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开题报告(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研究)5篇

时间:2019-05-12 12:5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丽 ——开题报告(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丽 ——开题报告(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研究)》。

第一篇:李丽 ——开题报告(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研究)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附件附件B:开题报告 附件B: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分析等)

1.研究老年居住环境舒适性的目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体的两面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创造了物质财富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人口老龄化便是其伴生物之一。早在1870年,工业革命之后经济腾飞的法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2%,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瑞典、比利时、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五十多个国家也相继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人口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国民经济的巨大发展,我国人口老化的步伐亦在加速推进中。据统计资料显示,到200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0.3%,全面完成老龄化的过程。并且,我国的人口老化,有着不同于别国的显著特点:一是人口老化的速度快。从年轻型到老年型,法国经历了150年,英国80年,日本35年,而我国大约只需要18年;二是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199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9738万,约占当年世界同龄老年人口的1/5;三是我国将在经济水平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成为老年型国家。

上述特点,意味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将更为严峻。对于设计师而言,如何设计一个舒适的老年居住环境,如何切实合理地改善老年居住环境,成为重要并且迫切的新课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社会、家庭二者并举的养老模式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依据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探讨适宜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舒适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很有必要。老年居住环境舒适性的改善是时代赋予设计师的新命题。

中国式的居家面临的考验是缺乏环境硬件的支持。中国人面临未富先老的形势,无论社会和家庭哪一方面都需要为老人提供适合自身条件的居家养老的环境硬件,让有自主行动能力的老人能够更长久的生活自理,让行动略有不便的老人能够减少对别人的依赖,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便于接受照顾。

按照我国传统习俗,养老的场所就是自己的住处,这就是居家养老。近年随着形势变化,一些老人自愿组成小集体,选一个适当的住所由几个人合用;或是白天住进托老所,晚上和周末回到自己家中,同样不离开各自熟悉的居住环境和人群,性质与前者接近。在此问题上东西方各国的经验值得重视,如亚洲老龄化最高的国家日本,各都道府县均有设施完好的养老机构,但选择居家养老者仍占

B

199%左右;在欧洲一些较高老龄化国家中如荷兰和瑞典,这两个国家近二三十年中都放弃了大批建造集体养老机构的计划转向居家养老。作出这样的选择不论是出于功利还是情感,关键是人的普遍需要起着决定作用。

以我国大城市为例,最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上海,从2004年起开始在全市范围组织推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助老服务社,使居家养老日间服务照料机构覆盖全市。与此不同的是在住宅和居住区的建设和改造上还有很大差距,由此形成的环境硬件的多种障碍就为人力补充提供了机会,而这种局面只能维持在劳动力人口充裕的当前阶段,而到本世纪中叶同类人口总数将减少18%~35%,老年人口则达到了高峰期。面对即将发生的事,如果居住环境继续维持现状不作积极改善,让日益增多的老年居民难于生活自理就是极其不幸的事。

人的一生要经历婴儿-成年-老年的发展阶段,同时社会也在不断进步,因而居住环境也随之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成长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有机整体。但现有的居住区环境规划是一次性的,规划中对未来需求的预测有很大的局限性或者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一要素,通常采用静态的终极的居住环境设计方法。因而在当今人口老龄化时,大多数的居住环境就显得无法适应,难以满足舒适性要求。

许多建筑师以及室内设计师从使用功能上、形式语言上、材料搭配上、颜色组合上、灯光照明上分别进行了研究,但是似乎没有从根本上考虑问题的解决办法,因为许多设计师都忽略了对居住主体的心理特殊性的把握。对老年人心理的研究是设计老年人居住空间的根本前提。老年人居住环境问题,我们不能单纯的停留在设计的形式、材料、色彩等表面的问题上,更应该知道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居住环境设计目的无非就是让人生活得舒适、轻松,这是设计服务于人的最终目的。

在居住环境中,老年人对所居住环境的心理感受就是最为重要的了。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环境设计,延缓生理年龄的增长,推迟或者抑制社会心理年龄的增长。J.O.西蒙兹告诫我们:“作为计划者,我们仅仅适应人是不够的,好的计划必须满足它、取悦它、提高它,并且鼓舞它”。

拥有一个充满温馨感和舒适感的居住环境是人们诗意生存的基础。居住环境的设计不仅是简单的去建造房子,而是要以人为本,认真考虑人的心理要求,尤其要以不同年龄段的人们的心理要求为设计依据。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年龄的衰老,人们的感知觉能力会呈现出逐渐衰退的趋势,行动与思维会变得缓慢,情绪发上变化,并且容易得一些病症。这些生理的变化会给居住环境带来一些新的要求。老年人需要具有无障

碍性的居住环境,舒适地生活,如何去营造老年人无障碍舒适居住环境在环境艺术设计师的研究课题中日趋重要,而这也是世界老年环境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2.研究老年居住环境舒适性的意义

为满足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新建住宅小区应考虑无障碍设计。“障碍”一词意味着阻塞、遮隔、阻挡、限止、妨碍,使人的目的不能顺利实现。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应该本着提高老人的生活自主能力、让老年人舒适开心的居住,延年益寿,而不是设置障碍。老年人无障碍居住环境设计则就是针对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而设计的便捷简单、适宜目的性的并且满足老年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生活空间,是一种充满人情味的人性化设计。

设计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从低到高变化的。设计要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设计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就需要设计师不断研究老年人的居住生活行为和居住需求,因为从本质上讲,居住环境的设计意味着设计生活方式的设计。正如意大利设计大师艾托尔·索扎斯说过的那样:“对我来说,设计是讨论生活的方式,是讨论社会、政治、情感、美食、甚至是讨论设计本身的一种方式而已。对我来说,设计绝对不仅仅是赋予外型、或者或多或少只是给或大或小的工业提供产品的活动。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生活的重要依托,对老年人有着特殊的意义。老年人退休之后,每天主要活动从社会转入家庭,接触的人也从同事转为家属。活动范围的缩小,使得家庭居住环境成了主要的生活基地,因此居住环境舒适与否、质量高低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关系极大。

设计师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舒适、宜人的老年居住环境,可以给老年人带来精神与心理上的供养。如果老人生活在一个安全、方便、舒适的环境里,不时可以出来进行一些有益健康的户外活动,进行相互交流,既使坐着轮椅,也不必担心来往的车辆、高低不平的道路、过多的人流,居住在家中,机体老化所产生的力不从心总能通过使用一些方便的设施来弥补,也不必担心突然病发而无人照顾,生命总是还有活力,那么老人总会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无疑有利于老人渡过一个愉快、长寿的老年。

3.国内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居住模式除少部分选择传统的养老院等福利设施外,大部分老人的居住模式可归为以下几种:第一,合居模式,即传统的家庭养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几代合居的养老模式已经逐渐在减少。第二,独居模式。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由于种种原因常独自居住。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老人独居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第三,毗邻模式,即老人和子女毗邻而居,既保持了

各自的独立生活,又能方便照顾老人。

在这几种养老的居住模式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家庭住房面积不足,导致老年人居住条件无法改善,不利于老有所养;第二,缺乏有组织的精神慰藉活动和提供这些活动的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和场所;第三,环境设计和建筑的细部节点中缺乏对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的考虑等。

有资料表明:54%的老年人对小区没有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区表示不满;45%的老年人对小区或街道上没有设立医疗机构表示不满。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日益严重,现有的社区居住环境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4.国外经验借鉴

(1)挪威的“终生住宅”

挪威是典型的“福利国家”,国家银行是国家居住政策的重要制定者和执行者,在挪威住宅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住宅银行也进行住宅科技的研究,1986年推出了“终生住宅”。终生住宅便是考虑到挪威社会老龄化的趋势,鼓励在住宅内外进行无障碍设计,规定在住宅地面层必须具备基本居住功能,如起居、睡眠、餐饮、交友等,所有这些空间之间不应有高差、门槛,以便轮椅通过。

(2)日本长寿社会型住宅的建设

在住宅建设和供应方面,采取了导向性政策,以鼓励和满足两代人同居互助的选择。为此优先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新型住宅,如可供多代同居的“两代居”住宅系列,和便于两代分户邻居的网络式家庭的社区结构。

在居住环境体系方面,提出了“适应终生生活设计”的原则,要求社区规划和住宅设计应为多种家庭居住模式提供相适应的新住宅,以确保人们终生居住的安定、安心和安全。如提供适合老年人独立使用的住宅,提供适合亲自两代家庭邻居、近居的住宅空间布局结构和相应技术的开发普及。

二、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1.课题任务

本课题研究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通过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生理需求以及行为特征等,提出设计老年人居住环境时应注意的舒适性问题。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和国内外案例分析,总结设计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一步研究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设计方法,寻找一种适合老年人居住的舒适环境,满足日益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和社会需求。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健康的晚年。

2.重点研究内容

(1)老年人居住环境舒适性的重要性

老年人居住环境舒适性的定义和原则。

(2)老年人体工程学与居住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进入老年后,人的生活结构发生了重大转折,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影响了他们对环境的感知、判断、理解。在生理特征方面,老年人的各种机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退化,感觉能力、观察能力、行动能力等逐渐下降或丧失。因此,老年人的行为空间和环境设施须补偿他们各种能力的降低,并应维护和锻炼老年人尚存的生活能力。在心理特征方面,有安全、交往、尊重三要素,他们需要与亲人、朋友、同事、邻居广泛联系,寻求友谊、慰藉与互助;惧怕孤独、寂寞、无聊和被社会遗弃。在社会特征方面,希望老有所为、所乐、所学、所居、所养、所医。这些变化和需求对居住条件、住区环境、城市社会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

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变化,使他们对所居住的环境有许多特殊的要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活动空间不断缩小,越来越局限于居住的范围,由此对住区作为“人生安乐窝”意义的理解也最深。随着社会角色的转变,他们的工作时间大大缩短,具有比其他年龄人群更多的闲暇时光,从而有了足够的时间与他们所在的住所及其环境发生关系,住宅区由此而暴露出的各种新的特殊问题,如老年服务设施缺口较大,老年人的休闲场所少且选址不妥、环境不佳等问题正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因此,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为年老者提供恰当的生活条件,包括身体的和精神的各种需要,以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提高生命质量。总之,创造老人生活的优质环境、提供照顾老人的方便条件将成为我国住宅区规划与建设的新领域。

(3)国内外老年居住环境的舒适性研究(含案例分析)

分析国内外老年居住环境发展现状及对策,吸取经验,给老年人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3.实现途径

根据老年人特有的行为方式和特殊的需求特点,结合国内外经验,在具体的居住空间设计上做到提供适宜的房间尺度、良好的朝向、有方便老年人行动的辅助设施、周到的室内细部处理等。总结出适合老年人居住的舒适环境。

总之,特定养老模式下的老年居住环境,在设计上一方面要满足养老模式的固有要求,同时也要满足老年人特定生活方式和行为特点所形成的特殊需求,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养老系统的有效运转,解决老年居住环境问题。

三、进度计划

学生签名:

年月日

四、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第二篇:浅谈居住环境舒适性--牛雪玲

“以人为本”居住环境的设计

高层居住环境对心理舒适性的影响

学生姓名: 学 籍 号: 班

级: 专业方向: 日

期:

牛雪玲 20121091312 研究生1231班 工程项目管理 2013年

5月 15日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以住户(家庭)为核心而建造起来的空间环境可能引起居民心理上的应激反映,包括:愉快、舒畅、厌恶、不适等心理感受。以便在从事居住建筑设计时趋利避害、优化设计。

“以人为本”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中心、根据居民行为规律和居住区的功能进行规划布局;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出发营造居住区环境;按照人体功效学原则进行住宅空间尺度设计。

关键词:居住环境;心理舒适性;优化设计:以人为本

一、概述

住户的居住行为心理构成了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居住环境中人的行为心理需求是人的各种基本需求在居住环境中的反映。

关于人的需求状况的研究有很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递进理论,将人类需求细致地划分为五种层次:生理需求(生存、健康),安全需求(稳定性、保护性、消除恐惧等)、归属与爱的需求(爱、性、柔情、友谊和自立)、尊敬需求(名誉、威信、褒奖和成功),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人们首先追求较低层次的需求,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合理的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凸现出来。这些不同层次的需求通过居民的行为反映在居住环境中,体现为居民对居住环境的各种行为心理需求。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应该具有使居住区中各级空间实体与居民的各类需求互相吻合的特征。由此,我们可以从行为心理需求的角度,对居住环境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心理评价标准。

高层居住环境由于其自身的许多特点,必然对居民的各类行为心理需求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到居住环境的整体质量。下面我们就根据居住环境心理标准的内容,逐一分析高层居住环境中的居民行为心理需求特点。

居住舒适性是人的心理普遍追求的目标,是由多层次多因素构成的,包括功能上的方便、生理上的和谐以及心理上的愉快和舒畅。其内容主要涉及足够的居住面积、完善的设施、良好的物理条件(隔声、隔热、保暖、光照和通风状况等)等因素。这些围绕人而存在的客观环境发出信息刺激人的感官,进而引起心理舒适感的变化。心理舒适感与生理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反映在心理上必然感到不舒适;然而一个满足基本生理要求的居住环境并不一定是居住者感觉舒适的环境,因为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行为去适应周围的环境,例如人可以通过室内灯光来弥补自然采光的不足,但是这种被动的适应也会引起心理上的不舒适。因此,舒适的居住环境应该对人的居住生理需求做出相对的回应。

二、影响心理舒适性因素

1.阳光与阴影

阳光和水、空气一样,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存条件。充足的阳光不仅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更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舒适。它的功能是任何人工照明、暖气或空调所不能替代的。因此,人们在选择住房时,往往非常重视居室的朝向与采光条件。现在居住区规划要求大寒日(或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日照标准就是基于人的这种需求。

一层六户、八户(或更多)的塔式高层住宅由于在节约用地上的优势以及规划布置上的灵活性,在设计中被普遍地采用。这种塔楼形式在回归线以南地区,多个方向上的日照都能保证。但是在日照时间较短的北方地区,日照不均衡的缺点就表现的较为明显。塔式高层一般至多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住户是朝南的;其余向东或向西的住户,只能享受半天的日照,夏季还要饱受日晒之苦;还有的住户甚至完全受不到阳光照射,成了“阳光贫困户”。如今有些塔式高层住宅中,名义上每户都有向南的房间,而实际上有的住宅户型中向南的房间仅仅是一些小居室,大面积的主要居室都是完全向北的;在有深凹槽的住宅中(如双十字平面、“王”字形平面等),北面住户的南向房间往往被南面的住户遮挡,实际上长期处于阴影之中,而位于凹槽中的其他房间(通常是厨、卫等辅助房间)采光条件也会及其恶劣。

高层住宅的另一个特点是由于体量高大,会形成较大面积的阴影。如果楼幢之间的距离过密,北面低层住户的窗户会受到阴影的遮挡,减少采光时间,影响生活质量,也会对人们的户外活动造成一定影响。一般而言,充足的日照是外部空间具有活力的基本条件,也是外部空间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而现有的日照法规多是立足于保证建筑内部空间的日照要求来考虑问题,外部空间只是为了保证相邻建筑的日照间距而存在,对其本身的日照条件考虑很少。许多高层住宅区的公共活动场地常处在大片阴影之中,这种缺少阳光、没有生气的外部空间对居民毫无吸引力,形同虚设。

当然,阴影带来的也并不完全是缺点。在炎热地区,或者在骄阳似火的盛夏,高层建筑的阴影可以降低热辐射,保证户外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如何趋利去弊,把高层住宅落影的不利性减到最小,并利用其改善局部小气候,应该是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2.风

风对高层居住环境舒适性的影响有很多方面。在高层住宅中,由于风速、风向和周围气流的变化,建筑各个面都受到变化着的风压力(正压或负压)的影响,使其产生一定的偏移和振动,振动带来的振幅和加速度会引起人体的不适。随着建筑物的增高,风速加大(据测算,离地面50、100、200m高度处,风力分别比离地面10m处增加了1、2、3级),随之而来的振动也会更强。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高层住宅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度一般不超过100米,结构刚度比较大,振动对舒适性的影响并不是非常明显。

风对高层住宅内部舒适感的影响还体现在声音上,由于高空风速变大,住在较高楼层的居民会听到强烈的呼啸声和撞击声,在下雨天,强风使雨点剧烈地拍打在玻璃上,这些响声都会引起人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慌。

除了对高层住宅本身的影响,风对其周围环境也有一定影响。在建筑之间的空隙处形成强劲的疾风,在拐角处形成旋风,也即常说的通道效应、缝隙效应、转角效应等。这种突然变化的局部风环境除影响到附近的低层住宅外,还会给在其附近活动的居民和行人造成不适。统计表明,人活动频繁的近地区域(距地2m内)的风速大小,会直接影响人的舒适性。在严冬季节,高层住宅附近地面强烈的冷风引起人们心理上的排斥,表现在行为上则是匆匆而过,不愿意在户外活动和停留。

与风速过大相反,另一种影响居住舒适性的情况是通风不良。良好的通风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利,活跃的风场能够及时交换新鲜空气,顺畅排放居住区内的污染气体,促进环境的生态质量。而在有的高层住区内,为了追求高容积率,布局过于密集封闭,有的塔式住宅平面布置不合理,住宅内难以形成穿堂风。3.噪声

适宜的声环境是保证居民生活舒适性的一个重要内容。噪声不仅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还会引起精神上的烦躁与紧张,住户之间的噪声也破坏了居民的私密性。

高层住宅由于其自身结构和规划布置方式的特点,其噪声来源比其他种类的住宅更为多样。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高层住宅投资方多将用地选择在城市交通发达、便捷、人流量大的地区,以期获得居住、商业的高回报率;同时住宅用地范围内的高容积率又使住宅紧邻其他建筑及设备。这必然造成高层住宅受到比其他类型住宅更为严重的交通噪声与喧闹噪声的影响。如深圳万科金色家园,住宅用地紧邻城市干道莲花路,可以想像这些高层住宅中居民所遭受的噪声污染的程度

高层住宅内部的噪音来源也是多样的。如电梯启动和停靠时会产生噪音,给排水管道及其提升加压设备要带来噪音,暖通、空调等各种机器设备工作时也会发出噪音,还有强风撞击建筑引起的特有的噪声。另一方面,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电器纷纷进入家庭,扩大了生活中的噪声源。而高层住宅要求自重轻、结构薄,采用的轻质隔墙与现浇实心楼板隔音能力较差,常常会造成住户之间的声音相互干扰,这种情况对居民的生活影响最为严重。据调查,在高层住宅中,一半以上的住户抱怨噪音来自上下层单元,更多的住户指出户间的隔音效果不好使得自己的某些活动不得不受到声音的拘束,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私密性。

因此,提升高层住宅的声环境品质,减少噪音对居民的影响,是满足居住舒适性的重要方面。

三、居住环境设计

作为居住环境,居民所需要的是完善和提高居住生活质量,而不是单纯追求美观。居住区的室外环境建设是为居住在小区里的人们提供一个生活行动方便、外部空间舒适、便于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的活动空间和感官良好的居住环境,室外环境建设最根本的任务是提高住区生活质量、完善住区生活环境的使用功能,因此,居住区环境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进行室外环境设计时要考虑人的心理需要、生活需要、安全需要、休闲需要、活动需要、社交需要等多方面的需求,在追求美的同时,更应当注意环境功能的适用性。

总之,设计者在进行居住区环境设计时,在尊重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要考虑人的生活细节,满足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从高层次的审美体验中与居住者心灵相通,这样才能创造出贴近生活、适于人们居住的最佳环境。

参考文献:

[1]郭志明、陈新主编.《2008人居动态》.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李德耀、毛晓冰编著.《居住组群设计居民社会需求因素》

第三篇:人居居住环境研究论文

摘要:从人居环境学和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的角度分析了人居环境及居住建筑的基本内涵,分析了人居环境及居住建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健康建筑体系是未来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模式,最后提出建筑师在推广居住建筑设计中的任务。

关键词:人居环境;居住建筑;基本内涵居住建筑人居环境的范围及其要求

居住建筑主要是指供家庭和集体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包括各种类型的住宅,如别墅、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以及大量性建造的宿舍、旅馆等。其人居环境的主要范围包括居室、个体建筑、建筑群和住宅小区。

人居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物理环境等)和人文环境(包括艺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两个方面。在进行规划与设计中,要求把这两方面的环境和谐的协调好,以达到居民所要的生活舒适、工作便利、邻里和睦、身心健康、环境美化的目的。

1.1自然环境方面:

首先,要注意建筑地域的生态环境。居住区的建设离不开土地,它与建筑基地地形、地貌、地物等密切相关,规划设计要充分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防止见山就挖、逢水就填、逢树就砍,致使青山绿水不断地遭到破坏的行为。其次,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在现代化的城市里,人口高密度聚居,耗能量剧增,城市街道宛如蛛网,机动车来往频繁,绿地、水面严重不足,以致空气污浊,噪音干扰,温度高,较干燥,在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的声、光、热和空气的环境恶化,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与身体的健康,所以在建筑规划与设计以及建筑的措施与构造方面更要加以注意。

1.2人文环境方面:

建筑要美观,环境要美化。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而建筑就是为了解决人类“住”的问题的。建筑不仅只是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要求。建筑不仅是科学,也是艺术,在建筑形式的创作中,要认识到形式要追随功能、环境、材料、构造与技术、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与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定。构成建筑形象的要素,包括建筑群体和单体的体形、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组合、立面构图、细部处理、材料的色彩与质感以及光影和装饰的处理等等。建筑形象是反映建筑内容的建筑空间艺术形象和建筑外形构图。一个完善的建筑,其内容与形式应该是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脱离内容的形式不是真正的建筑美,缺乏艺术表现力的内容也不能形成完美的建筑。从人者有其居到花园小区和生态城市

二十世纪的最后20年,是我国的人居环境发生巨变的20年,也是人居观念不断更新的20年。改革开放后,社会进入转型阶段,但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基础设施欠账严重,人们的居住条件还相当不理想,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拥挤在环境恶劣的棚户中。于是,“人者有其居”成为一种理想,也成为各级政府的努力方向和政策的出发点。在此观念下,住房的增加是第一位的,而住房的舒适度及其周边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政策的主要考虑内容。尽管这个观念很传统,但在当时的背景下提出,还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对于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许多人因此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

然而,人者有其居,只是解决了人的基本需求,并未反映出入们的全部愿望,与社会整体的需要也有相当的距离。伴随着改革的深入,物质积累的增加;也伴随着思想的解放,人们接受了诸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等广泛流行于当今时代的理念。于是在住宅问题上,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仅住宅本身的设计要更人性化,更舒适合理,住宅之外的环境也变得重要起来,小区的设施要配套,环境要美好,交通要方便等等。进而言之,整个城市的环境也被与人居联系起来,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城市的环境要绿化美化,生态要平衡,城市要适宜人居住。居住建筑人居环境创造与改善的对策和途径

认识上的偏差,能使人居环境建设遭遇困难。我国的人居环境建设成就巨大,这一点有目共睹,但同时也有许多遗憾,而造成遗憾的原因,相当一部分是观念认识上的问题。比如,城市中一幢幢高耸而相互间毫无关联的楼房,一个个大而无用的广场,一条条不断拓宽仍然拥堵的道路;再如,外观华美的建筑内里则简陋粗糙,居民众多的小区里缺水少电等等。良好的人居环境,在小环境上体现在每一个细节的完美,每一处设施的适用;在大环境上要体现系统和综合的魅力,如果把建筑物、聚居区、城市群孤立看待,单独设计,而不与其他相联系,就会出现上述问题,这与人居环境的要求是不符合的。

4建筑师在推广健康型居住建筑中应起的作用

健康型居住建筑及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要有利于促进人造居住建筑环境及人居环境与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有利于形成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一般要采取多学科(包括地理、生物、医学、植物、能源等)各专业人才共同探讨,由建筑师进行综合设计,这就意味着建筑设计要超越单一建筑设计的范围,走向设计整个环境。无庸置疑,建筑师在推广设计建设健康型住宅及规划、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规划与设计不能只偏重于空间形态、形式视觉等方面的研究,而应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去研究探索问题。

二十世纪内这一深刻内涵仍未提上日程,由于我们一直忙于真实的建造,无暇反思。自二十世纪交替以来,我们习惯于敏锐地捕捉前卫新奇的先锋艺术,同时也为自己日新月异改造土地的技能挺进而感动。所有这些无疑强化了我们对改造土地、自然及真实建造的意识和能力,但这是否体现了人类“土地恩怨”爱恨之根本情结,惟有敏锐思辩方可赋予其意义。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就为今后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创新指明了方向,要遵循当地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进行居住区与住宅的规划和设计,要敢于改革与创新,为居民创造舒适、美好、科学、卫生的生活环境,造福于后代。

参考文献

[1]住宅设计原理编写组.住宅建筑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林其标,林燕,赵维稚.住宅人居环境设计[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3]柳孝图.城市物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杜.[4]齐康.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5]鲍家生.可持续发展与建筑的未来[J].建筑学报.[6]聂游昆.遵循气候的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

第四篇:新农村社区居住环境满意度研究

新农村社区居住环境满意度研究

一、导言

二、研究意义

1、新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建设有利于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新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建设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三、创新点

四、研究思路1、1、入户调查,收集原始数据,分析新农村建设在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居住环境、社会协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特征----分析影响农村居民感受人居环境优劣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及建议

五、主要内容

2、分析影响农村居民感受人居环境优劣的影响因素

3、根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及建议

六、研究方法

1、随机抽样,将成都市确定的第一批新农村社区,通过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

2、文献收集,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指标体系

3、统计分析,运用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七、结果分析

八、总结与讨论

新农村社区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内容。

第五篇:开题报告 李希

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ino-US Culture

系:外语系

学生姓名:李希

专业:英语

班级:C11英语(1)班

指导教师:金庭竹

起止日期: 2014年6月6 日 到2014年 7月5日

2014年 7 月 5 日

下载李丽 ——开题报告(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研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丽 ——开题报告(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研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真 开题报告

    中国信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填写说明:1、 学生应根据自己本学期的学习和对该选题的理解如实填写开题报告。2、 开题报告是下面两个学期毕设进行的基本依据......

    开题报告陈丽娜

    《有效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曾一度让众多一线教师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那充满智......

    2018翟丽英开题报告

    《低年级语文预习方法的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低年级语文预习方法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 安虎山 安庚戌 徐先芬 一、课题研究背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求知......

    《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宁河二幼 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课题的提出: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地球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人为......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书写要求与模板 一、课题的名称 (1)名称要准确、规范。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5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题研究开......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贫困地区中学生心理问题》课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项目研究开题报告

    项目研究开题报告 项目研究开题报告1 一、项目建设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地区能源结构从优化能源结构来看,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成为江西电网的一部分,随着近几年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