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搜索》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共5篇)

时间:2019-05-12 12:1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电影《搜索》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电影《搜索》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第一篇:论电影《搜索》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论电影《搜索》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电影《搜索》借癌症患者叶蓝秋因未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而被媒体炒作,最后不堪压力自杀身亡的故事,通过画面、细节、对比等表现手法,生动细致地刻画了几个角色的人物形象。

电影一开始,分别向我们展示了几组主要人物的生活境况。叶蓝秋是上市公司的高级白领,原本过着优雅光鲜的生活;莫小渝则是典型的豪门贵妇,她与沈流舒在表面上是恩爱的夫妻;陈若兮与杨守诚是为了生活而奋斗者的普通媒体工作者。这原本联系不大的三组人物因“让座事件”而被巧妙地联系起来。

都市白领叶蓝秋因续医保体检而意外得知自己患有淋巴癌晚期,带着满心的惊慌和彷徨,她在公交车上拒绝为刚上车的一位老大爷让座,而这一幕恰好被电视台实习记者杨佳琪拍到,后被资深电视编导陈若兮用“媒体手段”展现给社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让“墨镜姐”被社会舆论谴责。伤心无措的叶蓝秋被公司老板沈流舒安慰的时候恰好被偶然到公司探班的莫小渝看到,这双重巧合使得久居家中的贵妇莫小渝坚信,叶蓝秋是个“不知羞耻勾引老板的小三”,威胁自己幸福的家庭,因此在“墨镜姐”的节目中向电视台打电话“爆料”。陪妹妹为叶蓝秋录制道歉视频的杨守诚,在与叶蓝秋的交谈之后达成合约,对其进行“情感救助”,在之后的一周时间内照顾叶蓝秋的生活,随着了解的加深,直率的杨守诚爱上了坚强美丽的叶蓝秋。电影的最后,主人公们走上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道路。无论是杨守诚与陈若兮爱情的崩溃,还是陈若兮与杨佳琪姐妹情谊的断送,抑或是莫小渝与沈流舒婚姻的解体,都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导演在刻画人物时,就早早给了我们暗示。

本篇一大特点是对细节的刻画,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本片主人公叶蓝秋,甫一出现就给人以冷艳之感,但是“让座”事件之后,她多是以素颜出现。这一变化,深深地展示出人物心情和精神状态的改变,而惨白的脸,血红的唇,不仅是目睹“让座”事件的群众愤怒的宣泄口,更是为了更好地凸显花样的叶蓝秋在得知自己重病之后的精神压力大导致的“惨白”面容。通过对叶蓝秋中学班主任的采访、她对房东的态度、沈流舒的话语以及她在事后积极配合杨佳琪录制道歉视频,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信息——真实她并不仅不像陈若兮镜头下的“墨镜姐”那样冷漠刻薄没礼貌,反而是一个勇敢积极,自尊自爱自强的人,她对他人有理解和尊重,对生活有热爱和追求。如果不是这样,她不会多次拒绝和老板一起出差;如果不是这样,合作公司的老板不会向沈流舒问起她的去向;如果不是这样,她也不会引起同事唐小华的嫉妒和中伤。

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这一手法,最突出地体现在唐小华的身上。从她的第一次出场,老板沈流舒说她应该向叶蓝秋多学学时她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她与叶蓝秋不睦;叶蓝秋匆忙进入办公室,她从镜子里窥视到了叶蓝秋的惊慌失措;叶蓝秋请假离开跟她交接工作,她一方面笑靥如花地劝解和挽留,另一方面却是迅速地把钥匙放进自己的抽屉,拿到想要的东西之后就还要暗讽叶蓝秋;趁叶不在,私自坐在尚属叶蓝秋的位置上,将自己的小人嘴脸表露无遗,这也解释了她偷听莫小渝和沈流舒的对话和带着兴奋的表情爆料“墨镜姐”真实身份的原因。件件小事,刻画出唐小华的肤浅狭隘与自私虚荣。

与自私虚荣的唐小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守诚。在婚礼上,他直率地说出婚礼的真实花费;看到陈若兮在妹妹拍的视频上署了自己的名字时,为妹妹抱不平;在与叶蓝秋相处的过程中,即使有好几次他都非常气愤叶蓝秋的行为,但还是坚持完成合约,照顾叶蓝秋,陪她蹦极,陪她看日出。这些事,向我们展示出一个热情感性,以诚待人的阳光男孩形象。这份勇敢和执着也是令叶蓝秋动心的原因吧。

除了对人物的刻画,细节描写还应用在情节的推动上。比如在莫小渝和沈流舒的婚姻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执着于爱情和婚姻的贵妇,在她和沈流舒的关系中似乎并不平等,莫小渝要求沈流舒对“误会”解释时,沈流舒表现出了极大的不耐烦,甚至还说:“我沈流舒看上的女人还用得着偷?”话语之间充斥着骄傲和自得,在他眼中,莫小渝是个依附于他的只会花钱的肤浅女人。他可以随意训斥莫小渝,向对待佣人一样要求她随手整理好自己的东西;他吃早饭时,莫小渝侍立一旁,还用试探的语气手忙脚乱地帮他处理上门的记者;利用和莫小渝的婚姻纪念日来挽回自己公司的形象;在与莫小渝闹矛盾之后冻结或是恢复信用卡来控制和限制莫小渝的行为„„ 他用珠宝首饰装点莫小渝,再用莫小渝来为他的事业锦上添花,所以,他不理解莫小渝对叶蓝秋事件的坚持,不在乎莫小渝的道歉,不相信莫小渝能离开他放弃阔太太的生活。而电影的最后,莫小渝放下珠宝,留下离婚协议书,则是一反之前唯唯诺诺的形象,勇敢地开始新生活,让我们看到一个坚强勇敢的女性形象。可以说,莫小渝对沈流舒的态度是暗示着情节的。从一开始的大方优雅,到中间以为婚姻出现危机的狭隘固执,到最后放弃破碎的婚姻和爱情时的洒脱自信。这改变随着叶蓝秋的病开始,伴着叶蓝秋的死结束。

再看本片另一重要人物陈若兮,她是这部电影情节发展的被动推进者。一开始她以一个强势女人的形象出现,这主要体现在她在工作中对全局的把握和在家里对家庭成员——杨守诚和杨佳琪——的精神控制。陈若兮在电视台决定节目的内容,引导媒体舆论的方向,要求杨守诚找回丢失的手机,收管杨守诚的工资,以及杨佳琪对她的态度等等,从各个方面展现了陈若兮的强势。而在影片的后段,陈若兮得知杨守诚撒谎陪叶蓝秋去郊外,并在杨守诚的手机中看到诸多叶蓝秋的照片,又在沈流舒的设计下被电视台领导责罚,后被杨佳琪背叛,最终成了影片中最悲剧的一个人物。导演用一个巨大的反差来使得陈若兮这一人物变得生动丰满起来,人物性格对影片情节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情节的发展又使得人物的悲剧性得以体现,陈若兮成为电影中的一个极具典型的人物。

总的来说,《搜索》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它反映了当今社会媒体在挖掘个人隐私方面的弊端,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会道德问题的思考。在对主要人物的刻画方面它有着较大的成就,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篇:人物形象刻画(本站推荐)

在文学作品中,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小说从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一)、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如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下面就肖像描写的特征、方法、民族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1、肖像描写关键在于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如:曹雪芹《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含情目。态生两靥,娇柔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柔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段肖像描写显示出林黛玉孤独、苦闷、深沉、阴郁的气质和多愁善感的性格,同时也刻画出林黛玉容貌娇美,体弱多病的柔弱女子的形象。

2、肖像描写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要极省俭地刻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眼睛,能够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表现性格特征。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极为成功。作者通过她眼睛的变化,反映她精神的变化,表现她被害的过程,揭露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压迫至死的不幸遭遇。

3、常见的肖像描写方法。

概括起来,中外小说家在肖像描写上所用的技法一般不外乎三种形式。即整体的描绘,局部性的描绘和烘云托月式的描绘。

所谓整体式的描绘,是作家对所写人物的全面介绍。即并不局限于人物的一眼一眉的描摹,而是写出人物的全貌,包括人物的衣着、手脚、神态等等。例如:鲁迅在《故乡》中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描绘,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没系裙带,两脚张开,像圆规。

所谓局部性的描绘,是作者对所写人物的肖像最有特征性部位的着意描摹。有点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对老姑娘虎妞的形象描绘。

所谓烘云托月式的肖像描写,是作家不直接描绘人物,而是通过别人的口述或是言论、行动来曲折地加以表现,这样写不仅省力甚至有时比正面描写的效果更好。

第三篇:论《寒夜》中人物形象

论《寒夜》中人物形象

《寒夜》中全是黑色,灰色的笔调描写,从一开始到最后的结束,整篇文章给人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汪文宣就是生活在这个氛围里小人物的代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所以,他具有那时所有小人物的性格,懦弱,逆来顺受,苟且偷生.......面对自己母亲对妻子树生的指责和妻子对母亲的回击,他不敢插嘴,他只是埋怨自己不中用,不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他没能力去协调婆媳之间的隔阂,好让她们和平相处。面对公司上司的苛求和压榨,他只能在心里愤恨的咒骂,但在脸上的却任然是微笑,在行动上依然是照着上司的意思做。面对公司员工的不屑和逃避,他只是默默的承受,他不曾,也没有想过要站出来证明自己.....他只是默默的忍受一切他认为不好的东西,从来不曾想过站出来击碎他们,这个抗战的时期使他变得麻木。汪母是一为辛苦的母亲,是一位生活在混乱年代的小人物的母亲,这也是一个催人深省的角色。她前半生在重庆生活舒坦,但是在战后,她逃到成都,去帮助他儿子。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艰苦,当儿子的工资变少时,他背着儿子去给别人当老妈子,帮别人洗衣服以换取微弱的生活费。可以说为了儿子,她已经倾尽了全力。但是她对儿子的爱有些偏执。她觉得她全心全意的爱着儿子,儿子也应该全心全意的爱着她。所以,她容不得把爱分给他妻子,特别是个没有举行婚礼的妻子。当儿子在外吃苦受累时,她却自己在party上唱歌跳舞,交男朋友,这中女人是要不得的。所以她经常和儿子的妻子吵架,骂她是儿子的姘头,而自己却是当年明媒正娶接过来的。

树生也是一个悲苦的人。当初上学时书生意气,踌躇满志,和另一个有抱负的青年相爱,那就是汪文宣。可是战后不久,汪文宣就意志消沉,变得懦弱不堪。她为了给儿子挣够上贵族学校的学费,她不得不抛弃读书时的抱负,到银行去当“花瓶”。但她始终没放弃自己的梦想,她必须趁着年轻时抓住一些东西,所以她就不得不在爱情和理想中做出选择。虽然不是最终的选择,但是一旦选择,就有些东西终会失去。最后,她选择了理想,和陈主任飞往兰州,虽然这不是爱情的背叛,但也是暂时抛弃了爱情。最后她获得了理想回来的时候,汪文宣死了,她的爱情也死了。一切都太晚了,一切都注定了,在她做出选择的时候。

第四篇:《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形象的刻画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形象的刻画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汉以前的历史散文主要是写历史事件。《史记》则以记述人物为主,通过描写人物去体现历史事件。这是由历史散文进到传记文学的一个重大发展。《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其七十列传之一,它成功地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历史人物。这篇传记,不仅有较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在人物刻画上也有较高的文学成就。

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具体可信。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能信(伸)意强秦,而屈体廉子,用徇其君,俱重于诸侯,作《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篇传记的后面又说:“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伸)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可见司马迁写蔺相如,主要就在于表现其智勇。作者不是以抽象的概念、空洞的言词来表述,而是通过具体描写,让读者披文见意。蔺相如一生行事极多,不可能一一罗列,只能择要而写。司马迁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则典型故事。这三件事反映了两种矛盾,一是秦、赵之间的矛盾;一是廉、蔺之间的矛盾。前一个矛盾发展的结果,导致了后一个矛盾的爆发。这样,通过这些事例足可说明相如的智勇,是“用徇其君”,有利对其作功过评断。而这三件事又能较好地显示其智与勇:蔺相如有审时度势之智,他决定许璧于秦,确定与赵王赴会,忍让廉颇,都是首先从国势的强弱上考虑的,不囿于一事之象、一时之见,因而他的判断符合客观形势,从而作出取胜之策。能表现他从情况变化上,采取应变措施。他廷叱秦王和见廉颇而引车避匿,是因为情况变了,采取了相应的办法。有知人论事之智。有利于表现蔺相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能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不受欺负,就在于他深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尽晓秦的现状,秦强赵弱,秦恃强凌弱;揣摩到秦王的心理,从秦王接待献璧时的状态,揣知秦王“无意偿赵城”的心理,而制服了对方。有随机应变之智。在“完璧归赵”故事中,秦王以“书”骗璧,以“图”骗璧,以“礼”骗璧,蔺相如献璧、取璧、归璧,制胜了对方,不为假象迷惑,不因一时获胜麻痹,随迁而变。有争取主动之智。在秦强赵弱的形势下,争取居于有理方面,从而获得斗争主动权。在秦以城易璧问题上,他主张“宁许以负秦曲”;在渑池会上,他对等地要秦王击缶,要以秦首都咸阳为赵王寿,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使赵王由被动地位转为主动,迫使秦王理屈词穷,无法可施。这些故事也有利于表现蔺相如的勇:有敢挑重担之勇,当秦求璧而赵无人可使时,蔺相如不怕任务艰巨,主动承担了重任;有不畏强暴之勇,面对威武的秦王和如虎似狼的秦臣,蔺相如临场不慌,临危不惧,从容应对,且廷叱秦王,辱其群臣;有不怕牺牲之勇,为了维护赵国尊严,他敢于头与璧俱碎于柱,敢于以颈血溅秦王;有隐忍退让之勇,蔺相如退避廉颇,忍辱抱屈,尽力克制自己。

这三则故事,都有利于表现蔺相如智勇兼备,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例如他章台斗秦王,能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复取璧,以璧击柱胁迫秦王,这些是智;他直斥秦王,欲以死相搏,这些是勇。由于他的智,采取了勇斗之法;因为他的勇,使他的智得以胜利。再如在渑池会上,叫秦王击缶是智勇的表现,“前进缶”是智的行动。如果不“前”,则不能构成与秦王相距“五步之内”的条件,那么“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的勇武便没有威胁作用,“张目叱之”也收不到“左右皆靡”的效果。作者所选用的材料,较好地表现了智与勇互为表里,互为因果,互为作用。

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作者写人物活动,将其置身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从而水涨船高,使人物形象如雕似镂,须眉毕现。写“完璧归赵”故事时,先写蔺相如入秦前的情况,作为这个故事的引起。这部分写了“三难”:“秦王求璧”,给赵王设一难题;无人可使,为赵王第二难题;相如如何完成使命,为第三难题。面临秦王求璧,赵君臣都感到“予”或“勿予”都不行,处于“两难”之地;才有“求人”报秦之议,缪贤荐才之举,赵王召见之事,相如入秦之行。虎狼之秦国势强盛,今以十五城请易赵王璧,诚意少诈骗多。这构成赵王面临的难题,实为蔺相如 1

安设了一大障碍。矛盾尖锐,愈能显示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与勇。写蔺相如入秦后的斗争,也是矛盾步步激化,终于在蔺相如的智勇兼行下,使之转化,且看蔺相如与秦王斗争的两大回合。第一个回合,蔺相如献璧后又索回了璧,胁迫秦王作了让步。这部分写秦王的诈和怯与蔺相如的智和勇之间的矛盾,构成波澜曲折的情节,显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秦王得璧而“授璧”,为一折;秦王诈许割城,为二折;秦王许斋五日,为三折。凡三折,把蔺相如的慧眼和勇气崭露如生。当秦王得璧之后,蔺相如一眼就看穿秦王无意偿赵城。他看出:章台不是正式接见外臣的处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狂呼万岁庆贺诳骗成功,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但璧已到了秦王手中,相如便提出“璧有瑕,请指示王”的要求。因为王爱璧,所以提出璧有“瑕”,能打动对方,使之垫下“授璧”的思想基础;要“指示王”,造成索璧到手的条件。将璧取回,就把握了斗争的主动权。蔺相如得璧还不等于得胜,于是他进一步紧逼,“持璧却立”,远离了秦王,获得了头与璧俱碎于柱的自由;“倚柱”,构成了头与璧俱碎于柱的条件;“怒发上冲冠”,显出了头与璧俱碎于柱的决心。同时,他以言相逼,指出秦王心不诚礼不隆。蔺相如深知能操胜券者,因为和氏璧乃天下共传之宝,秦王以前只是闻璧,而后是想璧,接着是求璧,现在是先已得璧,于得意时又失璧,必然懊恼至极。蔺相如抓住了对方“恐其破璧”的心理,才迫使秦王作了让步,并答应了斋戒五日的要求,这又为蔺相如归璧创造了条件。蔺相如不信秦王的话,有着清醒的头脑,且能脱身保璧,终于未落得“城璧两空”的最坏结局。从这个回合中,可见蔺相如对秦王了解之透,对问题考虑之周,对事情处理办法之巧。

第二个回合,是在璧已归赵的情况下,蔺相如还能不辱使命。秦王第二次接见,由“章台”改为“廷”,是议处国政的处所;人员由美人、侍从改为“九宾”,是礼待外宾的仪式,且已如约斋戒了五日,可谓既“诚”且“尊”了,而相如却要秦王先割城再献璧,加之璧已归赵,这就形成了“曲在蔺”的态势。而蔺相如先是据理力辩,从历史和国势两方面说明赵不敢留璧而得罪秦王,由“理屈”转为有理。接着作让步,但退中有进,柔中有刚,绵里藏针,提出“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的要求,叫对方不要个人专断,不要轻率决断,实际上在于暗示对方:璧已回赵,仅杀相如,有害无利。从这个回合中可见,蔺相如熟知秦的历史,详明秦的现状,洞察秦王的内心,采用了针锋相对的对策,因而人、璧两全,不辱于诸侯。

写“渑池之会”与“廉蔺交欢”也同样是在尖锐激烈的矛盾中。渑池之会是在危险的局势下进行的。秦伐赵“拔石城”,复攻赵,“杀二万人”,约赵王“相会”。这明明是恃强凌弱,不怀好意。渑池会上,一主一宾,一众一寡,一有预谋一为被动,蔺相如却在剑拔弩张的局势下夺得了胜利。“廉蔺交欢”,矛盾的引起,在于廉颇的争名位;矛盾的展开,是由于廉颇见相如“必辱之”;矛盾的激化,是相如的舍人皆请辞去。矛盾的解决,首先是蔺相如退让避辱,委曲求全,继而是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表白。在这一组矛盾中,展示了蔺相如性格的另一侧面。

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就如鲁迅所说:“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司马迁也是这样,善于画“眼睛”──代表性的细节,从而传神达意。蔺相如于章台见秦王时,“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一个“视”字,活画出蔺相如察言观色的情态,从容应对的神色。“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冲冠”,先写其动作,“持”“却”“倚”,显示了他运筹于胸,表露于形,动作迅速,快而不慌,退而有意;怒发冲冠的表现,更是使其怒不可遏的神态跃然纸上。“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睨”不但说明了相如是“倚柱”而立的位置,而且透露出“头与璧俱碎于柱”的决心,显示了以死相拼的勇武之气。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前”这一极为普通的动作,可是却表现出蔺相如极不平常的机智,唯其“前”,才构成与秦王“五步之内”的距离;“跪”,貌似恭敬,实则为其“以颈血溅大王”作蓄势,可以一跃而起。再如左右欲刃相如时的“相如张目叱之”,均神形兼备,如闻其声,如见其状。有的细节,极大地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蔺相如迫使秦王击缶后,“顾召赵御史”书,他要回过头来召唤,说明他已“前”,而御史还伫立在原处,他不回过身来,仍据守威胁秦王的地位,可见他是处处

谨慎,一着不让,决不授敌以可乘之机。这些细节描写,作者只在行文之中随加点染,并不加以工笔细描,或是重彩涂抹,可是由于其精练和准确,却极为俭省地勾画出人物的外形和内心,显示了他的智和勇。

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本文中写蔺相如的语言,充分表现了他这么个“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的外交家的身份和“知死必勇”血气刚盛的策士风度。“璧有瑕,请指示王”,出语平和,意态从容,诚恳之意可见,机巧之心难明。因而得“王授璧”。下面一番话,则很为雄辩折人,“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先交代事情的缘起,指出是秦王首先求请,则逼使对方不得无礼违诺。“赵王悉召群臣议”,显示了赵对此的重视,是认真研讨过的,暗示对方不可轻率,且为下文开口决流。“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一针见血地指出秦王的欺诈行为,词锋犀利,刺戟有力。可是接着张而后弛,刚而后柔。“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明为奉承秦王,实为讽刺秦的言而无信。接着提出赵王斋戒五日,拜送书于庭,对比秦的“礼节甚倨”,且用以死相拼的誓言相胁,真是有理、有利、有节,不失使者身份,不致把事弄坏,擒纵自如,轻重得当,利害昭彰,缓急适度。再如蔺相如二上秦廷,渑池之会等处的讲话,也都显示了他巧舌如簧,思辨过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着力刻画了蔺相如的形象,除了运用以上几项主要方法外,还注意气氛的渲染、陪衬映托,以及呼应勾连等。例如表现蔺相如的智勇,不只描写了他的具体表现,而且揭示了他这种品格形成的原因。蔺相如的智勇不是天赋才能,而是由于实践和他的爱国思想造成的。交代了蔺相如出身卑微,原只是个宦官头儿家的门客,早先就有着为缪贤出谋划策的锻炼。由于他有爱国心,所以在完璧归赵上,他出使不辱国;在渑池会上,他相君不辱国;在廉蔺交欢上,他忍让为国,处处表现他“先国家”的思想。本文还刻画了另一个人物廉颇。本文详写蔺略写廉,是因为:第一,在《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中,继这节选部分之后,接着就是写赵奢、赵括、李牧,再写到廉颇,最后写到李牧为止,关于廉颇的刻画散见于各个部分。第二,从课文节选的部分看,文章开头廉、蔺同举并出,而后详写蔺相如,廉颇的活动则隐现其间,逐步明朗,最后两线汇合,以交锋、交欢结束,即突出了重点,又兼顾了双方。第三,这部分刻画廉颇虽然着墨不多,但却也勾勒出廉颇勇武粗豪、勇于改过的形象,尤其于“廉蔺交欢”的一段叙写,其音容笑貌、思想性格均披沥无遗,使人对他不觉可恨,但觉可爱,也是写得成功的。《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是多方面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篇章之一,以“将相和”为题材的戏曲、小说颇多。今天我们研究这篇文章,除了从历史和思想方面获得启示,而且学习其人物刻画的方法,也有助于传记文学以及小说的创作。(徐应佩 周溶泉)

(选自《课文分析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高中语文第六册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

第五篇:赏析鲁迅及其他现代作家散文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赏析鲁迅及其他现代作家 散文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内容提要]赏析鲁迅散文中长妈妈、范爱农和藤野先生等人物形象及巴金、沈从文、丰子恺、茅盾、叶圣陶等现代作家在散文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突出散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功能。

[关键词]鲁迅散文 散文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人们总以为塑造人物形象只是小说家的职责,散文作家的工作范围不过在于抒情与记事。其实不然。

人物形象,当然不只是指人物描写,即所谓“除了细节真实之外,还要正确地表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我国许多现代散文作家,在这个方面所作的努力,迄今并不曾为评论家们所十分注意,原因可能正是由于人们一直将散文的职能规定在抒情与记事的范围内,以致忘了探索散文艺术方面的这一份巨大的财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及其他现代散文家是怎样运用散文的特殊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一、赏析鲁迅散文中的人物形象

鲁迅笔下的长妈妈、范爱农和藤野先生,他们的典型性从来不输于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当然,这些典型的塑造,是从鲁迅手里的另一个炉子锻炼出来的。换一句话说,就是鲁迅运用散文手法写成的。

1、旧社会受封建压迫的农村妇女的典型-阿长

《阿长与山海经》只有三千多字,作品用字极省俭,不像小说那样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贯穿始终,而是依靠散文的白描手法,塑造了一个虽然缺乏文化、心地却十分纯朴的农村妇女典型,并由此看出旧社会妇女所受封建压迫的深重。作品的力量,在于作者选择的几个细节,虽不复杂,却很深刻,很有意义。

据资料记载,长妈妈生于 1850 年以前,为浙江绍兴东浦大门溇人。其夫家姓余;过继的儿子名五九,是一个裁缝。长妈妈生得黄胖而矮,“长”非其姓亦非其名。先前,鲁迅家有一个女工,身材高大,这便是真“阿长”。后来“真”的回去了,她便来补缺,然而因为大家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也称她为长妈妈了。绍兴人爱在称呼之前加一个“阿”字,所以也叫长妈妈为“阿长”。这个旧式女人的名字,鲁迅问过,记得是叫什么姑娘;至于她的姓,至今还没有人知道。鲁迅平时唤她“阿妈”。由此可以看到阿长连用自己姓名的权利都没有。

其次,阿长有许多坏习惯,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说些什么事;睡觉时,则伸出两手两脚,在床上摆成一个“大”字,挤得鲁迅没有余地翻身。一到过年,她更讲究许多封建 ①礼节和迷信规矩,强迫鲁迅照办。这些都说明阿长行动粗野,没有文化,但这些又分明不能由她个人负责,而是封建压迫造成的结果。由于阿长有这些缺点,因而并不为鲁迅所欢喜。但是事实证明,阿长却很关心孩子:鲁迅那时渴望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竟没有办法上街去买;不料有一天,阿长却给鲁迅买来了;这使阿长辞世三十年后,鲁迅还想到她,“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最后,鲁迅用这么一句感情深沉的话,来表达他对这个虽然愚昧却很善良的农村妇女的感念。

长妈妈正是鲁迅所说病态社会中的人们中的一位。他塑造这个典型,比他写小说用的笔墨更少。正如鲁迅自己所说,不仅“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犹如“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而且没有一个首尾相接的故事,也不集中解决一个什么矛盾;只选择了几个看来像是十分简单的细节,这些细节又相互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白描出来一个人物,却有深刻的典型意义。文章很短,人物形象非常丰满。这就是鲁迅散文笔法的特点。功力出自他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因此能正确地选择细节,典型而高度概括地写人。

2、中国旧知识分子的典型-范爱农

鲁迅用同样的散文手法,塑造了辛亥革命前后的旧知识分子典型范爱农,和明治维新后半个世纪的一个日本教育科学工作者典型藤野先生。这两个人所处的环境,都还是在“病态社会”里。前者由于辛亥革命不彻底,知识分子无法施展抱负,终于在苦闷彷徨中死于非命;后者虽然正直热情,对中国学生进行不倦的教诲,无奈日本军国主义的反动统治,使鲁迅无法继续接受他的帮助。当鲁迅向他告别,“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这个表情,显示了日本知识分子在他那个社会里的苦闷。范爱农与藤野先生,两个人都是正直的知识分子,又同样生活在20世纪初期的病态社会里,有着相似的苦闷与孤独感,但鲁迅的散文,并不因为这两个人物的这些“相似”,就使这两个人物形象一般化。鲁迅是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塑造他们的性格的,而不是像小说一样构思一个故事,从一件事来开展矛盾斗争,写他的个性;只是凭“我”所看到的一些印象,信笔把他一一记下,但所记的却都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合拍,又都与两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他们的性格合拍。虽然范爱农与藤野先生都生活在20世纪初期的病态社会里,实际上,中国的病态社会与日本的病态社会完全不同。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清王朝临于崩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工人、农民自发斗争比较薄弱,社会动荡不安,范爱农在东京留过学,有革命抱负,但又因革命的不彻底,工作、生活都处在被动状态。鲁迅用两个细节,写出他是个知识分子:一是与不少留学生一样,乘上火车,互相谦让座位;二是和同学一起给师母带鞋子。又选了两个细节,写他是个耿直善良的知识分子:一是听说徐锡麟被杀,留学生们要拍电报,痛斥满清政府的无人道,他却说:“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而实际上他比别人还愤激。二是回国后,为苦闷环境所困住,经常喝酒讲疯话,好不容易绍兴光复了,却又为一群军阀所统治,鲁迅想辞职不干离开时,范爱农也很赞成,但很凄凉,说:“这里又是那样,住不得。你快去罢……”最后,范爱农自己也被担任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终于有一天,在半夜掉在河里死了。

3、二十世纪初期日本正直知识分子的典型-藤野先生

范爱农生前的苦闷和最后的悲惨遭遇,是20世纪初期中国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苦闷与遭遇。而藤野先生的苦闷与孤独,则是20世纪初期日本的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孤

②独。大家知道日本经过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明治维新,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到了20世纪初,已完全进入帝国主义军国主义时代,正直的进步的知识分子在法西斯统治下相当苦闷。像藤野先生这样的学者,他们一方面受到西方科学知识的熏陶,一方面又受军国主义统治者的压迫,在工作中他有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授教一丝不苟,在待人接物上他既热心又诚恳,但是他有苦闷,有在邪恶环境中生存的孤独感。他穿衣服比较随便,有时忘记带领结,就受到嘲笑。他对中国学生热情教导,对鲁迅很赏识,仔细批阅他的作业,就受到打击,因为国际主义精神与军国主义的统治是不相容的。鲁迅退学,他感到悲哀,想说些什么话,却终于不曾说,因为军国主义的统治,没有说话的自由。鲁迅的散文,正是以这种深沉含蓄的字句蕴藏了他对所写人物的深厚感情。他感激他,又同情他。他把藤野先生的照相挂在自己的房间里,“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迅把藤野先生作为向敌人斗争的鞭策力量,这对藤野先生来说是何等崇高的评价。

总之,鲁迅的散文,不但善于选择最有概括力的细节来塑造人物典型,而且还善于运用抒情笔调来增强人物形象对读者的吸引力。

二、其他现代作家散文中的人物形象

现代作家中,巴金、沈从文、丰子恺、茅盾、叶圣陶等也有一些散文成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1、巴金

如同他写小说一样,巴金以爱憎分明的立场,在30年代曾写过一篇散文《一个女佣》。全文虽只两千多字,人物性格却很鲜明。那是个农村妇女,在巴金朋友家中当女佣,平时大家对她印象并不好,因为发现她经常在伙食费里营私赚钱。这天巴金又看到了她神色有点反常,主人告诉他,说她归乡杀了一个人才返回城里,那个人是个土豪,因为打伤了她的兄弟,她去论理,也被打伤,第二天她就拿了一支手枪,到河边把那个土豪枪毙了。当时她很安静,想等官兵来捉她。但周围的人却对她说:“你去吧,我们不捉你。”因为大家都恨这个土豪,这样,她就不待官兵来到,回城里来了。巴金以转述口吻,用随笔形式写了这个性格坚强的女人,然后发议论说:“我们很少了解别人。我们常常凭着自己的一点不完备的观察,就断定某某是怎样的人,某件事情是如何如何。许多人都犯着这样的错误,有时候甚至自己也不知道„„那女人的行为的确是值得称赞的„„我现在愿意把从前对她的不正确的批评统统收回来。”这就更增强了读者对这个人物的同情心,因为她所处的社会地位十分低微,不但在乡下她是被压迫者,即在城里也一直被主人们错作坏人看待。然而她纵然被损害,被侮辱,却并不是弱者,相反,她是个敢于起来反抗的人。她杀了土豪,赢得了赞扬。这就是巴金以二千字篇幅的散文,所塑造的30年代旧中国南方一个农村妇女的形象。

2、沈从文

沈从文在散文中所写的人物比较多。他的《湘行散记》,几乎每一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每个形象都具有较强的典型性格。人们在读了这本书的十一篇散文后,谁都会对那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武陵地方某大旅馆的主人,和在沅水后河一带撑船的多情水手,以及生活在河两岸“吊脚楼”上的一些年轻妇女,留下深刻的印象。沈从文是以当地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搅和着战争、烟毒、饥饿、水灾带给人间的眼泪,写出当年湘西水手的典型。这些 水手大都结实硬朗,粗野爽直,日日夜夜撑着木筏,在白浪中钻出钻进,本来都应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后代,但是命运注定了他们终生在水上漂泊,既无家又无眷,平时唯有在船上相互骂野话取乐,只等大木筏靠岸,因为岸上“吊脚楼”里的姑娘们才真是他们寻欢作乐的对象。在这里就出现了牛保这样的人物:他和一个姑娘认真好了,难舍难分,姑娘盼望他过年时再来,并把核桃送给他,他又把核桃分赠作者,作者用了几个苹果向他还礼。一会儿,却听到拦头的伙计的骂声:“牛保、牛保,你是怎么的?我×你的妈,还不下河,我翻你的三代,还„„”作者这才明白“那个快乐多情的水手”,原来得了苹果后,并不立即返船,仍然又到吊脚楼人家,去把苹果献给那个姑娘了。正当作者幻想着那个水手重回到那姑娘身边话别,相互又将说出一些什么痴话时,不料当天晚上,就从另一只船上,听到另一个水手的传话,说牛保早上返船,不久就在骂娘滩与那拦头的伙计吵了起来,互相骂着,又互相用篙子乱打乱刺,终于船沿滩下去了,人落了水。„„沈从文从正面写了这个“多情水手”的悲剧。悲剧使这一对饮着人间苦汁长大的青年永远不能再见面了,让那个吊脚楼上的姑娘永远只有等待的机会。这个水手的悲剧,实际上是辰河上所有水手的悲剧。他们质朴、善良,只要求作为一个人的生活的权利。但是这不公平的社会却连这个权利都从他们的手里夺了去,使他们的质朴变成粗野,善良变成愚昧。

3、丰子恺

在写作上与沈从文完全不同风格的丰子恺,同样是个用散文写人物的圣手。他早年曾经以他纯净的心灵,神游于儿童世界,为他自己家的孩子塑造天真无邪的童像,留下诸如《华瞻的日记》《给我的孩子们》等篇章;晚年,在十年**的艰苦年月里,他又以惊人的魄力,偷偷地写下不少以旧时代的故乡为背景的散文,塑造了癞六伯、王囡囡、阿庆、歪鲈婆阿三等人物形象。这些遗作据说有三十多篇,有一篇《歪鲈婆阿三》,写一个在店门口包豆腐干的阿三司务,他平时穿着褴褛,独身无家。有一天,出了一角钱,买了一张彩票,竟中了头奖,获得了五百元大洋,等于两百担大米。阿三本来没人理他,这一下就被人看中了,有的要他去“招亲”,有的为他雇裁缝做新衣。到了年初一,阿三穿了一身花缎长袍皮褂,卷起了衣袖在街上东来西去,大吃大喝,滥赌滥用。几个穷汉追随他,问他要钱,他一摸总是两三块银洋。有人称他“三兄”,“三先生”,“三相公”,他的赏赐更多。作者说当时他(作者)母亲看了这情形就对豆腐店老板娘说:“把阿三脱下来的旧衣裳保存好,过几天他还是要穿的。”果然,到了正月底,阿三又穿着原来的旧衣裳,坐在店门口包豆腐干了。只有一个崭新的皮帽子还戴在头上。丰子恺在塑造了当时社会这样一个人物后,在文章的最后一节说:“我年逾七十,阅人多矣。凡不是费劳力而得来的钱,一定不受用。阿三是个突出的例子。他可给千古人们作借鉴,自古以来,荣华难于久居。大观园不过十年,金谷园更为短促。我们的阿三把它浓缩到一个月,对于人世可说是一声响亮的警钟,一种生动的现身说法。”他塑造阿三这样一个人物,既从他早年经历的生活实际出发,又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起着针砭的作用。这样的艺术典型,是散文领域里别树一帜的典型。

4、茅盾与叶圣陶

茅盾的写法近于小品文。有一篇《老乡绅》,只有一千五六百字,写一个农村绅士惯于信口开河,制造谣言,经常早上放的谣言,一到下午自己就忘掉了,直到傍晚谣言越传越广,使他自己也信以为真,禁不住随着大家去看究竟。茅盾这类散文虽然不多,但很有意义,它们是用讽刺漫画的手法从事人物塑造。叶圣陶在40年代写的《驾长》也不过一千多字,写一个木船上的掌舵人,很有水上经验,但爱喝酒,而又有不少禁忌。“人家把性命财产交给了他,他把这个责任跟他自己的性命一半儿交给了‘经验’,还有一半儿呢,不知道交给什么,也许就是交给那些禁忌吧。”看来叶圣陶的散文是用幽默的口吻写他笔下人物的。

从以上所举的实例可以看出,鲁迅及不少现代作家在他们所写的散文作品中,从来就有不少专写人物的篇章,而且这些人物大多具有典型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散文这种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一向不被看好的艺术形式,不仅可以用来塑造人物形象,还可以把人物形象塑造得如此丰满而独特。如果忽视这笔文学遗产,不从这笔遗产去总结前人的经验,势必影响我们当代散文艺术的发展。如果我们能较早的提出散文也可以塑造人物典型,并提倡塑造人物典型这样一个问题,并以鲁迅等的作品为鉴,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散文发展道路,那么我们今天也许就不会仅仅把散文归纳为“抒情散文”和“记事散文”了。当然,散文本身就有许多品种,不应因提倡写人物而否定其他品种的存在,这是肯定的。写作此文,旨在希望大家不要忽视散文写人,不要忽视散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功能,惟有如此,才能让散文更深刻地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① 引自恩格斯《给哈克纳斯的信》)。

② 引自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③ 其余引文均摘自所赏析的各位作家的相应作品。

下载论电影《搜索》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电影《搜索》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影《搜索》影评(合集)

    电影《搜索》影评 《搜索》讲述了都市白领叶蓝秋在医院续医保的过程中,意外查出患有淋巴癌晚期,由于心情低落,在做公交的过程中没有给一位老人让座,被实习记者杨佳琪拍到,交给......

    电影《搜索》观后感

    “珍惜,应该是及时的诠释,及时地做事,及时地爱人,及时地感恩,及时地生活,及时地及时。珍惜幸福,和知足在一起,而远离后悔和贪婪。”冰冷的字里行间,书面上的简单定义,却充分体现出人......

    电影《搜索》观后感(范文大全)

    一个外行对新闻业的一次窥视—— 电影搜索观后感这个夏天,一部电影《搜索》引发了全体网名的集体讨论,票房一路飘红。由于总总原因笔者直到今天才能有机会看到这部作品。观影......

    电影搜索影评

    看《搜索》影评 这个假期看了很多影片,但我最想说的是《搜索》。随着影片的开始,剧情的不断深入。我也容入到故事情节中。这是一部贴近生活的作品,从一件小事入手,反映出整个社......

    论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山西师范大学成教院 函授教育专升本科毕业论文 论《四世同堂》的人物形象塑造 函授站点 长 治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级 别 本 科 姓 名 刘 波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1年 月 日 提......

    论水浒传人物形象

    论《水浒传》人物——宋江之形象 【摘 要】 《水浒传》复杂而矛盾的接受史源自于该书丰富的文化内涵,大体而言,儒文化和侠文化是其中最重要的思想主干。基于理性精神的儒家文......

    《红高粱》电影中的男性人物形象

    浅析《红高粱》中男性人物的形象 《红高粱》这部影片,在其独特又显神秘的红色影调中,歌颂了人性的生命力。影片中“我奶奶”是一个抗日英雄,也是个性解放的先驱,妇女自立的典范......

    细节描写之刻画人物形象技巧指导课(共5篇)

    教学设计:让人物“活”起来 ——细节描写之刻画人物形象技巧指导课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罗新中学陈晓茹 教学设想: 针对学生作文中写人单调、没有个性、不够生动这一常见问题,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