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扎实做好2004年小康村创建工作的意见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扎实做好2004年
小康村创建工作的意见
(2004年3月10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努力实现县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扎实做好我县2004年的小康村创建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小康村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982年至1986年的5年中,中共中央曾就农业农村工作发出了5个1号文件,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延长土地承包期,从支持发展乡镇企业到进一步放宽农村经济政策,从搞活农产品流通到实行科技兴农,对新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作出了阶段性部署。事隔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以1号文件就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专门下发文件。由此可见,农民增收问题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决当前农村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是新世纪初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因此,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1号文件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与小康村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小康村创建工作与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一致性,扎实做好我县2004年的小康村创建工作。
二、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切实做好小康村创建工作
1、搞好摸底调查,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根据我县小康村创建工作方案,2004年拟创建小康村12个。具体为杏山镇的中山村、大粮田村,谷硐镇的谷硐村,下司镇的花桥村、马场村,宣威镇的咸宁村、笔架村,碧波乡的虎场村,龙山乡的大塘村,贤昌乡的新场村,坝芒乡的栗木村,景阳乡的景阳村。由于小康村建设是一项综
1合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因此,首先要底数清、目标明。这就要求各乡镇、各创建村要认真对照小康村建设标准,在4月份前对创建村基本情况作一次认真的摸底调查,重点查清创建村当前的社会和经济状况,找出与各项指标的差距,认真分析并找出影响和制约创建村达标的关键所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组织村干、党员认真讨论制定创建工作方案,特别是要紧紧结合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因地制宜选准一条经济发展路子,明确增加本村农民收入的目标与方向。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有的放矢制定具体的措施,确保小康村创建工作各项目标的实现。各乡镇、各帮扶帮建单位要抓好指导,确保各创建村创建工作方案在4月底前定稿并报送县小康办。
2、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落脚点,也是我县小康村创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各乡镇、各创建村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创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要认真结合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制定有效措施,扎实抓好经济发展工作。今年拟创建的12个小康村均已列入县“3个30”基地村建设,各乡镇、各创建村要以此为契机,认真制定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抓好基地建设工作。要抓示范户、示范组,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路,引导广大村民积极投身基地建设,把基地规模做大。通过做大基地规模,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各涉农部门特别是“3个30”基地建设项目实施部门在项目资金安排、技术指导等方面要重点向创建村倾斜,各帮扶帮建单位要经常深入各创建村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帮助解决创建村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3、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确保硬件达标。在麻党发„2003‟7号文件确定的16项小康村创建指标体系中,有6项属于硬件设施建设方面的内容。各乡镇、各帮扶帮建单位要指导帮助各创建村认真对照小康村硬件建设创建指标,查找不足,明
确目标,并多渠道筹措经费,切实抓紧抓好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新阶段扶贫开发规划,切实抓好基本农田建设、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编制和申报工作,通过争取项目的实施,改善创建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要通过采取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争取帮扶帮建单位支助一点的办法,抓好各创建村公益性事业建设。各涉农部门的支农资金也应适当向创建村倾斜,支助创建村抓好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扶贫无房户补助资金也应优先向创建村倾斜,确保创建村住房质量和住房面积达标。金融部门在确保贷款安全的前提下,应优先保证创建村的各类建设资金需要。文化广播、电信部门要优先将创建村的“村村通”和通电话工程纳入计划,切实保证创建村电视、电话接入率达标。各创建村要结合退耕还林工程、沼气生态农业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切实抓好村容寨貌建设,加大改厨、改厕、改灶力度,净化、绿化、美好居住环境,着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4、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的共同进步。各乡镇要督促指导各创建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抓好党员、群众的政治理论、文化科技知识培训,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和诚信建设,引导农民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反对封建迷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广大农村形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要不断完善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要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法》,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三、加强领导,团结协作,切实保证小康村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小康村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乡镇、各部门和各创建村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小康村创建工作中的领导责任,一方面要抓好创建村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小康村创建工作的“领
头雁”,另一方面要及时研究和帮助解决各创建村在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创建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组织和带领群众为建设小康村而努力奋斗。一方面要加强与对口联系帮扶帮建单位以及各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争取各部门的帮助与支持,确保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县直机关各部门要把联系贫困村帮建小康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深入帮扶帮建村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帮助解决或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创建村在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联系贫困村创建小康村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强督促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县小康办要抓好对各创建村创建工作的指导,并根据本意见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抓好信息反馈与交流,切实推进创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主题词:小康村建设2004年意见报:州委、州人民政府 发:各乡镇党委,县委各工作部门,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织,县人武部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织中共县委办公室2004年3月11日印发(共印150份)
第二篇: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 文件精神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
各重点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党委:
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新时期、新阶段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和长期任务。为了不断巩固和扩大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4个文件。贯彻落实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是进一步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重点公路工程建设的经常性工作。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厅重点办党委近期要对各单位贯彻落实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情况进行检查,请按以下要求逐条逐项对照并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一、各单位党委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这次检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以这次检查为契机,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查漏补缺,确保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扎实推进。
二、各级党组织要集中时间和精力,继续深入抓好党员对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全面把握文件精神实质,深刻理解文件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各单位党委要对照《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情况检查表》内容进行自查,认真总结一年来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和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提高后续进工作的情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完善资料,研究提出切实改进工作的措施意见,并责成专人填报《基层党组织基本情况》、《基层工会组织基本情况》等相关表格(含电子版)。
具休检查时间另行通知。特此通知。
附:
1、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情况检查表(表1-5)
2、基层党组织基本情况(表2-1)
3、基层工会组织基本情况(表2-2)
4、基层共青团组织基本情况(表2-3)
5、党员综合情况调查摸底表(表3)
6、接收流动党员情况(表4)
7、发展党员基本情况(表5)
8、在建重点公路工程建设单位劳动用工人员(职工)基本情况摸底表(表6-1)
9、
第三篇:关于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报告
《关于报-----号文件情况的通知》(-----〔2005〕7号)收悉。我市高度重视,把“三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适应---城市化和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加快建设具有----的都市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
识,调整思路
收到《----------------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后,我们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系统进行贯彻学习,迅速将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传达到农口每一个干部职工。在传达学习的同时,结合本单位、本部门、本区域工作实际进行讨论学习,着重研究如何认真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高认识,结合各单位、各部门工作实际,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抓好关键性工作。
(二)加大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以“----”为中心,以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为基础,以市场准入为手段,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规范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行为,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企业的自律意识,推行品牌化生产经营,让市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放心鱼”。一是大力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农药、兽药、渔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使用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二是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工作,增加蔬菜、畜禽、水产品的抽检密度,扩大抽检面,对全市六个区的农批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肉菜市场都进行了监督抽查;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产品质检机构;四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公布制度,从2004年2月份起每月一次在《----》公布蔬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对抽检不合格的单位进行跟踪抽检,对多次抽检都不合格的单位予以曝光。实施农产品质量公布制度,促进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自律;五是深入基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推进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放心消费,增强了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竞争力
一是推进园区发展战略,利用平台增强集聚效应。认真抓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示范区通过了省里的验收,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启动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片区和东部海洋生物高新科技产业片区;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抓好农业科技重点课题的攻关。为配合---行动计划,重点抓好农业标准的实施、示范和推广。加强新品种试验引进。还开展了工厂化嫁接育苗等项技术的研究;三是推进名牌战略。我市有一些农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上都有较高知名度。协助企业及时向省农业厅申报名牌产品,巩固和壮大大型农业企业。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
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动力,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和骨干企业,充分发挥我市在区位、体制、资金、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拓展内地生产基地,扩大农产品(包括花卉)专业市场,建立农产品拍卖、物流、电子商务平台,逐步形成符合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化要求的产业开发体系和流通模式,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步伐,2004年2月,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龙头企业实施方案》。方案的出台对我市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以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为保障,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一是加大宣传、监督力度,将有关宣传资料下发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在“政务公开栏”上张贴宣传;二是对农民反映的热点问题,加大专项治理的力度;三是全面推行涉农收费公示制,把政策交给群众。全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设置有规范的涉农收费公示牌450个。同时,把涉农收费公示与村务公开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涉农收费项目、政策、标准输入村务公开电脑触摸系统,让村民随时可在电脑触摸屏查询到涉农收费的有关情况;四是围绕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税费改革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核定农业税计税要素、农业税的征收、农业税收征管和减免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规范和完善。
(六)增加农业投入
2004年,全市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万元,重点扶持带动农户能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安排小农水资金4000万元,重
点用于水利建设。改革了原农村的低级养老保险制度,将年满18周岁农村从业人员直接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市区两级财政出资,为已经退休的村民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同时从----两区国土基金总收入中划拨3—5,用于弥补村民养老保险共济基金的不足。加大科教兴农力度,围绕发展都市农业,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围绕建设培育现代农民,组织实施“绿色证书”
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七)加快城市化步伐,用“三化”解决“三农”问题
我市在---两区全面推进城市化工作,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我市先后制定了----地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一是对农民集体土地进行适当的补偿,适当补偿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用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公益事业开支,对土地上的青苗及附着物给予补偿,补偿费归村民和业主所有,保护了村民的正当权益;二是政府承担市政配套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对两区的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原村办学校、医院等设施移交给政府统一管理,原来由集体承担的公用设施建设维护、学校、治安、环卫、计生等费用由政府承担;三是做好就业服务,制定具体规划,财政安排相应资金,对符合劳动就业的城市化人口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开拓就业渠道,提供就业方便;四是出资办学,两区教育管理体制由“分级办学、以区镇管理为主”转为“一级管理,以区为主;多方投入,以政府为主;多元办学,以公办为主”,凡自愿移交的村办学校,建设投入和办学经费全部由区政府承担;五是预留非农建设用地,为原集体经济组织留足工商用地每人100平方米、居住用地每户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以及200平方米的道路、市政、绿地、文化、卫生、体育活动场所等公共设施用地。
(八)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按照省的要求,我市原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亩,对基本农田进行了有效的保护。根据省政府易地开发计划安排,我市已在-----易地保护了6万亩基本农田。同时,将宝安、龙岗两区保留的----亩基本农田保护区纳入城市规划和法定图则,建立基本农田----目标责任制,确保城市化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统一。
二、下一步工作
----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建设具有---的都市农业。发展都市农业是城市化地区农业的必然选择,我们结合实际进行探索,确定了发展目标,并确定了工作重点。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确保农产品食用安全
1、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网络。包括健全完善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三个质量检测监督体系,重点整wenmi.net治蔬菜农药残留、畜产品“----精”污染和水产品药物残留。根据---不同的市场供应特点分别构建不同层级的检验检测监督体系,迅速提高市级检测水平和能力,加强对次级检测站点建设的扶持和技术培训,充实设备和技术力量,加快构建覆盖全市食用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两个环节的检测、监督网络。
2、强化本地产品生产环节的管理。本地生产的农产品占----消费量的一定比重,其中叶菜类占80左右。必须首先抓好本地生产农产品(包括本市农业企业在市外生产基地生产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一是继续创建无公害生产基地。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和“统筹规划、综合建设”的原则,切实加大对农业生产基地的环境保护力度,做到清洁生产、健康养殖;二是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在生产过程中推行档案记录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生产基地要严格按照质量安全卫生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运输,对生产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三是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农药、兽药、渔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的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四是推行产品入市前检测制度。本地生产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前必须进行抽检,检测不合格的不得入市;五是推进无公害认证工作,鼓励实施名牌战略。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促进企业自律。
3、全面实行市场准入制,严把市场入口。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以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查制度为手段。一是坚持检测,层层把关。实行检测监督的制度化,坚持产地、屠宰场、批发市场、超市、配送中心的全面的例行检测监督制度,层层把好市场入口。对发现的污染超标产品,坚决堵在市场之外,并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决不允许流入市场;二是实行标识管理,专柜销售。引导生产企业推广标识管理,继续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专柜销售,推行肉品标识管理。
4、公布检测结果,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公布制度,扩大农产品抽检面,覆盖全市,多种形式公布抽检结果,既要在《------》等主要媒体上公布,还要在-----农产品网、-----信息网公布;既要公布合格单位,也要扩大曝光的不合格单位的数量。同时,要组织协调有关力量指导不合格单位进行整改,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推动企业自律。
(二)加强动植物防疫检疫,确保农业生产和流通的稳定安全
1、加强动物防疫检疫。要依法加强动物防疫检疫,使动物疫病的疫情监测、预防免疫、检疫、封锁、隔离、扑杀和消毒等技术措施逐步走向制度化,提高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的技术水平和应对外来重大疫病快速反应能力,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2、开展水生动物防疫检疫,防止人为引种和产品流通引起的病害传播和蔓延。重点开展流通领域水产品人与水生动物共患的寄生虫和细菌性病原体的检疫及水产品养殖基地的场地监测,制定------水生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水生动物疾病诊断规范,编制----水生动物检疫名录,初步建立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测报系统。
3、加强植物检疫。要高度重视植物检疫工作,以定期普查和专项调查为基础,逐步完善农业植物疫情早期预警、监测和紧急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外来有害生物,掌握疫情动态,果断采取有效措施阻击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
(三)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继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形成以蔬菜、花卉、水果、水产、畜牧等鲜活产品和优质高档品种为主的生产结构。蔬菜生产要无公害化,以优质叶菜为主,引进推广优新品种和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花卉生产要提高档次。对现有绿化苗木生产场进行整合,重点发展花卉设施栽培,生产高档切花、盆花、时花等。水果生产要改造旧园,推广新品。积极推进旧园改造,通过抓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先进管护技术的推广以及品种改良,进一步提高提高优质荔技、龙眼的产量和效益。对传统的名品进行改造恢复。同时做好优质新品种的引进、试种和推广。畜牧业要有序进退,保大清小。巩固发展万头猪场、50万只以上的鸡场等规模化养殖场并逐渐外迁,坚决淘汰、清理环境敏感地区,城镇及周边地区的小型养鸡场、养猪场,继续调整畜禽种群,优化畜禽产品结构,积极发展特色畜禽。
(四)建设设施化、工厂化、园区化的农业生产体系
对现状农业生产布局进行全面整合,建设以园区化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对于---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明”农业高新科技产业片区、---------海洋生物高新科技产业片区等已有的---级农业园区作为重点,吸引企业按规划加紧建设,加快发展,发挥集聚、带动作用。结合农业保护区的保护,对集中连片的农业保护区作为新的农业园区进行规划和建设。以此形成农业园区群,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为农业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工厂化创造条件。
农业园区内的生产方式以设施化、工厂化为主,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园区由企业作为主体进行建设和经营。对于零星分散的农业保护用地由邻近的农业园区经营者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生产,吸收分散的务农人员成为农业工人。加快建设市外农业基地,加紧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五)加快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
以实现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工作主线,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提升农业整体素质。
(六)严格保护农业用地
要按照已确定的全市农业用地保护面积,具体落实地块并将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保相对稳定。对占用农业用地要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补偿制度,占用农业用地必须依法及时补偿。
原创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报告》
第四篇:学习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情况汇报
学习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情况汇报
2014年中央出台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今后一个时期加快三农指明了方向,这对三农发展改革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为把中央一号文件落到实处,我局紧紧结合当前春耕备耕生产实际,认真落实生产任务,量化工作目标,出台实施方案,确保任务落实,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集体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开展集中学习
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我局领导以敏锐的眼观意识到文件的重要性,我们要抢抓历史机遇,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好,为人民群众谋好福祉,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为此,我局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集中学习,要求干部职工务必把文件精神读懂、吃透,并把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为全县的水利发展出谋划策。通过学习,全体干部职工对中央一号文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对今后水利发展改革充满了信心和决心,并且每个职工都上交了一份学习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我局组织人员走村入户、大力宣传。在集中学习结束后,局党组成员分头带领机关工作人员来到各镇街乡,深入农村、农户,发放宣传纸质资料,为让广大群众,真正的理解中央一号文件,还专门印发对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和宣讲。在网站开设贯彻学习中央一号文件专题,局机关制作了文件解读板报,局机关电子屏上滚动宣传标语。通过以上措施,营造了浓厚的学习贯彻氛围。
三、研究政策,强化落实。
为了将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到位,局党组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在领会精神实质的同时,加紧开展了各项政策性问题研究制定工作。一是突出产业富民,增加农民收入。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突出椪柑产业、烤烟产业和高效经作业、畜牧业、劳务经济的“一强一大三支柱”的发展。二是突出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后劲。紧紧抓住国家启动内需加大对农业基础投入的机遇,狠抓农田水利项目、林业生态项目、村道硬化项目、扶贫开发项目、移民开发项目、外资外援项目和农业机械化项目工作,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三是突出体系构建,提升工作合力。积极构建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市场营销网络体系、涉农资金监管体系、部门协作共管体系,形成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合力。四是突出安全防范,维护农村稳定。重点要抓好防汛、防火、防病、防假、防访、防事故“六防”工作。五是突出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实施“工业反辅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建立农业融资机制,加快新农村推进力度,加强民生事业建设,发展小城镇建设,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总之,我局将学习贯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活动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由党政一把手和涉农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抓落实,做到亲自参加学习、亲自组织宣传、亲自落实任务、亲自分析总结。虽然我局在学习贯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工作中,做了很多工作,但距离中央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仍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谋划和争取项目,把中央的精神宣传好、政策利用好、资金争取好,更多的争取水利项目,为全县的社会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搞好服务。
第五篇: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4月22日)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 加快仙桃水利改革发展有关问题的情况报告
市水务局 2011年4月22日
市人民政府:
今年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的起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起步工作至关重要。
一、前段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情况
1、市委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出台后,我们迅速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文件有关精神,向市“四大家”领导汇报,根据市主要领导安排,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启斌牵头,市委农办、水务局组织专班,着手市委1号文件的起草工作,专班通过深入调研,拿出了征求意见稿,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
2、加强一号文件的学习宣传。春节前后,市水务局广泛组织了中央和省、市委3个一号文件的学习宣传。李启斌市长在春节后的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上对中央、省委一号文件 的主要精神进行了学习传达,市水务局组织系统内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反复的学习讨论,并通过电视、报纸、宣传标语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各级一号文件精神,使文件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3、加大水利项目争取力度。在学习宣传一号文件的同时,市水务局按新的标准和要求,重新修订“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加大项目规划和争资立项工作力度。春节前后我们与水利部、水利厅广泛联系,就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涵闸及中小泵站更新改造、中型灌区(冯保、洪北、民垸)规划建设、排湖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等项目进行策划,争取挤进国家计划“笼子”,同时争取已进入国家计划的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4、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刹尾。目前全市在建水利项目有15项,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全部完成,正准备省厅统一检查验收;水利血防、泽口灌区、小农水重点县市项目、排中河疏挖、洛江河治理、郭兴口桥新建及几处小型泵站建设水下工程全部完工,主体工程都基本完成和正在刹尾,可以保证今年抗灾运行。
二、贯彻落实1号文件存在的有关问题
1、争取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缺乏。当前,拓展思路、挖掘潜力、争取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可研、评审等工作十分紧要,迫在眉睫,但没有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前不久的江
河治理工程评审费用我们是东挪西借的,设计、可研等费用分文未付;时北河整治、蓄洪区治理等项目前期费用目前暂由杨林尾泵站、围堤管理段从外借支,也十分为难。其他许多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展开,前期费用分文没有。据摸底,省政府安排水利厅前期费用3000万元,周边天门、潜江、洪湖、监利今年安排前期费500~800万元,我市今年至少要安排300~500万元用于项目前期工作和争取工作。
2、水利项目建设资金和配套没有来源。灌区建设、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泵站改造、水利血防等国家和省级项目地方配套部分一般是20%~40%,我市每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在2亿左右,今年可能超过2亿,配套资金计划在6000万元左右,少量安排也不能少于1500万元,不然项目难以实施。另外,中小河流配套资金去年中央财政贴息贷款我市没有到位;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计划的400万配套资金没有落实;西流河泵站建设计划投资4290万元,目前落实了1500万元,还有缺口2790万元;今年计划疏挖总干渠、洪道河、排中河等内垸大型河道及联乡工程等,市内工程每年需投资1000万元左右,也没有资金来源。2009年以前我市每年收取以资抵劳1500-2000万元用于中央和省水利项目配套和市内大型水利建设,取消以资抵劳后,水利项目建设资金和配套资金没有来源,亟待解决。
3、关于农村安全饮水的问题。省安排我市今年完成5
万人的改水工作任务,其中要求市政府投资500万元完成1万人的改水任务,省政府与市政府签订了责任状。农村安全饮水的电价有工业、商业、照明等几个标准,需要协调;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现管理存在四种形式,即城投管理、乡镇对外承包、村级管理、联村水厂等管理比较混乱,不利于维护养护。
4、镇办水利站改革还需进一步理顺编制和财政关系。水利站工资没有列入财政预算,使用的以钱养事资金由镇办财政发放,工资不能按月到位。
三、几点建设及要求
省政府筹集水利建设基金安排了六个渠道:
1、从收取的政府性基金和财政事业性收费中提取3%(主要是车辆通行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征地管理费);
2、省政府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征收的水利建设基金(按照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1‰缴纳);
3、省财政从中央对地方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中划转5%;
4、从土地分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5、从新增财政收入中剔除列收列支,政策性先征后返及按规定上解后提取10%;
6、防洪任务繁重和水资源短缺严重的城市,从征收的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15%,用于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
参照省政府的办法,对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
1、启动征收我市水利基金,确定今年财政投入水利建设项目及资金。按照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要求,建议市政府启动征收仙桃市水利基金,由财政统一征收和管理。根据今年中央和省下达我市的水利建设项目及我市冬季应建设的水利项目,尽早确定今年财政投资水利建设项目和资金计划。据我们调查摸底,国家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少于1500万元,农村安全饮水需500万元,水利项目前期费用300万元,市内大型水利项目及联乡工程建设资金1000万元,西流河泵站建设缺口资金2790万元,合计6000万元。财政要安排今年的投资预算,部分项目应列入每年固定的财政投资预算。
2、加强对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通过对土地、农业、水产、财政农水项目等资金整合使用,解决部分项目配套资金的问题。如杨林尾的泵站配套工程预算投资9000万元到1亿元,主要用于房屋拆迁、涵桥建设、泵站改造、沟渠疏挖。通过整合相关项目可以协助完成房屋搬迁、小型泵站、涵闸建设等部分工程。
3、关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一是建议进一步扩大三水厂的供水规模,进一步对农村延伸。二是在西部三伏潭镇拟建第四水厂,解决郑场、毛咀、剅河、通海口、三伏潭部分区域供水;在南部东荆河沿线拟建第五水厂,解决杨林尾、沙湖、沙原、郭河区域供水。三是引进欧洲生物技术改造和
兴建部分水厂。四是请市政府协调电力部门按一号文件要求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营运用电价格执行排灌电价,三水厂电价按城区和农村供水比例结算,降低农村安全饮水成本。五是理顺供水管理体制,建议参照周边地市办法,成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局,统筹各项管理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维护。
4、建议将镇办水利站改革进一步推进。镇办水利站改革后定编121人,定性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根据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要求,建议将这部分定编人员的工资和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确保其人员按月发放工资,充分调动地方水管人员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