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调查(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2 12:0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城镇建设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城镇建设调查》。

第一篇:小城镇建设调查

小城镇建设调查

朱太平

目前,作为有战备意义的小城镇建设,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但是,小城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性大工程。我认为要高质量地建设我国的小城市,使这次千秋伟业健康发展,尽快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大目标,那么,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各级机关领导,就本次对以下几方面具有正确认识:

一、小城镇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与根本性

目标定向,只有目标清楚,才能产生良好的思路和正确有效的措施。

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有阶段性与根本性之分,二者绝对不能混淆,这本次有明确的认识,所谓阶段性,是指在不同的基础条下,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小城镇各有不同的建设与发展机遇和发展目标。比如有的完成旧镇改造任务,有的是搞好“几通一平”,有的建设安居工程,还有的是抓机基础建设,解决绿化环卫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小城镇阶段性的目标,这种阶段性目标体现的是个性,特别差异性,是促进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和重点性

目前的小城镇建设项目繁多,具有很高的普及性,而且现在各自为政,每个小城镇都进行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行政区规划,都进行交通、电力、文化教育、供水排污、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建设。既然将来大部分小城镇不能发展成为人口居住集中的大中城市,那么,大家都按城市规划铺开摊子搞建设,既然有必要,又会造成巨大的人力、财务和财务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当前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工作就是控制普及性、突出重点性。

三、小城镇产业的主导性与多样性

良好的主导产业不仅有利用吸纳聚集农村人口,形成小城镇发展的雄厚财力基础,而且还是决定小城镇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方向,使小城镇更有生命力和延续性的重要条件,但是,从全国的小城镇看,大部分没有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是你有我也有,这一现象非常严重。而且,这些产业很不牢固,随时都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这样小城镇一般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现在重视的是:一方面,在选择重点发展的小城镇的时候,要考虑有主导产业基础,而且其产业有生命力,有良好的延续性发展前途,这样的小城镇才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一个城市,达到我们建设小城镇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小城镇尽早树立创造主导产业的强烈意识,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区位、地理、人文、技艺资源等优势,扬长避短,尽快选择和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同时还要帮助已经形成初步主导产业的小城镇,不断扩大、壮大、真正形成有广泛影响、规模大、质量高、效益好、带动性为主的主导产业。

为了使小城镇建设不撞车,要重点注重产业的多样化,在更广泛的产业范围内进行选择,从我国的整体情况看,小城镇可选择确立的主导产业有以下一些类型:A、基础农业型;B、工业主导型;C、商业贸易;D、适应目前开发型;E、交通枢纽型;F、海洋开发型;G、资源开掘型。

1、目前,企制城镇的人口普通偏小;但居住在镇区的人口是当地人,而且绝大多数是农民,外地迁入居住的极少,而且有的小城镇人口还全镇减少趋势。

小城镇的人口凝聚性差,主要原因是政策性,政策不对头,就不能吸引农民向城镇转移集中,具体表现为:一户籍障碍;二承包土地资源障碍;三宅基地障碍,除此以外,更可怕的是领导意识障碍,一些小城镇的领导不懂人口集中能带来商机与活力,错识地认为是增加小城镇负担,从而对人口向小城镇集中采取限制行为。

增强人口凝聚力,关键在于政策要对头,为了使农村人口有效地向小城镇集中,实现农村进城化,应该尽快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大胆改革户藉制度;②改革农村集体财产拥有方式;③正确处理入镇农居与承包地的关系;④改革农民的宅基地使用办法;⑤规范收费行为,入镇农民除了依法纳税外,不得向他们收增容费、落户费等五花八门的费用,使农耕 民轻装入镇,尽快安居乐业。

第二篇:涟源市小城镇建设调查与分析

学号:0943004465947姓名:颜五升 编号:涟源市8-098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对涟源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坚持科学发展,加速我市城镇化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增强城镇化意识,实施城镇化战略,走新型城市化之路。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落实城镇化举措。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我市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全面建设富民强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涟源小城镇建设的现状

撤县建市后市委、市政府相应调整了工作方针,提出了“以城市为中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重点,以小集镇为纽带,把涟源逐步建设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社会安定、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新型城市”的指导思想。

近年来,涟源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长远的战略眼光谋划城市建设,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建设城市,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经营、高效能管理”的城镇建设思路,大力推进涟源城市建设。使我市基础设施突飞猛进,完成了沪昆线涟源段的电气化工程,建起了新火车站及广场,沪昆线成为了涟源的经济大动脉,公路建设和改造进展迅速。娄涟高等级公路连通上瑞高速,城镇建设步伐一步步加快,市容市貌大为改观,标志性建筑光明山广场及占地9500平方米的火车站广场、坑口电厂等建成投入使用。宽广笔直的涟源大道、雄伟壮观的体育中心、富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城区直饮水、三角坪商业广场、涟水名城等重点项目顺利完成22个,基础设施项目15个,城区人口达到

15万。全市城镇化承达33.16%。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城市框架不断拓展,承载能力明显加强。

二、涟源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由于受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条件影响、公路、铁路和厂矿企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一定的制约。涟源新型城市化建设整体规划和布局目前还是很难显山露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基本思路,近期城镇发展以东扩为主,兼顾向西延伸,远期目标向北发展,力争到2020年市中心城区面积由现在的15平方公里拓展到2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由现在的15万人提高到62万人以上。城市化承载达到50%以上,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涟源市行政新区,市污水处理厂,涟水和孙水河治理及防洪工程、S210绕城线和环西路、洪水岭公园、涟源一中。真正建立起具有中等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的差距很大,一是发展速度慢,明显滞后于全国,全省乃至市内县市平均水平,二是转变发展方式运筹不够,综合治理不力。三是以城带乡的辐射力不强。城镇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严重滞后于城市化发展,配套设施跟不上,物流成本过高,导致了全市城镇综合实力、内聚力和辐射力不强。

三、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涟源小城镇建设

(一)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

1、“重城轻农”观念倾向根深蒂固,思想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我国在城乡关系上存在着“重城轻农”的观念倾向,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关系中的深层次矛盾及问题逐渐凸现出来,“三农”问题

成为困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难题。打破城乡界限,提高群众收入,实现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

2、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着不断加速的市场化进程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政府对传统的社会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不断的调整,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改革开放的要求,但总的来看,这种对传统管理体制的修修补补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一,城乡分割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阻碍了农民向城市的流动和定居,成为阻碍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大影响因素。第二,城乡分割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妨碍了城乡间生产要素的交流,不利于生产要素的最优化配置,降低了经济发展的效率,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第三,城乡分割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加大了农民进城务工的成本,不利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四,城乡分割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他们在经济政治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不能公平分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成果。

3.劳动力严重过剩且素质不高,人口压力巨大。消化农民,减少农民数量,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关键环节。解决人口问题,尤其是加快农村人口的消化,基本途径就是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以产业的发展为前提的,特别是没有第二产业以及随之而来的第三产业的充分发展,农村人口的转化就失去了载体。我国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其主要构成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素质差、技能低,熟练劳动力严重缺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

4、经济发展需求资金巨大,小城镇建设投资不足问题突出。长期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投入,由公共财政给予保障。由于大多数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不理想,地方财政入不敷出,使得许多乡镇政府无力向小城镇建设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更不要说其他社会事业投资了;而小城镇人民收入水平偏低,自我筹集资金能力差,也无力支持小城镇建设事业的发展。因此,要解决小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文教事业落后的局面,仅仅依靠小城镇自身的积累和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该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以为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利条件。要不断改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事业的发展,就必须逐步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

(二)高起点做好新型城市化发展规划,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新型城市化之路

规划是小城镇发展的灵魂和先导,规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镇发展的品味,涟源是一方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土地,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是湖南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素称“煤海” “建材之乡”“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旅游资源丰富,北有“三湘独秀”的湄江风景区,南有风景如画的国家级龙山森林公园。涟源市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涟源是文明古镇,还素有小南京之美誉,是周边区域性商贸中心。在周边城市群中具有后发优势,在规划风格上要彰显鲜明的个性特色和城市灵魂。涟源生态环境良好,围城文化、药王文化、爱心文化积淀深厚。因此涟源的小城镇规划要依托自身优势,突出资源禀赋、生态特色、历史文化和城镇风貌。控制好水、利用好山、管用好地、建设好城。建设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生

态新城,要以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为依托,以地域特色产业为推动,努力建设高质高效高水平的人民满意的城市。

(三)要充分认识推进新型城市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快速提升城市化水平。

当前我市已进入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要把推进新型城市化作为当前和以后一段时期全市工作的重点。从目前我市情况看,我市在狠抓项目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同时,着力打造销售收入过十亿元的制造产业集团。发展潜力较大的农产品精加工产业集团。具有战略性地位的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着力打造四个高新技术产业,一是先进制造产业,大力扶持三一中原机械的发展,引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

(四)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城市发展的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新型城市的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对城市发展的承载能力,协调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环境依存关系,立足城乡统筹,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人口转移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的新路子。一是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切实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加强农民工培训力度,引导农民有序向城市转移,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保障机制。二是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对接。要建成一批品牌镇、经济强镇,形成城乡接合连结点。促进城市道路、网管、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向农村延伸,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体系向农村覆盖,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接。

四、加快涟源小城镇建设速度的重大意义

小城镇是一个区域性概念,从狭义的小城镇概念出发,小城镇既有城市的特征,又有乡村的特征。小城镇最大的特点是建立在周围乡村的基础上,作为小城镇中心的镇,它的形成、发展与周围乡村发展的特点,乃至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城镇不仅要发展成为吸纳和接收大城市功能辐射的地区,同时也要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辐射和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小城镇的发展过程,就是逐步变农村为城镇、变农民为市民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是与农村工业化、农民职工化、市民化相互交织、同步运行的过程,是城乡经济发展、农村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其基本动力则是农村工业化。反过来,小城镇建设又会大大推动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小城镇分布于广大农村之中,既具有农村的某些优势,又能发挥城市的一定功能,只要建设得好,对周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是相当大的,可以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栖息地和向城市化过渡的前沿阵地,况且,随着小城镇的发展,还可以逐步提升为小城市、中等城市。

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化,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社会化财富转化,从而推进广大人民的现代化事业。

第三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灵璧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

社 会 调 查 报 告

题目:搞活小城镇建设提升大发展水平

——关于高楼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

专业:农业经济管理

姓名:杜新祥

学号:0934004466282

指导教师:马玉芳

2011年11月10日

搞活小城镇建设提升大发展水平

——关于高楼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

摘要: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加快小城镇建设我镇在编制规划上,对市场、商业街和小区布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为小城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本着政府少花钱、办实事的原则,严格管理,加快利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把重点中心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的文化经济中心。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规划运作管理利用

概述:

一、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工业化进程。通过本次调查,我镇小城镇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需不断改进完善才能进一步发展提升。

二、调查对象:高楼镇委、镇规划办、引进客商、集镇村委会及村民

调查内容:小城镇建设现状、益处及问题

调查时间:2011年9月――10月

调查地点:高楼镇集镇及各村

调查方法:查阅资料、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我们高楼镇地处苏、皖两省,睢宁、灵璧、泗县三县交界处,全镇辖1个居委会和26个行政村,5.36万人,其中集镇人口8500人。96年以前,集镇大多数是低矮的平房,土坯房也随处可见,并且仅有一条街可以用于集市贸易,街道狭窄、拥挤,挤占道路经营、堵塞交通的现象时有发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而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小城镇地处农村,农民进入小城镇,比进入大中城市的社会成本要低的多。促进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既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又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所以,近几年来,我镇积极响应市、县的号召,把抓好小城镇建设作为改变本镇经济落后面貌的战略措施之一,对集镇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开发。到目前,政府和居民总计投入800多万元,已建成楼房132幢,建筑面积达14800平方米;铺设水泥街道8条,形成“三纵、四横”的新格局;建成一条商业街和一个农贸综合市场,建成商住小区和住宅小区。集镇门面房利用率达99.4%,集镇区人口达1.48万人;镇区绿化面积达689.6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1348.8平方米。集镇初步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

一、主要做法

(一)立足长远,高起点编制规划

我镇本着“立足长远、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先后聘请江阴市建筑设计院、淮安市规划设计院、淮安市园林规划处等单位专家到高楼实地勘察、论证,集思广益,构筑了高楼集镇“三纵四横”的建设框架,后又经过多次修订,完善了《高楼集镇总体规划》和《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集镇区面积由原来的230公顷规划为256公顷。在编制规划上,对市场、商业街和小区布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使规划不仅符合实际情况,易于操作,又凸现长远性,为小城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实行市场化运作,加快建设进度

加快小城镇建设,关键是要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我镇本着政府少花钱、办实事的原则,举社会之力,集民间资本。镇政府把资金主要用于街道水泥路建设上,发动群众自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导他们融资建房,并吸引本镇及外地大户到集镇建房,政府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占整个投资的26%;对于下水道、彩砖、花坛等配套设施,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一律由集镇单位和居民承担,灯箱广告由机关单位出资置办。同时,我镇实行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吸引外地客商搞开发,强化政府引导,吸纳群众参与投资建设,解决了政府统一建设所面临资金困难的问题,加快了建设进度。农贸市场、商业一条街和住宅小区都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吸引开发商竞标兴建。原高楼供销社有一块场地长期闲置荒废,镇里通过引进无锡客商投资3684万元,进行开发建设,建成了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综合市场,建成商品房56间,铺设水泥路面357米,供电、供水等设施配套,全镇肉类、水产、熟食、干杂货、蔬菜、水果等摊点全部集中经营,交易十分红火,周边县乡的群众也纷纷来这里交易,日交易额达120多万元。今年3月份,我镇又引进浙江客商对供销社长期荒废的另一块场地进行开发,兴建饮食服务一条街道,目前正在兴建。这样,不仅缓解了资金困难,还推动了城镇建设,提高了建设品位。

(三)严格管理,维护小城镇形象

我镇始终强化小城镇管理工作。首先是成立组织,设立了高楼集镇管理监察中队和环卫所,集镇每条街道上都配备了垃圾桶,总量达146只,配置了垃圾车等保洁工具,集镇居民户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和“文明卫生保证书”。对于影响集镇卫生、破坏集镇公共设施者予以严管重罚。成立了由人大牵头的环境卫生督查小组,除每星期一作为定期检查外,还不定期对各单位及居民的卫生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并对检查的情况进通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曝光和处罚,实现集镇卫生管理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四)加快利用,活跃小城镇市场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我镇始终把加快小城镇的利用、盘活存量资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细、抓实。提出了“五句话”口号: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进镇,用优美的环境吸引人进镇,用优惠的政策鼓励人进镇,用优质的服务感动人进镇,用强有力的手段推动人进镇。这样,不仅吸引了一大批人进镇经营,也使建起了房屋的集镇居民很快利用临街、临路的优势搞起了经营,小商品、建材、家禽交易等一些专业市场也日益活跃。

二、存在问题

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小城镇规划还显滞后,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有的规划不重视特色设计,有的开发建设方式也较为落后,综合开发率低,街景设计、重要地段和重要建筑物的设计都还单调,品位不高。

人员一直没有进入事业编制,福利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长期难以解决,直接影响村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小城镇环保问题比较薄弱,特别是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严重滞后,没有环保设施,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城镇环境管理相对滞后,导致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较差。生产生活废(污)水任意排放,垃圾废物随意倾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和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3.基础设施仍然是薄弱环节

小城镇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覆盖率低,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停电停水是常有的事。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财力匮乏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业。而现行的财政体制使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财政收入仅够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无力再搞建设。城镇供水、排水、供热、环卫、防洪、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

5、城镇功能不完善。小城镇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快,市场规模偏小、档次不高,金融、劳务、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集聚乡镇企业的能力较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整合力不强。

三、对策与建议

1、要高标准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

规划小城镇时要有前瞻性,要聘请专家实地考察,根据本地区的地理位置、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产业特色和现有的建筑格局以及城镇今后的发展定位,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因素,留足发展空间,在编制规划时不能只考虑目前财政承受能力,应当把目光放远,对一时财政压力确实比较大的,一方面采取灵活多变、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建设,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战略。切忌为了追求短期政绩和眼前经济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2、要千方百计聚集镇区生产要素。

农村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城镇要发展,就要有人气。为此,政府应出台相应举措确保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一是出台小城镇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于在镇区规划范围内购地建房的,在各项规费收取上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手段,更加优惠的价格,在办理证照、手续方面,要缩短批办流程,减化手续,热情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以增强城镇的吸引力。二是对农村大户房屋改建要加以控制,引导其进城镇建房购房,形成“人往街上聚、家往镇上搬”的热潮。三是加快城镇各类功能小区的规划建设。按照规划要求,尽快完善城镇配套功能,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功能区建设,提升城镇的发展水平。

3、要加强环保工作。

搞好小城镇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置规划,并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工业发展等情况的不断变化,调整和完善有关规划,并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责任。针对乡镇小城镇环保问题,设立环保机构,加强执法,开展环境整治。增加投入,添置必要的环保设施。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4.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争取银行贷款。四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

5、要发展特色产业。

产业是支撑城镇发展的基础,是繁荣城镇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加快小城镇的发展,首先要壮大自身的产业基础。在壮大产业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发展特色经济,在多业并举的同时,发展龙头产业,特别是要开发本地二、三产业中具有特色的项目,不断做大做强,不仅提高镇域经济的支撑力,还可以提高地方知名度。

6.配套相应扶植政策

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政府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引导、支持。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配套相应扶植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镇街建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走企业带动战略

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在发展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工夫,壮大我们的经济实体,带动当地小城镇的发展。

总之,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把重点中心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参考资料:

1、《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2、向春玲:《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央党校讲课课件。

3、仇保兴著:《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变革》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4、中国建设报《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新阶段、迈上新台阶》2006-2-25

第四篇: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大余县樟斗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刘燕平学号:***10

摘要:小城镇的蓬勃兴起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城镇人口已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40%以上。尽管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由于小城镇建设是复杂、系统、长远的社会性工程,所以,应当对其中一些内在的并互为联系的问题有明确的指导思路: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与重点性,承担小城镇建设的主体性组织和商业性组织,小城镇中的主导性产业与多样性产业问题,实现人口向小城镇聚集与适宜的政策,等等。对以上问题如能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并正确处理,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就会有大的发展,城镇化步伐就会大大加快。关键词:小城镇建设;人口;产业;政策

樟斗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东北部,距县城48公里,东接新城镇、南康区,南临池江镇、青龙镇,西靠左拔镇,北连崇义县,面积89.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619.11亩,人均0.54亩;山林面积13.38万亩,人均15.68亩。全镇现辖双伏、樟斗、下横、横江、蕉坑、下垄等6个行政村,村干部25人。

近些年来,樟斗镇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紧扣招商引资工作中心,突出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抓好油茶、花卉、甜玉米、毛竹、工业速生林五项富民产业,特别是抓好特色产业油茶的开发利用,统筹城乡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新农村建设中,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着力解决过去农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效果,村镇面貌为之一新。在产业发展上,通过抓好五项富民产业基地的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2010年全镇财政收入为302.19万。其中国税123万,地税278万,契税1.19万。

昔日的樟斗镇由于历史、经济等原因,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乡容乡貌曾一度呈现杂乱无章的状态。近年来,樟斗镇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使小城镇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机制

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将小城镇建设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深入扎实抓好城镇建设工作,党委、政府制订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研究分析小城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解决城镇建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党政主要领导经常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二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主抓副职任副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城镇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宣传、动员、监督等多项工作推进组,明确工作职能职责,加强对城镇建设与管理的领导,形成上下联动、有效协调的组织机构网络,使城镇建设工作呈现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形成了财政拨款、群众集资、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的城镇建设管理投入机制,有力地保证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三是制订地方性法规,保证城镇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镇党委、政府结合刘集实际,制定了《樟斗镇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樟斗城镇建设管理处罚办法》等制度,出台了《樟斗镇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方案》、《卫生文明公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小城镇建设管理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夯实基础,建管并举,全力塑造靓丽村镇新面貌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城镇加强综合管理的基础。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牢固树立抢抓意识,以文明城镇创建为龙头,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指导思想,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抓起,规划、建设、整治、管理四管齐下,经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了城镇面貌的根本性变化,初步建成了一个集商业、工业、居住、教育等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给排水和电力通讯设施完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一个有利于生产生活、有利于招商引资的新型城镇。为发挥中心城镇的带动辐射作用,使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建设资金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加大规划管理力度,投资3万元,完成了樟斗镇总体修编及七个中心村的详细规划,为城镇规划和建设进行了战略定位。将2015年确定为“小城镇建设攻关年”,全面启动和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紧抓机遇,对樟新公路进行了亮化、美化。2015年全镇新修、翻修道路10余公里,累计完成城镇建设项目7个、投资1000多万元,其中投资600万元的市场连接路门面房开发项目预计年底可全面竣工,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基础设施功能,提升了城镇的品位。这些城镇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城镇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改善了城镇形象,为群众营造了一个舒适整洁、环境优美、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三)加强城镇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彻底改变过去多头管理,分散建设的局面,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体制,使住宅建设逐步向二三产业用房发展,重 2 点开发商贸小区,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搞好交通、通讯、排水、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近年来,樟斗镇采取公助民集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投资170万元,共修4条6公里的“便民路”。实施了集镇“排水工程”,建设地下排水管道,较好地解决了镇区排水难题。对沿街建筑进行综合改造和粉饰,对商业性牌匾、广告牌进行专项整治;在镇区主干道两侧绿化带种草植树。投资50万元实施了道路光亮工程,安装了路灯。

(四)强化管理,抓好城镇环境整治

“三分建,七分管”。城镇面貌如何,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为此,我们把加强城镇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建立依法管理约束机制,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成立樟斗镇环卫队。实施“净化、美化、绿化、硬化、亮化”五化工程,开展文明城镇“三个五工程”。即:镇区镇容秩序、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卫生秩序、食品卫生秩序等五项综合整治工程;马路市场管理、街道卫生保洁、镇容卫生管理、交通秩序整治、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等措施。二是对环卫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市场化运作,投资40万元购买了两辆垃圾周转车,大力推行垃圾定点投放和定时收集,推行环卫清扫、保洁、清运承包新体制,组建了9人的卫生监督员队伍,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组织干部、职工、学生清理“白色”垃圾,镇区环境卫生状况彻底改观。三是加强教育引导,增强群众的规划意识、绿化意识、环卫意识,使群众在参与城镇管理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为实现城镇的长期有效管理打下了基础。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规划滞后,建设质量不高。一是规划水平不高。在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点、设计和建设的先后顺序上没有依据。二是缺乏区域性合理布局。只重视规模的扩张,忽略整体效应的发挥。三是规划管理薄弱。没有严格按照规划建设,过分迁就投资者的需求,没有良好的竞争机制。四是建设质量不高。建筑分布比较零散,普遍为一楼一底的火柴盒式的房子,缺乏独特的城镇文化特色和风格。

2、投入不足,筹资渠道单一。近几年,樟斗镇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虽比前些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与全县其他城镇相比,相差甚远。其原因主要是:一是信贷支持难,争取信贷资金投入举步维艰。二是个人投资积极性不高。对个人投资缺乏一套完整、合理的机制,导致部分群众改造、建设的积极性不高,顾虑心太大,不愿过多投入,难以满足现代小城镇建设的需要。三是等、靠、要思想严重。小城镇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群众”等“国家”、“政府”等“上级”、“干部”等“开发商”的情况。

3、环境欠优,配套政策滞后。一是环境卫生工作起点低,办法不多,存在“四不畅”,即清理不畅、管理不畅、宣传不畅、经费不畅,致使环境卫生工作压力大,整体效能不高,城镇环境卫生状况仍未根本好转。二是小城镇建设的配套政策不到位。3 没有一套完整的,涉及小城镇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招商引资等方方面面的实施办法和优惠政策。

4、管理不力,对外形象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部分群众文明素质不高,城镇意识淡薄,行为习惯不良,给城镇管理特别是基础设施管理和卫生管理带来难度;城镇综合执法人员较少,管理执法难度大,小商小贩仍沿街叫卖,过往车辆仍乱停乱放。

三、几点建议

1、抓认识,创新经营理念,明确整体工作思路。一要强化领导,在实干上下功夫。要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进一步强化相应的领导班子,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整体推进,最终形成领导谋划小城镇建设,干部思索小城镇建设,群众支持和参与小城镇建设的良好氛围。二要更新观念,在发展上下功夫。要把小城镇建设摆到与工业、农业发展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作为全乡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来抓。要充分利用刘集的区域、交通和资源优势,与培育城镇市场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发展全乡经济相结合,把其建成政治、经济、商贸流通中心。三要落实规划,在特色上下功夫。要按照“合理布局,有利发展,产业互动,突出特色”的原则来具体落实规划,把规划细化到块、到点,并引导业主和群众在建设上突出规模和档次,形成具有深刻内涵、独具特色的小城镇。

2、抓机遇,发挥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全乡经济。紧抓机遇,立足实际发挥城镇的经济集聚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培育骨干项目支撑小城镇发展,增添小城镇建设的活力和后劲。一是抓好工业建设。继续做好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增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全程服务意识,落实党政领导联系项目责任制,壮大产业,壮大财力,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二是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建设。加快刘集乡长兴奶牛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奶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进程,提升产业品位和效益。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和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獭兔、肉鸡、肉牛等特色养殖业,使特色养殖成为新的增收亮点。三是抓好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农贸市场的作用,利用区位优势,靠市场牵动和活跃城镇经济。

3、抓载体,创新投入机制,确保建设资金投入。坚持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原则,建立政府投入、部门投入和招商引资投入等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政策引导。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各种方式参与建设、经营和管理。二是科学规划。搞好分区规划,既确保城镇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经营工作的有序开展,又对城镇的发展方向、功能分区和重点建设等进行科学明确的定位。三是部门支持。以工代赈、建设、交通、水利、扶贫等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小城镇建设;金融机构应安排部分专项贷款扶持小城镇建 4 设。

4、抓改革,兑现优惠政策,调动群众建设积极性。尽快出台经营小城镇建设的配套政策。既结合上级政策,又根据本乡实际,及时制定各项管理政策、优惠的投资政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提高投资回报率。

5、抓管理,增强发展活力,推进城镇健康发展。一是搞好规划管理。强化精品意识,突出小城镇的品味和特色,做到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二是抓好城镇管理。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引导他们用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改造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及生活习惯。加强小城镇环境和治安工作,采取强有力措施,集中力量对小城镇的环境面貌和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克服脏、乱、差现象,保证城镇面貌和社会秩序稳定。

总之,近年来樟斗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城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要进一步制定加快城镇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推动小城镇建设再上新水平。

参考文献

[1] [2] [3] [4] 高潮.小城镇建设运筹与管理实务全书[M].新华教育出版社.郭成,陈爱国,石谦.MPA肯尼迪模式政府城镇建设管理经典[M].吉林出版社.王俊英.促进北京郊区优质小麦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北京农业信息网.刘广田.中国小麦品质问题与科研主攻方向[J].农业信息探索,2000,(2):9-11.

第五篇: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使小城镇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机制。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快实施渠北中心城镇建设战略,将小城镇建设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1、是加强组织领导,为深入扎实地抓好城镇建设工作,党委政府制订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研究分析小城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解决城镇建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二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任副组长及党政班子成员组成的城镇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能职责,加强对城镇建设与管理的领导,形成上下联动、有效协调的组织机构网络,使城镇建设工作呈现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形成了财政帮扶、单位自筹、群众集资、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的城镇建设管理投入机制,有力地保证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三是制订地方性法规,保证城镇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省、市、区有关法规政策的规定,结合顺河镇实际,镇党委、政府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建设管理处罚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出台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方案》、《卫生公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小城镇建设管理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夯实基础,建管并举,全力塑造靓丽镇区新面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城镇加强综合管理的基础。面对新世纪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中心乡镇的优势和区位优势,牢固树立抢抓意识,以文明城镇创建为龙头,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做法,从居民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抓起,规划、建设、整治、管理四管齐下,经过不懈的拼搏,实现了城镇面貌的根本性变化,初步建成了一个集商业、工业、居住、教育等功能完善的、布局合理的、给排水和电力通讯设施完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一个有利于生产生活、有利于招商引资的新型城镇。

为发挥渠北中心乡镇的带动辐射作用,实行“镇村两级”建管并举,使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设资金的投入也逐年增加。通过镇容管理,改善城镇形象,为群众营造了一个舒适整洁、环境优美、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三)加强镇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彻底改变过去多头管理,分散建设的局面,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体制,使住宅建设逐步向二三产业用房发展,重点开发商贸小区、居民小区,发挥经济 1

和社会效益。搞好交通、通讯、排水、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镇区部分道路长年积水,泥泞不堪,“行路难”成了困扰居民群众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顺河镇采取公助民集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投资80万元,共修2条4公里的“便民路”。为解决镇区排水问题,实施“排水工程”,建设500米地下排水管道,较好地解决了镇区排水难题。对沿街建筑进行综合改造和装饰,在街道、学校、各单位门前种草植树,绿化面积达10万平方米;对商业性牌匾、广告牌进行专项整治;在镇区街道绿化带种草植树;如今,当你漫步在顺河镇街头,便会深切感受到这个小城镇路宽了,楼多了,夜亮了,镇更绿更美了。

(四)强化管理,抓好镇村环境整治“三分建,七分管”。城镇面貌如何,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为此,我们把加强城镇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建立依法管理约束机制,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成立顺河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加大管理力度,全面负责全镇环境卫生的管理。实施“净化、美化、绿化、硬化、亮化”五化工程,开展文明乡镇“三个五工程”。即:镇区镇容秩序、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卫生秩序、食品卫生秩序等五项综合整治工程;马路市场管理、街道卫生保洁、镇容卫生管理、交通秩序整治、门前“四包”责任制落实等五项推进工程;宣传动员、治理整顿、检查验收、总结评比等五项措施。二是对环卫体制进行改革,大力推行垃圾袋装化、容器化管理,实行定点投放和定时收集,推行环卫清扫、保洁、清运新体制,组建了村居保洁员队伍,3人的义务卫生监督员队伍和每月督查检查制度。镇区各单位包片包区负责,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累计投入资金85万元,出动车辆上万台次,人员万余人次,清运生产生活垃圾532余吨,镇区环境卫生状况彻底改观。

(五)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居民的规划意识、绿化意识、环卫意识,使居民养成适应中心城镇要求的新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使居民在参与城镇管理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为实现乡镇的长期有效管理打下了基础。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规划滞后,建设质量不高。一是规划水平不高。仅限于用地布局的控制,在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点、设计和建设的先后顺序上没有依据。二是缺乏区域性合理布局。只重视规模的扩张,忽略整体效应的发挥。三是规划管理薄弱。没有严格按照规划建设,过分迁就投资者的需求,没有良好的竞争机制。四是建设质量不高。建筑分布比较零散,普遍为一楼一底的火柴盒式的房子,缺乏独特的城镇文化特色和风格。

2、投入不足,筹资渠道单一。近几年,全镇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虽比前些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与全市其他城关镇相比,相差甚远。其原因主要是:一是信贷支持难。由于在银行融资的条件十分苛刻,使争取信贷资金投入举步维艰。二是个人投资积极性不高。对个人投资缺乏一套完整、合理的机制,导致部分居民改造、建设的积极性不高,顾虑心太大,不愿过多投入,难以满足现代小城镇建设的需要。三是等、靠、要思想严重。小城镇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居民”等“国家”、“政府”等“上级”、“干部”等“开发商”的情况。

3、环境欠优,配套政策滞后。一是环境卫生工作起点低,办法不多,存在“五不畅”,即清理不畅、管理不畅、宣传不畅、经费不畅、收费不畅,致使环境卫生工作压力大,整体效能不高,乡镇环境卫生状况仍未根本好转。二是小城镇建设的配套政策不到位。没有一套完整的,涉及小城镇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招商引资等方方面面的实施办法和优惠政策。

4、管理力度不足,对外形象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部分居民文明素质不高,城镇意识淡薄,行为习惯不良,给城镇管理特别是基础设施管理和卫生管理带来难度;乡镇综合执法人员执法难度大,管理难度大,小商小贩仍沿街叫卖,居民仍乱搭乱建、过往车辆仍乱停乱放等现象存在。

三、几点建议

1、抓认识,创新理念,明确整体工作思路。一要强化领导,在实干上下功夫。要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进一步强化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办事机构,重点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分设宣传报道、监督检查、经费保障等专项推进组,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整体推进,最终形成领导谋划小城镇建设,干部思索小城镇建设,群众支持和参与小城镇建设的良好氛围。二要更新观念,在发展上下功夫。要把小城镇建设摆到与工业、农业发展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来抓。要充分利用镇的区域、交通和资源优势,与培育城镇市场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发展全镇经济相结合。三要落实规划,在特色上下功夫。要按照“合理布局,有利发展,产业互动,突出特色”的原则来具体落实规划,把规划细化到块、到点,并引导业主和居民在建设上突出规模和档次,形成具有深刻内涵、独具特色的小城镇。

2、抓机遇,发挥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全镇经济。紧紧抓住全镇小城镇建设重点乡镇,立足实际发挥渠北中心乡镇的经济集聚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培育骨干项目支撑小城镇发展,增添小城镇建设的活力和后劲。一是抓好顺河镇工业建设。继续做好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增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全程服务意识,落实党政领导联系项目责任制,壮大产业,壮大财力,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三是抓好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农贸市场的作用,利用区位优势,靠市场牵动和活跃城镇经济,把顺河镇建成周乡镇的物资集散地。

3、抓载体,创新投入机制,确保建设资金投入。坚持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原则,建立政府投入、部门投入和招商引资投入等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政策引导。大力推进顺河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进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各种方式参与建设、经营和管理。二是经营生财。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搞好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既确保城镇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经营工作的有序开展,又对城镇的发展方向、功能分区、公用设施和重点建设等进行科学明确的定位。三是部门支持。以工代赈、建设、交通、水利、扶贫等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顺河镇小城镇建设;金融机

构应安排部分专项贷款扶持小城镇建设。

4、抓改革,兑现优惠政策,调动居民建设积极性。尽快出台经营小城镇建设的配套政策。既结合上级政策,又根据本镇实际,及时制定房屋拆迁政策,降低小城镇建设成本;制定小城镇管理政策,切实优化顺河镇对外形象;制定优惠的投资政策,并对有收益的基础设施,如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实行有偿使用,调动业主参与积极性,提高投资回报率。

5、抓管理,增强发展活力,推进城镇健康发展。一是搞好规划管理。认真抓好顺河镇城镇二轮规划修编,强化精品意识,突出小城镇的品味和特色,做到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二是抓好城镇管理。加强对城镇居民的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引导他们用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改造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及生活习惯。加强小城镇环境和治安工作,采取强有力措施,集中力量对小城镇的环境面貌和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克服脏、乱、差现象,保证城镇面貌和社会秩序稳定,发挥好顺河镇在小城镇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总之,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先进乡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制定加快渠北中心乡镇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推动小城镇建设再上新水平。

下载小城镇建设调查(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城镇建设调查(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沂山镇小城镇建设的调查

    今年寒假回家,发现我的家乡 沂山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镇区主干道硬化改造工程,路面,人行道已经完成,;镇区中心街道两侧的绿化带、花坛都已初具规模,昔日垃圾遍布的小巷已经......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 1991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且日益重视。洛南县按照中央的部署和......

    小城镇建设

    所谓“三置换”:就是在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一是以农业用地区内的农户宅基地面积及住宅面积置换城镇商品房。具体按照“规划先行,总量平衡,统筹兼顾,分......

    浅谈小城镇建设

    浅谈小城镇建设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各类矛盾凸现。为有效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增加城镇人口,扩大农副产品......

    小城镇建设

    津政令第 18 号 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管理办法 《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管理办法》已于2009年5月31日经市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 目前,作为有战略意义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远的社会性......

    小城镇建设

    3.小城镇是城市化的“推进剂” 4.小城镇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体”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有利于居民的素质提高。在小城镇建设具有一定......

    浅谈小城镇建设

    浅谈小城镇建设姓名:倪文涛班级:2012年秋专业:农村行政管理【摘要】:协调城乡是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当前小城镇建设......