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粽香时节话端午
粽香时节话端午
——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教学案例
活动目的: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讲故事、诵诗文、看录像、学包粽子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粽叶飘香,龙舟竞渡——体验多彩的端午
(一)话粽子
1.学生交流预先搜集的粽子资料。
生:我翻阅家里的藏书《名俗大观》,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粽子,古时候又叫“角黍”“筒粽”,花样繁多。据记载,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赤豆等,品种增多。
生:这是我从超市买来的几种不同的粽子,从形状上看,有三角粽,有筒形粽;从馅料上看,有枣泥粽,有豆沙粽,还有鲜肉粽、火腿粽、蛋黄粽。闻闻看,香不香呀? „„
师:粽子既好看,又好吃,还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想不想亲手包粽子呀?老师也是门外汉,今天我们一起学学包粽子。
2.掌声请出学校里一位会包粽子的女教师,师生一起学包粽子。
(二)说龙舟
1.播放赛龙舟录象。教师旁白: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人民因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一直划至洞庭湖。之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以划龙舟来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后来形成竞渡的习俗,盛行于吴、越、楚,流传至今。
2.交流观后感受。(学生发言)
二、听讲故事,诵读诗文——感受文化的端午
(一)讲故事,探寻端午由来
师:端午节的由来,民间流传很广。课前,班里有几位同学拜访了村里的老人,了解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我们掌声请出他们。
学生讲屈原的故事——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者满腔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战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急
流的汨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大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一个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想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教师补充介绍——其实,除这个故事外,端午节的由来,还有多种传说。如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孝女曹娥,还有学者认为是源于古越名族图腾祭两种传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网上查询。
(二)诵诗文,感受文化的魅力
师:儿歌是民间流传的一种文学样式。有许多与端午相关的儿歌,老师小时侯就会几首,几个同龄伙伴在一起,一边吃粽子,一边哼儿歌,别有一番乐趣,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首,大家想学吗?
出示儿歌——
其一: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吃粽子,划龙船,纪念屈原永记牢。
其二: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其三: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其四:一,二,三,四,五,家家户户过端午。划龙舟,敲锣鼓,包粽子,真忙碌。钟馗老爷最威武,挥宝剑,把妖除。插上艾草和菖蒲,排好香果来祭祖。天气热,要消毒,挂香包,有用处,雄黄酒,洒庭户,小孩头上画老虎。一,二,三,四,五,家家户户过端午。
(师生一起学儿歌。引导学生摘录感兴趣的儿歌。)
师:端午作为传统名俗,也成为众多文人墨客吟诵,感怀的对象。以下是老师摘录的几首与端午有关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出示古诗——
和端午(北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师生一起吟诵。引导学生摘抄,积累。)
师:现代文学巨匠沈从文先生,用细腻的笔调,再现了端午日龙舟竞渡的情景。下面这篇散文选自沈先生的代表作《边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散文《端午日》: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师生一起朗诵。指导学生写段意。)
设计感言
端午节在中华大地上已经根植了千年之久。曾记否?在端午节吃粽子,吃鸡蛋,赛龙舟;还有各种端午节饰品更是人们的最爱。然而今天,很多人热衷于过情人节,过圣诞节,却把端午这类传统文化节日抛诸脑后。一个不懂尊重历史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底色”;只有除夕吃饺子、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早就听说,我国拟将端午习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设计此教案,旨在让学生对流传千年的传统习俗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第二篇:端午时节话“端午”
端午时节话“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它与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并称中华四大节日。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
五、重
五、端阳、中天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似的。
端午节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习俗。在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因此,在端午这一天,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成为习俗。
到春秋战国以后,每到这一天,我国的很多地区,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的内容为:“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端午节大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各地说法不一。但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出生在湖北秭归县三闾乐平里。约生于楚宣王三十年(前 340)卒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 278),享年 63 岁。其故里据史家记载和传讲,在地处长江西陵峡中部的今秭归县境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引袁山松《宜都山川记》载: “ 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俱存。”“ 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故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悬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屋基,名其地曰乐平里。” 由于他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楚怀王时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他主张对内“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对外“联齐抗秦”,实现一统。然而,他的政治主张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他的精神极度苦闷,披发行吟泽畔。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感人肺腑,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城。屈原想到国破家亡自己已报国无门,美好的政治理想已完全破灭,心如刀割。政治上的失意、精神上的摧残,国破家亡的现实,超过了他忍耐的极限,但他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顷襄王二十一年(前 278)夏历 五月初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断然怀石沉江以身殉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历代诗人和群众景仰屈原的品质叹慕屈原的文藻,自贾谊开以诗祭屈原之先河后,历代骚人墨客吊屈原的佳作累出不穷。又如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云:“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竦;濯淖于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皎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852 年,维也纳皇家科学院的报告用德文发表了《离骚》和《九歌》。离此事 100 年后的 1953 年,屈原被推崇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诗作更是被翻译流传到世界各地。至今还是唯一的一位炎黄血统的世界级文化名人。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再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为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我国许多地方举行规模宏大的龙舟竞渡,风格独具,热闹非凡,堪称中国一绝。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在《隋书·地理志》中已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龙舟竞渡,不仅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端午节民间娱乐活动,而且也是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今举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这首诗形象地地描绘出了龙舟竞渡的恢宏画面。气氛的热烈,比赛的紧张,尽跃纸上。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元人王振鹏所绘的《龙池竞渡图卷》,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划龙舟这一活动也先后传入日本、越南及英国等国。
唐宋以来粽子成为举国上下最流行的节日美食和馈赠礼品,不仅家家争做,而且市场上也出售各种各样的米粽。唐玄宗李隆基吃了一种名为“九子粽”的粽子后,还写了赞赏“九子粽”的诗句:“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节日期间供祭神佛和祖先也都用米粽。1700余年来,我国地域辽阔,粽子的花样繁多,有四角粽、牛角粽、枕头粽等形制较为普遍,里面包的容更是花样繁多:火腿粽、碱水粽、鲜肉粽、红豆粽,甜的、咸的、辣的、酸„„不胜枚举。随着华人文化在世界各地传播,把“粽子”这种食品也带到世界各地。成为广泛流行于世的传统食品。这一天,孩子们欢唱着端午节的民谣,乐得手舞足蹈。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不仅民间重视,宫廷也同样重视。身为天子的唐明皇也写诗《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悬钟馗像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传说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也有一些地方把端午节看做是纪念伍子胥或纪念越王勾践及孝女曹蛾的活动。民间还编出了有关端午节的谚语: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 宋代欧阳修以词颂端阳: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我国北方没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但是,历史上辽国的契丹族将士和金国女真族将士,都有端午节日射柳、骑马击球的传统竞技。《金史·礼志》:“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发鼓以助其气。”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
驰马射柳是于端午清晨,先设棵棵小柳树于校场,将柳树干中上部削去青皮一段,使之露白,作为靶心。然后赛者依次驰马拈弓用无羽横镞疾射削白处。比赛获胜名次是:射断柳干后驰马接断柳在手为胜,断柳而不能接到手中者为次,另外射中非白处,或射中削白处却未断柳者与未射中者一样均为负。这种节日竞技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军事技术的训练,相沿成习,直至清末。至于骑马击球是在马上执鞠杖,杖头如偃月形,兵分两队争击,射门取胜,和现代马球相似。
明清时期,端午节也同样受到重视。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
在京城里,端午节从五月初一开始,持续到五月初五。除了吃粽子,插蒲艾,还讲究吃五毒饼。五毒饼是人们为端午节特制的一种圆形糕点,上面印着五毒(蛇、蜈蚣、蝎子、蜘蛛、蟾蜍)图案。据说吃了它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京城里还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人们认为蛇、蝎子等害虫可由雄黄酒破解。大人喝完雄黄酒后,还要蘸着雄黄酒抹在孩子的耳朵、鼻孔处,以驱邪避害。五月初五这一天,妇女要佩戴红绒花,到正午时分要把红绒花摘掉,扔在路边,名为“扔灾”据说这样就可以扔掉身上的晦气。这一天,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可以驱邪避恶。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装着五毒,意思是“收”了五毒。从五月初一开始,家家都要在大门上贴上鬼王钟馗、祛瘟之神孙天师的画像。等到初五,人们要用毛笔蘸着朱砂给他们点上红色的眼睛。称作“朱砂判儿”。
辽西的端午节,家家都很重视的。挂艾蒿、叠葫芦、缝香囊、吃粽子是乡亲们最主要的过节形式。在我小的时候,每到端午节前夕,家家都用红纸叠起小葫芦,准备在端午这天早上挂起来,还将艾蒿在屋檐上,大门上,远远看去,绿色的树叶,红色的葫芦随风飘荡,给偏僻的乡村,增加了勃勃生气,使我至今难以忘怀!记得我在小学念书时,手工劳动课还专门学过折叠葫芦呢!
小时候,端午节的前几天,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记得妈妈在节日前的几天开始准备包粽子,上午把糯米晾一晾,拣一拣,淘一淘。粽叶用开水焯一下,再用清水洗洗,就泡在大盆里备用了。粽子叶是竹叶,要到市上去买,也有仔细的人家,将用过的旧粽叶洗干净,晾干后存放起来,第二年再用。米,多用小黄米、大黄米,也有用糯米的,还有用黄米、糯米两掺的。包好之后,把粽子结结实实的摁在大锅里,注满水,盖严锅,就可以烧水煮了。煮熟之后,还要放在一个冷水盆中,剥去外皮之后,放在盘子里。吃的时候,多蘸红糖,也有蘸白糖的。全家边吃边论,其乐融融。母亲还要准备好五彩丝线,文人的话叫“香丝系腕”,五彩丝线不是五彩缤纷的花色丝线,而是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合并成的缕索,内心里总是觉得很漂亮,这五彩线要到端午节后第一场雨扯下来扔到水里,说真的,我真有点儿舍不得。(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还要制作香囊,就是用布绣成各种式样的荷包,先将红色的布裁剪出要做的香囊基本外形,在里装上“香草”,再用针线缝好,之后,在香囊的一端缝一条佩戴用的细绳儿即可。端午的早上,母亲要早早起来,将五色花丝线索缠在孩子们的手腕上、脚腕上,脖子上还要挂上彩线系的小笤帚,寓意是扫除灾祸,除此之外,还要给孩子们佩戴香囊。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大家要相互比较,看谁的母亲手艺更高。
挂艾蒿代表招百福,艾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楚岁时记》注文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
采集艾蒿是需经验的,艾蒿叶子稍圆一些,背面是灰白色的,具有香气;水蒿叶子尖细,背面发绿。如不注意,错将水蒿采集回来,惹得全家开怀大笑。
原葫芦岛市委书记胡国庆所作的《山村端午》: 风吹葫芦桃枝扬,端午山村着新装。滩头顽童戏海水,室内老翁烧艾汤。秀姑口唱情歌笑,红嫂鬓插野花香。风山更比孤山美,青杏红时好还乡。
这首诗全面地展现了辽西地区的端午风俗,宛如一幅乡情乡音的水墨画卷,在辽西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现在,辽西地区城市里的端午节也很热闹。节前七、八天就有出售各类民俗饰品的:各式各样的葫芦、各式格样的笤帚、各式各样的荷包,将端午节打扮的多姿多彩。现在农民的商品意识曾强了,配合端午节的民俗,早早用车子将艾蒿运到城里来出售。一般市民,也无需自家包粽子了,卖粽子小贩满街,摊床连连。端午节于2008年被首次列为法定假日,游园的、逛街的人山人海。在浓浓的亲情中,在和煦的暖风中,人们尽情享受生活的欢乐,接受文化的熏陶。
近些年,虽然进入现代化的时代,但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人们在用手机传递“福音”的同时,仍相互祝愿:“端午节快乐!”
尽管屈原离开人间几千年了,但人们对他的崇敬与怀念有增无减。在秭归,每年都在端午节期间隆重举行公祭屈原的活动,从南北朝一直延续至今。所谓公祭,就是由官府出面组织的祭屈大典,为区别于民间祭祀而称为“公祭”。头端午,即屈原投江殉志的这天,在屈原祠前,用松柏、艾叶扎成大型祭坛,将蒸熟的全猪全羊、瓜果点心及粽子献于屈原灵牌(或塑像)前,巨大的挽幛上篆书“屈原(三闾)大夫魂兮归来”。在婉转凄切的鼓乐箫声之中,主祭如歌如吟地读着歌颂屈原美德的祭文,百姓则依次向屈原牌位(或塑像)叩首焚香,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作为屈原的故乡,秭归人对屈原的缅怀之情甚浓,纪念的方式也胜过其他地方。秭归有三个端午节,分别为农历五月初五“头端阳”、五月十五“大端阳”和五月二十五“末端阳”,端午节的热闹气氛一直要持续一个多月。
2008年 6月6日,农历五月初三。今年是端午节被列为法定节假日之后的首个端午节,秭归作为端午节文化的发祥地,捧出端午文化大餐祭屈原,举办了2008中国秭归端午文化节,掀起了万民祭祀的热潮。通过公祭屈原、龙舟展演、游江招魂,端午诗会等一系列活动纪念屈原。
祭祀台位于屈原祠山门前,用艾叶装饰而成,以雄壮的三峡大坝为背景。屈原铜像立于台中央,两旁的招魂幡上用小篆书写着“三闾大夫魂兮归来”几个大字;祭祀台上供奉着屈原的灵位,猪头、羊头、水果等祭品,祭祀台前置白龙头一个,香炉、菩垫若干。
6月6日上午与三峡大坝仅1公里之遥的凤凰山上,数千名屈乡儿女着素服,诵楚辞,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悼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三闾大夫,屈平灵均,诞于秭归,仕楚于郢。辅怀王兮图强国;联齐晋兮抗暴秦。乌鹊纷噪,宵小干政;丹凤钳口,孤忠远行”„„上午8:30祭祀仪式正式开始。三峡大坝上游的凤凰山下,锣鼓喧天,彩球飘飞。龙舟赛在徐家冲港湾龙舟训练基地拉开帷幕,开幕式上举行了隆重的游江招魂仪式,“大夫啊,大夫啊,你回归故里哟,故乡的人民想念你”苍凉的招魂曲在江畔声声响起,游船上游江招魂结束后,来自河南以及我市各县市区的16支龙舟代表队展开了激烈角逐。全场肃静,炮乐声起,鼓响金鸣。面对着屈原的塑像,身着素服的人们依次上香、摆放供品。在婉转凄切的鼓乐声中,屈乡儿女齐聚祭坛前,上香、跪拜、叩首,表情神圣而庄严。随后,身着白色孝服的主祭人,悲壮地诵读歌颂屈原美德的祭文,一切显得庄严肃穆,全场人员大为所动,全体肃立,面向灵位深深三鞠躬„„
下午,在凤凰山古民居内举行了“端午骚坛诗会”。诗会上,来自武汉、宜昌同骚坛诗社的诗人们同台唱和。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意气风发的青年人,还是骚坛诗社的“泥巴腿子”,都满怀深情地缅怀屈子。“屈子华章万古青,骚坛诗社千秋吟。遗风牢记忠魂志,故里高扬爱国音。”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一个有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的楚国官员,一个富有哲学思辨的思想家,一个关注百姓疾苦的父母官,一个使《楚辞》熠熠生辉的爱国诗人,死后,他的精神、灵魂深深地融入端午的民俗中,永远活在中国百姓的心中。有了屈原,才有了“端午”这一绵延久远的历史文化,才有了端午粽子飘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伟大源于崇高,崇高源于博爱,博爱源于无私。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能无悔。屈原的辞赋,屈原的精神,鼓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端午节历经两千年的历史变迁,已成为中华民族中的一种文化源流,集饮食、体育竞技、卫生防疫于一体,受人们重视,被人们喜爱,成为凝聚人心、凝聚民族感情、传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文化象征。端午节从2008年起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端午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让我们在怀念、祭祀的同时,将他的精神发扬光大!
第三篇:粽香端午作文
粽香端午作文范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粽香端午作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咸和甜。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它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是我们悼念屈原的日子,那么,屈原是谁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有七个国家,其中秦国实力最雄厚,有一天秦国要攻打楚国,楚国贤臣屈原得知后,迅速禀告了楚王,并献计保卫国家,可楚王并不在意反而责骂了屈原,虽然后来屈原又努力了几次,但都无功而返。最后一次屈原返回家中时看到老百姓正在辛苦耕耘着,艰难生活着,想到自己不能为百姓分忧解难,万念俱灰之下投进了汨罗江。
屈原不仅是贤臣,还是一位有爱国情怀、学识渊博的诗人,所以他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在得知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也为了屈原的灵魂在江里不会饿着,百姓们纷纷把家里好吃的东西投进江里,还为了东西不被鱼虾吃掉,把吃的包成粽子投入江中。
所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就是为了悼念屈原。那么,粽子要怎么包呢?每年我都跟着妈妈包粽子,所以我很熟练。首先,我们要准备粽叶、糯米、五花肉、干贝、虾仁、鸡蛋、料酒、蚝油等材料。这些材料准备好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加工这些材料了。
第一步将五花肉放入碗中,再放入蚝油和料酒,然后进行搅拌,最后盖上一层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腌制三个小时,最好隔夜再拿出来,这样会更入味。第二步将香菇切成条状,干贝切成丝,然后一起放入锅里翻炒,翻炒过程中加入香油、酱油、五香粉等配料会更香。第三步开始包粽子,首先将粽叶折成立体三角形,先铺上一层糯米,然后把腌制好的五花肉放进去,再放入炒好的蘑菇、干贝和鸡蛋,最后再盖上一层糯米,用力压几下,盖上粽叶,完全包裹之后用芦苇草缠绕几圈打结完成。一定要把粽子包紧,这样可以防止粽子里的配料掉出来。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了,那就是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半小时到一小时。粽子熟了以后取出来后可以六个一组,用剩余的芦苇草捆绑成一串串,挂在门窗上,想吃时解下一个来,方便又好吃。
粽子刚出锅的时候,那诱人的香味真的让人流口水。每次家里的`粽子出锅,我总是第一个吃的。今年的端午节,妈妈说她还准备包甜粽,真的太期待了!你们知道吗,粽子不仅可以包成菱形,还可以包成长方形,三角形……各种各样的形状,高颜值好口感。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粽子的香味永远留在我心中,这种味道让我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也让我懂得身为中国人要有一颗爱国心,我期待每一年端午节的到来。
第四篇:粽香端午作文
粽香端午作文14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粽香端午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粽香端午作文 篇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端午已至,榴花正盛,粽叶盈香。每到端午,我们一家都会包粽子,挂艾草,今年也不例外。
我们一早就来到了乡下奶奶家。来过端午节。按照习俗。我们端午节要先在门口放上艾草,用来辟邪。然后就准备包粽子。
只见奶奶娴熟地把煮好的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状,然后,用调羹放一点糯米,糯米上放一颗甜枣,最后再放一点糯米,这样粽子就可以包起来了,最后奶奶用白线把它们捆起来,一个精致小巧的粽子就完成了。看着奶奶包粽子挺简单的,我就心里痒痒的,也想学着包粽子。
我拿了两张大小差不多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把它围成一个漏斗形状。然后再用勺子把米装进粽叶里面。可我刚把米装进去,糯米就从粽叶的底部漏了下来。看着奶奶包很简单的样子。可我学起来却这么的吃力。就这样,我一遍又一遍地失败了。奶奶见状跟我说,那你用一张粽叶包,这样的话你会好包一点。好吧,听奶奶的话,我拿着一张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又开始包了起来。可是,当我把米放进去的时候。底部又开始漏米了。我顿时感到很疑惑,为什么看着奶奶包很简单,为什么轮到我包就这么难呢?实在没办法了,然后奶奶跟我讲。你就把粽叶底部折过去一点,这样就不会露了。
我照着奶奶的方法去做。的确,这样一点米也没有漏出来。然后我按照奶奶教我的方法,把粽子包了起来。可粽子就是不听我使唤。米粒居然从边上漏了出来。奶奶说我粽子抓的太紧了,所以才会这样子的。最后在我和奶奶的共同努力下,我的粽子终于包好了。
全部包完之后,奶奶往锅里加点水,然后把粽子放进去。大概半个小时粽子熟了。奶奶一掀开锅盖,哇!一股粽叶和糯米的清甜香气扑鼻而来。我一眼就从里面找出了那只我包的最小的粽子。尝了一下,甜而不腻,好吃极了。
这天,粽叶的清香浸润了燥热的炎夏,连晚风都变得清凉,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品尝佳肴,闲聊家常,静谧而美好……
粽香端午作文 篇2端午节快到了,我很想包粽子,于是,就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了粽米、粽叶、豆沙和肉,准备回家包粽子。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大盘子,准备把包好的粽子放进大盘子里。接着,我拿出一个大碗,把豆沙到了进去;然后又拿了一个小碗,把切好的肉装了进去……
好了!一切准备就绪!
“妈妈,过来教我包粽子啦,我准备好啦!”
妈妈正在晾衣服,一听到我叫她,赶紧走过来,说:“准备好了,那我们就开始包吧!对了,你是想先包豆沙馅的还是肉馅的啊?”
我想了想,说:“先包豆沙的吧!”
“好吧!”妈妈拿来了黑绳和白绳,说:“要不这样吧,黑绳用来包肉粽,白绳用来包豆沙粽,你看行不?”我爽快地答应了。“话不多说,赶紧包吧!”妈妈说,“接下来我教你怎么包粽子。”
妈妈先拿起一片粽叶,把它卷成一个圆锥形,我也学着卷成一个圆锥形,但手一松,不小心叶子散开了,“你要紧紧地握住它。”妈妈说。
我又重新卷了一下,终于卷好了。总算完成了这一步,妈妈又说:“接下来,你要把糯米塞进粽叶里,但不要全塞满,要留出放豆沙的位置。”我开始把糯米塞进粽叶里,但糯米不听话,全洒在了桌子上。妈妈见了,说:“没关系,再试一试。”我又试了三次,还是没成功。最后,我试着一手把卷好的粽叶捏紧一些,一手用小勺舀糯米、豆沙,这一次竟然成功了,我兴奋极了。
“下一步,你得把口封上。”妈妈说。妈妈把叶子的上面折下来,封了个口。我学着妈妈的样子,一下子就成功了。
“最后一步了,就是用白绳把整个包好的粽子缠上。”“这一步真是太简单了!”说着,我就完成了一个粽子。
接下来,我和妈妈一起包了很多粽子,还有肉粽呢,只不过把馅儿换成肉的,绳子系上了黑的,以便于区分。
第二天,我吃上了香喷喷的粽子,吃上了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我特别有成就感。
粽香端午作文 篇3朦胧的月光下,一个熟悉的背影在厨房里忙碌着。伴随着黎明的到来,她身旁的那口大锅里散发出醉人的粽香。
那个忙碌的背影就是我的外婆。童年的端午,我几乎都是伴着这粽香起床,再蹒跚着步伐向餐桌走去。家里虽不挂艾叶,不点雄黄酒,但,这粽香却为端阳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年端午,外婆都会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馅儿的粽子倒入锅中,彻夜的煮,她自己,也守在锅旁,盯着炉前跳跃的火苗,眼睛也随着炉前的火焰一闪一闪,闪动着慈爱的光。当天已泛鱼肚白时,那粽香便愈来愈浓,直沁肺腑,直至雾气弥漫了厨房。粽子熟了之后,外婆便总会用筷子把锅中的粽子轻轻挑出,分门别类地摆好放在盘子里。粽子的品种可多了:有的一溜儿是蛋黄莲蓉馅儿的,有的统统是红豆馅儿的,有的清一色是花生馅儿的然后,便是等候我们醒来一起品尝。
我最爱吃外婆包的蜜枣粽。剥开苇叶,深吸一口气,那粽叶的清香便如丝如缕,沁人心脾,令人垂涎三尺。终于剥开了粽叶的最后一层,红白相间的粽子便映入眼帘,红的是蜜枣儿,白的便是那香喷松软的糯米馅儿,一大口咬下去,那香甜软糯的味道便悄悄潜入腹中,唇齿留香,回味悠长。每次外婆包的粽子都能成为了桌上的抢手货,大家都争先恐后去抢外婆包的粽子。当别人问她这其中的秘诀时,她总是笑而不语。
又是一年端午节,街上超市里一个星期前就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粽子,尽管包装精美别致,配料也极其讲究,可我就是吃不出外婆包的粽子的味道来。其实我心里知道,那不是粽子的香甜,更是包裹着外婆对子女,对小辈浓浓的爱,那就是爱的味道,外婆的味道。
粽香端午作文 篇4端午粽香四处飘
端午节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节日,每年,人们都将在这一天包粽子,插艾草,赛龙舟,怀念爱国诗人屈原。今年,外婆又要包粽子给全家吃,我很好奇,粽子究竟是怎么包的?我决定向外婆请教,自已也包出几个好吃的粽子来。
一大早,外婆就忙开了,我也赶紧过去帮忙。外婆先将糯米淘好,放在一个大盆里,又准备了好多块腌肉,几个蛋黄。由于还要包肉粽,因此外婆又拿来酱油,往米盆里倒了些许,搅拌了几下,米马上就变成了酱油色,接下来,就要开始包了。
外婆先拿好一张箬叶,手把手教我。她拿住箬叶的两端,卷成一个漏斗状,往这里面加了三大勺米,又在米的中间放上一块咸肉,然后将它抚平,看不出一点儿向上凸的痕迹,再将没有碰到米的箬叶向前折,再将多余的部分向两边折,用手将它捏住。这样,一个粽子就成形了。接下来,就要在粽子外面缚上白纱线,防止粽子里面的米漏出来。我先在粽子偏上方的地方绕了几圈,又在下方更紧地绕了几圈,最后,把绳子的头和尾打一个死结,一个粽子就完美诞生了!我兴奋极了,也按照刚才的步骤去做,可是,刚要将肉放进去,“哗啦”,一下,我手里的箬叶松了,将米全倒了出来。我并没有灰心,又继续包起来,可箬叶就是不给我面子,刚包好,要系绳子了,“沙沙沙”我的“漏斗”漏了,幸好我眼疾手快,将米还有肉全倒在了边上的米盆里,这下,我可真是大冬天吃雪糕——凉透心了。外婆过来安慰我:“每件事都有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慢慢来,会包好的。”我又振作起来,经过了十分钟的努力,我终于亲手包好了第一个粽子!之后,我越包越熟练,看着一个个自已包的粽子,我的心里乐开了花,在这个端午节,我学会包粽子了!
端午节那天,满屋子都是一股淡淡的粽香,我吃着自已包的粽子,我想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粽子。端午粽飘香,粽子香,学包粽子的过程更香!
粽香端午作文 篇5一阵清逸的香气从蒸笼里飘出,充斥着整个厨房,端午节便从这一刻开始了!
今天是端午节,家家户户喜气洋洋。我们当地的端午节也叫“五日节”,“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划龙舟”,一连过五天。我最喜欢的就是初二吃粽子了!瞧我们家正在包粽子!
制馅
制作粽子的第一步当然是做馅了!只见妈妈拿出一大袋糯米,将米放在已经盛好的一盆水中浸泡,同时将其他的一些杂粮也放进去。再过了几个小时后,妈妈将水倒出,那些被浸过的杂粮就有点粘稠了,妈妈说这样做出的馅会更好吃。
洗叶
制作粽子的第二步便是洗粽叶。妈妈让我把放在阳台的粽叶拿来,我一听,立马拿了过来,妈妈接过粽叶,把粽叶放在热水中浸了十分钟,接着解释到:“这粽叶放在热水中,一来是为了消毒,二来是为了使粽叶变软,包粽子时更好包,一举两得!”
包粽子
接下来的一步便是包粽子了。妈妈将浸好的叶子从中间卷成一个圆锥形,留出一部分粽叶,再在圆锥中放入做好的馅,就像盖盖子一样把留出的那一部分粽叶一按,再把粽叶的前端往粽子身上一缠,用绳子一捆,便大功告成了。
品粽子
一个小时下来,已经包完了将近二十五个粽子,然后妈妈把它们这些“胖小子”放入蒸锅中,蒸出来后便可以吃了。到了晚上,所有粽子都蒸熟了,打开锅盖,香气直往鼻子上扑。我们就拿出粽子,几个小孩子好像不知道烫、不怕烫一样,从我们手中“抢”过几个粽子立马吃了起来。就这样,端午节在洋溢着浓郁的快乐气氛和甜蜜的粽香中过去了……
传统节日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对一种文化温暖的记忆。我最喜欢的便是端午节,你们呢?
粽香端午作文 篇6端午节是我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唯一节日。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各地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有的地方包粽子,有的地方划龙舟,有的地方喝雄黄酒。
今年端午节,我们家则是包粽子。节前一天晚上,听爸爸说要包粽子时,我兴奋得睡不着,我从来没有亲自动手包过!第二天起床时,爸爸已经在准备了。我走过去一看,他正在剪粽叶头,旁边则泡着糯米和绿豆,一个碗放着腌肉,另一个碗泡了香菇。看来爸爸准备得差不多了,我问爸爸:“爸爸,您不是说好和我一起准备的吗?为什么不等我了?”爸爸笑笑说:“你在那睡懒觉都没起来,我就先准备了嘛。”
过了不久,爸爸将绿豆和糯米滤过水后混在一起,喊我:“来帮个忙吧,把香菇切成条。”我切完香菇,爸爸又说:“料都备好了,开始包粽子吧。”说着,他就拿起一张粽叶,在粽叶的三分之一的地方打了一个折,卷成了圆锥形,然后就开始放一层米后放肉和香菇,再放一层米,最后则是将粽叶折了,把所有食材包住,又用草绳捆住捆牢固,粽子就包好了。我坐在一旁看了一会儿,就跃跃欲试了。心想:这不就是用一片叶子包住一些米,然后捆好,有什么难的?这样一想,就直接动手了。没想到连草绳都捆不好,整个粽子都散开来,里面的米和香菇撒了一桌。这情景,弄得爸爸哭笑不得。他走过来,手把手教我包:“你看好了,把竹叶折成圆锥,加料,但不能太满……”我按照爸爸的方法又试一次,还真的学会了,后来我又包了好几个不像粽子的粽子了。
妈妈把粽子放进高压锅里,过一会儿,就飘出阵阵粽香,这特别的香味令人好生期待。
粽子煮熟后,全家人围坐在桌子旁。我迫不及待剥了一个粽子,一阵香气扑鼻而来。咬一口,唇齿留香。此时,不禁感叹:“这一次包粽子真是有趣的体验呀!”妈妈一边品尝一边说:“还是自己家里包的粽子香!”爸爸得意地说:“那当然,我亲自掌控的能不香吗?”
桌子旁,笑声一片,粽香飘荡。
粽香端午作文 篇7时间过得真快,过去那些美好的情景常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们用真诚的笔墨,描绘出这些美好的记忆吧!
今年的端午节,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提着自己家里包的粽子来到学校,这是送给老师的。同学们互相攀比着自己的粽子,谁带的最大、最多,谁就是最受同学的称赞和羡慕的人。
到了学校,大家纷纷把一袋袋香喷喷的粽子堆到讲台上。看着这么多香甜软糯的大粽子,我心里美美哒!大家都期待着老师快来,猜测着老师看到这些的高兴样,猜测着老师会说什么。“老师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句,大家赶紧坐好。
一进教室,老师便被这堆成小山的“百家粽”吓了一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后,老师动情地说:“谢谢大家,谢谢你们的爸爸妈妈!大家的心意老师心领了,可是这么多,老师也吃不完呀,该怎样处理这些大粽子呢?”看着同学们瞪大眼睛等待结果的样子,老师笑了,“咱们一块儿吃掉它们吧!”
这怎么行?同学们都说:“不行不行!这是我们送给老师的,怎么能自己吃呢,回去怎么给爸妈交代啊?”老师开始给大家做“思想工作”了:“老师理解大家的心意。可是这么多,老师的确是吃不完呀。你们就当帮帮老师的忙,顺便也都尝尝、品品别人家的味儿,互相点评一下。好吗?”同学们都被老师说服了,不由得纷纷点着头说:“行!行!行!”
我们开始分粽子了,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老师也和大家一起说说笑笑,吃着粽子。看着我们大口大口的吃着,她的眼神流露出来的分明是母爱!
同学们都说自己在家吃不了多少粽子,可是和同学在一起觉得越吃越好吃,越吃越甜,好像和老师、同学在一起吃比在家里吃更香、更甜!这就是和无话不说的“亲人”在一起所有的独特情谊吧!
粽子的香气弥漫了整间教室,这就是真挚的友谊和浓厚的师生情谊呀!这份“粽情飘香”的美好会永远留存在我记忆的最深处,它是最美好的,最快乐的。
粽香端午作文 篇8早上,我提着昨天亲手包好的粽子走进教室,教室里还迷漫着淡淡的箬叶香,不禁让我回想起昨天那快乐美好的时光。
马上要到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为了缅怀伟大诗人屈原,学校组织了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包粽子。下午,校长伯伯亲自出马给我们演示了包粽子的过程。首先,她精心照料挑选了一大一小两片箬叶,将两片叶子重叠形成漏斗状,再把米放入漏斗中用筷子把它压紧,再用箬叶把口封好,像一个三角形一样。最后用绳子把粽子缠好。一个精美、可爱的小粽子就完成了。
包粽子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第一次实践开始,可我们一个个都笨手笨脚的,李思蕊的奶奶看着我们笨拙的样子,便手把手的帮助我们完成了。我深吸一口气,决定要凭自己单独完成这项艰难的任务。我左手拿起箬叶有模有样的包了起来,一边包一边默默地念叨着步骤。可同样的箬叶,校长包的是“大美女”,可我却包的是“丑八怪”。第三次,我用心地包,到封口的最难的时候,让高手奶奶帮我把它也变成“大美女”,真神了,粽子变得更好,更美,更棒!
我瞧了瞧其他同学,个个都在忙碌着,有的向家长请教,有的正手忙脚乱的系绳子,有的在向同学展示他们的胜利品……
慢慢地我们一步步熟练起来,还尝试着调出不同的新口味:红豆、绿豆、葡萄干、火腿肠加在一起是什么味呢?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把我包的粽子煮熟,给家人分享。我们品尝着粽子,虽然不比外面的好吃,但毕竟是我的劳动果实,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赞不绝口。
粽香端午作文 篇9我不知道是为什么,每逢春节,奶奶、姨婆,还有妈妈就聚在一起包粽子。每当那个时候,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淘米的淘米,洗豆的洗豆,煮叶的煮叶,而我就帮着碾花生。年年如此。
每当大人们围着,正式包粽子的时候,我就端一张小板凳在旁边瞧着,因为那时还小,不懂得做什么,只好仔细地瞧着,希望有一天学会了,也能帮上点忙。那是一只三棱锥壮的粽子,层层绿业里面躺着糯米、绿豆,还有八种材料。我不懂事,总是问:“干吗非要加八种材料,六种七种不行吗?”奶奶总是用似有若无的.声音回答:“‘八’就是‘发’,财源广进的意思。”“哦,原来是这样。”可是今年问完后,明年又问,奶奶用同样的话回答了一年又一年。
知道四年级那年,我才能原原本本地记住那“八”的含义,至始至终不忘记。可是到了那年头,我就可以帮这给粽子系绳子了。
“系紧点呵,别松了就可不好了”,自从那年起,妈妈就每年都这样叮嘱我。我开玩笑这问:“松了会怎样啊?”
“总之就不可以松,尽量的紧,不过我看你也不会系松的······”
是啊,每年这样包粽子,我对他们的感情似乎越来越深了,我对他的情就似那根绳子一般,矢志不渝。我总逃不出母亲的话的圈套,我的确不可能系松,由于我对粽子的情,对故乡的爱,像绳子一样深深的扎着。
其实我也明白,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他们爱粽子,更爱那个依山傍水的故乡,但我还是忍不住问了:“为什么每年都要包粽子?”
全场顿时鸦雀无声,个个人沉默不语。
是的,不仅仅是粽子本身的香,更是那份浓浓的情,浓浓的乡情。
粽香端午作文 篇10众所周知,六月是考试日,众所周知,六月是放假日,众所周知,六月是端午节如约而至的月份。这个六月,她也来了,带着一身飘香四溢的粽味,坐在龙舟上,提着一箱的粽子和作业,悄然而至。
端午的早晨总是被饿醒的,你还在被窝里就能闻到从厨房里飘在的粽香,它们在你的鼻尖跳舞,誓要把你馋死,待你终于和被子恋恋不舍地告别,它们还会变本加厉的引你去餐桌旁坐下,使你迫不及待地要开始早饭,今天,可是一年中为数不多的有肉的早饭啊!父亲笑着端出一大盘热气腾腾的粽子,“起得真早啊!”,我看着那一盘的粽子,垂涎三尺,不住地点着头。
用勺子拨拉半个粽子到自己盘子里,我仔细地端详它,糯米在蒸煮后染上荷叶的淡绿,又被内部的肉汁渗入,呈现出淡淡的粽色,泛着油光。热气盘旋在其上,用筷子轻轻一戳,又露出红色的咸蛋黄,那蛋黄的香漫出,与肉香、米香,一同游荡在空气中,刺激我的味觉。我小心翼翼又充满期待的夹起一坨粽子,放入口中。每一粒米看似粘糊糊的,但实际上,每粒米都由那倍儿香的酱汁连在一起,入口后便分开,每粒都圆滚滚,香喷喷,与扬州炒饭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吃的是一个咸粽,猪肉的油都被糯米化解,融在蛋黄中,肉虽偏咸,黄虽偏涩,但两者与糯米的完美融合,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吃粽子是不会有闲工夫停下感叹其味美的,人人都沉浸在粽香之中,唯有当你抬起头,看到人们脸上洋溢的幸福时,你才明白,粽子的独道之处。
粽子,有甜、有咸、有的腻、有的滑、有的多油。中华民族根据各地的喜好,创作、改良粽子的味道,并造就了现在的端午。
放筷,合掌,一个咸粽吃完了,一个端午也开始了,这次的端午是在浓浓的粽香和满满的精神之中开始的。
现在虽然随时都可吃到粽子,但唯有端午节吃的粽子是最香甜的,最独特的。
粽香端午作文 篇11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早上9点,参与人员已到达参赛地点(公司后花园),这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亲子活动,以家庭为单位比赛包粽子,在30分钟内最快包完20个粽子的家庭获胜。第二个,知识抢答,这是关于端午节的问题,每答对一题获得2个粽子,答错一题则扣掉1个粽子,最后获得粽子最多的家庭获胜。第三个,玩“曲水流觞”游戏,每个家庭坐在旋转的圆桌边,用一个杯子盛半杯醋(因为小孩子要参加,不能喝酒)放到桌面上,当桌面停止转动时,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喝下醋并表演一个节目。
活动中最激烈的是第二个知识抢答,由杨爷爷主持,他念完题目就说“抢答开始”,每个人就立马开动脑筋,积极地抢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游戏中,拍桌子声、抢答声、欢呼声响彻云霄。通过激烈的竞争,我家取得了胜利。
最有趣的是第三个游戏,每当桌面转起来的时候,每个人都很紧张,心里默默祈祷,醋杯千万不要在自己的面前停下,大家都怕喝那酸酸的醋。“桌子停了”不知谁叫了一声,紧接着又是一阵欢呼声,醋杯停在了唐伯伯的面前,唐伯伯叹了一口气,之后只见他皱了皱眉头,左手捏着鼻子,右手端着醋杯一饮而下,“好酸啊!”大家给了他热烈的掌声。可就在这时,他忽然起身跑了出去,一到厕所把刚才喝下的醋全部吐了出来,大家这时笑得更开心了。
活动结束了,杨爷爷说,这次活动大家吃了自己包的粽子,玩了游戏,拉近了同事之间的友谊,增进了亲子关系,让孩子们了解到了端午节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大家度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端午节!
粽香端午作文 篇12盼望着,盼望着,夏天来了,端午节也随之而来了。
端午节主要为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屈原。他因政见不合被楚王赶出国都,后得知楚国已亡,便悲愤地跳入汩罗江自杀了。人们便于他跳江的日子——农历五月初五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来纪念他。
对于屈原,我真是太熟悉了。在我的老家湖北武汉的东湖边上,就矗立着一座屈原雕塑,旁边有一座行吟阁,名字来源于他的“行吟泽畔”一句。再者他也是我几千年前的“老乡”,提起来总有一种亲切之感。
据说屈原跳江后,人们向江中投米,以免鱼虾吃掉他的身躯。正因如此,去年端午,我也尝试亲手包了粽子。首先要泡粽叶和糯米,准备材料。然后将干净粽叶窝成漏斗形,托在掌心,盛点糯米在粽叶中间压实并包好,不能漏。最后紧紧地缠上棉线,一个粽子便大功告成,也可加红枣、肉等,会更“色香味俱全”一点。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算第二项活动。所以端午假期,我不仅用美味的粽子满足味蕾,还大饱眼福,在潮白河边观看了一场精彩的龙舟赛。随着一声号令,龙舟们冲出了起点,在水面上滑行。只见那些壮汉们有节奏地划动手中的桨,大声喊着口号,鼓手使劲敲鼓。一时间,河上水声阵阵,人声鼎沸,鼓声震天。岸上的观众们纷纷为自己看好的龙舟加油,我也不例外。这样热闹,河里的鱼虾一定早就吓跑了,我们不用担心它们吃掉屈原的身躯了。
我做的第三件事是挂艾草,它有驱蚊杀菌的效果。我和父母都亲手挂了一个艾叶包,屋里飘出浓浓的艾香,“碧艾香蒲处处忙”,真好!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们的“国宝”,我们更应爱护它,珍惜它,让“国宝”永存!
端午已过,我仍记忆犹新,粽子的香甜还荡漾在舌尖,龙舟手们的身影还浮现在眼前,我伴着这美好的回忆,盼望着下一个端午佳节……
粽香端午作文 篇13今天是端午节,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今天,大家都乐呵呵的,粽子成了大家的“焦点”。
一早起,我被窗外的声声鸡鸣“叫”醒了,我忙穿上衣服去西屋叫妈妈起床。我边边说:“啊,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空气真清新!”我还伸了一个懒腰呢。妈妈被我叫醒了,我们吃过饭后,去了裕隆超市。我拉着妈妈快步跑,想及时到达“粽子小家园”那里去。可是越慌越是不行,原来很熟悉的“老朋友”好像一下了变成了不认识的“陌生人”,花了十秒才达到“粽子小家园”!那里有粽子爸爸——猪肉粽;还有粽子妈妈——八宝粽;它们有一群可爱的小宝宝——小小粽:有绿豆蓉姐姐,有菠萝小妹妹,有薏米果仁大哥哥,还有蜜枣绿茶小弟弟等等……像这样的粽子家族还有很多很多,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样子。人们争相购买,“粽子小家园”的粽子们,它们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小粽子了!好热闹呀,我和妈妈也购买了几家粽子家庭。于是,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姥姥家。我准备把所有的八宝粽妈妈送给这里的三位母亲——姥姥、姨姨和妈妈。我们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姥姥又把菜角和糖糕端了出来。顿时,所有的香气浓缩在了一起,在空中形成了一朵花,还散发着阵阵醉人的香气。可是这也挡不住菠萝小妹妹的“诱惑”,我便又吃了起来。屋里弥漫着的香味和我们的好心情似乎溶到了一起,怎么也分不开。这使我们胃口大开,心情也是越来越好。我把这一景象“拍”了下来,把“照片”“存”进了我的“相册”。
这个端午节真是有趣,下一个端午节我一定会更加开心的!
粽香端午作文 篇14我的奶奶被分配到我们组,她一笑起来,嘴边和眼角挤出一团肉来,此时,她脸上是没有任何“鱼尾”的。她熟练地抓起一把箬叶,数都不数,像理扑克牌一样轻松,在指尖铺开,煮箬叶的水,在罅隙间流过,指缝也变得香香的。我们八个人把奶奶护得紧紧的,小屏风一样,硬生生围了个圈儿。
“我的可是大肉粽!”肖大仙在后面大吹牛皮。
“我的也是,我看到了一点米,是深色的,看!”周城宇喜出在望。
我没有心思去理会他们,只在旁边似教徒一样祈祷。
“南无喝罗惮那哆罗夜耶……”我双手合十,念着佛教歌曲《大悲咒》。
周城宇特想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偷吃粽子,被我这“花和尚”的慧眼看见,她恼羞成怒骂了我几句,肖遥也笑了。我又开始打趣肖遥——你那个是姚承佑那组包的,肯定没肉。
“好了,同学们开吃吧。”刘老师才是老大,一声令下,我迅速抽开绳子,瞬间,只剩下香甜的糯米托在手中。
我咬一口,清香、浓香、鲜香,都充斥我的唇齿间。我一口吞了半个粽子,里面竟有约三厘米长的大肉,呵呵,我真是一口十个满足,三口回味无穷呀!每咬口,吃一个角,四口刚好吃完一整只,我转向肖大仙,笑容不禁有些邪恶。
“啊一一我找不到肉!我再咬,再咬……”情绪崩溃的他,不断哀叫,“只剩一个角了,还没有肉!是酱油和米欺骗了我,是谁包的,给我站出来!”最后他只能含泪咽下这“糯米疙瘩”。
“哎呀,真是肉的,太好吃了。”高天昊像我一样,虽好吃,但从不懒做哟!
“别看我!”周城宇生气了。
我忽然一转头,看见粘稠的糯米粘在了周城宇的脸颊上,我差点笑出鼻涕泡泡来。
……
教室里,粽叶飘香,笑声朗朗!
第五篇:端午时节话插秧
端午时节话插秧
唐诗云: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这首诗真切地说出了田家五月忙碌的情景。在我们广大江淮地域,五月里可不光是收麦,还要忙着插秧,叫麦连秧。这段时间,可以用屁股不沾灰和失头盼命来形容。插秧这种活为农民们最辛苦的一种活计。过去栽秧的第一天,称开秧门,很热闹,家家放鞭炮,还敲锣打鼓表示庆祝。插秧的时候还唱秧歌,依稀记得两句:大米好吃秧难栽,小曲好唱口难开,闺女漂亮人人爱,花儿美丽莫要采。
端午节,我们单位放假三天,恰好去老家插几亩地麦茬秧。下了一夜的中雨,天明时雨还没有停止的迹象。惦记着家里的事,我只好冒雨上路。小雨爽爽的,那雨丝虽然很细,但是由于摩托车速度的原因,打在脸上感觉麻辣辣的;眼睛被雨水泼打的眯成了一条线,勉强能够看见路。从青冈大道上路,路途极少碰到行人和车辆。到家百十里路也就是个把小时的功夫。赶到家时,家人刚放下碗筷,我也就草草的扒了一口饭。妻子已披挂上阵,她用一个化肥袋的内胆,打底上掏个洞套出头去,又将塑料皮纸左右钻出两个小洞伸出一双手,便是一个好不错的简易雨具了。
头一天,妻子就回家把秧苗拔齐,虽然我们知道栽禾不要隔夜秧。的道理。但是没有人手,也只好这样办。可是,由于过节的原因,那个栽秧队员却没有着落。秧田的水是我表兄煞费苦心从池河里干了一天一夜抽上来,秧也把好,若是坐地等栽秧队来栽秧,恐怕是秧苗捂坏了不算,秧田的再水耗干了,那样的损失就大了。对待眼下困难,我咬咬牙和妻子说:咱们自己栽!妻子巴不得我说这句话。面对四亩地水稻,她坚定地说:对,自己栽。栽一棵少一棵,早栽一时早一时活棵。可见她的决心比我大。
我儿子今年考取了中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还没有开学,我也让他来助阵,体验一下爸妈的辛苦。他拿了照相机说是要拍个视频做留念。听说要他下地栽秧,他到是很高兴,卷手捋胳膊想试试。我前面说过,栽秧是农村最艰苦的一种农活。秧田里有齐腿肚子深的稀泥,水里面还有小虫子在咬你的肉,甚至还有蚂蝗在吸你的血。城里人说,别说下烂泥地里去栽秧了,就是听讲了蚂蝗头皮都发麻。可我们农村人见了那个小玩意之类习之为常。栽秧的时候,果然一条蚂蝗叮着了我表兄的腿。他很平静的抬起了腿,一巴掌呼下去,蚂蝗掉落水里。可是他那腿上立马就流出了鲜血。我说,要不要包扎一下?他一笑度之。蚂蝗吸着了你,你无论如何是甩不掉也扯不下,唯独巴掌管用。我对蚂蝗咬也无所谓,就是伤口流血作痒而已,没听说蚂蝗咬死过人,所以不怕;咱农村人怕也没有。妻子穿了栽秧靴也不怕,我儿子看到了蚂蝗,吓得一声尖叫,窜到了田埂之上,再也不敢下来了。她妈妈说他是公鸡屙屎一个头,纯闹呼玩着呢。
说句大实话,我干农活真是一罐子不响,半罐子叮当。栽秧老是留在别人的前面,要是割麦子又是落在了别人的后面。妻子栽秧是一个中等手式,一天轻巧可栽一亩地。我表兄栽秧那个快,可谓是一个一流竞技高手。他要是不干杂活,一个人一天可栽二亩地。二亩地秧,数十万株苗,要把它整齐的摆列成一幅画,什么概念?我曾细细的观察他,前腿弓,后腿伸,上身微微向前倾,退苗紧,抓苗准,双手翻飞不消停。我敢自豪的说:超秒速度。我曾经赞叹电视里一位银行姑娘点钱速度超过了秒速度,那是她坐在空调屋里,平心静气而为。而一个淌着烂稀泥,还要倒着走的人,栽秧速度超了秒速度,二人相比,不知谁是小儿科了。我表兄说,他十二岁就练习栽秧,今年他58岁,整整练习了48年。可叹世界吉尼斯记录没有设手工插秧赛,若不然他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半天里我磨磨唧唧只栽了顶多二分地,上田埂时腰都直不起了。我用拳头擂着自己的腰部,嘴撇的像个裤腰大叫道:哎哟我的妈呀,腰累断了啊,这地下年不能种了。我儿子也接过话题和稀泥说:对对,干脆不种了。我妻子白了我们爷两人说:你们吃了灯草,说的轻巧。不种地你不要钱了?她看着儿子。紧接着又问我:你一个月拿了多少钱?
回到小山村,家家厨房都飘溢着扑鼻的香味,不大的小村子,已有部分人家拉开了桌子,摆上了大碗肉和鱼,开始喝起了老酒;也还有几家正在门口点鞭炮准备过节。我们赶到哥嫂家,他们早已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我们和哥嫂多年没有在节日相聚了。中午那菜特丰盛,大白鹅,老公鸡,全用大铁锅炒,用老海碗盛上,那个香劲,在城里很难品尝到。说句丢丑的话,一桌丰盛的菜肴,被我们一家子一小会风卷残云了。我平时的高血压和高血脂这时候统统见鬼去了。
端午节,我们的身体虽然疲惫,可精神却很乐观,我们把白茫茫的田地穿上了绿衣,那绿衣为千万株禾苗而织锦。朝读云霞晚读窗,田为素稿字为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