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居里精神
·居里精神许多人如珍视生命般珍视荣誉,且异常珍视那些像征荣誉的种种物件。这在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更是司空见惯:为着某某功劳受皇帝垂青而御赐的玩意儿,可以世代珍传,子孙引以为豪,像是自己得的。而居里夫人,一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却把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奖章给孩子们玩耍。在多数人看来,这简直不可理解,而居里夫人却如是说:“荣誉只是一个人努力成果的记录,奖章就像玩具一样,玩玩就是了,把它像神具一样奉守着,反而一事无成。”
不错,一个人能赢得荣誉,必有他的过人之处,是可以为之自豪的,而如何正确地对待荣誉及它对后代的影响,则是非有远见卓识的人不能办到的。居里夫人就是这样的人。她能清醒认识到:荣誉是社会给予自己的一种承认,却也是成功者的包袱。因为,短视的人往往为此而沾沾自喜,以为达到了鼎盛,把奖章、证书之类当作自己才能的象征、保证,而就此不前,最终再没有大的成就。
更可贵的是,居里夫人并不刻意给女儿留下什么荣誉、奖章、财产,而是教导她们不要靠父母的荫庇,要自谋生活之路。这在中国似乎又是行不通的。
不论古今,中国人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为子孙留下点儿什么。不管富的还是穷的,总是在尽心为后代谋划。留下钱财自然最好;留下荣誉呢,也是后世受用不尽的甘泉。后人也常以此作为精神力量,自己怎样破落不要紧,只要一想起曾光彩过的祖先,也就呼吸畅快,觉得高人一等了。殊不知荣誉是祖先的,跟你有什么关系呢!可是,能为自己赢得荣誉、地位、财富的聪明的中国人,却宁愿害了子孙──让他们永远不忘自己当年的光彩,替自己炫耀而使他们在这当中一步步破落下去──也不愿让他们吃些苦,学些真本领,去赢得他们的荣誉。不是么,历史为证,帝王之家,名门望族,哪个不都是经历了崛起、繁盛、衰败的过程?这同中国人对待荣誉、教育子女的方式难道没有关系吗?人们总是骂那些不肖子孙,其实责任并不全在他们。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肖”得过头了,而忘了自己。在祖先荣誉的笼罩下,他们的精神、身体似乎是在替祖先延续,承袭着永久的优越感,享受着祖辈的恩泽,而一天天颓废下去,这是许多中国人的悲哀。那些祖宗的在天之灵会不会后悔当初呢?
居里夫人的女儿没有接受母亲的荣誉、奖章、财产,却成了一位卓越的物理学家,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我们不妨把居里夫人的所作所为称之为“居里精神”。它应是每一位成功者──甚至一般人──借鉴的精神。在中国,它尤其应该发扬光大。
第二篇:悼念玛丽居里(本站推荐)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及人格力量,能体会爱因斯坦真挚的感情。
2、能运用加批注、作摘录、写心得等阅读方法进行自由阅读。
3、能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探究·练习”题,在独立研究、合作学习中释疑解疑。
2.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及人格力量,能体会爱因斯坦真挚的感情。
2、能运用加批注、作摘录、写心得等阅读方法进行自由阅读。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习居里夫人的名言。
2、你来介绍一下居里夫人。
二、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1、请大 家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悼念玛丽·居里》,并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
(1)课文着重从哪一方面来悼念居里夫人,并具体论述了哪些内容?
(2)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你认为最好的句子有哪些?简述理由。
(4)你不懂的句子或问题有哪些?你能设计几个问 题吗?试试吧!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3、总结学习方法
学习本文,你用了哪些阅读方法?请向同学介绍 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阅读方法,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拓展阅读,学习居里夫人的优秀品质。
1、利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居里夫人的作品《我的信念》
要求:(1)进一步了解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
(2)熟练的应用多种阅读方法。
(3)自主设计一道探究练习。
2.小组讨论、合作 解决探究练习。
3.全班交流阅读方法。
4.教师小结。
课后习题
1、继续练习加批注、作摘录、写心得等阅读方法。
2、学习《纪念白求恩》的写法,写一篇短文《学习居里夫人》。
第三篇:居里一家观后感
《居里一家》读后感
《居里一家》是由美国的丹尼斯.布莱恩写的,是王祖哲,钱思进所翻译,后者是钱三强的儿子。《居里一家》是非常好的一本传记书,使我了解了居里夫妇及他们的下一代的两代人的生活。内容详实,每一段引用的话都注明了出处。作者写作非常严谨。里面的照片都比较清晰,比我早年看的《居里夫人》的传记要强许多。书中也描述了他们做的物理实验及现象,使我对他们的发现有了更好的了解,看完收获颇丰。
我曾经看过居里夫人的传记,老居里夫妇的女儿艾芙.居里写的。正如她说的那样:“我没有讲述不确定的任何一件奇闻轶事。我没歪曲任何一句重要的话,甚至没有杜撰任何一件衣服的颜色。”,读她的书,确实感到亲近、可信。我记得她讲述她们小时候,居里夫人把自己获得的诺贝尔奖章,随意让孩子把玩,就像在玩任何一件玩具。当艾芙出生时候,居里夫人已经是事业巅峰的三十七岁的女人。她从没有把自己是著名科学家的头衔和桂冠挂在嘴上,更没有给孩子任何这样的念头。居里夫人给孩子留下的印象,似乎孩子们仅仅是在一个富于幻想的穷学生身旁生活——即便是她逝世前,依然是温柔的,坚韧的,羞涩的,对万事万物依然好奇,和以前事业起步时一样。她死后,就被埋在乡村的墓园,她的葬礼是最简单的,最安静的仪式,与芸芸众生没什么不同。对于这样一位令世界瞩目的,做出巨大成就的女科学家,她是世界令人尊敬的,仰慕的科学巨星,我感到更加圣洁。而看过《居里一家》后,我被她的人格魅力再次深深的折服。
我特别注意到有一段“居里一家与中国”的文字吸引了我。书中有老居里夫妇虽然没有来过中国,但艾芙.居里曾在二战时期作为战地记者访问过中国。但居里夫妇和约里奥.居里夫妇通过教学教过中国学生对中国的科学事业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有档案资料记载,居里夫妇曾接受过中国学生攻读博士。一位是郑大章,1922年考入巴黎大学理学院读本科,取得学位后从师于居里夫人成为放射化学的第一位留学生。听过了居里夫人参与的博士毕业论文答辩,被授予她法国博士学位。1935年郑大章回国,参加筹建北平研究镭学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长(所长严济慈),但他因病英年早逝。
另一位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第一届毕业生施士元(1908——2007)。一九二九年公费留学,被居里夫人接纳为攻读物理学博士。一九二三年居里夫人主持了他的博士论文答辩。这是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的一位物理学博士。三三年获得法国博士学位。回国后,25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正教授。五二年任教授兼教研室主任。七八年任南京大学物理系名誉主任。他为祖国培养许许多多的物理学人才。世界名人有吴健雄,和1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约里奥.居里夫妇也曾带过中国留学生攻读博士。一位就是著名的中国科学家钱三强,一九四零年获得法国博士。另一位杨承宗,一九五一年获得法国博士。
更加有意思的是杨承宗,毕业工作十五年后又赴法国,从师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攻读博士。
看到这,我不由不为居里一家对中国培养武力科学人才的心深深打动,我们真的为居里一家为了了中国的科学事业呕心沥血,竭尽三代的努力。就从这点讲,居里一家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尊敬和纪念。
居里一家,六人得到过偌贝尔奖,为世人称道。他们家对世界的科学做出卓越的骄人成就,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简朴,诚实的生活方式,淡泊名利地位的人格魅力,甘做普通人的本色人生值得我们学习效仿的。
再来说说居里夫人的事。居里夫人的一生充满了奇异的经历,但无论如何我不想把它形容成一种辉煌。
我忘不了她的童年生活:她自幼就有着过人的天资,加上适宜的家庭背景,塑造了一个具有令人羡慕优秀的她。可是,命运不愿成全这个小女孩:她的祖国被侵占,受着外族沙皇统治。她的童年充满了忧患,这也渐渐形成了他理想的初衷。她拼命教书攒钱帮助姐姐,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愿望。终于有一天凑成了可以入学的几百法郎——终于能自己去巴黎大学求学。
进入了巴黎大学,她一刻也不停歇的求学。她租了一间简陋的阁楼,那里几乎什么也没有!家具都成了奢侈品。这样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她为着探索那她热爱的科学,忘记了多年来的艰辛,忘记了多次倒在书桌前,忘记了她那日益憔悴的、苍白的面孔。
太多太多的无奈、太多太多的艰难,可她?用她那坚定固执的灰色双眼告诉了人们一切——她从未屈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多少年背井离乡的生活,多少年艰苦生活的压迫,她从未屈服!
这就是她那艰苦的巴黎生活,是最令我感慨的那段艰苦卓绝的巴黎生活。
她邂逅了皮埃尔·居里,她的生活从此变化了,变得更加充满激情!她的丈夫同样是位忠于科学研究的“梦想家”。他们有了共同语言,他们的结合是两颗高尚心灵的碰撞,这碰撞摩擦出耀眼的科学成就。
她发现了镭以后,更加有激情做科学研究,甚至获得了第一项诺贝尔奖!
可悲哀的是,她正被镭为人类带来的巨大用途捧成名人。她不愿做名人,她对那些成天来骚扰的记者感到厌恶,这不是她要的生活!这不是她要的生活?这与当今的社会景象与人民思想有着极大地反差,更是一种对大红大紫、闲逸奢侈生活的讽刺啊。
她是个“梦想家”,是个永恒奉献的人,这一点是我最最看重与钦佩的。她一生淡泊名利,不接受财富,不接受名望,“两袖清风”。在她心中,总有一个使命叫她完成一项又一项科学研究,让他不断崭新科学的远景,那是不知从何而来的坚定信念,是一个“梦想家”的原则。我记得那句“即使人变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也必须继续工作下去”。这是皮埃尔的名言。居里夫人她做到了,她的一生,为工作付出的太多太多。八年屋棚下,她与丈夫搞放射学研究。皮埃尔死后,他又忍住哀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努力工作,勇敢生活。她既挑起一个当母亲的责任,又不忘她的科学使命。晚年的她,比原来更加艰苦!亲人们一个个要么远在他乡,要么哀伤离去,她孤单地做着工作,终于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她依然淡定,她作为一个女性给了那些保守势力重重一击。此时又一阵轩然的荣誉大波向她袭来,她没有被打到,俨然像个风浪中归来的英雄。她以其雄厚的实力来完成自己看似不可能坚持下去的一生。她甚至经历了世界大战的考验!但并没有倒下,真令人惊愕和叫绝!
但总有她倒下的时刻。直到她倒下时,她仍未忘记自己的使命。在这一刻之前,她已预兆到自己生命的终结,似乎可以想象她生前为科学事业做出的辉煌灿烂,她舍得抛弃这一切么?命运不给她疑迟的机会。
居里夫人走了,完成了她的使命,一个在全世界都刻有深刻印记科学事业,终结了。但是居里一家,六人得到过偌贝尔奖,为世人称道。他们家对世界的科学做出卓越的骄人成就,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简朴,诚实的生活方式,淡泊名利地位的人格魅力,甘做普通人的本色人生值得我们学习效仿的。
我们在科研工作中也必须向先贤看齐,身处在优越的科研环境中就应该充分利用这样的条件,自觉肩负起科学使命,奉献自己的青春。
第四篇:悼念玛丽居里
悼念玛丽·居里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以凝练的语言表达深刻思想和真挚感情的特点。
2、理解文章内容,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及人格力量,能体会爱因斯坦真挚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 于 演 讲 稿
(见课件)关
于
悼
词
(见课件)
三、检查预习情况(见课件)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全文共四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阐述人品与才智的关系,高度赞扬居里夫人的人品比才智更加出色。第二部分(第2-3段),具体阐述居里夫人的人格、品德、力量的热忱。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第三部分(第4段)指出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的现实意义。
五、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第一段文字由三句话组成,这三句话有何特点?对表现居里夫人的品质有何的作用?
第一句:“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这句话至少有三层意思:
一、居里夫人是一位崇高人物;
二、她已去世;
三、对她的悼念不能仅仅只回忆她的工作成果,还有更值得回忆的东西。文章的第二句话就紧接着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这里通过比较法,强调了居里夫人有道德品质方面对于时代和历史的意义。第三句强调“才智”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因为“才智”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的精神来支撑。这段文字由三句话组成,这三句在意思上层层递进,一句比一句深入,突出了居里夫人在道德品质方面的光辉榜样。
六、学习第二部分
朗读第二段。结合自己了解的居里夫人的事例,说说作者阐述居里夫人怎样的人格、品德和力量?(学生讨论、交流。)
居里夫妇是镭的发现者,镭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具有很高的商业用途。有人建议他们申请专利权,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财富。但居里夫人认为利用科学发明来图利,“这是违反科学精神的。”她与居里毫无保留地向世界公布了镭的研究成果,这一事例,充分表明了居里夫人“人格的伟大”,具体指“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
镭的发现和应用,使居里夫人成为闻名世界的大科学家。她成了法国科学院的第一位女院士、巴黎大学的第一位女教授。她一生中有7个国家24次授予她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0多个荣誉职位。在荣誉面前,居里夫人虚怀若谷。表现居里夫人的崇高品德,即: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当时她的祖国正在沙皇俄国的铁蹄下呻吟。她后来在巴黎上大学生活也非常艰苦。后来居里突然被马车撞死,这给她的打击更为严重。祖国的不幸,家庭的不幸,使“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种抑郁,就会使她的外貌严肃,甚至使人误解。这并不影响她走自己的路。居里夫人的“毫不妥协”、“极端顽强”表现为她为探求科学秘密而奋不顾身、百折不挠的精神。朗读第三段,概括大意。
第三段照应了第一段的第三句话,赞颂居里夫人的热忱和顽强:“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一生最伟大的科学功绩是“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
七、学习第三部分
结尾这段文字,高度评价了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风,指出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风对欧洲未来的重要性,希望欧洲知识分子为了欧洲的未来
向居里夫人学习。爱因斯坦本人也是继承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的最好实践者。这一段照应第一段的第二句话。
八、研读探究
本文是着重从哪一方面来悼念居里夫人,并具体论述了哪些内容呢?试根据课文作出回答。学生讨论、交流。
从人格、品德、力量、热忱、意义等方面来悼念居里夫人。人格:具体指“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
品德: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极端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力量:一旦她认识到某一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热忱: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
意义: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九、小结
本文作者深切怀念了与居里夫人长达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高度赞颂了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指出她所具有的品质对人类进程的重大意义
第五篇:悼念玛丽居里
人教版语文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
设计者:
27中学
衡博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及人格力量,能体会爱因斯坦真挚的感情。
2、能运用加批注、作摘录、写心得等阅读方法进行自由阅读。
3、课前学习: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关于玛丽•居里和爱因斯坦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过一位著名的女科学家: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她是惟一不被荣誉所腐蚀的人。她说:“我们不应该虚度一生。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她在艰苦条件下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这位女科学家就是居里夫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居里夫人传》,进一步了解这位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的伟大女性。
(一)、了解体裁,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悼词,)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简介作者及居里夫人,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爱因斯坦 玛丽·居里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请快速阅读课文,并标上段落序号。
2.思考归纳: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要求:全文按自然分节,共5大段。请同学们概括出每段的内容要点。★★
提示概括要点的方法:
(1)找关键语句,如总起句、总结句、主旨句、关键词等。(2)无关键语句的,找出全段围绕其阐述的内容加以概括。
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 人教版语文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
设计者:
27中学
衡博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四、研读赏析
成功的演讲,能以机智的语言、诚恳的态度、自信的气势,让思想的清泉流进每个听众的心田,让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那么,本文哪些字词语句让你深刻地感受到了安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崇敬赞扬和因居里夫人的去世而极度的悲伤呢? 再读课文,进一步圈点勾画写批注。★★★
五、布置作业
要求:试着给你熟悉的一个人写一篇小传(略记人物的生平事迹或生活片段)。建议: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或者资料容易收集的人物,挖掘人物身上值得“立传”的地方。
人教版语文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
设计者:
27中学
衡博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及人格力量,能体会爱因斯坦真挚的感情。
2、能运用加批注、作摘录、写心得等阅读方法进行自由阅读。
3、课前学习: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关于玛丽•居里和爱因斯坦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过一位著名的女科学家: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她是惟一不被荣誉所腐蚀的人。她说:“我们不应该虚度一生。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她在艰苦条件下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这位女科学家就是居里夫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居里夫人传》,进一步了解这位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的伟大女性。
(一)、了解体裁,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悼词,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辞。它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介绍死者逝世前的身份、职务、逝世原因和时间及终年岁数;
(2)追怀死者生平业绩,并充分肯定其社会意义和价值;
(3)表示对死者的悼念,激励生者。按表达方式分,悼词可分为记叙式悼词、议论式悼词和抒情式悼词三种。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简介作者及居里夫人,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作者简介 爱因斯坦(1879~195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原是德籍犹太人。因不满德国的军国主义教育,他在瑞士接受了中等和高等教育。二十六岁发表了狭义相对论。1915年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1949年发表了统一场论。爱因斯坦是一位诚实的科学家。关于治学,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从事我们这种工作必须要有两个条件:孜孜不倦的坚毅精神和随时准备推翻你花费许多时间和心血得来的东西。” 居里夫人生平
玛丽·居里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柏克瑞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又获得了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妇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请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请快速阅读课文,并标上段落序号。
2.思考归纳: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明确:课文写的是居里夫人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工作取得研究成果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以后,面对荣誉和未来的生活态度与内心状态。人教版语文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
设计者:
27中学
衡博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要求:全文按自然分节,共5大段。请同学们概括出每段的内容要点。★★ 提示概括要点的方法:
(1)找关键语句,如总起句、总结句、主旨句、关键词等。
(2)无关键语句的,找出全段围绕其阐述的内容加以概括。讨论、归纳:
第1段:荣誉给居里夫妇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成为阻止他们前进的力量。
当荣誉降临到居里夫妇身上时,千百万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他们身上,可是人们关注的并不是他们事业的进展情况,他们的私生活和工作的实验室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居里夫妇的生活,成了时髦酒馆里的谈话资料”,他们的工作情景也被编成讽刺剧在剧院里上演。这一切严重干扰了他们,夺取了他们的“沉思和宁静”,所以作者说荣誉是“用它的全部重量牵制他们,力图阻止他们向前进”。
与人们的狂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荣誉面前,居里夫妇并没有“以新的姿态出现”,而是一如平常地在实验室工作,并且由于部分镭的丢失延缓了工作使得“两个人都很沮丧”。他们只是希望人们能为制镭工作提供帮助。
第2段:荣誉不仅没有给工作带来任何帮助,反而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这让他们十分痛苦。
在极大的荣誉面前,居里夫妇感到了极度的不安,“两个物理学家的确是失掉了内心的平静”,各种来信费去了居里夫人不少的时间。她在信中说:“永远是嘈杂不堪,人们正在尽力阻碍我们工作。……不接受任何访问——但是人们仍旧打搅我;我们的生活完全被敬仰和光荣毁坏了。”而工作所需的实验室和盼望巳久的经费却迟迟不来。
第3、4段:居里夫妇的天性使得他们采取了拒绝荣誉的态度。
居里夫妇天性超脱、纯朴,这使他们团结一致,逃避尊荣。
居里夫人一生逃避别人的赞羡,因为她的生活太忙,责任太多,不能浪费一分精力。
居里夫人只有在安静的实验室中和亲密的家庭环境中才能获得快乐。
第5段:在生活上,居里夫人平淡而随便;对待科学,她只重事不重人。
他们穿着随便,住渔家房舍,居里夫人的装束像农村妇女,会赤足坐在门口石级上抖掉鞋里的沙子,这一切让追踪的美国记者目瞪口呆,因为这与想象中的居里夫人实在相差太远,而当他自作聪明地想“利用这个机会问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时,居里夫人脸色严肃地说:“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这不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待科学的态度,也是她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居里夫人荣辱不惊的高尚人格和对科学执著追求的精神四、四、研读赏析
(一)成功的演讲,能以机智的语言、诚恳的态度、自信的气势,让思想的清泉流进每个听众的心田,让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那么,本文哪些字词语句让你深刻地感受到了安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崇敬赞扬和因居里夫人的去世而极度的悲伤呢? 再读课文,进一步圈点勾画写批注。★★★
本篇悼词作为演讲稿的一种,有着凝练、严密、朴实的语言特点。人教版语文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
设计者:
27中学
衡博
五、布置作业
要求:试着给你熟悉的一个人写一篇小传(略记人物的生平事迹或生活片段)。
建议: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或者资料容易收集的人物,挖掘人物身上值得“立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