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
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
为了切实加强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推动全县就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就业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川财社﹝2009﹞98号)、《xx市财政局、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就业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x劳社发﹝2009﹞89号)和有关规定,制定以下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
1.专项资金管理申报制度
(1)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的对象和标准,必须严格按照现行就业政策规定执行,在上级未作出政策调整前,任何部门不得擅自扩大就业专项资金支出范围和改变支付标准。
(2)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享受对象必须按照政策规定提供相关的申报材料,县就业服务管理部门应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认真审核。对申报材料不完整的,应限期补充完整;对超过限期不能补齐材料或经审核申报材料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应将申报材料退还申请人并向其说明理由。
(3)县就业服务管理部门应对其受理审核的职业介绍补 1
贴、职业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创业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招用就业困难对象单位社保补贴、招用就业困难对象单位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资金使用项目,分别建立就业资金申报实名制台帐,准确反映每一笔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的相关情况。县就业服务管理部门汇总后填制申报表,经县人社行政部门复审后报县财政部门审批。县财政部门批准后直接将资金划拨给申报单位的就业专项资金支出,县财政部门应采取书面形式及时将审批结果反馈给县就业服务管理部门,作为登录就业资金使用台帐的依据。
(4)对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有审核、审批职能的县人社行政部门、县财政部门、县就业服务管理部门及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应对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各种资料进行及时立卷归档,并至少保存10年,随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职能部门的审查。
2.专项资金管理拨付制度
(1)上级转移支付和县本级配套的就业专项补助资金,县财政部门实行专户存储,专人管理,用于落实各项就业政策的专项支出。
(2)落实各项就业政策的资金支出,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经县就业服务管理部门初审、县人社部门复审和县财政部门终审后,县财政部门及时将资金划拨到县就业服务管理
部门或申报单位的资金帐户。
(3)按照县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划拨给县就业服务管理部门再支付给申报人的程序,县就业服务管理部门在资金到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补贴资金转付到申报单位账户或通知申请人领取补贴资金;申报单位在资金到帐后5个工作日内转付到申请人帐户或通知申请人领取。
3.专项资金管理监督制度
(1)上级转移支付就业专项补助资金,按照专款专用原则用于规定的就业政策补助支出,不得改变资金用途,严禁挤占、挪用就业专项资金。
(2)当年结余的就业专项资金,全额结转下年度用于规定的落实就业政策支出,不得将就业专项资金结余转作解决就业政策外的其他支出。
(3)县就业服务管理部门是就业补贴政策落实的主要经办部门和责任单位,应对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政策性补贴的申报、审核、兑现等各个环节实施监督管理,及时纠正和处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就业补贴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本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4)县就业服务管理部门建立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定期自查制度,重点对各项就业政策性补贴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及基层单位的审核情况进行自查。县人社行政部
门和县财政部门纪检组,要不定期地对就业资金的审核、审批和资金拨付情况进行检查。
(5)县人社行政部门对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进度和资金使用效果,实施经常性跟踪监督检查。对影响政策落实、资金使用进度和资金使用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认真分析,适时提出改进措施。
(6)县财政部门对就业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资金拨付和资金使用进度,进行经常性跟踪监督。对不按规定安排、拨付和使用就业专项资金,给就业和就业服务工作带来影响的有关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7)县人社行政部门和县财政部门是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管单位,应对就业专项资金的保障情况、使用进度和使用效果进行经常性跟踪监督管理,对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难以解决的各种问题,应及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8)县人社行政部门、县财政部门每年应组织专门人员,同时邀请县纪委、县审计局参加,对就业政策的落实、资金使用管理、工作人员履责和依法办事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如有必要也可外聘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对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查。
4.专项资金管理报告制度
(1)县就业服务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业务股室每月底
向主管部门报送本县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表,以及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文字分析,对有关指标作出详细说明。
(2)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表要以就业服务管理部门建立的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台帐为基础,在反复核实的基础上汇总上报,确保各项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的享受政策人数、补贴标准和资金实际支出数相互衔接,符合逻辑。
5.专项资金管理公示制度
(1)每个季度末,县就业服务管理部门在宜宾县就业网站上公示本季度各项就业政策补贴支出的支付情况。
(2)每年第一季度,县人社行政部门在宜宾县就业网站上公示上年度本地就业专项资金收支使用情况。
6.专项资金管理问责制度
(1)对就业专项资金不按政策规定使用管理,对资金使用过程中不按要求开展监督检查,给就业和就业工作带来重大影响的,县人社行政部门和县财政部门严格按党纪政纪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对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工作中检查出因工作不负责任、渎职或有意而为出现的各种违纪违法问题,县人社行政部门和县财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进行认真核实,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一般问题应采取适当形式进行通报,对有关人员开展警示教育;重大问题严格按党纪政纪有关规定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处理。
第二篇: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问题
【发布单位】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发布文号】财社[2008]269号 【发布日期】2008-11-19 【生效日期】2008-11-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财政部
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社[2008]2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资金安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
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就业的支出,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资金使用范围。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特定就业政策补助、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等。
各地确需增加新的支出项目的,须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三、中央财政补助。对各地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特定就业政策补助,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适当补助,并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重点支持。中央财政就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与各地就业状况、地方财政投入(包括公共就业服务保障情况)、就业工作绩效等因素挂钩,补助资金实行年初和年中分两次拨付、全面考评、全年重点跟踪检查的办法。中央财政对符合条件的小额担保贷款按规定据实贴息。
四、预算管理。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财政部门规定的预算编制要求,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就业专项资金预算,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财政预算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就业专项资金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执行中确需调整预算的,要按照国家预算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
五、资金申请及支付管理。
(一)职业介绍补贴。职业中介机构可按经其就业服务后实际就业的登记失业人员人数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介绍补贴。职业中介机构在申请职业介绍补贴时,按每位符合免费服务条件的人员每年享受一次职业介绍补贴计算,不得重复申请。职业介绍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经职业中介机构就业服务后已实现就业的登记失业人员名单、接受就业服务的本人签名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复印件、劳动合同等就业证明材料复印件、职业中介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凭证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资金支付到职业中介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对纳入财政补助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其享受财政补助编制内实有人数,并结合考虑其承担的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工作量,安排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含设备购置、修缮、基本建设等支出)和项目经费,上述经费由同级财政在部门预算中统筹安排(包括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上缴财政的服务收费收入)。对未纳入财政补助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暂按职业中介机构申领职业介绍补贴的规定申请职业介绍补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享受职业介绍补贴政策的执行期限不超过2011年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免费就业服务的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统一、规范和效能的原则,整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资产、人员、服务和信息等资源,合理布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职业介绍补贴的具体标准由省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定。
(二)职业培训补贴。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的,根据其参加培训和就业状况,可向职业培训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培训补贴。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职业培训补贴,不得重复申请。享受职业培训补贴的培训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
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培训后申请职业培训补贴的,可凭借职业培训补贴申请材料,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直接将补贴资金支付给申请者本人。对用人单位吸纳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由用人单位组织到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的,对用人单位给予一定的职业培训补贴。用人单位凭借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由财政部门将资金直接拨入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并同时将资金支付情况抄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中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申请职业培训补贴的,可采取由职业培训机构代为申请的办法,职业培训机构代为申请必须与申请人签订代为申请协议书。职业培训机构凭借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向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由财政部门将资金直接拨入职业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并同时将资金支付情况抄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本人《居民身份证》、登记证等复印件、职业培训合格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或劳动合同复印件等培训或就业证明等材料、职业培训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等。对用人单位集中申请的,申请材料还应附培训人员名单、劳动合同复印件等。对职业培训机构代为申请的,申请材料还应附培训人员名单、代为申请协议等。
各地要根据培训专业(工种),合理确定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对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后,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6个月内没有实现就业的,按最高不超过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60%给予补贴;对6个月内实现就业的,按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100%给予补贴。对用人单位组织到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职业培训补贴标准最高不超过培训费用的50%。职业培训补贴具体办法和标准由省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定。各地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承担培训任务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建立职业培训机构动态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加强对职业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
(三)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的办法。就业困难人员是指由省级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五十二条确定的人员。
1.企业(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对各类企业(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以及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企业(单位)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企业(单位)应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在申报缴费时应将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人员的缴费情况单独列出。每季度终了后,按规定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对上季度已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的人员名单及登记证复印件、劳动合同等就业证明材料复印件、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出具的上季度企业(单位)为这部分人员缴纳有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账(单)、企业(单位)在银行开立的账户等凭证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资金支付到企业(单位)银行账户。
2.对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数额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2/3。具体补贴标准由省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定。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各地要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的审核管理。
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后,要向街道(社区)申报就业。灵活就业人员应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每季度终了后,按规定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对上季度已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由本人签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盖章确认的、注明具体从事灵活就业的单位、岗位、地址等内容的相关证明材料,本人《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登记证复印件、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出具的上季度社会保险费缴费单据等凭证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资金支付给申请者本人。
(四)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有关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按财政部、人民银行有关规定执行。
(五)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单位,按其实际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人数给予适当额度的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单位,可按规定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公益性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符合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条件的人员名单及登记证复印件、上季度为这部分人员发放工资的明细账(单)、单位在银行开立的账户等凭证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资金支付到单位在银行开立的账户。
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具体标准由省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定。
(六)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就业困难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通过初次技能鉴定(限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指定工种)、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可向职业技能鉴定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应附:本人《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登记证复印件、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等凭证材料,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按规定将资金支付给申请者本人。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的具体标准由省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定。
(七)特定就业政策补助。现行特定就业政策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各级人民政府对国有困难企业与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经济补偿金补助和为国有困难企业“4050”下岗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给予补助的政策。其中经济补偿金补助政策执行到2008年底,社会保险费补助政策的执行期限不超过2011年底。地方国有困难企业享受特定就业政策的具体办法由省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定。中央困难企业享受特定就业政策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八)扶持公共就业服务。县级以上财政可安排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对下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用于加强其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方面的支出(具体包括计算机及网络硬件、软件购置,以及开发应用支出)给予必要支持。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作为就业专项资金的组成部分,必须单独安排,单独核算,单独管理,不得与其他就业专项资金相互调剂使用。2008年各级财政用于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的支出,列入《2008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第2080701项“劳动力市场建设”科目。2009年开始,各级财政用于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的支出列入《2009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第2080701项“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科目。以后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如有修改,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的支出相应列入每年修改后的科目中。
各地应逐步建立健全人力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联网,为求职者、用人单位等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要以此加强对各级各类职业培训、职业中介、公共就业服务等机构、用人单位和享受政府就业扶持政策人员就业状况的监督管理,杜绝各种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上述各项资金的支付管理,按照国家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决算管理。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终了后,要认真做好就业专项资金的清理和对账工作,并按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就业专项资金资金使用情况和说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说明要做到内容完整、数据真实、报送及时。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要将审核汇总后的就业专项资金决算及时报送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
就业专项资金终了如有结余,需详细说明原因,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按规定结转下一继续使用。
七、账户管理。各地财政部门要按规定将财政预算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及时转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按具体用途进行分账核算。
八、监督管理。就业专项资金必须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程序使用,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差旅费、会议费等应由部门预算安排的支出,严禁用于或变相用于房屋建筑物购建、交通工具购置等各项基本建设支出。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估机制,努力提高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各地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要以建立和完善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各项就业专项资金发放台账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建立享受各项补贴补助政策人员、单位的基础信息和数据系统,有效甄别享受补贴政策人员、单位的真实性,防止出现造假行为。每年年中,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本地上各项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包括享受补助的单位名称、享受补助的人数、具体补助数额等),并自觉接受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有虚报、套取、私分、挪用各种补贴资金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审核不严,违规操作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各地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时掌握和通报有关情况,定期向上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告就业人数、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有关情况,定期对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共同研究解决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九、《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规定的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继续执行,审批截止到2008年底,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其所涉及的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管理事宜,按本通知有关规定执行。
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可根据本通知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十一、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财政部 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6]1号)同时废止。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二○○八年十一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工作总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工作总结
自疫情发生以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求和省、市有关部署,各级人社部门充分发挥人社职能,切实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迅速行动,深入做好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扎实推进援企稳岗政策落实,有序推进我市保居民就业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截至今年4月底,我市城镇新增就业9801人,完成任务的32.7%,与上月环比增长170.41%,与去年同比下降18.9%;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37人,完成任务的21.9%,环比增长112.46%,同比下降19.36%;城镇登记失业率2.34%,环比、同比持平;促进创业552人,完成任务的30.6%,环比增长86.99%,同比下降7.85%;创业带动就业1413人,完成任务的28.2%,环比增长57.1%,同比下降11.08%。总体来看,疫情对我市工业企业造成了一定影响,由于我市及时采取各类稳经济、暖企政策措施,有效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劳资纠纷案件虽有增加,但主要以个体投诉案件为主,没有发生大规模裁员、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就业总体形势在平稳可控的范围内。
二、主要做法
(一)“五个第一时间”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一是第一时间研判形势,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惠企政策。我市于2月7日在全省率先出台《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中小企业共渡难关17条政策意见的通知》。二是第一时间根据《X省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精神,制定我市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并制定实施细则、办理指引,通过县(区)有关部门内部及企业工作群等渠道迅速传达到企业。三是第一时间做好上门服务。为让企业能尽快享受到人社部门的优惠政策,安排工作人员逐个电话对接联系,组建工作微信群,并将相关补贴申请表发送至各企业。对于确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安排专人上门服务,免去企业来回奔波。四是第一时间推出承诺办理制度。只要企业承诺与新招用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购买社保即可申领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并在一个工作日内将补贴资金申请送交财政部门核拨。五是第一时间与税务、财政部门沟通衔接,强化部门联动,用最快的速度将补贴资金拨付至企业,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截至4月底,全市累计为企业减、免社保费2.5亿元,共为249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680.09万元,受益职工53578人;为80家受影响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3551.29万元,受益职工12112人;发动全市280多家企业开展线上适岗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备案职工64000多人。发放“三项补贴”213.18万元,惠及41家企业2169人。
(二)“四个沉下去”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一是“沉下去”宣传发动。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初期,普遍存在大量缺工现象。为解决企业缺工问题,我局组成5个招工宣传工作组,利用宣传车、镇村“大喇叭”、电视、报纸、短信、微信等载体,深入到镇村开展企业招用工宣传,打响“就业选在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宣传口号,及时发布企业岗位信息,促进我市务工人员就地就近就业。二是“沉下去”排查摸底。我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组成6个督导组,会同市工信局、市卫健局等部门共50多名干部职工,深入到全市超过1000家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开展大排查,摸清岗位需求情况,建立台账,做到精准对接,精准服务。三是“沉下去”挖掘人才。充分发挥驻镇工作组、驻村党建指导员、村干部的作用,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机构等,通过本地挖掘、余缺调剂等方式,鼓励各类人才留在家乡就近就业。已为XX通讯技术设备有限公司、XX通讯有限公司、X电子(X)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劳动力超过5000人。四是“沉下去”接送返岗。组织开展“点对点”返河返岗活动,通过组织专列、专车、包车等方式,为务工人员提供全流程接送,让劳动者享受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贴心服务,确保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针对X重点疫情地区专门成立X市X来(返)河务工人员返岗工作专班,开展X务工人员返岗“一对一”接送活动。目前,已组织“点对点”返岗专车接送来自X等非重点疫情地区共4500多名员工返岗上班。全市发放招用工宣传资料达50万份,登记有求职意愿劳动力超过3万人,为全市企业成功招用务工人员超过1.8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300人。
(三)“三个健全”扩大新业态灵活就业空间。一是健全就业扶持体系。将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就业失业登记范畴,建立了X等新业态平台灵活就业人员就业信息采集制度,加强灵活就业人员就业需求摸查,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服务。目前,我市新业态平台吸纳就业约3万人以上。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2万人。探索构建多元化的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体系,切实保障灵活就业人员人身安全。三是健全技能培训体系。鼓励用工单位组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适岗技能培训,支持X等新业态企业开发相关领域职业标准、行业企业评价规范、培训课程标准。
第四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印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1年目标绩效考核办法》的通知
各科室、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不断完善人社系统绩效考核办法,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水平,着力打造服务型、效能型部门。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
局领导班子成员、科室及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
考核采取分级逐一方式进行。局领导班子成员、科室及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由局考核领导小组逐一考核;其他工作人员由分管领导、科室、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逐一进行考核。
全局所有考核对象采取统一的考核量分标准(考勤50分,考绩150分,总分200分)。各科室、所属单位可以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考核细则。
二、计分方法
(一)基本分
考勤50分。班子成员、科室、所属单位负责人工作日期间离开工作岗位半天以上的,应向局主要领导告之去向。否则发现一次扣3分,直至扣完为止。
考绩150分(具体分值见责任状指标)。考核按半年或年终采取自我申报、公开述绩、逐一过堂、集中考评、结果公示方式进行考核打分;对不宜直接计分的考核指标,由考核领导小组或分管领导组织相关人员分好、中、差三个格次进行考评定格。每个格次按好1—0.8、中0.7—0.5、差0.4—0系数折算计分。
(二)加分
1、荣获先进:获部省级:国家部委或省委、省政府;市级:省厅或市委、市政府;县级:市局、县委、县政府(不含县直部门)综合表彰的,分别加30分、20分、10分;获条线业务部门(部、省厅、市局内部业务处室、中心等)表彰的,分别加20分、10分、5分。其中:表彰个人的加相应分值;表彰集体的,按相应层级分别给予分管条线领导、科室、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加50%分。
2、典型推介:在上述层级会议上作先进典型发言的,按 10分、8分、6分;作为书面材料交流或以文件(简报)转发推介的,按8分、6分、4分,分管领导、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加50%分。
以上加分项目,同一项内容获多层级表彰或推介的,取最高得分,不累加计分。
3、召开现场会:提供上述层级现场的,按相应层级加分,分管领导、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加50%分。
4、创新成果:局考核领导小组视项目申报(书面)创新项目效果的影响程度,在省内、市内、县内、局内有影响的,按20分、10分、5分、2分。
5、合理化建议:考核对象提出对全局工作有建设性、指导性的建议(书面),被局领导班子集体认可采纳,并取得实效的,每条加2分。
6、指标超额加分:对基金征收类、预外收入类(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指标超额按上升百分比加分,上不封顶,对其它类指标超额按不超过20%比例封顶加分。
招商引资等县重点指标,参照县委、县政府文件精神,由局另行制定办法重奖。
7、信息或宣传调研文章:按信息、宣传调研的专项考核办法加分。(同一文字材料被多次采用的,按最高分一次加分给发表文章的署名者,不重复加分。未署名的宣传集体材料,分管领导、科室、所属单位负责人各加50%分。所有网上刊登稿件或有偿稿件不予加分)。
8、鼓励帮带:鼓励上级帮带指点下级提升工作绩效水平。若分管领导考核得分低于科室、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得
分的,可加分至科室、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得分。(帮带加分只适用于一、二级目标责任状范围)
以上加分项目,因时间原因,未能列入本考核评比,可接转到下一加分。
(三)减分
1、对承担市县考核指标未完成或分管工作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年终考核一票否决。
2、被县委、县政府或市局工作督查通报批评的,一次扣3分。
3、凡廉政行风建设或违反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被服务对象投诉或被媒体曝光且查核属实的,第一次扣5分;第二次扣10分;第三次扣20分(累计算分)。三次以上取消考核资格,考核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
4、凡未按时完成局领导交办其他工作任务的一次扣2分。
三、考核结果运用
1、完成目标责任状任务的,局领导班子成员享受县绩效考核奖金标准,科室、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享受局绩效考核奖金标准。对年终考核得分在60分以下的,不享受局绩效奖金,考核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
2、对局科室、所属单位实行统一绩效考核奖金标准,但绩效考核奖励必须拉开档次(原则上不少于3个档次),各科室、所属单位内部每个考核对象的得分、档次和奖金分配方案,由分管领导、科室、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确认后,报局考核领导小组审批后执行。
3、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评优奖励、外出考察和学习深造的依据。
4、本考核办法由局考核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二○一一年八月十五日
第五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定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
为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5号)、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34号)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订本制度。
1.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管理制度
(1)对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无币化征缴管理,缴费人员通过刷卡方式缴纳社会保险费。
(2)每月社会保险基金的各项收入存入收入专户,月末财务人员及时将余额全部划入社保基金财政专户存储管理。
(3)征缴收入应以银行回单、社会保险基金专用收款收据等原始凭证为记账凭证。
(4)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划入“社保基金专户”时,以社保基金财政专户缴拨凭证、国库拨款凭证复印件等为记账凭证。
(5)对上级下拨社保基金收入,以社保基金财政专户缴拨凭证原始凭证为记账凭证。属调剂金核算范围的,同时登记“调剂金备查账”。
2.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管理制度
(1)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基金支出计划,于每月月初填制本月用款申请书,主要负责人审核后报送县财政部门审批,并确认资金划入支出户到账情况。
(2)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支付实行分级审核制度。业务股
室办理相关手续后,经经办人和股室负责人签字,报分管领导(或局领导)审核批准签字,再报送财务股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办理支付结算。
(3)对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出,以银行回单,及待遇支付环节传来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出核定汇总表》作为原始凭证;对丧葬抚恤支出、个人账户一次性支出,以银行回单及待遇支付环节传来的《养老保险一次性死亡待遇支付审核表》作为原始凭证;对跨统筹地县基金转出,以银行回单和业务环节传来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转移情况表》作为原始凭证;对上解上级的支出,以财政专户缴拨凭证作为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3.社会保险基金稽核管理制度
(1)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制定稽核计划,采取随机抽取、征缴数据信息库异常、举报、部门转办、上级交办等方式确定稽核对象,特别是对欠费超过三月以上或累计欠费50万元以上企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社会保险稽核工作的领导,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应收尽收。
(2)对年初缴费单位申报当年缴费人数、缴费基数情况,依据上年末缴费单位应参保职工人数、实发工资总额,实施事前稽核;
4.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
(1)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原则,分别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收入户、支出户和财政专户;每月及时将收入户资金划拨到财政专户,收入户月末、年末无余额;
每月根据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发放情况从财政专户中将资金划拨到支出户。社会保险管理业务系统收入、支出金额与会计核算收入、支出明细项目、金额一致。
(2)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核算严格按收付实现制的原则执行,基金的各项收支按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出纳人员每月根据原始单据逐笔登记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按月逐笔核对日记帐与银行对帐单余额,每月与会计账簿银行存款余额进行核对,与财政专户余额进行核对,每季度末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出纳现金盘点检查,做到现金及时存行;会计人员每月根据出纳人员传递的原始单据对每一笔经济业务进行审核,编制会计凭证,进行会计账簿登记,每月与出纳银行存款日记帐余额进行核对;债券和定期存单由财政部门保管,社会保险部门及时与财政部门对账,了解债券和定期存单到期情况,及时转存,做到账账、账表、账单相符。
(3)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购买银行票据时,需登记购买银行票据手册,以便备查,购入的空白银行票据及预留印鉴,应存于保险柜中。银行预留印鉴及银行票据采取分别管理或双印鉴分别管理的办法,银行票据上的预留印鉴需随用随盖,不得预先在银行票据上盖章。对作废银行票据应加盖作废章,与存根一起保存,并与下一联正确的支票存根一起装订会计档案中。
(4)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使用银行票据时,不得签发空白支票和远期支票,更不准将支票借给任何单位或个人办理结算。签发支票时应填写签发日期、用途、密码及付款金额。
支票应按顺序使用,不得跳号使用。各项费用支出使用支票时,出纳人员必须认真审核支出的合法性、用途、金额后才能签发支票。
5.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
(1)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挤占、挪用。
(2)社保经办机构落实专人对参保申报单位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原始资料的真实性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参保缴费基数的准确性。
(3)社保经办机构定期检查离退休(职)人员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情况,验证待遇领取资格的准确性,防止骗取、冒领行为。
(4)社保经办机构发现被稽核对象在缴纳社会保险费或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存在违反法规行为,要据实写出稽核意见书,并在稽核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送达被稽核对象,责令被稽核对象应在限定时间内予以改正。
(5)基金收入户、支出户和财政专户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优惠利率,账户之间按规定及时结转、划拨资金,严禁坐支,收支户基金不得转存定期,财政专户结余基金由县财政部门提出购买国债和转存定期计划,经财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部门同时确认后实施,确保基金保值增值,不得用于平衡财政核算。
(6)人社行政部门对社保基金管理情况,实施经常性跟踪监督检查,及时开展综合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适时提出改进措施。
(7)县人社行政部门、县财政部门每年应组织专门人员,同时邀请县纪委、县审计局参加,对社保基金的管理开展专项检查。如有必要也可外聘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对社保基金管理情况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