、警觉、动作敏捷,具有丰富的情感。
三、(松鼠是一种„„很讨人喜欢)这是中心句。
四、1、第三段(松鼠„„蛰伏不动。)这句话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第三段(它们是十分„„树上去。)这句话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第三段(它们的爪子是那样„„上去了。)这句话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第三段(松鼠„„还要尖些。)这句话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第十一课《新型玻璃》
一、种类 特点 用途 夹丝网防盗玻璃 自动报警 防盗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不易破碎 高层建筑物采用安全 变色玻璃 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 调节室内的光线,“自动窗帘” 吸热玻璃 吸热,把冷空气挡在室外 使室内冬暖夏凉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减弱噪音的强度
二、1、第五段(噪音„„处理。)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第五段(临街„„分贝了。)这句话用了假设、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第一段(这种玻璃„„采用。)这句话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第四段(在炎热的夏天„„温暖。)这句话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十二课《假如没有灰尘》
一、灰尘的特点:
1、使阳光散射
2、使天空有了色彩变化
3、具有吸湿性能
二、灰尘的作用:
1、是光线变得柔和
2、不加选择地散射七彩阳光
3、使分散的水汽依附着灰尘而形成稳定的水滴,形成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笔记 13课 《钓鱼的启示》: 课后题:
3、答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说明道德实践很难,实践道德,放掉手里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大本: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是因为“我”第一次好不容易钓到这么大的鱼,是我从来没见到过的。而父亲坚持要“我”这样做的原因是要“我”遵守捕捞鲈鱼的规定,希望我在这样严格的教育下,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我”心情的变化过程是:得意——急切、委屈——乞求——依依不舍
4、品读课文精彩片段,完成练习
(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只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中的“鱼”用上引号是因为这不是真正的鱼,而是吸引人的东西,它可能是金钱、权利、荣誉,也可能是暂时带来的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
(3)已经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我”回到故乡,和父亲一起回忆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发生的事,“我”会对父亲说:“谢谢您对我的严格教育,是我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4课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识,可以帮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历经磨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又多了一条。15课《落花生》
段一写了种花生、收花生。段二写了母亲提议过节。段三到段十五写了吃花生、议花生。大本: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围绕花生主要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5、抄写课文第十段,完成练习。
(2)这段话中,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下,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而是矮矮地长在地上。从中我感受到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不计较名利的精神。16课 《珍珠鸟》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不论是人与鸟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美好境界的基础。回顾,拓展四 日积月累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大本:
7、默读短文,完成练习
(3)我想把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摘录下来
简而言之,你应该成为生活道路上的强者,让自己和周围的一切变得更好、更漂亮、更有意义。
(4)我还想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答:我认为我们应该当一个乐观向上,耐受挫折的人,不论做什事,都抱着快乐的态度。
第五单元整理 导读。
有趣的谐音的歇后语。(要求背诵)
〈〈赞汉字〉〉,〈〈仓颉造字〉〉〈〈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部分背诵。
3.〈〈仓颉造字〉〉,〈〈“册”“典”“删”的来历〉〉,〈〈甲骨文的发现〉〉要求复述。4.〈〈汉字的演变〉〉(以下内容请注意顺序)甲骨文:图画性强,出现于三千多年前; 金文:字形圆转,大小均匀;
小篆(篆书):整齐,均匀,粗细一致,较圆,像符号; 隶书:字形较扁; 楷书:方正,横平竖直; 草书:隶书的草化; 行书:楷书的快写。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笔记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语文课堂作业本P41 1.“他满脸灰尘„„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答:因为这段外貌描写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父亲的样子,又体现出了父亲执著的信念,以及他救儿子时克服的巨大困难。
2.“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文中三次出现类似的话,因为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体现了崇高的父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为什么要具体列举这么多的时间呢?)
答:这样可以写出父亲救儿子那样艰辛,但决心仍不改变。语文课堂作业本P42 课文结尾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我觉得父亲了不起是因为为了救儿子,无论怎样的困难,他都决不放弃,实现了对儿子的承诺;儿子也了不起,是因为①.在长达38小时的漆黑废墟下,能鼓励同学坚持信念。②.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同学,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18.慈母情深
1.第四自然段:写出了作者家境贫寒。
2.第十六自然段:倒装排比,强调了我亲眼目睹母亲的疲惫和辛劳。3.第二十九自然段:排比,写出了母亲养家糊口的忙碌和辛劳。4.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语文课堂作业本P44 母亲看了巴迪的诗后会怎么想?请你设想一下母亲当时的想法,并把它写下来。
答:它会想这是孩子写的第一首诗,他一定期待赞美和表扬。虽然这首诗很糟糕,但我要给他写作的信心。
2.父亲看了巴迪的诗后怎么想?请你设想一下父亲当时的想法,并把它写下来。答:这是孩子写的第一首诗,虽然它还需要鼓励,但是这首诗真得很糟糕。如果再鼓励他,对他的成长不利,我要严肃一些。
3、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答:我体会到了这是一个严厉、要求很高、尽职尽责的父亲。
20.学会看病
1、第27自然段:口授一张路线图是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也指面对生活、面对困难的种种应对的办法。
2、作者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
回顾拓展六(园地六)
1、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注释:兄弟之间要崇尚和睦,朋友要注重诚信。
2、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 宽
注释: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和爱心,而不指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
3、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
注释:恶,是厌恶;亲,是自己的父母;慢,是怠慢;人,是全天下所有人的父母。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注释:不淡泊名利无法明确志向,不心静气宁无法实现远大理想。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笔记 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
第二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布局,第三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建筑,第四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收藏。课后题:
第二大题(1)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惨重的损失。
(2)这样写可谓独具匠心,课文大量篇幅描绘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可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豪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爱。
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后,先掠走、搬运、破坏,再销毁,最后放火。
从“闯进”、“统统”、“凡是”、“实在”、“任意”、“连烧三天”,体会到:英法联军贪婪、野蛮、残忍。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
本文可以分成5大段,分别是:第一自然段为一段“接受任务”,第二自然段为一段“痛击敌人”,第三自然段为一段“引上绝路”,第四、五自然段为一段“顶峰歼敌”,第六、七、八自然段为一段“英勇跳崖”。
第三自然段从“斩钉截铁”中,感受到班长马宝玉态度之坚定,包含了五位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爱,表现出他们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突出为了保护群众和联队主力,早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坚决果断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自然段从“像雹子一样”中,说明石头砸下来十分迅猛、有力、密集,说明了五位壮士在没有子弹的情况下,毅然决定用石头当武器,英勇地同敌人血战到底,表现出战士们对敌人的深深的仇恨。
五位壮士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质。
“攀登”、“射击”、“紧跟”、“坠落”、“拧”、“抢前一步”、“夺”、“插”、“举”、“喊”、“砸”、“砸”、“滚落”,感受到五壮士面对强敌临危不惧、英勇杀敌的无畏精神。
第23课《难忘的一课》:
中心: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本文可以分成四段,第一自然段为一段,写了介绍了历史背景及我的工作情况。二到九分成一段,写了老师认真地教学生学习。十到十二分成一段,写了老师和“我”的交谈。十三到十六自然段为一段,写了老师带“我”去看历代伟人像,我被感动了。
文中有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二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因为老师、孩子和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思想感情是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一起。因此谁也没有感到意外。第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而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第24课《最后一分钟》:
香港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时间:1999年12月20日
课文第二段抓特写,如“旗帜”、“旗杆”、“香港的土地和天空”、“微微颤抖的嘴唇”、“眼眶”。第三段写了屈辱历史。“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感受到对香港回归的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深祝福。第七单元园地:习作:
重点: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
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2、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3、叙议结合,以感为主。范文第四自然段“这篇课文使我想起前些年香港的拍卖会„„从拍卖市场上买回了这三件国宝”是叙,“这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东西„„这都是侵略者的罪恶”是议。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笔记
第25课《七律 长征》: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是首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是颔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这就是颈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就是尾联。
2.全诗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话来写的。(1)诗中写道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2)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表达了诗人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第26课《开国大典》:
新中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
第5段~第14段是写典礼的,其中分成5个部分。第5段~第7段写宣布新中国成立;第8段~第9段写升旗仪式;第10段独立为一段,写了毛主席全读公告:第11段~第13段写阅兵式:第14段独立为一段,写群众游行。
第5段表达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热爱;
第7段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第8段写代表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推翻了反动派统治;
第13段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群众对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第14段写毛主席对群众欢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主席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表现了毛主席的伟大形象;
第15段中的“光明”写不仅只灯笼火把照亮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北京城,使全中国摆脱了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4.(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表达了人们参加的急切、喜悦的心情。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说明群众的心都是一致的,对革命领袖充满了崇敬与爱戴之情。
5.第7段话主要写主席的宣告传遍了整个中国,使中国人民欢欣鼓舞起来。第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3段表达毛主席很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是真的,表现了毛主席内心的无比悲痛。“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这句话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第五篇:高效课堂五步法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www.xiexiebang.com 2010年07月09日
来源:中国教师报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杜郎口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一套具有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对高效课堂理念的最佳呈现。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一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很好地解决新课程理念“顶天入地”的问题。本期特邀高效课堂培训专家张海晨对此模式进行系统解读。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独学;
第二步:对学、群学;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
第一步:独学
“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导入。
(一)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检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进行。
(二)新课导入:导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独学: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如此学生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
2.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1.对学生的要求:先对学,后群学,继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对教师的要求:基本上等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
1.对学生的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即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学生展示行为中要聚焦问题,避免“平行站位”;展示学生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展示要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
方法 结构 流程——推进高效课堂的策略和途径 www.xiexiebang.com 2010年07月09日
来源:中国教师报
■本期对话嘉宾
崔其升 山东省荏平杜郎口中学校长
赵丰平山东省昌乐二中校长
杜金山 山东省兖州一中校长
胡志民 河北省围场天卉中学校长
李炳亭 《现代课堂周刊》主编
■对话主持:郭瑞
任何一种教育理念只有落实到实践中才有意义。今天的课改,不缺少理念,缺少的是落实理念的策略与方法。对于高效课堂而言,如何使其倡导的思想有效落地,其方法与途径是什么,高效课堂技术的核心是什么,需要哪些保障措施,正是困扰一线教育者的关键问题。
兼顾“顶层设计”与“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最关键的是顶层设计,有四个关键字:师、生、教、学。这四个字构成了两对关系,即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这两对关系是决定课堂“生产力”水平高低的“生产关系”。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就是课堂变革的顶层设计。
郭 瑞:高效课堂已经深入“民心”,但是也有很多学校改革意愿很强,却不得其法,总是改不到“点”上。高效课堂在推进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点和具体策略?
杜金山:高效课堂的不断发展飞跃对改革引领者提出了很高要求。首先,要对传统课堂真正驾轻就熟。顶不到天怎么能“破”天?其次,对传统课堂要进行理性而深刻的反思。当你真正看懂传统课堂的问题,你才会以一种“油锅里捞孩子”的急迫心态产生对课堂现状的焦虑,进而投身到改革中。第三,必须对传统课堂弊端产生的原因作出理性、科学的分析,找到传统课堂弊端产生的“七寸”。第四,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决不能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修修补补的方式。整体设计,最关键的是顶层设计,有四个关键字:师、生、教、学。这四个字构成了两对关系,即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这两对关系是决定课堂“生产力”水平高低的“生产关系”。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就是课堂变革的顶层设计。整体设计,既包括教师“教”的流程和学生“学”的流程,还包括学习组织的建设、管理制度、评价反馈等。系统推进,是由教学改革的特点决定的。所有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第五,只要把改革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在对校情、教情、学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在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反思和调整的基础上,那么,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外界和内部的任何议论、争论、质疑,都不会影响变革的决心。
崔其升:我认为,高效课堂建设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传统课堂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学生学、学生讲、学生评、学生议、学生改”,真正以生为本;教师变主演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发动者、启迪者、组织者。总之,课堂变“一言堂”为“百家鸣”。第二阶段,师生是文本研究者、挖掘者,以文本为参照、参考形成专题研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观点,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发明、发现、专利、专著,学习知识、解释知识、创造知识、运用知识,形成自己丰厚的知识功底。第三阶段,学知识长智慧,长智慧修素养,为人生历练打基础。学生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练就成为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
胡志民:作为课改过来人,我认为“洗脑”是关键,“临帖”是捷径,这里面有五个关键词。第一是决心。首先取决于领导的意志和决心,改革是一个是非题,而非选择题。第二是管理。三分教学、七分管理,推进高效课堂必然要有一套严格的、刚性的管理系统。第三是坚持。坚持就意味着拥抱成功。第四是研究。出现问题不是消极对待而是主动研究。“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第五是创新。当形成适合自己学校的模式后,必然要通过创新寻求新的突破。构建属于自己的模式不是目的,目的是构建尊重差异、适合学生个体的教育。
为什么要强调“模式”
没有模式就没有标准,任何教师都必须遵守基本的课堂规则。但是,高效课堂的模式与教学艺术并不冲突,恰恰是实现艺术、升华学生思维和课堂生成的保障。
郭 瑞:人们常说,“教无定法”,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是没有固定模式和方法的。高效课堂的构建为什么要强调模式?模式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到底有什么意义?
胡志民:没有模式就没有标准,这就像无论是“奔驰”还是“吉利”都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任何教师都必须遵守基本的课堂规则。但是,高效课堂的模式与教学艺术并不冲突,恰恰是实现艺术、升华学生思维和课堂生成的保障。高效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究竟学什么、怎么学,必须有一个抓手,这个时候就需要模式。所以说,高效课堂建设必然需要模式,但随着对模式本身的熟练运用,模式自然就会消失,即无模之模,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的课堂艺术。
高效课堂强调模式的意义体现在:第一,模式是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框架,对教与学有一定的规范作用,有了模式就不会放任自流,“漫无章法”。第二,模式是教与学的抓手,使初级阶段的高效课堂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目标,易于操作。第三,模式是产生教学艺术的基石,会降低追求课堂艺术的难度,在环节的规范中,学生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老师能产生因材施教的灵感。
赵丰平:赞同胡校长说的“模式自然消失”的观点,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同样,对课堂而言,没有一种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学科。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是高效,我们强调模式但不唯模式。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对传统课堂的革命性变革,在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背景下,课堂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有利于课堂改革的推进,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同时,模式与教师个性、教学艺术、学科特点的张扬相辅相成,二者并不矛盾。我们在强调模式的同时鼓励教师创新,教师的教学艺术会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得以施展。
郭 瑞: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强调模式就是为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念层面的问题流程化?模式,即方法、结构、流程。
李炳亭:是的,模式或许有其僵化的一面,但模式诠释的是理念,承载的是课堂之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需要一个基本的“规则”,课堂一旦变成了“自由发挥”,则很容易陷于混乱和无序。课改不是“方法”的改良,而是观念的革新。而任何革新都需要落实在“方法”上,通过“技术”手段加以实现,高效课堂模式就可以简化成技术性很强的东西。模式就是生产力。当然,有些人一直在提“教无定法”,但对于更多的教师而言,恐怕唯有“教学有法”才能达到教无定法,教学的艺术本质上就是“立”与“破”的矛盾,在不断的否定中完成进化,离开了教学有法的“临帖”阶段,很难“破帖”生成自己的风格。
赵丰平:任何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土壤,离开原有的环境就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临帖”的关键不在于照搬模式,而在于学习模式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操作方法。只有把握住模式的精髓,在分析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破模。
高效课堂的减法与加法行走
在高效课堂推进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要学会重新分配时间,即在课中用减法,而课前、课后用加法,或者概括为“抓两头,放中间”。
郭 瑞:高效课堂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流程上,需要关注哪些关键环节?
李炳亭:高效课堂的模式重在流程操作,一般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预习不是传统课堂上的自学,它要求学生围绕导学案开始自学、对学、群学,一般不对预习环节作时间要求,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要尽量自学。
预习之后是展示。展示是高效课堂的一大亮点,甚至有人把高效课堂称之为“展示课堂”。高效课堂十分重视展示,我一向认为“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谁都别轻视展示,展示即“发表、暴露、提升”。从操作技巧上说,展示又分为两种,小展示、大展示。小展示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个同学都要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在黑板上写出来,而教师要根据每组在展示中暴露的问题,组织全体同学参与“大展示”。大展示其实是和反馈连接在一起的,反馈当然不是考试,反馈甚至都无需教师去亲自完成。具体的做法是,以对子为单位,两两之间相互测评、修正,然后整理导学案,整理纠错本。
高效课堂的抓手是小组学习。这个小组和传统的小组有较大区别。高效课堂的小组其实很像是“小班化”,小组和小组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关系,每个组按照自己的要求和进度,各自为战,但又充满了竞争、对抗和质疑。
崔其升:教师一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每节课的亮点、精彩点就在于遇到了困难、疑惑,要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迷惑处,在辨不清方位的地方进行思考,思维得到发展;教师引发、启发、诱发学生,提示可以,但不准成为一个知识的解读者、灌输者。课堂中学生是主角,如何使学生真正做到“人人是主人,个个是辩才”,实现学生真正的“自学”是教师的价值体现。
李炳亭:在高效课堂推进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要学会重新分配时间,即在课中用减法,而课前、课后用加法,或者概括为“抓两头,放中间”。课前编制导学案,课后,教师通过课上反馈,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利用”课代表或者小组长实施帮扶,然后教师根据课堂经历,对导学案予以修补完善,即备好课后课。
“师退生进”实现师生“双高效”
真正的“高效课堂”必须是教师、学生“双高效”,所以“高效课堂”是“双核课堂”。
郭 瑞:高效课堂一直在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科学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决定了高效课堂的成败。教师如何在课堂上体现自己的作用?教师自身发展又该指向何方?学校如何引领教师尽快实现这一转变?
胡志民:高效课堂的最终结果应该放到“高效”两个字上,实现教师与学生“双高效”。对教师来讲,第一,首先提倡的是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研究重难点,备知识,备学生。第二,要在导学案上下功夫,注重学案的层次化、问题化原则,设置相应的扶手,由简到难。第三,要在课堂的评价中下功夫,及时鼓励与激励孩子,配合班级,正确使用评价手段,让孩子们在“安全”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提高交流与展示的实效性。第四,要熟悉课程,做到合理的整合,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第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积极展示的习惯,互助合作的习惯,点评评价的习惯,积累巩固的习惯,创新质疑解疑的习惯等。第六,要开展相应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公开课要以别人优点,补己之短;教研进课堂,同组之间、同事之间手把手帮扶和学习;课堂诊断能挤掉课堂上多余的“水分”;反思会更能“暴露”自己的不足;课堂检查与晨会点评查漏补缺,表扬先进,有错必改。师生“双高效”的“高效课堂”也是“双核课堂”。
李炳亭: 高效课堂的操作技巧,要“抓两头,放中间”。这个“放”,是放手,但放手不是“放弃”,而是“把学习交给学生,把责任留给自己”。教师在课上的“放”,也可以理解成“垂帘听政”,只是对学生学什么的大致范围加以明确。而“垂帘听政”要求教师要围绕课上“四主”来主导,即学案主导、学习主动、问题主线、活动主轴,并且在“四主”原则下,让责任体现在“盯、观、跟”三字上。所谓“盯”,盯的是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观,观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跟,跟踪进度,跟踪效益,跟踪发展。
赵丰平:高效课堂的推进要通过评价来引领教师发展和教学走向。就我校而言,我们摒弃了以教学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评价方法,建立起包括课堂成绩、学生评教、师德评价、教育科研等内容在内的全方位立体评价机制,从评价层面杜绝了教师功利的源头。教师评价的着力点应该放在课堂建设方面。
李炳亭:评价不是为了甄别、排队、控制和打压,而是为了改进、完善、激励和提升。高效课堂把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情感、课堂幸福指数、学习收获、成长轨迹等作为判断课堂价值的依据,依托“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个灵魂建构评价体系。同样有个“六字真言”:即时、公开、公正。
内蒙古赤峰市平庄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自主合作
www.xiexiebang.com 2010年07月14日 作者:翟晋玉
来源:中国教师报
平庄中学位于距离内蒙古赤峰市区几十公里的元宝山区,是在学校布局调整中由三所学校组合而成的一所中等规模的初级中学。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近年来平庄中学和其他很多学校一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尽管大多数教师已经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但在具体实践操作的方式方法上还缺乏经验,很多教师仍旧以满堂灌为主要教学方法,学生厌学和辍学现象越来越严重。
面对这种情况,校长聂洪波决心进行课堂教学改革。2009年9月,平庄中学在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和当地教育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了一场名为“自主合作、阳光课堂”的教学改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日前,在平庄中学举行的一场观摩研讨会上,平庄中学的课堂教学得到了与会专家和来访教师的肯定。
教师既要勇敢地“退”出去,还要适时地走“进”来
记者看到,平庄中学的教室在形式上和传统教室不同,而与很多走在课改前沿的学校类似:教室的三面墙上都是黑板,学生座位也不再是“秧田式”排列,而是每6至8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围坐在一起。小组的划分依据学生的性别、个性、学习情况等因素而定。
“质检员检测工人师傅加工的一个凹四边形工件ABCD(∠A等于90°,∠B等于32°,∠C等于21°度)是否合格。质检员只用仪器测得∠BDC等于148°,就给出产品不合格的结论。那位工人师傅一脸茫然。同学们,大家想一想怎样帮助这位工人师傅解开其中的谜团呢?”
这是数学老师殷晓丽在复习拓展课“创设情境,明确任务”教学环节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各小组纷纷开始行动,有的查找笔记资料,有的交头接耳小声讨论。经过合作、探讨、交流,班里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共识:只要完成“三角形拓展复习课”的学习任务,就能帮助工人师傅解开谜团。
在平庄中学,像这样的课堂导入很常见。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让学生体验学习知识、思考问题的价值,以引发、唤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需求,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为规范学习小组的行为,学校还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鼓励学习小组间的竞争,设立五星学习小组评比项目,对各小组进行定期考评,激发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平庄中学的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选择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凸显学生主体性,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培养,智慧得到启迪。”元宝山区师训教研中心副主任邵吉友说,这种模式既重视学生潜能开发,又关注学生亲身体验,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生成,在生成中増智。
“‘自主合作,阳光课堂’追求的就是,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视角来创新和选择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指导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下功夫,使学生由懒惰型走向勤奋型,使教师由经验型走向智慧型。”聂洪波说。
元宝山区教育局副局长张文军认为,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他说:“教师要勇敢地从‘神圣的讲台’上解脱、解放出来,从一线退到二线,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新知构建,促进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坚持学。”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
“上课时间怎么缩短了呢?有同学这样问我。其实我心里也有这种感觉,度日如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教初二年级政治的张国联老师说。
张老师执教的一节思想品德课——《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就带给了学生这样的感受。课前学生已有20分钟的预习,课堂上张老师先让学生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浏览教材。学生边看教材边做备注。然后课堂进入小组合作互助环节,安静的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或坐或立,或争论或翻书,或听或写„„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困惑:“我认为„„你们认为我这样讲有道理吗?”“我这个问题弄不懂,谁帮我讲一讲„„”还有学生在问题得不到解决时向教师寻求帮助。
然后是各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板书,并对自己所展示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时很多学生发出了“我有疑问,请问„„”“我要补充„„”“我认为你这是错误的„„”等声音。“这时学生是主角,他们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发挥着自己的才能,锻炼着自己的胆量,展现着自己的学识„„此时的我只是一个法官——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我在课堂上,只是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放手让学生演绎自己精彩的一面,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最重要的是品尝学习的快乐„„”张老师说。
平庄中学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为:课前让学生在“问题导学单”的引导下,阅读教材文本,感知教材,对要学习的知识形成初步认识,为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奠定知识基础。然后在课堂上,在“问题生成单”的指导下,对教材进一步学习,通过小组内“互助合作”学习,解决学习中遇到或新生成的问题,实现绩优生帮助后进生的目的。然后在“问题训练单”的指导下解决前面环节还未解决的问题,并进行当堂训练,巩固所学知识。“问题导学单”、“问题生成单”和“问题训练单”,这些工具单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出发点,注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抛砖引玉,激发学生读教材文本,研究教材文本的欲望。
在“问题生成单”上,张老师就以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著名主持人朱轶的事例为例,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朱轶原名朱逸群,在初二时,因为同学们叫他“猪一群”而要改名,他有权利更改自己的名字吗?他的父母有权干涉吗?
张老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由于这个问题在设计上考虑了学生对名人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研究教材的欲望。同时由于选取的这个事例非常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公民姓名权有关的知识。
质疑环节是“自主合作,阳光课堂”教学模式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传统课堂上教师无法预设出来的。
“‘自主合作,阳光课堂’提倡问题教学,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教学的课堂讨论与研究中,逐步形成一种学习方式与学习品质。学生是提出问题的主人,更是解决问题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张国联说。
“课堂上教师悦纳和包容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错误,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科学而理性的指导,使其以有效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加以解决。在启发性、激励性、赏识性、反思性的交流与评价中,让学生树立自信,体验生命成长。”邵吉友说。
阳光课堂带来阳光学生
课堂改革给学生带来了巨大变化。很多学生说他们喜欢现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不仅有趣,而且让他们有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
“‘阳光课堂’实施以来,我们展示的空间有了,从结构化预习到上课自主学习,从合作交流到习题展示,老师做了细心的指导后,把时间充分交给了我们。我们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道题你上去讲,下道题我一定抢到,让老师和同学们看看,你行,我也行!”初二年级的一位学生说,她一改过去的贪玩,把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以前上课时,老师讲,学生听,溜号、睡觉现象时有发生,现在我们的座位是‘团坐’,组长、学科长还有‘一帮一’对象盯着你,你还得答题、讲题,找同学的错误,找不同的见解。这样,你的精神必须集中,没时间把心思用在别的事情上,更何况睡觉。”
韩立福博士认为,平庄中学“自主合作,阳光课堂”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能面向全体,让所有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同时又体现了先学后导、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和谐理念。“教学方式实现了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真正为学生搭建了人文、民主、自由、开放、生态、阳光的有效课堂。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能够自然、愉快、舒心、快乐地有效学习,体验成功,分享幸福,快乐成长。”
平庄中学班会的形式丰富多彩,并注意将德育主题融汇在富有时代感的问题之中。每周四的班会课,老师把班会题目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搜集材料。记者观摩了一个班的班会,班会完全由学生主持,各个小组分别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班会主题的理解,有演讲、朗诵、小品、相声等,各个小组的成员配合很默契。听着他们那充满青春热情的朗诵,让人心灵受到触动,道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实现。“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知道了应该珍惜生命,拒绝诱惑,改变了许多不良习惯,知道了如何去关心别人。”一位学生说。
一位家长在给学校的感谢信中写道:“实行‘有效教学、阳光课堂’以来,孩子各方面不知不觉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变得自信活泼开朗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爱思考问题了,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我发现孩子变得阳光了,学习更有效了,更自信执着了,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翟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