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学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2:0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孔乙己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孔乙己学案》。

第一篇:孔乙己学案

《孔乙己》学案设计

学科:语文班级:姓名:家长签名:主备:饶军课型:新授审核领导:

学习目标:

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内容及步骤:

一、解题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1917年在十月革命启示下,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鲁迅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继《狂人日记》之后,写出了小说《孔乙己》这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并揭示那个社会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二、朗读课文

要求:

1、圈点批画出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3、①字词: 咸亨()酒店 砚()附和()羼()

蘸()舀()打折()了 绽()出

②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不屑置辩——

颓唐——

4、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三、分析课文

(一)快速阅读,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3节)写孔乙己活动的典型环境——鲁镇咸亨酒店。

第二部分(第4—13节)写孔乙己的典型性格和悲惨遭遇,揭示其社会根源。第二部分又以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三层:

第一层(4—9节)写孔乙己的肖像、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情节的开端和发展)选取孔乙己在酒店的四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

①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②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③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④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吃

侧重于写封建文化、科举制度对孔乙己的毒害;

第二层(10—11节)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情节的高潮)

侧重写封建制度对孔乙己的摧残。

第三层(12—13节)交待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情节的结局)

(二)社会环境分析

思考下列问题: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和时间?

2、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等对立词语反映了什么?

4、开头两段从容地勾画了清代末年江南小镇以酒店为中心的社会风俗画,然后再写孔乙己出场的热闹场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朗读第2、3节。思考:

1、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

2、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使人有什么感觉?

3、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

(三)分析孔乙己的典型性格。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究竟属于哪一类主顾?这说明了孔乙己的什么特点?

2、小说怎样细致刻画了孔乙己的肖像,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3、孔乙己说话为什么“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他的绰号的由来说明了什么?

4、当人们见他脸上的伤痕故意高声嚷,取笑他偷东西时,他怎样对待?为什么别人问他“当真认识字么”,他“显示不屑置辩的神气”,而当旁人问他“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

5、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字和给小孩吃茴香豆表现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点?

6、思考:第九节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7、掌柜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8、“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正是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有什么用意?

9、第11段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何用意?

10、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和第一次出场有什么不同?请从肖像、声音、神态、动作几方面加以比较。看课文找出: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与文中最后一次出场在肖像、动作、语言方面有什么变化?

11、写“长久没有看到孔乙己”,用了四个“到”,说明什么?

12、“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小结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看以下语句,分析归纳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

明确:科举失败又以读书人自居,生活贫困爱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却又不失善良本性,是一个既可悲又可笑的没落的读书人。

[名家点评]

鲁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李欧梵(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历史转折时期,落后于时代的,固守着过去价值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

刘再复(美学家):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钱理群(北大教授,鲁迅研究专家):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四、概括中心思想

1、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总的来说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① 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那样连半个秀才也捞不

到的牺牲品,迂腐不堪,成为废物笑料,任人践踏的对象。

② 封建文化的糟粕毒害了孔乙己的灵魂,而且使他不只不能成材,相反成为不能谋生的可怜虫。

③ 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意

识不到自己的奴隶地位,反而以嘲笑更不幸的孔乙己为能事,为乐趣。

④ 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把孔乙己

推向了死路。

2、怎样理解这篇小说中的“笑”?为什么那些人对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却一味哄笑取乐?用哄笑声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首先是孔乙己的“可笑”。他受封建教育毒害,被科举制度摧残,不会营生,迂腐麻木,假斯文,他的像貌、行动、言语是可笑的,写孔乙己的可笑,实质上是对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的尖锐嘲笑和讽刺。其次是别人对孔乙己的取笑,要做阶级分析。掌柜是剥削阶级人物,他对孔乙己的取笑,是对受苦人的玩弄和欺凌。取笑孔乙己的人大多是短衣帮的劳苦大众,按理说应对孔乙己同情,他们的取笑是病态社会的病态心理的反映。封建制度的压迫剥削和毒害,在被压迫者中间,形成了隔膜冷漠心理。麻木,不觉悟,丧失同情心,这一切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用哄笑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更使人感到封建社会的黑暗、悲凉,更沉重地鞭挞了罪恶的封建制度,并“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3、归纳主题思想: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小说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五、欣赏本文写作技巧

1、精巧的布局:

(一)描述鲁镇咸亨酒店,为典型人物活动提供了典型环境。

(二)以插叙说明孔乙己的经历,使人物形象完整,情节紧凑。

(三)以“我”——酒店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组接生活画面,使人物性格脉络清楚,故事情节的展开线索分明,结构安排严谨完整,增强了亲切感和真实感。

(四)以笑贯穿全文,使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最后在笑声中离开生活舞台,既是对孔乙己的性格的批判,也是对社会的冷酷、群众的麻木的批判,更是对罪恶的封建制度的无情鞭挞。

2、巧妙运用对比。

(一)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对比描写,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不幸遭遇。

(二)通过科举制度的获胜者和失败者的对比描写,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

(三)通过孩子和大人对孔乙己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描写,从而揭示封建文化教育使人们逐渐丧失良知变得冷漠。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给下列括号前的一个字注音。

咸享()羼()水 颓()唐 阔绰()

舀()出 拭()擦 蘸()酒 门槛()

二、判断下列词语解释的正确与否,用“√、×”表示。

1.不屑置辩:不值得去辩解。()2.颓唐:精神萎靡,情绪低落。()

3.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4.阔绰:宽裕。()

5.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6.无聊:没有话说。()

三、根据原文的意思,在横线上填上最恰当的词。

1.只有穿长衫的,才---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

2.孔乙己----出九文大钱。

3.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住。

4.孔乙己----出四文大钱。

5.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上了一层灰色。

四、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是()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孔乙己到店,可以笑几声,至今还记得。

a.就 如果 就 那么 b.便 只要 就 因此 c.也 只有 才 所以 d.就 只要 才 因此

五、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①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②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

断腿?”③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④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从全文的情节发展看,它属于()。

a.开端 b.发展 c.高潮 d.结局

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所记叙的主要内容。

3、孔乙己被打折腿的直接原因是,而根本原因是。

4、联系全文可以看出,封建科举制度不仅毒害了他的,而且也摧残了他的。

5、店里喝酒的人和掌柜对孔乙己的态度是,这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

6、正是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a.尖锐地揭露封建统治者的罪恶b.尖锐地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c.尖锐地揭露丁举人的凶残本质d.尖锐地揭露封建制度吃人的罪恶

7、“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这段文字属于描写,作用是:。

【励志故事】

马克•吐温年轻时就在一家报社工作。六个月以后,总编辑叫他明天不必再来了。马克吐温就问为什么,总编辑说:「因为你太懒。」马克•吐温听了笑着回答:「你要经过六个月的时间才发现我懒,可是我却在进报社的第一天就知道了。」

学后记:

教后记 :羞恶之心

第二篇:《孔乙己》导学案

《孔乙己》导学案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教法选择

1.诵读法 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 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3.比较阅读法 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对照比较,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环境。

[教学步骤]

一、自主学习

1、走进作者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2.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3、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1)注音: 阔绰(chuò)羼(chàn)绽出(zhàn)拭(shì)(2)释义: 格局:布置的格式。

阔绰:阔气。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二、合作探究

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2)孔乙己的地位(3)孔乙己的结局

学生精彩回答,教师提示:(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三、展示点评

1.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六个生活片断是:(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2.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小黑板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______的人。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______的人。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_______的人。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明确: 穿长衫 好喝懒做 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 偶有偷窃 从不拖欠酒钱屡遭冷遇 想和人交流 无人关心、可有可无

四、综合探究

1.学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

学生研讨回答,教师归纳: 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

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

孔乙己“从不拖欠酒账”说明他质朴、忠厚。

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

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的空虚、无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

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

(3)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2.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

学生通读全文,思考: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结:(1)概括介绍: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肖像描写: ①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委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②第二次出场:“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

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3)语言神态描写: 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的性格。

②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④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说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亡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4)动作描写: ①“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

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2.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课文老辣深刻的语言。

五、布置作业

写人物片断练习。请观察你周围的一名同学。最好选择一位有个性的同学,描写他(她)的外貌、语言、神态。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讨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独特的叙述视角、社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等。扩展阅读,与《范进中举》加以比照。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导入课文

请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朗读个人习作,师生共同点评。

二、合作探究

1.学生阅读课文的前三语段,也即“序幕”部分,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适时用多媒体课件插播江南城镇图片,“咸亨酒店”图片资料,并点拨: 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2.学生通读课文第4~12语段,也即小说的主体部分。合作探究:(1)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2)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请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

(3)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提示:(1)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与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了。

(2)孔乙己到酒店不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麻醉灵魂深处的隐痛,他可能另有所求: ①他只有站在“短衣帮”这个社会群体中才能显示他读书人的身份,他要在这里寻求人们对他的“读书人”社会地位的肯定和认可,以抚慰他那因没考中秀才而产生的悲哀;②“不拖欠酒钱”是为了表现他想在酒店这个小社会里寻求人们对他品行的认可;③“教小伙计认字”是要求得到人们对他学识的认可;④孔乙己在别的酒店那里承受的是冷酷无情的嘲笑,只有在孩子们中间才能寻求到一点温暖;⑤他每次用辩解来掩饰自己的劣迹,同时也是为了想寻求一个读书人的自尊。

(3)本文要在短短的篇幅中交代孔乙己的一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以一个小伙计“我”的角度审视观察周围世界,既方便叙述,减少叙述文字,又显得客观、真实、可信。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有利于表达一种悲喜交融的气氛。另外,小伙计涉世未深,还不像掌柜的那样冷酷,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

3.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分析后归纳: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三、扩展应用,比照阅读

请学生阅读《范进中举》一文的发疯片段,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异。

教师点拨:两篇文章都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孔乙己坐着用手爬进“坟墓”。范进光着一只脚走进“天堂”,可以说,他们虽结局不同,但却是“殊路同归”。

《范进中举》是以科举使人狂迷来讽刺其罪恶的,而《孔乙己》是以封建科举吃人来揭露其罪恶的,揭示封建末世的病态,意义更深刻。范进的形象是丑,孔乙己的性格是悲,两篇文章不同的批评角度,主人公不同的遭遇和结局,周围人对主人公不同的态度,显示了作者对封建科举不同的批判力度,也使得社会对两种读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揭示了世态的炎凉、人心的势利。

四、达标检测

阅读刘云龙的《孔乙己那件脱不下的长衫》,回答问题。

①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

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

③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

④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此为辱? ⑤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到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

1.从全文看,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人身穿的“长衫”指的是_____________ 2.孔乙己不愿脱下那破旧的长衫是因为他穷困、潦倒而又执意“清高”,当今社会的一些人不愿脱下那无形“长衫”的原因又是什么?(依据第③段内容用精练的语言回答)3.作者对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态度是复杂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而对当今社会上的“长衫者”,作者的态度又是什么?(依据第④段内容归纳出两个词回答)4.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

《孔乙己》达标检测 参考答案: 1.“陈旧的思想与观念”或“陈规陋习”。

2.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人由于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为了私利,而不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3.“无奈”“鄙视”“痛恨”“否定”等。

4.只有抛弃陈旧的思想和观念,时代才能进步。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塑造的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那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形象,与别里利夫何其相似。面对时代的变革,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常新。

六、布置作业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

板书设计

孔乙己

鲁 迅

环境:咸亨酒店 封建社会

人物形象: 热衷功名——科举失败

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孔乙己 好喝懒做——至死不悟

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主题: 批判麻木冷漠 的国民

第三篇:5《孔乙己》教学案

5《孔乙己》教学案

主编教师:杨博 王虹珠 审核:语文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情况,并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2.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3.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把握小说故事情节。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难点】

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资料链接】 1.作者:

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927年至1935年期间,创作了《故事新编》和大量杂文。鲁迅杂文具有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鲁迅先生一生著译近一千万字。有《鲁迅全集》行世。2.作品

《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小说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教育仍通过其他地方推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猛将,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文化新军的最伟大最英勇的旗手。他以锋利的笔为武器,向封建思想道德、封建文化进行最无情最猛烈的攻击。他在1918年初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地攻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在文化战线上,为号召人民向封建堡垒进攻发出了第一声进军号。1918年冬,他又写了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鲁迅在“五·四”前夕发表的这两篇小说,对“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说反映的是清朝末年时的事,那时距1911年的辛亥革命还有十多年,距1919年的“五·四”运动约20年,距1905年的废除科举制度也还有一段时间。尽管在1898年中国社会有过失败的“百日维新”运动,但并未动摇中国封建统治的根基。所以《孔乙己》反映的是封建阶级统治时代的事,孔乙己生活在未经革新的古国里。《孔乙己》的矛头直指封建制度。《孔乙己》一文是鲁迅继

《狂人日记》 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的战斗檄文。【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查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或补全词语

踱()亨()舀()砚()拭()蘸()附和()不屑置()()唐不安 阔绰()2.解释并背诵下列词语的意思,并注音:

格局:

大抵: 声气: 阔绰(): 羼():

污人清白:

绽出: 营生: 间()或: 君子固穷: 3.回顾一下初中阶段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三、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1.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孔乙己并没有一开始就出场,他直接出场是在哪一自然段?文中主要写了孔乙己四个生活片断,请你概括出来(人物+事件)。示例:第四段——酒客嘲笑孔乙己偷书。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2.文章中的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命运最悲惨之处在文章哪一部分,即小说的高潮部分,请你概括出来。

3.你觉得孔乙己最终的命运如何?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四、自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较有感受的词句或疑问处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五、初步体会作者情感以及文章的中心。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鲁迅用词精妙的技巧,在平日作文中能够学以致用。【学习重点】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学习难点】能够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学习过程】

一、回顾上节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勾划出文章中较有感受的词句进行批注,交流展示。2.提出疑难,讨论交流。

(1)可创设情境,进一步走近人物。

我们刚才是站在读者的角度走近孔乙己,下面,试着以“众人”的眼光走进文本、走向孔乙己,去近距离观察他,并向大家介绍他们心中孔乙己的形象。

短衣帮: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 的人。掌柜:我认为孔乙己

是一个 的人。何家、丁举人: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 的人。小伙计: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 的人。邻家孩子: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 的人。(2)也可品析语言:

(一)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提示,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分析一下“站着喝酒”与“穿长衫”,思考一下“唯一”一词)

2.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提示,思考一下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二)你在学习过程中,还欣赏了哪些精彩的语句?你为什么欣赏它们?

【拓展延伸】:

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作者为什么反复写众人的笑?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教与学反思】

第四篇:第二单元05《孔乙己》导学案专题

九年级语文《孔乙己》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情况,并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把握小说故事情节。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难点:

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津:这是一篇小说,首先要求同学们自读课文掌握字词;然后在熟读课文,初步对文章的语句及内容进行批注交流;在此基础上要把握文章的内容、情节,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中心。

资料链接:

1、作者

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927年至1935年期间,创作了《故事新编》和大量杂文。鲁迅杂文具有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鲁迅先生一生著译近一千万字。有《鲁迅全集》行世。

2、作品

《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小说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教育仍通过其他地方推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猛将,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文化新军的最伟大最英勇的旗手。他以锋利的笔为武器,向封建思想道德、封建文化进行最无情最猛烈的攻击。他在1918年初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地攻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在文化战线上,为号召人民向封建堡垒进攻发出了第一声进军号。1918年冬,他又写了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鲁迅在“五·四”前夕发表的这两篇小说,对“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说反映的是清朝末年时的事,那时距1911年的辛亥革命还有十多年,距1919年的“五·四”运动约20年,距1905年的废除科举制度也还有一段时间。尽管在1898年中国社会有过失败的“百日维新”运动,但并未动摇中国封建统治的根基。所以《孔乙己》反映的是封建阶级统治时代的事,孔乙己生活在未经革新的古国里。《孔乙己》的矛头直指封建制度。《孔乙己》一文是鲁迅继 《狂人日记》 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的战斗檄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根据描述说一说这个人物是谁)大屏幕展示)(3分钟)

二、知识回顾。(2分钟)(大屏幕展示)

1、小说三要素是 人物、故事情节 和 环境。

2、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 开端、发展、高潮 和 结局 四部分。

3、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 社会环境 和 自然环境。

4、回顾一下初中阶段学过的鲁迅的作品:(结合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风筝》《故乡》《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雪》 《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

三、初读课文,要求认真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在课文中标出下列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提示写词语,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一遍,掌握好,以备小测。(15分钟)

1、踱(duó)亨(hēng)舀(yǎo)砚(yàn)拭(shì)蘸(zhàn)附和(hè)不屑(xiè)阔绰(chuò)颓唐(tuì)羼水(chàn)门槛(kǎn)绽出(zhàn)

2、解释并背诵下列词语的意思

格局: 布置个格局 阔绰:阔气 羼:混合掺杂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名誉

营生: 谋生 间或: 偶然,有时候 君子固穷: 君子能够安于贫困

三、速读课文,理清思路(20分钟)

欣赏小说的一般方法指导:阅读一篇小说,首先要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然后再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并且还要分析其写作特色。理清故事情节。

1、这篇小说写的是什么年代的事?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小说写的是什么样的人和事?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开头三段起什么作用?

地点:咸亨酒店 时间:清朝末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人物:“短衣帮” “穿长衫的”“我”

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咸亨酒店。第二部分(4-13节):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第一层(4-9节)写孔乙己一生的四个片断。

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2)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4)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吃第二层(10-11)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第三层(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开头两段,描写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咸亨酒店,然后让主人公孔乙己出场,这样安排的好处 ①使人物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活动,故事情节在特定的环境里展开。全文结构严密,情节集中。②这样一个势利、冷酷的社会环境,渲染了一种冷漠的社会气氛,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样一种阶级对立十分严重的社会环境,为既穿“长衫”又“站着”喝酒这一特殊身份的孔乙己的出场作了有力的铺垫。作者描写社会环境:

A、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B、从“我”职务的变换,可以窥见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

C、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炎凉。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孔乙己并没有一开始就出场,他直接出场是在哪一自然段?文中主要写了孔乙己四个生活片断,请你概括出来(人物+事件)。

示例:第四段——酒客嘲笑孔乙己偷书。第六段—— 众人奚落孔乙己没有考中秀才; 第七段—— 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第八段—— 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买酒

2、文章中的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命运最悲惨之处在文章哪一部分,即小说的高潮部分,请你概括出来。个钱”。当“十九个钱”从粉板上拭去时,他便从那冷酷的社会上消失了。孔乙己是被封建文化、封建教育毒害 孔乙己在别人的笑声中离开,再也没有人见过。

3、你觉得孔乙己最终的命运如何?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死。“大约”“的确”,这两个词表面矛盾而含义是深刻的。说“大约”是因为二十年来没有人知道孔乙己的生死,说“的确”是从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形来推断他肯定活不下去。

四、自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较有感受的词句或疑问处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全班展示。(7分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鲁迅用词精妙的技巧,在平日作文中能够学以致用。

【学习重点】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能够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学法指津:精读课文,研讨探究并交流体会。

一、回顾上节内容,提问小说的故事情节。(4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下列内容(默读课文,勾划出文章中较有感受的词句进行批注,交流展示。提出疑难,讨论交流。)(20分钟)

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而又自视清高、自命不凡的读书人;他好逸恶劳、迂腐

麻木、自欺欺人,因而穷困潦倒、饱受凌辱;同时他也是一个本性善良的悲剧人物外貌(整体、肖像、服饰:揭示特殊身份、揭示出懒惰而又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语言:揭示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等性格特点。动作、神态:揭示他追求功名的思想和善良的心地。

(2)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

1、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2、孔乙己“穿长衫” 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3、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4、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

5、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受他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6、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

7、孔乙己“从不拖欠酒帐”说明他:质朴、忠厚。

8、孔乙己“以读书为傲” 说明他:表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

9、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中封建科举的毒害很深

10、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空虚无聊迂腐

11、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12、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

13、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2)也可品析语言:

(一)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提示,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分析一下“站着喝酒”与“穿长衫”,思考一下“唯一”一词)“站着喝酒”表明他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则含蓄地说明他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刻画了他与众不同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预示了他的悲剧命运。他喝酒方式和衣着的矛盾,正反映了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惟一”说明他和酒店的上层和下层人都有距离,身份很特殊

2、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提示,思考一下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些话揭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他只不过是一个玩物,一块笑料,一个废物,他存在的全部价值只是“十九

而死的,是被罪恶的封建社会所吞噬的。

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二)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

1、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2、孔乙己是被冷酷无情的社会所吞没;

3、孔乙己自己太不争气。

三、【拓展延伸】:(5分钟)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作者为什么反复写众人的笑?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孔乙己自身的可笑,是对封建文化、封建教育制度的嘲笑和讽刺、揭露和批判。作者对孔乙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内心痛苦与悲哀,寄予了一定的同情。小伙计的笑,是不经意的、附和着的解脱的笑。邻居孩子的笑,并非恶意,是“听得笑声”“赶热闹”天真无邪的笑。短衣帮的笑,是为孔乙己不伦不类的样子、故弄玄虚的语言、迂腐无能的性格而笑,以求得无聊生涯中的片刻快活。这是“病态社会”所致,是麻木不仁的笑。掌柜及穿长衫人的笑,是以欺凌、玩弄为目的自私而卑劣的笑。“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段。

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笑衬悲,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四、归纳主题(4分钟)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孔乙己一生悲惨遭遇的描述,深刻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群众的冷漠麻木,也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主备人:张书爱 课时:2课时 课型:重点讲读课 审核人意见: 同意

第五篇:孔乙己鲁迅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精巧含蓄的布局。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3.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4.理解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重点难点(1)重点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2.难点

1)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精巧含蓄的布局。2)理解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预习

1、填写鲁镇派出所失踪人口档案

姓名曾用名或绰号性别年龄籍贯现住外貌特征身材面容衣着语言特征性格行为特征职业及工作单位最后露面时的情况时间地点事由当时衣着及外貌特征见证人推测下落联系人姓名地址档案填写人 年月日

(核对答案 姓名:孔**绰号:孔乙己 性别:男年龄:不详 籍贯:不详现住:鲁镇,具体地点不详 外貌特征: 身材::很高大。

面容:青白脸色,皱纹间常夹些伤痕,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衣着:穿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语言特征: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性格行为特征:自命清高,好喝懒做,不会营生,偶尔偷窃,善良。职业及工作单位:无固定职业,有时替人钞书。最后露面时情况: 时间::中秋过后,渐进初冬。

地点:咸亨酒店。

事由:喝酒

衣着及外貌特征:脸色黑而且瘦,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见证人:老板,酒客和小伙计。推测下落:大约的确死了。联系人姓名地址:无。)

2、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颓唐(tui2)附和(he4)分辩(bian4)不屑置辩(xie4)咸亨酒店(heng1)砚(yan4)荤菜(hun1)羼水(chan4)拭(shi4)蘸(zhan4)惋惜(wan3)阔绰(chuo4)舀水(yao3).涨红(zhang4)绽出(zhan4)哄笑(hong1)间或(jian4)着了慌(zhao2)打折(she2)门槛(kan3)

3、查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屑,值得。颓唐: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分辩:辩白,辩解。格局:布置的格式。缠夹不清,搅扰、夹杂不清。之乎者也:“之、乎、者、也”是文言文里常用的语助词,常用来形容丰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含讽刺意味。文中是借代修辞手法。大抵:大概。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不因穷困而丧失其道德意志。固,固守,安守。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人)

二、导入

1、导入语

鲁迅先生一生共写了33篇小说,他自己说最喜欢的就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呀,日本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又遭到冷酷现实唾弃的苦人儿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下面我们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2、作家作品简介

鲁迅1881一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入选自短篇小说集中呐喊)的有《社戏》《故乡》

本文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也是鲁迅先生最得意的作品。

3、关于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是分科取士的意思。它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院试由县、府、省主持,及格者称秀才。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主考由朝廷委派,参加者须是秀才。乡试及格者称举人。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二月举行,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贡生。殿试由皇帝在皇宫大殿亲自主持,中者称进土,第一名为状元。科举实际上是由下而上的层层考试。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朝以后主要考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内容是阐释孔孟之道,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允许越矩半步,严重禁铜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从科举取士人员的情况来看,康有为曾经指出,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人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型,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个。

三、学生朗读,初步理解课文

(一)理清小说三要素: 人物:孔乙己环境:(社会环境,鲁镇咸亨酒店)情节:①序幕(第1段至第3段)、开端发展(第4段至第9段)②高潮(第10段至第11段)③结局(第12段至第13段)

(二)理清文章结构: 〈1〉按内容划分:

第一部分(1-3段)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第二部分(4-13段)孔乙己的悲惨遭遇。〈2〉按小说的结构划分: 序幕(1-3段):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开端、发展(4-9段):写断腿前的孔乙己。高潮(10-11段):写断腿后的孔乙己。结局(12-13段):写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三)师生共同活动,研讨课文 【活动设计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时间——二十多年前的事,即清末; 地点——鲁镇的咸亨酒店;

2、作者起笔写鲁镇酒店的格局,介绍酒店两种类型的顾客。请问:这两种类型的顾客各有什么特点?

一种是“短衣帮”,他们喝酒的方式是“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另一种是“穿长衫的”,他们在“隔壁的房子里”,“慢慢地坐了喝”。

3、讨论“踱”为何不能换成“走”?

“踱”字活现出阔绰的长衫主顾养尊处优,悠闲自得的神态。(边叙述边板书): 短衣孔长衫 柜外乙屋里 站喝己坐喝

4、为什么要介绍鲁镇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状况呢?

这些对立的词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种形象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顾客之间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等级的森严,这正是当时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作者起笔介绍鲁镇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状况,把与后面的故事有关的地点、人物等交代清楚,很自然的引出故事,展示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酒店里等级森严,酒客和掌柜的势利冷漠的环境正是孔乙己所处的环境,揭示了他悲剧的必然性。文章用冰凉的气氛为前奏,使孔乙己出场的热闹场面显得轰然而起,行文更有波澜。

5、“我”是否鲁迅?“鲁镇”是否真实地名?为什么? 答案:不是,因为本文是小说,其中人名、地名是虚构的。

6、我——咸亨酒店的小伙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我——咸亨酒店的小伙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由于职务的关系,“我”是孔乙己悲剧的见证人,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描写孔乙己。这样写的好处是:①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②使情节集中,内容简要;③增加悲凉的意味。连一个十二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的冷漠;④用小伙计的眼光写被打断腿之后的孔乙己,可以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⑤小伙计读过一点书,但不多,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就觉得半懂不懂,这样孔乙己的语言描写详略的处理可以恰到好处。

7、作者为什么要写小伙计职务的变更和处境?

写小伙计职务的变更和处境,进一步揭示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势利、冷酷。掌柜对长衫主顾唯恐侍侯的不周,对短衣帮能欺就欺,人心势利、冷酷如此,孔乙己的不幸就很自然了。(板书:预示悲剧的必然性。)

8、“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在此气氛中突出“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在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字,显示这种“笑”声带着冷酷的意味。

【活动设计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分析“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主人公的特殊身份。“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说明孔乙己硬摆读书人的架子,自命清高,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喝酒的方式和衣着的矛盾,正反映了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充分说明了他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站着喝酒而穿长衫”成了他特殊社会地位的最鲜明的标志。“惟一的”说明除他而外再无他人,他和酒店的上层和下层都有距离。他成了孤独的,多余的,可笑的人。长衫“又脏又破,仿佛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思想特征有二:一是四体不勤,好喝懒做;二是总想保持读书人的臭架子,在他看来,长衫再破,也是读书人的标志。

2、小说主要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的,这部分作者通过四个生活片断展开情节,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的。本文通过哪四个生活片断展开情节,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的?

①酒店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②酒客奚落孔乙己没有“进学”;③教小伙计识字;④分茴香豆给孩子吃。

前两个情节写短衣帮对孔乙己的嘲笑,使孔乙己的思想性格在嘲笑中得到鲜明的表现。作者将短衣帮的嘲笑组织在孔乙己一次到酒店喝酒的过程之中,分为两个哄笑的浪潮。每个声浪前先对孔乙己作一番介绍,先说外貌,再说身世(境况、脾气等相对应的句子),由表及里,步步深入。故事情节的组织层层推进,而又波澜起伏。“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运用反复,着力渲染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这一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孔乙己有跟人交往的愿望,但在那冷酷的社会里他寻求不到一丝一毫的温暖。他只好跟孩子同孩子交谈。即使向孩子说话,他所遇到的也是无情的鄙弃;唯有在年幼无知的儿童面前,他才能得意忘形的快。后两个情节写孔乙己和孩子说话,更足以表现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寂。表现了孔乙己的性格:善良,待人热情,迂腐不堪。

3、孔乙己一到店,酒客们怎样对待他?请找出最有代表性的动词。答案:一是“笑”,把他当作自己取乐的工具。二是“叫”、“嚷”,即嘲弄,戳他的疮疤,并以此为快。

4、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表现了他什么心理状态?

被人揭短后的羞耻和难堪;自命清高,认为“万般借下品,唯有读书高”(但这种争辩显得十分荒谬可笑,有点自欺欺人)。

5、为什么别人问孔乙己“你当真识字吗”,他“不屑置辩”,而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答案:他的确识字,而且“写得一手好字”,还有人请他抄书,这是他自傲的资本,所以“不屑置辩”。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中秀才,中举人,中进士,一步步爬上去。而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科场失意,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这也是他最痛的一块疮疤,因此,每当触及到这一点,他便颓唐不安。

要点:触到科场失意之痛(刺痛了他心灵的疮疤)。

6、酒客们问孔乙己“你当真识字吗”、“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是什么目的? 这是明知故问,目的是挖苦他,嘲弄他,刺激他的心病,拿他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作者借此勾画这些人的麻木不仁和穷极无聊。

7、排出九文大钱的“排”的含义:

动作描写,他在短衣帮面前显阔气的得意炫耀的神情。

8、当别人揭穿事实时,他窘得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语言神态描写,“窃”与“偷”本是本义词,只是语言色彩不同,可孔乙己宁可承认“窃”,决不承认“偷”。在他看来“窃”比“偷”似乎高一等,何况他“窃”的是与读书人关系密切的“书”,这就更高了一等了。这种强词夺理,自我解嘲式的语言正是孔乙己所独有的。这反映了他“自命清高”(麻木不仁,迂腐不堪)的思想性格。

9、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语言描写,和穿长衫一样,是炫耀读书人的身份,卖弄学问。说明他的迂腐。板书:迂腐

10、第9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结构上看:承上启下,内容上看:说明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没有地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言外之意:孔乙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是一个对社会毫无价值的人 【活动设计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掌柜是怎样想起孔乙己长久没来了?这说明什么?

由结帐想起,说明孔乙己的价值在掌柜眼里还比不过十九个钱。

2、下面划线的词句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a.这一回,是他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 不可。借酒客之口,反映丁举人权势赫赫,横行霸道,凶恶残酷。b.后来是打,大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不可。“打了大半夜”说明打得时间之长;“再”说明是故意打折了腿,表现丁举人心狠手毒,非常残忍。

c.许是死了。答案:不可。表现口气淡漠,人心冷漠。

3、同是读书人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说明科举制度是一种罪恶的制度,吃人的制度,戕害读书人的制度——同是读书人,爬上去的,就成为人上之人,作威作福,鱼肉百姓,残害爬不上去的;爬不上去的,就成为人下之人,贫穷潦倒,横遭欺凌。科举制度,是一把杀人的软刀!析字:“戕害”的“戕”就带着一把“刀”。

4、这段的环境描写和“我”的外貌描写起什么作用?

答案:写秋风天凉,给孔乙己的末路增加悲凉气氛;写靠着火、穿棉袄,反衬孔乙己只穿一件破夹袄的凄凉。再次写孔乙己的外貌的用意是:封建科举制度从精神到肉体上对孔乙己的摧残,表现孔乙己命运的悲惨,揭露了丁举人的罪恶,控诉科举制度“吃人”。

5、此时此刻掌柜怎样对待孔乙己?请加述评。答案:见面先说:“你还欠十九个钱呢!”说明在他眼里,孔乙己的命运轻于他的十九个钱。然后,“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然后又是“笑”。此时的掌柜,已麻木冷酷到毫无人性的地步。

6、“摸出四文大钱”的“摸”,可否换成“掏”或“拿”?为什么?前文“便排出九文大钱”为什么不用“摸”而用“排”? 答案:不可换。“摸”说明这四文钱是仅有的,以此表现孔乙己生活已濒于绝境。前文的“排”是他对酒店表示分文不少,在只能用四文钱买一碗酒的短衣帮面前显示一下阔气,炫耀自己有限的钱。

7、关于孔乙己“满手是泥”的描写,和前面“脸上黑而且瘦”等外貌描写连在一起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不好,这样写,行文自然,能显示出孔乙己被科举制度迫害的过程。

8、孔乙己是怎样离开咸亨酒店的?

答案:是“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他是“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生活,在笑声中离去”。除“我”之外,在这“笑”中没有怜悯和同情,人与人关系那么冷漠。他的悲剧,是“笑声中的悲剧”——以笑衬悲,悲剧更悲。(板书)

9、“十九个钱“重复了几次?说明什么?后来不提了,为什么?

答案:四次。说明孔乙己是可有可无和被社会抛弃的人,掌柜只有在结帐时才想起他,表现其命运的悲惨。后来不提了,说明他已经被冷漠的人情、世情所吞噬。

10、通过掌柜与酒客的对话,交代了孔乙己“被打”的经过,这是什么写法?

侧面描写。【活动设计4】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孔乙己悲惨一生的结尾如何?结尾一句“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为什么?

死。“大约”“的确”,这两个词表面矛盾而含义是深刻的。说“大约”是因为二十年来没有人知道孔乙己的生死,说“的确”是从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形来推断他肯定活不下去。揭示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2、文章最后着力描写孔乙己欠酒店十九个钱,似乎没有钱人们再不会想起他,这十九个钱似乎表示着他存在的全部价值。当这十九个钱从粉板上抹去时,孔乙己便永远从冷漠残酷的社会消失了。

四、作业。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依这个字的读音,再组3个词

1.附和()2.间或()3.打折()4.单调()5.监督()6.好喝懒做()

二、教人活泼不得”中“教”字正确的读音和解释是〔)Ajiao1传授B.(jiao4)教育C.jiao1)让Djiao4)使

三、简答:小说开头写穿长衫的和短衣帮喝酒方式有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说的情节以及社会环境,这节课我们着重研究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以及其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二、合作探究

1、提问: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说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讨论并归纳:(请学生找出文中孔乙己语言动作神态等的变化)(1)概括介绍: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2)肖像描写: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①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东西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萎顿颓唐。“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形象。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②第二次出场:“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2)语言神态描写: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迂腐可笑的性格。’ ②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于’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④“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说明孔乙己“惟有读书高”的自命清高的性格。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⑥“不要取笑!”“跌断,跌,跌„„”明明是丁举人打断的却不敢说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了他的精神,摧残了他的肉体,他却至死不悟,死要面子,自欺欺人。(4)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显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①“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他桔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③孔乙己教“我”识字,表现他的热心善良。以读书人自居,贫困不能自存而又好吃懒做,很想清白做人而又不免偷窃,死要面子,怕人嘲笑而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3)通过对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要面子的个性。“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又脏又破,只此一件长衫,说明孔乙己很穷;长期不洗不补,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由此深刻揭示出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小结:

形象:孔乙己是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但后来由于自己并非真正地辛苦苦读、又好喝懒做,最终在人们的嘲笑声中以及在科举制度的摧残下,将要死去了。从孔乙己的遭遇中,体现当时国民的麻木不仁、冷漠无情的社会现实。

性格:自命清高、迂腐、懒惰、死爱面子、自欺欺人。

我们要学习作者感受人的技巧,能够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服饰等特点来感受,这与作文三步法感受人的技巧相吻合。学习本文应该学习名作家笔下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并结合作文三步法感受人的原理,来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理解课文思想内涵的同时,也要注重写作技巧。以便为我们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并形成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2、提问: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具体来说:

(1)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那样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迂腐不堪,成了废料笑料,任人取乐践踏的对象。

(2)封建文化的糟粕毒害了孔乙己的灵魂,而且使不恨不能成材,相反成为不能谋生的可怜虫。(3)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意识不到自己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反而以嘲笑更加不幸的孔乙己为能事,为乐趣。

(4)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把孔乙己推上了死路。

其次,是个人原因:自命不凡、好吃懒做、麻木不仁。

3、“笑”有多种(《谈“笑”》一文):微笑、讥笑、嘲笑、哄笑、耍笑、奸笑、窃笑、哈哈大笑、莞而一笑、皮笑肉不笑„„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第一次,写“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里突出“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在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声”,显示这种“笑”声带着冷酷的意味。

第二次是孔乙己果一次出场,酒客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勾画出这些人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一股悲凉的意味。酒客们还取笑孔乙己偷书,孔乙己自欺欺人的辩驳更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第三次是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孔乙己颓唐不安的模样和之乎者也的听不懂的话又引起众人的哄笑。文章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

第四次是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在年幼无知的孩子的面前才能得意忘形的乐一乐,于是这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分豆的动作和语言将孔乙己迂腐可笑得穷酸尽相。而孩子们的笑则是天真无邪的笑。

第五次是孔乙己第二次出场,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已经不成样子了,然而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这种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毫无人性,更表现了当时社会人跟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令人窒息的地步。

4、提问:小伙计的笑,掌柜的笑,短衣帮的笑,小孩的笑各是什么样的笑?

讨论并归纳:小伙计的笑是解脱的笑,掌柜的笑是没有人性的自私而卑劣的笑,短衣帮的笑是麻木不仁的笑。小孩的笑是天真无邪的笑。

5、提问:以哄笑声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讨论并归纳:这哄笑是麻木的笑,衬托孔乙己的悲剧,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揭露世人的冷漠与麻木,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教师评:其实,这种麻木、冷漠,以揭别人的隐私,戳别人的疮疤为快乐的行为,也是一种“国民劣根性”。作为“国民劣根性”代表的阿Q,不也是以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小D为快乐吗?——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认识到这一点,并把它写进《孔乙己》、《阿Q正传》等小说。因此《孔乙己》有其极高、极深刻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作者对孔乙己是同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6.提问: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各抒己见。有几种说法。

(1)反封建说。小说不仅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性及其罪恶,而且可以引伸到对整个封建制度及其全部伦理道德的彻底否定,同时,它对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及其阶级关系,也有着极为真实的反映。(2)等级观念说。,认为小说主题是对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的思想。精神中的封建等级观念的揭露和讽刺。(3)认为作者通过孔乙己的悲剧,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腐朽的封建教育一科举制度和产生孔乙己悲剧的整个封建社会制度。

三、拓展与运用

1、学生活动:结合当代社会现实,青年人读书考不上大学后,种种做法如:重者想不开自杀,轻者感到生活的渺茫,从此一蹶不振,你认为应怎样看待读书,联系《孔乙己》一文谈谈看法。

2、将《孔乙己》一文与吴敬梓《范进中举》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3、给文章写个结尾,你认为孔乙己最后的命运怎样?

四、小结

《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一篇猛烈抨击封建社会“吃人”的小说,孔乙己是一个备受科举制度愚弄和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把青春浪费在一年又一年的考场搏斗上,可是直到胡子花白,还是连学个秀才也捞不到”,反而染上了“好喝懒做”、轻视劳动的坏习气。他即使穷困潦倒,也不愿意脱下那件作为读书人标志的破长衫。然而严酷的现实却把他抛出长衫顾客的行列。他成为“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堆一的人”“沦落为“使人快活”、供人奚落的材料,终于被丁举人毒打之后悲惨地从人们记忆中擦去。作品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揭露了旧社会“对苦人的凉薄”。

五、作业

1、写作练习;①记叙一个你印象深刻,性格特别的人物的活动片断,要有适当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②读后感:一出充满笑声的悲剧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苗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恰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

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③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④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R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前形势无动于在,依旧我行我素。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此为辱?

⑤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到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1.从全文看,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人身穿的“长衫”指的是一

2.孔乙己不愿脱下那破旧的长衫是因为他穷困.潦倒而又执意“清高”,当今社会的一些人不愿脱下那无形“长衫”的原因又是什么?(依据第③段内容用精练的语言回答)答:

3.作者对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态度是复杂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而对当今社会上的“长衫者”,作者的态度又是什么?(依据第④段内容归纳出两个词回答。答:

4.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答案: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1.he4唱和和诗应和2.jian4间隙间接间断3.she2折本折耗折亏4.diao4调动曲调声调5.jian1监狱监察监视6.hao4好学喜好爱好二D三。两种酒客一外一里,一站一坐,一贫一富,写出了社会阶层的差别,为不伦不类的孔乙己的出场埋下伏笔。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陈旧的思想与观念”或“陈规陋习”。2.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人由于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为了私利,而不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3。“无奈”、“鄙视”、“痛恨”、“否定”等。4.只有抛弃陈旧的思想和观念,时代才能进步。

下载孔乙己学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乙己学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孔乙己课本剧

    【剧本】 时间:清末 地点:咸亨酒店 人物:孔乙己——57岁。 酒店掌柜的——50岁, 小伙计——14岁。[咸享酒店:曲尺形柜台,后面是挂着布帘儿门。柜台上摆着一个盆,盆中放着酒提墩、......

    孔乙己读后感

    孔乙己读后感 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是初中的一篇课文,现在还隐约记得老师抠字眼给我们讲某个字所表达出来的感情,当时为鲁迅写出的精辟的字句所震撼,如今再读,更多的,是对这篇文章......

    孔乙己读后感

    孔乙己读后感 孔乙己读后感1 今天,我看了一节实录,在《孔乙己》这一课中,让我确实感受到了李老师的课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我感到李老师的课是他自己的课,是他的心灵、他的思想、......

    孔乙己读后感(精选合集)

    一个充满欢笑的悲剧------孔乙己读后感穿着破旧长衫的高大体型,青白的面色,深陷的带着伤痕和蓬乱的白色胡子,这就是鲁迅所描绘的孔乙己的样貌了,一口的之乎者也和爱面子就是它的......

    孔乙己读后感(通用)[精选合集]

    孔乙己读后感(通用12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乙己读后感(通用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孔乙己读后感(通用)(精选合集)

    孔乙己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乙己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

    《孔乙己》赏析

    氛围轻松,主题深刻——《孔乙己》赏析之一阳新县王英镇东源中学 石聿寿生活中,某人受到摧残和折磨时,有人给予安慰,他能感受到世间的温暖。一个温馨的微笑,能给人以生活的信心......

    孔乙己读后感(范文大全)

    孔乙己读后感1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乙己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