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学案导学案正式版5篇

时间:2019-05-12 12:4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学案导学案正式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学案导学案正式版》。

第一篇: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学案导学案正式版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

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对改革开放后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理解

三.【学习过程】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2、就业和社会保障

(1)我国就业制度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从前的“_______”逐渐被打破,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2)社会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保障制度逐渐走向成熟。目前,全

国所有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全部建立了城市居民。改革取得很大进展,改革全面启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取得初步成效。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讨论后,请小组派代表回答

1、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2、收集过去的布票、粮票或其他购物票证,思考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才能买

东西.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位国家领导人说:“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

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

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请回答:

(1)提出这一观点的国家领导人是谁?

(2)从材料上看,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发展经济

(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吃、穿、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

题?

三、巩固训练:

1、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实行“公交优先”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为()

①“铁饭碗”逐渐被打破;②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

业;③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④这种制度不

要求人们学习,不需提高就业能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3流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流行语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是()

A政府统包统配B、劳动者自主就业C、市场调节就业D、政府促进就业

4、妈妈要小红去商店卖布,小红不小心把布票弄丢了,这一下,布买不成了,()小红的新衣服也穿不穿了,小红急得直哭。你认为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A、20世纪初期B、20世纪六七十年代

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5、1972年,有一位外国人来到中国,那么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A、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B、人们用来招待他的主食是玉米饭

C、大街上人们的服装只有灰色和兰色两种 D、人们大多住在简陋狭窄的房子里

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职工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者是()

A、社会统筹B、职工单位C、个人D、以上三方各承担一部分

7、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其中对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D、联产承包责任制

四、系统总结[知识结构](一览众山小)

结束语:历史知识多奇妙,学好历史人开窍,做人处世与治国,历史当做镜子照。

五.【布置作业】记忆知识点,完成课课练,全面总复习。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不同及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

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3、通过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学习,认识到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学习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自主学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并记下发现的问题)

一、阅读教材112——113页,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情况。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象味道还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2、收集过去的布票、粮票或其他购物票证,思考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才能买东西。

3、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分两组辩论:改革开放以来,包分配、铁饭碗被打破,是好事还是坏事?总结出结论。

三、巩固小结

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注:收获可以从知识、能力和认识等多个方面谈;如果尚有疑惑,当堂互助解决)

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我国人民生活整体进入小康社会是在()

A、20世纪80年代B、20世纪90年代C、20世纪末D、2010年前后

2、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A、实行“工交优先”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3、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B、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C、国有企业的“铁饭碗”D、医疗保险制度

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职工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者是()A、社会统筹B、职工单位C、个人D、以上三方各承担一部分

5、列举:改革开放后,我国就业制度变化的表现。

五、拓展提升(关注现实,知识拓展,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就衣食住行某一方面,展开调查收集材料,写成调查报告

山东潍城经济开发区中学导学案

第三篇:大人们这样说导学案

《大人们这样说》前置作业

一、信息链接

1、龙的精神:龙的足,为九州列土封疆,龙的心,为民族寄托希望,龙的魂,为华夏谱写篇章,龙的骨,为中国铸造脊梁!滔滔黄河,滚滚长江,是龙的血脉潺潺流淌; 夏商周汉,魏晋隋唐,是龙的翅膀振振翱翔。五湖四海,三山五岳,百万里方圆锦绣一方;元明清后,建共和国,五千年上下源远流长…… 悠久的文明,令人神往,美丽的传说,凄婉感伤,不朽的精神,深沉悲壮,不败的斗志,奋发激昂……

2、散文诗:它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独立的文学形式,从形式上看,它近于一些短小的抒情散文,形散神不散,不讲究押韵;又具备诗歌的想象力和美感。

二、课文阅读四步曲:

1、认真读课文,把读不准的字标上拼音,并记下来,把不会写的字词在预习本上多写两遍。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记得画下好词好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写出每一小节的意思。)

4、练习背诵诗歌。

三、预习自测

1、识记本课生字并按常规组词在书上,然后默写一遍,给家长批改。

2、比一比,再组词。

觉()捞()宵()搅()涝()霄()喜()震()壁()嘉()振()譬()

3、把词语补充完整。

呼()唤()崇山()()腾()驾()直冲()()()()而下()()而过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2)指强大的使人畏惧的力量。()

(3)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5、填空:

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文章把中国比作()。

2、奶奶告诉我龙是(),爷爷告诉我龙是(),爸爸告诉我龙是(),妈妈告诉我龙是()老师告诉我龙是(),我告诉大家龙是()。

四、我思考,初探究:

1、奶奶爷爷说的龙和爸爸妈妈、老师说的龙一样吗?为什么?

2、写一写:

(1)改写第5节的第二、四、六行(用铅笔写在书上)。

(2)你对龙有哪些新的认识?仿照诗歌第六小节的形式把你的认识写一写。

《大人们这样说》教案

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歌颂龙所象征的精神的诗歌,从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落笔,赞美龙,就是赞美民族的光荣历史和美好前程。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的教学不应片面理解龙怎样,而应该借助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中国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龙文化,感受今天中华巨龙腾飞的气势。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重难点:

体会龙文化,感受今天中华巨龙腾飞的气势。教学过程 : 课前三分钟:

小组竞说龙的俗语、谚语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带给你一段精彩的视频(舞龙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5NDM0MDYw.html 请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形容一下这场表演以及你的感受吗?

是呀,中国人喜欢热闹、喜庆,在农历新年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舞龙往往是必不可少的节目。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我们身边的龙。

二、预习检测:

1、朗读检测。

2、生字词检测,并听写。

3、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文章把中国比作()。

(2)奶奶告诉我龙是(),爷爷告诉我龙是(),爸爸告诉我龙是(),妈妈告诉我龙是()老师告诉我龙是(),我告诉大家龙是()。

三、重点品析,深入探究。

1、奶奶爷爷说的龙和爸爸妈妈、老师说的龙一样吗?为什么?(1)奶奶心目中的龙是怎样的?

(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威力无边、她相信龙的真实存在)

(2)爷爷心目中的龙是怎样的?

(腾空而去,留下足迹、他相信龙曾经存在)

(3)你相信龙的真实存在或者曾经存在吗?你也来谈谈对龙的理解。(龙只是一种精神。龙是中国人的象征。:龙很威猛,代表中国人的形象。龙是中国人崇拜的一种图腾。)

(4)老师很赞同你们的见解,是呀,龙这种动物并非真实存在,但是我们仿佛又可从生活中找到它的影子,它,让我们为之鼓舞;它,让我们为之骄傲,它,让我们心潮澎湃。(音乐响起,听歌看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zNTUyNzI0.html(5)爸爸是怎样说的?(生不由自主地念起了爸爸说的话)师再激发:看到这雄伟的万里长城,你激动吗?看到这崇山峻岭中飞舞的万里长城,你骄傲吗?孩子们,再读一读吧?(生激情朗读)

(6)妈妈又在哪里发现了龙呢?(生:长江三峡、京九线上的列车、西昌基地的火箭)

师:让我们随着妈妈的讲解跟随龙的足迹。(播放视频)

http://(师读京九列车呼啸部分)

http://(师读火箭升空部分)你对哪段视频最感兴趣,为什么,和你学习小组的同学分享一下吧。

2、改写第5节的第二、四、六行,并交流。

3、你对龙有哪些新的认识?仿照诗歌第六小节的形式把你的认识写一写。

四、借助文中老师的话,总结升华 请告诉老师祖国人民取得这么瞩目的成就,靠的是什么?

(自强不息的精神。团结拼搏、不怕困难。万众一心、勇往直前。不断进取、锐志创新……)

师:对呀,这就是龙的精神。龙的气魄,凭着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气魄,我们的祖国必将越来越强大,它将(生:跃出东海,搏击万里长空;迎接旭日东升。在人类的新世纪里,全世界将为它的腾飞震惊。)

师激情结尾:小小的龙的传人们,为祖国的腾飞,一起努力吧,下课!

第四篇:《大人们这样说》导学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大人们这样说》导学案

整理人:张富有

学习目标:

1.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认识“嘉、峪”等4个生字,会写“缩、蚕”等10个生字。

2.理解“真切、缩小、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气魄、喷涌、呼啸、搏击、旭日东升”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成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不同时代的人心中“龙”的深刻内涵。感受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和美好前程。

4.体会龙的文化,感受今天中华巨龙腾飞的气势。5.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背会这首诗歌。

学习重难点:体会龙的文化,感受今天中华巨龙腾飞的气势;理解不同时代的人心中“龙”的深刻内涵,感受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和美好前程。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以读为主、读中感、读中悟,朗读、朗诵、背诵应当是本课学习的主要活动。

课前预习导学:

1.自读课文,勾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并把生字新词和成语摘录下来。

2.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3.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说说几个大人分别从哪方面说龙,按什么顺序排列,为什么这样排列。

学习课时: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1.指名读课题(读课题的时候应该把你要强调的读出来。强调重读“大人们”)

2.学生质疑

二、出示目标 这节课我们有3个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

1.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认识“嘉、峪”等4个生字,会写“缩、蚕”等10个生字。

2.理解“真切、缩小、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气魄、喷涌、呼啸、搏击、旭日东升”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成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诗歌第一、二节。

三、自学指导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4次比赛,第一次比谁的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四、比读课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1.师:老师给大家2分钟自由朗读课文时间,2分钟后我们进行读课文比赛,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自由读(2分钟)

3.指名读课文,学生纠正读音,师板书正音。4.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五、比认字、写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给大家5分钟时间,要求大家记住本课的10个词语,划出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并把它积累在作业本上。5分钟后我们比赛识字、写字。

2.出示词语,看谁能正确认读这些词语。(课件出示)嘉峪关、呼啸、旭日东升

3.说出你积累的成语,看谁积累得多。(9个)

真真切切、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威力无边、崇山峻岭、直冲云霄、旭日东升

喷涌而下、呼啸而过 4.默写本课词语。

缩小、蚕蚁、遮天、翻搅、气魄、大坝、火箭、搏击、旭日东升

六、比理解课文 课堂学习研讨:

1.师:我们一边学一边来解决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先说说为什么是大人们这样说,而不是孩子这样说啊?

生思考

2.师:谁来读读第一小节孩子们的疑问?(学生读第一小节“可是龙是什么,谁又见过真真切切的龙?”指导读出疑问语气。)

4.生活中有这么多龙啊,可是——(引读)“龙是什么?谁又见过真真切切的龙,连属龙的人也说不清。”

师:要注意这是一个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学生练习读,齐读

5.师:是呀,孩子不知道答案,于是他去问大人们,他都问谁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6节,想一想“龙”在大人们心中是什么样子的?在书上找出答案勾画出来,并且作批注。

爷爷怎样说的:

奶奶怎样说的:

爸爸怎样说的:

妈妈怎样说的:

妈妈怎样说的:

七、比当堂完成作业(当堂训练)1.多音字组词 省

冲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显露()

见证()

好像()

搏击()飞腾()

震惊()

气魄()3.补充成语

气势()()

()风()雨

崇山()()

()()而去

直冲()()

()()而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说说几个大人分别从哪方面说龙,按什么顺序排列,为什么这样排列。

三、自学指导

请大家默读诗歌第2-6小节,从大人们的回答中你都能了解到什么?可以自主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小组讨论。

四、理解课文(先学后教)

(一)学习第2小节 1.齐读第2小节

2.教师引导理解奶奶眼中的龙

指名读诗。师随机指导“缩小”“伸展”,读出不同的语气。

指导朗读,突出重点词语“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个别读后,男女生合作读这一小节。

(二)学习第3小节

1.师:通过爷爷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2.生回答

3.师:联系《龙的传人》一课,大家知道中国人为什么都是龙的传人吗?

“九州”指什么?想一想,我们华夏民族有着什么精神呢? 生举例说明 学生齐读

(三)学习第4小节

1.师:接下来,爸爸的话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2.生回答:(如:讲述了长城和龙;讲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3.师: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长城在山海关有一段延伸到了海里,这一段就叫老龙头,那嘉峪关就是龙尾。诗中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长城,谁能说说?把它说成完整的比喻句。

(长城就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盘旋。再读这个句子。)4.师:爸爸说长城是中国历史的见证,想想看,长城都见证了中华民族哪些历史呢?

5.生回答(如:我想,长城应该见证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开始强大起来;长城还见证了汉武帝打败匈奴,使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师:是呀,长城可能见证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伟大的人物。生:长城还见证了我国的四大发明,见证了这些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向西方。

师: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做出的贡献。长城还历经了哪些沧桑呢?

生: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顽强抵抗外来侵略。

生:还有抗日战争时期,平型关大捷也是在长城边上进行的。师:是呀,长城还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师:从春秋战国到今天,长城,忠实的见证了中华大地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见证了中华民族灿烂与辉煌。爸爸口中的龙,就是中华民族永恒的象征。

(四)学习第5小节

那么,妈妈又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读这一小节。指名读诗。

师:在妈妈的这番话语中,都把什么比做了什么?(生答略)师:这些成就代表着什么,你知道么?(代表着中国在科技经济上取得的成就;代表着飞速发展的中国;代表着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师:对,在中国飞速发展的今天,龙象征着我国经济科技上取得的伟大成就。那你们知道还有那些成就也能让我们看到龙么?仿照这一节来说说。

(嫦娥卫星升空,那明亮的焰火,是龙闪亮的眼睛;青藏线上飞驰的火车,是龙在世界屋脊上飞腾……)

(五)学习第6小节 1.生齐读最后一节

2.师:在老师的话中,龙是什么?(正在腾飞的中国)师: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小节,从老师的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回答:(我感受到了希望,相信祖国一定会强大起来,一飞冲天;我感觉我们的祖国象东升的旭日,富有朝气;我感受到一种力量,好象我的身上也变得充满力量似的。

师: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为祖国今天的成就而骄傲。我们还要为祖国明天的强大而努力奋斗。齐读最后一节。

五、当堂训练

1.长江从三峡大坝上喷涌而下,那是

;列车在京九线上呼啸而过,那是

;西昌基地,火箭直冲云霄,那是

。这句话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在新时代“龙”象征着。

2.“他指点着老龙头的方向,又面对着嘉峪关吹来的秋风,长城好像在崇山峻岭中飞舞。”这一句用了

的写法,把

比作了

,写出了。

3.“西昌基地火箭直冲云霄,那是龙在飞腾。”

(1)这里的“龙在飞腾”指的是

。(2)这一句是把

比作

,赞颂了。

4.“老师告诉我们,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条巨龙,它正在(),它要去()万里长空,它要去()旭日东升。”这条巨龙在文中指的是()。

5.“爷爷说,龙的故乡在(),龙从九州大地上腾空而去,于是大地上留下了()、()、()。我们都是(),华夏民族有()、()”龙的精神、龙的气魄指的是()。

第五篇: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巩固训练

1、我国人民生活整体进入小康社会是在()

A、20世纪80年代B、20世纪90年代C、20世纪末D、2010年前后

2、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实行“工交优先”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3、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B、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C、国有企业的“铁饭碗”D、医疗保险制度

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职工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者是(A、社会统筹B、职工单位C、个人D、以上三方各承担一部分

5、列举:改革开放后,我国就业制度变化的表现。

6、就衣食住行某一方面,展开调查收集材料,写成调查报告)

下载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学案导学案正式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学案导学案正式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享受生活》正式导学案范文

    九下语文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陆庭佐 《享受生活》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小组: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海伦•凯勒不向命运屈服,战胜残疾,享受健康......

    传统工业区导学案(正式)

    传统工业区导学案 编写人:杨香兰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级: 学生姓名: 组评: 师评: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和分布。 2、掌握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

    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潜山县卫民中学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型历史导学案___八年级___历史___ (科目)编号:__001____主备人:____储高明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教研组长:___________教导处:__________课题:中......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课程标准: 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

    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说课稿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说课稿大家好!我叫柏媛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根据新课标的理......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2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教学内容: 衣食住行的变迁;就业和社会保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对比改革开放前后的情况,培养学生对比......

    导学案

    14《邮票齿孔的故事》学案设计 一、我会读,我会填 撕( sī) 裁( ) 敦( ) 仍( )齿( ) 二、我知道 1、这篇课文写了关于 的故事。我知道了阿切尔在酒店被一个人用 的举动吸引了,并从中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