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小城镇建设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时间:2019-05-12 12:0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依托小城镇建设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依托小城镇建设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第一篇:依托小城镇建设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依托小城镇建设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编者按:目前,推进城市化进程已摆上了全县各级政府的重要日程。提高城市化水平,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文明程度、增加社会就业率、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是我县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我们特开辟专栏,邀请各乡镇负责人畅谈本区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思路和举措,以期与各界有识之士共同交流。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十五届五中全会也提出了开始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实践证明,发展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是深化农村改革、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也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根本途径,还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和文明的标志。不论是在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还是在为农村城镇化发展提供经济基础,以及促进农民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的转变等诸多方面,都起着重要辐射带动作用。所以说小城镇的发展就是农村走向城市化的龙头,只要龙头带动,龙尾联动,农村城市化这条巨龙就会腾飞。

通过学习借鉴其他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的先进经验,以

及结合我镇几年来在小城镇建设中摸索出的经验,我认为,农村小城镇的发展,要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出发点,以“吸收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农村居民生活需要”为主攻目标,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着眼辐射带动来布局。

要筛选出一批有一定区位优势的建制镇做为重点开发的小城镇,经过三至五年的不懈努力,使其成为全县建制镇的新亮点。需要注意的是,布局前的应充分考虑选取地点的经济基础、地理位置、交通情况等,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和小城镇自身的发展。

另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切实解决好五个问题:(1)大力营造发展小城镇的舆论氛围,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单等形式,使群众理解小城镇建设的实际意义与带来的方便和好处。(2)实行“一把手”工程,县、乡主要领导亲自抓。(3)规范乡镇政权职能,工商、税务、城管等相应政策及时出台。(4)实行政策倾斜,在拆迁、土地拍卖、信贷等业务上给予支持。(5)给予资金扶持,要集中财力扶持一批重点小城镇,也可适当考虑把税收中的部分城镇建设维护税返还重点镇。

2、抓住旧区改造来启动。

小城镇的起步发展,很关键的一步是旧镇区的改造。结

合我镇实际,我认为,旧改能否成功,有三个因素很重要:

(1)经济环境是前提。即群众要有参与改造的物质基础做保证;镇区要有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群众要有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反之,就会出现“拆了盖不起”、“补偿少了我不拆”、“无论如何我不搬”等问题。

(2)积极引导是基础。在改造中,正确的、积极的舆论引导很重要,目的是让群众真正明白改造的意义,会给群众带来哪些好处以及政府、个人各自承担的义务、相关的政策,特别是刚性政策等。去年,我镇在小城镇改造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如工作组入户宣传、分户调查、张贴公告、召开群众会议等,使群众既有改造的自觉性,又有若不参与改造带来的压力,二力结合变成了主动改造的动力。

(3)方案符合实际是关键。即在制定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群众、村集体相关产业、单位利益,宁可政府吃点亏,也要让利于被改造涉及单位。比如被收归而拍卖的土地,按县里的规定,我们可以按两万一亩补偿,但我们给4万。被改造涉及的企业由于占地是某村的集体土地,尽管被依法收回,我们本着“只要双方达成协议,我们就支持”;银行抵押的被改造房产及土地,我们本着“除收取一部分配套费以外,全部用于偿还银行债务”。由于我们在改造中注意了这一“人和”因素,改造得以顺利进行,涉及改造的29户几乎都实现

了协议拆迁。

3、依托特色产业来发展

就我镇而言,目前产业特色是粮食加工,如粉丝、玉米淀粉、面粉。三项产业占全镇社会总产值的78%,在全镇1200万元财政收入中占850万元,所占比例为70%,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6000多人。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人气,可以说,特色产业是小城镇这一综合载体的细胞。不仅如此,它还是带动其它商贸业的活化剂。我镇三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运输、包装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今后要想进一步繁荣小城镇,我们还要坚持抒发持色产业做大做强。目前,我们正初步设想进一步开发论证地热资源开发,筹建秦皇岛市独具特色的温泉城。

4、盯住长远发展来健全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城镇最终要成为一定区域内带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小城市。因此,在发展起步的初期不能短视,要有长远眼光,突出表现在要抓好健全小城市功能上。

一些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小城镇建设在发展的初期,往往因为急于改造、招商,只注重商贸业,而忽略了工业、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生活设施等的长远发展和布局。而这样的结果,会使小城镇成为一个功能不健全的先天残废,严重影响今后的发展。因此,在旧改初期大力发展商贸业的同时,一定要规划好工业区、住宅区、文化教育娱乐区等。有了规划,要严格执行,不可擅动,否则必将提高今后城镇建设成本。

我镇目前一期改造主要是商贸区,二期仍是继续。但在规划时已对工业、生活、教育区做了规划,现工业区正在摆进项目。在适当时期,我们将启动开发住宅小区。

农村城市化发展,就要牵住小城镇建设这个牛鼻子,突出特色,加大力度。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必将出现“以县城为中心,各具特色的卫星小城镇环抱”,带动农村向城镇发展的欣欣向荣的文明景象。

第二篇:建设小城镇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建设小城镇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吕梁市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调查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强市富民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为深入实施“三三”战略,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加快我市城镇化进程,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富裕、生态、特色新吕梁的总体目标,按照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县城、重点建制镇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思路,以规划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撑,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以体制创新为动力。

二、发展目标

从2008起到2014年初,通过四年的建设与发展,全市城乡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城镇面貌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居民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城镇集聚产业、集聚人口的能力明显提高,城乡发展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初步形成规划合理、建设有序、环境改善、功能增强、文明进步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编制规划,加快构建特色城镇体系

加快规划和构建“1273”四级城镇体系:即以“1”个中心城市(吕梁市区,远景“一市四区”),“2”个次中心城市(汾阳市、孝义市),“7”个县城(交城县、文水县、兴县、岚县、临县、交口县、石楼县),“3”(30)个重点建制镇为架构的四级城镇体系。

1、突出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以打造山西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突出抓好吕梁市区及柳林、中阳、方山三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强化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交通、金融、旅游、消费中心的地位和功能,逐步增强集聚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带动全市城镇化发展。

2、强化次中心城市的支撑作用。按照汾阳、孝义两市组团式发展的构想,突出区位优势、依托资源优势、借力文化优势,发展大园区,打造大基地,形成大产业,构建大交通,创优大环境,力争把这一区域发展成为晋中盆地最有竞争力的组团式城市,发展成为引领吕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第二引擎。

3、发挥县城的集聚功能。交城、文水、交口、石楼、兴县、岚县、临县七个县要结合各自区位特点和比较优势,实施“大县城”发展战略,调整功能定位、明确主攻方向、完善城市设施、优化产业布局,以产业培育推动人口集聚,以人口集聚带动产业繁荣,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打造县域内城镇化发展的龙头。

4、增强重点城镇的承载能力。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整体推进”的原则,选择30个重点建制镇作为推进我市城镇化的重点,尽快制定和完善村镇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采取不均衡化发展的思路,扭住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全面推进,分步实施。大力培育园区型复合镇、城郊型卫星镇、旅游景区特色镇、商贸物流示范镇,增强其传承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明、吸纳农民进城、提升居民素质的综合承载能力,形成具有吕梁特色的现代化城镇发展格局。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和城镇整体功能

1、实施道路畅通工程。结合中南铁路通道、太中银铁路及吕临支线、西纵高速、环城高速、民航机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吕梁市区立体交通骨干网络(开辟市中心到中阳、柳林15分钟、到方山30分钟的城际快速通道)。

2、实施市政建设工程。城市、县城和有条件的重点建制镇要尽快建成比较完善的水、电、气、热等供应系统,并搞好各供应系统的规模核定、管线布局,确保地上地下配套设施一步到位、一次成型,实现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其他乡(镇)所在地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水、电、气、热等供应系统的建设。有条件的县(市)和乡镇要着眼低碳化发展,加快过境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步伐。

3、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按照建设生态市、生态县的规划要求,设置入城产业的碳排放门槛,并切实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加快辖区内重点流域的生态修复治理,推进湿地公园建设,打造城市生态屏障。吕梁市区和汾阳、孝义要分别以三川河、文峪河流域为重点,加强河道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其他县要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加强黄河及一、二级支流生态修复治理。

(三)突出吕梁地方特色,挖掘内涵,提升品位,塑造现代化形象

1、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传承与创新结合的方针,深入挖掘吕梁浓厚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资源,切实保护好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街区及其周围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与整理,加强对历史文物、民风民俗、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名镇(村)和历史优秀建筑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2、打造建筑精品和城市亮点。坚持“走出去学、请进来做”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提高建筑和景观的设计水平、施工能力,规划和实施好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和标志性建筑的建设。近期,吕梁市区重点抓好吕梁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展示区、吕梁文化广场(图书馆、艺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金融中心等城市标志性建筑。

3、大力提升市民素质。按照“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三年大提升”的目标,完善市民综合素质提升思路,大力宣传《吕梁市民文明公约》,广泛开展“

十、百、千、万”(“十佳外来务工人员”、“百名道德模范”、“千名干部教育”、“万名市民学习培训”)道德实践活动,倡导文明行为,弘扬城市精神,培育文明新市民,塑造城市新形象。

第三篇: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摘要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小城镇的建设与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农村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是小城镇建设最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小城镇的建设又能够有力地促进和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然而也必须看到,一些小城镇的建设对农村资源、环境的破坏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对周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当前,许多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但是,在对发展小城镇的认识和实践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认为建设小城镇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圈地、搞市政建设;也有的理解为发展小城镇就是“县改市”,“县改区”、“乡改镇”。有的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结果市场建起来了,却“有场无市”,造成资源浪费、空亏财力;有的忽视调查研究,不重民意,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结果决策失误,搞成“烂尾”工程;有的仅靠动员行政力量,忽视了市场机制的运作,结果成效不大;有的光顾眼前利益,单纯算经济帐,忽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长远利益,对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小城镇的发展就要多走弯路,经济建设就要遭受损失。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因此,要积极发挥小城镇与农村的相互作用,实现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 小城镇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但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在城乡二元分离的体制约束和极度不和谐的人地关系下,走了一条资源耗竭型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多年来,尽管我国农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主要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却并未得到完全实现,尤其是农业劳动力大量剩余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加入以后: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三农问题将更为严峻,但同时,由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也将有助于解决农业劳动力大量剩余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并进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城镇化,是指在中国存在特定人口迁移障碍背景下,农村依托传统集市和行政中心,在农村工业化推动下形成的小范围人口集聚和迁移现象,或者叫做小城镇的发展。它有别于通常讲的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转移的现象,也有别于战后发达国家由大城市向小城镇扩散的都市化。农村城镇化建设一般以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小城市、县城及小城镇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地区农业优势,以乡镇企业为龙头,以农副产品加工业、绿色旅游服务业为中心带动农村人口城镇化,实现农村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是一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也是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拉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

一、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中期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目前,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农村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

口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还可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一是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二是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三是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四是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能够促进农村小康的早日实现。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基本规律表明:要加强农业必须发展非农产业,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因为城镇是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平台和纽带。中国未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可能的选择方案将是走总体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共同推进的道路,即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有计划地推行农村城市化,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成为总体城市化的组成部分。从近期来看,建设和发展小城镇,可以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没有农村城市化,整体城市化将难以实现。可以说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乡镇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不仅难以管理,而且无法实现相应的聚集效益。通过小城镇的发展,使目前分散的部分工业企业积聚到小城镇,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加快发展步伐,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同时,农村企业转变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发展小城镇可以加强对资源利用的规划管理,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有利于转变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三)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村小城镇通过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使土地相对集中,这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前提条件。另外,农村非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为农业采用先进的、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同时,小城镇建设为农村职业教育、科技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这将有利于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

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乡镇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不仅难以管理,而且无法实现相应的聚集效益。通过小城镇的发展,可以使目前分散的部分工业企业集聚到小城镇,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有利于转变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四)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我国农村人口多,人均农业资源水平低,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这是加快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已经证明依靠大中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小城镇作为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与农村联系紧密的区位优势,便于直接发挥辐射和带动功能,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就可以通过城镇经济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领域和劳动力需求,提高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同时,又会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拓展农村就业空间。这就从农业外部和内部为优化农村就业结构,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辟了新的途径。发展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衡量小康社会的指标也是多方面的。应包括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社会分配结构、社会秩序等多方面的内容。小城镇作为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与农村联系紧密的区位优势,便于直接

发挥辐射和带动功能,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把一部分农民从土地转移到非农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这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小城镇建设为农村职业教育、科技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这将有利于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因此,农村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通过促进工业化、商品化而为农村实现小康提供物质基础,可以有力带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而且也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而推动农村小康的全面实现。

二、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客观地讲,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是多层次的二元结构,现代经济部分重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传统经济重要集中在宽大农村,二者的收敛与弥合涌现断层。因此,要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进步现代经济份额和降低传统经济份额,就必须处理好小城镇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施展小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作用,不仅要实现小城镇与乡镇企业的有机联合,还需要从战略上把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与全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联合起来,实行城市发展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互动融合。即发展农村要跳出“城市抓工业,农村抓农业”的思维定式,用现代工业、现代城市发展的理念策划农业、农村的发展,用工业化、城镇化的方法组织农业、农村的生产经营,构建工农、城乡机动机制,形成城镇与农村相互发展,增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具体来讲,重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小城镇和农村应当因地制宜,发展特点经济。“特点将带来发展,特点就是生命力”。1996年9月,亚洲建筑师代表在雅加达开会,提出“建设有灵魂的城市与乡村”的主题。可以说,个性与特点就是品牌,它对于小城镇的经济集聚与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和小城镇的建设应避免涌现“千镇(村)一面”、“模式化”和城区的“翻版”。而是要根据农村和小城镇内部自然要素禀赋的差别性、产业结构的不均衡性,来发展具有区域特点的农村和小城镇经济。通过发展特点产业,农村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特有的资源,迅速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竞争优势,增进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还将为小城镇和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供给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小城镇和农村的再发展,将会为此特点经济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汇聚,从而加强农村和小城镇的特点竞争力。如此点面联合,农村和小城镇将会在互动中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相互增进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农村和小城镇经济的腾飞。

其次,小城镇和农村应当集中发展,施展集聚效应。小城镇和农村主导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可以增进赞助性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最终建立起小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合理产业结构系统。在发展这个特点系统的时候,要注意施展产业集聚的作用。通过集聚,农村和小城镇企业都可以共享社会生产条件,节俭基础设施的费用,共享赞助行业供给的专门服务,以及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带来的利益,减少企业实际生产费用,扩大企业的资本积累,增进企业的发展。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小城镇的产业方案要时刻注意为农业产业化服务。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害是要建设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通过各种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心,依托小城镇连接大中城市和辐射农村的功效,把供、产、销串联起来,有利于推动产品市场相对局限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带动宽大农村经济的发展。

最后,小城镇还应当建立专业市场,以此来解决产品和特点产品“卖难”的问题。农产品和特点产品“卖难”抵触的根源是疏散农户和单个企业与市场的接洽层,控制的市场信息非常有限。农户和企业进入市场亦要付出各种各样的代价,由此导致了交易费用的增长,即交易成本很高(包含信息成本、评估成本、交易约签订成本),使单个农户和企业难以承担这些交易成本,生产也就不是缭绕着市场而进行,这就涌现了农产和特点产品“卖难”的问题。解决“卖难”问题的思路是通过政府和一些民间公会,建立起一些专业市场,立起产品与市场接洽的纽带,从而解决农产品和特点产品“卖难”的问题。由此可见,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分的。小城镇的建设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供给许多方便条件,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小城镇建设最现实的基础和最直接的动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为小城镇建设解决了一些资金外,农业生产方法的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一方面使农产品大幅增长,为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供给了可能,另一方面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供给了更多的原料和消费市场,为加速小城镇建设创造了条件。

三、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小城镇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多项功能,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依托产业、形成特色、择优发展”的原则,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十分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所以,要搞好农村小城镇建设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解放思想,树立发展是富民建镇的第一要务

中国发展小城镇有许多有利因素,也有许多不利因素,最大的不利因素,就是思想不够解放,每次都为人民留下烂尾工程,使人民对国家和政府失去了信心。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大胆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当前,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必须提高以下几种认识:一是始终坚持发展是富民强国的第一要务。积极引导干部、群众认识生产力,掌握资本;大力挖掘生产力,积攒资本;积极发展生产力,增加资本;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引进资本。要积极引导官民一家亲。一切以发展辨是非,以发展评得失,以发展论英雄。二是不搞争论,大胆改革,大胆实践,锐意进取。学习先进经验,“先干不争论,先试后评论,先做再议论”,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创业”的精神。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改革不动摇,面对议论不争论,允许试,允许闯,争取时间发展,让实践作结论。坚持正确的,完善不足的,引导扭曲的,改革错误的,宽容失误的。真正做到创新不跟风,争先不争论,依靠不依赖,引导不误导,使大家立足镇情心系群众,开拓创新,大胆实践,把思想集中到发展上来,把精力用到改革上去,招商引资放手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三是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对一些小城镇的户口一律放开,只要有固定住所、稳定工作和固定收入的都可以在城镇人户、就业、入学、劳动保障等,对进城农民一视同仁。四是一切坚持“三个有利于”。在农村解放思想的基础是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加快城乡结合的步伐。坚持千政策、万政策,引导群众致富就是好政策;大干部、小干部,领导群众致富就是好干部。有了这样的理念,就有了定位的标杆、做事的标准、干事的标尺,解放思想就有形化、具体化了,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就有了思想基础。

(二)用科学规划作为发展小城镇的奠基工程

小城镇的发展不能靠搞运动和行政命令,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农民进小城镇要靠市场吸引。但是,小城镇不是完全自发能够形成的,特别是宏观布局上要有控制,城镇建设上要有规划。所以,在编制和完善城镇发展规划中,首先,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根本上说城镇化水平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没有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流通的活跃,就不可能有农村城镇化。同时,城镇发展还受人口、资源、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因此,要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因地制宜,立足优势,突出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科学确定小城镇的经济布局和市场定位,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城镇规划应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长期规划相衔接,以使小城镇成为联接广大小集镇、农村与大中小城市的纽带,形成较强的推动经济发展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其次,要注重规划的超前性、协调性。城镇建设规划关系农村现代化的百年大计,必须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要体现地方特色,有适度的超前性。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同时,又要全面协调、合理布局、抓住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其中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各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协调,城镇功能的健全、规模适度、空间的合理

分布、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等。第三,要加强规划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建立完善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管理制度,健全规划成果的专家审查制度,制定保证规划得以实行的措施和法规,确保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严格依规建设,有序发展。使小城镇建设适应城市化和社会化大生产及现代生活的要求,迈上新台阶。第四,要体现特色和精品意识。特色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纵观城镇发展的历史,越是有特色的城镇,知名度越高,发展越快。小城镇建设必须增强精品意识,追求自己的时代特色和地方风格,构筑自己的鲜明特色和品位,形成独特的吸引力,不要盲目模仿大城市,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如果每个乡镇都是一张面孔,千篇一律,那么就会出现“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了一镇又一镇,城镇像农村”的状况,整个小城镇体系将失去生机和活力。所以,各个乡镇要根据本地资源条件、自然景观、乡风民俗、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人文背景、区位特征等进行创新性的开发,扬长避短,发掘特色,培植特色,科学定位,体现个性,做到以特见长、以精取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实行各具特色的工业兴镇、农业产业化兴镇、旅游兴镇、商贸兴镇、历史文化名地兴镇。

(三)构建产业体系,是增强小城镇经济的有效措施

产业聚集是城镇化要素聚集的基础。产业聚集可以带动资本、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的聚集,并进一步推动交通、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时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因此必将大大推进城镇化进程。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利用本地资源、环境条件发展经济,逐步形成能够体现和发挥自己优势的产业聚集,逐步构建聚集效应明显的产业体系。一是把城镇化建设与工业化结合。要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动力,不断壮大冶金、能源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和花炮为重点的工业体系。二是把城镇化建设与农牧业产业化结合。要依托丰富的农林牧资源,围绕羊、鸡、牛、草、猪等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农牧业产业体系。三是把城镇化建设与市场建设结合。大力加强专业化市场建设,发展新型商业业态,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实现以市场活流通,以流通促生产,逐步培育壮大内外相联的市场体系。

(四)以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为发展小城镇的根本错施

发展小城镇,首先遇到的是城镇布局问题,即城往哪里建?我认为:一是根据区位优势来布局。在大城市周边地区,要按照产业和人口的合理分布,适当发展一批卫星城镇。在沿海发达地区,要适应经济发展较快的要求,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更多地吸纳农村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应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支持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比较明显的小城镇加快发展。二是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来布局。在一个城镇里,功能区要严格区分。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行政区等要避免混杂,有条件的城镇在功能区之间要用绿地或自然景观隔离,可以设立商业生活街或休闲自然风景区等。每个小城镇在分布上应弱化行业划分的分散格局,强化经济区域优势,形成有瓜菜的、有水果的、有商贸的、有旅游的、有饮食服务的集散中心,一镇一品,形成区域经济中心。三是依据历史文化特色布局。历史文化特色也是发展小城镇的重要依托。其次是突出特色的问题。如果一个小城镇在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专业化、专门化的效率,就会在别的小城镇和城市强有力的竞争中衰落。因此,小城镇的发展,要根据城镇资源、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开发拳头产品,选准项目,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走以市兴镇、产业立镇之路,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发展加工主导型小城镇;以农业产业化为对象,发展主导型小城镇;以专业市场为依托,发展市场主导型小城镇;以旅游、文化资源为凭藉,发展旅游开发主导型小城镇;以地理集散为依托,发展交通枢纽型小城镇;以吸引外资为重点,发展开放主导型小城镇;以农业科技革命为动力,发展科技主导型小城镇等。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培养新型市民的大学校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伟大事业。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因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不可动摇,但精神文明如果搞不好,物质文明也会受到破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国的基本国情除了地大物博外,还应看到人口众多、素质较低的现实情况。这个问题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全国约有9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受过高等教育的寥寥无几,受过中等专业教育的也是少数,而多数文盲、半文盲集中在农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我国城市化、现代化的一大难题,是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最大难题。因此,必须花很大的气力,像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大力加强小城镇的精神文明建设,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培养和教育新型市民。

(六)改革配套政策,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流动

发展小城镇并不是简单地把农村人口往镇区聚集,是要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下。因此必须完善和落实有关政策,通过政策引导,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自觉自愿转移。一是要落实户籍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农民,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办理转移落户。二是对到我省的各类人才和有技术、资金、专长的人员可以优先办理城镇户口,对本科以上毕业生给予编制。在实施异地扶贫移民中注重把农村牧区人口迁入城镇,不断扩大城镇人口规模。三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医疗、养老保险、劳动就业、教育等体制改革,保证进入小城镇的农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四是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农民进城投资,从事个体经营,发展第三产业,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的大平台。

(七)强化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

(1)是加强土地经营管理。严格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土地利用、开发整治与土地保护相统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尽量少占耕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城镇土地由政府统一征用、统一配套、统一拍卖,通过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让不同地块之间形成级差,使土地价值最大化。

(2)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农民进入小城镇后原有承包地和宅基地经营流转制度,明确经营流转的途径和管理办法。在坚持自愿有偿和依法进行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通过适当的政策倾斜,对实际已从事并且大部分收入来源于非农产业活动的农民,允许其转包土地。

(八)坚持建管兼顾,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一是狠抓清扫保洁,着力提高城镇环境卫生质量。二是大力整顿市容、客运秩序,规范市容市貌管理。整顿城区交通秩序,打击非法营运,规范客运程序和管理。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用文化提升市民素质,用制度强化监管,用机制强化激励,统一城市管理职能,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四是完善乡镇苏木政府小城镇管理职能,建立职能明确、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小城镇管理体制。

参考文

百度网,敖汉旗人民政府副旗长李彦彬,中国论文范文下载网作者:王建华,中国福农网,育龙网校

第四篇:浅谈加快城市化进程

浅谈加快城市化进程

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构建中原城市群的过程中,尽管大中小城市情况不同,但都要大胆创新,注重总结国内外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自觉摒弃自然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和观念的影响,决不能再走老路。要用改革的精神和创造性的工作走出一条既具有自身特色,又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规律的路子。

(一)城市规划要有全局和长远眼光。规划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蓝图、总纲和龙头。我们搞城市建设,都有一个体会,就是不怕老建筑破旧,就怕新建筑落后,看着难受,弃之可惜,规划不好造成的问题留给当代和后人的遗憾是很难弥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规划问题。要坚持谋长远、高起点的规划和建设城市,比如大城市就应更好地体现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要求,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能把发展的眼光还停留在传统产业的层次上。基础设施、城市建筑都要体现这一精神。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也要同城市建设一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步发展。在规划中要注意借鉴运用中外先进的手法和理念,充分展现各类城市的特色和风格,提高城市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体现超前性、科学性、新颖性,努力实现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的和谐与统一。要突破自我规划、低水平建设的局限,有的规划课题可以向全国甚至世界招标,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科学论证。要注重规划的系统性,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城市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规划一旦制定,就必须把其纳入法制化轨道,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城市管理要引进先进理念和方法。有现代化的管理,才有现代化的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比建设更重要。长期以来,我们的建设落后,管理更落后。政府要强化城市意识,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上。要注重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广泛吸纳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积极利用一切现代化管理手段,尤其是要加速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网和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信息网建设。有条件的城市,要尽快启动数字城

市和数字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城市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城市管理要突出一个“严”字,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奖惩措施,完善管理法规,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使城市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积极探索“经营城市”的新路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本身不仅具有价值,而且经营得好还可以增值。我们应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观念,深化改革,走“经营城市”新路子。这既是解决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有效措施,更是不断推动城市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的重要途径。一是政府要对拟开发建设的土地一级市场实行垄断经营。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一方面有利于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也能够筹集一笔巨大的建设资金,为城市发展备足后劲。对已经占用的建设用地要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尽可能地发挥土地的使用效益。二是政府要统一经营城市地下公用设施,从根本上避免目前普遍存在的因多头建设多头经营而出现的“开膛破肚”现象。统一建设地下公用设施要有长远眼光、创新思维,确保能够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落后,并实行统一管理,有偿服务,不断满足各类城市建设管理者的有效需求。在这方面,国内外都有成功经验,我们应大胆借鉴,积极探索。三是利用市场机制开展资本经营。比如运用好市场经营权、城市公共广告空间使用权、城市各种设施及地名冠名权。再如对繁华地段的工业企业实行“退二进三”的产业置换,对住房、医疗、学校、供水、燃气、电力、热力等基础性建设实行灵活的投融资政策,扩大直接融资,等等。四是积极推行特许权经营,实行BOT(建设—经营—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等方式,引进机构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五是采取路房结合等方式,广泛动员民间零星资金投资市场建设和小区改造。还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农进镇进城,使农民成为城镇建设的投资者。六是根据市场需求,运用市场规律,合理调整价格和收费,逐步形成投资、经营、回收到再投资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革除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体制性障碍。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就业、教育、医疗等制度,已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不利于人才和各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应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进行改革。要认真贯彻国务院1998年出台的《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放开农民进入县级市、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及县以下小城镇的户籍限制。大中城市应加快改革力度,允许在城市投资、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直接落户,鼓励“投资移民”;着眼于人才引进、人才储备,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逐步取消对高校毕业生的准入限制,鼓励“技术移民”。建立和完善面向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为进城人员提供社会保障。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取消针对农民和外来人员的限制性就业政策。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现在一方面城市发展不够,一方面却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诸如资源浪费、交通堵塞、环境恶化的“城市病”。推进城市化应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合理配置,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重视提高城市居民素质,引导广大居民树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竞争意识、时间观念,养成奉公守法、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勤劳致富、见义勇为、团结互助等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城市建设中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走扩大规模与内涵挖潜相结合的路子,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要注意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项目上马,对新上项目严把审批关,对已造成污染的企业该关停的要坚决关停。加强城市“三废”处理设施建设,建成一批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无害化垃圾处理厂。我省大部分城市水资源相对不足,一部分城市还常年受风沙影响,因此绿化城市空间要把植树造林作为主要措施,这样既可以涵养水源,又能够降温除尘。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乔木、灌木、花草的合理配置。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活动,使城市的品位不断得到提升。

第五篇: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调研报告

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陈家河镇蔡家坪村党支部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按照镇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我支部于9月28日迅速召开了两委联席会议,成立了活动领导组,研究制定了《蔡家坪村党支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和《蔡家坪村党支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流程表》,并按要求于9月30日召开了全体党员动员大会,我支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展开。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两委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带头调研,使得全体党员都能在此次学习中有所提高,都能树立科学发展观,从而为本村今后的发展更好地做贡献。此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我们必须结合村实际,发动一切力量为本村广村民做好事、办实事,这样才能达到活动的目的。必须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带头作用,带动每一个党员的积极性,再由党员带动广大居民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科学发展观这个理论体系在我我村扎根,为我村的长远发展指路导航。我村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当前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重点都是围绕改善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进行的。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本次学习实践活动,使得学习实践和本村实际相结合,切实为广大村民做好事、办实事,我们把本次学习调研的方向放在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新农村建设上台阶课题上,并把调研题目定为《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科学发展》。

按照县委、镇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我们组织两委班子成员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并安排全体党员分为2个党小组分别深入群众调研。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采用座谈、电话、村民家中串门、拉家常等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对全村各片的不同类型的家庭和村民进行了走访调研。解决广大村民最直接、最现实、最根本的利益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两委联席会解决,仍不能解决的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予以解决,一次调查不清楚的问题,多次调查,总之要在此次活动中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解决问题。

通过调研活动,一方面了解到广大党员群众对科学发展观是衷心拥护的,也在努力学习力求深刻掌握、认真实践,从而形成推动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也查找出到一些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还需要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引向深入。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

1、认识问题

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内涵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总体发展布局认识不全面。片面地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发展,忽略了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同样重要性。

2、能力问题

思维能力方面:习惯性的思维影响很严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创新、争强好胜意识。

3、思路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制定未来发展规划,都要符合实际,符合发展规律。虽然我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仍要制定长远的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

4、环境问题

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及生态建设示范村,我村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观,但仍然不能满足广大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里上级要求还相差较远。

5、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部分村民存在着满足心理、安于现状、思想不解放、满足于目前的基础设施现状,不求更好,甚至于产生抵触情绪等问题。

二、把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引向深入的对策建议

1、不断增强两委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

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党员干部,干部的理论修养、工作作风、个人能力都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要通过建设学习型执政党,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在加强村级工作效能建设上,重在提质,贵在提速。着力解决提高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首先是完善培训机制。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干部培训教育规划的实施,认真实施素质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努力促使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化、经常化,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树立以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工作理念,提高工作的实务性,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建立一支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务实创新、作风上真抓实干、能吃苦、肯办事的强有力的村级干部队伍。

2、丰富学习内容,形成理论系统。

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使全体党员干部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事业都有深刻而系统的认识,掌握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的规律及各项工作的规律,能够从、全局上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逻辑关系和指导作用,能够谋划全局、具体指导、抓好落实,从而更好地带领全体村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紧抓发展不放松,用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检验基层党建成效。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新农村建设中,党组织就是要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把加强新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融为一体,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成果检验农村党建工作。没有一个坚强的党组织,没有一支坚强的党员干部队伍,就不可能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因此要着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到实际工作中,始终保持农村党员干部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村庄道路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对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城乡经济,促进城乡文化、物资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通畅工程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农村经济发展竞争力的体现。根据本村的现实状况,尽快编制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及村级道路专项规划显得极为重要。为此,我村按照“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要求和“先急后缓、逐步完善”的思路,制定了全村道路建设规划和切实可行的通户公路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本着同城镇建设相结合,与示范村整治工程相结合,与农村资源开发和村庄、绿化、粮田综合治理相结合。在实现全村主干道路硬化连通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断头路、狭窄路和延伸路的建设改造,做到“先通后畅”,逐步提升等级。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坚持“依靠政府,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少占耕地,老路拓宽”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及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村级集体组织的主观能动作用,形成通力合作的工作局面。对涉及到道路两侧占道违章建筑,妨碍交通视线的。加大宣传和“拆违”整治力度,依法管理,坚决清除违法占道、违法摊点,提高路面的通行能力,使村级道路标准一步到位,向“户户通公路,路路通汽车”的目标快速迈进。“户户通”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同样政策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在此,建议政府应尽快出台一些制度性的具体操作办法和补助政策。补助政策上可体现二个原则:首先是“谁困难补助谁”的原则,对全镇按财政实力分梯次补助,加大对财政实力较弱村的补助力度;其次是“谁积极奖励谁”的原则,对工作先进的村给予项目奖励,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以便保护基层积极性。同时,在技术要求、配套设施、养护管理上做出合理安排;对于电力、邮电部门阻碍交通要道的电线杆给予协调和重新规划。

4、积极探索创新,大力培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增长点。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要着力转变不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思想观念,又要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既要坚定发展信心,拓展发展思路,又要挖掘发展潜力,找准发展载体。我村处于镇郊结合部,地理优势独特,只要明确发展方向,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规范发展手段,提高远[近期发展规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相信能寻找到适合本村长远的发展渠道;同样,也正是处于这样一个特殊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村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拓宽发展渠道,改变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现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促进农民致富。着力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凤入巢,搭建发展服务平台,实现管理服务创收。经济要发展,服务是保障,树立“你经营、我服务,你发展、我铺路”的服务理念,形成“服务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把服务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为辖区内私营企业的逆势发展扎实做好服务,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在此,建议政府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村级利用杂地、留用地进行标准厂房、仓储用房的建造开发利用,发展集体经济,出台更加优惠的土地扶持政策,培植村级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对集体经济薄弱的村进行结对帮扶,在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支持和增加财政转移支付额度,弥补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无项目、无资金、无土地指标等不足,以加快薄弱村的转化步伐,促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009年11月28日

下载依托小城镇建设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依托小城镇建设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沈志兰 一、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意义 随着上海经济重心的东移和“浦东金三角”发展战......

    西部地区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西部地区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冯雷、解慧、孔祥敏 一、城乡结合部的基本特征 纵观世界各国城市化的进程,都是由农业人口转向非农业人口并趋向集聚,因此也是由农村地域转......

    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关于“十二五”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区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1、强化规划引导。 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分区、组团发展、建立产业带的规划思路,进一步完善城市规......

    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必然途径。自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作出了不失时机地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大决策后,城市化已成为浙江经济......

    依托机场建设精品小城镇

    依托机场建设精品小城镇 —以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镇为例 后沙峪镇位于北京市区的东北部距市区仅为20公里,是顺义区距市区最近的地区,西与朝阳区,昌平区接壤,东临首都国际机场,从......

    城市化与小城镇建设

    城市化与小城镇建设摘要: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实现工业 化和现代化,城市化将是不可逾越的发展过程。从城市化的战略......

    加快小城镇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全旗经济发展 ——在全旗小城镇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2008年9月) 同志们: 这次小城镇建设现场会,是旗委、政府就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召......

    加快小城镇建设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12行政管理 卢建武 国家在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道路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