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12:1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数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篇: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课题: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内容:第104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教学难点:正确的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①复习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②练习巩固,(课件)

让学生独立完成③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授新课

1.创设情景

出示例4的表格,你能获得那些信息?

2.提出问题:他们参加4×50米接力赛,可能的总成绩是多少呢?

3.小组合作完成根据题意确定解答方案,两名同学板演,其他人独立完成。

板演结果:

(1)8.42+8.46+8.54+8.58

= 16.88+8.54+8.58

= 25.42+8.58

= 34(秒)

(2)8.42+8.46+8.54+8.58

=(8.42+8.58)+(8.46+8.54)

=17+17

= 34(秒)

4.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怎样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5、小结: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三、练习巩固。

见(课件)

(四个小组各推荐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独立完成,并选四名同学充当“小老师”,判断正误,集体讲评。)

四、小结:

1.根据题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

2.在计算过程要细心、认真,提高正确率。

3.计算结果,小数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十八第二,三题

第二篇: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P45/例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2.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二、新授

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巡视指导。汇报:

(1)31×2+30×2+26(2)7×21+1

=(31+30)×2+26=147+1

=61×2+26=148(天)

=122+26

=148(天)

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条件问题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

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三、小结:学生谈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谈谈在今天的学习后,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四、巩固练习

P46—47/1、3、7、8

五、作业:准备实践活动《营养午餐》

板书设计: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1)31×2+30×2+26(2)7×21+1=(31+30)×2+26=147+1=61×2+26=148(天)=122+26

=148(天)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

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1—2页的例

1、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并将笔算过程补充完整。思考:

(1)、例一中要求还剩多少个没做,要先求什么?而要求7天一共做了多少个,又要先求什么?该怎么求?

(2)、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该怎么算?(4)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5)、在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1题,请一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2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例1中的数量关系和四则运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完成练习一第1~3题。

七、板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

(1)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2)如果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该从左往右依次算。

八、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例

3、例4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混合运算的价值。

2括号或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题。

3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两个小括号或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昨天我们学习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大家还记得吗?(出示昨天的板书,让学生齐读。)

2、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3、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6页例

3、例4,看图、看文字,观察计算过程,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认真思考:

(1)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要求合作时间必须知道什么条件?(2)、含两个小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中括号有什么作用?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两个小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1题,其余同学将课堂活动1—3题做在练习本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黑板上的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3)请同学回答课堂活动3题,并追部理由。(从被除数、除数的变化方面谈)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完成练习一第1~2题。

七、板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

(1)有两个小括号的算式,要一起先算出两个小括号的结果,再进行括号外面的计算。(2)中括号同小括号一样,能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3)计算有中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八、教后反思:

二、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第一课时: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3页例1~2,课堂活动第1~2题以及练习三第1~5题。教学目标 12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3教学重点

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情景中探索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以前我们学习了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大家还记得吗?(出示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让学生齐读。)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乘除法的关系

3、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看第11 ~15页例1~2,图、看文字,认真比较,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

认真思考:

(1)说说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和每个算式解决的问题(2)认真观察算式,看乘除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3)、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0”能作除数吗?(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说明)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

进行验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2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黑板上的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3)请同学完成课堂活动1题,(三个同学为一小组)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完成练习三第1~5题。

七、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八、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整 除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3,第14页课堂活动中第3题以及练习三第6~12题。教学目标 12教学重、难点

经历从除法中整理出“整除”的过程,能判断简单的整除问题。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看第13页例3,看图、看文字,认真比较,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认真思考:

(1)说说整数除以整数计算结果有哪两类?(2)认真观察,想想整除有什么特点?(3)注意分清是谁能被谁整除。

(3)、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与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14页的“说一说”及课堂活动第3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老师先将题写在小黑板上,7 让学生直接填空)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同学们认真看这黑板上的“说一说”这些题(1)认为对的请举手;

(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3)整除有什么特点?

2、请同学们看课堂活动3题,(1)认为对的请举手;

(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3)谁能被谁整除中,谁是被除数?谁是除数?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完成练习三第6~12题。

七、板书设计

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0的整数,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如6÷2 = 3,因为6、2、3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6能被2整除,或2能整除6。整除只是除的一种。

八、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教学目标 123 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我们以前探讨过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大家还记得吗?请大家齐背一下。

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3、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看第17~18页例1~2,看图、看文字,认真比较各算式,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认真思考:

(1)什么是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用字母怎么表示?(2)什么是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记一记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大家来比一比,看谁先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准硧地背下来。

1、每次请一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背,其余同学认真听并找出错误。讲述:要比谁专心、坐姿端正。

2、如果有错误,请学生说明错在哪里?

3、会背的齐背,不会的看书齐读三遍。

(三)做一做

过渡:学习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练习四第1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老师先将题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直接填空)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1)认为对的请举手;

(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完成练习册练习三第()题。

七、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a×b = 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乘积不变。

(a×b)×c = a×(b×c)

八、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1页例3,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四第2~6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

⒈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我们上次探讨了乘法法交换律、结合律,大家还记得吗?请大家齐背一下。(用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

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3、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看第19页例3,看图、看文字,认真比较各算式,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巧用。

认真思考:

(1)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2)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它的核心是什么?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学习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三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19页试一试,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1)认为对的请举手;

(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1:课堂活动第1~2题。

作业2:练习四第2~6题和思考题。(备选用)

七、板书设计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

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到整

十、整百„„有时还可能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与另外的数结合相乘得到整十数、整百数„„总之使计算变得简单。

八、教后反思:

第五课时: 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页例4,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五第1题。教学目标 123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看第22页例4,看图、看文字,认真比较计算过程,认真思考:(1)你从情景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计算?

(2)比较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3)比较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带着自己的猜想,完成22页的算一算,议一议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记一记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大家来比一比,看谁先将乘法分配律准硧地记下来。

1、每次请一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背,其余同学认真听并找出错误。

探索、讲述:要比谁专心、坐姿端正。

2、如果有错误,请学生说明错在哪里?

3、会背的齐背,不会的看书齐读三遍。

(三)做一做

过渡: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三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1—2,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老师先将2题写在黑板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1)认为对的请举手;

(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再将分配律齐读几遍)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练习五第1题。

七、板书设计

乘 法 分 配 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a+b)×c=a×c+b×c

八、教后反思:

第六课时: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5,练习五第2~8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 123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看第23页例5,看图、看文字,认真看计算过程,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认真思考:

(1)能分别用自己的话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吗?(2)每个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3)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第一次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请一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1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第一次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请大家还要说出为什么。不明白的可以讨论。(1)认为对的请举手;

(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第二次做一做

1、过渡:请大家先自己认真思考课堂活动第二题,看它们各自错在哪里?不会的可以讨论。然后在练习本上改正。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老师将2题写在黑板上。)请三位同学分别上台指着黑板回答,并予以改正。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六、第二次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先说明错在哪里,再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请大家还要说出为什么。不明白的可以讨论。(1)认为对的请举手;

(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七、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见板书设计)(再齐读一遍)

八、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练习五第2—3题。

九、板书设计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a+b)×c=a×c+b×c

a×c+b×c=(a+b)×c

十、教后反思:

第七课时: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六第1~3题。教学目标 123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26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思考:(1)、什么是“扩大”?什么是“缩小”?(2)、你是怎样观察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 从上往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规律? ② 从下往上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规律??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1题,其余同学做在书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完成练习六第1~3题。

1、第1题,学生独立填表,然后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2、第2题: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依据。

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思考:你是怎样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

七、板书设计 探索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八、教后反思:

第八课时: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课本第27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和练习六第4~9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 123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过程中,理解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27页的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并将空填完整。思考:

(1)比较表中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规律?(学生独立观察,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你是怎样有序地观察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从左向右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规律。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规律?

(两个因数都扩大,积也扩大;两个因数扩大的倍数的乘积就是积扩大的倍数)②从右向左进行比较,还能从表中发现什么规律?

(两个因数都缩小,积也缩小;两个因数缩小的倍数的乘积就是积缩小的倍数)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2题,其余同学做在书上。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完成练习六第4~9题及思考题。

1、第5题: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自己是怎样运用规律的?

2、第6题: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想想自己是怎样运用规律的?

七、板书设计

探索规律

1、两个因数都扩大,积也扩大;两个因数扩大的倍数的乘积就是积扩大的倍数。

2、两个因数都缩小,积也缩小;两个因数缩小的倍数的乘积就是积缩小的倍数。

八、教后反思:

第九课时: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30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际问题的能力。

2遇”问题特征的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教学重、难点

认识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数学问题的基本特征,形成解决这类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30页的例10,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并将空填完整。思考:

(1)苗苗和余刚行走的方向是怎样的?(2)他们出发的时间和到达的时间各是多少?他们行走各用了多少时间?(3)例题中运用了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决?每个步骤解决了什么问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说说你的自学情况

2、指名上台板演“议一议,算一算”的题目,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获得问题解决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四、后教(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练习七第2~4题。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一)相遇问题:同时

两地

相向

相遇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31页例2及补充练习。

学习目标 12 能用两种方法解决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数学问题。学习重、难点

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问题。

一、板题示标1、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

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31页的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并将空填完整。思考:

1、两个工程队是否同时开工?修路的方向是怎样的?是否具有相遇问题的特征?

2、例题中,比较了什么问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说一说 指名汇报自学成果。

(三)做一做

根据黄色框里的提示,指名到黑板上板演第二种解法,其余学生独立完成。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练习七第5~8题。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二)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之和=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之和×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32页例3。学习目标

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学会针对具体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能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1、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32页的例3,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思考:(1)甲、乙两种票卖完了吗?(2)人数最少,说明哪种票卖得多?(3)甲乙两种票各卖了多少?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说一说 指名汇报自学成果。

(三)做一做

如果将例题中的问题改为“本场观众最多有多少人?”其余条件不变,你会解吗?指名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2、师小结:剩余的钱买甲票还余了10元,买乙票,可没有了,只好用两张乙票与这10元买一张甲票。因此,我们做题时要正确处理好余数。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练习七第14题。

七、板书设计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单价=数量 课后反思

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38页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的内容。学习目标 12教学重、难点

体验对本单元知识的有序整理,巩固掌握本单元知识。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弥补我们学习中的一些不足。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

——表格法。学知识的能力。

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38页的表格,将表格填完整。

三、先学

(1)认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表。(2)填完以后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内容,看看还有哪些需要补充、修改的地方。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整理的表格展示给大家看看?在展示台上出示学生的 27 作品,组织学生评议。

教师:你认为他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是否全面呢?有什么修改意见吗? 注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要求写出关系式;乘法运算律,最好能用字母式子来表达。

教师:通过回忆本单元知识,同学们还总结了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与问题,你们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你们的疑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吧!

五、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作业:教科书第38页第1~4题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39页5~7题内容,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2力。

教学重、难点

整理归纳本单元解决问题的类型,初步学会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学习目标

1、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整理复习了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还学习了一种新的整理方法,是什么方法?(表格法)那么同学们能将本单元学习的应用题整理归纳一下吗?

2、出示学习目标

——归纳法。

策略解决问题的能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请看书第30~32页例1~3,试着将这三个例题的内容分类。思考:

(1)你能将这三个例题分成几类?

(2)

你是按怎样的标准分类的?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说一说

学生汇报:我们将3个例题分成两类,一类是相遇问题;一类是购票问题。

(三)做一做

指名上台板演第39页第5、6题,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 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你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总结。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作业:完成练习八第7、8、9题 课后反思:

综合应用——节约一滴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43~44综合应用——节约一滴水。

学习目标 1头滴水会浪费多少水的办法。

2值,体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体验到珍惜水,就是珍爱生活的教育。

4力。

学习重点

经历滴水实验的过程,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生活中的很多常见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上网、查阅报刊、专访等方式搜集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数据、文字材料、统计图表),并写在纸上。

教师准备:天平、装有水的纸杯、大头针、计算器、课件。(包括教师自己调查的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1、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3~44页的综合应用,看图、看文字,并结合自己的调查思考: 1分大约滴水3克,如果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漏水速度与实验相同,也就是说1个水龙头1分滴漏3克水,那么1时、1天、1月、1年大约各浪费多少水?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10分钟,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说说你的自学情况

2、指名上台板演预测的计算过程,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展示:调查的水资源信息,感受环保的重要

教师:这是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如果联想到全国,浪费就会更大。是不是地球的水资源很丰富?我国的水资源很富裕?请看这些图表和数据。(课件:水资源的扇形统计图和学生小组收集材料的情景图)教师:谁来解释一下这个关于水资源的统计图。

(老师解释:我们休养生息的地球虽然有71%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其中97%的水是咸水,是无法饮用的。

在余下的3%的淡水中,仅有5‟可饮用。

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如果地球是个装满水的大水缸,那么这个大水缸里我们人类可以饮用的水只有一汤匙。)请一位小朋友读出有关水资源的信息。

教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有关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

请拿出来,在小组内展示,说一说。

六、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数学实验、计算器综合运用了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触目惊心。那么,这节课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教师:今后,我们怎样节约一滴水呢? 欣赏动漫课件:节约一滴水。

七、作业 设计数学小报

板书设计:

节约一滴水 一个水龙头1分大约漏水3 g。1年大约漏水1555200 g。

(大约可供1个人饮水1111天)学校75个水龙头这样漏水大约可供83325人饮1天。

课后反思:

三、确定位置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例

1、第48页课堂活动及练习九1,2题。学习目标

能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位置图。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1、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5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并结合自己的座位思考:(1)小红在什么位置?

(2)什么是“行”?什么是“列”?

三、先学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四、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1、指名回答自学提示的问题。

2、师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用“列”和“行”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

五、当堂训练

指名说一说自己的位置。

六、讨论:在方格中用“点”怎样表示位置呢?

学生自学从主题图中抽象出的方格及小红的位置图。思考:怎样用行和列来表示位置?用行和列说说自己的位置。

七、作业:练习九第1题

板书设计:

用“行”和“列”表示位置

横排说成“行”

竖列说成“列”

方格中横着的数表示列数,竖着的数表示行数。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例2及相关练习。学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具学具 1表格。

2少要学会象棋的基本走法。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6页的例2,看图、看文字,并结合自己下象棋的基本走法思考:

(1)黑棋子和白棋子的具体位子在哪儿?(2)是怎样用数对来表示的?

三、先学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四、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1、指名回答自学提示的问题。

2、师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五、当堂训练

指名用数对写出自己的位置(差生),再让中等生判断他们做得对不对,不对的改正过来。

六、作业:练习九第2~4题

板书设计:

用数对表示位置

先写列数,后写行数。加小括号后,“,”隔开列与行。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47~50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位置。

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置。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7页的例3,看图、看文字,思考:(1)用“列”和“行”表示小方家的位置。(2)学校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 自学时间5分钟。

黑棋子和白棋子的具体位子在哪儿?

三、先学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5分钟,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四、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1、指名回答自学提示的问题。

2、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怎样计算学校位置的。

五、出示第二次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8页的例4,看图、看文字,思考:

两只兔子同时向森林的家中跑去,速度一样,他们能同时跑回家吗?为什么?

五、先学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5分钟,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六、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1、指名回答白兔、灰兔、森林的位置。

2、学生交流讨论。

3、用数列表示各自的位置。

七、当堂训练

指名完成练习九的第六题(差生),再让中等生判断他们做得对不对,不对的改正过来。优生上台评讲。

八、作业:练习九思考题。板书设计:

用数对表示位置

数对不但可以表示静止物体的位置,还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后的位置,及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特定位置。教后反思:

四、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 页主题图、例

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23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学准备

例1中三角形物体的图片,三角形纸,1副三角板,用木条做1个四边形框架和1个三角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辨认三角形的边、角、顶点、底与高。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51、52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思考:(1)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特征?(2)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自学时间5分钟。

三、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1)指名回答自学提示的问题。

(2)师重点引导学生归纳三角形的特征及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四、当堂训练

指名最差的学生完成练习十的第一题,在抽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性,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性。

五、议一议

拿出课前准备的四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与同桌动手拉一拉,看看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

指名回答自己的发现。师归纳: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六、当堂训练

指名完成练习十第4题。说一说为什么。

七、出示第二次自学指导

自学第53页例2,看图,看文字,按照例题中的方法,动手折一折,观察、思考:

(1)折后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2)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

八、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2)师强调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画法。

九、布置作业:练习十第2、3、5题

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特征: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的高与底互相垂直

教后反思:

第二十一课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57页的例

3、例4及课堂活动1,练习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 1法。

2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

教学重点

在实验操作中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通过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根据这个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55页的例3,例4,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并动手操作,同时思考:

(1)、结合动手操作,计算、比较,你有什么发现?(2)、一个三角形中,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5分钟,42 角形3条边之间关系的过程,体验用实验操作探索规律的方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分别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1题,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作业:完成练习十一第1~3题。

七、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八、教后反思:

第二十二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58页例5,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一第4~8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体验用猜想、验证等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2、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能根据这个结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实验的科学精神,感受实验操作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在操作中了解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剪刀、6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纸做的)教学流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在操作中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并能根据这个结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1—2页的例

1、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并将笔算过程补充完整。思考: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有关系吗?(2)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多少度?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44 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2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作业:完成练习十一第4~8题和思考题。

七、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三内角的和是360°

八、教后反思:

第二十三课时: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2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二第1~4题。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经历分类的过程(自主确定分类标准→自行分类→形成统一的分类),在操作中去认识各种类别的三角形及其特征。

3、在对三角形的分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在操作中去认识各种类别的三角形及其特征。教学准备 例1的5个图形。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知道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59~62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并将笔算过程补充完整。思考:

(1)观察每个三角形中3个角分别是什么角?(不易观察的要用量角器度量)

(2)根据角的特点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并思考这样分的依据。(3)给同桌同学讲一讲,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4)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个直角呢?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个钝角呢?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1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略)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作业:完成练习十二第1~4题。

七、板书设计

八、教后反思:

第二十四课时:特殊三角形

教学内容

课本第60~63页例2,例3,课堂活动第2,3题,练习十二第5~8题。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过程,知道按边分类,三角形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空间能力。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教学准备

教师:一面等腰三角形的彩旗。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知道按边分类,三角形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60~61页的例

2、例3,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思考:

(1)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是什么?(2)等边三角形的特征是什么?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三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1~3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略)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作业:完成练习十二第5~8题。

七、板书设计 特殊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1)两条边相等。(2)两个角相等。(3)是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1)3条边相等。(2)3个角相等,都是60°。(3)是轴对称图形。(4)锐角三角形。

八、教后反思:

二十五课时:整理复习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5页整理图及第1题,练习十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清晰。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会一些初步的整理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经历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的过程,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结构更加教学重、难点

整理三角形的知识,学会一些初步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加深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64页的知识树,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知识果上的内容,思考:

(1)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2)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3)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它和底是什么关系?(4)三角形按角如何分类?按边如何分类?(5)特殊三角形各有什么特点?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8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8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三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64页的第1题,其余同学做在书上。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图形的旋转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54页——55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

2、技能目标:

(1)对基本图形旋转形成的图案能作积极的反应,会运用图形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

(2)欣赏美丽的图案,能运用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情感目标:

(1)体验自主学习、探索操作过程中成功的积极情感,形成认真观察、注意倾听、积极发问、善于交流的良好学习品质。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3)充分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使之具有敏锐的视觉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

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旋转的三要素,建立初步的间观念。

教学难点:通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感受到,可以选

离旋转点较近的边做参照,观察图形旋转的度数,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简单的图形旋转制作复图形的过程。

教具准备:自制图形A、B、C、D、三角板;

学具准备:自制图形A、B、C、D、三角板、格子纸自己喜欢的基本

图形。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激趣引入。(我会欣赏)

1、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图案。

2、学生欣赏生活中有旋转方式设计的图案物品。

3、学生欣赏图案,发现基本图形通过旋转的方式能设计出美丽的图案。明确旋转的方向:顺时针、逆时针。

4、激趣探索新知,揭示课题。

5、板书:图形的旋转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我会探索)

1、学生探究、师生互动,获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①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

②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己探索如何在图形A的基础上设计图案。③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此环节充分利用学具直观演示,随着学生的汇报灵活处理,教师可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或创造一些错误资源让学生感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最后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旋转过程。)

2、观察、猜测,加深理解旋转点。

思考:如果图形A旋转时的旋转点变了,方向、度数不变,图案会有不会有变化呢?请认真观察。

小结:看来小小的旋转点不可轻视,它会使基本图形在旋转过程中的位置发生变化。

3、开拓思维,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图形旋转时的三

思考:如果把图形A绕点Z顺时针旋转和右图同样的90度,会形成怎样的图案?在脑海中想象这幅

图案,合作摆一摆。

思考:在旋转的过程中,基本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有没有变化?什么因素使得基本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方向有什么重要性呢?在旋转的过程中,不同的方向使得基本图形占据空间的位置不同。

三、启发引导,拓展思维(我会做)

课后反思:

第五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方向比速度重要,智慧比吃苦重要,学习比学历重要,机遇比关系重要,要什么比做什么重要!一份好的教案胜过好的物资。小学四年级期中试题。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的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正确能读写小数;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

1、从生活中了解小数,明确要用小数表示的必要性。

2、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理解、抽象小数的意义。

3、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4、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广泛运用,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学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创设“5.1”假期情景,使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念相吻合1、在假期里你买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钱?

2、老师买了一本书,同学们猜一猜要多少元?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归纳出不能用整元数表示的这种数,要用小数表示。引入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明确目标 探索新知

同学们都知道小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同学们想了解小数的什么?

我预设学生的提问(预设)

1、小数是怎么来的。(怎么产生的)

2、什么叫小数?(小数的意义)

3、小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师生分析问题

1、师生小结小数的意义

(1)象“0.1、0.3、0.9”这些小数叫1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1位小数。1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象“0.01、0.04、0.18”这些小数叫2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2位小数。2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象“0.001、0.015、0.219”这些小数叫3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3位小数。3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学习小数的写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考考你”;(练一练)第1题

2、用米做单位测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场买菜统计表。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小结

1、了解小数的历史。(小资料)

【了解小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了小数这节课,能谈谈你知道了些什么吗?

五、作业布置

1、从生活中记录一些小数,明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完成《作业本》

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年级数学上册《栽蒜苗》教案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栽了蒜苗,还记录了它在15天内生长情况的数据,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种蒜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制成条形统计图,举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学生的条形统计图

生汇报图中数据

2.提出问题,学生探究作图

师: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它从第3天到第15天整个的生长变化的情况,该怎么画呢?老师这有几种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看哪一种更合适。(师出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生任选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条形统计图上作一些修改或补充,把它变成这种统计图呢?

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图上试一试。

学生作图后展示,汇报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

3.生成新知,揭示课题

师抓住学生将条形上的点连线,对比评价,选择优秀的作品,用多媒体演示由条形统计图演变为折线统计图(描点,连线)的过程

提醒同学们:变成真正的折线统计图还要把原有的条形统计图擦掉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读折线统计图,体会特点

1.读点

师:图中的点表示什么呢?

生说点的意义,(课件显示并标数量)

2.读趋势,师:同学们都读出了点所表示的数量(板书数量),由点连成的线呢?

生说表示蒜苗从矮长到高的生长趋势。

读局部趋势,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快,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慢(板书趋势)

3.估计

根据这一趋势请你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4.预测

预测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三、独立制图。

师:我们会读折线统计图了,那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怎么画呢?

出示笑笑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你能将它制成折线统计图么?

学生独立绘制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折线图

汇报评价

说说图中的信息

对比自己与笑笑的蒜苗生长趋势,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四、运用延伸

1.出示 北京地区2003年5月新增病人的统计图

(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

(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

2.出示小玲家室内气温的变化统计图

(1)小玲每隔()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出示百货大楼一年销售冰箱的总数量统计图

根据趋势,作出决策

师:如果你是销售经理,根据今年销售趋势,明年你有什么打算?大约进多少?为什么?

五、课外拓展

下课后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下节课交流

四年级数学上册《正负数》教案

教材内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①收集生活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②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有个直观的认识。

④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及实际应用能力。

学者分析:

本班有学生62人,大部分属于中上水平,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好奇心强,具有创新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策略: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学本节课应注意为孩子们提供众多丰富的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既让学生引起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价值。

(2)借助直观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点与“0”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不容易理解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如何突破难点,直观教学手段是关键。这其中温度计的观察和海拔图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半直观再过渡到比较抽象地认识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开展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印存折明细记录贴入,观察支出(—),存入(+),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

“_” 表示()

他们表示的意思是()

{填相同还是相反}

2、上网收索今天的天气预报,记录哈尔滨,和福州的气温数据。

哈尔滨()表示—--------------------------------------------

福州()表示—--------------------------------------------

它们是以()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16°表示--------------

—16°与—16°表示两个()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比较:+16°()—16°{填>,<或=}

3、带有“+”的数有-------------叫----数

带有“-”的数有-------------叫----数

+16读作--------------------—16读作

4、思考:0是正数还是负数?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负数,并说说表示什么?

二、讲授新课

1、检查

(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们表示的意思是(相 反){填相同还是相反}

(2)打开天气预报图

哈尔滨(—9°~~~—19°)表示—----今天气温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间,气侯寒冷,下雪,结冰。------

福州(11°~~~~~6°)表示—----今天气温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间,气侯较温暖,看不见下雪,结冰的现象。------

它们是以(0)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与—16°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补充:认识数轴表示

—16 0 +16

(3)生汇报

带有“+”的数有-------------叫正数 注:也可省略“+”号

带有“-”的数有-------------叫负数 注:不可省略“—”号

+16读作-正十六-------—16读作—负十六--------

(4)0是正数还是负数?把你的思考与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小组汇报。

总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5)、举生活中正负数的例子

例如:盈利与亏选,上车人数与下车人数,地上成数与地下层数,水位升高与下降,相反方向的距离等。

学完这节学生还有疑难问题吗?,提出,由同学,小组解决,最后困难由老师及时解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下载四年级数学教案[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数学教案[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本文由gouyubo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一、计算训练: 出示: 450-120×8÷6180-40×4+26245÷5-12×3 (45+36)×(78-66)672-(250-18×5)(530-170)÷(15×4) 让学生任选一、二道题说说运算顺序,在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对。学生......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一) 创设情景:1、出示排队买票图,谈话,图上有几个人? 他们在干什么? 2、数一数有帽子的小男还孩排在第几?无帽子排第几? 2、 排第2是谁? 第5是谁? 3、 游戏:寻找宝物 教师将一个金苹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文档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

    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小学三四年级数学教案【3课时】 主题: 数学与生活,趣味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 一:几个常见的问题(小试牛刀) 1.(缪勒--莱耶错觉)看看上面的带箭头的两条直线,猜猜看哪条更长? 是上......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 题 目 比大小(一) 教 学目 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 学重 难 点:会比较......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26 小松鼠找花生果 主备人成艳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复备栏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征,激发学生观察植......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教材内容安排本册教科书共安排八个单元,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