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劳动力就业状况调研报告15篇

时间:2019-05-12 12:4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乡劳动力就业状况调研报告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乡劳动力就业状况调研报告1》。

第一篇:城乡劳动力就业状况调研报告1

***城乡劳动力就业状况调研报告

为及时掌握***区的城乡劳动力具体情况及未就业人员数量,全面提升我区的就业服务工作水平,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日前,我们对城乡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工作,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区劳动力资源就业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乡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情况

***局依托辖区*个乡镇,*个办事处,依据“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对城乡劳动力就业状况进行了统计。根据统计情况,我区城乡劳动力户数为****户,人数为*****人,其中男性为****人,女性为******人,第一产业*****人,第二产业*****人,第三产业*****人。未就业人数*****人,其中男性****人,女性****人,未就业人数中有就业意愿的****人,其中男性****人,女性***人,有参加培训意愿为****人。培训专业主要是财会、电气焊、服装、护理、计算机、家政、驾驶、美容美发等。从统计的情况来看,城乡就业形势有所缓和,形势比较乐观,但未就业人数总量依然偏大,压力不容忽视。

二、城乡劳动力就业的突出问题

一是从劳动力资源现状分析,求职总量偏高,素质普遍偏低,技工严重短缺。从劳动力技能状况看:城镇的新成长劳动力和就业转失业的人员,因技能单一而不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导致就业再就业困难;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因就业技能单

一、文化水平偏低以及年龄、身体等因素,用工单位很难录用。

二是从统计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区****名有培训愿望的人员中,申请培训财会、电脑、驾驶所占的比例很大,通过培训后,实现就业的难度大。一方面,部分专业如驾驶、电脑等专业,不像过去是一种职业,而现在应作为一种技能来实现就业。另一方面,申请培训的人员中,没有从社会所需的岗位选择培训专业,他们的就业目标还是定位在办公室及后勤等管理岗位,而通过辖区企业用工需求来看,企业需要这部分专业的岗位很少,难以满足这部分人员实现就业。

三是从统计情况和电话抽查部分培训人员素质来看,有培训愿望的人员中,“40、50”以上人员占有一定比例,没有技能的人员数量也很大,根据《*****加强就业培训****规划实施方案》中要求的初级职业技能培训时间为****课时,其中实际操作培训不少于****,培训时间短。通过召开培训机构负责人会议反映的情况来看,部分培训专业的培训时间最长为****个月,费用最高为****元,这样通过《实施方案》实现技能提升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是通过就业资金支付培训机构的培训费用过低,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不高。就业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省、市有着严格的管理和规定,地方政府很难对培训费用标准进行调整。

目前,培训费的支付标准为初级技能培训****元/人,中级技能培训****元/人,高级技能培训***元/人,创业培训费用为*****元/人。其中:新成长劳动力的培训费用由区财政承担***%,就业转失业人员培训费用由区财政承担***%,失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由区财政承担***%。培训费用难以满足培训机构的费用支出,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不高。

五是由于就业渠道的多样化,*****通过电话回访发现,部分乡镇(办)上报的未就业人员有培训意愿的人员已经实现就业,实际有培训意愿人员数目偏低,造成了参加培训班的人员不足,而对这部分人员的培训状况很难掌握。

三、实现城乡劳动力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从就业资金支付以外的支付渠道来补充培训费用,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

二是人社部门及各镇、办事处应该边培训边对接,及时搭建企业与有就业愿望人员对接平台,将用工对接常态化。同时,每半个月将企业岗位需求信息以电子版的形式发到各镇(办)、社区和村,让广大求职者不出社区就能了解到最新的就业信息,真正实现就业岗位进社区的信息平台。

******就业办公室

****年*月**日

第二篇: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许多的企业都陆续倒闭,在发展中的中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严重的企业倒闭使更多的人无法找到工作,全国剩余劳动力从而增加,许多的人回家过年后不知明年该去哪里?该做什么?2月4号镇坪县人劳局对全县剩余劳动力和企业所需劳动力进行调研,做到心中有数,好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调研采取

集中笔录座谈、工作人员深入乡镇、企业、各村实地摸底调查,与村民代表和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以了解更多的真实情况。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1.全县2008年外出务工人数和回家后不再出去的人数、以及在本地就业和自主创业的人数。2.对2009年全县在家待业人数以及年龄、性别、文法程度进行登记。3.对全县各个企业2009年用工情况进行摸底登记。

从调研的情况看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2009年初全县外出务工(包括有意向外出)和在家(包括回家后不再出去)的人数分别为10247人和3561人。除自主创业和在家务农外全县剩余劳动力人数为1432人,本地企业所需劳动力人数为615人。

2.在这次调研中发现全县大多数企业都同意吸纳本地工人,工资待遇相对上年比较稳定,个别企业有所下降。

3.目前,我县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已经制约了农民的就业、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进程。

(1)加大教育投入。全县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改革、完善教育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坚决杜绝新文盲的产生,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加快培养和造就农村实用人才,必须建立健全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形成多层次、多形式成人教育体系,让每个农民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全县剩余劳动力的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和有专业技术的较少。低素质的劳动力只能从事赃、累、苦、重等工作,很难找到理想的岗位,挣得满意的收入。因此,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劳动技能培训,建立政府、企业、党校等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培训机制,大力发展定向培训和“定单”培训,是2009年劳动保障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

(2)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对科技投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而我国目前农业科技的投入只占农业总产值的0。5%,低于发达国家2个百分点;我国每1万名农业人口拥有农业科技人员6人,远远低于发达国家40人的水平。由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低下,我国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推行成本很高,甚至有很多科技成果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民劳动力素质是指农民从事农业经营的综合能力。由次可见,农业面临着大范围变革,现代农业经营者需要掌握系统的农业生产基础知识,具备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储运、销售将成为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关键,改善农产品品质和加快运销周转率将成为农业经营的核心,保护资源、防止污染、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农业生产不可避免的宏观要求。因此,农业经营者还必须在精通专行的同时,在商品运销、信息处理、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有较高的专业科技素质。事实上没有较高的专业科技素质,根本无法从事高科技的现代农业。

(3)农民受旧的传统观念影响太深,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这种观念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家庭生产责任制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然而实际上,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均耕地已十分有限,加之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劳动力素质对一个产业一个国家而言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劳动力的素质已经代替了劳动力的数量,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因素。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学不学一个样,主观上不求进取;有的农民受家庭经济条件影响,自身没能力承担参加培训学习的费用,有的家长还让没有完成初中学业的子女辍学;有的是傻子过年看隔壁,人家不去学他也不去学,没有看到各自的差别。这就造成了农民素质难以提高的问题。

(4)总的结论。农业发展一直都是我国不可忽视的问题,它是我国生存的基础,也是我国能够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农业人口的素质决定了农业发展的潜力,如今农业人口的素质普遍较低因此限制了农业更高速的发展。要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问题,就要先做好农业人口的人力资源培训规划,然后才可能进行一系列的培训,进而达到提高农业人口素质这一目的。提高农民劳动力素质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坚持不懈地将这一任务进行下去才是我国农业的发展之道。

第三篇:城乡居住状况调研报告.doc

关于城乡居住状况的调研报告

调查人: 王磊指导教师:方建斌

时间:2013年8月地点;咸阳市长武县

一、调查情况简介

调查地点:相公镇各村

调查对象;各村居民

调查目的:通过对各村镇的走访考察以及查阅参考了相关文献、数据统计、网上查找资料等途径调查了解各村居民实际环境状况,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政策落实情况,对居住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并寻找出相应对策建议,以帮助解决居民在居住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居民向更好的居住状况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生活水平。

二、调查内容

调查过程:调查期间,通过预先对村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以确保合理安排行程,有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每到一地,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路线,先去寻找旧房屋进行考察,向当地居民询问有关房屋数据(房龄、人口、面积等)得到原始数据,然后采访村民们有关未来新屋建设,家庭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以及对国家政策的了解与落实情况、个人感受如何等等。之后,再到当地新村居民点调查走访,主要从房屋外貌(包括环境绿化,房屋设计,整体感觉,整洁程度等)生活方式(包括家庭生活如室内装修,家居家电,交通用具等;日常消费方式如超市,餐馆等;闲暇方式如家庭影院,KTV,广场舞等;社会交往)。并且在调研期间还向当地向政府有关部门如:国土资源局进行走访,了解到一些寡欲城镇化的问题以及国家的政策方针落实等情况,收集之后,再作统一汇总。

调查结果:通过为期多日的调查,对全乡14个乡镇的村落居住房屋性质、人均住房面积、独立卫生间、水电供应、生活方式等方面作一统计。

1)全乡一共14个村镇,有12个村子已经开始建成新村居民点,另有两个村镇还尚未开始,原因是村子地理结构简单,居民均沿公路住房定居,交通通达性好,世代居住,大部分居民已在原有旧房基础上建成新居,并有小的商铺营业,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2)房屋性质,全乡住房均为村民自行修建,且少数村民已建有二层小楼,舒适优雅。

3)在向乡镇政府的走访调查得到的数据,平均每户3.87人,人均住房面积50.6平方米,以新村居民点住房为标准,每户规划用房面积为14×14㎡,后带卫生区2m×14m。

4)各新村居民点建立时间从1998到2013均有新兴居民新村建成,房龄最高15年,最低1年,平均5.04年;而旧房屋可上溯至上世纪80年代末,且数量占绝少数,基本每村只有2户.5)各居民点房屋均建有独立卫生间1.5m×2m,且配有太阳能热水器,可淋浴。且多数居民家里另设置有其它独立小卫生间。而旧房一般没有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没有独立卫生间。

6)水电供应,全乡电力均由朝阳水电站及胡家河水电站供应,电力充盈。生活用水均为自来水,其中坳南村、坳北村、龙头村、南村等4个村均有自建机井水塔,为自给供水,水质清冽,价格低廉,新兴堡村、胡家河村2个村自来水水源取自然山泉水,有完整的净化设施,水源环境良好,为泾河流域支流,不受上流水质影响。其余8自来水均由彭公乡丰头水站供给支线分新旧两种,新线以新的居民新村为主,属塑料材质;旧线覆盖广泛,历史悠久,为钢制管道。两种管道支线交错分布,井然有序供水充裕冬季最冷时不会停止供水,水质合格,基本达到引用标准。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居民点建成之后,村民们往往不习惯新的居住环境,自由及可支配空间突然变得狭小不比之前。在堆放了原有家具物品之后显得拥挤,有些混乱。

对策建议:多接触新事物,新思想,摆脱原来的思维习惯,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时间久了之后,随着生活的稳定,对新环境的适应,使对狭小空间环境的充分有效利用变得得心应手,家具摆放渐渐变得井然有序,一个焕然一新的家庭便会融入每个居民的心中。

2)生活用水排放不便,没有完整的下水管道系统收集雨水,排放污水;污水处理系统建造缓慢,给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对策建议:迅速及时的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排水、处理系统,并且在居民新村实施之初,就应该将水处理设施统一规划,不仅如此,像植物保护,文物古迹都应该考虑周全,统筹兼顾。

3)新村广场缺少人员管理健身设施年久失修,部分设施已丢失重要零部件,根本无法正常使用,风光大不比兴建之初,秋千等儿童经常玩的设施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广场周围杂草丛生,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对策建议:设立专门的管理看护人员,维持广场秩序及设施安全,以及定期维修更换损坏的实施,并在一定时间铲除杂草,合理利用广场空间种植观赏性花草树木,资金可由村委会负责筹建,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呼吁大家保护公共设施。

4)植被破坏严重,旧房一般绿树围绕,且树龄较高,对保持水土环境起重要作用,但搬

迁之后,旧址均充作耕地,原有树木植被由于归属问题均不再保留,而新房为方便统一规划,减少人地财产纠纷,均选在重新开发的平坦地区,又会对许多高龄树木植被造成破坏,绿树成荫以极为少见。

对策建议:在规划之初,应该把环境问题重视起来,合理规划,减少破坏,并且在建成之后积极植草种树,向村民们宣传种树好处及作用,呼吁合理利用土地,把环境放在第一位,保留原有旧区域植被。

5)居民饮用自来水水质不好,偶尔会伴有浑浊泥沙,漂白剂浓度较大,饮用不便,需收集自来水沉淀之后才能使用,且主要为丰头水站的使用居民。

对策建议:水利部门要加强水源处的管理及环境保护,对于净水设施要经常检查、维修、更换,认真检查水质问题,查找出问题所在,若是由于管道老化问题,应认真排查,进行及时更换,以人为本,把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居民也要加强维权意识,认真监督水站工作,必要时向县政府上访投诉,坚决维护自身利益。

6)居民生活压力由于新村建设加重,由于建造房屋造价一般在25万左右,而国家政策平均所得仅两三万,而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并未提高,而各种原材料及人工费用涨价,使得建造成本又明显提高,造价上涨,房价较高居民难以承担,新村建成之后部分居民依然保持原先生活风貌,农民实际并未减轻负担。

对策建议:对于新村建设不要急功近利,应“稳扎稳打”认真规划,统筹兼顾,百年基业不能只顾眼前,采取自愿方式,让村民们有时间准备,按照梯次慢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且要不断提高全乡人民的收入水平,使更多的人在住房建设上减轻负担,配套设施也有所提升。

四、调查总结

相公乡虽然在新农村建设中较于其它乡镇稍晚,但是其发展稳定,村落布局、道路建设合理,且未来规划方向优良,发展潜力巨大,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值得其他村镇借鉴。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其发展变化巨大,其生活方式发生明显变化。居民们的生活意识及消费观念也产生了较之以前更先进的跨越,人们越来越向城市居民看齐,并且新的生活产生了许多生活方式上的特点:生活追求便捷,更加珍惜时间;生活节奏加快,忙碌而有序;审美情趣增加,更加追求时尚,觉得变化中的潮流更代表社会的进步、生活的提高;在生活中并不都是付出与收获,在农闲的时候也享受着闲暇的恬适时光;在环境方面村民也希望建立一个绿树成荫的绿色环境,并正在付诸行动。

虽然村民的住房及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离广大居民日益提高居住生活水平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仍要不断努力、不断改进。对于新村建设,要从根本上改善居住条件,既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同时也是扩大内需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各种房屋建设政策实施到位、加大对房屋建设的合理规划,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搞活和发展地方经济,让居民的收入得到较大提升,只有口袋鼓起来了,居民才有购买或建造住房的能力,才能不断的提高住房配套设施,从而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少数居民生活确实存在困难,政府加大低矮旧房改造力度的政策,已经让这些居民住进质量好,配套设施较完善的房屋。砖木结构80—90年代建筑的住房一直是农村危房改造、住房改善的重点,全乡已经改造约98.7%,其它住户正在移入新村居民点的筹备中。

未来全乡要继续加大自来水网管建设,保证城乡居民都能用上自来水。10年间乡镇政府实施的居民自来水饮用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已经将自来水覆盖至全乡各个村镇。但是,距离城乡普及自来水饮用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尤其是居住于区域偏僻且分散的乡村居民,更要下大力气扎实的做好自来水饮用工作,力争早日让全乡居民都能用上标准自来水。

另外,虽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更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县经济发展迅速,生活水平得到明显地提高。但是本县城区与乡镇居民生活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依旧需把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把农民增收放在首位。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加大农村投入,优化农村发展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环境,整治村容村貌,为农村提供平等教育就业机会,完善农村保障制度,出台更多惠民政策,确保城乡协调发展,缩短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在国家大力推行的农民集中居住便于提高集约化用地水平,能够节省大量土地资源,能够集中资金全面整合农村现有的各项基础设施资源,实现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集约化、科学化,可以实现农村管理的社区化,提升广大农村社会治安管理、计划生育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农村文化程度和农民的生活质量。是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切实有效办法;是土地、社保、户籍、行政管理、产业发展等多项改革的重要载体;是西北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国家既积极引导农民致富,也积极推进集中居住,在我看来这既是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农民切身利益负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举措。

障碍与挑战是发展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必将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全乡人民只有继续奋发图强,与时俱进,突破局限才能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十七届三中全会后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报告》

《农村房子拆迁补偿安置原则和补偿安置标准》

第四篇: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12月27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培养一代新型农民,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事关农业长远发展,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来抓。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一产业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现,如果这些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能获得很好的安置,将会影响新型农村的健康发展,农民的稳定增收和农业的不断进步,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劳动力的状况及分析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一些建议,我们调查小组分别对韩家结庄、黄家庄村进行实地采访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农村就业劳动力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农村劳动力的在思想上有了根本上的转变,综合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一个人外出打工,全家人脱贫致富”的顺口溜在农村广为流传,鼓励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民走出农村,走向城市。综合分析我们小组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农村劳动力出现以下现状及特点。

1、从年龄、性别结构上看,16-18岁的占农村就业劳动力总量的2%;19-50岁的占76%,50岁以上的占22%。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以19-50岁的青壮年为主,占总量的绝大部分,其它岁数段的劳动力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劳动力性别方面,男性劳动力约占60%,女性约占40%,总体上呈现南多女的现象。

2、从受教育程度看,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得知农村就业劳动力中,小学学历及以下的约占30%;初中学历约占57%,;高中(中专)学历约占11%;大专及以上学历约占2%。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韩家结庄和黄家庄村的劳动力学历以小学初中学历为主,约占总人数的87%。

3、从劳动力就业方向看,两个村根据2011年统计数据,30%左右的村民从事农业,70%左右的村民从事非农业。在从事非农业的70%村民中,从事建筑业的比例最高,占40%;从事的制造业的约占20%;从事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等职业的约占30%,其它的约占10%,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就业正在向非农业方向转变,在非农业中就业的种类正在向多元化发展。

4、从就业的地域上看,适龄劳动力主要在本村周边的市县就业,约占村民总数的60%,而外出到本市之外就业的村民约占总数的40%,在外出到外市就业的村民主要以发达地区比如说上海、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的省份为主,流向趋于固定性。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的流动趋势主要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但在劳动就业转移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劳动力的在就业上存在盲目性。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外地就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始不断向外转移,但是由于基层就业信息网络尚未健全,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就业时缺乏足够的信息渠道和就业指导,导致盲目性很大。据初步调查统计,在农民外出务工过程中,经中介组织推荐的仅占20%。这些劳动力在就业上的无序化带来很多负面作用,它会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城乡统筹就业等工作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同时增加了流动成本,一些急于实现流动就业的青年,不从自身条件或家庭条件出发,也不办理相关证件,仅凭个人意愿或偏信虚假劳动信息而盲目外出求职,最后往往造成自身找到的工作不理想,甚至上当受骗,损害了自身的利益,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2、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制约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农村劳动力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综合素质整体偏低,主要表现在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低。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普遍集中在小学、初中,特别是40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综合素质偏低,导致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变慢,同时制约了劳动力转移的领域。从目前的情况可以看出,务工农民绝大多数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工资收入少的工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受教育程度低,综合素质不高的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就会受限,使得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空间狭小,只能选择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造成一些岗位就业竞争激烈、工资水平低下、文化程度低、缺少劳动技能、市场适应能力弱、就业竞争力差的现象。

3、农村劳动力就业稳定性差。根据调查,一半左右的的农村劳动力已更换过企业,在同一企业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只占40%左右。稳定性差、流动性大是困扰用工单位的一大难题。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几乎所有地方在户籍、医疗、公共就业服务、住房、子女上学以及养老等方面存在地区歧视,农村劳动力无法得到与城镇居民平等的权利和待遇,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农民工缺乏长期安心城镇就业的信心,就业稳定性差造。还有由于农村土地有偿流转机制不活,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加上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土地已成了农村劳动力的失业保障和养老保险,使得农民工不愿意彻底放弃土地,以致成为城乡流动就业的兼职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正常生产,不利于就业的稳定性。

4、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显示农民参加各种保险的比例不高。除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比例较高,其他的社会保险不仅农民工自己参保的少,企业更是很少为员工购买,农村劳动力参加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更低。绝大部分农民游离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如此一来土地就承担了农民生存、发展、就业及养老等重任,具有了社会保障功能。农村劳动力一旦离开土地外出谋生,遇到失业,基本生活就难以保障,其它诸如养老、医疗、子女上学和住房等现实问题更会变得难以解决,所以村民不敢贸然割断与土地的联系,在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好工作时,农民一般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承包土地,造成“离乡不离土,进厂不进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外出就业。

三、对策和建议

农村劳动力由于综合素质方面以及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在外出就业等方面存在着劣势,我们小组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建设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各级政府要注意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在基层政府所在地的建立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就业信息资源共享,使农村劳动力在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方面接受统一的就业服务,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的经费,使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的全过程享受免费服务,人口较多的行政村也要成立劳动保障室,配备劳动保障协管员,明确职责,并接受乡镇劳动保障站的业务指导,使就业信息能够在用工者与求职者之间形成对接。

2、多组织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要想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最主要的是要提高他们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职业学校的教育,以此提高他们的技能,提高在未来职场上的求职技能。同时,各级政府和劳动培训机构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按照市场需求,扩大社会办学的范围,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等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项目,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鼓励和帮助农民学习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3、提高外出务工村民的维权意识。要与司法等部门联合加强劳动法、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提高广大劳务人员的自我防范能力。同时要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城市建立相应的管理、服务组织或机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相关法律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就业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如劳资纠纷、劳动争议、突发事件处理等,以此提高他们维权意识,保护自身的利益。

4、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要继续巩固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加大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力度,使他们的切身利益能够得到维护。同时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适合所有城乡劳动者在不同用人单位之间自由流动的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障制度,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对于土地方面,由于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依靠,各级政府要把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纳入就业扶持政策实施范围,并对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给税费减免等优惠措施,要求征地企业按一定比例安置被征地农村劳动力,已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虽然现在劳动力就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能很好的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状况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研报告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去年寒假,我于几个同学就这一状况进行了问卷形式的调研,在杭州市人才市场对前往应聘的1000名大学生就业行为和意向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外企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2)大学生期望收益越高就业概率越低。

一、调查分析:三种因素影响毕业生就业

通过调查的结果,经过详细的分析发现,影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因素可以分为五类:

因素一: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影响大学生择业取向

为了了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取向,调查小组在问卷中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①是否愿意到农村工作?②是否愿意去西部地区工作?③最想去什么样的地区工作?④最想去什么样的单位工作?

调查结果发现,将近八成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部分学生愿意去西部就业;大中城市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相比较国有企业,大学毕业生更多倾向于外资企业。

22.6%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就业,而77.4%的学生不愿意去,也就是说有将近八成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从性别来看,男生愿意去农村工作的比例比女生高出5个百分点。21.5%的毕业生表示愿意去西部工作,这比一般人想象的比例要更高些,因为西部地区并不等于农村地区,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国家西部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显得落后,因此,65%的毕业生最愿意到沿海地区工作。由于学生最看重的是发展前景,而沿海地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市场化程度,为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沿海地区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首选。

相比较国有企业,大学毕业生更多倾向于外资企业。调查小组将单位划分为8类,即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外企、乡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学校和其他。调查结果显示:“外企”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单位,占近30%。实际上,最近十几年来,外企一直受到学子们的青睐。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渐消融,“党政机关”的吸引力较以前相比减弱,但仍有近1/5的学生选择了党政机关。究其原因,调查小组分析认为,除工作相对稳定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公务员是个非常体面的职业。“高新技术企业”排在了第三位,超过“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与我国近年来重视科技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制定人才优惠政策密切相关,也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待遇有关。尽管近年来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仅排在第四位,但仍然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力量之一。调查小组分析认为,择业取向的形成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受到个人因素如偏好、理想、能力等的影响,也受到家庭因素比如父母职业、家庭收入

等的影响,更受到社会因素比如劳动力市场状况、经济景气程度等的影响。如果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取向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则可以说个体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大;如果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取向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则可以说是社会因素的影响大。从调查统计可知,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比较高的一致性,因此可以推断社会经济环境对他们的择业意识和择业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调查小组认为,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存在着明显的倾向性:大部分同学更看重未来的发展前景,愿意到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工作,愿意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和单位工作。从大学毕业生就业倾向的普遍性可以看出,一种大的经济环境背景在制约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

因素二:家庭经济状况,是择业时形成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

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约束下,大学生以职业价值最大化为择业目标。大学生择业时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多,选择更具风险性职业的可能性增加。调查小组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毕业生对待职业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外企和高新技术企业收入相对较高,风险较大,富裕群体在择业时更倾向于“外企”、“高新技术企业”,比其他群体高出3个百分点。而其他群体对收入一般、风险较小的职业选择概率较大,如党政机关、学校和科研部门等。因素三:联系单位个数越多,就业概率越高;期望收益越高,就业概率越低从工作搜寻的角度分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是调查小组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另一个切入点。调查小组通过“信息和获取信息的途径”、“期望工资水平和搜寻成本”和“搜寻密度和搜寻广度”这三个方面,将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细化和量化,研究结果发现,性别、专业属性的不同,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比如,男生的搜寻努力程度要比女生高,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的搜寻努力程度要比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高;学校所在不同地区的毕业生其工作搜寻行为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东部地区毕业生的搜寻努力程度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的毕业生期望收益过高是就业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调查小组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大学毕业生联系单位个数每增加一个,其接受工作的概率就能提高2%,大学毕业生着重联系单位个数每增加一个,其接受工作的概率将提高1.4%。从“第一年期望的月工资水平”的系数符号和“搜寻成本”的系数符号反映期望工资越高,搜寻成本越大,接受工作的概率就越低。因此,调查小组建议大学毕业生要努力提高工作搜寻的主动性,具备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尽可能地挖掘劳动力市场中的有效信息,在找寻的过程中把个人的基本信息更多地反映给用人单位,减少用人单位的筛选成本。同时应制定与自身水平相适合的期望工资水平,工资标准定得过高,将会影响就业效率。工资攀比和“漫天要价”以及不切实际的工资要求,往往使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望而却步。

以上一些大的方面,就本次调查看到的具体情况,调查小组提出如下具体性的建议:

建议一: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障碍;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整个就业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调查小组建议,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虽然目前我国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都已取消了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的限制,但对于已经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流动则远非是无限制的,特别是对那些已去农村和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若要再回到城市工作,则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因此,不仅要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而且要为往届毕业生的工作转换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另外,要降低大学生毕业生的创业门槛,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这既能推动经济增长,又能增加就业。

建议二: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加速培养高素质就业指导队伍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正逐渐增强。对于“大学生应该何时考虑就业”问题,有28.2%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应在四年级,45.8%认为应在三年级,11.6%和10.1%的学生分别认为应在一二年级。而对于就业指导来说,56.7%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应在四年级开始。由此看来,就业指导工作并非只是针对毕业生的,应该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列入高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之中。调查中,大学生基本上能够适应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转变,但仍有16%的“不知道如何适应”或“不能适应”。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直接,大学生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在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的特色,要求指导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调查小组建议充分利用高校的知识资源,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加强就业指导的学科建设。

建议三: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尽快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给自己的将来定位,在工作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家用人单位的老板公然声称:坚决不用大学刚毕业的人。在他看来,刚毕业的大学生身上“毛病”太多,几乎不可用,以下是这位老板从应届毕业生身上挑出的主要问题,看法未免偏激,仅供参考:①期望值过高;②心理不稳定;③耐挫能力差这山望着那山高;④不愿踏实做事高骛远,不切实际。

这个事例说明大学生还应该从自身入手,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的调整自己以尽快适应工作单位的需求,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

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五靠”: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报志愿靠拍(家长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大学生完全独立完成自己的意愿选专业、定职业、找工作的在被调查的群体中占很小比例。

大学生应该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路子。有人认为,现在的创业大环境对大学毕业生愈来愈有利。从2002年起,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同时社会上也启动了创业激励机制和创业教育,各类创业大赛竞相举办,也有不少大学生认为就业找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有创业的条件,当然会选择出来“搏一搏”,但是从普遍意义上看,创业仍不是大学生的主流选择。“这是因为大学生刚刚走出校园,创业资金缺乏,社会经验不足。”一招聘单位的老总这样分析,大学生创业的大环境仍不够成熟,各种措施仍不能够配套完善,启动资金不足,注册、税收的繁杂,使一些创业者望而却步。

一、调查取数

调查结果一:三成大学生愿意去外企

为了了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取向,研究调查小组在问卷中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是否愿意到农村工作?是否愿意去西部地区工作?最想去什么样的地区工作?最想去什么样的单位工作?

调查结果发现,从性别来看,男生愿意去农村工作的比例比女生高出5个百分点。此外,21.5%的毕业生表示愿意去西部工作,而最愿意到沿海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为65%。

调查小组将单位划分为8类,即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外企、乡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学校和其他。调查结果显示:“外企”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单位,占近30%,选择党政机关的将近20%,“高新技术企业”则排在了第三位。

调查结果二:期望越高就业概率越低

调查小组得出结论:大学毕业生联系单位个数每增加一个,其接受工作的概率就能提高2%,大学毕业生着重联系单位个数每增加一个,其接受工作的概率将提高

1.4%。从“第一年期望的月工资水平”的系数符号和“搜寻成本”的系数符号反映,期望工资越高、搜寻成本越大,接受工作的概率就越低。

调查结果发现,男生对工作的搜寻努力程度要比女生高,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的搜寻努力程度要比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高;学校所在不同地区的毕业生其工作搜寻行为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东部地区毕业生的搜寻努力程度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的毕业生期望收益过高是就业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另外,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比较偏好去机制相对灵活的企业单位求发展,而家庭状况越差即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少的学生,选择去稳定的党政机关单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其中,父母职业等级和收入的影响作用相当显著,而母亲的学历和职业对毕业生这一选择的影响比父亲更为突出。

对于家庭状况所代表的社会资本,有26.4%的学生认为它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仅次于招聘会?51.5%?和网络媒体?45.9%?;12.3%的学生认为社会资本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仅次于招聘会?39.7%?,排在第二位。认为社会资本是自身竞争优势的学生占19.5%,认为社会资本是自己求职不利因素的学生占25.9%。

二、分析归纳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归纳出五种因素影响毕业生择业行为:

因素一: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影响大学生择业取向;

因素二:家庭经济状况,是择业时形成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

因素三:联系单位个数越多,就业概率越高;期望收益越高,就业概率越低; 因素四:社会资本影响就业意向和求职行为;

因素五: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大学毕业生极化现象。

三、政策建议

建议一: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障碍;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建议二: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加速培养高素质就业指导队伍

建议三: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尽快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给自己的将来定位,在工作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建议四:大学毕业生要努力提高工作搜寻的主动性,具备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建议五:高校对就业不理想专业“动刀”、专业设置要有前瞻性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41.67%受访者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而18.33%选择多手准备,同时进行。由此可见,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已不再精挑细选,能就业成为如今大学生的普遍想法,另有打算的除外。此外面对就业难的问题,75%的受访者表示在实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有去到基层(如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等)工作的意愿。其中,大学生对自己就业的月薪期望也相对减少了,一般从1500元到4000元不等,主要集中在1000元到1500元之间。

当前就业形势下,有33.33%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关系对自己就业有最大帮助,另外有25%的认为各类社会招聘,只有8.33%的认为校园招聘对自己就业有最大帮助。由此不难发现,就业难使得大学生不愿意直接面对找工作,而是用成功率较高的间接方法来找。这与大学生在生活中一般就面对家庭和学校,而缺乏直接面对社会的机会有密切关系。为此学校和社会都应该提供更多的岗位。大学生希望学校能采取一些如加强企业联系,争取更多岗位、呼吁校友帮忙等措施。

大学生竞争就业岗位没有明显优势,很多受访者表示缺乏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也不扎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如在大学生期间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也有学校的一部分原因,如并不着力宣传应用实践技能的培训,专业安排课程没有跟随时代更新,导致知识与需要脱钩。

面对当前就业难的问题,部分学生有创业的意愿,但是他们既缺乏创业经验又缺乏启动基金。或许学校在加强大学生创业方面多组织一些课程、活动或设立创业基金会有不错效果。

尽管这次调查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当前的就业形势也确实比较严峻,但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不必那么悲观,相信在国家和党的领导下我国迟早会走出这次金融危机。随着国务院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各地纷纷推出地方经济刺激计划,大批国有重点企业在今后几年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人才需求上也显得更为迫切。此外一些公共安全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单位,因受危机影响较小,反而加大了毕业生招聘力度,所以尽管当前就业有点难,但社会上的机会还是很多。危机总是与机遇并存,压力时常导致成功,只要我们着力加强自己的各方面素质,被危机难倒的不会是有准备的人。

众所周知,大学生的就业不仅是大学生的事,也是学校和社会的事,当前我们所要做的事就是如何顶住压力。若经济进一步恶化,首先要问的是,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各高校可以怎么准备,我们的毕业生才不至于以个人之力直接暴露于全球金融风暴之下。举办招聘会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信息的细致收集、认真评估和全面公开,以及技能培训和一线人员的经验交流。只有充分给予学生信息,才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举办广泛的校友经验交流会,这是尽快获得一手资料和减少个人走弯路的好方法。在金融危机时期,信息的公开和及时传导至关重要,是帮助个人做出决策、调整预期的前提。

最后、作为大学生还应该进行自我差异化塑造,彰显个人魅力。发展自己别人没有的竞争优势,准确给自己定位,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加强自我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观,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只要我们真的这样做了,相信就算金融危机再继续恶化,我们也会足够乐观的,难道不是吗?机会总是钟情于有准备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得到机会,并把握住机会。

经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受益匪浅,在掌握调查方法的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在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此外无形中也增加了社会经验。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我们更加懂得了经验和知识急需积累,此外对大学生就业也更加有危机感了,我们奉劝大家一定要趁还在学校,多学点知识,并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走出社会做好准备。最后希望同学们,在即将到来的职场竞争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都能占领自己的高地。

下载城乡劳动力就业状况调研报告1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乡劳动力就业状况调研报告1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调研报告

    关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调研报告 ——群文近年来,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出现大量剩余,并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为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和地方......

    当前城乡家庭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当前家庭教育状况令人堪忧。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家庭教育受到各种观念的冲击,过去人们的那种树大自然直的观念被现在的望子成龙心切的家庭教育观念所代替,希望孩子在自己的管......

    城乡一体化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这对于破解城乡......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返乡创业状况调研思考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返乡创业状况调研思考 5月11—15日,**调查队对全县10个农村抽样调查点所在的村组进行了一次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查。此次调查方式......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返乡创业状况调研思考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返乡创业状况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返乡创业状况调研思考2010-06-29 18:56:2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

    劳动力调研报告稿

    关于我区劳动力资源紧缺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企业招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宿豫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1年9月25日近年来,宿豫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招商引资取得明显......

    经济危机大学生就业状况调研报告

    一、研究的缘起和目的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至今,全国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从XX年的83%降到了XX年的72.......

    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状况调研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尤其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