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尝试课堂小结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谢清兰
小学数学尝试课堂小结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临河园丁谢清兰
一、准备阶段
查阅邱学华尝试文献资料,深入课堂研究,发现问题,确定研究方向。本阶段目标:完成资料收集和理论学习,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立项。
二、实施阶段
①按方案进入初步实验阶段。
②及时进行阶段小结,效果分析,并针对问题调整方案。
本阶段目标:初步确定一些课堂小结的有效形式及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1、课堂小结几种有效形式
对数学课堂小结几种形式进行初步罗列。我认为以下几种小结形式比较有效果,值得继续尝试。
(1)知识梳理式
这种结尾方式是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梳理知识可以采用四种不同的方式:
阅读式:在课的结束时安排适当的时间给学生看看课本。
问题式:师生通过提问的方式,在一问一答中将课堂上的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结构。
口诀式: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编制口诀让学生朗读、记忆的总结方法。
图表式:用图表或列表的方法归纳总结当堂课所学的知识,或揭示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趣味游戏式
这种方式是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
(3)拓展延伸式
这种小结方式,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
(4)问题启发式
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与本堂课有关的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
(5)影音赏析式
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儿歌,或是看录像、浏览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
确定这几个课堂小结的形式后,我进行了相应的案例收集,并积极在每天的教学工作中进行尝试。我今后要做主要研究工作是:精心设计好自己上的每一堂课中的课堂小结,通过实践和同组的交流达到第一让小结的形式更多样化一些,第二尝试探索这几种形式的优缺点,第三完成一本课堂小结的案例集。
2、发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惑
发现的问题
(1)现在学生不太会阅读数学课本进行知识的梳理?
本来在课的结束时安排适当的时间给学生看看课本,是一种很好的梳理知识的形式,现在我们却发现学生不太会或者说不太喜欢阅读数学课本。比如在课堂上布置了打开课本看看,然后再完某个书面作业。接着我们就会发现,除个别学生认真阅读外,不少学生在一目十行式的看完后就去做作业了,更有学生打开课本就直奔书面作业而去。这可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平时很少得到这样的看书梳理知识的机会,更多是在练习。所以我们是否应该加强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指导。
(2)教师的板书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小结?
时下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我们老师更多使用精美的课件、新颖的教具和生动的语言,却忽视了板书的作用。课堂上要么没有板书,要么书之甚少,或者多数教师讲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书之无序,书之无用,这不光影响学生的学习新知,也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小结。因为有效的板书能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有效的板书是教师的“微型教案”,也是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的一个知识框架。所以我们是否应该倡导教师提高板书的有效性?
遇到的困惑
(1)每节课是否一定要进行小结?
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结肯定是必要的,虽然它的效应不是在一两节课内就能显现的,但它是帮助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手段。但小结的内容、小结的形式、小结的时间等是否要强求一致,确实需要研究。比如课堂小结的时间是不是一定要安排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有些新授环节结束后就可以直接进行课堂小结,而有些课可能放在最后进行会更好。
(2)课堂小结是否一定要围绕知识技能目标进行?
现在平时课堂小结也好,还是公开课里的小结,我们常常发现在我们课堂小结往往局限在这堂的知识内容。比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的小结,往往我们引导学生能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法则,但很少能总结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或是利用几个哪几个旧知识点解决了什么新问题的想法。
三、深入阶段
①修改项目研究方案,深入实施阶段。
②及时进行阶段小结,效果分析,积累实验案例。
本阶段目标:对初始阶段所研究的各种形式的课堂小结对其有效性进行进一步实验论证,增加小结时机的有效性研究。
四、总结阶段
①全面总结。
②整理课堂小结的典型案例,装订成集。
③撰写论文。
本阶段目标:全面总结,形成尝试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和整理案例。在近一年时间的实践研究后,本项目的研究虽然已随着结题报告暂告一个段落,但课堂小结在我们教学之中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坚持,对课堂小结艺术的研究也值我们进一步的去探索。学无止境,研无止境!是我对自己今后的勉励!
五年级数学尝试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到了期末,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及班主任,现结合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课前认真备课,做到因材施教。
刚接手这个班,我首先通过分析摸底,访问相关老师,大致掌握一些情况。这个班的学生基础不太好,后进生面较大的现状,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尽可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二、坚持上好每一堂课,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意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十分注意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除了要求他们“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自己“会学”。课堂上,对于那些脑子灵反应快,好胜心强,爱动、贪玩、粗心,懂一点就听不进去,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学生,上课时就对他们多提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总的来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气氛变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得到了改善。
三、认真批改作业,从作业中发现问题,及时补漏。
学生所做的每一次作业,我总会认真批改,仔细分析,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补漏。每次作业我都坚持做到“学生做—老师改—老师讲评—学生订正—老师再改”。
四、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
班级中有三名同学基础特别差:李祖文数学只有二年级的基础;曾庆伟语文还可以,数学没有基础。我经常对他们进行辅导。通过课堂教学、检测、作业反馈等,发现问题,充分利用空余时间为他们开“小灶”,作业错了,坚持面批面改,促进他们自我奋进。一学期下来他们成绩有明显提高,而且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方面有了明显好转。
五、狠抓学风。
我接手的这个班级,学生贪玩,对学习没有兴趣,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行奖励制度,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六、积极参与学校和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活动。
认真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十分注意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认真对待学校组织的活动和教研组活动,努力让自己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
七、取得的成绩。
本学期,我班数学期末考试平均分85分,虽然成绩不高,较之以前有了很大进步。
本学期工作做得也有不足之处,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对优生的拔尖工作做得不够,另外与学生家长的联络不够,缺乏教学合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扬长避短,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小结
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课堂,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积极探索科学教育教学方法,寻求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我校开展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研究活动。在活动中,我校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法和途径,不断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使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得以改变,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将我校数学组开展的课题研究活动汇报如下: 一,我们的工作。
1.学习培训---丰富“有效”源泉
课题研究与否,与课题研究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业务素养使教师认识到有效教学的意义,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我们先后组织老师学习了有效教学理论和策略,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学习的方式有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集中学习由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分散学习主要由个人自学,各校研讨。“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学习,转变乐教师观念,提升了教师素养,丰富了教师知识储备,加强了课题与课堂教学的认识,为课题开展开辟了方向。如我们先后学习了《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案例和分析》,《从迷恋浮华到追求实效》等理论,为教师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探索磨炼----营造“有效”课堂
学习和培训,是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如何落实在行为转化上是本课题的重难点。我们以一线课堂为主阵地,让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促进行为的转变。一年以来,我们以课题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途径,有的放矢,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1)、围绕主题,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备好课是实施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有效备课这一环节。要做到有效教学,我们既从目标的纬度加以考量,又要从过程的纬度加以落实。在预设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时,课题组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大家一致认为,数学虽然是抽象的,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周围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去学习数学,尽量让学生亲历实践过程。(2)、课堂是课题研究的实验基地,而为学生奉献一节有效的数学课也是我们直接追求的目标。在课题组教师的实验课上,我们力求体现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做到一节课上,学生有知识的收获,思维发展,情感的积极体验,让学生获得好吃又营养的数学。(3)、课后反思,丰富课题研究的内核,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千金难买回头看”,反思和研究,是一对连体婴儿。反思就是研究,反思需要进一步研究,离开了研究,反思就成了单纯的回忆,同样研究少不了反思,离开了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研究就显得很苍白。如何反思,课题组的教师采用“纪实+思考”的方式,真实地记录课堂教学实践与当时的想法。教学预案中的灵光闪现,课堂上的尴尬败笔抑或精彩纷呈,以致学生的奇思妙想,都是我们反思的对象。反思做到有思想,有根基,有个性,而这些切肤的火热的反思无不彰显教师对有效课堂求新,求变的创造。(4)、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提升有效课堂的研究层次。先后组织教师多次到省内外观摩学习;学区组织骨干教师观摩课,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评比;和兄弟学校组织“同课异构”,结对学习;校内“青蓝”结对共成长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实现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拓宽研究渠道,营造教研大舞台,提升研究的质量。
3、小中见大----深掘“有效”内涵
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有效教学追求的脚步,为提高全学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以课题组为核心,辐射到年级备课组。每学期课题组教师在年级组内要展示一节研讨课,经过这一系列的观课,练课,评课,研课的活动,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各年级组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或困惑,选择适当的角度,以尽可能小的切入口进行课堂有效性研究。如:“新课程导入的有效性”、“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等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为确保课堂有效,加强教师对教学常规的认识,教务室、教科室不定期对教师的教案,作业进行督查。并对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对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状态跟踪了解。通过管理和检查,对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反馈处理,这也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师日常的工作到位细致。每一学期,我们会下发教师教学问题调查表,了解教师教学的困惑,提炼共性问题作为教研主题进行研讨。“滴水可以映射太阳”,拾起这些日常教学中散落的思考珍珠,串起来必然是一条思想光洁的项链。二.我们的收获
1.课题组教师通过实践,已经初步掌握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性得以体现,教师素养得到提升,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教师教得省时省力,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最大程度被开发。教师“满堂灌,满堂问,满堂动,满堂夸,满堂放”的教学方式得到改变,以“启发,讨论,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走入课堂,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得到凸显。
2.教师脚踏实地的进行集体备课,取得良好的效果。无论是“三维“目标的落实,教学情境的创设,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备课组的老师都做到最大程度的统一,遵循“集中讨论—资源共享—个人微调”的原则。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有的教师可根据本班的教学学情,因才施教,进行二次备课。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的创新。这样就改变了以往教师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发挥了团队的合力,凝聚了人心,锤炼了队伍,收获了成绩。
三,我们的困惑。
虽然在课题研讨的路上,我校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面貌有了改变,但我们课题研究还不够深刻,离结题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也留下一些困惑: 1.个别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总认为搞课题研究是走形式,摆花架子,自己多年习惯的教学模式不敢改革,也不愿改革。表面上有新理念,根子里是老传统。公开课上,按要求模式走走,没人听课时,又是涛声依旧,回归自己的老模式。2..在追求课堂灵动的同时丢失了实在,而关注了课堂的朴实却又缺少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统一,走到它的中间地带呢? 3.我们目前没有一套评价有效课堂和一堂好课的量化标准。对于学生的后劲学习发展,如果用一些指标去衡量,是不全面和残酷的。目前我们只能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模糊把握一堂课是否有效。
4.“唯分”优劣的评价考核制度约束了教师的改革步伐和力度。教学成绩的评比使部分教师心理不自信。只重结果的纸笔测试潜规则让“题海战术”,‘苦讲苦练“的教学模式还有一些影响。
四,我们的计划
我们课题组的第一步工作已打下较好基础,但以后的研究工作难度还很大。按照课题组的实施方案和前期工作的体会,我们会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进一步细化研讨主题,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自主能动性,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2.继续加强常规教学工作管理,重点开展“上好有效的课”活动,关注学生学习行为活动,研究寻找学生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
3.提炼研究成果,总结经验,收集资料,提交论文,撰写课题研讨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也许教育的最高山峰我们难以登临绝顶,尽管通往数学教育最高境界的道路我们难以走到尽头,但这不能阻止我们向往和追求。以上是我校数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小结,请大家指正。今后的路上,我们将加大研究力度,为打造小学数学有效课堂而努力!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课题研究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
阶 段 性 总 结
提问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最主要形式,它的有效性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研究通过从课前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课中教师巧妙发问后合理安排候答时间;课后借助录像对课堂提问的情况作出直观有效的分析三方面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提问已经成为师生互动的最主要形式,有研究者发现:80%的课堂时间被用于了课堂提问。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甚至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1]。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许多教师为了显示教学的效率或课堂教学的紧凑和活跃,运用了不断的提问,最多可达到每分钟10个问题,而且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属于一些识记型的问题,对启发学生的思维作用甚微。作为课堂教学中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受到我们极大的关注。
二、国内外关于提问的研究综述
在国内,最早研究提问的人是古代教育家孔子。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即要善于抓住学生心愤口悱的时机,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设置疑问,调动学生的
求知欲望。随后又出现了许多把“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来研究的教育教学著作。近年来,对课堂提问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课堂提问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师生间的“对话”上。如瞿保奎等编写的《教学理论》、钟启泉译的《教学原理》等。第二,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在实践的层面上对课堂提问作实证研究。[2]
在国外,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斯蒂文思(1912)做了一项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他发现他研究的教师们课堂上所提的66%的问题属于直接从教科书上提取的记忆型的问题。时隔54年以后,弗洛伊德(1966)的重复研究发现,他所抽样研究的教师们所提的问题中
[3]77%的答案要求是具体的事实。对课堂提问研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是心理学家瑞格(Wragg)。瑞格从提问的概念、提问的原因、提问的类型及其出现的频率等方面进行了心理学意义上较为全面的研究。韦伦(w.w.Wi1en)对大量研究发问技巧的论述进行综合。另外,在《全纳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中也提出了几种课堂教学准确的有效的提问技巧和策略:。[4]
三、本课题研究的思路
结合以上专家学者研究的文献综述,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借助录像、录音等媒体来进行课堂观察,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入手(如下图),记录教师课堂提问的数量、提出问题的层次性、发问的技巧、学生候答的时间等方面情况,为教师课后反思、改进教学提供直观、有效的载体,以此来逐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四、探索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在真实、常态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我们主要以提高教师设计问题的层次性、发问技巧和增加学生候答时间三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录像在课后进行课堂观察,开展有效的反思活动。
1、课前——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的层次性,形成问题链。我们设计的问题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紧靠教学目标,要突出课堂知识的重点、难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问题要少而精,具有思考的价值。为了提高问题的层次性,我们参考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法。
我们要多设计一些层次性较高的问题,比如理解型、应用型、评价型问题,尽量减少一些低效问题。同时,要注意问题之间的衔接,要有梯度,形成问题链。也就是说我们设计的问题应该能有机结合,组成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具有梯度的问题链,这条问题链应该能很
好地体现我们的教学思路。
2、课中——教师巧妙发问,合理安排候答时间。
教师在发问时要抓准时机,用简练、清晰的语言巧妙发问,这样才能发挥出问题链的功能。另外,候答时间的设置也是至关重要的。候答是指教师提问后停顿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韦伦(w.w.Wi1en)对研究发问的技巧中论述到:在学生回答之前提供思考的时间,发问后等待3——5秒或更长时间,可以增加学生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相反,让学生马上问答问题会明显减少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6]有效使用候答时间将增加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参与度,以及主动提问的可能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思考并产生答案。[7]
3、课后——对课堂提问开展有效的反思。
课后通过填写观察记录表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的反思方式。无可否认,我们以前的反思都是课后凭印象进行的反思活动,虽然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可是教者本人内心感受不深,到了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种不足之处往往一犯再犯。通过对课堂进行自我反思时,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和细节实现“再现”或“回放”,[8]这样,我们在反思时就能做到有据可依,给我们反思提供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直观的教学案例。这样的反思效果是深刻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反思,这大大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通过反思,填写观察记录表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节课教师提出问题的数量以及统计各种层次问题的占有率;还可以看出教师发问的情况和是否有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比如上表中的序号1表示教师提出的第1个问题,A中选了1表示这个问题属于识记型问题;B选了1表示教
师在发问时语言简洁、表达清晰;C中选了3表示教师提问后马上让学生回答;第2个问题中的2—2—1表示教师提的第2个问题是理解型问题,教师提问时有重复表述的现象,提问后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这样的记录分析能形象地体现出这节课教师提问的整过程,为教师课后反思、改进下一步教学提供一个直观有效的载体,对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
五、研究反思
1、本研究参考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法把问题的类型分为识记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评价型问题和低效问题。在问题的设计上,我们提倡教师多提一些层次性较高的问题,比如理解型、应用型、评价型问题,这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体现问题的价值所在。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并不是说问题的层次性越高越好、越多越好,这里有一个“度”与“量”的控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才能提高问题的有效性,这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在候答时间这一环节上,我们究竟要留多少时间给学生思考较为合适呢?这一问题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对于一些低效问题或者识记型问题并不需要候答的时间,学生基本能很快地说出答案。但对于一些理解型、应用型或评价型的问题则需要合理安排候答时间,具体候答时间的长短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现场反应情况而定。
六、结语
在半年多的实践研究中,我认为教师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下功夫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即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课中教师巧妙发问后合理安排候答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组织语言作答;课后对课堂提问的情况作出直观、有效的分析,改进下一步的教学。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实践下去,不断反思,逐步改进,课堂提问的效率一定会提高,真正实现有效提问、高效课堂。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
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有效教学,投向了教师的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手段、有效教学评价等直接关系学生成长的关健要素。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二)研究意义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师只要在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各种组合和发展方法的可能性,我们就会发现课堂教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也许这正是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
学生的主体性即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积极能动的思考问题,获取知识的内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也是有效教学的价值体现。当下,教育应该为我们的民族培养具有鲜活特性和创新意识的个体。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的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是我校数学教学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3、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4、学水平。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为了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关注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相对于课程改革以前来说,现在更加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如有效教学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等。这些研究特点是:①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②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③对传统的“注入式”、“操练式”教学方法的摒弃。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缺乏学科针对性,未能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缺乏具体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尤其缺乏一线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所积累起来的具有切身体会的课堂教育教学经验。因此,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县教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紧扣牢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主阵地,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和更新教育观念、深刻自我反思等方面的教师的行动研究,来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从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构建小学数学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
三、课题的界定和假设
(一)课题的界定
1.有效教学: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2.策略: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
3.有效数学教学策略: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备有为发展学生一切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课题的假设
1、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2、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3、通过研究,使学校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特色。
4、通过研究,取得了全校推广研究的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通过收集并整理有效课堂教学案例,剖析影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特征,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建构有效教学的课堂,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
(1)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转变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2)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人才。
(二)研究的内容
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研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其中,科学性对应的是与学生的发展规律相适应的问题,先进性对应的是创新和特色的问题,实践性对应的是结合本校师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学水平现状的问题。通过此课题研究实验使教师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在此基础上,指导我校数学教研工作,促进我校数学教学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层面向纵深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策略?”结合我校实际初步探索:
1、“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基本模式。
2、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3、构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评价体系。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访谈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对该课题全面展开研究。
(1)文献研究法: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对课题研究有理论支撑和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文献资料。
(2)调查访谈法:调查访谈分析目前小学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现状。
(3)行动研究法: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定期邀请专家诊断指导。
(4)经验总结法:定期反思经验,形成论文或研究报告,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方案准备阶段(2011年3月初至2011年4月初)
(1)确定课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结合我校数学学科教学实际,拟定《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
(2)理论学习。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明确进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案例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有效教学的策略。
(3)制定方案。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制定整体方案讨论稿,对方案进行研讨、修改、定稿。
(4)开题报告。召开课题组成员和参与讨论课题活动的教师会议,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方案实施阶段(2011年4月中旬至2011年11月底)
(1)案例分析。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展说课、听课和评课,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2)交流小结。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
(3)撰写论文。每学期都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并依次补充,初步完成专题论文。
总结验收和结题(2011年12月)
(1)论文交流。对已撰写的论文进行充实、完善和交流。
(2)总结经验。探讨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总结经验,准备结题工作,并为后继研究做准备。
(3)研究结题。召开课题阶段性成果报告会,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对研究课题进行现场评审,鉴定和验收。
七、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论证报告、阶段性报告和结题报告。
2、收集有效教学的典型案例,并把它整理成案例集。
3、撰写论文,总结影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为我们课题组购置了《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教学》等理论书籍,有先进的现代学习理论作支撑,有可能借鉴的成功经验,利于我们找到自己的研究视角,尽快获得成果。
2、课题组成员老师长期在教学实践和科研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个人能力和集体攻关能力强。
3、我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学校有良好的教研氛围。学校愿意提供可靠的政策、经费及物质保障。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一)人员组成:
1、课题主持人
李凌娟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数学一级教师,课题报告执笔人。
2、课题组组长、副组长
陈宝根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参与计划制定
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
蔡华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小学一级教师,参与计划制定
3、课题组成员
袁卫兵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
马翠萍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
朱健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问卷调查
黄美琴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设计访谈提纲撰写论文
史忠余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撰写论文
(二)课题分工:
李凌娟 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全面工作,承担课题研究总报告 陈宝根 负责参与计划制定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蔡华 负责参与计划制定
袁卫兵 负责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撰写论文 马翠萍 负责参与撰写开题、结题报告 朱健 负责参与问卷调查 黄美琴 负责参与设计访谈提纲 史忠余 负责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撰写论文。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在欣喜地看到课堂教学亮点的同时,也看到了课堂教学中的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我校课题实验小组作了一些具 工作,现将本的情况进行简单报告。
一、以教研组为单位,在集体备课中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3年11月份,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我们实验教师以学校为单位分别确定了各自的任务,如情境创设策略研究、有效提问策略研究、活动策略的有效性指导研究、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课堂评价等。
学校每周四的下午课后为集体备课时间,各年级组实验教师围绕课题在教研组内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对课堂进行精心的预设;在实验教师研讨课后,学校领导进行点评,实验教师反思课堂教学,针对课堂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环节,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形成新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二、以网络为平台,在交流对话中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4年4月份,学校组织了“有效教学网研”活动,各实验教师热情参与,或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或反思低效课堂教学的失败教训,或介绍他人有效课堂教学的精彩片断,内容涉及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评价的有效性等等,在网上交流和讨论中,进一步领会、理解、充实、升华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途径策略。
三、以“课内比教学”比武为阵地,在观摩比武中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月,学校举行“课内比教学”课堂教学比武,以“实效、提升”为活动宗旨,让所有实验教师在比武活动中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展示、交流和研究。
比武分为有效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研究案例等环节进行。通过对教师教育行为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进一步改善教师自身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茅坪场镇中心小学《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